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时间:2019-05-13 02: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问题,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措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48-02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获得了很大进展。因为中国的会计改革比较早,有关会计改革的理论也比较丰富,但是行政事业单位有其固有的特性,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的开展比较落后。目前,中国还是缺乏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最近几年也只是引入了政府会计的概念,也没有具体实施,因此,研究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会计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正在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同时也需要重新定义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及时明确“越位”和“越权”的关系,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正在应时代要求,走多元化、间接管理和宏观管理的道路,及时地提供社会公共用品,发挥公共产品管理以及政府管理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人民大众服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会计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不健全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核算方式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但是当核算经营性业务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式。这种制度规定就为实际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那些既有经营性业务又有非经营性业务且经营性业务占的比重较大的单位。这两种核算方式的存在,会造成财物核算混乱,相关人员借机取巧,同时也会对外部和内部的正常监督制造了困难并且增加了工作量。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会计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不合理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聘用专门的会计人员,有的甚至使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这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上岗后,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不了解会计的专业技术知识,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也有单位的业务复杂并且互相交叉,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不能明确相关职责,比如会计和出纳由一个人担任的情况,这个是会计准则绝对不允许的。也有一些单位的全部银行存款印鉴由会计一人保管,这也是不允许的,同时也是极有风险的。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有缺陷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性业务,但是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支出和收入在收付实现制方法下不能实现准确的对账。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经营中,大部分的资金的付出和收回都是滞后的,这是必然发生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为了满足自己本单位的利益,就不能进行准确的经营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另外,在核算中,忽视了累计折旧的影响,不能及时地转化为费用,特别对贬值较快的固定资产,这种处理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固定资产价值。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程序较复杂,实际上固定资产已出售过了,但固定资产系统要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核销,容易导致账实不符。因此,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及管理值得研究和探讨。

(四)缺乏规范性的会计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事业经营业务发展的多元化,会计的监督职能越来越跟不上企、事业正常经营的要求。在单位的实际监督工作中,对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认识不明晰,从而削弱了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和执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制度还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有效的监督,单位内部的监督制度也只是作为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效的监督制度也就不能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发生。同时,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没有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会计监督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这就为不法分子制造了投机取巧的机会,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终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五)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两种形式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反映整个的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其中主要是负债内容,而收入支出表主要是单位项目经费的变化状况。其实,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仅仅只有这两张财务报表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这两张表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也就不能及时地考核现金预算的执行效果,更不能反映各级人大要求公开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设置科学有用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就是为了能够使会计账目更清楚、更易于理解、更符合实际情况。准确的会计科目设置能够使收入和支出更加匹配和合理。比如,在资产类的科目里面可以设置累计折旧、营业税详细科目以及可转换债券科目等;可在固定资产科目下根据资产大类设置土地、房屋、办公设备等二级科目以方便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负债类科目里可以设置短期融资款科目、长期应付款科目以及长期借款科目等类似科目。另外,对于来源不同的单位收入,应该明确其收入的来源,可以设置二级科目来区分。这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能够明确资金的使用目的,从而更有效地配置资金,以防资金的随意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并积极培养职工的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转需要单位建立严格的岗位轮换制度,必须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好,不能只是重视形式。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单位本身未来的发展都需要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建立会计轮岗制度尤为重要,这能很好地防范会计舞弊和财务造假的发生。在岗位轮换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会计核算错误和财务舞弊,降低了财务风险,减少了职工面对诱惑的机会,同时也给职工制造了可以互相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水平,创造了互相沟通的平台,这个制度会为单位和职工都带来好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重视职工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首先,是会计专业人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局限于教科书教授的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这远远是不够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丰富的职业经验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专业知识的培训机制,定期聘请专家传授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技术,这样才能使职工的专业技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会计业务处理要求。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同样重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公正性、客观性的观念,并努力使职工具有自律意识,规范职工的行为,从而使会计工作走向正规化、合理化、合法化。

(三)做好资产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是属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必须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害国家公共利益。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对单位资产采用定期盘查制度,也就是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清查或者是不定期的盘点清查,如果在实际的清查中,发现实际资产和账目资产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地上报相关负责人,并找到不符合的原因。同时,应该建立实际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法律制度下,并结合考虑每个单位不同的单位性质的业务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中,应该重点关注预算管理、资金拨付、日常费用支出以及报销的审核过程等方面。总之,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在满足单位财务管理要求的情况下,保证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也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单位的业务处理日益复杂化,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强并及时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权限,责任到人,落实监督任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严格执行的奖惩制度,调动职工发挥监督职能的积极性。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及时曝光违法违纪的行为,以此警惕其他职工。单位的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要加强互相监督和检查,使内部监督无处不在,从而防患于未然。另外,单位也可以建立独立性强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规范会计的行为、及时地发现财务风险和财务舞弊。总之,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能够从根源上预防舞弊的发生,打击腐败和经济犯罪事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五)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内容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增加现金流量表的披露。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过程中现金的流入量以及流出量,反映了一段时间现金流出与流入的实时信息及库存量的大小,这些信息能够解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原因。同时,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决策者更好地配置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明晰单位的投资支付能力。根据现金流量表,能够及时地预测现金的变化趋势,有利于责任人作出决策并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同时,财务报表中的附注内容应该尽可能地详细,比如负债增加的信息,以及或有负债的信息,以便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单位的资金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详细的附注也就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补充以及解释的功能。只有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的经营运转,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邢凌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6).[2] 李晓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责任编辑 陈凤雪]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革新,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管理会计做为边缘学科,科学地将管理理论、方法和会计有机地融为一体,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客观实际地反应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动态。事实证明,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产生的效益,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否定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地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实践制定一一对应的改进措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能力,良性健康发展。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传统管理会计主要以收集、计量、汇总并传递管理控制信息为主,而在新时期新阶段,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发展革新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在对非财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会计可以看作是一般财务会计的升级版,总之管理会计区别于一般财务会计,不只在工作目标和内容上有体现,更体现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上,采用怎样的行为观点来处理各类财务和非财务的控制信息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只有高度敏锐、知识结构完备和适应能力很强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建设推波助澜。

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概述

管理会计可以看成是一种会计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社会效益而引进的,通过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信息及单位其他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源整合并分析研究,使得单位内部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此分析材料对本单位整体建设进行规划与控制,为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看出,价值创造与维护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核心理念,基于此背景,管理会计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战略、财务、业务一体化最行之有效的工具。1.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的概念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即区分学科和工作两个方面去解读。首先从学科方面考虑,管理会计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在学科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管理会计学,就是以会计学为依据和基础,同时吸收借鉴了行政管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后形成的一门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新兴学科;另外从工作方面考虑,作为一项专门独立的工作,一般将其称为管理会计,顾名思义,也就是专门向企业或单位管理当局及决策者提供与计划、控制、决策、考核等有关信息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通俗地讲管理会计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也决定了管理会计具有服务职能,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来进行服务,通过及时准确的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也间接反应出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他会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的改变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1.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在职能上主要以预测、预算、决策、控制和评价为主,也可以称其为内部报告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实际控制,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报告,职能更加倾向和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此外管理会计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同时更加重视信息的相关性,并大量地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情况,为决策层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材料,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为更好地制定相关决策抓实依据、打牢基础,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由此充分体现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地位,这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正规化建设,为促进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账务管理水平保驾护航。1.3、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属于一种非营利的职能组织,不同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具有“向前看”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是利用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数据分析信息,来为当局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而任何决策都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其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特有思维方式是管理层制定决策的最有力的支撑点。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具有监控结合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自身预算管理的需求,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全面系统地监控并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精准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具有内部管理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在应用内部控制上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管理业务等,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在财务工作数据分析上有所管控,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现状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广泛利用管理会计参与到日常管理之中。但是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发挥也不明显,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结合度不高。所以,国家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要从制度层面和单位层面两手一起抓,不断改善目前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逐渐形成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运转,从而达到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的目的。

2.1、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不全面。

从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已渐渐重视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认识到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地位,初步形成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方法,但基于目前对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及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上还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的实践需要。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理论研究还不够,缺乏创新性的实践指导,导致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处于长时间处于瓶颈期,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分析已成为迫切需求,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2.2、管理会计的内部管控已初见成效,但不系统。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已经初步制定了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全面落实和有效运行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国国情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权力过于高度集中统一,缺少监管机制,个别单位领导可以独断独行,独自决定管理方式方法,独立制定有关决策,更有甚者会更改会计相关信息,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不能很好的牵制领导者的管理权,使得管理会计系统的相关法规制度也无法得到全面落实;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的监督控制系统已经建立了起来,但在全面运行上还有偏差、有缺陷、有漏洞,没有形成定期、定人、定点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核查,在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得不到完全保证;再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处于老思想,审计过程还是用老办法走老路子,没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对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经济责任审计不深入、不具体,发现财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被无限放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风险没有想在前,总打“马后炮”,达不到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进行有效规避的要求,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3、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已初显成果,但不充足。

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要在人才储备上要做到筹划在先、想尽办法、加大力度、下苦功夫、不惜资源、着重培训,当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中专业的、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用一般的财会人员临时充数占岗的现象比较普遍,显而易见,一般的财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不熟悉、不掌握,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自学意识又不强,找不到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管理会计的运行机制和信息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转,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良性发展。

3、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实践充分证明,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管理经验越来越趋于成熟,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向着稳中求精的方向逐步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建设能力的提高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壮大管理会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必然前提。3.1、行政事业单位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靠管理会计的应用来促进和推动。

通过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来看,不可否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及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地方政府及社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加强,这得益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制定决策的科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应用的系统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以充分利用单位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来决策、规划、预算、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主要职能,推进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正规性,坚持了行政事业单位成本费用管控的制度化,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严谨度,达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的目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高。

3.2、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和机制体系的科学化,必须靠管理会计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内部控制上对应的工作面比较广泛,相应的机制体系更多,也更加复杂,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完成各项业务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严格内部管理控制,结合相应机制的有效运行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会计的应用要体现出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管理业务等方面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制度性,还应熟练掌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会计核算控制等控制的方式方法,同时必须在经营流程、岗位职责、数据分析应用上有所管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熟练运用内部管控的方式方法,并以相应的机制体系为依据,来实现各项业务的高效落实、创新发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能力。

3.3、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成本管控和降低风险的常态化,必须靠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监管和保持。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控,降低成本风险是管理会计最基本的也是难点最多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管理会计也起到了攻坚克难的模范带动作用,实现成本管控的理想目标,达到有效降低成本风险的目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成本管控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随之而来的成本风险的评估和预判更显得尤为重要,依据管理会计对成本动态分析的一些理论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寻找最佳投资规模上定方向,在提高投资回报率上定目标,从中寻找最优成本核算,规划制定合理的决策政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达到成本和风险双降低的目标。

4、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作用在逐步提高,在应用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关键作用更加明显,但是任何工作、任何成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在接受认可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有待于各方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共赢发展。4.1、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思想认识还不深。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是本单位的资产管理的掌舵者、引路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倍受关注,在管理中过多的偏向于单位短期效益,对财政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拨款不能进行严格的资金审核,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同时在应用管理会计的时候,一般注重如何控制成本,过多地寄希望于成本的回报率,做不到全面细致的总结和分析,管理会计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严重不足,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忽略了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长期高效持续发展。

4.2、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还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有力的保障,管理会计自身不能够加强学习,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到系统地人才培养,没有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方案,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稀缺,行政事业单位在手中无人的情况,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会计的选择上随意性太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由其他会计人员兼任管理会计,其用人机制较为僵化,兼任的会计人员因缺少工作经验,对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不完全掌握,在学习上不系统,自身的固有思维占主导,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发挥不出来,影响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上要真抓实干,行政事业单位要把管理会计的人才储备作为单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4.3、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体系制度还不实

新时期,要使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更加全面、深入地发挥作用,必须有健全、完善的体系制度做为支撑,以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来看,管理会计在工作中的体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落实机制制度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个别机制体制的设立明显成了纸上文章,不按章办事的现象在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有所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立的体系机制运行不实际、不稳定,缺少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岗位形同虚设,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等同于一般财务会计,在成本管控、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没有起到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而这样实际工作内容恰恰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健全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制度势在必行。

4.4、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监督检查还不严

行政事业单位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样要求有关财政、行政部门出台了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来加强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为此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实际、内部管控不见效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督管控意识较弱,鬼缺乏专业性,就出现了监督管控时紧时松的现象,没有做到坚持常抓不懈,单位内部的监督制度成为摆设,监管不力,必出问题,比如三公经费列支混乱、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混用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监督管控上缺少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长期如此缺少有效监督检查,势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规管理带来恶劣的影响。

5、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措施方法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多方会诊把关,结合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实际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大局,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在新时期新阶段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查找解决方法,制定合理行之有效的措施。5.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自建自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发展的新时代,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从提高本单位建设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起好模范带作用,引领管理会计在业务、管理等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管理会计业务能力在加强自身学习上找到突破口,管理会计的自学自用能力要引起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从基础的管理会计理论、规章制度、职能职责、业务内容、监督机制等学起,以相关的准则、法规、制度和规定为依据,认真研究管理会计基础理论,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助手作用,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转变思想,与国际管理会计教育接轨。5.2、抓好人才培养,增强后备力量。

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抓实的工作,培养全面型管理会计人才,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进行人才培养的筛选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考核,将考核不过关的财务人员换到其他岗位,确保管理会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会计基础核算能力,以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普及会计信息化发展,更要普及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涉及的庞大数据,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提升来保证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再次,做好引进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从引进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入手,以此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会计的业务水平的提高,熟悉并掌握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发挥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最后,加强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严厉惩治财务业务造假、制假行为,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政治教育,提高管理会计的自身素养,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5.3、严格内部管控,健全体系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并为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氛围,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时要充分发军其重要作用,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制度,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并完善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财务行为,减少和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委的问题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全面的负责管理会计工作,此外,还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于会计信息失真时,清楚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清问题的存在,提升内部会计管理的效果。

5.4、务实监督检查,提高监管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监督检查是重中之重,对重要岗位和薄弱环节要重点监督检查和管控,细化责任、奖惩分明,做到责任到人、制度管人,行政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上要依法规制度选人用人,落实敏感岗位回避制原则,避免敏感岗位兼职,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管理,确保财产安全,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资产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积极配合财政审计部门对管理会计的定期培训,规范各单位管理会计核算和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加强对本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监督,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认真的落实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面利用管理会计参与单位管理,其管理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提高管理会计的管理能力是大势所趋,文中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现状,认真查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在自身学习、系统建立、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等方面制定一一对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及氛围,降低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健康高效发展扫清障碍。参考文献:

[1].刘俊贵.关于在事业单位推进管理会计的思考与建议.财政监督,2016(01).[2].许文静.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探索.审计月刊,2015(08).[3].邢凌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6).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4.23已修改)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有着较为特殊的工作指责,会计基础的工作规范至颁发以来,已经实行了十几年,这些规范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会计核算质量也相应的得以提升,同时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也得以进一步增强。然而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集中收付制度取代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所实施的会计制度已经在很多方面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此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势必会面临着新的挑战。若不能够将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与解决,势必会影响到会计的核算质量,造成国家税收的损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并且有效的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本文进行了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基础;会计核算;会计质量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s to exercise state power must be, has certain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the organization.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compared commonly simple, but their job functions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in th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particularity.Basic accounting standard issued and implemented since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ccounting foundation work have a large degree of improvement, account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the unit also further enhance the awareness to pay tax.But a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especial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the collapse of the integrated accounting system,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at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 in many ways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s,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ccounting foundation work faces new test and challenge.If wrong these improvements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weakening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function, also can cause the loss of tax revenue for the country.How to 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basic accounting work, maintain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accounting work,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to support this issue this paper further research and thinking.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ccounting;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Accounting problems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2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理论分析....................................................................5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界定.........................................................................5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特征.........................................................................5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现状.........................................................................5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6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6

1.内部控制的意识相对薄弱........................................................................6 2.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6 3.企业会计的监督机制不健全......................................................................6 4.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度..............................................................7

(二)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

1.核算方式所存在的问题..............................................................................7 2.经费支出存在的漏洞..................................................................................7 3.核算制度不够合理规范..............................................................................7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

1.信息化的管理关系存在缺陷......................................................................8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8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8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存在的原因....................................................................8

(一)内控制度、利益驱动及教育等内部因素.................................................8

1.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8 2.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的驱动..................................................................9 3.单位缺少法制教育......................................................................................9

(二)监督、政府干预及不良风气等外部因素.................................................9

1.外部监督乏力..............................................................................................9 2.部分地方政府干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9 3.政策性因素..................................................................................................9 4.体制性因素................................................................................................10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进措施..................................................................10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改进措施.......................................................10 1.加强和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10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1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11 4.完善外部监督机制....................................................................................11

(二)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的改进措施...............................................................12 1.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12 2.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12 3.完善预算编制与管理................................................................................12 4.加强审计,明确责任................................................................................12 5.加快推进电算化管理................................................................................13

(三)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改进措施...................................................................13 1.合理规划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13 2.加强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培训和培养................................................13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与技术平台相辅相承........................................13

五、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4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界定

依据盈利情况进行划分,我国的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一般情况下而言,政府及一些非盈利性的组织统筹为预算单位,其相对应的会计基础称为预算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包含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等。从实质上而言,我国的预算会计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与非盈利会计组织。如此划分的主要愿意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很多的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财政的拨款与支出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二,行政单位由于与财政的关系逐渐紧密,使得财政单位与其附属的单位逐渐脱离,且政府的很多资金不再流入行政单位之中,使得行政单位的可支配资金减少。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有着相对特殊的指责,为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有着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公共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隶属于公共部门,以实现政府的公共职能为主要目标,为此其考核的只要指标为公共业务的成果,其会计核算的依据则为部门的公共资金。

第二,非营利性。一般单位的会计主要是以资本增值作为主要目的,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其会计性质主要采取的是无偿或者低价的方式进行反馈社会。为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

第三,专用性。政府会计的专用性指的是政府部门单位的资金来源较为特殊,使得其会计工作受限于一些特殊的目的,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专用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现状

建国之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历经了多次大的改革,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是会计基础准则与制度,会计基础准则与制度自2003年颁布以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不断改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会计的核算质量也明显得以提升,相关单位的纳税意识明显增强。然而随着我国会计体系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会计的集中收付制度逐渐替代了集中核算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与制度逐渐表现出了与事业单位发展不适应性的症状,为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奖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的意识相对薄弱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内部会计的控制理念,只是将一些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看作束缚与限制人们日常行为的框架,为此很多单位对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认识有所不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对各项支出费用建立一种明确的报销机制,一般情况下的经费支出都是采取的实报实销方式,使得很多监督体系都是停留于形式之上。

2.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控制离不开扎实的控制理念与基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财务工作依然相对较为薄弱,很多基础工作始终没有能够得以规范化的处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完善空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的核算工作过于简单,甚至于比一般单位的会计核算还要简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者的要求比一般单位的会计从业者要求相对要低。会计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很多时候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缺乏准确的判断,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不足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根本原因。

3.企业会计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如财政与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其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了内审机构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的弱化,使得内部控制机制难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只重视企业的资金预算与使用,却对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监督,使得人们对于会计的内部控制抱着无视的态度,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度

一旦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制度却是或失效时,导致的经济损失,大都情况下指挥限于追究直接的责任人,对相关人员的追究相对较少。甚至于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都没有建立。为此人们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足而缺乏相应的紧张意识。

(二)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大都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资金的收入与支出部分只包含有企业现金的交易部分,如此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先进流量进行表征,然而却不能够对企业中可能会产生的费用进行客观的反应,如此难以如实的反应出企业的资产与负债。

2.经费支出存在的漏洞

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最初出发点在于节约财政的支出,实现资金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然而由于核算中心对其下属单位的经济业务了解不足,导致下属单位的监督工作有所不足,通常情况下,对于相关票据的审核,只是通过领导的签字或者是票据中的盖章进行判定。如此导致的不合理开支相对较多,甚至于完全无法实现预防与治理腐败的现象,与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初衷完全背离。

3.核算制度不够合理规范

当前我过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依然缺乏专户的管理与核算制度,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对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缺乏概念,认为预算之外的资金不属于财政资金,为此对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经常存在内部随意使用的现象。第二,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核算的科目进行合理化设计,使得一些原本会计中没有出现的科目,如应缴收入等,这些规定中没有出现的科目会导致资金出现错用与混用。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的管理关系存在缺陷

当前的会计信息难以真是的反应出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全貌,使得会计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宏观架构难以建立,加上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绩效管理方式存在差异,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核算要求又有所不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会计信息缺乏系统性,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也不是很清晰,宏观构架的建设变成了纸上空谈。只有想一般的企业那样不断的提升自身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握程度,不断提升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理论服务于实践,行为受限于规范与制度。由于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差异性很大,使得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建设制度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信息化建设相对较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制度相对滞后。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入了各个行业之中。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系统规划与要求有所不同,使得不同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与方式差异性很大。以高校教育体系为例,有些高校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构建,有些高校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则相对较为分散,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来看,这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内控制度、利益驱动及教育等内部因素 1.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约束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主要是建立于理论的基础之上,其中存在很多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导致了其内控制度大都处于闲置的状态。第二,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内控制度不涉及的盲区,及时出现了相关问题,难以通过内控制度进行解决。

第三,会计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始终没有能够全面系统的进行贯彻,导致很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相应的约束作用。

2.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的驱动

内控制度约束力不强还由于一些个人利益的驱动所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由于相关利益的驱使,导致其由于个人利益而忽略了整体。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领导在片面谋求一些表面的工作业绩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情况不佳时,为了掩饰这一实际情况,通过虚调数据的方式来达成自身的目的。

3.单位缺少法制教育

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忽视对员工的自身教育,使得很多元员工的法律意识与观念不强,如有些员工进行挪用公司的公款时,只是简单的认为事后补上就不会有问题,这种模糊不清的法律意识往往导致了相应的出纳等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现象频发。

(二)监督、政府干预及不良风气等外部因素 1.外部监督乏力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在财政的监管力度上已得到了明显的曾倩,然而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违规方面的监管工作有所不足,导致了对相关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存在明显的不足。

2.部分地方政府干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

地方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干涉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一些地方性项目,强令一些单位对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最终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因此而背负着沉重的负债。最终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难以达成相应的目标时,会企图掩盖事实,通过假账的方式进行应付。

3.政策性因素

当前我国的很多会计准则已经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实际工作需求,然而由于没有新的会计准则出现,旧的会计制度甚至于会加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具体表现为如下。

第一,会计的相关标准难以统一,不同地区的会计准则便会存在差异。尽管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然而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

第二,会计的核算方式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很多不同的业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却是统一的标准,这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第三,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真实,尤其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了选择性披露或者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披露,如此不仅会加剧企业的运行风险,更为后期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4.体制性因素

体制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依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系,即分级领导,统一管理的方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取的是层层建立明细,逐层上报的方式,这种不断分割的状态往往会造成会计核算难以准确控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集中核算制度有着其优点,即管理相对比较记账,却存在着非常多监管不严的情况。加上相应的管理配备的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难以实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统一。且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一单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且追究与问责又成为了一大难题。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进措施

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的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能够支撑企业的财政管理,同时又与国际的惯例嫌贵比较符合,那就需要我国对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本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完善。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改进措施 1.加强和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相关的会计准则与规范中明确指出,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负责,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为此单位的会计从业者应充分的认识到且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真实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相应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加强与提升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过程应从上而下,从里到外,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风险的防范作用。对于会计从业者而言,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仅只是一些简单的文件与条文,更是管理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核心内容,才能够在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严格执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依据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并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企业的意识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都会有一套专有的防范机制,并非简单的通过会计从业者的自身素质来进行保障。要是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实现从内而外的控制,就需要从源头上对贪污与腐败问题进行合理化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具有牵制性作用的监督机制。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会计从业者应进行就职前的培训工作,直至达到相应的岗位标准之后再进行上岗。此外对于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也应加强其继续教育的工作,不断的提升在职会计从业者的业务能力。最后应对会计工作者实施轮岗的制度,使其能够对会计的工作业务有着全方位的了解,轮岗制度还能够有效的消除一些会计从业者的懒散作风,实现其业务能力的不断上升。

4.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审制度难以在企业内建立,其根本在于其内审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难以彻底贯彻与落实。为此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们为会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与管理的主要部门,对其相关制度进行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内部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与状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更大的管理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的改进措施 1.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当前会计核算问题的核心在于资金的支付与核算。若仅仅将会计核算工作看为是一种记账工作,则大错特错。会计核算的中心工作在于建立预算的执行信息与反馈,进而知道企业的内部控制。为此应不断转变企业内部的会计职能,加强预算资金支付前的控制,一旦决定了资金支付,应确定如何支付付款之后,及时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

2.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

集中核算制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开支与预算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如何坚持相应的规章与制度,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同时又能够彻底的做到实报实销,这对于核算中心的人员业务能力是一大考验。

一方面若对于超出预算的开支不予以报销,则会对企业的各个事项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而言,统一依据实报实销的政策进行实施,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资金的使用效益下降,最终的实际开支远远超出预算。因此制定一定的开支标准对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化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完善预算编制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为企业所有部门的公共资金,因此对预算的公共资金进行部门化的编制,对于资金的合理化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应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将预算之内的资金与预算之外的资金纳入相应的部门编制费用之内,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标准。进行资金的部门化编制时,应确保细化预算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实现预算单位预算的准确性。一旦相应的预算做出之后,相关部门应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其严格执行与实施。对资金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管控,切实提升企业资金的管理质量,为后期资金的集中核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加强审计,明确责任

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在于政府,因为政府才拥有着其所管辖范围之内的社会经济管理的权力与国有资产所有权力。为此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应加强相应的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相应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规范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其滥用政府权力进行腐败。会计人员工作离不开资金,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相对较高的执法风险,只有不断的明确所存在的风险,且进一步明确相应的责任,才能够有效的加强会计从业者的风险意识,使其对子很的责任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如此才能切实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5.加快推进电算化管理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电算化进程,包括材料的保管条件、保管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划分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其次,对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尤其磁介质会计档案应保存为制度形式,做好备份,这样可避免由于介质损坏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数据丢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介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备份与检查,避免会计信息的损坏。

(三)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改进措施 1.合理规划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源自于一个先进的信息平台,为此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实现巨大信息量的情况下,同时要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为此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自身的技术标准来建立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平台,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监督实现对自身会计信息的准确反映。

2.加强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培训和培养

技术与人才的发展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提升的根本前提,通过科学技术来推动相应管理工作的进步,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实现人才队伍的合理化建设,使得企业的发展真正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缺乏技术的支撑,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来实现对一批会计技能娴熟的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实现的。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与技术平台相辅相承

会计信息化系统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一套硬件系统,无论多么先进的硬件系统,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系统”即管理制度来保障它的顺利运行。因此作为主管部门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来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的设计,以保证所需采集信息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应的改革过程中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我国行政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公共财政与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任务与会计目标方面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同时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信息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种种考验与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第四篇: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德阳市华山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之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我校,美术教育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也被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落实。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美术课程建设:

在我校的美术课程设置中,就最常规的每个班每周两节美术课。还有在每周二的下午有一节美术兴趣班的课。我们的美术课程基本上都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这个并没有什么非议。每周二的美术兴趣班也分为了书法班、摄影班、绘画班和手工班。相对于之前的全部都是美术班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各个班有了各个班的特色而不是都一样。这样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美术兴趣班活动,也充分发挥了各个美术教师的特长。我在想,在此基础上可不可以有一个更好更和谐的安排,让每一位美术老师都可以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的空间。

二、美术教师配备:

在我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六个班,再加上幼儿园四个班,总共就是四十个班级。在小学部的三十六个班的美术教学共五名专职美术教师和一名书法教师。每一个美术老师承担两个年级的的美术教学任务。相对于之前的由四个专职美术教师承担三十五个班的美术教学来说已经算是轻松了很多了!但感觉美术组的老师仍然还是很忙。因为学校的各项活动、各种任务还是很多!美术教师除了要承担美术课程的教学之外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再更多的专业发展方向的优秀美术教师。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学校的专职书法教师只有刘通老师一名,书法课也只有三、四、五三个年级开设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在书法老师的配备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尤其要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从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美术教育管理及特长生的培养:

我校的美术教育做得很好!每一个美术课都是专职的美术教师和专门的美术功能室上课!每一项有条件开设的美术课程都已开设齐全!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有鉴赏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较为完善。

对于部分对美术特别有天赋的特长生,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比如周二的兴趣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美术教育经费投入:

我校对于美术教育中经费的投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加大力度。现在的美术课主要的工具材料都是学生自己要用的自己准备,这样娃娃才知道爱惜和珍惜工具材料!但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今天的美术课中美术作品的画纸就有比较薄,娃娃在画画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把纸画烂,涂好颜色之后整幅作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个对于后面环节中的作品展示与保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方面,是不是可以稍微改善一下?至于其他的投入,还是那句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五、美术功能室设施设备配备:

我校共五名美术教师,现有四个美术功能室。有四位老师的美术课在美术室内完成,还有一位美术教师在学生教室内完成美术教学。美术功能室里面都配备了美术桌椅讲台及多媒体设备,但功能室的网络总是很容易出问题。另外就是比如说美术作品展示架之类的配备还不是很充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美术展厅以及具备特殊功能展现学校美术教学特色的美术室,比如说专业的陶艺室、手工制作室等展示学校美术教学特色的功能室。

六、课外美术活动:

在我校,各种美术活动还是比较多。但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学校内部或者区上或者市上有个什么比赛或者作品展,然后大家一起来创作一些美术作品来参加比赛。相对来说美术的活动就比较单一,我们还是应该多渠道、多形式的做好学校课外的各种美术活动。比如来一些现场的绘画,做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做一些义卖等等。

七、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在我们学校,校园内的文化艺术环境还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准,教室外的过道有学生的优秀作品,玻璃展厅里面有科幻画的展示,楼道大厅里面都有一些美术书法作品的展示。这些都很好的装饰了我们的校园,让校园环境更有文化气息。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让校园里的文化气息更浓!让学校的艺术环境更好!

第五篇: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为有效规避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近年来,省联社制定出台了多项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各县级联社立足自身实际,也实行了严格的信贷管理考核办法,全体信贷人员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信贷管理日趋规范、信贷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在近期省联社组织的信贷专项检查中,发现基层社信贷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信贷潜在风险增加,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笔者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办法学习不透,做不到融汇贯通。

基层信用社未组织信贷人员对省联社印发的各种信贷制度进行学习讨论,没有吃透文件精神,许多新东西不能充分理解和认识,只凭原有经验办理业务,致使执行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各级联社虽举办过多次信贷业务培训,但信贷员把培训看作是只写写笔记而已,没有真正掌握新的业务要领,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甚至个别信贷员连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都不会规范填写。

(二)“三查”制度执行不严,做不到真实有效。

一是在贷前调查工作中未能按照调查内容进行调查。信贷人员仅凭借款人口述与报告为依据,主观臆断发放贷款。审批贷款中,仅知道借款人的手机号码,其它情况一概不知。二是个别社到现在仍未执行贷款双人调查、办理制度。只是由一个信贷员前去办理各项贷款手续,回来由另一个信贷员进行签字,致使贷款手续和借款合同存在风险。三是贷后检查不真实。部分信用社主任与信贷员认为贷后检查只是应付差事而已,主要体现在贷后检查报告内容简单、空洞,有的信用社甚至没有贷后检查。四是贷款催收通知书签发不及时,未能较好执行半年签发一次通知书的规定。

(三)信贷档案管理不当,做不到规范完整。

一是信贷档案归档不及时。信贷员在办理完业务登记后,未及时交信贷内勤存档保管。二是信贷档案资料不全。信贷内勤不能按照档案清单内容进行资料整理,存放混乱,造成档案缺项或少项。三是未能执行定时对帐制度。未对信贷档案帐实按照会计原则进行对帐。有的社两个月未对信贷档案帐实进行核对。四是档案要素不全。签章、签字不全,日期填写不规范等。

(四)不良贷款责任不清,做不到管理连续。

部分社借款没有认定好责任人,造成不良贷款管理脱节。特别是信贷人员工作调动原因,造成老贷款无人问津,新的信贷员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只是从表面上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向联社申请诉讼。由于责任不明,造成信贷员不是千方百计清收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过于单一,只是把起诉判决做为清收手段,没有按省联社提出的如债权拍卖、委托清收、招标清收、打包处理等方式进行清收。

二、信贷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立足信用社实际,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强化信贷制度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基层社要制定信贷学习制度,每月必须组织一次信贷员集中学习,对各种信贷知识达到真正掌握、熟练运用。县级联社每年要组织3-4次全体信贷人员集中培训,训后通考,不合格的取消信贷员资格。通过学考、考学,使全体信贷员熟谙各种信贷政策和管理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强化“三查”制度落实,做到执行到位。

一是各县级联社要从岗位职责入手,完善“三查”制度,每一岗位必须对制度承担落实责任,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贷款贷前调查必须由双人实地调查办理,共同签字负责,决不允许出现单人办理的情况。三是贷后检查不但要对正常贷款进行检查,重要的是对不良贷款进行贷后检查,对落实岗位责任的贷款要求岗位信贷员对岗位贷款作出真实的评价,出具借款形成不良的原因、现状、担保状况、今后处置方式及采取措施,要写出一份完整的贷后调查报告存档并交联社资产保全部。四是做好贷款日常检查。对于公司类贷款要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首次跟踪检查后不足一个月,可免当季检查;低风险(质押贷款、承兑汇票贴现)借款到期后,未归还的要进行日常检查;个人类客户50万元以下,按照借款到期前、延期后及发生不按期结息的客户要进行催收和日常检查。

(三)强化信贷档案管理,做到归整有序。

一是更新观念,落实责任。提高档案员对信贷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依法收贷,降低信贷风险程度和减少信贷资产损失法律依据。同时,落实信贷档案管理员的管理责任,对玩忽职守者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加强对档案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加大对信贷档案资料收集的力度,确保信贷档案的齐全完整。主管主任对其工作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做到信贷档案资料整理的及时、完整及连续性。三是做好在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后和逾期贷款相关资料的及时立卷归档工作,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

(四)强化不良责任认定,做到定责追究。一是对旧贷款实行“谁在岗谁负责”的管理方式,落实岗位责任人,承担管理、收回、保全资产的责任,彻底杜绝“新官不理旧帐”的问题。二是严格实行借款责任认定。首先,对所有贷款进行一次全面认定。按着时间划分确定岗位责任人及贷款清收责任人。其次对落实岗位清收的贷款,由信用社将借款落实到每一位信贷员名下,并与县联社签定岗位借款管理责任书,对岗位借款的管理、收回、盘活与保全措施做出管理责任承诺。第三,认定责任人的责任贷款,信贷员及信用社与县级联社资产保全部签订贷款清收责任书,负责贷款的收回。已调离本社,由岗位信贷员及责任人与资产保全部共同签订管理与清收责任书。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根据省联社李志国理事长在4月17日电视电话会议讲话要求,对不良贷款一定要按照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严格追究。对经过认定责任的责任人除按照“省联社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追究外,还要对责任人按照认定责任贷款的额度每月按金额的千分之十进行外罚。对数额较大或严重违规的贷款按照在岗清收及离岗清收原则进行处罚。

贷款担保中存在的风险

贷款担保是银行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果担保是有效的,当债务人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向保证人追偿或处置抵、质押物来收回贷款,从而维护信贷资金的安全。但实际工作中,许多贷款只是形式上具有保证和抵押,实际上保证和抵押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抵御贷款风险,导致贷款风险不断发生。所以提高贷款保证和抵押的有效性,是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关于贷款保证

(一)贷款保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款保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行政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提供担保,因为不具备保证资格,导致担保无效。

2、有些保证单位财务状况很差,明显没有代偿能力。这样的保证虽然在法律上有效,但实际上形同虚设。这种问题的担保中,有些是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或循环担保,各企业连自己的贷款都还不了,为他人的担保更履行不了。

3、有些企业对外提供保证的总额比自身资产总额大很多,导致其保证的贷款有很大部分将无法获得追偿,这种担保从形式上看就存在很大问题。

4、有些保证单位从表面上看,经营活动正常,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也比较好,但其担保额度超过了其偿债能力,实际上也不能足额代偿银行贷款。

(二)保证单位保证能力的确定

在保证单位不具备保证资格,或明显没有保证能力,或在已有大量对外保证的情况下,银行仍接受其担保,这是信贷人员贷款不负责任,属于操作风险,银行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来解决,除此之外,在贷款保证方面,银行的确还有一些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的方面。

从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上讲,大多数银行只是要求信贷人员定性地分析评价担保企业有无偿债能力,而较少要求信贷人员定量地测算保证人担保能力的大小。任何企业,不管其经营状况有多好,既使其信用评级为3A级的企业,其偿债能力也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的担保都是不能获得追偿的。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把保证人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理解为具有保证能力,而不是把“具有保证能力”严格地界定为“具有能够全部代偿债务的能力”,因此在不认真测算保证人偿债能力的数值并把该数值与具体担保金额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地判断保证人是否能够足额偿还贷款,即是否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保证能力。许多贷款不能获得追偿都是因为银行贷款额度超过了保证人的代偿能力而造成的。因此定量地分析测算保证人的偿债能力,对于银行贷款的安全来说,要比定性地判断保证人有无保证能力更为重要。

现在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中还没有测算保证人保证能力的规定,只是要求信贷人员从若干方面定性地分析判断企业有无保证能力,这是很不够的。如《中国工商银行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中规定,“贷款行对保证担保应当审查如下事项:保证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保证人资格;保证人的资信状况、财产权属和代偿能力;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规定得很宽泛,没有对如何判断代偿能力做出规定。《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人资格的规定是“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经营状况良好;累计保证总额不超过其资产总额。采用抵押保证方式的,贷款一般不超过抵押物变现值的80%。”没有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进行测算的要求,对保证人保证额度的限制是不超过其资产总额。审慎地讲,接近企业资产总额的保证肯定超过了其偿债能力,因为企业不可能没有负债,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在50%以上,即使有全部依靠自有资金创建的企业,其在经营过程中也必然要发生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负债,企业的自有负债加上接近资产总额的担保,偿债率肯定低于100%, 而且企业的全部资产不可能都按面值获得变现,而是要打一个折扣,折合成货币的偿债率就更低。这就决定了以此为限设定担保,肯定有一部分担保无法获得追偿。而交通银行对担保限额规定的更宽,《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中规定,“保证人提供的保证额度不得超过其所拥有净资产的若干倍减去已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的差额。上述倍数由各分支行根据具体情况核定,但最高不超过五倍,超过五倍的要报经总行批准。”按银行可以接受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限70%来进行分析,则净资产占资产的比例为30%,净资产的5倍就是总资产的150%,即担保总额限制为总资产1.5倍,比农业银行的限制还宽松。此项分析中,资产负债率取值越低,则得出的担保总额对总资产的倍数就越高。有的银行以信用评级结果来规定担保条件,如《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担保办法》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达到或者相当于《中国建设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AA级以上企业信用;2、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3、无重大的债权债务纠纷。信用评级是定性地评价保证人保证能力高低的一种方法,不能定量地说明企业担保能力的大小。

(三)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测算

关于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测算,目前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此,笔者尝试性地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笔者认为,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应是银行容易得到实现的保证人的偿债能力,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应该纳入企业偿债能力的范畴,但实际上,除非对企业进行破产清算,企业的基本固定资产是不可能用于变现和清偿债务的,而企业破产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并不是债权人向法院提出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企业的基本固定资产一般不宜纳入保证人偿债能力的范畴,在实践中,也极少有银行因向保证人追偿债务而申请债务人破产的。企业的基本固定资产指房屋、土地、机器设备等,运输工具等不需要建筑安装的、容易变现的单项固定资产可以从基本固定资产中扣除,纳入企业偿债能力的范畴。企业可以用于清偿债务的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从来源上讲有一部分是由流动负债形成的,这部分资产要用于归还自身债务,也应从企业的偿债能力中扣除,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资产即企业的营运资金,尚不是企业实际可以用于清偿债务人的资产,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如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其中部分存货可能已经盘亏或损耗,有些产成品等可能因为不适销对路而无法售出,或必须降价销售,也可能有一些库存材料因为质量、规格问题而不能投入生产,不能顺利实现价值从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变,一些应收账款可能因为客户财务状况差而不能收回,对应收账款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慎重确定其可变现值。因此对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类资产要通过实际调查评估确定其资产价值。从动态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限于此,折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从实物形态转变为货币资金的部分,应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部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是企业通过经营而获得的收益,可以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应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部分。笔者认为企业的偿债能力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无效流动资产+容易变现的不需要建筑安装的单项固定资产+贷款期限内可以提取的折旧+贷款期内预计可以实现的净利润。

有的银行在贷款保证合同中规定了对保证人的履约强制条款,约定银行在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可以从保证人账户中扣划其所担保的款项,保证人申明放弃抗辩权。采取这种措施,银行可以扣划的只限于保证人资产中的货币资金部分。

当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时,银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等。在实际执行中,法院通常采取的执行措施是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一般仅限于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运输工具等,极少对企业的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采取拍卖、变卖等措施。

从银行和法院实际采取的清收措施看,一般都不包括对保证人基本固定资产的清收,所以在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一般不应将基本固定资产计算在内。

分析测算企业的保证能力,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实现。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往往会报送一些财务状况优良的不实报表。银行信贷人员在分析企业的保证能力时,首先要分析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有时可以从不同会计报表之间的衔接和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联系上发现问题。人们衡量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往往先看其是否经过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其实这是不够的,经过审核的会计报表真实性要大一些,但未必就一定可信,因为中介机构为了拉业务,往往曲意迎合委托人的意志,出具不负责任的审核报告。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都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但财务造假的丑闻仍时有报道。国资委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0%的国有企业财务报表不实!所以,信贷人员一定要有充足的财务分析能力并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做出负责任的判断。

企业的财务报表既使是没有问题的,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其分析测算企业的保证能力。因为从财务报表上并不能直观地看出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资产负债表账面资产金额大并不代表其保证能力强,要看其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而从报表数字计算的资产负债率,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常常与报表数据相去甚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追究保证单位还款责任时,往往要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经过评估,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往往要大大缩水,因为存货中的部分资产可能已经严重贬值,多数应收账款可能已经不能收回,对外投资可能实际上已经损失,机器设备可能已经出现较大的功能性贬值等等,使企业实际的资产价值大为减少;评估后的实际负债又往往会大幅增加,如有些企业的报表遗漏某些负债项目,一些应付款项没有计提,将这些项目进行修正后,企业的负债就会大为增加;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还要将对外担保纳入负债总额,这就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发生很大变化,债务保证能力大为降低。但这还不能确定企业最后的偿债能力,因为当企业的大额债务被强制执行时,常常会引发债务人的破产,所以实践中比较常用的偿债能力分析方法是破产清算法,按照这一方法,先要变卖企业的资产,企业的变现价值一般比评估价值要低;在对变现价值在债权人之间分配前,还需要先行扣除清算费用、职工安置费、税金等优先支付款项,这使银行实际能够得到的资金更加减少。所以远不能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直观地分析其实际的保证能力。资产管理公司对中介机构评估的担保债权价值,往往也不能从保证单位收回,而要通过债权拍卖来实现,拍卖时以评估值确定拍卖底价,常常会流拍,经过降低拍卖底价后,实际成交价又会比评估值低。所以银行信贷人员不能简单地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保证能力,而要深入企业,认真调查研究其生产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获得其真实的财务数据。然而一些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规定:贷款人接到保证人的有关资料后,应当对保证人的资格和偿债能力进行审查,必要时应当对保证人进行实地考察。这种规定显然不够审慎,如果不是信贷人员已经足够了解的企业作担保,应该必须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大额贷款还应该组织对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资产进行评估。

银行接受企业提供保证,一定要对其保证能力做出正确的分析测算,以其担保能力确定保证额度。如果银行不接受没有保证能力的企业作为保证人,贷款的风险就会减少,互保和循环保证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发生了。超出保证人的担保能力发放担保贷款,贷款就增加了损失的风险。因为银行在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测算方面存在的制度性欠缺,致使发放了很多超过保证人保证能力的贷款,加大了贷款风险。

二、关于贷款抵押

(一)贷款抵押中存在的问题

贷款抵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不办理登记,导致抵押无效。

2、一些抵押登记不完善,导致抵押无效,如以土地使用权办理抵押,没有同时对其地上附着物办理抵押登记;以房屋建筑物办理抵押,没有同时对其所附着的土地使用权办理抵押登记;借款人以他人财产作抵押,却没有出具财产所有者同意抵押的证明,银行也没有与该财产所有者签订抵押合同。

3、一些形式上的有效抵押实际上起不到保障作用,这是贷款抵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或主要资产作为抵押,但实践中银行很难将这些抵押资产处置,或根本就处置不了。这种抵押也容易发生法律风险,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债务人在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下,将其全部财产抵押给其中一个债权人,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侵犯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而这种抵押行为是无效的。

4、一些抵押财产在确定抵押价值时,评估作价严重偏离实际,银行处置抵押资产时,所得处置金额比贷款金额小很多,贷款大部分形成损失。2005年上半年某大型商业银行处置抵押资产7.3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房地产),收回现金2.99亿元,变现率只有40.4%。

(二)关于抵押物的选择

企业以其全部财产或主要资产例如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作为抵押的,往往实现不了。从法律上讲,当企业不能按期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置其抵押财产,但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而无法进行。银行如果与企业协商处置抵押物,企业一般不会同意;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常常会在地方政府干预下,拖延审理和执行;有些情况,法院虽然判决以抵押物抵债,但地方政府部门拒不为抵债资产办理过户,使银行处置不了;有的可以办理过户,但要缴纳大额的过户费用,成为实际上的障碍。有的国有企业在银行向法院起诉后,就向法院申请破产,按照现行的国家关于试点城市国有企业破产的规定,企业破产财产(包含已经被抵押的财产)处置所得首先用于安置职工。破产工作由法院组织地方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清算组负责,清算组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往往对破产财产低价评估,然后在拍卖和变卖企业财产过程中又进行暗箱操作,人为贱卖,使本来具有较高价值的资产,处置所得甚少,破产资产处置所得还要首先要用于安置职工,职工安置费用往往占去处置所得的大头。减去职工安置费用后,可以清偿银行的金额就很少了,不少为零。所以企业以全部财产或主要财产作为抵押的,往往都难以实现抵押权,银行发放抵押贷款,一定要慎重选择抵押物,要选择容易处置的资产作为抵押。这方面并不是银行没有规定,而是对处置抵押物的可操作性不容易把握。

(三)关于抵押物抵押价值的确定

抵押物抵押价值的确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常办理抵押贷款,抵押财产的价值,以借款人提供的财务资料显示的抵押资产的净值作为定价依据,或由借款人聘请中介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这两种方法都容易出问题,企业自己提供的财务资料往往不真实,抬高抵押资产的价值;借款人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中介机构往往迎合委托人的意思,高估抵押资产的价值。最后当贷款出现风险时,抵押资产的处置价值经常远远低于贷款金额,贷款大部分形成损失。要改变这一状况,银行信贷人员就不能轻信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要有足够的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并认真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必须改变由借款人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的作法,改由银行委托中介机构评估。2006年初,建设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规范与银行信贷相关的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房地产抵押估价原则上由商业银行委托。房地产以外的其他抵押资产价值的评估还没有这种规定,但银行可以自主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做虽然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但会提高抵押物价值的评估质量,降低贷款风险,是很值得的。但是企业为了多贷,很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影响评估机构,如果评估机构受到了企业的利益诱惑,在选择某些评估参数时,就会在制度规定的裁量区间内,做出有利于被评估对象的选择,从而影响评估值的公允性。银行如果不对此采取防范措施,评估值脱离实际的问题仍会很容易发生。

三、政策建议

(一)银行必须切实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银行在贷款担保中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如在保证单位不具备保证资格、不具有保证能力的情况下接受担保,对抵押物不办理登记或由于抵押登记不完善,导致抵押无效,这些问题多发生在一些银行的分支机构身上,反映出一些银行的经营管理尚没有真正得到加强,对此各银行必须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得到落实,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

(二)加强对保证人保证能力测算方法的理论研究,改变粗略地定性地判断保证人保证能力的方法,使保证人的担保额度不超过其实际担保能力,提高保证担保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抵押物选择的管理,拒绝接受以企业全部或主要资产作抵押,避免以难以估价、难以清偿、难以变现的物品办理抵押,尽可能选择定期存单、国家债券、金融债券、银行汇票等易保值易变现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以切实减少贷款风险。

(四)建立贷款担保评估制度,改变由借款人聘请中介机构对抵押物进行评估或以借款人财务资料确定抵押物价值的方法,在发放大额贷款时,聘请中介机构对抵押物的价值和保证人的保证能力进行评估,以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五)各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要总结贷款担保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贷款担保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高执行的有效性,加强监督和考核,切实降低贷款担保风险的发生。

下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代码:10484 学 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生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专业名称:会计......

    论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标准5师资队伍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一、 数量结构方面 1.现有20位专业专任教师并非全职从事中学英语师范专业教学,其中的30%还需从事英语(商务/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主要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主要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年来,我镇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

    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

    党员教师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 通过学习“两学一做”研讨会教育活动,使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认真学习、深入剖析,充分认识到自己......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李意敏 一、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历年进行的全国物价、税收、财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