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学的认识

时间:2019-05-15 11:5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财政学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财政学的认识》。

第一篇:对财政学的认识

对财政学的认识

B12100616 朱家慧从开学第一次接触财政学的迷惑,到现在对财政学的初步了解。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后的所养成的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习惯和意识,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增强,与此同时更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点,而这与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更显示出学习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重要性。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和去了解的意思,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作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作生活中的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

同时,通过学习我对财政学的基本框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政府的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的收支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

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希望以后在财政学的学习中,自己能更好的把握财政学这门课真正带给我们的知识,学习财政学好财政。并将其运用实际生活的分析中,多一分思考,多一些进步。同时感谢蔡老师的认真教导。

第二篇: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的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是什么?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与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如何?财政有哪些职能?财政职能的范围有多大?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是什么?等等。

(二)财政收支。财政学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政府的财政活动要具体分为财政的收和支。以此,财政学要研究政府如何收、如何支,支出在什么地方,收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以及收支有哪些规律,在收支过程中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怎样通过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政府既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三)财政政策。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主张必定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贯彻到经济运行当中;同样的道理,一定的财政收支活动也必然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从现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两大支柱,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政策的决策机制、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效果的评价等都属于财政学的研究范畴。

(四)财政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进行收、支活动时,必然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框架下进行,所以,研究财政收支活动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研究。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设置要通过税收制度来确定;财政收支安排要通过预算制度来规定,并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对其执行结果进行审计和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要通过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来规定;公债的发行、管理及市场活动都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财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作为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对经济进行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经济学为经济研究提供和了基本的理论方法。而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则是在经济学提供的一般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某一个侧面或领域来研究,从而使经济学更进一步深化的。财政学就是运用一般经济理论来分析、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他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就是亚当·斯密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财政问题开始的。

财政学又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是以国家或政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其活动是由政府直接具体进行的,因此,财政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后,政治程序对财政的影响更为直接,财政活动已成为由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一种活动,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成为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说明了财政活动中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得到了充分重视。因此,财政学具有经济学和政治学较差学科的性质。

学习财政学,让我对财政学所研究范围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财政有了一定的体会。

财政,英文为Finance,其实,现代的Finance含义:可译为财政,也可译为金融,还可译为财务或筹资。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理财、度支、国用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在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和部落联盟的分配便产生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原始公共分配,或称为原始社会财政。原始财政是以原始公共权力为主体,以满足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在这里,国家代表着这种公共权力。于是,使产生了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因为如果社会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二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公共权力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必要前提。

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基于财政这一种经济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从阶级性来说,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分配的经济行为,财政就一定要为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财政所体现的阶级性是不同的,但财政始终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从公共性来说,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自然具有公共性。财政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的。与市场等价交换不同,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征税或收取费用,并不是遵循自愿原则,而是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这里,无论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自愿,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或缴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纳税缴费,任何形式的抗税、偷税都是违法行为。财政的无偿性来自于财政的强制性。正由于财政具有无偿性,政府对纳税人就必须采取强制性征税,因为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统一性就是财政分配。没有收入不可能有支出,没有支出,收入也将失去意义。

财政的意义就在于:政府的存在离不开财政。只要存在政府,就必然存在财政。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它、认识它,人们为了证明这一基本道理,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像历史上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是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也就无法约束军队抢劫行为,于是,群众由支持转向反对,这就是导致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政府一旦建立,就必须有自己的财政,其理论依据是:一,政府必须依靠财政手段来统一筹措资金,才能保证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二,政府必须通过税收来筹措财政资金。由于税收来自当年新创造的财富,比起以前没收累计的财富来,其收入更加广泛,更加及时。可见,财政是维持政府存在的物质基础,政府离不开财政,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由财政统一筹措和供给资金,这是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必要性集中地体现在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筹集筹集国家财政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3)通过税收调节和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4)通过财政监督,做到依法理财,遵纪守法,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对财政金融学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关于财政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国家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当的了解,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财政学。

第三篇: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的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是什么?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与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如何?财政有哪些职能?财政职能的范围有多大?财政活动的决策机制是什么?等等。

(二)财政收支。财政学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政府的财政活动要具体分为财政的收和支。以此,财政学要研究政府如何收、如何支,支出在什么地方,收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以及收支有哪些规律,在收支过程中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怎样通过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达到政府既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三)财政政策。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主张必定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贯彻到经济运行当中;同样的道理,一定的财政收支活动也必然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从现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两大支柱,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政策的决策机制、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效果的评价等都属于财政学的研究范畴。

(四)财政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进行收、支活动时,必然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框架下进行,所以,研究财政收支活动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研究。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设置要通过税收制度来确定;财政收支安排要通过预算制度来规定,并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对其执行结果进行审计和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要通过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来规定;公债的发行、管理及市场活动都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财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作为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对经济进行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经济学为经济研究提供和了基本的理论方法。而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则是在经济学提供的一般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某一个侧面或领域来研究,从而使经济学更进一步深化的。财政学就是运用一般经济理论来分析、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他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就是亚当·斯密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财政问题开始的。

财政学又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是以国家或政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其活动是由政府直接具体进行的,因此,财政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后,政治程序对财政的影响更为直接,财政活动已成为由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一种活动,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成为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说明了财政活动中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得到了充分重视。因此,财政学具有经济学和政治学较差学科的性质。

学习财政学,让我对财政学所研究范围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财政有了一定的体会。

财政,英文为Finance,其实,现代的Finance含义:可译为财政,也可译为金融,还可译为财务或筹资。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理财、度支、国用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在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和部落联盟的分配便产生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原始公共分配,或称为原始社会财政。原始财政是以原始公共权力为主体,以满足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在这里,国家代表着这种公共权力。于是,使产生了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

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因为如果社会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二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公共权力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必要前提。

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基于财政这一种经济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从阶级性来说,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分配的经济行为,财政就一定要为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财政所体现的阶级性是不同的,但财政始终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从公共性来说,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自然具有公共性。财政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的。与市场等价交换不同,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征税或收取费用,并不是遵循自愿原则,而是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这里,无论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自愿,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或缴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纳税缴费,任何形式的抗税、偷税都是违法行为。财政的无偿性来自于财政的强制性。正由于财政具有无偿性,政府对纳税人就必须采取强制性征税,因为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统一性就是财政分配。没有收入不可能有支出,没有支出,收入也将失去意义。

财政的意义就在于:政府的存在离不开财政。只要存在政府,就必然存在财政。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它、认识它,人们为了证明这一基本道理,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像历史上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是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也就无法约束军队抢劫行为,于是,群众由支持转向反对,这就是导致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政府一旦建立,就必须有自己的财政,其理论依据是:一,政府必须依靠财政手段来统一筹措资金,才能保证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二,政府必须通过税收来筹措财政资金。由于税收来自当年新创造的财富,比起以前没收累计的财富来,其收入更加广泛,更加及时。可见,财政是维持政府存在的物质基础,政府离不开财政,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由财政统一筹措和供给资金,这是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必要性集中地体现在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筹集筹集国家财政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3)通过税收调节和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4)通过财政监督,做到依法理财,遵纪守法,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对财政金融学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关于财政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国家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当的了解,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财政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财政学。

第四篇:对财政学专业的认知

对财政学专业的认知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我不敢说自己对财政学这科了解的很透彻,有关财政学的研究从古到今都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很多专家学者依然在研究财政学方面的理论和政策。但我了解到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专业课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深化,另一反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财政学的任务是阐明财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总是各种各样的财政现象,财政学自然要着眼于财政现象,从财政现象入手,通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学习了财政学,我发现生活处处都和财政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人们用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货币收入到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大到政府利用税收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国防等。

我们学习财政学,主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财政、税务等发面的理论和知识的,具有处理财税业务能力,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政、税收、政府预算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及业务技能,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其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税收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计量分析、国际金融学、国际税收、公司财务管理、公共预算管理等。

学习财政学我们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财政专业技术基础理论

3.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5.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

运用计算机从事财税业务方面 的工作。

6.其他: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熟悉当代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

策和法规;了解财政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实际工作及研究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据我理解,《报告》是把“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意义深远,而且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才能更好地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财政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应当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含意:一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对市场作用的肯定.也是限定,肯定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是有效率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有一部分资源的配置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而要依靠政府通过财政来配置;二是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固有的缺陷。当代市场经济无一不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而财政则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简言之,凡是市场失灵或无效的领域,必须由政府(主要通过

财政)的介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财政职能,这种职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资源配置方面。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而社会需要可分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两部分。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包括劳务)也可分为两部分。满足个人需要的私人产品,如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很多需要都可以按市场价格在市场上购买,购买后这种产品的所有权和消费权为个人所有,排除了他人消费的可能。但是,市场机制不能或不适于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不能或不适于按市场规则由市场来提供,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以征税的形式来提供。保证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共需要,是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

——在收入分配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人分配也分为两个阶段。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价格进行的要素分配,第二个是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起来。所谓按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按要素分配是承认拥有财产的多少、能力的高低和贡献的大小。要素分配是符合效率原则的,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它的缺陷是不能兼顾公平。因此,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以至出现分配不公。

财政既参与收入的初次分配,也参与收入的再分配。

——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是在利益趋动下的自发性,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财政与金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从分工来看,总量调控和经济稳定主要是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职能,但财政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才可能保持经济的稳定。比如,税收的增减.发行国债、财政赤字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货币供给量。财政制度本身,如累进税制、财政补贴制度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制度都可以发挥一定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还具有发展职能。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即在经济增长中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发展中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对财政职能的认识,财税部门不能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日常的收支活动,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在日常收支背后所发挥的重大政治经济作用,这就是财政学上所说的财政职能。财政职

能是对财政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对财政工作起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习各种财政处理方式,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实践能力,在熟悉我国财政政策的基础上,更好的充实自己的所学的专业,丰富自

己的知识。

第五篇:对财政学中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再认识

对财政学中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再认识

【摘 要】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非税收入征管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本文试图从非税收入的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以寻求非税收入的财政管理建议。

【关键词】非税收入 财政管理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非税收入认识上的误区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1)政府财政收入偏重于非税收入的趋向。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收入来源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税收收入,二是政府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政府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非税收入在整个预算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

(2)认为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可以对非税收入资金的随意支配。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政府及财政部门只能对专项资金以外的预算外资金结余进行统筹调剂使用。但在实践中,有的地方认为既然非税收入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就不区分资金性质,不按预算级次,对部门和单位收入的各类非税收入资金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比例调控方式,有的调控比例高达30%,不仅严重挫伤了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事业的正常投入和发展。

2.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亟待规范

在我国,非税收入的征收是有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财政机关内部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部门专司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而行政性收入项目的审批权又是在发改委(物价部门)。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造成了“以费养人”局面,更是形成编制人员膨胀的主要根源。同时,现行执收执罚行为主要存在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违规使用票据以及随意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等,导致多收乱收,加重了社会负担;另一方面则存在该收的不收,该罚的不罚,随意减免,收人情费,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3.收费项目偏多,非税负担较重我国现行政府非税收入范围较广,类型较多,非税收入项目主要有行政事业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产有偿使用及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各项目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在政府非税收入中占主导地位。而与税收负担相比,早已超过了税收负担,形成了事实上的“非税大于税”的现象。

4.票据使用不规范,财务制度观念淡薄

从财政票据使用情况来说,目前只有收费票据和结算票据两种,因票据种类单一,造成单位在开展某些经济业务活动时,不便操作,如行政单位开培训班收取培训费、工本费,开会收取会议费、资料费时,若开具收费票据则无此收费项目;如开结算票据,对方入账报销不符合规定。从其他票据来说,不少部门仍在使用专用票据,原来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中对不使用财政票据的收入没有规定必须交纳财政收入专户;不少单位因使用其他票据的收入没有交财政收入专户。

5.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非税收入的管理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覆盖全国的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的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地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不一样,非税收入管理难以规范,对违规行为难以约束

二、完善非税收入的财政管理

1.更新非税收入思想,加大非税收入宣传力度

要逐步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尽快建立非税收入新理念,要加大非税收入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明确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思想统一到“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共识上来,把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各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全面了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范围、目的和意义,提高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积极寻求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加强舆论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宣传,把部门预算收入和支出表上的预算外资金项目调整为非税收入和支出项目。

2.完善征管机制,规范执收行为

(1)全面清理非税收入项目,杜绝“三乱”现象。各级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擅自设立和不合理的收入项目,坚决核减超标准的收费。建立非税收入项目库,对收入项目实行编码管理。所有非税收入项目按规定进行设定和征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和标准。

(2)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执收单位实行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征收依据公示制度,财政和物价部门配合做好收费审验工作,对年审合格单位的收费情况要在媒体上予以公示,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依法组织非税收入的征收,不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免。各执收单位按规定,依法组织非税收入的征收,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免。对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应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通过财政汇缴结算户定期划解、结算,执收单位不得直接上解或下拨非税收入。对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进行出让、转让、租赁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从而避免暗箱操作。

3.完善预算机制,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逐步将非税收入编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逐步淡化部门与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取消“收支挂钩”政策,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对预算内、外的财政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和统一标准分配。除有特定用途的政府非税收入或个别政府非税收入需补偿征收成本支出外,非税收入原则上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不与有关部门的支出挂钩,不再实行结转部门下年使用。

4.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机制

(1)要尽快结束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出台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法,将非税收入从立项、标准、征收减免程序、上下级资金分成、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以及支出使用等管理办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

(2)要继续执行和完善非税收入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实行挂牌征收,使缴款单位和群众做到心中有数。

(3)要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乱用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纪现象,通过各种媒体公开暴光,并依法给予处罚。四是要建立定期将非税收入征、管、用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孙福康,杨泉兴.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经济研究参考

[2]魏萍.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财政管理问题.时代经贸

[3]丁宗祥,臧华清.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政监督

[4]于瑾.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林区教学

国贸一班

韦淑丽 04

下载对财政学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财政学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

    ▲分析行政管理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支出,谈谈你的认识 什么是“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又称“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

    财政学

    2011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政策综述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

    财政学

    财政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 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

    财政学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抵御经济危机,而且是预防通......

    财政学

    名词解释 1. 财政管理目标:(1)构建良性循环的财政运行机制;(2)建立有效保障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的机制;(3) 构造财政支持的有效监控机制;(4)确保财政收支平衡;(5)提高财政效率;(6)管理财政风险。......

    财政学

    财政学开设院校 共98所院校 北京大学 湖南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上海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沈阳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云南财......

    财政学

    财政学-学科组成 ①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分为: 专门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

    财政学

    浅谈民间融资 2011年4月初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拉开了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序幕。从此之后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仅在11年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