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的实施办法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的实施办法(试行)》
各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德县、宿松县人民法院: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的实施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7月31日由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逐级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2013年8月14日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的实施办法(试行)(2013年7月3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律师依法调查收集证据的作用,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安徽省关于律师执业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调查令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自行调查取证难以获得相关证据时,经申请并获人民法院批准,由人民法院签发给其代理律师向接受调查人收集相关证据的法律文书。
本办法所称的接受调查人是指调查令载明的须向持令律师提供指定证据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三条持令调查的证据属于申请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需经法定程序审查、核实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或者采取执行措施的依据。
第四条当事人可以在起诉、审理、执行阶段申请调查令,申请调查的证据应当与案件待证事实有关联性。
起诉阶段,调查令的申请应当在递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后提出。申请调查的证据限于诉讼主体资格、管辖等与受理有关的起诉证据。审理阶段,调查令的申请应当在案件受理后,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第二审程序案件,申请调查的证据限于新证据。
执行阶段,调查令的申请应当在执行终结前提出。申请调查的证据限于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实际履行能力有关的证据。
第五条持令调查的证据包括银行账户、登记资料、档案材料、财务凭证、权利凭证、出入境记录等书证、电子数据以及视听资料、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不包括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证据,不得申请调查令调查: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
(三)涉及商业秘密的;
(四)其他不宜持令调查的。
涉及上述情形的证据,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线索,申请人民法院依法调查收集。
第七条申请调查令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当事人委托代理律师的授权委托书;
(三)代理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指派律师函;
(四)代理律师有效的执业证书。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调查证据的名称、证明目的、无法获得证据的原因、接受调查人及证据线索,并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八条合议庭、独任法官或者执行法官负责对调查令申请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发放调查令。
人民法院决定发放调查令的,由院长或其授权的副院长签发,并统一编号。决定不发放调查令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口头告知的,记入笔录。
第九条调查令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编号;
(二)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三)申请人和接受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四)代理律师的姓名、执业证证号、所在律师事务所名称;
(五)向接受调查人调查证据的范围;
(六)调查令的有效期限;
(七)调查令签发日期及院印。
调查令样式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制定。
第十条调查令的有效期限根据调查证据难易程度确定,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代理律师应当在调查令载明的有效期限届满前调查收集证据。期限届满,调查令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代理律师持令调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调查令和执业证等相关证件。调查取证后,五日内将调查收集的全部证据及接受调查人填写的回执提交人民法院。
代理律师因故未使用调查令或者接受调查人未提供证据的,应当在调查令载明的有效期限届满后五日内,将调查令向人民法院缴存入卷。
代理律师持令调查获得的证据及信息,仅限于诉讼目的,不得不当使用或者泄露。
第十二条代理律师持令调查时,接受调查人核对调查令和相关证件无误后,应当提供调查令所指定的证据。不能当即提供的,应当在收到调查令之日起五日内提供。接受调查人有权拒绝提供调查令指定证据以外的其他材料。
接受调查人应当在提供的证据材料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在回执上注明证据材料的名称、页数等,并签名、盖章。
接受调查人不能按时提供证据、无证据提供或者拒绝提供调查令指定证据的,应当在调查令回执中注明原因。
第十三条代理律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六个月至二年内不再向该律师签发调查令,并可以建议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予以处罚或惩戒,构成妨碍民事诉讼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办法交还调查令或者回执的;
(二)不当使用、泄露持令获得的证据或者信息的;
(三)伪造、变造调查令以及伪造、变造、隐匿、毁灭持令调查的证据的。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实施办法(试行)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最大限度发现案件真实,坚持能动司法,提高审判效率,保障当事人诉权,促进审判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民事诉讼调查令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因客观原因难以自行调查取证时,经申请并获人民法院批准,由人民法院签发给其代理律师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集涉案所需相关证据的法律文件。
本条所称客观原因是指当事人、代理律师通过正常的调查取证途径无法自行调查取证的情形。
第三条
代理律师可以依法在审理、执行阶段申请签发调查令。申请调查的证据应当与待证事实有关联性且能证明案件基本事实。
代理律师在一审审理中申请签发调查令,应当在案件受理后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代理律师在第二审程序中申请签发调查令,应当在庭审结束前提出。代理律师在执行阶段申请签发调查令,应当在执行终结前提出,申请调查的证据限于被执行人履行本案义务所需财产状况的证据。
第四条
代理律师申请签发调查令,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
(三)代理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其的指派律师函;
(四)代理律师有效的执业证书。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调查证据的名称、种类、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明目的、无法获得证据的原因、接受调查人及证据线索,并由代理律师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条代理律师申请调查的证据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
(三)涉及商业秘密的;
(四)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
(五)不在本省行政区划内的。涉及上述第(一)、(二)、(三)种情形的证据,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啁查。第六条
合议庭、独任法官或者执行法官负责对调查令申请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签发调查令。
人民法院决定签发调查令的,由院长或其授权的副院长签发,并统一编号。决定不予签发调查令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口头告知的,记入笔录。
第七条
持令调查取得的证据属于申请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需经法定程序举证、质证及审查、核实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或者采取执行措施的依据。第八条
调查令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持令人的姓名、性别、律师证编号、律师事务所全称;
(二)被调查人姓名或单位全称;
(三)向被调查人收集、调查证据的范围;
(四)调查令的有效期;
(五)调查令签发人签名;
(六)妨害调查的法律后果;
(七)签发日期及院印。
调查令样式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制定。
第九条
调查令的有效期限根据调查证据难易程度确定,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代理律师应当在调查令载明的有限期限届满前调查收集证据,期限届满,调查令自动失效。第十条
代理律师持令调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调查令和执业证。调查取证后,五日内将调查收集的全部证据及接受调查人填写的回执提交人民法院。
代理律师因故未使用调查令或者接受调查人未提供证据的,应当在调查令载明的有效期限届满后五日内,将调查令向人民法院缴存入卷。
代理律师持令调查获得的证据及信息,仅限于本案诉讼目的,不得不当使用或者泄露。第十一条 代理律师持令调查时,接受调查人核对调查令和执业证无误后,应当提供调查令所指定的证据。不能当即提供的,应当在收到调查令之日起五日内提供。接受调查人有权拒绝提供调查令指定证据以外的其他材料。
接受调查人应当在提供的证据材料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在回执上注明证据材料的名称、页数等,并签名、盖章。
接受调查人不能按时提供证据,无证据提供或者拒绝提供调查令指定证据的,应当在调查令回执中注明原因。
接受调查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协助调查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十二条
持令律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予以处罚或惩戒;构成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涉及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办法交还调查令或者回执的;
(二)不当使用、泄露持令获得的证据或者信息的;
(三)伪造、变造调查令以及伪造、变造、隐匿、毁灭持令调查的证据的。持令律师存在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层报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情节轻重决定在六个月至两年内不再向该律师签发调查令并通过省高级人民法院内网公示。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三级人民法院向代理律师签发调查令事宜。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解释、修订
第三篇:安徽省高法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第四篇:构建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之我见.
构建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之我见
王宏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0月18日印发了《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
(一)(试行)》(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规定对于申请调查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无法自行取得,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根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出具《调查令》,授权当事人的代理律师进行调查取证。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在江苏省法院系统的正式启动,不仅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规定的不足,而且对于提高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各项权利救济得以实现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现行立法对这项全新的制度并无规定,本文在这里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一、民事证据调查令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民事证据调查令这一法律术语,它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理论。①目前,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或者我国台湾地区,都在民事诉讼中确定了“强制提供证据规则”,当事人可以通过法院发出命令要求对方当事人或案外人提供其掌握的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实施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目的与强制提供证据规则基本上是相通的。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民事证据调查令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无法自行取得,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经申请并获受诉法院批准,由法院签发给当事人的诉讼代理律师向有关单位收集涉案所需证据材料的法律文书。根据《意见》的相关规定,可以对民事证据调查令的适用条件作出如下界定: 1.申请调查令的主体和持令主体有明确限制。根据《意见》第八条的规定,在调查主体问题上有两个限制:一是申请主体的限制。申请人必须是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包括原告、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二是持令主体的限制。持令人只能是本案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因此,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中因种种原因没有聘请律师的,不适用调查令。如在自行取证遇到障碍时,可直接书面申请法院进行调查。2.申请调查令的时间有明确限制。《意见》是对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规范,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简称《若干规定》),申请调查令的时间是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在法律规定或法官指定的举证期间内提出。根据省法院下发的《人民法院调查令》样式,申请调查令在一审、二审程序中均可适用。由于“诉前取证属于诉讼外调查,不是必然地涉及审判”,③加上当事人诉讼动机尚不明确,为了防止当事人为降低诉讼风险而滥用调查令申请权,故在案件受理之前,人民法院不能签发调查令。3.申请方式有明确限制。根据《意见》第八条的规定,申请调查令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要写明申请理由及申请调查的内容。4.申请调查的证据范围有明确限制。根据《意见》第八条的规定,申请调查的证据范围限定在:一是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无法自行取得的证据;二是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对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范围,《意见》没有明确,这给法官结合具体案情、自由裁量保留了空间,笔者认为,这里所称的客观原因是指“当事人通过正常的调查途径仍无法获得的证据”。结合《若干规定》第17条的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不能申请调查令,只能申请法院依法调查。
二、民事证据调查令的运作程序 根据《意见》第九条的规定,民事证据调查令的运作应 遵循以下程序: 1.提出申请。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向有关单位调查收集证据时遭到拒绝,或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有关证据时,可向受诉法院申请调查令。申请人应当向受诉法院递交申请书,如实写明申请理由及申请调查证据的内容及有关线索。2.法院审核。人民法院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 由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的理由、申请是否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申请调查证据的范围及与案件的关联性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出具调查令;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情形没有表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不予签发调查令:(1)当事人在受理案件之前提出的申请;(2)涉及国家秘密;(3)涉及商业秘密;(4)涉及个人隐私;(5)与案件审理无关的证据;(6)证据不为被调查单位所占有、保管或控制或其没有提供或协助的义务;(7)其它不宜由诉讼代理律师持令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3.持令取证。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取得调查令后即取得向调查令所指定的被调查单位收集、调查证据的权利。在调查令有效期限内,有义务协助调查令实施的单位或个人,在核对持令人姓名、单位无误后,应当积极协助持令人收集、调查证据。4.回复法院。持令人在取得案件所需证据后,应将调查令交被调查人存档或保管,并向受诉法院提交持令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如果协助调查令实施的单位或个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妨碍持令人调查取证的,持令人应当将调查令交还法院并书面说明情况,由法院责令被调查人履行协助义务,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向其调查收集证据。
三、民事证据调查令具体运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省法院系统实施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是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树立人民法院公正、中立裁判形象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前,全国已有多家法院出台相关规定付诸于审判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在民事证据调查令的具体运作中,笔者认为,尚需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要正确处理好当事人举证、申请调查令取证与法官依职权调查的关系。实施调查令制度,对当事人而言,有利于强化其举证责任,可以减少因举证不能而败诉的风险;对律师而言,有利于规范其代理当事人取证行为,可以弥补其调查能力的不足;对法院而言,有利于树立公正裁判的形象,可以减轻调查压力,对提高审判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笔者认为,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当事人举证、申请调查令取证与法官依职权调查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民事诉讼中,要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相关证据;其次,当事人在履行举证责任时,因收集证据受到客观情况阻碍并符合申请调查令的条件时,可向受诉法院申请调查令进行取证;第三,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无力聘请律师代理、无举证能力的当事人,如符合法院依职权调查的情形,法院应适当行使职权进行调查取证。在审核签发调查令的过程中,法官必须结合具体案情,注意防止两种不良倾向:其一,凡事均先由当事人申请调查令调查,若调查受阻才能转入法官依职权调查;其二,有的法官受审限制约,将该由调查令调查的事项也直接依职权调查,使调查令制度流于形式。2.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各方的配合支持。民事证据调查令的运作有赖于全社会的理解以及共同配合和支持,这在调查令制度尚无立法支撑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情况看,律师反映调查取证难涉及的部门、单位主要有公安、工商、税务、房地、财政、建委、社保、民政、电信、物业公司、银行、医院等12类。因此,人民法院在实施调查令制度的初始阶段,一方面,必须加强与上述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要将《人民法院调查令》样式发放给有关单位备案,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的方式让相关单位知晓调查令制度的相关规定,做好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工作,力争为调查令的实际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基层法院在实施调查令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法律意识较好、制度较健全的公安、工商、税务、房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调查令的起步工作,在操作中应当及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沟通和协调,对应当由上级法院作出明确解释的操作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以便上级法院对这项制度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促使调查令在运行中的畅通无阻。3.要规范调查令审核签发的程序,实现调查令的规范化操作。笔者认为,在调查令的实际运作中,不仅要按照省法院下发的《人民法院调查令》样式制作出本法院规范的调查令文本,还应当建立规范的调查令档案,对本法院发出的调查令实行统一管理。法院在接到个案当事人的申请后,独任法官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拟写审查调查令的简要报告、打印好调查令文稿报所在部门庭长审签,再由法院办公室统一编写调查令字号、加盖院印后发出;合议庭审查的,应由审判长审签。对不符合条件的,也应按前述程序将书面通知报经庭长或审判长审签后发出。调查令一式三联,一联由法院存档,一联交持令人即律师持有,一联由被调查单位存档。按照这种程序,并对本法院签发的调查令和不予签发调查令的书面通知统一归入调查令档案。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法院调查令签发的差错。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承办法官因主观原因造成调查令的“滥用”。同时,规范的调查令档案管理,还可以为法院提供调查令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分析和完善调查令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无论是法律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当事人和律师收集证据的行为尚缺乏充分的程序保障。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诉请得到法院的支持,都会积极进行调查取证,即使在当事人亲自取证有困难时,也会委托代理律师进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及其委托律师在取证时经常受阻。实践已经表明,实施调查令制度不仅为当事人充分收集证据提供程序保障,有利于强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当事人“取证难”等问题,而且便于法院集中精力搞好庭审等主要审判工作,可以克服因法院主动调查而在社会公众当中造成法官失去其独立性及中立裁判者地位的影响及其对司法公正带来的负面影响。④笔者相信,在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实施进程中,必将会受到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更多的关注,也会为今后立法修改和补充或司法解释的出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注: ①宋平、严俊:“‘攻击防御方法’之平衡——简论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② 王建平:“关于建立调查令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6期。③ 周赞华、章克勤、曹洁:《试论民事诉讼的调查令制度》,载《法官论审判方式改革》,上海市法官协会编。④ 曹建明:《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42页。(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
论文关键字:构建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之我见
第五篇:2012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02-18 16:05:34 来源: 点击:277
2012年2月14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溯作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周溯在报告中说,2011年,省高院在省委的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形势任务,狠抓执法办案不放松,加强自身建设不懈怠,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加速安徽崛起、推进兴皖富民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省高院办理各类案件5185件,同比上升7.6%;中、基层法院办理各类案件410343件,同比上升7.1%。
周溯说,全省法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能动司法,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执法办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积极主动作为中彰显司法担当。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紧扣主题主线,聚焦全省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制定为我省“十二五”规划实施和皖江示范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两个意见,出台82条司法对接措施,着力增强服务我省“四个发展”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依法审理金融保险、商贸物流、资产重组、企业破产等方面的案件7031件,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依法审理与承接产业转移相关的投资纠纷案件12568件,妥善审理涉外和涉港澳台案件231件,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依法审理涉及非公经济案件,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平等保护,为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依法审理合同纠纷案件110763件,维护公平交易,制裁违约失信行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特别是危害一方、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及拐卖妇女儿童、黄赌毒等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年审结上述案件6540件,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2516人。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电信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审结上述案件952件,判处罪犯1382人。加大对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的惩处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审结上述案件776件,判处罪犯1109人。
周溯说,全省法院紧紧围绕保障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司法为民,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认真审理民生案件。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消费维权、损害赔偿、房屋买卖等案件124286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妥善审理土地征收、拆迁安置、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行政案件1690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依法行政。高度重视涉农案件审理,审结拖欠农民工工资、非法占用耕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案件11502件,维护农民合法
权益。不断丰富为民举措。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提高诉讼效率,减轻群众讼累,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58.6%;积极推进小额速裁试点工作,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办理的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仅18天,调解结案率达93.4%。更加注重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120个法院设立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专门合议庭,“人身保护令”试点法院从11个增加到41个。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年共缓减免收诉讼费1135万元,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信访人、申请执行人给予适当救助,彰显司法工作的人文关怀。着力提升执行实效。全面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定》,加大执行力度,合力攻坚克难,全年办理各类执行案件75553件,执结率达91%,执结标的额141亿元。倾力化解涉诉信访。一年来,全省法院处理信访7437人次,同比下降36.3%,其中省高院处理信访2818人次,同比下降28.8%;进京访总量在全国法院系统排名第26位。
周溯说,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公正司法,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法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司法。紧紧围绕提升公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固本强基,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以自身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法院工作的新发展。一年来,全省法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193个集体、175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省高院被授予“省文明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省直机关“三优文明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报告最后,周溯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法院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高院今年要紧紧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注重服从服务大局,更加注重践行司法为民,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下更大功夫,在践行司法为民上下更大功夫,在深化法院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更大功夫,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