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实施办法
安徽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确保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工作规范开展,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正确适用非监禁刑提供依据,提高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发〔2003〕12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非监禁刑审前调查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和假释案件后,根据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及悔罪表现,拟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在审理判决前,委托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对其个人情况、社会背景、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书面评估意见,供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参考的活动。
第三条 【适用对象】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被告人和罪犯,应当在审理判决前委托其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实施审前调查。
1、拟判决管制的被告人;
2、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拟宣告缓刑的被告人;
3、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拟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被告人;
4、拟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被告人;
5、拟裁定假释的罪犯。
第四条 审前调查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各部门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开展审前调查的工作主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正确地作出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人民法院对审前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并在审判过程中充分考虑调查意见,对被告人和拟假释罪犯作出有利其教育改造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检察院对审前调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应积极协助配合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审前调查工作。
第二章 调查对象及内容
第九条 【调查对象】
开展审前调查的对象包括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的家庭以及所在的村(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单位、学校等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 【调查内容】
审前调查内容包括:
1、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个性情况、犯
罪原因、帮教条件等);
2、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表现情况;
3、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所在社区群众和单位职工对被告人的评价和反映;
4、受害人的意见。
第三章 调查程序及方法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经初步审理拟对被告人判处非监禁刑或对罪犯拟裁定假释的,应在7日内向该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委托审前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并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接到委托审前调查函后,应及时通知该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开展审前调查工作。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接到通知后,应指派专职工作人员会同当地公安派出所向村(居)委会、有关单位、家庭、学校等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后,应制作《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提出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和建议,报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四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须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进行认真审阅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审前调查评估
意见书》经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签署意见后,提交委托审前调查的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审前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司法所工作人员或公安派出所民警组成调查小组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审前调查可以采取个别约谈、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小范围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 开展审前调查的调查材料须经被调查人签字,并随《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一起提交委托的人民法院。社区矫正机构应将有关调查材料复印备案。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审前调查工作须在接到委托调查函之日起10日内完成。
第四章 审前调查意见的采信
第二十条 审前调查评估意见是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和拟假释罪犯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收到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的审前调查评估意见后,应及时审阅,并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进行宣读、质询,必要时可以通知调查人出庭接受询问,以决定是否当庭采纳调查报告的意见。诉讼参与人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提出质疑的,由法庭审查并决定是否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进行复核或者采纳调查意见。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需对调查评估意见核实的,应通知负责审前调查的司法所负责人参加,必要时还可通知被害人的家属或被告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参加。
第五章 工作衔接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和罪犯作出非监禁刑判决或裁定后,应按照《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试行)》规定,责令其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在依法送达文书的同时,要及时抄送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使矫正机构及时掌握情况,实现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衔接。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可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社区矫正对象中进行公开宣判,开展法制宣传,并当庭将社区矫正对象和有关资料移交给社区矫正机构。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不断完善审前社会调查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审前调查工作水平。
第六章 法律监督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工作实施法律监督,以保证审前调查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交《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时,应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有疑义的,应在接到意见书的5个工作日内向审前调查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提出,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或改进。
第七章 工作纪律
第二十九条 审前调查工作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予以回避。
第三十条 调查人员不得随意泄露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和调查意见。注意保护调查被告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被告人的隐私。
第三十一条 审前调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及礼品,对于在开展审前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返回][关闭]
第二篇: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关于XX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
前社会调查报告
2014年月日XX县司法局收到诏安县人民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罚审前社会调查委托书》,指派XX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深入地对XX所在的村委会、家庭等进行了调查,初步对XX的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现将委托调查获取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的基本情况:
XX,男,汉族,年月日生,住XX县XX镇村 号,身份证号,职业:。
二、XX的家庭情况
父亲 xx,汉族,岁,住XX县XX镇村号,农民。母亲 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配偶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儿子/女儿,三、调查情况
20年月日,XX司法所干警对 XX被取保候审前所在村委会、家庭、学校、邻居等开展调查,大家一致认为XX在本村的表现非常好,根本想不到他会犯罪,肯定是受了他人影响或迫于生计,希望人民法院从轻处罚,给予非监禁刑罚,也相信他现在非常后悔,相信他会痛改前非,会认真悔罪,同时不会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重新做人。
四、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评估,XX司法所认为:罪犯XX系因家境困难、经济压力极大而犯罪。其妻子没有职业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体弱多病的父母全靠罪犯XX一人赡养医治,家庭负担很重。且犯罪后,其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立功赎罪,自身更是万般后悔。因此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应不致于会再危害社会,建议可以对其适用非监禁刑罚。
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
年 月 日
第三篇: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
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根据《刑法》、《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09〕169号)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08〕100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是指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拟对刑事被告人、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前,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对被告人、罪犯的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等情况进行调查,由司法行政机关调查后向委托机关提交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是否实行社区矫正的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对象(下称“调查对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拟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或拟裁定假释的被告人或罪犯;
(二)具有本省户籍;
(三)将在本省执行社区矫正。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应当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反映调查情况。
第五条 公安机关及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应当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工作。
第二章 调查程序
第六条委托机关经审理或审查,拟对被告人或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并决定开展审前社会调查的,应当及时向被告人或罪犯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委托调查函》(详见附件2)。其中,人民法院应附起诉书副本或一审判决书等相关材料;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应附罪犯基本情况、狱(所)内改造表现、考核奖惩等相关材料。
委托机关发函调查前,应当事先核查核实调查对象的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
第七条 委托机关应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委托调查手续,由工作人员直接送达或邮寄(挂号或快递)等方式传递相关材料,不得将材料交由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转递。司法行政机关不得接收委托机关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转递的委托调查材料。
第八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委托调查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调查任务指派给调查对象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调查对象有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且将在居住地执行社区矫
正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可将调查任务指派给经常居住地司法所。
第九条司法所接受指派任务后,应当及时指派调查人员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查时间的,司法所应及时书面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意,但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十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现调查对象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均不在本辖区的,应及时与委托机关联系,并将相关材料退回。
第十一条 审前社会调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调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结果的。
调查人员应以适当方式予以公示,并书面通报委托机关。司法所调查人员不足两人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派员或指派其他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参与调查。
第十二条 调查人员应走访调查对象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村(居、社区)及其家庭、工作单位或就读的学校等,调查取证采取个别约谈、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调查材料应有被调查人签名、盖章或捺手印,作为《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表》(详见附件3)。
第十四条审前社会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犯罪前表现、悔罪表现、社会反响、监管条件等情况以及辖区公安派出所意见。
(一)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员及与调查对象相处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
(二)个性特点,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性格类型、爱好特长等情况。
(三)犯罪前表现,包括工作或学习表现、业余生活、邻里关系、社会交往、违纪违法等情况。
(四)悔罪表现,包括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悔罪态度;附加刑及附带民事赔偿履行情况和履行能力等。
(五)社会反响,包括被害人或其亲属态度、社会公众态度;调查对象适用社区矫正后可能对所居住村(居、社区)的影响等情况。
(六)监管条件,包括家庭成员态度、经济生活状况和环境、村(居、社区)基层组织意见等情况。
(七)辖区公安派出所意见,包括是否具备监管条件等。
第十五条 调查过程中,如遇事项需跨市、县(市、区)区域调查的,可采取实地调查或委托调查方式进行。
实地调查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沟通协调实地调查所涉及的相关事宜。
委托调查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出具《委托调查函》并附调查清单委托调查事项所在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受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委托调查函》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书面反馈情况。
第十六条 司法所完成调查后,应当就调查对象是否可以适用社区矫正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初步建议,经司法所负责人签字(盖章)后,连同《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表》等相关调查材料一并报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七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司法所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如有疑义应责令其进一步调查核实。
无异议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在司法所提交的调查报告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表》上签署意见(盖章),送达委托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留存相关调查材料复印件,以备案核查。
第三章 调查采信
第十八条 委托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应依法审查,并作为对被告人、罪犯是否实行社区矫正的重要参考。
第十九条委托机关对调查报告有疑义的,可与负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协商,由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复核;必要时,也可由委托机关直接派员进行核查。
第四章法律监督
第二十条 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应当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确保审前社会调查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十一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委托机关送达审前社会调查报告时,应当同时抄送本地同级检察机关。
第二十二条检察机关对审前社会调查报告有异议的,应当及时向委托机关和负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书面意见。委托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给予答复。
第二十三条 检察机关发现审前社会调查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或者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严重失实的,应及时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有关部门应当予以纠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调查工作应当遵守相关保密法规,相关人员涉及违规违纪的,应给予处分;涉及违法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出具虚假调查报告的,应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病情危急等情况除外)所涉及的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可能在我省接受社区矫正且符合本省相关规定的外省籍被告人或罪犯的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的“经常居住地”是指连续居住或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且有固定住所(自购房)或固定工作的地点。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司法厅
二○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四篇:审前调查函
关于对***单位***同志
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审前调查的函
***(被审单位名称):
受***(单位人事部门)的委托,***审计部门派出审计组到你单位,进行***同志任期(离任)内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本次审计调查的时间范围为***年*月至***年*月,需你单位提供***同志任职期间以下资料,请予以配合。,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被审单位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同志任职文件及分管工作范围;
三、开展的经济业务,资产负债情况、净资产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截止到***年*月*日单位资产盘点表,国有资产的管理、处置和保值增值涉及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及账外资产统计;
五、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六、与对外投资和重大经济决策相关的合同、协议、会计记录等;
七、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八、以往接受外部(内部)审计情况及审计决定执行情况;
九、分支机构管理(经营)情况;
第五篇:福建审前调查
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实践与流程管理
三个方面内容
一、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概述;
二、《关于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的实施办法(试行)》 文件要点;
三、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第一方面: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概述
一、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的由来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福建省社区矫正试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关于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闽社区矫正办[2011]4号)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印发)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一、管辖
第四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本辖区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司法所具体实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
第五条 审前社会调查由人民法院委托被告人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被告人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备注:经常居住地以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固定居住场所为准)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二、审限
第六条 审前社会调查时限为十天,自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的《审前社会调查委托函》之日起连续计算,截止日为公休假日或节假日的,应顺延至正常工作日。案情复杂、情况特殊或需要补充调查的,调查时限可延长三天。
需要进行异地调查的,应及时协商委托人民法院,异地调查时间应予另行计算。
第九条 司法所开展审前社会调查的时限为七天,自收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指定调查通知之日起连续计算,截止日为公休假日或节假日的,应顺延至正常工作日。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三、调查小组组成
第八条 司法所接到指定调查任务后,应立即成立审前社会调查小组。审前社会调查小组须由两名以上(含两名)工作人员组成,司法助理员负责,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协管员协助,必要时会同当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干警共同实施。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四、调查内容
1、个人情况
第十八条 个人情况要调查以下内容:
(一)品行、习惯;(笔录)
(二)在校就读表现;(学校证明、教师学生笔录)
(三)单位工作情况;(单位证明、单位领导干部职工笔录)
(四)违规违法记录;(公安部门刑事犯罪记录)
(五)经济婚姻状况;(村居证明、笔录、户口簿)
(六)身心健康情况;(证明、笔录)
(七)社会交往及主要社会关系。(证明、笔录)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四、调查内容
2、家庭状况
第十九条 家庭状况要调查以下内容:
(一)家庭主要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职业、婚姻及日常行为表现等基本情况;(证明、笔录)
(二)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笔录)
(三)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相处融洽程度;(笔录)
(四)家庭是否发生重大变故及其影响;(证明、笔录)
(五)未成年犯父母的责任意识和监护能力等。(证明、笔录)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四、调查内容
3、悔罪表现
(一)被告人与被害人平常关系;(被害人笔录)
(二)被告人是否有向被害人道歉的意向;(被害人笔录)
(三)被告人是否积极赔偿、消除危害。(赔偿协议、被害人笔录)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四、调查内容
4、矫正条件
第十八条 个人情况要调查以下内容:
第二十一条 矫正条件要调查以下内容:
(一)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是否愿意签订监护协议;(签订拟判社区服刑人员担保书)
(二)被害人对被告人实施社区矫正的意见;(被害人或家属笔录)
(三)相关社区、学校、单位、公安(边防)派出所对被告人实施社区矫正的态度等。(证明、笔录)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五、调查工作衔接
第二十三条¡ª第二十九条
第二方面:《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点
六、调查纪律
第三十条¡ª第三十五条
1、坚持依法、公正的原则;
2、主动回避和申请回避;
3、保密纪律;
4、廉政纪律;
5、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接受委托实施审前社会调查;
6、失责追究。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一、委托调查流程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二、关键环节及相关文书介绍
1、法院委托环节
审前社会调查委托函
人民检查院起诉书
(注意事项:A、委托函被告人基本情况是否与起诉书一致、被告人实际居住地址与联系方式是否真实;B、初审是否存在不属于行政单位管辖的问题。)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2、司法局下发调查通知环节
将审前社会调查通知书与法院审前社会调查委托函、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一起下发司法所。
(注意事项:注明司法所的调查时限。)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3、司法所调查环节
(1)审前社会调查函;
(2)村居或单位证明材料;
(3)有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材料;(累犯)
(4)调查笔录;
(5)拟判社区服刑人员担保书;
(6)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被告人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7)其他文书(如赔偿协议书、疾病证明等)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4、形成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环节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5、调查评估报告审查环节
(1)审查证据材料的完整性;
(2)审查报告内容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3)提交领导审核签字、盖章。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6、调查评估报告送达环节
(1)提交委托人民法院;
(2)抄送同级人民检查院。
第三方面:审前社会调查操作流程与实践
7、审前社会调查档案归档环节
(1)填写卷宗封面;
(2)制作卷内目录;
(3)按一定顺序整理卷内材料;
(4)装订;
(5)归档。
审前社会调查是指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接受审判机关的委托,对可能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刑的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向委托人民法院出具《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 4 的活动。
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前介入了解案情;
二、有利于矫正衔接和监管;
三、有利于增加矫正组织的话语权;
四、强化社区矫正组织的责任。¡°累犯¡±的适用
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特别累犯,是指因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缓刑¡±的适用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刑法》七十六条¡¡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