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2)遇到危险?(3)父母担心?(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⑴独立(自理能力强)。如:A、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C、光从电视和书本......D、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中国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 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乌 塔
充分准备
勇敢独立
独 游 欧 洲
有条理 有主见自
第二篇: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
思茅第六小学:杨鸿简
文本解读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维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呢?让我来猜猜: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都不是,没猜准?那有一样我百分之百能猜准——都不是一个人去旅游的,对吧!
2、可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这个勇敢的人是谁呢?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第一次看到“乌塔”这两个字,你会有哪些想法?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弄清不理解的生字新字词的意思。(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她为这件事做了哪些准备?
(3)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向她学习些什么?
(4)思考: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一个人远行,好不好?(从文中找理由)
2、(环节一)学生根据“自学建议”独立自学课文。
3、(环节二)组内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2)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3)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所在地?汉堡、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波恩所在的国家?(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1、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不理解的字词(略)
(2)交流:课文讲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她为这件事所作的准备:(教师板书、学生朗读)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了三年
2、交流: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自理能力强。
如: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2)热情、活泼。
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有责任感。
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
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3、组织辩论,引导深究。
(过渡语:那你对乌塔的行为是赞同或是反对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辩论。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一个人远行,好;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一个 人远行好不好?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认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一个人远行,不好”,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时间、价值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如: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看来反方同学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但是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呢?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4、教师小结,提出自己的建议:(1)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四、练习作业:
1、从括号中划掉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洗漱.(sù shù)蒙胧.(lóng nóng)惬.意(qiè xià)语塞.(sāi sè sài)逻.(luó nuó)辑.(jí j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乌塔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3、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
题目:从《乌塔》想到的
五、板书设计:
乌 塔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了三年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抓住了单元重点,通过谈体会进一步感悟乌塔身上的那种可贵的自立精神;其次是领会了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这里更需要的是人文的,非智力的东西;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能及时为学生问题生成创造条件。如:学生揪着‘能不能一个人出去’这个问题不放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文,通过再学习打开思路。也防止了《学记》中所说的“学者有‘四失’”中的“浅尝辄止”的现象,培养了学生深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
最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启发,面对自己的同龄人,面对她的所作所为,自己有何感想?学生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省,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情感得到不断升华。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个独立、自信的外国小姑娘的形象
3、能认识对比描写、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词情况 洗漱
惬意
疲倦 号码
反驳
逻辑
语塞
蒙眬
书籍
反义词:惬意-疲倦,疲倦什么意思?那惬意呢? 蒙眬、反驳:找反义词和近义词 蒙眬-模糊、清楚 反驳-反对、赞同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塞:多音字
三、课文学习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一人游欧洲)
2、简介欧洲(出示地图):请看屏幕,这是欧洲地图,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是世界第六大洲。
3、明确路线: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从家乡德国汉堡出发,到过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此时正身处罗马,最后还要去希腊)
4、记者提问:
(1)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非常担心吧?(2)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哪些地方好玩呢?(3)旅游要花很多钱,你的钱是问父母要的吗? ①设计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 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你知道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持之以恒、独立、勇敢、有责任心)(板书:独立、勇敢、持之以恒、有责任心)
5、其实对待独自旅游这件事,作者的观点和乌塔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这分歧表现在哪呢?自己读一读,读完后用横线划出我的观点,波浪线划出乌塔的观点。
6、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作者,你们就是乌塔,来读一读 一时语塞:老师为什么停了一会再说? 马上反驳:你们要怎样读?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乌塔的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出示资料: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
7、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你怎样理解“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乌塔?(板书:热爱生活)
四、课外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2、小结: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向乌塔一样单独出去旅游,我们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果一个人外出一定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篇:《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
课
件www.xiexiebang.com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这篇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之一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