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导学案
11《春》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
【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 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朗润:
酝酿:宛转:
欣欣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五、美读课文,品味探究:
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3.用“我觉得《春》像一首。”来概括你读了《春》后的感受。
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我推荐:
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
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六、作业:
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
三、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1.欣赏结构美:(构建画面,拟好标题,配好音乐)
A.读(1—1),展开想象,构建画面,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B.读(2—7)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C.再读(8——9)同学诵读,构建画面,取好题目
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比喻原句:
赏析:
拟人原句:
赏析:
排比:
赏析:
四、主题探讨,感受大家谈。
1.介绍写作背景:
2.同学谈。
3.教师总结: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
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被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文章第二自然中使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请你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摘录出两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①②
3.“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联系上下文看,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
【学习反思】
第二篇: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预习】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可望不可即 小心yìyì 一yè 孤舟 .解词:昂首挺立——
里程碑 ——
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⑴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⑵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⑶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⑷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导学过程】
一、展示预习1
二、速读课文,总体感知:
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总结。
明确: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 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
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 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 __。2.根据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 __和__ _两道难关。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五、课后作业: 看第99页的插图:
1.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学习反思】
第三篇: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
习新人教版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长恨歌》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骀。——《论语十则》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二)理解性默写
第14课 《<论语>十则》 P43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在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时,我们常会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会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7、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论语》“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1、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十则》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心情,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12、美国总统曾在2005年来中国上海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当时上海大学生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论语》给了美国总统,你能说出其中的寓意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14、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5、“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用原文句子填写)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文中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P66
1、《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大海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你知道抒发壮志的诗句还有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河之景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时光匆匆之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思乡之愁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你认为其中最能表现初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4、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描绘农村夏夜清新景色、晴朗夏夜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丰收喜悦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在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秋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作品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13、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雄心壮志)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农村劳动生活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出优美意境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李白对朋友寄托满怀思念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他你知道的表达思友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现离别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唐诗人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你知道的抒发家国忧思的诗句有哪些?
7、晏殊的《浣溪沙》一诗是伤春感时之作。这首诗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之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或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9、同为婉约派的济南名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清新、典雅,《如梦令·常记》词中写词人满心欢快、饶有趣味的场景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在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雪花是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对象,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咏雪》)
第四篇: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金色花导学案
第一单元 4 金色花
教学目标: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作者简介:
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或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向大家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预习
1、扫清文字障碍。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衍()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3、快速阅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位母亲?
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一些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难点探究
•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你的看法。
提升训练
选一个你喜欢的事物,以“假如我----——”的句式说一段话,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荷叶 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2.感受伟大的母爱。学习重、难点 感受伟大的母爱。预习提纲
1、作者简介
2.、收集一些表现母爱的文章或诗歌。上课与同学们做些交流。可以把标题写在下面。
3、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并蒂(): 梗()菡萏():
徘徊()姊妹()攲斜(): 荫蔽(): 花瑞: 合作探究
1、此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形?
2、文中写到作者三次看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6.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主备人:
时间:2011。5。5
审核:七年级组: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夸父逐日》
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及词语手册,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交流.逐走: 欲:
河:
大泽:
邓林: 2.学生口译课文,同桌补充并指正.(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全文仅37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的?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分析
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如何评价 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3.成语“夸父逐日”后来有什么意义?
4.熟读课文.四.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整体感知
1.“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2..熟读课文,对照注释及词语手册,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生生交流.3.学生口译课文,同桌补充纠正。
(参考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4.熟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文章行文简洁,全文虽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节完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魄宏大.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
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训练:
1.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2.《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3.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作业:
1.朗读背诵两篇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