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桐乡市高级中学陆炳荣
[摘要]
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二轮,但“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之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校长,在教师。新课改越往前推进,越加显示出课程领导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该是新理念的倡导者,新课程的践行者,新教学的引路人,新课堂的开拓者。实施新课程,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长课程领导力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
这次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课改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指导思想要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领导,在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学校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继承与创新并举,开拓与进取共存,学校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课改中校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一: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这里所讲的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其内涵包括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整合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思考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否就是课程管理的能力呢?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源于课程管理,但又高于课程管理。“领导”作为学校内部驱动的统领行为,往往与领导者自身的专业权威和个人魅力密切相关;而“管理”则是外部授权的强制行为,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的权威。校长应该以课程领导为主,课程管理为辅,并逐步由管理型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发展。
思考三:我们应如何确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确立新理念,校长是倡导者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国家课程的坚决执行者,也是国家实施新课程的一面“旗帜”。校长的教育观念、角色行为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如果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解,就很难保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得到贯彻,更难做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谈到新课程的实施时是这样说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体系——由钢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价值取向——由制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
1学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应该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把自己学到的新课程知识、领悟到的新课程思想介绍给全体教师,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等。如校长可以亲自或请专家定期为教师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新课程培训,引导他们看一些有关新课程的资料等。
实施新课程有利于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引导和管理。当课程处于相对稳定的非变革状态时,原有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领导的某些作用。而一所学校一旦进入新的课程实践,先前以常规为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将被打破,人们对校长就会产生某种依赖感。因为,在新状态下,会产生新的观念目标,行为指向、操作程序等相对不明朗,这个时候只有看校长,校长在学校代表着一种权威,当然主要是学术方面的。特别是新课程将课程的部分决策权下移了,校长领导课程的角色身份更加明显。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所谓三级课程,实际上就是国定课程、地定课程和校定课程。新课程赋予了校长课程领导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课程领导的责任。
(二)、实施新课程,校长是践行者
校长在领导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承担首要职责。
在新课程推进的不同阶段,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作用各不相同。在进入新课程前吃透有关精神,当好课程改革的预见者和设计者;进入新课程后,引领队伍,整合资源、选择策略,当好课改的组织者。所谓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显特色。这是新课程对校长领导角色的期待和检验。
与以往相比,高中新课程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顺应时代潮流,凸显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则呈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且通过创建新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度,推动课程体制与课程观念的同步变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还跟不上要求,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语文、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了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而一些新课程实验学校的做法可以借鉴。
(三)、研究新教学,校长是引路人
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不仅是一个新观念、新方法倡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引领者。新课改迫切需要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了解和研究课改实际情况,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和把握各方面的动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名校并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而是因为有一大批名师。没有一支观念新、业务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新课改不可能取得成功。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发展线。新课程实施需要教育教学科研有效跟进。而教科研发展了,反过来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空间很大。作为校长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的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实施新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对新课程的功能的改革,结构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别要研究实施新课程后应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必须注重两个字,那就是“研究”,学校是研究中心,课堂是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进行认识和发现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教育规律进而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以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就在于沟通教育科学活动与理论的联系。
当然这里有两点我们必须明确:一是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教科研氛围。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不能仅仅依靠听几场专家报告、听几节有关新课程的优质课、搞几次教研活动就行了,必须紧紧依赖于持久深入的教育教研,必须扎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还必须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经常进行反思:看的时候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听明白了没有,脸色是否温和,表情是否端庄,说话是否忠诚,工作是否认真负责,遇到疑问如何向人家请教,发脾气的时候考虑后果,有利可图时想想是否该拿。可以说,这九个方面包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假如能做到,即使不是十全十美,也是“九全九美”了!一位教师假如能经常考虑诸如“我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吗?”“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吗?”“我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吗?”等问题,那么你的教学能力会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面对新课程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四)、构建新课堂,校长是开拓者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校长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实施新课程,构建新课堂的开拓者。新课改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课堂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生态环境中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
以新课改为挈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着力构建好四种课堂:
①情感课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精力旺盛,以教师激情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②和谐课堂:教师上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积极主动创设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使学生感觉充满愉悦的、气氛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
③动态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合理地、大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④高效课堂:实行新课程以后,我们在教学上仍然要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坚持教学创新,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减少无效时间,实现有效时间最大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教材只是课改的一张皮,只有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占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时,我们才可以坦然地说,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思考四:我们应如何有效行使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要有效行使校长课程领导力,必须着力做好下面四点:
(一)优化学校课程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学校管理组织体制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为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力,我校积极优化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质量管理。纵向管理,为适应新课改、新教学,我们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为一室两处三中心,即校务办,教务处与学生处,质量保障与资源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
横向管理,赋予年级部行政管理地位和权限,同时成立年级部工作管理指导小组,使年级部成为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交织点和连接点,成为学校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实体。这样纵横结合,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也提升校长对课程管理的领导力。
(二)增强对国家课程的执行力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力是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性质和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我校的做法是将其分为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和服务体验四种类型。学校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课程教师在不同的课型班级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指导形式称为“课型化”教学指导法。
“课型化指导”法的操作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目前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接近的老师担任课程教师。
如请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的老师担任调查类班级的任课教师,请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老师担任实验类的任课教师,请物理、通用技术等学科老师担任制作类的任课教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试行)》。从90年代开始学校就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我校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课、阅读指导课的省内学校之一。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
高一年级:合唱、书法欣赏与创作、物理思维能力开发、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战争影视鉴赏、无线电制作与测向、物理思维能力训练、时政热点专题讲座、新概念英语、数码摄影入门实践、趣味英语、化学与生活、数学思想方法入门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男女篮球队等2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
高二年段主要开设了古诗赏析、函数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新概念英语(BⅡ)及学法
指导、高中英语趣味视听、物理高考题赏析、化学基础实验、自然的奥秘、文化现象鉴赏、历史经典视频赏析和简易机器人制作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舞蹈等18门选修课程。
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选修课、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ⅠB课程以及高二年级的音乐课,有不少课程实行了“走班学习制”的方式,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四)有效提升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对教师起着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评价上。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业评价与学生成长手册记录相结合;对教师评价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经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桐乡高级中学教师客观性评价方案》,建立了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民主、开放和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同时通过开展“春蚕杯”技能大赛、量力教育奖励基金突出贡献奖、量力终身教育成就奖、量力英才奖、恒美教育奖励基金中青年教师奖、恒美优秀学子奖、红星教育基金园丁之星、领雁之星、教坛新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好地调控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策略,有力地发挥了课程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
“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
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国家培养明天的优秀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季氏》;
2、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 ——提升“课程领导力”《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6期作者:王雪莲;
3、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8-01 作者:汪卫平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PPT
5、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上海奉贤中学季洪旭
6、《人民教育》2009年第一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寄语中小学校长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
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 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三年的实践证明:“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一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第四篇: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探究
——执行新课程的几点做法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这些观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新课程能否如实的推行,效果能否明显,关键在校长。
校长既是学校的一家之长,又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一个学校的发展潜力、发展规模、发展前景与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会有一个科学的远景规划,会带领他的管理团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来实现它的规划。
新课程要求校长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为此我从四个方向抓落实。
一、把准课程方向,转变观念
新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要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几个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品德。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了解。学校教学中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并因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和动员的力度,取得党政,社会,家长的支持。比如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就足以说明观念转变重要与艰难。执行之初,我提出全面发展学生,不把学生摁在书本里,可以通过发扬他们的兴趣爱好,(成立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课前三分钟讲、演、唱来促进文化教学,提升学生得实践和动手能力)。党政担心了,社会责怪了,家长不理解了。这不是把成绩抛开“不务正业”了吗?为此我积极宣传,耐心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校园多彩了,活力重现了,吸引力增强了,辍学率降低了,教学成绩上去了,家长和老师笑了,党政和社会满意了。
二:理解新课程内涵,改革旧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方式方法已深入人心,教师已习惯“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加以强化,家长已习惯以成绩论英雄与成败。
校长在新课程推行的领导力就体现在否定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校长要从课堂教学手段着手改变,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围绕重点、难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小结;教师只是提示,归纳。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成功中体验真快乐。
其次,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体制。每学年,学校都要对上学年做一个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我们就抓住这个新评价制度宣传的大好时机,严格把关评优口,对那些爱思考,勤动手,品德优良,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进行隆重表彰。把这些学生的业绩,模仿名人字画制成“校园风云人物”条幅在校园内予以张贴并赠送给家长。让学生,家长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转变其观念和努力的方向。
三,精心组织,带头落实
计划不是用来看的,应付检查的,而是用来实施的。我校为实行新课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课程安排上足额安排,日常检查必须照课表进行查验。领导小组经常检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我兼任的是初三历史,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我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经常给教师上示范课。示范课严格按照集体备课时设置的统一模式上课。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先自学,再讨论,然后演示,教师只是指导。在疑难问题的讨论中一般都有争论,我也只是让学生去发挥。形成定论后,学生一般印象深刻,学生在这种方式中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落实常规,注重实效。
新课程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教材中常会出现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改变以往以“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嘴。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设计了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流程。要求教师按设计步骤授课,教务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认真写好课后反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注重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五,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也配套了相应的检查措施,我们每学期还坚持搞好几个比赛。一是新课程优质课竞赛。比的就是哪位教师能熟练地运用集体备课设计的教学流程,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二是新课程教学效果竞赛。比的是哪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检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比例大。然后对这些获奖者进行表彰,树为典型,立为骨干;优先晋级,晋职;拨给其教研经费,选送其外出学习、考察;通过集会,板报展示精英风采,介绍其成功经验,推广其做法,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六,持之以恒
一天做好某件事情不难,一年做好也不难,难就难在一辈的坚持。校长调走了,做法不能改变;大方向定了,只能不断地改进、完善。一个民族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但是其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优良传统,良好氛围的形成也要靠长久的积淀。所以这种模式确定之后我们不作轻易改变。熟能生巧,只有教师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有兴趣,教学效果越来越 好,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高。新课程的课标才真正得到落实。
校长,校长。一校之内仿效其长。校长的思想和做法,还有执行的力度都是教师仿效的标准,新课标的落实关键看校长的执行力。
第五篇: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
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打造学校特色
娄底三小 李晓敏
常人都说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家”,校长乃“家长”。一位教育局长说,校长要做好“当家人”就要读好“五本书”:读好“心理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读好“财会学”——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读好“社会学”——充分调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支持教育;读好“廉政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读好“教育学”——充分挖掘、打造学校特色。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我认为校长尤其要读好“教育学”,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做一位有理念、有思想的校长。因为,校长是教育思路的引领者,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领导力的核心。下面,就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构建高效课堂,打造学校办学特色,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我校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爆满,平均班额达88人以上,面对这样拥挤的课堂,教师勉强看管住学生已很不易,何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这样的困境,考验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上任后,我从如下几方面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发展,打造学校特色。
一、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引领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校长不仅要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有效的平台。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实践” 三部曲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在读书中思考,在研讨中成长,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在展示中锤炼,在研究中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引导教师经过“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催生一个个小课题,促进大研究。国家级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集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以人为本,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研究》《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二等奖,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资源共享的研究》正在研究中。“大研究催生小课题,小课题促进大研究”的科研氛围正在形成。
二、做课堂问题的发现者和构建新课堂的开拓者
深入课堂,加强领导,是优化校长办学行为的关键。对于校长到底是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领导或专家,还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经理”,我认为,校长应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尤其应该深入课堂,并以课堂为轴心,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现办学行为的优化。校长光自己走进课堂还不够,还要倡导学校行政班子走进课堂,并组织听课研究,从中发现好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校长进行有效教学领导的重要途径。
上期开始,我校实行了行政领导值周巡课制度。查教师是否严格按表上课,查教师的课堂是否高效,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愉快。我经常深入班级找学生座谈,了解他们上课的感受,让他们畅谈课堂学习中的苦与乐;经常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与课上表现的差异,寻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经常深入教研组和老师交谈,了解他们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在教学上有什么困惑、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情况。通过广泛听课我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高年级在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不足,拿着预习题茫然无措,不会向别人学习,有问题不知道怎样询问;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辅导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上对于学生的不展示,不能温和有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设立了《预习环节师生任务分担问题研究》,实现了老师把预习题第次设计降低问题难度,学生利用早自习课自主学习或者同学合作学习,重点解决了学生无处下手“不能学”问题。
以“同上一堂课”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课与观课”。“听课”就是首先和老师座谈,就某个教学内容听授课老师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说方法、说过程、说策略;其次和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快。“观课”就是深入课 堂观察课堂教学全过程,观察师生活动,掌握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目标达标程度。“听课与观课”是我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必做功课。通过 “听课与观课”掌握最直接最详细的第一手材料,提高自己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校长深入课堂,有利于校长真正走近教师、了解教师,真切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方法,制定和修改教学管理措施、规则和制度,充分运用管理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避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晕晕乎乎”的课堂教学状况,我们着力构建好四种课堂: ①情感课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精力旺盛,以教师激情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②和谐课堂:教师上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积极主动创设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使学生感觉充满愉悦的、气氛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③动态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合理地、大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④高效课堂:实行新课程以后,我们在教学上仍然要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坚持教学创新,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减少无效时间,实现有效时间最大 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做学校办学特色的引领者
让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然选择。我校以全国科研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为龙头,坚持开展了一系列以环保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从小组活动进入常态化开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利用专题日开展专项实践活动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组织学生、家长参观市气象台,了解了天气预报的观测及发布情况;4月22日地球日组织学生开展了家庭节约水电的调查;春天组织学生开展了春游、野炊和风筝大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5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科技和中华传统文化读书活动,读伟人传记,学伟人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参观韶山、曾国藩故居等,开展《走进伟人故里,感受伟人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六五环境日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带领绿色小记者团成员开展限塑令的调查,并就限塑令的实施展开讨论;9月19日全国科普日,组织学生开展上街宣传;11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环保网络知识大赛。我校以环保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践与创 新能力;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牌得到显现: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七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暨名师名校长论坛上,谢爱华老师以《十年磨励——我亲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题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谢爱华在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上作经验介绍。尹虹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录象课比赛获二等奖,熊熊的论文《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次研讨会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六五环境日组织三(1)班学生家长及绿色小记者团成员共150余人参加市环保局组织的娄星广场环境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清扫广场环境卫生,学生还就环保问题采访了市长张硕辅,获得了市长的高度肯定,娄底电视台综合频道和零距离、《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都作了报道。
(二)利用常规假期开展常规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局意识,每年寒、暑假,学校要求四—六年级学生用小眼睛看大社会,留心身边社区的发展变化,实地考察、探究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同时学校成立了环保科普考察、调查小组,先后组织学生对城区的垃圾污染状况,中兴市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苦株山、仙女寨的生态植被状况,涟水河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与市环保局等有 关单位取得联系,写出了致市长和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呼吁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救救涟水河。这一呼吁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救救涟水河》考察报告获省优秀项目二等奖;学校活动《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活动二等奖;在历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学生16人次获奖。娄底电视台以《垃圾分类——多些这样的谢老师》作了重点报道;《娄底日报》和《娄底广播电视报》对此也作了专门的报道。
(三)以课题为龙头,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1年10月至今,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国藩故里辣酱香》《希望在眼前——从城乡孩子近视情况谈近视眼的预防》《吃营养早餐 铸健康体魄》等多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获湖南省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作为娄底市小学唯一的一个入围项目参加了终评展示,胡剑宁、盛紫樱的解说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娄底公共频道和都市频道的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获湖南省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国藩故里辣酱香》获湖南省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我校获湖南省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比赛优秀组织奖;《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国藩 故里辣酱香》《希望在眼前——从城乡孩子近视情况谈近视眼的预防》《吃营养早餐 铸健康体魄》分别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五幅科幻画作品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曾李老师的科技制作《水土流失教具》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曾李老师和谢胜波老师被评为娄星区优秀科技辅导员。谢爱华撰写的题为《以绿色教育为抓手,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在综合实践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文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并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国家级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集获国家级一等奖; 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环境管理项目成员学校”。
陶行知先生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说:“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 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国家培养明天的优秀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