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共产党员是不是以身作则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搞好工作,有所创新,必须不断地开展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才能统揽全局、驾驭局势;才能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问题,而且也是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把调查研究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既不把它看成可有可无,也不能把它当作额外负担,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调研认识,不断提高调研水平。一方面,调查要实。调查研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浮漂和应付,决不能搞形式主义,搞一些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调查,而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尤其是要善于听真话、讲实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对“喜”要总结经验,对“忧”要作出分析,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研究要深。要学会从大量的调查事实中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经过科学提炼、概括和总结,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对我们不熟悉的问题,不要简单轻易地
下结论,要舍得花一些时间和精力,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调查和精心分析,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和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p
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p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各项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
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1)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经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有了准确、系统、周密的调
查研究,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什么时候重视并加强调查研究,党的指导方针
和工作决策就符合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我们党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2)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
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
查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通过调查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等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
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和做好调查研
究工作。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3)重视调查研究是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都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措施。
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拓展调查研究的途径、方式和载体,运用调查研究成果,形成符合实际的政策举措,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
(怎么办:掌握方法、完善制度)
1、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1)、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深入实际,求得实情。摸清情况,全面掌握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是分析问题、探寻对策的基础。
只有把实际情况摸清楚了,才能保证后续的分析和综合不偏不倚。
深入实际,求得实情,需要从机关走出来,从主观臆想中跳出来,真正掌握第一
手材料;需要紧紧抓住关键信息、重要苗头、主要矛盾不放,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研究。
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从上面沉下去、从表面钻进去,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找
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2)、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基层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磨练作风的大考场。
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又要“心入”,真正深入基层。
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
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
调查研究只有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真实感受基层生产生活,才能发现基层发展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工作中的偏差与盲点,掌握在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甚至想象不到的新情况,获得观察问题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而“做客式”的下基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仅难以了解基层实际、发现基
层问题,还容易产生与实际不符的感受和认识。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对基层的情况全面掌握了,才能有效解决基层发展中的突
出问题,妥善化解基层矛盾,满足基层群众期盼。
(3)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领导干部获得丰富、生动、鲜活的材料,直接把
握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有助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政策执行“肠梗
阻”等影响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问题所在;
有助于总结群众实践经验、汲取群众智慧,尽快打开工
作局面。
现在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
亲为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嘘寒问暖、访贫问苦是调查研究,与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通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也是调查研究。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
2、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发扬调查研究的传统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保证。发扬党的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必须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
(1)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正确的决策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问题越复杂、矛盾越突出,越要加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在决策前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决策的具体执行。
因此,必须重视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发挥调查研究对科学决策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应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党委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决策各个环节、全部过程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研究的方法、程序、成果与决策方案
选择的有机结合。
(2)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调查研究作为领导机关必须抓好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养成风气、形成制度。
中央发出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
领导干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可以结合党和政府工作部署和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每年的调研活动,也可以结合中心任务和部门职责,就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选择若干重点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有很大规模、很大声势,关键在于求得实效;调研报告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关键在于抓住要害,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3)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
体现,是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
联系点直接连通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是领导干部掌握社情民意的“观测点”、见微知著的“显微镜”、帮扶群众的“着力点”。
尤其那些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的联系点,是进行典型分析、解剖麻雀的“试验田”,更是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示范点”。
领导干部应定期到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积极帮助联系点找差距、理思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联系点制度落实到位。
第三篇:领导干部公选调查研究
说明:
近几年来,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和推进政治民主化,在中央的倡导下,我国各级政权对有些领导岗位的干部实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办法,代表了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试验,总体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向领导岗位,促进了行政管理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部分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权二代接班等,受到社会关注,成为热点问题。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调查,了解这方面的真实情况,发现经验和教训,为推进“干部公选”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我国政治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其中领导干部是指在党委、政府、国有事业单位担任科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公开选拔,是指通过公开报名、公开竞争、考试、群众推荐等方式,而非传统的由上级部门领导集体或个人决定的方式,进行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一般要经过公告通知、报名(或群众推荐)、资格审查、考试、考察、公布结果等环节。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三类:一是“公选”活动的组织者,一般是相关党委的组织人事部门;二是“公选”活动的参加者,指报名或被推荐参加公选成为领导干部候选人的人,包括成功者,也包括失败者和正在参加者;三是“公选”活动的旁观者,指关注“公选”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
我们的调查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综合调查,就是围绕某次(或某单位、某地)公选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组织者、多个参加者、很多旁观者;二是专项调查,就是对某次(或某单位、某地)公选活动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查,如组织者或参加者或旁观者,只选其中一类人进行调查;三是个人调查,就是只选择一个与“公选”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进行调查,这个人可以是组织者,也可以是参加者,还可以是对“公选”活动有深入了解的旁观者。
我们调查的方式有两种:主要是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其次还要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如公告、试题、对参加者的介绍、网络等媒体上的报道和议论等。
这项调查有一定困难,主要是怎样接触组织者和参与者并获得详细真实的信息。所以希望大家想法设法,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合适的调查对象,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
提纲:
一、“公选”活动组织者
(一)准备
1、这次公选安排了哪些岗位?为什么安排这些岗位?
2、是谁提出要进行公选的?当时有什么争议?
3、是哪位领导负责主持这次公选活动?哪个部门负责组织公选?那些人参与公选活动的组织?如何分工?对于这些有什么争议?
4、报名的条件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5、(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推荐的范围、程序、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6、选拔的程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7、资格审查的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8、考试的试题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9、面试的评委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0、考察的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1、还有哪些选拔的环节?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2、选拔结果的认定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3、选拔争议的处理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4、在“公选”的准备过程中还发生了那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15、你如何评价这次“公选”的准备工作?
(二)过程
1、各个岗位报名的情况如何?人数多少?学历高低?年龄大小?能力强弱?内部人还是外部人?社会关系如何?你如何评价?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推荐的范围如何?经过哪些程序?推荐的方式怎样(投票或口头)?由哪些人具体组织?推荐结果如何?结果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3、资格审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4、笔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考试内容和相关问题?
5、面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评委、面试的内容、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6、由那些人进行考察?怎样考察?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考察的人、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7、其他选拔环节如何进行?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8、选拔结果的是由什么人如何认定的?认定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认定的人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9、对选拔结果有那些争议?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10、在“公选”的过程中还发生了那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11、你如何评价这次“公选”的过程?
(三)意见
1、公选的前前后后,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2、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3、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4、你认为参加者成功或失败的主要(真正)原因是什么?
5、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
7、你通过这次公选活动得到哪些经验教训?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公选活动?
二、“公选”活动参加者
(一)准备
1、你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主要经历、原工作单位、原任职务?
2、你为什么要参加公选活动?报考的是哪个岗位?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岗位?有多大把握?
3、你什么时候知道要举行公选活动?是公告以后,还是公告之前?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4、你周围的人支持你参加公选吗?如何支持?
5、你考虑过参加公选活动本身对你的影响吗?如果失败了,可能有什么消极影响?
6、为了参加公选,你进行了那些学习?
7、为了参加公选,你通过什么途径争取了哪些人的支持?
8、你对公选的条件、程序、考试的方式等如何看待?
(二)过程
1、报名同一个岗位的人有几个?他们的情况如何?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在进行推荐活动时你有什么感受?推荐结果如何?你如何评价?为了得到推荐,你做了那些事情?
3、资格审查顺利吗?如果出现了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4、笔试的内容有哪些?你的笔试成绩如何?你如何评价考试内容和成绩,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5、面试时问了哪些问题?你怎样回答?你的面试成绩如何?面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评委、面试的内容、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为了通过面试,你做了那些事情?
6、你知道由哪些人进行考察,怎样考察吗?怎么知道的?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为了通过考察,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如何评价考察的人、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7、你知道选拔结果的是由什么人如何认定的吗?怎么知道的?认定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为了得到认定,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如何评价认定的人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8、如果你没有被选上,你对选拔结果提出争议了吗?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三)意见
1、你认为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这次公选活动对你有哪些影响?
3、你通过这次公选活动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4、公选的前前后后,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5、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7、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8、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
9、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公选活动?
三、“公选”活动旁观者
(一)开始
1、你觉得执政机关为什么要举行公选活动?
2、你关注这次公选活动吗?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次公选活动?
3、在公选活动开始,看到公选公告时,你和周围的人对公选的岗位、条件、程序等有什么看法?
4、在公选活动开始时,你认为这次活动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吗?
5、在公选活动开始时,你听说了哪些有关的事情?你如何看待?
(二)过程
1、你了解报名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你了解推荐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你参加推荐了吗?如果参加了,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资格审查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4、你了解笔试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5、你了解面试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6、你了解考察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7、你了解选拔结果认定的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8、你了解选拔的结果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三)意见
1、公选的前前后后,你还了解或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2、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3、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4、你认为参加者成功或失败的主要(真正)原因是什么?
5、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
第四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1、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在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正常情况下每2个月至少安排一次。
2、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要了解局机关的情况,还要了解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仅要接触干部,而且要接触一般职工;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3、调查研究要做到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紧紧围绕事关大局,事关发展方向,带有普遍性、典型性、指导性、决策性的问题进行。
4、调研情况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每个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一篇调研报告或论文,为政策的制定和宏观指导提供直接依据。
第五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大钟庄镇党政领导干部
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群众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二、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每月不少于10次。
四、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五、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经常到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给予有效帮扶。
六、深入企业搞好困难职工生活,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的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钟庄镇党委
大钟庄镇政府
2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