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期末复习重点
第1章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定义
2.信息及其度量:信息量及平均信息量的定义,给定信源,会计算信源的平均信息量及总的信息量。
3.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各自的性能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会计算码元速率,信息速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算误码率和误信率。
第2章
1.狭义平稳和广义平稳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平稳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理解独立的概念。
3.窄带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包络及相位的统计特性。
第3章
1.理想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理解幅度-频率失真和相位频率失真的概念。
2.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理解信道的数学模型中乘性干扰与加性干扰的概念。
4.香农公式的定义以及由香农公式得到的重要结论
第4章
1.掌握线性调制系统(AM,DSB,SSB,VSB)的调制与解调原理,理解制度增益的概念,会计算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
2.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会计算FM信号的带宽和调制指数。
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选择题)
第5章
1.给定信源,能编出AMI和HDB3码,并画出波形。
2.无码间串扰的时域和频域条件,奈奎斯特速率,奈奎斯特带宽的定义。
3.掌握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方法(包括单极性信号和双极性信号分析)
第6章
1.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的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重点掌握低通抽样定理。
2.掌握13折线A律编码方法
第7章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2ASK,2FSK,2PSK,2DPSK)2ASK又称作OOK.,给定信源会画出几种信号的波形图。理解相对码的概念,给出绝对码能求出相对码。理解2PSK的相位模糊问题。
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第二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重点
题型:
填空题30-35分左右
简答题30-35分左右
读程序题 12分左右
两个大题 23分左右
1、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的特点
2、补码的计算
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构成4、CPU的基本功能、特点及意义
5、总线的概念及分类,各种分类的基本特点
6、第三、四章指令系统及汇编,这是这门课的核心,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全部掌握。
重点理解MOV, PUSH/POP, IN/OUT, ADC, ADD, INC, DEC, XOR, CMP, 及LOOP指令、JNC/JNZ等条件转移指令的含义及应用。
重点理解伪指令中的数据定义伪指令和段定义伪指令。
7、存储器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8、重点掌握用指定芯片构成指定地址范围的存储器系统,画出存储器连接图并指出各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
9、Cache的概念、原理、作用及操作。
以上是前五章的主要内容,我在最后一次上课时都重点提到过的。
前五章约占50分。
后面三章主要由严老师答疑及划重点,约占50分
按照我的理解,大致可以如下归类:
第六、第八章主要是基本概念,即填空和简答为主。
第七章包括一些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几种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应用,如8255芯片等,请结合严老师的课件进行复习。
第三篇:现代通信技术
Intnet安全问题及防御措施
[摘 要]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intnet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产生了网络安全问题。文章简要地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关键词]
intnet ;网络安全; 防范措施 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出门旅行不需要大清早去火车站排队买票,在已联网的各火车站售票点即可购买到全国任何车次的车票;可以足不出户在家购物„„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宇宙变 “小”了许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因特网是从 20世纪 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现在己发展为全球共享的信息网络,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 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物理安全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质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网络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建立物理安全体系结构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物理损坏(硬盘损坏、设备老化、外力损坏)和设备故障(停电断电、电磁干扰);二是电磁辐射、乘机而入、痕迹泄漏等;三是操作失误(硬盘格式化、线路拆除)、意外疏漏等。2.2.网络结构的安全分析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如果在外部与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 内部网络的机器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其它系统。通过网络传播, 还会影响到连上 I nter net / Intranet的其它网络。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WEB、DNS、EMA I 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 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 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应当被拒绝。2.3.系统的安全分析
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 无论何种操作系统, 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 Back-Door。不同的用户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网络作详尽的分析, 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而且, 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接着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 将其可控制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也可以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2)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3)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4)为监视Internet 安全,提供方便。3.2 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3.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例如用户配置文件、资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付黑客的关键手段。3.4 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机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因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很多病毒是通过传输介质传播的,因此用户一定要注意病毒的介质传播。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用户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为最新版本。还要及时更新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参考文献】
[1]袁家政,须德.计算机网络(第二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杨晓燕,陈静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M].华章,2010,172.[3]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M].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2010,3:9.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6】
2、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看看【P15】
3、组织文化的特征:(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2)组织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以柔性管理为主【P21】
4、管理信息的基本特征:(选择题)
【P24】
(1)实用性(2)共享性(3)传输性(4)存储性(5)增值性(6)时效性(7)失真性
5、人本原理
【P3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管理的首要原理是人本管理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组织的主体;组织成员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满足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使人的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第二章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P54】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论成功之道》(1909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工资定额
(2)实施标准化
(3)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几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相分离
(6)实施“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P57】主要内容为:(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
(2)管理的14条原则 管理的五项职能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P59】韦伯代表作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人们称他为 “组织理论之父”
4、行为管理理论:【P62】 ★
行为组织理论的诞生是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的,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乔治.埃尔顿.梅奥。梅奥的主要著作为:《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年)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三章
1、决策的特点:
【P84】
(1)决策的普遍存在性(2)决策的时效性(3)决策的满意性(4)决策的内部性和外部性
(5)决策的动态性
2、决策的分类(按参与决策的人数划分):
(1)个人决策:个人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最终方案的选择仅仅由一个人决定,即决策的主体是
个人,也称为独裁决策
(2)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3、决策的基本程序:★★★ 【P89】
(1)问题识别
(2)确定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和优选方案
(5)贯彻实施
(6)反馈及控制
4、决策的影响因素:★★★ 【P92】
(1)环境因素
(2)技术因素
(3)机会成本
(4)过去的决策
(5)对风险的态度
(6)决策者能力
(7)组织文化
5、头脑风暴法实施的4项要求如下:
【P93】
(1)对别人的建议不做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2)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说出来。
(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奇特越好。
(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
6、决策方法
【P93】(自己看)(判断)————德尔菲法与专家会议法的区别?
7、决策树
【P101】 ★★★(必考,自己看)
第四章
1、计划的性质:
【P111】
【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计划的类型:
【P112】
(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4)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3、计划编制过程:
【P116】★★★——————简答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7)制订派生计划
(8)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目标管理的步骤:
【P129】
第一步:建立目标体系
第二步:明确责任
第三步:组织实施
第四步:考评和反馈
5、目标管理的优点:★★★
【P131】
(1)目标管理会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带来良好的绩效。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性,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责任心。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5)目标清晰,不易扭曲;有利于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6、目标管理的缺点: ★★★ 【P132】
(1)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2)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3)目标难以确定
(4)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5)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6)目标商定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7)缺乏灵活性
(8)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第五章
1、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P159】
(1)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管理者能迅速、合理地指导下属工作,或下属经验丰富、受过良好训练时,可考虑较宽管理幅度。
(2)工作特点,下属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或下属对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十分明确,可考虑较宽的管理幅度。
(3)环境稳定性,组织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下属往往会更多地向上级请示汇报,占用管理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上级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环境的变化,适用较窄的管理幅度。
2、组织设计的五项原则:
【P168】
(1)战略目标原则(2)命令统一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
(4)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的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P169】————(含义、区别、优缺点)
(1)直线制
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垂直建立的组织形式,这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
结构形式。
优点:设职简单,管理人员少,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责任明确,管理费用低。
缺点: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而集权对高层领导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压抑了下属积极性。
(2)职能制
又称"U型"结构,最早是由泰勒提出并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以职能工长制的形式加以采用的。职能制是直线制的发展。
优点:适应现代生产技术复杂和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提高了管理的专业程度、充分发挥智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同时减轻了直线人员的负担。
缺点:存在多头领导,不易明确划分直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权限,容易争夺权力、推卸责任,也缺乏横向联系,不能很好地配合。
(3)直线职能制
含义:以直线制为基础,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单位优点,最早由法约尔提出并采用。
优点:集中统一指挥、决策迅速,发挥专业管理职能作用的长处,分工细密,职责分明,效率较高,稳定性高,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
缺点:部门间缺乏横向交流,增加了上级主管的协调工作量,组织内信息传递线路较长、反馈缓慢,不易迅速适应新情况,实际上仍是典型的"集权式"管理。
(4)事业部制
又称“斯隆模式”,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一种分权式的企业组织形式。
优点:改善了企业的决策结构,实现了"政策制定集权化,业务经营分权化"。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全面管理人才的培养机会。
缺点: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重叠设置,增加管理费用,而各事业部缺乏部门之间的协作,如果公司总部控制不力,容易导致总公司被架空。
(5)矩阵结构
含义:矩阵结构是从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形势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横向的领导系统,即工作小组。矩阵结构更多的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结构,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结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小组就解散。
优点:机动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与任务之间的协调,并充分整合组织资源。
缺点:多头领导造成组织关系复杂,对集权分享要求较高,临时性致使人心不稳。
(6)多维立体结构
是由美国道—科宁化学工业公司1967年首创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管理系统: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专门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优点: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增强市场竞争力。
(7)委员会
委员会多是为了对直线组织进行补充和加强,是与直线组织结合起来建立的,其活动特点是集体行动,这与其他组织形式不同。
优点:有利于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正确性;便于协调和加强部门合作;组织参与管理,利于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防止个人滥用权力。
缺点: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拖延和结果的折中,致使权力和责任分离,个人责任不清。
(8)H型组织结构
又称“控股型组织结构”。
3、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
【P184】
(1)习惯
(2)安全
(3)经济因素
(4)对未知的恐惧
4、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
【P184】
(1)加强沟通与交流
(2)员工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收买
(6)强制
5、组织变革的实施模式:
【P186】
苛特•勒温的变革“3步骤模式”:解冻---变革---再冻结
第六章
1、领导者的作用:
【P196】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2、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合成4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P208】
(1)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
(2)推销型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3)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
(4)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3、激励的过程:★★
【P216】————————图6.6
(1)需要
(2)动机
(3)目标
4、内容型激励理论:★★
【P219】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种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 【P220】
1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
○条件等。这类因素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因此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
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
○和工作带来的愉快感,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5、沟通的类别:
【P237】
(1)根据信息的流向分类
1下行沟通 ○2上行沟通 ○3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
○(2)根据信息沟通的媒介分类
1书面沟通 ○2口头沟通 ○3非语言沟通
○(3)根据信息沟通的可逆性分类
1单向沟通 ○2双向沟通
○(4)根据信息沟通的渠道分类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5)根据沟通网络分类
1正式沟通网络: a、链式沟通网络
b、环式沟通网络
c、Y式沟通网络
○
d、轮式沟通网络
e、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2非正式沟通网络
○第七章
编制预算的方法:
【P275】(自己看)
PS:五六两章为这个本书的重点,最后一道题案例分析从这两章出题,且案例分析的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
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决策:凡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可称为决策
3、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1必须与未来有关 ○2必须与行动有关 ○3必须有某个机构负责促进这种未来行动)(特征:○
4、目标管理(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把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它们。
5、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订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6、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交往和联系中自发形成的,最初的工作关系可能会转变成工作以外的联系,导致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维系其成员的纽带主要是感情因素。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因为人们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一致的利益等而在感情上比较接近,沟通和交往更加频繁而结成的关系网络。
7、组织素质: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
8、管理幅度:指能直接有效领导的下级人员的数目。
9、组织变革:是组织为实现目标,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对组织现状进行修正、改编和创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组织变革是依据变化而重新组织和分配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10、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的过程。
11、沟通:一般指信息沟通,亦称为联络式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和思想的过程。
12、沟通过程:★★就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给接收者的过程。
该沟通过程涉及发送者与接收者、通道与噪声、反馈等要素。
13、控制:★★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14、管理控制:是控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管理控制是通过制订计划和绩效衡量标准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
15、预算控制的基本前提是通过把组织计划逐层分解,变为各种具体业务计划,并把计划数字化,即转化为财务报表形式。
预算控制:是指通过编制各项业务活动的预算,以编制的预算为标准,比较实际收支状况与预算标准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差异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控制组织各项活动的目的。
第五篇: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合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通信、通信系统的定义;
通信: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信息或消息的传输和交换);
通信系统:实现消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信道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及各框图作用;
信息源:消息的发源地,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信道中的噪声以及通信系统其它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
接收设备: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如滤波、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受到干扰和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信宿):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将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3.基带信号、频带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含义; 基带信号:信息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的信号。
频带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特点:携带信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称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凡信号参量只可能取有限个值,称为数字信号。4.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及各框图作用;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的作用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完成模/数(A/D)转换;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差错,为了减少差错则在信息码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加入监督码,组成抗干扰编码,接收端译码器则按照一定规则解码,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心态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数字解调就是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同步: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噪声不累加;(2)差错可控;(3)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4)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5)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缺点:占用带宽大,需要同步。
5.通信系统分类(按传输媒质、信号复用方式);
按传输媒质分类:有线通信系统(用导线作为传输媒质完成通信: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波导等。)和无线通信系统(依靠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短波电离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等。)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传输多路信号有三种复用方式,频分复用(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时分复用(用脉冲调制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时间区间)、码分复用(用正交的脉冲序列分别携带不同信号)。
6.信息量的含义;自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熵)、一条消息的信息量计算; 信息量的含义:对消息中不确定的度量(可能性越小,信息量越大)。自信息量: a=2时:
算术平均信息量:I/符号数平均信息量(熵):
每个符号等概率出现时,熵最大:
7.通信系统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定义、误码率、误信率的计算;
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可靠性: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传输速率来衡量;可靠性:差错率来衡量。码元传输速率RBd:简称传码率,又称符号速率等。
信息传输速率Rb:简称传信率,又称比特率。
频率利用率:单位频带内的码元传输速率。
误码率:发生差错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发生差错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第二章 随机过程 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随机过程:无穷多个样本函数的总体叫做随机过程。2.描述随机过程统计特性的两类方法;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可以用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实际工作中用数字特征来描述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3.平稳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平稳随机过程:统计特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只与时间间隔有关)。宽平稳随机过程或广义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仅是τ的函数。严平稳随机过程或狭义平稳随机过程:分布特性与t无关。严平稳随机过程一定是宽平稳随机过程。4.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主要性质;
5.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及重要性质; 高斯随机过程(正态随机过程):
重要性质:
6.高斯白噪声的定义、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 高斯白噪声:白噪声是高斯分布的,则称之为高斯白噪声。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
7.窄带随机过程的同相—正交表示及统计特性、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第三章 信道与躁声 1.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信道: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有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之分。狭义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
广义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还包括通信系统张的一些转换装置。2.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调制信道特点;
调制信道:指从调制器的输出端到解调器的输入端所包含的发转换装置、媒质和收转换装置三部分。
编码信道:指编码器的输出端到译码器的输入端的部分,包括调制器、调制信道和解调器。调制信道特点:
(1)有一对或多对的输入、输出端
(2)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定理(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4)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5)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
3.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含义、特点
恒参信道:传输媒质是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所构成的广义信道通常属于恒参信道;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随时间随机快变化,则构成的广义信道通常属于随参信道 4.理想恒参信道特性;
(a)幅频特性:(b)相频特性:(c)群迟延-频率特性: 特点:
(1)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固定衰减(2)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固定的迟延 5.随参信道的特点;
(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随机变化;(2)信号传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3)多径传播。
6.分集接收技术的含义及分集方式;
分集接收技术:是指接收端按照某种方式使它收到的携带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衰落特性相互独立,并对多个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合成信号的电平起伏,减少各种衰落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其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分散接收,使接收端能得到多个携带同一信息的、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接收端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适当的合并,从而降低衰落的影响,改善系统性能。分集方式: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7.通信系统噪声分类(按性质);
噪声按性质分类:单频噪声(主要是无线电干扰,频谱特性可能是单一频率)、脉冲噪声(在时间上无规则的突发脉冲波形)、起伏噪声(是一种连续波随机噪声,包括热噪声、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
8.起伏噪声特点与分类;
起伏噪声是一种频谱很宽的噪声,其有热噪声、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均属于高斯噪声,且功率谱密度在很宽的频带范围都是常数。因此起伏噪声通常被认为是近似的高斯白噪声。
9.信道容量的概念、香农公式的含义、应用及计算。信道容量:指信道中信息无差错传输的最大速率。香农公式含义:
N=n0B。
10.多经传播定义。
从同一发射点发出的信号,经由多条路径传输后到达同一接收点,总接收信号为多路信号之合成的现象。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1.调制的定义、调制方式的分类;
调制:使载波的某个参量随基带信号的规律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载波)调制。调制方式的分类:根据调制信号的形势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根据载波的选择可以分为以正弦波作为载波的连续波调制和以脉冲串作为载波的脉冲调制等。2.AM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AM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3.AM信号、DSB信号的产生、时域波形、频谱图、带宽; AM:
DSB:
4.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调制制度增益的定义; 输入信噪比:
输出信噪比:
调制制度增益:
5.调频、调相信号的一般表达式;
调相:
调频:
6.宽带调频(单音频调制)的时域表达式及调频指数、带宽、最大频偏的计算;
7.各种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比较(定性)。
8.门限效应:输入信噪比下降到某一门限值时,输出信噪比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门限效应。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及作用;
信道信号形成器:把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主要通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来实现,目的是与信道匹配,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和抽样判决)
信道:它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
接收滤波器: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2.常用的几种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AMI码、HDB3码
3.二进制单极性不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图;
双极性不归零码:
4.AMI、HDB3码的编、译码规则;书上P103-P104 5.基带信号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6.码间串扰及产生,带来的影响;
码间串扰及产生: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基带传输系统时,由于系统(主要是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或者由于信道中加性噪声的影响,使收端脉冲展宽,延伸到邻近码元中去,从而造成对邻近码元的干扰,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码间串扰。影响:可能会引起误码或带来错误的判决。
7.会根据系统总特性判断是否满足抽样点上无码间串扰条件;P107-P111 8.眼图模型及观察方法; 眼图模型:
观察方法: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9.均衡器的定义及分类。
均衡器:可调或不可调滤波器可以校正或补偿系统特性,减小码间串扰的影响,这种起补偿作用的滤波器称为均衡器。
分类:按照调整方式可分为手动均衡器和自动均衡器,自动均衡器又可以分为预置式均衡器和自适应均衡器。
第六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两种方法;波形编码方法分类;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两种方法: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
波形编码方法分类: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M)。2.低通信号和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低通信号抽样定理:
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3.脉冲调制的分类;
脉冲调制可以分为:脉幅调制(PAM)、脉宽调制(PDM)和脉位调制(PPM)4.PCM系统组成框图;
5.十三折线(A律PCM)的编、译码方法及量化误差的计算。
第七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1、数字调制的三种调制方式;
基本的三种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或DPSK)。2、2ASK信号、2PSK信号的调制方法,2PSK信号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及波形;
2ASK信号的两种调制方法:(a)采用模拟相乘的方法实现(b)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实现
2FSK信号的调制方法:(1)采用模拟调频电路实现(2)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2PSK相干解调:
3、会画2ASK、2PSK、2DPSK、2FSK、相对码波形;
4、会计算2ASK、2PSK、2FSK信号带宽,会画2ASK、2PSK信号的功率谱示意图; 2ASK信号带宽:B2ASK=2B;B=1/Ts 2PSK信号带宽:B2PSK=2B;B=1/Ts 2FSK信号带宽:B2FSK=|f2-f1|+2fs 2ASK功率谱示意图:
2PSK功率谱示意图:
5、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比较(定性);
第九章 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1、正交振幅调制的含义;
正交振幅调制:用两个独立的基带数字信号对两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利用这种已调信号在同一带宽内频谱正交的性质来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传输。
2、MSK的含义及特点;
特点:
3、MSK信号的时间波形图、附加相位图。
第十章 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
1、多路复用、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数字复接的含义; 多路复用:实现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频分复用:指按照频率的不同来复用多路信号的方法;
时分复用:是利用各信号的抽样值在时间上不相互重叠来达到在同一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的一种方法。
码分复用: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复用多路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
数字复接:将若干个低等级的支路比特流合成为高等级比特流的过程称为数字复接,实质上是对数字信号的时分多路复用。
2、频分复用系统组成原理;
3、PCM基群帧结构、信息传输速率、每路时隙时间宽度、每比特时间宽度。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1.同步的含义及分类;
同步:指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故又称为定时。
分类:按照同步的功用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按照获取和传输同步信息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外同步法(插入导频法)和自同步法(直接法)。2.平方环法提取载波的原理框图;
3.载波同步插入导频的原则;
(1)导频的频率应当是与载频有关的或者就是载频的频率;(2)插入导频的位置与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有关。
总的原则是在已调信号频谱中的零点插入导频,且要求其附近的信号频谱分量尽量小,这样便于插入导频以及解调时易于滤除它。4.载波系统的性能指标;
效率、精度、同步建立时间ts、同步保持时间tc。5.位同步插入导频的原则。
在基带信号频谱的零点处插入所需的位定时信号,在接收端,经过窄带滤波,就可以从解调后的基带信号中提取出位同步所需要的信号 6.数字锁相环原理框图。
第十二章 差错控制编码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是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数据信息(信息码)中增加一些多余的比特(监督码),使原来彼此相互独立没有关联的信息码与监督码经过某种变换后产生某种规律性或相关性。接收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校验,一旦传输发生差错,则信息码与监督码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乃至纠正传输中产生的错误。
2.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1)检错重发方式(ARQ)(2)前向纠错方式(FEC)(3)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3.最小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4.线性分组码含义;
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位附加若干监督位且信息位和监督位是由一组线性代数方程联系着的编码。
5.循环码的概念及特点;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个重要子集,属于无权码,每位代码无固定权值,任何相邻的两个码组中,仅有以为代码不同。
特点:(1)封闭性,任何许用码组的线性和还是许用码组。(2)循环性,任何许用码组循环移位后的码组还是许用码组。6.循环码的编码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