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范文模版]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 根据学生学习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仿真软件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仿真演示,同时加强实验训练。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引言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的前期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信息论与编码,影响的后期课程有现代交换技术和移动通信等。该课程教学质量会对整个通信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上数学推导运算比较多,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信号和信息论等基础,否则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难度大的现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捕捉通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非常重要,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效果。
针对本校该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针对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信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不断出现新技术和理论。一般教材的编写会稍微滞后于现实新技术。教学过程中,讲授传统通信理论的同时,还要适时根据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完善。让学生在学习通信课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流行的通信技术和通信发展趋势。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勤学善思、乐于创新。
比如:在讲到数字调制这章现代数字调制技术部分内容的时候,讲解完QAM、QPSK、MSK、OFDM等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后,补充3G、4G系统具体参数的不同,其中3G采用的接入方式是W-CDMA,而4G采用的接入方式是OFDM、MC-CDMA、LAS-CDMA。同时可以向学生普及4G通信中采用的新的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SDR)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学习窄带随机过程时采用讲授方式,结合板书,详细讲解窄带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自相关函数,并推导出它的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概率密度函数)。学习数字调制系统各种调制方式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便利,运用SystemView软件对ASK、FSK、PSK、DPSK的调制解调方法以直观演示为主,让学生明白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另外,多利用提问和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实验和课程设计
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项目可以分为通信实验室项目和微机实验室项目。通信实验室项目主要分演示性和验证性,主要通过通信实验箱和通信模块对所学理论进行直观了解。微机实验室项目主要是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利用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对所学理论内容进行仿真,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4.优化考核方式
最终综合评定成绩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确定,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期末考试成绩占50%,通过填空、选择、判断、名次解释、简单计算和综合分析等题型,着重考查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情况;平时实验综合评定成绩占30%,着重考查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平时作业占20%,是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体现。课程设计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微机实验室完成本课程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学生完成的完整性和创新性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划分。多角度综合的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多方面了解学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弱点,进而对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结语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鸥.《通信原理》实验中的教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2]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05).[3]马溪源.基于通信原理实验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4]曾军英.面向工程实践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5]蒋海娜.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3).
第二篇: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
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
【摘 要】针对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学生觉得通信原理这门课程难以消化吸收等问题,提出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大大提高教师教授课程的效率,同时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工程实践
【Abstract】I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eaching process,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on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o students feel tha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is very difficult.Author proposes a teaching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hands-on practice of combining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courses efficiency of teachers.At the same time,it can also increase student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engineering.【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at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0 引言
通信技术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世纪的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通信人才,而通信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通信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课程是通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通信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通信原理实验动手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通信原理的教授全过程中,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及实现创新目标的手段,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无线通信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生理论基础通常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然而,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并不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使得所学的知识及技能无法展现出来。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项目针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课堂讲授、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践,并提出了教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一种解决用人单位与学校脱钩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利用教学实验课程等手段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改革
1.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通信原理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与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相符合,以掌握概念为基本,减少数理论证知识的讲解,突出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比如在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时,教师要提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教学需求和衔接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交流。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充分结合电子通信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1.2 删除不实用的陈旧内容。
通信原理教学课时较少,对于非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应该本着够用、能用的原则,着重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对于一些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能避免则避免,防止学生对通信原理产生畏惧心理。
1.3 增加新兴的科学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涌现了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增加通信原理的一些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对于原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要及时剔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这些先进的内容,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方法改革
2.1 互动式教学法
在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设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由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2.2 观摩式教学法
就现在的学习模式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工程实验室,比如说在应用电子通信装配等实践基地,教师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让理论能力较强且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手段改革
3.1 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较多,内容非常枯燥,缺乏趣味性,加上教学课时少,对于一些抽象问题教师很难讲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通信原理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于产生厌恶的感觉。鉴于此,Simulink等众多的仿真软件和虚拟仪器在课堂上实例演示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将理论知识上升到新的感性高度。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集成、动静配合、交流互动的表现形式,一扫传统单
一、呆板的板书教学表达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它的适用范围.盲目的使用、过度的依赖只会适得其反,不会给课堂增色,反而使授课质量下降。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2 实行网络教学
每所院校基本上均拥有校园网系统,因而借助于校园网的功能,可以建立通信原理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设置网络学习区域,这样师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课程的相关信息,通过下载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或者通过资源共享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刻地记忆通信原理的基本内容。实践教学改革
4.1 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
当前,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固定,缺乏专业知识的侧重点,这就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一些精简验证性的实验,要适当的提高一下实验的复杂性,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从而综合性地展现通信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2 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的教学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的要求,按照实验的规则来完成实验,使得学生不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建设良好的实验学习风气。此外,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实验室教学的重中之重,通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开放,当学生有设计实验的需求时,可以通过申请及时安排学生的实验学习。
4.3 加强实验室建设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的内容都不断地得到了更新,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室的改造投入,实行全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学习和实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有机会接触到与未来就业岗位相近的工作环境,一旦走入社会,能够实现对接。结论
在高校的课程改革中,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牢牢掌握住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应用。我们将持续给予“通信原理”课程足够的重视,不仅在师资上加强力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强研究,也要扩宽视野,跟上国内外该课程的发展,加强中英文教材的研究和双语教学的尝试,使它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真正发挥核心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福昌,熊兆飞,黄本雄.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马骏,芘庆续,等.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和实效[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1: 37-39.[4]许桢英.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23-28.[5]郝建军.通信原理考研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责任编辑:杨玉洁]
第三篇: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我们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信原理》有极强的理论性,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虽然课程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在学习本课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通信原理》课有极强的理论性,表现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基础课的特点。因此,它也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牢牢掌握的一门课。虽然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也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通信系统的模型也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本课程对我们专业的学生之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
第五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 教
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 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
01.绪论 4
02.随机信号分析 8 03.信道 6
04.模拟调制系统 6 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06.数字调制系统 8
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 09.差错控制编码 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4 11.同步原理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主要内容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重点、难点:平稳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主要内容是:信道定义;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信道模型;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重点、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是: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
重点、难点: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重点、难点: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主要内容是: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DPCM系统的量化噪声;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重点、难点:抽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是: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重点、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主要内容是: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重点、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主要内容是: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重点、难点:伪随机序列。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主要内容是:载波同步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和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方法、性能;群同步;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重点、难点:载波同步方法;位同步方法;群同步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讲课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