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是我院计算机通信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较差、学生不易掌握等现象,我院充分利用华为公司合建的实训基地资源,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出了“项目+认证” 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据通信;实训;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设备的配置使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及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正确的组网和维护。涉及的知识既有理论性,又有极强的实践性。
目前数据通信网络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从教学内容来说,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内容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数据通信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比较抽象和深奥,相对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需要适当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校兴趣,改善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教学目标方面,高职数据通信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数据通信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关心的是学生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高职院校忽视了这一项能力培养,势必对学生往后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在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的教学内容改革
在目前的数据通信教学中,普遍存在对行业认识不清楚,对岗位能力要求把握不准的问题。本院邀请从事数据通信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实施计划,确定学习情境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件、案例分析、题库等教学资源。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与实际一致的工程环境作为教学环境,以使本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适用性。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1)满足职业岗位任职需求,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以便学生进入行业后可以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系统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操作练习后,就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3)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真实设备,模拟职场环境。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
为了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我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和国内数据网络通信设备制造龙头企业“深圳华为通信公司”共同建立了“数据通信网络组建”实训基地,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云存储等设备,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掌握最新网络通信产品的社会急需人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知主体,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从被迫学转为主动学,学校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开发多方位共享的资源库平台
现在各大院校都在开展精品课程的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些精品课程并没有在同类院校与企业之间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通过建设该资源库共享平台,实现各院校与企业之间、师生之间等的互动。开放共享的数据通信资源平台,以满足本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和教改的需要;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企业信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等需要;满足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自学者进修的需要。
四、培养优秀的教学师资团队
我院充分利用教育部高职高专通信教指委、重庆市教委等部门组织的精品课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研讨会和培训,其中团队中的部分老师还先后被派遣到德国、新加坡等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团队的职教水平。
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NC教育管理中兴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中的老师都获得了中兴的NC认证讲师和行业工程师资格,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行业发展预判能力。
学院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参与讲课比赛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执教能力等的培养,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勇于创新、教风严谨、教学质量优秀、教学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五、改革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了MIMPS教学方法,该方法有效的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交叉感染、反复训练、融汇变通的进行应用,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集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使之更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六、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课程的考核,从传统的期末笔试,转变为期末理论试+平时实训成绩+职业技能证书的综合考核方式,强调对实践技能的考核,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华为HCNA和思科CCNA的考证,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七、小结
本文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的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目的是使高职院校实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根本,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祥、郭继坤、陈丽娟.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周海燕、李天松、符杰林、黄建华.关于通信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02)
[3]邓月明、王玲、周志彬.现代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课题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202099)。
第二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参考学时:2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局域网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同时对大量已成功实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
1.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2.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及维护方法。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5.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二、课程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目标:培养学生在处理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一般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
1.熟悉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网络的系统结构,熟练使用局域网的相关设备,能自己组建局域网。3.掌握综合布线基本知识,了解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4.掌握一种网络操作系统。
5.熟悉广域网的概念,Intranet的构建与设备选型。6.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
7.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8.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9.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10.通过学习各种基本的组网技术,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11.通过学习目前现有的具体网络互连技术,引导学生及时把握新的发展动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基本功能、网络组成及分类等;2.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方式、传输设备、传输介质等。3.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组织和通信标准。教学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及TCP/IP通信标准;
理解:组网用的物理信道及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OSI七层参考模型与TCP/IP的对应关系; 了解:不同物理信道对传输的影响,最新的信道通信技术。
第二章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教学内容:
1.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 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局域网的组成元素; 4.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5.组建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6.局域网互联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
掌握: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组成元素以及网络规划的基本技能;
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及网络接口标准、接口协议、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了解:了解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及应用。第三章 网络中的传输介质与智能大厦 教学内容: 1.双绞线的基本知识、RJ-45头的连接及信息模块的压接; 2.同轴电缆的基本知识、用同轴电缆组网的基本知识; 3.光缆的用途与特点及其应用; 4.智能大厦简介 5.计算机综合布线系统 6.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教学要求:
掌握: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双绞线与信息模块的压接、布线的基本知识; 理解:HUB、SWITCH、网桥以及路由器的规划和使用; 了解:网络互连最新技术和新的网络互连设备。
第四章 NOVELL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NetWare 5 服务器的安装; 2.工作站的安装; 3.NOVELL目录服务; 4.创建和管理用户对象; 5.网络安全性; 6.登录脚本。
教学要求:
掌握:NetWare 5文件服务器的安装及日常的网络管理及维护; 理解:Novell的目录服务与系统的安全性;
了解:NetWare的网络发民方向及网络管理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实现技术,国际标准、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向等知识。
第五章 WINDOWS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WINDOWS 2000 SERVER 的基本知识; 2.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 3.WINDOWS 2000 SERVER目录服务; 4.WINDOWS 2000 SERVER 的网络服务;
5.WINDOWS 9X工作站与WINDOWS 2000网络的连接; 6.WINDOWS 2000的打印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安装、配置及日常的网络管理及维护;
理解:Active Directory 的优越性、DHCP动态IP分配的原则,通信协议的设置; 了解:Windows 2000 Server 架设中小型局域网的方案及网络的安全防护。第六章 典型中小型网络建立实例 教学内容: 1.L大学校园网络系统集成实例 2.长城教委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长城校园网解决方案 4.长城校校通连接解决方案
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设备选型和接入方式的选型原则与典型中小型网络的建设方案及网络功能的实现;
理解:典型案例的建设方案及功能实现的原则和原理;
了解:无线网络的组建和卫星宽带的连接及网络建设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第三篇:东莞大朗无盘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维护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东莞大朗无盘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维护培训课程
关键字:大朗网络技术培训、大朗无盘工作站网络维护培训、东莞大朗无盘工作站网络维护培训、大朗无盘网络组建培训
价格:1500
课程说明:本课程适合网络管理员、无盘工作站爱好者等技术人员,程由资深网络工程师带你进入深层次的无盘网技术世界
招生对象:本课程适合无基础或电脑网络不熟悉,想丰富知识或要从事网络行业的人士,适合网络管理员、无盘工作站爱好者等技术人员
公交路线:6、8、12、3路;几乎所有镇巴必到嘉荣站
授课老师:刘老师、陈老师
课程导读:
无盘网络是什么?无盘工作站网如何组建?无盘工作站网需要哪些维护?如何保证无盘网安全运行?如何防止外来入侵?
无盘网是以无盘工作站形式组建的网络。无盘工作站是连入局域网的“三无”计算机,它的操作系统以及所运行的应用软件都存储在局域网文件服务器中。由于具有成本较低、安全可靠、便于网络维护等优点,所以很多学校、酒店、餐厅、网吧车行、工厂、医院等都经常应用。无盘网络如何组建?建好后,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网络维护呢?本课程由资深网络工程师带你进入深层次的无盘网技术世界……
课程内容:
无盘网是以无盘工作站形式组建的网络。无盘工作站是连入局域网的“三无”计算机,它的操作系统以及所运行的应用软件都存储在局域网文件服务器中。由于具有成本较低、安全可靠、便于网络维护等优点,所以很多学校、酒店、餐厅、网吧车行、工厂、医院等都经常应用。无盘网络如何组建?建好后,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网络维护呢?
无盘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维护培训课程主要介绍主流无盘工作站的组建技术和管理技巧。课程共分13课,其中
第1~2课介绍无盘工作站的基础知识。
第3~10课分别介绍在DOS、Windows 95/98/NT/2000/XP/2003、Linux、Nowell等环境下如何创建无盘工作站。
第11~12课介绍如何在无盘工作站上安装应用软件和如何将无盘工作站连入Internet。第13课介绍了无盘工作站应用的经典实例。
本课程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实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掌握无盘技术,并能够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本课程适合网络管理员、无盘工作站爱好者等技术人员。
第四篇: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是中央电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管理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用户工作环境管理、网络病毒防护、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补丁管理、性能监视、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常用工具,初步具备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
计算机网络,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服务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常用工具,初步具备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新、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与实验统一考虑。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3.对于重要概念、关键技术、部署方案等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1.了解:知道有关概念、方法和背景;
2.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判断;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授课时间为50学时(含面授、录像学时)实验课时为22学时。
二、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的配合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文字教材负责阐述全部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内容
教学内容
序号 1 2 3 4 5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概述
用户工作环境管理
网络病毒防护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
授课学时 实验
(含录像学时)2 10 6 10 6
学时 2 5 4 6 7 8
补丁管理
性能监视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
合计 6 4 50 3 0 22
四、考核
本课程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两种考核方式,笔试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上机操作由各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电大完成考核,未通过上机考核者不得参加笔试。开放教育的学生应严格执行该课程的有关考核文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概述(2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内容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功能简介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内容
·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功能
·理解: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理解:网络安全体系 用户工作环境管理(10学时)
教学内容:
·活动目录与域
·桌面管理
·软件分发
·用户帐户的安全保护
教学要求:
·理解:活动目录和域的概念
·掌握:构建活动目录和域
·理解:组策略的概念和功能
·掌握:实施组策略的方法
·掌握: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的桌面环境
·掌握:使用组策略管理软件分发
·掌握:使用组策略保护用户帐户的安全 网络病毒防护(6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病毒的类型和攻击方式
·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
·常用防病毒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配置防病毒软件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病毒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网络病毒的类型和攻击方式
·掌握: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
·理解:常用放病毒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配置防病毒软件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10学时)
教学内容:
·防火墙的功用
·入侵检测的功用
·常用防火墙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配置ISA Server防火墙
·配置入侵检测
教学要求:
·理解:防火墙的概念和功用
·理解:入侵检测的概念和功用
·了解:常用防火墙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ISA Server防火墙的安装和部署
·掌握:ISA Server防火墙的入侵检测功能的实现 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6学时)
教学内容:
·系统容错和灾难恢复简介
·不间断电源
·数据备份和还原
·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容错和灾难恢复的重要性
·了解:不间断电源的概念和管理
·掌握:数据的备份和还原
·掌握: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的方法 补丁管理(6学时)
教学内容:
·补丁管理概述
·补丁管理技术
·配置WSUS服务器
教学要求:
·了解:补丁的概念、特性
·了解:补丁管理的发展趋势
·了解:补丁管理技术
·掌握:配置WSUS服务器实现集中的补丁管理 性能监视(6学时)
教学内容:
·性能监视的含义和重要性
·性能监视的常用方法
·配置任务管理器
·配置系统监视器
·配置性能日志
·配置警报
教学要求:
·了解:性能监视的含义和重要性
·了解:性能监视的常用方法
·掌握:配置任务管理器
·掌握:配置系统监视器
·掌握:配置性能日志
·掌握:配置警报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故障概述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网络故障维护的常用工具及测试命令
·网络故障分析与检测方法
·局域网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故障的含义和重要性
·了解:常见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掌握:网络故障维护的常用工具及测试命令
·掌握:网络故障分析与检测方法
·掌握:局域网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第四部分 实践环节(实训)
实训1:用户工作环境管理(5学时)
目的:掌握利用组策略管理用户工作环境的方法。
内容:创建活动目录和域,部署组策略,利用组策略实现桌面管理,利用组策略为用户分发软件,利用组策略保护用户帐户的安全。
要求:能够创建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特定的用户部署组策略,能够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的桌面环境和软件环境,能够使用组策略保证用户帐户的安全。
实训2:网络病毒防护(2学时)
目的:掌握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能够安装和配置防病毒软件。
内容:通过侦听、跟踪或关闭端口等方法防范网络病毒的攻击,安装和配置一种防病毒软件。
要求:掌握网络病毒的常用防范方法,能够熟练安装和配置一种防病毒软件。
实训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5学时)
目的:能够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内容:安装ISA Server防火墙,配置防火墙客户端,建立访问策略和发布规则控制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访问,配置入侵检测。
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配置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功能和入侵检测功能。
实训4: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4学时)
目的:掌握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的方法。
内容:数据的备份与还原,使用“安全模式”、“上一次正确的配置”、“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等方法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备份和还原数据,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实训5:补丁管理(3学时)
目的:能够配置WSUS服务实现补丁的集中管理和部署。
内容:安装和配置WSUS服务器,配置WSUS客户端,实现补丁的管理和部署。
要求:能够在内部网中部署WSUS服务器,集中管理补丁的部署。
实训8:性能监视(3学时)
目的:掌握常用的性能监视指标,熟练使用性能监视工具。
内容:配置系统监视器,配置性能日志,配置警报日志,配置任务管理器。
要求:能够使用相应工具对指定性能指标进行监视,能够找出瓶颈设备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篇: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电机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加强实验室建设、改编实验教材,探讨考核方式改革即“分组考试”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电机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特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极为关键。
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了电机学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探讨考核方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
实验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转变”,即转
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第一 转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 传统的《电机学》实验采用归一化管理,即统一的实验课时、统一的实验项目、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课时全班均为12学时;实验项目共6个:并励直流电动机工作与调速特性、单相变压器短路与负载特性、三相变压器极性和联结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评分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实验成绩中实验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50%。实验教学执行过程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这种归一化管理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电机学》课程时,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对他们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实验培养,一部分进入理论培
养。进入实验培养并非不要上理论课,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因他们具备动手能力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等条件,教师课外可适当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电机及其控制实验项目,同时增加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高可达30%。进入理论培养的学生则可参考归一化实验管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第二 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传统的《电机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设备的准备等概由老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只需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实验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实验技能。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制定方案,经教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检查线路,出了问题自己分析、解决。譬如在教师布置要进行《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实验时,学生可通过预习,自选同步发电机投入电网是采用准确同步法还是自同步法,采用准确同步法后仍可自定是采用交叉接法还是直接接法,不同的并网方法实验线路、实验设备、操作、实验现象均不相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验方法、现象提问,实验后学生还需对各类实验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三 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中静态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基础训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葫芦画瓢”,通过反复训练学
生硬件接线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动态实验内容一方面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另一方面随时动态地更新实验内容,开设的实验项目注重专业之间的渗透,学科之间的交叉,紧跟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学生可自选实验项目,自行进行实验线路设计、元器件购置、设备选定、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正规划在《电机学》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电机综合训练。该实践环节,可巩固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增强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个多种电机协同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电机、变压器并网反馈为核心的系统,并进行安装调试。整个训练包含设计与绘制系统原理图、选择电气器件、系统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编制设计说明及小结等。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灵活使用电机,提高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
果。
第二 进行实验设备研制与开发
我们也重视电机实验仪器的研究和开发。现正组织学生进行电机智能控制平台的研发,以此为基础开出电机实验教学项目2项,即“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实验”、“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完成这套综合实验设备将为把电机实验室建设为特色实验室打下基础。
3.改编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外,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 能自成体系,能系统、全面地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当学生遇到有关实际问题时,能从实验教材上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 应与实验设备紧密结合。第三 能给出较多思考题,学生实验前能根据问题进行预习;实验中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实验后能在实验结果中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以“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为主线,与湖南大学一起编写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指导书》相应的实验指导,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电机学课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教材自成体系,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内容方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度,以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工程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打下基础,在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第一 添置新实验设备
近年来我校电机实验室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大幅度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投资百余万购进多台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新型综合性实验装置,具有配置齐全、功能齐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体积小而适应面广、且有扩展能力等特点,能开设出20余个电机类的教学实验。
实验条件为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因设备台数增加,实验小组人数减少,一般以2人一组比较合适,合理的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进行实验,避免了以往实验时出现的有人操作,有人旁观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
二、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施考试改革的核心。按传统考试方式,绝大多数考试课程要求全体学生统一参加期终闭卷考试,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电机学》可采用“分组考试”的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改革----“分组考试”
“分组考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及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分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多组,不同组参加不同方式的考核,不同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所
占比例不同,每组平时成绩分别由不同内容的考核组成,期终考试考题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方式。
“分组考试”可把学生平时到课率、作业、实验、课程相关的工厂短期实习、自行设计课程有关控制系统等全部记入总成绩。
进行分组考试,首先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特长制定分组考试原则。原则制定一方面要在兼顾学生个性的同时明确规定参加每组考试的考生资格(平时表现为主),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终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小的分组;另一方面要规定每组考生的具体考试方式。
2.《电机学》分组考试原则
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工作,现将该课程的分组考试原则提出来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其具体分组及考核方式如下:
第一组:平时成绩50%;期终考试5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电机厂实习(25%)。前三部分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了第四部分--电机厂实习。按原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只到电厂或变电站实习,但部分学生学习电机学时,希望能有机会看一看电机的具体结构,了解电机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及其具体应用,通过教学内容实践化来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与一些电机相关厂家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由于学校不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学生只有利用周末去厂里学习,这就要求实习厂与学校很近(在同一城市为佳,我校选衡阳市湘南电机厂较好)。学生实习次数只需两次(2天/次),实习完后交一份实习报告,该项占课程总成绩的25%。这组考生每班大概5-8人,他们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平时到课率100%;B.不缺交作业;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后25名(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及其他同学,这种考核方式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学初学生自愿报名,教师严把平时关,确定该组学生名单,若人数太多,可把条件C范围缩小,必要时进行口试,把比例控制在预计范围内。学生外出实习需
一定的实习经费,而教学计划中无此经费支
出,可通过教研室协商,从全班实习经费里给每人提取50元,不足部分学生自己负担。该考核方式是面向班上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设计,通过A.B.C.三个约束条件督促他们平时从严要求自己,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组:平时成绩55%;期终考试45%。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自行设计一个计算机对交流机的实验控制系统(30%)。前三部分要求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自行设计计算机控制实验部分。增加第四部分考核内容,可实现强电与弱电的结合、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组考生比例可达全班15-25%,他们须满足四个条件: A、B两项同前; 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前25名;D.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考试(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学生才有能力设计出理想的系统)。该组考生最初也是自愿报名,由教师最终确定学生名单。学生做好设计后,交设计论文一篇,并上机演示设计运行结果。这种考核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组:平时成绩25%;期终考试75%。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不参加前两组考核的学生均为该组考生。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电机学》实验和考核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并逐步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如下教学效果:
第一 实验环节效果明显改善。电机实验室条件明显改善,成套系统实验平台的使用为《电机学》课程开设各类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提供了可能,也一改过去粗笨电机、高噪声危害等实验环境,使电机综合训练开发和设计具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第二 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仍需时间对它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现我已就该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6%的学生认为若能真实施考核方式改革,他们平时能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及研究训练,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认为改革后,考试可促
进个性特长发挥,可提高其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玲玲等.深入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1)[2]方荣惠等.CAI在控制电机课程中的应用[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3]肖金凤等.关于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电机学教学改革的探索.电气电子教
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