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压力下网络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教学过程改革与专业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相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就业 网络类课程 教学改革
在经济危机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2009年4月23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2009年在校大学生的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是20%到30%,总体来看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1]。对于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虽然就业形势相对总体而言稍好一些,但是仍不容乐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作为担任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和通信类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教学反映,主要进行了x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1.教学过程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目前许多单位招聘往往对有专业证书的毕业生优先考虑,与网络类课程相关的证书有很多,特别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考试。参加这种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聘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工程师系列职务的前提。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网络工程师考试,具有网络工程师资格,在计算机网络类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重点,并且将历年试题按知识点区分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问检查,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到信号编码时,理论的编码规则和编码效率计算等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理论知识介绍完后在课件中加入网络工程师中的真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加深理解。此外,网络工程师考试中还涉及了编码中的汉明码、双极性码和NRZ-1码等,这些内容教材没有涉及,在课堂中补充后对学生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外,还有思科认证的CCNA、CCNP和CCIE考试,华为3COM的认证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增的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等。教师熟悉这些试题后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通过专业证书考试有极大的帮助。
2.实践教学与提高动手能力相结合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希望尽量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员工一到工作岗位上就能马上接手工作。目前的大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间多于实践教学时间,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作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的独到特点[2]。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参与,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由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组成,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三者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系的问题,无法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系统的提高,走上工作岗位易与实际脱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把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对网络重点知识和各种规模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动手实践,形成一个统一的具体的认识体系。例如,网络中的服务器和重要协议等内容在实验中让学生动手理解和掌握;小型局域网网络组建和设备配置等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完成;在校外实习中通过参观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广域网相关设备配置、运行和维护。学生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配置,不但理解了网络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了小型网络的组建,了解到了最新的设备种类、信息和配置方法;通过校外实习的学习,了解到了大型网络运行使用设备情况,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将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3.教学过程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应届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1世纪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沟通,能够提出构想、更好地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人才。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了规规矩矩地做事、答题,甚至出现了不敢贸然作答的谨慎心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3]。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互动元素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课堂游戏和学生讲述等均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例如,在讲述网络信息传递时,传统的讲授方式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改用游戏方式,把一张纸作为需要传递的信息,学生扮演网络中的节点和层次结构,通过学生之间传递纸张模拟信息的传递,学生在传递的同时讲述自己扮演角色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讲述局域网组网方式时,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准备自己的组网方案,在课堂上首先互相辩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最后达成一种统一的方案。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过去“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想,学生听”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述给同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带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创新[3]。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互动,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4.教学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书本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学生有“学校学习无用”等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还应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研究领域等,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材中没有涉及3G、WiFi和蓝牙通信等,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一些毕业生工作会从事相关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知识点的介绍,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的知识。此外,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也可以为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思考者的转变,为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1世纪经济报道.一季度高校毕业生签约两到三成[EB/OL].http://finance.21cn.com/jjbd/2009/04/24/6187206.shtml,2009-04-24.[2]顾苏军.浅谈本科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167.[3]张煦春,石光清.社会创新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89-191.
第二篇: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色彩基础、透视学基础、手绘方案表现、设计史论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美感,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包括家具与陈设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等,主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室内设计风格流派,掌握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方法,室内声光色的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应岗位要求;综合实训类课程由居室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室内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构成,主要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综合运用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直以“目的性”教学为主,将学生将设计方案做得满足课程作业要求作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遵循固定的程序来进行,看似教师和学生都在认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部分学生虽然能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与平时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有较大的关系。
1.2.2课程教学缺乏联系与整合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由于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课程前导与后续的关系。
1.2.3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为课程综合作品考核,通过设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权重,综合确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体现了学生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过程性考核,但任课教师主观性太强,评分标准得不到保证,课程成绩往往不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仅仅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该课程的依据,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僵化,使学生学习成为应试学习。多年来,许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和高职院校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室内设计是一项紧跟时代潮流,凸现艺术美学和技术工艺,强调实践应用,兼容多项边缘学科,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实用主义设计门类,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上述弊端,教学效果不理想。近些年来,笔者通过走访行业企业,与毕业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实践和研究,进过专业教研室组织多次论证,明确了“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真实项目,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企业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室内设计专业由最初的两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到面向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全面展开,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增设实践性教学、参观实习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装饰设计公司、考察规划博物馆、观摩设计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使学生获得许多学校课堂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当前现代化的人居环境设计给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设计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室内设计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逐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室内设计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昊.环境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孔小丹.探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6).[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三篇: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根据《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对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理念进行了分析,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重要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改革;探索
DOI:10.14051/j.cnki.xdyy.2016.02.16
3《园林植物保护》是以园林植物保护基础理论与实训技术为主要内容,关于园艺技术、园林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有关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识别与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病虫草害识别和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
1《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分析
1.1通过社会调研确定学习任务与内容
对于园林植物保护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应该确定学习任务与内容,这就需要广泛地调查园林绿化企业,再对园林的绿化岗位群进行设定,以此计划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而确保任务的完成。
1.2通过专业岗位需要改革评价体系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改革,需要进行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改革也需要依据专业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因此,对于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的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需要采取过程与结果考核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评小组以及小组互评等考核方式,以笔试与口试的方法为主,包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内容。
2《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分析
园林植物保护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定的理念来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改革的进程。首先应该以职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发展的核心。另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进行教学论与方法论的指导,从而促进教学园林3091改革的顺利进行。
3《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3.1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已经为教育而服务,因此,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实施教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网站上学习精品课程知识。其次,采用现场教学法。老师带学生到现场讲解病虫危害,以此强化学生对病虫识别特征的学习,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2改革教学内容
3.2.1结合实际。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结合园林的实际情况,借助取舍与补充等合理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生产的实际应用为主,对职业性的展现比较强。而且要打破旧有的课程教学体制,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部分要采取精细的原则,及时将植保新知识补充进去,借助3年制等教学方案,从而使教材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的效果。3.2.2增加实验教学课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改革也应重视实践教学内容,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另外,实践性教学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习基地中学习,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合二为一。3.2.3积极采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例如,老师将学生带到相关实训地点,一方面为学生讲解如何辨别树叶上的病斑,另一方面讲解病斑的形成是由细菌引起,还是真菌引起,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讲授自行找出同类病斑的树叶,再进行分析与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2种病斑的区分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得以实现。根据市场对园林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做出适当调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科学与贴切。另外,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重实践教学,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徐莹,赵金锁.包头市园林植物保护对策浅析[J].内蒙古林业,2011(4)
2孙爱芹,李刚,尹立红,李文娟,胡江川,伍晓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J].职业时空,2010(5)
第四篇: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探索
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探索
——“WEALTH财富英语”教学模式解意
广州市113中学 朱开凤
摘要 “WEALTH财富英语”教学是探讨英语教学改革之路的实践尝试,它把“WEALTH财富”的六个字母参透英语学习的六大策略:态度、习惯、思维、方法、效率、热爱,体现英语有效教学的启发激励、发现探索、主观能动、竞争合作等功能特征; 教学中要注重方法、自学、参与、反思等操作思路,也要灵活地运用,让学生大量听、大量记忆和活用词汇、词组、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美文佳句、大量说和写以及学以致用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英语教学改革 “财富英语” 有效学习
十年前我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就意味着中小学英语的改革方向,立足于学生对英语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作为交际技能的训练以及异国文化的感受,而非应试技巧的熟练和语言记忆力的提高。而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从以灌输式的应试教学,转为以生为本、大容量吸收消化语言信息并转为英语知能素养的优效教学。本文所探讨的“WEALTH财富英语”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这种改革方向的一种探索。
一、“WEALTH财富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正如学习游泳必须在游泳中学会一样,学习英语也必须在不断的操练中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放在首位,坚持“授之以渔”,努力在教学中渗透 “WEALTH财富英语”的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WEALTH财富英语”蕴含着英语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
经过多年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对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与思考,笔者悟出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的六大策略:“态度—习惯—思维—方法—效率--热爱”。由此,把它们用英语单词表达为“WEALTH”(此处明为“财富”,也暗含“大量”之意)。W(Way 和Will)代表方法和意志力,E(Effort,Enthusiasm 和Efficiency)代表努力,热情和效率,A(Attitude代表态度,L(Love)代表热爱,T(Thought)代表思维,H(Habit)代表习惯。掌握了这六大学习策略,就是一种“财富”,“财富”即“大量”。笔者经常用以下六句话及实例来启发激励学生:第一.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第二.Love is the best teacher and it always finds its way.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爱总会找到方法。第三.Habit is second nature and good habits make excellence.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成就优秀。第四.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第五.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第六.Efforts with great enthusiasm is vital to efficiency.充满激情的努力对提高效率至关重要。笔者把帮助学生掌握这六大策略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思维,适当的方法和由衷的热爱,会引导你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事半功倍。要学好英语,这六大策略是基准,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准备好学英语必要的工具,如合适的听力材料,阅读书籍,字典词典等。针对目标,借助工具,狠抓“财富”、实施六个“大量”:大量地练听,大量地记忆,大量地阅读,大量地积累,大量地说写、大量地运用。从汉语的意义而言,“大者”,还有志存高远,胸怀广阔、基础深厚之意;“量者”,也有表示英语教学要讲究够量、适量、用量之心,只要抓好六个大量并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二)“WEALTH财富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功能特征
据笔者多年的探索,“WEALTH财富英语”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启发激励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WEALTH财富英语”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始终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的理念。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直到解决问题。经常从诸多方面悉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大胆自信,敢于创新。
2.发现探索性
“WEALTH财富英语”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发现、探索、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尽量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发现,不断求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潜力的挖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学会对人负责,对己负责。3.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问题”所蕴涵的思维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一是以教材为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不断发现探索新知识。二是设计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探索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收集、分析、综合利用信息和进行探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努力创新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4.竞争合作性
“WEALTH财富英语”学习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乐于探究、善于质疑、不甘落后的心理倾向,以竞争与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分小组多渠道地发现资源、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并在全班交流。在发现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发现过程中学会探究,通过发现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交流和分享发现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二、“WEALTH财富英语”教学的运作思路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WEALTH财富英语”的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进行大量发现探索性学习。教师既要统筹安排,从“态度—习惯—思维—方法—效率--热爱”入手,精心地把握和设计好每一个课例,又要细致入微,细心地考虑到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周密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收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下述尝试。
(一)注重实际,引导方法
高一开学伊始,笔者总是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简单的测试,如测试基本词汇,基本句型、时态语态、语篇结构等,从中发现问题,因材施教。学生哪里困难,就从哪里入手引导。发现学生记忆单词有障碍,便引导学生发现高效记忆单词的方法。了解到学生基本句型有问题,便诱导学生对简单句的六种基本结构的关注。还指导全班学生进行以“How to learn English efficiently”为总课题的发现探索,然后分组,分别做How to memorize words and expressions efficiently, How to be a good listener, How to be a good reader,How to write better等子课题,全班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来发现探索、获取信息、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在全班展示、分享。
(二)注重过程,提高效率
笔者认为,“WEALTH财富英语”教学过程应是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快乐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型不同程度地侧重体现“听—说—读—写—译—用—思—悟”的学习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变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全员参与,全情投入,全神贯注,力争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观察,端正态度
师生激情参与的学习过程总会使部分基础有缺陷的同学感到吃力,个别同学甚至会走伸,懈怠,这就需要教师悉心观察,设身处地为学困者排忧解难,帮助他们端正态度,这时,利用名言警句或故事就可起很大作用,如“Keep your Goals in Sight”(永远把目标放在心上)、“Equipment”(天生我才)”、“Two Choices”(两种选择)就是很好的端正态度的故事。
(四)注重自学,坚守热爱
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尽管吾生有涯,而知无涯,鲁迅先生的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激励着人们“要么学习,要么死亡!”。“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正在打造文化高地。作为现代英语教师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学习,更没有理由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必须坚守热爱,在学习中要注意处理好与习,与思,与问,与行的关系,与时倶进,不断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五)注重参与,开启思维
在“WEALTH财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时可能会信心不足,这时他们很需要教师给他们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发现目标、规划步骤、引导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他们的多种思维,如: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激情状态,坚定决心、充满自信地完成任务,使潜能得到开发与释放。
(六)注重反思,培养习惯
如果想使学习持之以恒,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经常内省,即反思。要让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要想到达良好的教育目的,就必须要反思,向我们的先哲孔子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注重反思,是我们要培养的“听—说—读—写—译—用—思—悟”的良好习惯之一。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训练。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WEALTH财富英语”的重中之重就是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培养好习惯,成就优秀。
三、“WEALTH财富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也是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在探索“WEALTH财富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其策略如下:
(一)学好英语,要使学生大量地听
学习一种语言,听是最关键的,正如语言学家A.G.Alexander所说: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听是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的第一环节;没有听,也就不存在说的问题。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是通过听的途径,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大量地听是最重要的。高中学习者的听可分为精听和泛听,其要点如下:其一.从课文入手,或《新概念》第二册起步。如果程度低,可以选择从英语900句开始。还可以从美国之音的慢速英语起步。把课文作为精听材料。精听时必须“正襟危坐”,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力图听懂每个语块、句子。其二.练习精听的同时,加大泛听练习。选择全新的材料,全神贯注地听一到三遍,争取掌握大意。其三.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听,如录音机、CD、电视、广播、电脑、MP3或MP
4、IPad 等,也可以进行人—人对话或人—机对话,练就一对慧耳,对学好英语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养成每天坚持听20-30分钟英语的习惯。要把听的习惯养成得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吃饭就肚饿,不睡觉就觉困,不听英语就心慌。
(二)学好英语,要使学生大量地记忆并活用单词和词组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英语标准,利用记忆规律,科学地进行词汇学习,大量地记单词词组,与遗忘作斗争,是我们英语学习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正如语言学家D.A.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所说,“事实上,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 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多少与其语言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语言水平高的人都拥有较大的词汇量,而词汇量少的人不可能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因此,高效地记单词成了我们头等重要的事情,如何高效地记单词? 一是巧用构词法:构词法最神奇,只要用得巧,记单词就不少。笔者曾在高一重点班的学生中做过实验,一个小时可记住300多个单词,听写的正确率竟达98%。在高三普通班全班同学中做过实验,利用构词法,40分钟可完全记住100个生词。二是联想法:多纬度地联想,记单词象炸碉堡一样要从四面八方来围攻。学英语时要把单词“立体化”,把单词学“透”,使它“活”化,如学形容词different(不同的)时,先找出它的词根differ(不同:动词),再学它的名词difference,并总结其规律:一般以-ent结尾的形容词变成名词多数会以-ence结尾;接着学它组成的词组be different from ,并联想它的反义词组be similar to 等。三是归类法: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归纳记忆,这也是理清思路的好方法。四是语块法:根据不同单词,组成语块进行记忆,做到词不离块,块不离句,句不离文。凡此种种,都是高效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另外,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及时复习和巩固,对记忆极为重要。根据记忆曲线,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好英语,要使学生大量地阅读
大量地阅读是学好英语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学好英语的必由之路。古人曰:“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把阅览室称之为“思维之室”。但如何才能点燃学习者思维的火花呢?笔者认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读后善于思考尤为重要。正如英国一名诗人所表达的“播种习惯,收获命运”。我们的阅读习惯会决定我们英语学习的命运,而英语学习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者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阅读了多少英语书籍和阅读了什么样的英语书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因此,大量阅读是点燃思维火花的最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如果只靠课本上的内容,而没有广泛的阅读和各类知识的积累,是很难学好英语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用英语思维是每个学习者都梦寐以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大量地阅读,并尽量提高阅读理解速度便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要每天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发挥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阅读中培养习惯,训练思维。二要利用英语报杂志和网络资源加强阅读。三要结合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广泛地阅读。四要利用平时零碎时间和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大量地阅读,读一些原文版的书籍,如《心灵鸡汤》、《名人传记》、《把信送给加西亚》、《天方夜谈》、《汤姆索耶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秘密花园》、《科学怪人》、《时间机器》等以及笔者自编和指导学生编的“英语故事精选”、“英语谚语精选”和“英语名言精选”、“英语美文”等。日积月累,有了这样的阅读量,基础就会更扎实,思维就会更灵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四)学好英语,就要使学生大量地积累佳句美文 高中学习者要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的不是一个“苹果”,而是大家的“思想”。这种分享体现在坚持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每人轮流值日,每天两句名言警句加上一篇美文,每人每周2-3篇美文积累不失为英语学习的好方法,聚沙成塔,汇溪成流;坚持数年,必有好处。除此以外,笔者还因势利导,利用每天学生自己准备的名言警句,帮助学生复习词法、句法和惯用法,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环保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断改进,当看到学生在演讲、写作、交流等场合恰如其分地用到名言警句和谚语时,感到同学们在长期经典名言的语言情景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各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效果。
(五)学好英语,要使学生大胆地说和有效地写
大家都知道李阳及他创造的“疯狂英语”,他的《国际肌肉》很值得一读,很值得多练。他那种“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热爱丢脸)的精神值得学习。有了大量的听,大量的读,大量的词汇,即有了大量的输入,大量的积累,我们就要学会大胆地说和有效地写,即大量的输出。我们也要记住,尽可能使这种输入成为可理解和有价值的输出。俗话说:“劳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地阅读,大量地积累名句美文,可以使我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
(六)学好英语,要使学生大量地学以致用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用—思—悟”的训练,人人都能上台演讲,见到文章也能大声朗读,重点句型、部分段落还能熟练地背出,很多时候还能用英语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迸发出内在的认知需要。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以致知,是我们能够理解;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我们成长。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是我们得以进行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总之,笔者认为,学好英语,掌握WEALTH六大策略是关键,实施六个“大量”是必由之路!但愿我以授人以渔为宗旨的“WEALTH财富英语”,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为大家乐享其成的共识。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刘道义.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3.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第五篇:艺术设计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材料与工艺”是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从设计应用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材料与工艺的相关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材料的特性及工艺,加强不同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本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应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材料与工艺是产品设计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款优秀的产品,离不开材料与工艺的合理选择,材料本身不具备形态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质感的产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材料与工艺”课程在产品设计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材料与工艺”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设置在第2学期,总学时为64学时,教学对象是艺术类学生。在64学时中需要通过讲授、考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能够运用到产品当中的材料,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艺的能力。经过调研和实践,发现当前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授课方式单
一、理论教学讲解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堂所授知识与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距离较大,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难以运用;缺乏相对应材料与工艺实训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导致基础知识授课完成之后,学生难以巩固所学知识;长久以来的艺术化的形态训练,造成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一味追求造型的“新、奇、特”,材料和工艺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缺乏材料设计的意识。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存在选择材料和工艺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设计方案对可实现生产的技术要求考虑不足,多停留在概念表达上,缺乏制造、生产的可能性并与生产一线严重脱节,致使设计出的产品不能被生产出来。
本文结合笔者在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进行探讨。精简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内容的广度,降低深度
“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材料的特性、常见材料及加工工艺、表面处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在产品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如何灵活运用材料的各种性能,充分考虑设计出的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加工工艺等。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广度方面进行讲解,避免从深度上进行探讨,深入浅出才是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授课时,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了解材料工艺,不过多地涉及材料加工的专业理论,点到为止,举一些有针对性的、优秀的产品设计实例,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材料和工艺的重要性,进而加深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避免只重点强调各类材料的工艺加工方式、工艺本身的复杂性、精确性,这样会令课堂变得沉闷,学生不会从中得到设计的启发。教学内容除了对传统材料的讲解之外,还要加大对复合材料、新材料的讲解,特别是能更好体现设计创意的新材料,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对更多更好的设计创意的产生起着推动作用。转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育,用提问、问答或讨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引进具体设计案例,如金属电镀、金属成型等工艺,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用生动的视频给学生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每章节的理论教学讲授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内容,课外通过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和市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经过充分辩论将问题彻底搞清,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多媒体教学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用照片、图表、视频等形象化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容。课件配以大量的实例图片以及视频,根据实例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其主观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时,展示塑料饰品和金属饰品两张对比图片,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研究,阐述两种不同材质饰品的视觉感和触觉感,从而加深对各种材料感觉特性的印象。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材料与工艺”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2学时。若以纯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会变得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环节设置要有针对性,与课程理论有相应的联系。我们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例如,讲授产品表面处理基本原理和特点后,根据主题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并制作产品,用蚀刻工艺刻出纹理后,再用表面处理给予产品色彩,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让学生收集塑料瓶、玻璃瓶、木头下脚料等,从环保二次回收利用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不同材料、不同性质、不同的工艺方式制作各类产品,如木头与树脂的结合,把木头塞入树脂里头,使木头少了狂野与自然,多了一份典雅细腻的质感,将这些小小的木头树脂做成项链、耳环与戒指等饰品。
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材料的特性及其工艺原理,加强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一,课程考勤、实践课程的表现。第二,平时作业。包括市场考察、汇报讨论、材料创新制作等内容。第三,平时考试(笔试考试)。每章节结束之后,采用开卷形式,进行平时考试。第四,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考核。根据主题,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新设计,赋予材料新用途。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占学生总成绩的50%,即平时成绩,第四部分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
通过上述考核方式,不但能测试出学生平时的理论学习水平,而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
结语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艺术设计类学生不单要从美学层面上考虑,还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很大程度上都与材料有关。“材料与工艺”课程既涉及材料加工专业理论又延伸至设计领域,如何将设计与材料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加工性能,掌握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其研究、创造、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如何更好地进行“材料与工艺”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