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第一篇: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1.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也是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型、边缘性新兴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是每个企业不能没有的系统[1]。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观点:“学习MIS课程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2]。MIS课程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来说,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企业运作的环境和竞争、合作的格局,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很专业地掌握信息技术,但必须能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而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3]。近年来,MIS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在大多数独立院校的经管专业中,都开设该门课程,而让学生有能力把握一个中、小规模管理信息系统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施的全部过程,以实现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2.独立学院工商类专业MIS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通过我学院及云南几所独立学院相关专业调查,这几年来各独立学院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经历来看,这门课程难教。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MIS课程本身的复杂性。该门课程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结合,一般在高校都是在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但即便如此,由于对经管类学生而言相关的前续课程很少,如数据库方面的课程、编程语言相关的课程、运筹学等,而本门课程又是这些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所以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会因对相关课程知识不理解感到难度大而逐渐失去兴趣。

(2)MIS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这门课程往往要求学生除了具备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外,还要求能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结果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数据变成有用的信息的过程,而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由于实验经费不足导致实验条件有限,因此很多独立学院在该门课上无实验课,或实验学时数很少,或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表现在实验内容无设计性、无实用性,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容易脱节,这也给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增加了难度。

3.MIS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通过上述现状的分析,笔者给出以下关于MIS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首先,要明确独立学院工商专业MIS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现独立学院填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种办学类型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的空缺。独立学院要培养的本科人才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比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也要比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服务社会。因此,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其次,要推行基于案例的理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深入地认识MIS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有配合课堂教学的模拟生产管理环境的案例,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环境下,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入理解理论。将真实的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是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要加强独立学院工商类专业MIS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结合首先,充分利用我院ERP沙盘实验室,形成以实物形态作教学道具、由学生担任企业岗位角色、教师实施生产(教学)组织的沙盘推演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信息管理理念。最后,独立学院工商类专业MIS实践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效结合。独立学院工管类专业学生以了解系统为主,实践侧重于系统的操作与使用,应该加强各类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的培养,让学生对MIS有一个直观具体的认识,进而通过具体操作理解软件功能,熟悉并掌握软件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最终提高学生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可考虑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习企业参观调研,在具体企业管理环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建立用信息思维的视角解决问题。

第二篇: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探析论文

摘要: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阐述科学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依据,探寻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 课程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还涉及创业教育的指导、管理以及师资力量的保证等一系列的项目和机制。本文就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依据

1奔岢滞骋恍院投嘌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不同专业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即在每个专业开设一门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创业学”作为必选课外,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一门以上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2奔岢掷砺塾胧导氏嘟岷系脑则

创业教育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最主要的就是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的运用,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学习成绩虽然不够高,但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好的创业特质。因此,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3奔岢质敌А⑹涤玫脑则

创业教育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如法律、经济、金融、会计、贸易、营销、管理、计算机、心理学、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因而不能将所涉及的课程面面俱到地在每个专业开设出来,只能针对不同专业将创业所需的最主要的课程考虑进来,达到开展创业教育的实用目的。

二、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

1倍懒⒀г捍匆到逃体系课程设置的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创业教育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加以落实。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传承人类创业的基本经验和理性认识,它不是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而是创业教育思想向专业学科课程的渗透和补充。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综合性实践课程等,它们的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应是根据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运用各类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来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为:①提供开创事业和从事事业所需的知识。②帮助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参与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创业活动。③鼓励学生追求更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强调“智力创业”和“技术创业”思想的相辅相成。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达到创业教育标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课程包括会计学、商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经济学、个人理财、心理学、资讯科技、国际商业、管理学、市场营销、财政金融、法律、企业规划、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的机会等。通过这些课程的传授使大学生拥有创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未来创业的需要。创业活动课程应该考虑让大学生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接触创业的真实社会,了解创业世界,积累一些解决创业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培养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心理素质。2倍懒⒀г捍匆到逃课程体系的构成(1)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现实水平出发,从专业学科中选择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必要技能和知识,构成不同的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主要有学科渗透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种[1]。学科渗透课程就是将创业教育知识和能力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课程,如:理科类学科中进行以创业知识类和技能类为主的学科知识教育,文科类学科中进行以创业技能类为主的学科知识教育等。在现阶段就大学教育而言,创业技能、知识类的创业课程均具有选修性质,应当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设置创业教育的课程。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拓展创业基础课程的面,拓宽创业专业知识教育的广度,使创业基础课和创业专业课在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课程的结构更合理、更科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的安排,使得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间接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用较深厚的创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去分析、解决创业所遇到的问题。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一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是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创业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会到创业过程中的复杂环境,从中磨炼自己的毅力,使其创业意识和个性品质得到很好的熏陶。而且,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创业的领域和背景,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根据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特性,可将其分为社会实践型和模拟实验型。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型是单项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综合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单项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综合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单项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和综合社会模拟与实践[2]。为了顺利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课程,首先需要制定好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抓好实践活动过程、学习活动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为基础和纽带,将学习活动过程与心理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创建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如3+1模式的实习基地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提供平台。最后,增加实践教学时间,使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3]。

(3)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是为了使大学生能获得直接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内容可以是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是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商业调查、访问消费者、参观企业、与创业成功人士座谈等;还可以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创业设计大赛、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还可以召开创业知识专题讲座和创业经验交流报告会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创业协作小组,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活动空间可以到社区、企业,也可在校园、教室,以使大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所把创业知识和实践同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战经验和创业素质能力。

独立学院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独立学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竞争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实用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让他们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オ

参考文献:

[1][2]刘素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29—31.[3]姬道兴.浅析大学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8):95—95.

第三篇: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经济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尤其要与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

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前期工作

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 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经济法实践性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

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

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

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第四篇: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色彩基础、透视学基础、手绘方案表现、设计史论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美感,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包括家具与陈设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等,主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室内设计风格流派,掌握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方法,室内声光色的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应岗位要求;综合实训类课程由居室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室内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构成,主要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综合运用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直以“目的性”教学为主,将学生将设计方案做得满足课程作业要求作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遵循固定的程序来进行,看似教师和学生都在认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部分学生虽然能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与平时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有较大的关系。

1.2.2课程教学缺乏联系与整合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由于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课程前导与后续的关系。

1.2.3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为课程综合作品考核,通过设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权重,综合确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体现了学生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过程性考核,但任课教师主观性太强,评分标准得不到保证,课程成绩往往不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仅仅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该课程的依据,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僵化,使学生学习成为应试学习。多年来,许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和高职院校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室内设计是一项紧跟时代潮流,凸现艺术美学和技术工艺,强调实践应用,兼容多项边缘学科,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实用主义设计门类,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上述弊端,教学效果不理想。近些年来,笔者通过走访行业企业,与毕业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实践和研究,进过专业教研室组织多次论证,明确了“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真实项目,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企业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室内设计专业由最初的两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到面向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全面展开,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增设实践性教学、参观实习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装饰设计公司、考察规划博物馆、观摩设计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使学生获得许多学校课堂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当前现代化的人居环境设计给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设计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室内设计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逐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室内设计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昊.环境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孔小丹.探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6).[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五篇:就业压力下网络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教学过程改革与专业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相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就业 网络类课程 教学改革

在经济危机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2009年4月23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2009年在校大学生的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是20%到30%,总体来看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1]。对于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虽然就业形势相对总体而言稍好一些,但是仍不容乐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作为担任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和通信类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教学反映,主要进行了x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1.教学过程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目前许多单位招聘往往对有专业证书的毕业生优先考虑,与网络类课程相关的证书有很多,特别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考试。参加这种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聘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工程师系列职务的前提。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网络工程师考试,具有网络工程师资格,在计算机网络类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重点,并且将历年试题按知识点区分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问检查,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到信号编码时,理论的编码规则和编码效率计算等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理论知识介绍完后在课件中加入网络工程师中的真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加深理解。此外,网络工程师考试中还涉及了编码中的汉明码、双极性码和NRZ-1码等,这些内容教材没有涉及,在课堂中补充后对学生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外,还有思科认证的CCNA、CCNP和CCIE考试,华为3COM的认证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增的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等。教师熟悉这些试题后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通过专业证书考试有极大的帮助。

2.实践教学与提高动手能力相结合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希望尽量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员工一到工作岗位上就能马上接手工作。目前的大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间多于实践教学时间,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作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的独到特点[2]。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参与,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由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组成,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三者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系的问题,无法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系统的提高,走上工作岗位易与实际脱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把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对网络重点知识和各种规模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动手实践,形成一个统一的具体的认识体系。例如,网络中的服务器和重要协议等内容在实验中让学生动手理解和掌握;小型局域网网络组建和设备配置等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完成;在校外实习中通过参观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广域网相关设备配置、运行和维护。学生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配置,不但理解了网络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了小型网络的组建,了解到了最新的设备种类、信息和配置方法;通过校外实习的学习,了解到了大型网络运行使用设备情况,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将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3.教学过程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应届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1世纪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沟通,能够提出构想、更好地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人才。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了规规矩矩地做事、答题,甚至出现了不敢贸然作答的谨慎心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3]。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互动元素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课堂游戏和学生讲述等均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例如,在讲述网络信息传递时,传统的讲授方式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改用游戏方式,把一张纸作为需要传递的信息,学生扮演网络中的节点和层次结构,通过学生之间传递纸张模拟信息的传递,学生在传递的同时讲述自己扮演角色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讲述局域网组网方式时,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准备自己的组网方案,在课堂上首先互相辩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最后达成一种统一的方案。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过去“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想,学生听”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述给同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带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创新[3]。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互动,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4.教学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书本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学生有“学校学习无用”等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还应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研究领域等,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材中没有涉及3G、WiFi和蓝牙通信等,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一些毕业生工作会从事相关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知识点的介绍,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的知识。此外,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也可以为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思考者的转变,为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1世纪经济报道.一季度高校毕业生签约两到三成[EB/OL].http://finance.21cn.com/jjbd/2009/04/24/6187206.shtml,2009-04-24.[2]顾苏军.浅谈本科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167.[3]张煦春,石光清.社会创新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89-191.

下载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立学院案例教学

    《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实践报告1课程实践目的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力量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且方兴未艾。同时,独立学院也面对着激烈的竞争,除了老牌的本科类......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3-8-8 9:29 黄延霞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独立学院会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

    创建独立学院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

    创建独立学院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 陈为旭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当代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当前,独立学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既是深入......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共5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面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统计分析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统计思想教育,加强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融合。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针对......

    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构成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创造形态的能力训练来实现的。现在多高职院校......

    关于独立学院微积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开展微积分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我院微积分分层次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建立了初步的微积分教学体系基础上总结还需进一步改进......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一、一般课程综述的格式 首先要把握一般结构,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有关的......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 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而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