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
施勇翔(1976-),男,江西上饶人,汉族,助教,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E-mail:yanlinyangmei@163.com 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 邮编:362014 Tel:***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分析
施勇翔
(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 福建 泉州 362014)
摘 要: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关键词:民办高校; 公共体育课程; 改革
The Analysis on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reform path of the Private col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I Yong-xiang
(Department of P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14, 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our country Private col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ivate col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reform countermeasures.Emphasis on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dvanced teaching theory as the basis,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assessment as means, arous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wo aspects enthusiasm, broaden the Private col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oals of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healthy physical and mental outlook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apabilities and habits.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
在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引导下,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手段。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是高等学校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在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性上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能否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是衡量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作者简介:施勇翔(1976-),男,江西上饶人,汉族,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对于民办高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还值得体育工作者去探讨和研究,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对于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内容如何确定,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如何改进等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紧要课题。1我国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近半数的学生并不喜欢现行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这反映出当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存在脱节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体育教学思想偏颇
我国幅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民办高校,指导思想上仍是重智育、轻体育,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心需要,使得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学生有兴趣要学,没兴趣也要学,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而忽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1.2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一个模式
现行大纲中的规定教材,大都是竞技体育内容,民办高校把竞技体育项目看成是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忽视了那些场地、器材及相关条件要求不高,方便易行、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显著的促进身心健康效用的体育锻炼方式。
按照高校体育大纲规定的教材和学时分配来看,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比较困难的,要达到动作完全正确很难做到。此外的内容上与中学教材内容也有不必要的重复,使得教材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其教学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竞技训练,体育课成了“运动训练课”,这种枯燥乏味的模式教学,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1.3体育成绩考核标准过于统一
凡是体育大纲上的教材内容,在考核上考统一动作,订同一标准。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必须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缺乏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脱离了学生实际,使体育教学形成了为达标而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2结论与分析
2.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面向2l世纪,学校体育的改革应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这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各类人才的体能。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因此,学校体育应以培养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中心,真正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更新被动体育教学观为主动体育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和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学全过程,即主动地自觉地体验体育教学中的真正快乐,对体育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要求,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价值所在,通过合理的自我体育实践,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2拓宽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
2.2.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教学内容的健身化改革
大学阶段体育教育是体质、素质和技能的教育,是加强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方法及终身体育的教育。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熟练地掌握多种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改为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为中心的健身内容,即教学内容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以及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2.2.2加强体育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的传授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手段,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并能自行锻炼,是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锻炼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对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体育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的传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健身,用什么方法健身,怎样做才是科学的健身等。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健身观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安排传授高层次的健身、养心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理论,通过体育教育使其具备自我锻炼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从健康教育学、营养学、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重点讲授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减肥、营养、休闲体育等内容,要突出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特征。应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从而运用课堂内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方法,指导自己进行科学的健身,转变对体育的看法,喜欢体育运动,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2.2.3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增强体质的功效。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民办高校今后努力的方向。淡化竞技不等于不要技术,技术和健身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制订考核标准时,都不同程度地淡化了竞技而突出了健身。比如尽量考虑男女性别之差、身材条件之差、体质强弱之差,争取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考核标准,这样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才有兴趣,才能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例如:利用篮球编排一系列既有娱乐性又有健身性的游戏,用以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能力,那么篮球项目的健身作用就大大提高了。
2.2.4将时尚体育、实用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
青少年大都喜爱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等。时尚体育包括健美操、拉丁舞、搏击操、现代舞、街舞、体育舞蹈、形体舞等;生存体育类包括游泳、攀岩、野外生存技能、自卫防身术等;民族传统类包括武术、太极拳(剑)、舞龙、舞狮、腰(锣)鼓、珍珠球、曲棍球等;休闲娱乐类包括网球、羽毛球、软式排球、气排球、毽球等。若将这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引入体育选修课堂,会大大丰富课程内容,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其社会适应及生存能力。同时,由于项目本身趣味性强,健身效果显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体育运动能力增强的效果。2.2.5 “三选”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高校体育教学应实行网络上的学生“三选”授课,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种授课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有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也有利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3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根据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体育教师队伍主要应考虑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按学院整体工作安排,实际操作中,既可以引母体学校优秀教师,也可聘用业务能力较强的退休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吸收引进高学历、高索质的体育专业人才。加大专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进修力度,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以更好适应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需要。结 语
在贯彻执行新纲要,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要提高认识,理解新纲要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习惯的思维定式;体育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心理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淡竞技,重健身,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体育教育真正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版社,2002:81-86.[2] 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2):225.[3] 罗达勇,汪海燕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3(3):372-374.[4] 张铁雄,蒋炳长,谷旭辉,等.对大学体育教学摸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5):29-31.[5] 贾继红.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7):29-31.[6] 毛振明.大学体育教育的危机[J].北京师范体育学院学报,1999,12(1):13-18.
第二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 要: 本文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行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注重基础教学、自编教材、考赛演结合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教学 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等是众多高职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众多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注重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及听说能力的训练、分层教学、改革考核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行业英语教学,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这些措施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1.学生基础越来越差。随着参加高考总人数的下降,高职录取的学生的入校成绩越来越差,并且高职学生构成比较复杂,背景不一,既有参加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又有初中毕业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过两年的学生。以紫琅学院现有的三个年级(2010―2013)的高中毕业生为例,其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在40分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2%,40%,36%,分数悬殊越来越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拉到五、六十分,甚至更大,使得教学工作特别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不做笔记,课下不提问;词汇量匮乏,语法基础薄弱。
2.教学目标改变带来的问题。经过前人多年的探讨和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即以听说训练等实际英语应用技能为主,以基础英语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加强听说训练可以在短时期内取得效果,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输入和输出的不对等导致学生普遍遭遇发展的瓶颈。
3.行业英语发展不平衡。在最近十年的教学中,有关行业英语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高职院校,但是,行业英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则因专业而异。比较而言,一些传统专业,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得比较彻底。例如,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曾在大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整合出各种职业所需的30种英语职业技能,包括adapting to new environments,handling personal information,hunting for a job,等等。但是,一些工科专业及新兴专业,如建筑、船舶、机电、新能源等的行业英语就很少,即使有,与专业英语的区别也不大。
4.缺少合适的教材。如今市面上的高职英语教材有很多涉及行业英语的部分,仅仅是对专业英语的删减,配套练习还是以语法、词汇练习为主。虽然一直强调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但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5.考核方式。近十几年来,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界一直强调考核方式的改革,因此近三年我院公共外语的考核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卷面考试改为“笔试+口试”,在实际教学中,的确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听说训练的重视程度,学生学的不再是哑巴英语。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熏陶和学习基础差,学生对于口试往往应付了事。另外,学生对口语考试兴趣不高,如何在形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兴趣十分必要。
二、解决方法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上文提出的问题。
1.注重基础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基础英语的提高,尤其注意扩充词汇量及提高语法能力。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将课讲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可以在每次上课时花五至十分钟组织词汇大赛,让学生在准备大赛的过程中记住更多的词汇。
2.组织教师自编教材。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体会是最深刻的,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看得最清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名教师固定教授一至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两至三名教师。平时集体备课,准备讲学讲义和课件,在第一轮教学中及时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在第二轮教学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讲义和课件进行积累和改进,最后在第三轮的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并组织调研学生反馈,最终修改,整合成自编教材。当然,根据教学实际,每两至三年对教材进行修改修订。
3.考赛演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在期末班级内组织口语大赛,要求人人参加并将口语成绩按一定比例算成学期总分。口语大赛的内容可以是将本学期学过的内容整合为几个话题,学生抽取话题临场发挥。再如,在学期末组织一次英语舞台剧大赛,要求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融入到舞台剧中。每个班级准备一场舞台剧,先由各系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一至两个参加全校大赛,在决赛中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应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将学生由被动学转化成主动学,并且学以致用。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得出外语教学质量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质量而言至关重要。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不仅要有英语知识,还要掌握一至两个专业的行业英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注意到教学本身,还应注意到与教学有关的事宜。
参考文献:
[1]郑庆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5).[2]苗国伟.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4]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为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改革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教学方法滞后,教学理念不够先进,以及软硬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应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中一定要转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并注重加大对相关软硬件的投入。体育与健康课成的改革对实现素质教育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现状,通过调查、讨论、搜集资料等方式,探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良性发展的趋势及策略措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策略
第四篇: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经济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尤其要与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
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前期工作
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 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经济法实践性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
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
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
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第五篇: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改革教育体制的力度不断加强。为了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改革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刻不容缓,高校独立学院的创办与完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独立学院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角度着手,对目前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促进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为目标,提供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后期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一、高校独立学院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以社会的实际运行规律为基础的。虽然起步晚,但是独立学院要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稳步存在,就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质量、办学理念、校方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方面增强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我国独立学院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方法是现今高校中的主营模式。
“统一领导”就是校长在董事会或理事会授权下,具有以法人代表的名义承担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经济责任。换句话说,就是以学校校长为指导,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政策、财务规章、财务收支计划等,加以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集中管理”,即在校长的统一引导中,独立学院通过设置较为独立的财务机构,将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使权集中起来,为学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有助于财务权利使用的最大化、最优化,有力推动了独立学院的直接管理和整个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学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独立。这也是该模式的显著优势。
二、现行高校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状况
(1)产权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从本质上来讲,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属于公办民营、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学校机构。这种多样化的资本投入方式,在客观上推动独立学院产权发展成多元化、复杂化的表现形式。高校独立学院的不同产权主体间办学目标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复杂的利益关系会让它们相互监督又相互辅助。
(2)高风险获高回报,忽视办学理念。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民营学校将办学成本、向国家支取的其他费用、学校的预留发展基金三方面投资扣除后的余额,会作为学校投资者的合理报酬。即将出资人的经济收益用学校正常开支后的剩余金额作为资本。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利润较大,但是高回报就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很大民营企业投资者只看重其中获取的高额利润,对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却不太关注,为独立学院的健康运行带来了很大障碍。
(3)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缺乏办学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客观阻力;我国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只能仿照现行公办院校的。但从根本上来讲,两者办学特点、办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成为了独立学院追求自身发展与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的矛盾源头。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不匹配、会计核算主体复杂化、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审计制度不完善都是现阶段存在的较大问题。
(4)财务体制不能独立。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创办初期,因为许多客观原因会导致自身的财务体制、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较大规模的财务管理活动只能依托原母体高校才能开展,其独立性大打折扣。独立院校的财物部门属于高校母体的下属单位,由高校委派具体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独立学院财务体制的建立,要以该人员构成为基础,将复杂多样的经济利益关系融合在一起来追求发展,存在较大的难度,发展极为缓慢。
(5)获取资金的形式单一,加大财务风险系数。我国高等独立学院依据法律法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属于一所社会公益性机构。校方投资者、项目合作方、自行资金筹措等方式是独立学院实行内部建设、教学设备扩展、师资力量引进的所有花费投入的主要来源。独立学院发展存在的最大风险来自于政府财政政策的不支持。若依靠较大数额的银行贷款,会在独立学院的高投入中不断扩大,提升了财务运行的风险系数;若仅依靠学费作为收入来源,生源的不稳定就会直接限制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1)利益产权明晰化,职责权限规范化。第一,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具体规定,在学院创办起始就各项产权明确、董事会制度规范;第二,严格明确有关独立学院的企业投资者、项目合作者、学院申办者、学院法人等不同利益结合者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第三,建立健全独立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运营体制,协调好院校的利益关系网,促进独立学院在健康、稳定中运行。
(2)依法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规范工作行为。至今为止,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多还是依附于高校母体,自身财务制度的健全、财务工作的独立规范,都是保障独立学院和高校母体健康、稳定的必要条件。时刻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法》作为独立学院成本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制度、审计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再按照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具体的财务行为;不断健全与完善自身的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到实处;积极引进高素质财务人才,提高工作质量。
(3)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成本管理体系。独立学院以市场化作为经济活动的方向,其管理模式也应不断体现企业化需求。现行状态下,中国民办学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单位会计制度的确认基础,而修正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方式,就必须从会计确认基础着手,即围绕收付实现制进行。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公益性本质,一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责权发生制的融入或责权发生制的完善、修正,进一步保障独立学院的会计确认基础的较强的适应性。
(4)增强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高校独立学院具有的高风险特点,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防范意识与能力、提升解决债务风险的技能。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债权人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哲学、逻辑学知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5)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依靠注册会计师充足的实践经验、工作技能和强烈的批判性思维,是审计工作中执行各种交易事项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强化思维模式,促进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四、结语
我国高校独立院校的创办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存在许多不足,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产权存在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高风险获高回报,忽视办学理念;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财务体制不能独立;获取资金的形式单一,加大财务风险系数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平常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利益产权明晰化,职责权限规范化;依法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规范工作行为;增强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等方法不断进行强化。稳重的经验分析,希望对后期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莉.轮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2]李海洋,雷振,田杰.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成因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3]王胜,杨国勇.基于营利性视角的高校独立学院财务体制构筑(优先出版)[J].嘉兴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