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论文
1.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学生缺乏兴趣,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够重视,体育锻炼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学生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的意识难以提高,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体育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现阶段部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穿体育精神,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比较多,容易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心理素质教育没有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工作,会造成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2理论知识教育和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同时,学生的智力水平、意志水平以及身体都在不断提高和发育。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比较小,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也认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比体育锻炼重要,没有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比较低,进一步加剧了体育教学模式的被动。
1.3教学设施落后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体育设施和器材,能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的设施比较少,体育教学项目难以顺利进行。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科学布置体育训练项目,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这也对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制约。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状况设置教学任务,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任务设置中,如让学生自行决定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学项目设置要以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放松身体,缓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压力,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内容有限,无法调动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要优化教学模式必须从优化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发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进行体育锻炼。全面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导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高中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完成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提高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将优秀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2.3优化教学设施,转换师生角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优化高中教学模式,应该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根据教学设施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在设施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育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3.结束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达到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专项化课程改革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专项化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己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与他人相识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学生放开性情。当下新课程的改革给体育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新课程理念的带领下,教师要知道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支持新课程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现在的高中体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都采用同一种体育教材,太单一,太死板,缺乏创新,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对其进行相应改革,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高中体育课程现有的问题是:师资的缺乏和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学校的不重视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今国家正在号召学校具体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改变,提高教学质量,而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素质的有效方式,因此,高中体育课程的专项化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可见,针对高中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是符合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一、高中体育课程现有的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从相关数据调查来看,一直存在高中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再加之近些年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大量减少在高考升学之列的体育课程,甚至严重的就直接不开体育课程,这种现象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体育场馆设施的简陋和师资队伍的缺乏。间接导致了现有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越来越大。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关键课程的高中体育教育,由于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在学生和教师心中的地位也不高。若要纠正这种长期不被重视的现象,进行专项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二)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同,思想守旧
体育老师的学历,知识水平,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技能等方面在眼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还有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使用传统的体育比如带有便利的“一刀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行灌入学生知识,不需学生思考,只需被动接受,整个课程呆板、僵化,没有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使得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受到了很大阻碍。
(三)错误认识体育的作用,降低学生的体育热情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最大的财富正是健康。现在的家长认为体育锻炼是浪费学习的时间,认为分秒必夺的补习才是硬道理。虽然学习十分重要,但是认为“学习才是一切”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越来越低,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了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篮球或是足球都不怎么去打和踢了。在如今高中生与日俱增的学习压力面前,学生应当用适当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负担,而体育运动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应当在学习空余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好的身体,才有与人竞争的资本,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单一的教学方法、手段
如今,有些高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体育方面的人才,项目过于单一,仅仅局限于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规项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但体育教师常常会忽略这个,不在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不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墨守成规。同时,高中所学的体育知识严重脱离实际并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
(五)体育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如今,学校的体育考核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大多数学校的成绩都按照学生的课堂出勤表现以及期末考核成绩进行打分,这也导致对于有些学生的不公平,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不同,例如“体前屈”项目的考核,有些学生的韧带天生不好,但这不代表这位学生的体育不好,这就造成了成绩考核上的偏差。另一方面,体育考核只专注体育技能的掌握,这样便造成了考什么便教什么学什么,导致学生只为了达标,忽视了技术的学习。
二、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措施
(一)确保高中体育课程的正常课时
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发表的规定,学校不应当以别的课程教授不完等借口来占据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要清楚地认识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安排一定课时的体育教学,运用新媒体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在提倡体育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因此学校要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注重培养吃苦锻炼,不怕困难和失败的顽强意志的条件下,不能忽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快乐和成功,要确定所有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都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教育应培养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提高体能,更要培养体育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少不了体育老师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设计和老师的专业素质等方面。
(三)加强对体育老师多方位模式的培训
传统的教学偏重教而忽视学,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学习。要打破这种局面进行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严格的培训。首先,体育老师要丢掉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开始树立开放、灵活、健康第一的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体育教师要明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四)让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随着国际体育越来越频繁的交往,全民健身时代已经来临,运动不仅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形体,还可以调节精神,摆脱烦恼,疏解学习的压力,消除烦恼。高中是学习的最佳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本该享受健身的高中生静坐在教室,自习室和实验室,日夜低头学习,不参加锻炼,往往会因供血不足等原因而引起各种疾病。这时候学校就应鼓励学生将体育带进生活,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使学生持续地学习锻炼有兴趣的体育项目,熟练掌握专项体育技能,使学生在某一体育专项上达到一定水平,促使每一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让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五)改变体育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的首位便是改变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部分体育教师因循守旧,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采用传统教学,将知识封闭式、灌输式地教给学生,教师要求什么,学生就根据要求做,使得整个课堂过于无聊,学生提不起精神,兴趣大大降低。一向对学生严格的教师都认为严师出高徒,一有出格的行为就责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很大打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用发现美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亮光点,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夸奖,给他们自信心和他们成为朋友,而不是一直以长辈的身份去压制,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同时,老师也可以运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教学。
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己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与他人相识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学生放开性情。当下新课程的改革给体育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新课程理念的带领下,教师要知道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支持新课程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路泽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0(9).[2]高航,高嶸,王建华.北京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3]张建华.河南省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4]苏长英.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论的困惑与创新[J].山东体育科技,2005(3).
第三篇: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体育是高校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以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势,以求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一、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概述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参与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主要将参与式行动研究和行动学习和行动研究整合在一起,在公正、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协同探究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加深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知,逐渐形成通识概念。通过行动、参与和协同学习,可以在探究和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较为前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新性、创造性和思维逻辑等多方面创新思维方式。以往解决问题方法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问题的不用涌现迫切的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参与式行学研作为一种民主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个体意愿、兴趣和信念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个体努力程度和发展幅度得到客观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学习和研究。通过参与式行学研,可以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形成完善的体育专业理论。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理论体系。但是,面对高等教育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三、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1.精修必修课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应该精选必修课,适当的减少必修课比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应该提高必修课的设置,必修课的学时和学分比例随之增加。但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学习和发展。所以,必修课设置中,应该以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理念着手解决,选择必修课,从专业基础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着手设置,适当精简必修课比例。
2.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开放式比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拓宽体育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对于新时期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建立密切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求改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为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节时间,建立和谐的学习伙伴关系,促使学习共同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学习者行为方式在满足目标时,学习伙伴和学习者并未发生不同程度上的转变,如果学习者行为方式和学习伙伴目标冲突时,通过改变学习者行为方式,可以更好的满足学习需要。如果学习者行为方式和学习伙伴目标均需要调整,则为创造性学习。通过创造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学习伙伴目标进化,改变学习者行为方式,实现学习伙伴和学习者的创新。与此同时,通过参与式行学研模式的应用,可以建立QQ,将课程教学进入大范围传输和共享,将专题研究内容在群众共享,根据学习时间自由学习。在QQ群、微信群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沟通,针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授课方式更为高效、可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便不在课堂上提供指导,仍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和便捷性,促使受教育者从中获益。
3.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实际需求,针对性的推动理论内容创新,突出体育人才培养任务目标,满足地方体育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管理,实现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推行专题式教学方案,合理优化授课学时,加强社会体育管理和俱乐部管理重点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俱乐部经营实际情况,将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其中,对于其中的问题针对性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可以养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洛嵩.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讨论式教学初探——以《体育社会学》课程为例[J].科技信息,2013,20(23):214+264.[2]王继帅,董永利.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论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以丽水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5(08):80-82.[3]王继帅.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论课程知识系统化的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9):83-84.[4]陈德钦,林安贵.EEPO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02):61-64+68.
第四篇: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是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综合实践性很强,结合环境科学类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为形成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过多强调深奥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课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根据目前社会需求以及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创新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题教学模式,建立具有青岛农业大学特色的环境科学学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本校环境科学的专业特色,本科毕业生多从事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工作。从而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环境监测的特点相结合,在数据统计分析例题方面主要强调监测类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建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体系。目前,这门课程还没有适合的教材,以往教材理论部分过于强调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深奥难懂,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结合性较差。因此该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1.强调基本理论的应用性
我们采用盖均镒编著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听取专家建议和学生反馈意见,自编讲义,引用环境科学类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性。另外对课本上面繁杂的数理统计公式进行简化式教学,主要强调公式的实际应用性,忽略复杂的推导过程。
2.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毕业方向
根据专业特色,明确学生就业和考研这两个毕业方向。课程学习以毕业方向为指导,就业学生主要侧重学习环境类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考研学生则更侧重环境类实验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学生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与自己毕业紧密联系,会激发学习热情,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就业或考研做好准备。
3.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利用信息网络,强调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把握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介绍全新研究方法的进展和前沿领域。并适当结合科研文献,分析新颖的环境类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式,给课程学习注入活力。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全程参与,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院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课堂实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分析企业监测数据三部分实现。
1.课堂实验改革
实验课采用自主编制实验教材,学习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推导。适量增加环境科学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布置、实验管理和实验数据分析各环节,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效果。其次,以环境实验数据为实例进行分析,实现数据的整理和深层次挖掘。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和FLASH动画仿真技术展示实际生产工艺以及环境类监测数据的获取过程,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有效提升授课质量。
2.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把本科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师资情况,分组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大学生创新立项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内容,并安排实验进度开展具体实验工作并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培养其创新和科研能力。
3.分析企业监测数据
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整理和分析企业监测数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巧妙的结合。学生自主完成数据分析报告并组织报告展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能考察课程质量和授课效果。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信息量大、公式多、难记忆并计算困难。因此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理论和实践知识考核分数各占50%。其中理论考核主要以理解和分析内容为主,多为案例分析题,根据具体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或分析实际数据。实践考核主要根据科研训练的表现以及对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任重道远,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必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应用型人才要求的环境科学本科学生。
第五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求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真正符合科教兴国的国家要求,本文将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出发,对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自从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便开始兴起了一股转型的热潮,为了适应整体的国际形势,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开始较为看重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应用型栋梁方面的成绩,以便我国的本科院校能够在以后更为残酷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最为有利的位置,提升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一、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
(一)关于如何构建体育课程模式的分析。体育课程的构建分为六个板块,包括主线思想、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式、进行方法以及最终评价。这些个课程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缺一不可,而且以最初的思想和目标为课程构建的地基,必须经过详细的思考后才可以确立。
(二)各个地区转型期间的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情况。追求真理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在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并不是很顺利,普遍存在着转型力量薄弱的现象,根本无法适应转型所需,而且很多地区只是着重于形式应付公事,而且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体系也并不完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的改革前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关于院校学分制度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关联的探究。其实追本溯源,如果想要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适当的借鉴我国本专科院校内普遍存在的学分制度,根据其他学科学分制的运行方式,打造出学分制的体育教学以及评价方式。
(四)关于体育选课教学的分析。新一轮的本科院校体育教程改革必须更加看重学生利益,更加人性化重组,最根本的是重视人文精神。关于学生自我爱好、自我个性的发展,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构建出完整的课堂体系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选择。而且体育和健康是紧密联系的,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使用科学的方式去设立目标,而且要最大程度的把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将体育与健康更加完整的结合起来,着重打造“健康为先”的体育理念,改革负责人的目光要放的长远一些,看重学生终生体育素养的进步与发展,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模式,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科学。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对本科院校教育方式与高级职业院校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新的探究,在展现当今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适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要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必须对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使得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基础上,拥有更为强健的体魄,在精神与身体素质上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很明确的意识到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尽管大多数地区对于改革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比较微薄的,改革中也出现了很多阻碍,比如成果少、分配不均等问题,但是这些阻碍得到恰当处理后也将会是财富,只有最大程度看到问题、了解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健全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并且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改革影响力。在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关于体育公共课的供需矛盾,我国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期就出现了活动量少、体质虚弱的情况,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所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把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作为关键点,并以此为方向开展更深刻的变革。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变许多本科院校进行了大范围的扩招,虽然是给了更多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但是大量学生到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与学生数量增多一起出现的是就业压力大、公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也是非常严重的,造成体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很多体育场地的无法使用。还有就是很多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教学态度非常随便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本科院校的体育改革不能只是改革教程,还要改革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学习的情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
转型期间进行的体育改革是院校所必须重视的,是提升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关键性突破口。如果能够做好体育改革,也就意味着这些应用型本科将会在转型期间跨出重要的一步,对于推动转型有着非凡的意义。要想将高校体育改革做好,必须进行多个方面的全方位设计,用最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借鉴周围院校好的经验,创造出能够适应形势变革的体育课程,建设出公共体育课更加多元化的鼓励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36-237,243.[2]易春艳,任书阁,李红.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创新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79-80.[3]柳新海,申荣芳.对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4(3):71-74.[4]樊汉桦,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信息化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