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随着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也具有一些机制灵活的优势,但师资、办学条件、社会认同等方面对就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性更强,压力也更大,同时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以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已成高校就业工作的新难点。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飞速,独立学院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作为社会认可度尚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尚存在就业歧视的独立学院毕业生来说,当前形势对他们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就会延伸到独立学院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更好地解决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将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寻找其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院校办学的质量标准之一。要更好地使独立学院得到发展,就必须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社会调查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如下:
1.1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有偏见
相对我国公办高校而言,独立学院办学起步晚,办学条件各方面还有待于完善,自身“品牌”尚未形成,这使得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大部分在社会认可度不够高,这给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阻力。对独立学院学生,用人单位有些“偏见”,他们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成绩不如公办院校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在相对优厚的“顺境”下成长起来,娇生惯养,不能吃苦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很多企业用只招名校或者设立一些硬性条件来提高就业门槛,这对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而言,是巨大的阻力。
1.2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观念不够科学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因为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营办学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学费相对较高、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这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期望值偏高、看重经济利益、理想与现实相脱离、依赖心理强、工作上容易产生少劳多得就业观念、自我认识不清,好高骛远,盲目趋众,同时忽视了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些心理误区给就业增加了压力和阻力。
1.3独立学院就业信息不全面,就业信息相对滞后
因为我国独立学院办学起步较晚,办学力量需不断完善,因此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也相对较晚,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对母体院校的模式依赖过多。同时社会知名企业到场招聘数目较少,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和学校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独立学院的就业信息不全面,就业渠道需要不断拓宽,同时对社会就业信息了解不够,传达就业信息相对滞后,使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
1.4人才培养方式过于模式化,与市场需求脱轨
部分独立学院仍坚持“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轨,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2造成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就我国目前本科独立学院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模式而言,独立学院就业情况与公办本科学校有不同的地方,这与我国的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和特点、社会地位以及其他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相关信息统计,独立学院毕业生现阶段的就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2.1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遇到政策性阻碍。当前我国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够完善,这是导致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外部原因。部分私营企业或小型单位因为不能申报用人指标,或者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档案、户籍等问题,使大学生放弃了这些单位的就业机会,这使得“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存在。
2.2独立学院自身办学模式和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发展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不断提升,从而使独立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承担了我国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因而会容易使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高等教育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同时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社会在短时期内没有办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造成也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独立学院教育结构不够完善。部分独立院校偏重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在当今的企业,除了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多地是要求其有实践能力,能有较好地创新和动手能力。所以我国部分独立学院教育结构不够完善,使得独立学院部分大学毕业生不符合企业需求,造成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出现断层。独立学院为了抢生源,通过在录取分数上不断降低要求而扩充录取新生,或者为了扩大生源而未进行市场分析就盲目新增专业造成学生所学专业毕业后无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形成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偏激观念,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2.3用人单位的原因
(1)企业改革。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机构改革,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2)用人标准提高。经济不断的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不断提高,就业要求的提高使很多大学生被拒之门外。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相对稳定的单位一般要求学历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素质、能力和品德,要求求职者具备高学历和高素质,给就业者带来很大压力。
2.4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自身原因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够明确。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缺乏规划,造成毕业后失去择业方向,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定位。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不端正,自身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岗位不去,不愿从事基础性工作,造成有业不就。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自身条件不成熟。很多同学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例如没有通过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没有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等,同时对于企业要求的技能也没有很好地掌握。个人条件不符合企业要求,使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解决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完善办学条件,打造自身品牌,提高社会认可度
相对我国公办高校而言,独立学院办学起步晚,因此独立学院要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打造自身“品牌”,提高社会认可度,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改变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偏见”。同时用人单位应转变用人观念,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减少非能力因素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影响。“不求最好,但求合适”的用人观念,既减轻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减少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可以达到彼此双赢的局面。
3.2国家要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就业制度创新
国家要不断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就业的增长点。在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中,特别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民营经济多半为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体制也灵活,对缓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同时要推进就业制度的创新,改善就业环境。解决就业问题,要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独立学院学生要跟公办高校学生一视同仁。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就业的配备措施,让基层能够成为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场所,让基层成为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要落实好创业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等有关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3.3独立学院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
独立学院要改变为了抢生源而降低录取要求的错误做法,要严格把好录取关,保证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科学的教育结构。独立学院要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素质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增强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按照培养中小企业应用向人才的办学定位,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独立学院的学生有部分来自中小企业和单位的家庭,学院可以针对这种特点,加强和家长联系,争取与家长所在企业或单位进行双向沟通,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定向人才。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足量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就业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目标定位。独立学院要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创新就业指导的理念,把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通过创新的课堂讲授、咨询、讲座、座谈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择业的过程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并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
3.4独立学院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转变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要转变“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调整心态和预期,不能抱着“非机关、大企业、高薪不就业”的观念;不能只局限于大城市和待遇丰厚的行业。大学生应该拓宽就业面,通过个人的学习、刻苦努力,在机会合适时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位、转行或者进行创业。要学会面对实现,对自己的学校、专业和能力要科学定位,学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接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认清就业形势,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要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注重能力、道德品质、团队意识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适应环境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非专业能力,还要更多地到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竞争核心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西平,陈素红,许立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中国典礼教育,2010(22).[2] 汪爱霞,徐俊华.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对策研究综述[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3] 陈清莲.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8).[4] 郭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第二篇: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李勇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湖北荆州)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每一个高校的重点工作,是关系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二者夹缝中求生存的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本文在立足于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就业指导的策略,以便更好的分析、了解学生,给毕业生提供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心态职业发展
一、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现状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国家和谐发展的大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积极的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择业。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毕业生将达到630万,2009年毕业的610万毕业生到目前还有将近200万没就业,加上离岗再就业的流动人员,2010年实际需就业人员将高达1000万,自遭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出现供大于求的困难局面。
二、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就业心态,通过在平时实际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毕业生中存在的如下现象。
(一)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定位。
大学生毕竟没有很多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加之社会阅历不够,从而对自身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不能在个人能力价值和社会需求价值之间作出公正的对比衡量,导致做事眼高手低,简历只投向大中型企业,同时还想要舒服的工作岗位,一心只想追求条件优越的工作,不从个人实际能力出发,脱离实际。
(二)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生面对就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都不能明确说出自己将要从事什么职业,甚至在招聘会现场都不知道该把简历投向那个企业。从这点来看,说明一部分毕业生在走入职场之前根本就没认真思考自己职业选择的问题,最后基本就是乱点鸳鸯谱,碰到那个企业就到那个企业工作。
(三)过分依赖家人关系。
在找工作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也存在着过分依赖家人的思想。特别是家里本来有点社会
背景的学生,总觉得父母、亲戚一定能替自己安排好工作,从而出现找工作事不关己的现象,且目前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习惯于听从家长的安排,缺乏主见和自我拼搏的精神。
(四)存在攀比心理。
这种现象在毕业生就业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很多学生总会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太苦,而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好,导致不能安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总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们不能理性的区别看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不能正视自己职业发展的必备过程和发展空间,而只通过目前的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作简单的对比。另一方面,学生们还会通过以前在学校的表现来对比各自的工作,一些在校表现不错的学生总会带着一定的优越感走到自己的工作中,会觉得之前在校有学生干部和得奖学金的光荣事迹,工作中理所当然要比一般的学生要强,说到底这也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学校的经历并不能代表今后的表现,也不会决定今后工作的成就。
(五)缺乏主动求职意识。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找工作热情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往往需要老师不断在背后做思想工作。即使在当前找工作不乐观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感到紧迫感,对于学校平时发布的大量就业信息和招聘会缺乏主动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更不会主动关注社会招聘信息,会认为等到毕业后也不愁找不到工作,错失很多的就业机会。
(六)不信任学校的就业单位。
还有一些学生往往不信任学校招聘会邀请过来的部分企业,感觉学校招聘会企业在层次、区域、规模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还没真正走出校门,对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没有正确认识,误认为社会上都是一些大中型企业,都会有舒适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因而对学校眼前提供的就业机会不感兴趣,想以后找到更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们总会极端的认为学校安排招聘会就是把学生廉价的“骗到”企业,根本不会有什么好事情,殊不知,学校安排招聘会是出于对学生负责的目的,希望学生能顺利找到工作作为出发点。
(七)缺乏自信心,不敢挑战。
学生在就业中出现这种状况,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对企业招聘条件看得太过死板。例如:一些企业招聘市场营销人员,要求本科生,一些专科生对此就望而生畏,感觉跟自己无关,而一些不涉及技术的企业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往往并不是完全按照此规定进行,关键在于发现合适的人才,一些专科生如果敢于挑战自我,用自己的长处打动企业,也许可能应聘
成功。
三、就业指导策略
毕业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情况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提出了一些就业指导策略,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生提前入职意识。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找工作已成为毕业生一件不易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现状,从政府到学校都为毕业生付出了很大努力,而学生往往不知道珍惜机会,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就业单位不屑一顾,造成学生本人不急而老师着急的怪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对学生加强提前入职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分析清楚全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要教育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早站好队。
(二)加强学生吃苦耐劳意识。
进入20世纪,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和人才需求的饱和,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白领的象征,成为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抱着学习的心态走向企业,要培养从基层干起的吃苦精神,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懂得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这样才能快速的融入企业的正常节奏。
(三)加强学生低心态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希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令人满意的高新工作,这是不太切合实际的想法。在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后,目前经济才刚刚复苏,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求萎缩,从全国最新开始出现经济复苏的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来看,用工需求也主要集中在普工。面对就业,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先找好安身之处,谋求在中小企业学习的机会,在基层学好本领,增加生存能力,再争取进一步的发展,而不能眼高手低,给自己制定不合实际的目标。
(四)加强学生稳定发展意识。
对于刚走入职场的学生来说,很多人不能静下心来深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往往干一段时间就想着跳槽,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提前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学生要能脚踏实地的在一个企业工作一定的年限,积累这一行业的经验,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要跟学生讲明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喜欢经常随意跳槽的人,更不会浪费成本培养一个不能安心工作的员工,从而使毕业生能做好稳定发展的思想准备。
(五)加强学生抗压抗挫意识。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两方面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在求职中遇到挫
折会觉得受打击,另一方面,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会产生悲观情绪。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一个社会成年人的心理素质,遇到这些情况会难以接受,因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疏通工作,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时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困难,要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退缩不前或丧失斗志。
(六)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学生在择业时,不能综合分析各种综合因素。在指引学生求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工作待遇、工作区域、工作行业、发展空间这些因素中那个是学生最看重的,进而对学生一一进行剖析,给出合理的建议,加强学生对职业规划长期发展的认同感,通过权衡这几个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总结
总之,大学生就业会一直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随着社会发展,毕业生也会面对不同的就业前景,这就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学生的新特点,同时了解社会新现象。
第三篇:安徽省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 要】在我国,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就业分析,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随着全球化及社会新形势的发展,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招生规模和学生数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地发展。截至2015年国内独立学院已达到275所。然而,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三本身份”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与偏见,以及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就业问题也显得特别突出。怎么做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独立学院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就业反哺教学,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他们就业提供建议,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491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422名毕业生已就业,包括2010届毕业生48人,2011届毕业生84人,2012届毕业生91人,2013届毕业生82人,2014届毕业生54人,2015届毕业生63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QQ及电话调查法、访谈法、学校资料查询法等研究方法,对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的422名已就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2.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年终就业总体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毕业所有491名毕业生中,422名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占被试人数的85.9%,就业前景良好;毕业待业状态人数69,占被试人数的14.1%。
2.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祥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422名被试中,有270名同学就业于安徽省;有69名同学就业于江苏省;有44名同学就业于浙江省;有36名同学就业于上海市;有3名同学就业于北京市。总体来说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去就业区域呈现多元化,不过大多数仍在安徽省就业。
2.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详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422名学生中,有292名学生在其他企业中就业,占该人数的69.2%;有52名学生处于灵活就业,占该人数的12.3%;有20名同学升学,占该人数的4.7%;有16名同学在三资企业就业,占该人数的3.8%;有11名同学在国企就业,占该人数的2.6%;有9名同学在教学单位就业,占该人数的2.1%;有7名同学考研,占该人数的1.66%;有4名同学在基层项目就业,占该人数的0.94%;有4名同学在事业单位就业,占该人数的0.94%;有3名同学在医疗单位就业,占该人数的0.71%;有2名同学在机关就业,占该人数的0.47%;有2名同学入伍,占该人数的0.47%。总体来说,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多数在三资、国企以及外企、教育机构等其他企业灵活就业,能进入高等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很少,很少有同学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部队中就业。
2.4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见表4。由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该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8%,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91%,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23%,(下转第96页)(上接第56页)2014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5%,201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值得指出的是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是自2014年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能会维持其热门专业状态。就业对策
3.1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就能马上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不愿意看到毕业生花时间去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各独立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学院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沿袭普通高等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要突出一个“独”字,要有特点,努力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2]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除了要开设基础课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开设职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上述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企业,多数是外贸企业。因此,学院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外贸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
3.2 推进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是促进就业市场开拓,开发教学、就业实践基地与深度教学合作的重要环节。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合作院校,学校也根据企业需求,直接推荐适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促进毕业生就业。二是,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学校根据专业实习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类型企业,利用企业资源,实现教学认识环节及动手实践环节的安排。三是,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机,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或直接参与企业项目改进课题,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四是,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优势资源转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广泛吸收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调整,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3.3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大四毕业前夕,这种就业指导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期的指导教育工作往往对就业没有起到预期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指导工作明确教育对象范围,把大学4个年级的学生都划入到就业指导的对象中去。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学院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发展方向、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工作、如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艳萍,罗筑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2(3):91-93.[2]谢莉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及现状调查研究[J].校园英语,2012(9):169-170.[责任编辑:王楠]
第四篇: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改革教育体制的力度不断加强。为了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改革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刻不容缓,高校独立学院的创办与完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独立学院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角度着手,对目前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促进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为目标,提供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后期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一、高校独立学院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以社会的实际运行规律为基础的。虽然起步晚,但是独立学院要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稳步存在,就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质量、办学理念、校方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方面增强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我国独立学院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方法是现今高校中的主营模式。
“统一领导”就是校长在董事会或理事会授权下,具有以法人代表的名义承担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经济责任。换句话说,就是以学校校长为指导,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政策、财务规章、财务收支计划等,加以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集中管理”,即在校长的统一引导中,独立学院通过设置较为独立的财务机构,将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使权集中起来,为学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有助于财务权利使用的最大化、最优化,有力推动了独立学院的直接管理和整个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学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独立。这也是该模式的显著优势。
二、现行高校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状况
(1)产权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从本质上来讲,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属于公办民营、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学校机构。这种多样化的资本投入方式,在客观上推动独立学院产权发展成多元化、复杂化的表现形式。高校独立学院的不同产权主体间办学目标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复杂的利益关系会让它们相互监督又相互辅助。
(2)高风险获高回报,忽视办学理念。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民营学校将办学成本、向国家支取的其他费用、学校的预留发展基金三方面投资扣除后的余额,会作为学校投资者的合理报酬。即将出资人的经济收益用学校正常开支后的剩余金额作为资本。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利润较大,但是高回报就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很大民营企业投资者只看重其中获取的高额利润,对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却不太关注,为独立学院的健康运行带来了很大障碍。
(3)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缺乏办学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客观阻力;我国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只能仿照现行公办院校的。但从根本上来讲,两者办学特点、办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成为了独立学院追求自身发展与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的矛盾源头。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不匹配、会计核算主体复杂化、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审计制度不完善都是现阶段存在的较大问题。
(4)财务体制不能独立。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创办初期,因为许多客观原因会导致自身的财务体制、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较大规模的财务管理活动只能依托原母体高校才能开展,其独立性大打折扣。独立院校的财物部门属于高校母体的下属单位,由高校委派具体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独立学院财务体制的建立,要以该人员构成为基础,将复杂多样的经济利益关系融合在一起来追求发展,存在较大的难度,发展极为缓慢。
(5)获取资金的形式单一,加大财务风险系数。我国高等独立学院依据法律法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属于一所社会公益性机构。校方投资者、项目合作方、自行资金筹措等方式是独立学院实行内部建设、教学设备扩展、师资力量引进的所有花费投入的主要来源。独立学院发展存在的最大风险来自于政府财政政策的不支持。若依靠较大数额的银行贷款,会在独立学院的高投入中不断扩大,提升了财务运行的风险系数;若仅依靠学费作为收入来源,生源的不稳定就会直接限制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1)利益产权明晰化,职责权限规范化。第一,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具体规定,在学院创办起始就各项产权明确、董事会制度规范;第二,严格明确有关独立学院的企业投资者、项目合作者、学院申办者、学院法人等不同利益结合者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第三,建立健全独立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运营体制,协调好院校的利益关系网,促进独立学院在健康、稳定中运行。
(2)依法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规范工作行为。至今为止,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多还是依附于高校母体,自身财务制度的健全、财务工作的独立规范,都是保障独立学院和高校母体健康、稳定的必要条件。时刻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法》作为独立学院成本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制度、审计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再按照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具体的财务行为;不断健全与完善自身的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到实处;积极引进高素质财务人才,提高工作质量。
(3)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成本管理体系。独立学院以市场化作为经济活动的方向,其管理模式也应不断体现企业化需求。现行状态下,中国民办学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单位会计制度的确认基础,而修正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方式,就必须从会计确认基础着手,即围绕收付实现制进行。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公益性本质,一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责权发生制的融入或责权发生制的完善、修正,进一步保障独立学院的会计确认基础的较强的适应性。
(4)增强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高校独立学院具有的高风险特点,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防范意识与能力、提升解决债务风险的技能。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债权人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哲学、逻辑学知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5)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依靠注册会计师充足的实践经验、工作技能和强烈的批判性思维,是审计工作中执行各种交易事项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强化思维模式,促进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四、结语
我国高校独立院校的创办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存在许多不足,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产权存在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高风险获高回报,忽视办学理念;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财务体制不能独立;获取资金的形式单一,加大财务风险系数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平常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利益产权明晰化,职责权限规范化;依法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规范工作行为;增强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等方法不断进行强化。稳重的经验分析,希望对后期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莉.轮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2]李海洋,雷振,田杰.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成因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3]王胜,杨国勇.基于营利性视角的高校独立学院财务体制构筑(优先出版)[J].嘉兴学院学报,2011,(01).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 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国际金融危 机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阐述了高 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分析了就业难 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对策探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扩招, 导致了中国高等 教育从 精英化 进入 大众化 阶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一是毕业生人数增加, 就业签约率下降。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0 年的就业大军高达 1000多万人。2009年的 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 率仅为 87% , 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企业效益下滑, 失业人员逐渐增多。中国社科院报告称, 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 9.4% , 中国已有 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 约有 670万就业岗位蒸发, 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 830万;三是劳动力供大于求, 工作岗位竞争激烈。金融危机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有记者采访招聘会了解到, 今年办公文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 一个岗位居然有40多名求职者争抢;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 招录比例再创新低。被称为 中国第一考 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 2010 年有 79万人参加 国家公务员考试, 比 2009参加考试的人数多了 14 万。招录比例与往年相比, 竞争尤为激烈;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争夺大学生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增加, 扩大了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就业压力, 出现了 农民工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 的局面, 加剧了就业的供需矛盾。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就业弹性降低, 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负担。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不少大学生观念上还停留在 精英化 时代, 自身定位不准, 理想与现实脱节。一是在求职择业时喜欢与同学攀比, 出现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局面;二是有些大学生自视甚高, 将目光聚集在国家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上, 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三是有的大学生消极自卑, 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四是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 依赖父母和亲友;五是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六是有的大学生缺少创业的意识。这些观念如不转变, 势必使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 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致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二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 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 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四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及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 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五是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这些都是加大就业难度的原因。
(三)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校设置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是在快速的发展中, 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确, 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二是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没有给予毕业生足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实践能力弱, 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因此, 大学生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致使理论与实际脱节, 缺乏实践技能。虽然有些高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 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 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 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五)就业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 卖方市场 转为 买方市场 , 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
引人才 到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教育, 实行很多优惠政策, 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同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 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有效措施, 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 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 加上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的条件和要求, 门槛越来越高,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需要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和毕业生多方面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有效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一)摆正心态, 认清就业形势, 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 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 市场范围较大。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 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 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各种渠道, 尽早获取相应的就业信息, 及时掌握国家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而发布的相关帮扶政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投身到就业求职的大潮中, 主动推销自己,树立 先就业, 后择业 , 先基层、后高层、先服务, 后管理 的就业观念。
(二)提高综合素质, 注重 能力培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
文化素质是基础, 每个在校大学生都要珍惜大学里学习的宝贵时光,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机会, 刻苦学习, 勤奋钻研, 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特别是在课余时间, 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 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 为今后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 提升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 有效促进就业公平
就业指导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就业指
导服务机构, 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加强对网络招聘市场的监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加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工作的衔接,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促进就业公平。
(四)鼓励学生面向西部和城乡就业, 磨练意志,服务基层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证明, 西部计划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改善了大学生就业状况, 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同时, 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 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也是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才道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 已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服务、任职、就业与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到农村 基层锻 炼,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就业形式。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 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数倍于自身的就业机会。高校要把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来抓, 通过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等活动, 形成尊敬创业者和动手创业的浓厚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鼓励具备创业素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有所作为。
(六)继续深造, 提升学历水平, 避开毕业生就业锋芒
金融危机之下, 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是继续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二是加强考级、考证培训, 增加求职砝码, 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可以参与国家公务员考试, 致力于 西部大开发 战 略, 展现出青年大学生 敢于担当责任的优秀品质;四是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国外继续读书 深造 , 从而有效避开就业锋芒。
(七)大力拓展科研项目, 吸纳优秀毕业生就职
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做好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 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户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 并完善组织管理。鼓励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有效减小就业压力。
(八)深化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适应 市场 经济改革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是加强对就业能力框架进行研究, 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增强其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性;二是通过政策指引, 强化就业能力理念, 推进高校面向社会办学, 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三是以政策建议要求培训业和高等教育实现课程对接, 加快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路径建设;四是以考虑出台相关辅助性支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使高等学校掌握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总之,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进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国家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树立大学生个人正确的就业观念, 摒弃 等、靠、要 的 消极就业心理, 着力培养 专业素 质扎实, 非专业素质过硬, 个性特长突出 的成功学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帮助学生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职业, 让学生学以致用, 增强就业竞争力,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 参考文献 ]
[ 1 ]张玲 玲、张 芝 萍.大学 生 就 业 指 导 [ M ].北京: 科 学 出 版社, 2004.[ 2 ]丁敏.金融危机背 景下高校 提升大 学生就 业竞 争力的 对策[ J].教书育人, 2010(3).[ 3 ]张媛媛.当前大 学生就业 现状分析及 工作指导 [ J].考 试周刊,2009(28).[ 4 ]伊远标.浅谈大 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与 对策 [ 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5 ]姚慧文.大学生 就业困难 的原因分析 与对策研究 [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2).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1999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enrollment, labor forc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employ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chine negative effect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aces a severe challenge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concern the whole society.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s important and urgen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 school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analyses the situation;strateg ies for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