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构成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创造形态的能力训练来实现的。现在多高职院校对初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三大构成课,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设计的发展,压缩成了构成基础课程,本文就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的研究做以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课程特性;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构成课程作为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艺术设计课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为了积累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而在当今设计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构成基础则是意在培养学生对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形成对形态的概括和演绎能力。

一、如何理解构成基础在设计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影响

构成基础课属于基础设计课程,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觉语言,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常的构成基础课程分别是单独的三门课程,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但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课程性质的转变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部分院校把三大构成课从原来的每一门单独课程的讲演归结到三门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综合,是因为在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构成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脱节现象,以至于许多学生在机械盲目地重复一些程式化的练习。构成基础教学已经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重复性的缺点,不适应设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因此,构成与设计的关系是什么?构成的思维如何应用到设计实践中?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领悟到构成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构成课程?构成课程主要是学习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学原理,然后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造型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意能力,能够提高审美以及掌握设计形式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从而设计出所需要的图形特点,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二、构成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个设计专业领域和性质的不同,课堂教学在各个专业对构成基础课程的位置、方法、程度等也不尽一样。

1、课程特性

构成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设计的融合,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理论加实践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它们都是运用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将复杂的图形概括为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每个专业都会结合自己的特点针对性的侧重。例如,广告装潢专业重视对平面、色彩构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环境艺术专业则更重视对立体构成的掌握。

总之,构成基础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具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到抽象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学生往往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非常模糊,做出的设计不能举一反三,不具备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设计思维,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能使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并且灵活构图和运用。

2、课程设计方案

构成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教学安排上往往容易轻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所以造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的表层面,仅仅模仿书上面已有的相关图例,而无法达到调动他们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该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根据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上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板书加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方式借助影像和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结合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直观的注重构成形式中的创意思维。在将来设计的成败不再是电脑技术层面问题,而是创新思维的比拼。因此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分析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与思维的训练上,将不同的构成形式与相关专业设计思维关联起来,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说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直观想象,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难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在课上给学生分析很多图片,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启发式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构成教学的初期,重点应是对眼睛认知的训练上而不是对手绘能力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大量广泛的教学实例,首先从分析画面入手,再结合各个专业的设计实践,为学生提供思考拓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整个过程的方向和状态,找出其中分析的观念性结果,加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构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去。

3、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快,很多构成课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上收集的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在听从老师的讲授,将概念理解个一知半解,这就使构成教学束缚在一种封闭状绝缘的状态中。

那么在课上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课上由老师提纲携领地将理论重点、知识要点分析讲解,然后将多媒体电子教案(PPT)、相应的构成图片范例与学生共享,学生当堂消化,并完整制作成PPT。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概念经由自己的排版也熟悉得多。另外,还能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具有团队的意识,还可以在毕业后更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再次师生间还可暂时换位,让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理解以及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我们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就学生讲解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分析,这种引导性的授课模式将教师从繁琐的课堂管理中解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导式教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与教是互通性的,也就是能够使师生达到共同交流。

三、构成基础课程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我觉得可以在教学理论和手绘的同时,在基础课程阶段就可以结合电脑教学示范,比如说一些基本形的制作,群化的组合等,为以后学生做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便捷的手段完成构成设计作业,但是在此我要说的是学生在重视电脑的同时,而不能忽视对手绘能力的培养,每天都要画一些跟手绘相关的课题训练,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草图的分析,从而选出比较理想的草图方案,进而在用电脑辅助初比较理想的方案。让学生手绘是为了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所以,综上所述,在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成熟的时候,我们更因该给学生强调手绘与电脑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今艺术设计已成为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对构成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创造力,要避免盲目的为构成而构成,为造型而造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关联性,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形象为表现,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与实际运用脱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燕欣。构成新概念——平面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2]辛华泉张柏萌。邱松。平面构成[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于宵。从具象到抽象—关于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

第二篇:浅谈平面构成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平面构成教学是从包豪斯学院的构成基础教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平面设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平面构成教学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平面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用多种元素在平面上理性的、创造性的构成能力,丰富的造型想象力,形式美的认知能力,创意和构思能力,为将来设计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平面构成 基础教学 二维空间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3]刘春明.平面构成.四川美术出版社.

第三篇:关于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特点的分析,就高职院校构成基础教学过去及现在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构建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

[作者简介]杜娟(1977-),女,辽宁葫芦岛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及室内设计教学。(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5-0144-02

构成设计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也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随着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日益发展,构成基础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其基本教学思路、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课程特点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校长格罗皮乌斯的号召下,开创了独立于专业设计的设计基础课程――构成基础,并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构成基础教学的三大部分进行授课,简称为“三大构成”。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包豪斯教学体系,目前已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必修课。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它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的编排和排列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属于在平面范围内的设计造型基础,可以概括为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立体构成是空间造型问题,可以概括在三维设计基础课程内。以下对三个部分内容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平面构成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创作,是研究形象设计方面构成的一门课程,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造型观念,建立良好的抽象性和创造性思维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色彩构成是探讨如何利用色彩要素搭配出高审美价值的色彩,是较为装饰性的构成艺术,源于色彩变化原理和人类对色的感觉,用色彩这一特定的语言获得事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的沟通;立体构成是研究造型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

构成基础教学是为专业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根基,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找到该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合理切入点,将构成基础课程与专业自然地融合,把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有效地导入室内建筑有关的视觉形式研究中;以及室内空间形态的透视原理、空间构成等因素的研究中,加强学生对抽象形式的感悟和体验。

二、对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构成基础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的沿袭。由于我国高职构成基础教学大多沿袭使用本、专科院校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失去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而传统构成基础教学,则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认知,教学处于模式化的情境,创新理念难以得到体现。

2.与专业设计脱节。构成基础教学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其设置必须为专业设计服务,而构成基础教学和设计环节严重脱节,部分授课教师对学生缺少正确的专业方向的引导,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受到专业课很大程度上的挤压。构成基础虽不等同于专业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设计创进行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有效训练,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做较好的铺垫。

3.专业指向不明确。在艺术设计的不同领域对于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同样开设构成基础课程,其注重平面的视觉要素的表现与再现,而室内设计专业则重三维空间的描述和传达,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必须明确专业指向,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设计服务。

三、对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构思

1.建立与形成设计理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技术综合能力、针对性能力”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要围绕职业教育创新思路来构架,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完成实际需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适应岗位群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基础课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注重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与素描、色彩教学拉开距离,又要尽可能缩短与专业教学的距离,使其真正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

2.教学内容与目标。为避免课程三个部分之间孤立、脱节,有必要将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与整合。根据维度可将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部分归属于“二维设计基础”,旨在引导学生对形、色、材质三个构成图形的重要元素进行研究;立体构成则属于“三维设计基础”,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这样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不同内容的教学。构成基础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再现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平面构成部分主要是加强学生对抽象形式的感悟与体验,增强学生运用技能的灵活性与构思的创新性;色彩构成部分主要使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增强色彩配置能力、表现能力;立体构成则是通过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一种理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模式,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合理的挖掘与发挥。课程设计是构成基础综合实践阶段,开发学生在实际制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创作水平和表现技能,增强学生运用技能的灵活性与构思的创新性。

3.教学模式。课程的内容可以从优秀作品鉴赏课开始。往届学生优秀作业案例,优秀的平面设计及色彩设计作品,相关的大师级人物的代表作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领域也出现了新材料、新工艺。在接下来的动手实践阶段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大胆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为自己的设计服务。

传统构成教学与计算机设计有机结合。传统的手绘方法是将点、线、面、色彩、肌理和骨骼等形态要素,通过使用各种工具与材料完成和表现构成设计内容。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给设计者提供了崭新的风格和造型语言。在构成基础课程的设置中可以大胆地加入CorelDRAW、Photoshop两个平面绘图与处理软件,将手绘方法无法描绘和表达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两个平面处理软件设计进行设计与表现,为传统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4.实施方法。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如室内效果图的设计、空间形态的把握、色彩的调和与搭配等,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围绕专业设计而展开,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较早地进入到“专业状态”,更多地接触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既有专业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基于对该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该课程的构架。

可以通过一系列课题的训练,点、线、面、体构成规律、从具象到抽象、从黑白到色彩、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空间、从有形到无形、从表现到再现、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进行课题的转换。使形式美法则的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渗透到每一个课题。整体教学要有计划、有秩序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合理贯穿,最终使学生对知识逐步地消化、理解并得到充分地吸收。

高职构成基础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其课程的综合性、连续性、专业性,使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研究,获得自己的视觉语言,为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与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基础。通过一系列课题的设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邬烈炎.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3]赵殿泽.构成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4]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8).

第四篇: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1.10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1.概念

加法三原色:即色光三原色。分别为:红、绿、蓝。他们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即补色,分别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而红绿蓝等量相混合则会变成白色。即RGB模式。如图10-1所示。

减法三原色:即颜料三原色。也就是加法三原色的补色,即:青、品红、黄。也是人们常说的绘画三原色。即通常的CMYK模式。

补色: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如图10-2所示。

区别:

加法三原色即RGB两两相加,他们会将光线叠加,得到一个更亮的颜色,而减法三原色即补色两两相加他们会吸收光线。比如黄色加青色这两个补色相混合,黄色吸收了蓝色,青色吸收了红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黄色加青色就形成了绿色。

图10-1

图10-2 其实色环以前都很熟悉了,它存在于PS中所有有关于颜色的地方。了解到这里就会有规律可寻。

在下图色环在拾色器中。如图10-3所示。

10-3 在色彩平衡中,如图10-4所示。

图10-4 在色相饱和度中,如图10-5所示。

图10-5 通过上面的图示,发现色环就是围绕着加色“红绿蓝”和减色的“黄品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世界上的光只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发光一个反光,发光体的色彩是通过加色法得到的,反光的物体颜色可以通过减色法得到的。这两个颜色混合的方法中的三个原色是典型的颜色,通过他们可以混合成千变万化的颜色。我们是不是应该牢牢的抓住三原色,PS里已经很清楚了。所以颜色变化的秩序都在围绕着色环,在PS调色工具中颜色变化也会在色环的轨迹中做相应的变化,所有的颜色起始于色环又变化于色环!

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提出更好的意见。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分析和设计能力,是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网络通讯技术、管理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有很强的应用实战背景,深入的理论知识含量,具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实践应用等诸多特点于一身。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学习枯燥,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下学生情况主要可以概括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学习情绪化严重;对专业性强的课程兴趣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根据此情况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安排应尽量合理化,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大部分章节的理论性很强,操作性比较弱,内容抽象。因此,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可以将理论内容进行比较、拓展、总结等,并通过举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其认识与记忆。例如在讲解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应用时,除了介绍定义及思想外,还将系统工程在我国古代的经典应用的小故事如都江堰建造、田忌赛马穿插在理论内容中,运用视频与图片讲故事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系统工程的现实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管理信息系统》中除理论课程外还包含一部分实训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项目内容,监督项目进度,使之与教学相适应。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快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从而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课程实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项目,如:开发学生管理系统“选课系统”等。学生以3人为一小组,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模块设计->详细设计,体验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整个项目的完成贯穿着整门课程重点知识,紧扣理论教学主题,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和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彼此的协作能力。图1对课程各个部分典型的案例与项目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三)改进考核方式。成绩的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高职院校,我校非常注重学生多方面技能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学期总成绩不再以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主。成绩的组成分散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由平时成绩、项目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比例为2:2:6。在平时与项目实训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团队的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在评定范围内,这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已经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通过案例、项目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的事例作为题材,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使课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考核评定方式的改进更加能准确的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莉蔚.(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37

[2]付长青.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7)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国内高教界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一、研究性教学改革内容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

    淮北师范大学网球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访谈法,从网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我校网球教学现状,并提出应从转变网球教学观念,改革网球教学内容,转变网球课程评价体系......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根据《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对课程改革的思路与......

    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5篇

    [摘要]本文结合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以进行详细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开题报告书吴豫2015年 7 月 17 日Ⅰ-1 拟定论文题目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应用基础研究 ;Ⅱ-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论文[5篇模版]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普遍程式化,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基于实践项目的新方法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本文针对......

    浅谈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学概论》 课程教学论文摘 要 《社会学概论》课程因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的开设课程,而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学生特点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