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 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而教务管理工作又是教学管理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务工作的成败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地运转。文章就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相对独立管理现状进行开创性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务;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郑 江 王会龙 周卫江
摘 要: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实践基地的建设却十分落后,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实施途径是独立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对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践基地 运作机制
一、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有别于理论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活动,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以及市场化趋势下,独立学院办学应该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积极培养大量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成为众多独立学院的共识,而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却是各独立学院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从创立至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并不长,许多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仍十分不完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更加落后,这无疑会严重阻碍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些独立学院尽管建立起了自身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然而,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限。独立学院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决定其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强化实践基地建设。独立学院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的滞后一方面在于资金投入的制约,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因此,探索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和运行机制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
独立学院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1.依托母体与社会力量,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其自身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一方面依托母体的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母体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建立资源互惠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引导下,寻求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积极广泛参与,建立独立学院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机制,努力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投入,人力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2.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实践基地建设是不仅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体现其自身的特色。实践基地建设必须贴近和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需求,必须贴近当地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并且反映专业领域高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3.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是“共享”举办学校的师资,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师资力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更是捉襟见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迫切。为此,独立学院应结合实践教学需要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可以将科研活动与学生的培养挂钩,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和承担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是某一领域的技术能手或者高级技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指导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化产学研合作,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独立学院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共同受益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可以参与独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独立学院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促进“双师型”教师队
伍的培养,为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施途径
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和需要,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1.创办生存期:依托母体,资源共享
按照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的精神,独立学院必须保持其教育教学独立运作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同时应积极利用举办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这种共享不仅体现在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而且也体现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独立学院的举办高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已经拥有了一批布局较为合理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发展初期,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建设的“资源共享”机制,使资源共享各方均能从中受益。
2.成长扩张期: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互惠双赢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单纯共享举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举办学校或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建设一部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共建”过程中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共建实践教学资源的管理,切实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对实践基地的“付费使用”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即独立学院享用举办学校或其他高校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付费使用。
总之,一方面独立学院要积极建立与举办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以及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互惠合作机制,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为独立学院与企业搭建合作的平台,使企业积极为独立学院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与实践的机会,切实保障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而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四、独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实践
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建立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和
运行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实景式实践基地探索
独立学院应面向不同学科专业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些专业模拟实验室或场景式实践基地。以经济管理类为例,为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可建立“企业管理模拟与仿真实验室”。通过引进ERP沙盘演练系统,模拟企业物资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和战略决策等业务,为学生熟悉企业经营运作环境,锻炼专业实践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可建立“国际贸易场景式实践基地”。一方面引进先进的国际贸易业务模拟软件,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可以把国际贸易业务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场景式实验模块,如贸易谈判模拟、贸易单证处理、报关、商检、收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业务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
此外,要将校内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学院的发展规划,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上予以保证,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践基地的条件,拓展实践教学的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机制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单位或场所。它是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经验的获取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外应用型大学的校外实践基地,一是依靠公共教育培训机构,如日本政府在1986年就设立了实施专业能力开发的公共教育机构——专业能力开发服务中心,开设各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教育课程和讲座;二是依靠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如德国“双元制”的一元就是企业参与培训。而我国独立学院的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认识型,以学生参观、走访为主;生产(毕业)实习型,以顶岗实习为主;产学研合作型等。许多独立学院的实践基地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认识型或生产实习型,而产学研合作型不多。独立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特点,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运作机制。独立学院以教学为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不需要科研。但是,与研究型大学强调科研在学校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独立学院的科研主要是为教学服务,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独立学院应当关注科研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必须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独立学院要紧密依托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企联合、合作办学,使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基地。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推广、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形成独立学院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体。产学研合作的途径有很多,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订单培养”、“校中企”等各种务实有效的形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校外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基地,改善这些实践环节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同时,通过聘请一批优秀的企业人才来担任指导教师,可以减轻校内毕业设计的压力,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产学研合作,也可使独立学院切实发挥对地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与服务能力,从而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协调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林,王爱军.“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尤克,陈恒荣等.“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4期.[3]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第1期.本论文系2005院级教改课题《独立学院与母体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探索与构建》成果之一,发表于《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期。
第三篇: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3-8-8 9:29 黄延霞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独立学院会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由于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影响就业率和单位满意率。这就要求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效率,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院校都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独立院校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部分只是把实践练习分散的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讲、演示→学生听、看→学生操作→老师辅导”为教学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范围窄,层次低,学生停留在操作层面,但对于利用财务软件生成的信息来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则显得不足。
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
很多独立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有的只是通过应试教育来量化,这种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客观评价。学生对实践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也含糊不清,势必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局限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教学软件层次较低,版本老化,跟不上财务软件更新的步伐;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高度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的比重,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构建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金字塔形的实践教学结构。首先是基本能力培养。在该层次中,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践训练,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认知实践等,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其次是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分模块应用能力,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进行各模块的应用技能培养。再次是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以综合实训为主,培养综合能力。按照真实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设计实践教学流程。在此阶段利用前面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在该阶段要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该环节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直接上岗的重要实践环节。
3.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证措施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优良的实践环境,更主要的是要有时间保证。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则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训场所管理上,采用开放性的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方案
为了使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训练计划,在确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整体目标的同时,还要有阶段性的实践目的、作用及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具体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为了配合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实习成果的质量与实习中的表现相结合,以突出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综合评定。
总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理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四篇:民办(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调研与探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调研与探索
与公办高校相比较,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不能照抄公办高校的做法。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从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加强对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地位作用、职责范围、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理顺党组织与董事会、党委书记与院长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党建之路,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
一、正确认识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的地位作用
我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一般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及其聘任的校长,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和行政负责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到底怎么认识?这是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学院在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无论是举办者、管理者还是广大党员,都看到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加强我党与从事民办教育工作的广大教职工的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内部凝聚力的需要。只有加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才能把教职工党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做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我国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同样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落实,是保证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三)做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学校自身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肩负着两大主要功能:一是直接作用功能,如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等。二是监督作用功能,即监督学院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负责人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等。实践证明,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是促进高校规范办学和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
(四)做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的需要。当今世界各种矛盾仍旧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从来设有停止过对我实施“分化”、“西化”的政治图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迫切需要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教育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引导社会,使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我院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2002年成立的******,当时的性质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申报并批准成立了独立学院,作为独立学院的******成立了党支部;随着学院的规模发展,2007年成立了党总支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党委。
(二)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
一是在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凡是学习宣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一般都由学院党总支组织。在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学院党政干部共同研究贯彻执行的具体方案。党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的工作过程实行监督,并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在学院的落实。
二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我院现有教职工党员107人,占我院在职教职工的一半,他们处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勇挑重担,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成为本职岗位的先锋和模范。他们带头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誓言,在师生中树立起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威信和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在各种教学科研比赛中,党员教师成绩较为突出。党员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一份“苦差事”,在37名学生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中有33名是党员。全院主要管理岗位的职务,大都由中共党员担任。
三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党组织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作用。学校文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内生的。在学校文化的内生过程中,我们用党的理论、信仰、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引领和参与学校文化
建设,指导学校精神、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三)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职责
我们理直气壮地对思政工作、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工作进行组织领导,主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作为党组织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两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帮助教育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引导学生,巩固发展学校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研究解决校风、学风、考风建设中的问题,使德育贴近学生,贴近校园。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和择业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整作为德育的新课题,认真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
(四)严格执行政治学习制度,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为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我院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形式有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座谈、调查研究等。在学习中,我院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教职工队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上来,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高、教育创新能力强的教职工队伍,为全面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同时,定期分析师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如“尊师重教,爱校爱生,诚实守信,奠基未来”主题活动、“感恩于心,与爱同行”主题活动、“爱校,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培养优秀,追求卓越”主题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主题活动、教职工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等。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教职工能够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学会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坚持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了爱国意识,讲诚守信,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主题教育,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建设。
(五)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发展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
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仅是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措施,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高校是高素质青年最集中的场所,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技术骨干的最主要来源。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顺应历史变化,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完成历史任务,就必须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列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站在党的旗帜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这对于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我院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办法》和《******学生党员发展流程》等有关制度。几年来,我们把做好发展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入党,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改变“自然成熟”和“坐等上门”的被动工作状态,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力度,使他们“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及时地把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吸收到党内来。大力举办业余党校,在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党校的正确领导下,截至目前,我院共举办了七期分党校,共培训了4598名学员,累计发展党员761名。
(六)充分发挥党团学部门的作用
学工部、团委、社科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党支部书记结合学生积极分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为入党积极分子们进行专题党课培训,组织讨论交流,并充分发挥各系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组织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奉献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培训,激发了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热情,端正了他们的入党动机,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努力实现大学生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三、我院党建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民办高等教育已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占有特殊的地位。加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对促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稳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模式或工作实践可供借鉴,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从我院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来看,我院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尚不规范
1、学院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在独立学院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董事会、学院行政与党组织的关系应如何理顺?党委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党委书记应该具体负责哪些工
作?
2、在管理机构中,院长是董事会成员,党委书记没有进入董事会,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没有发言权;党组织不了解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如何发挥直接作用功能和监督作用功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由于党组织处于非领导地位,它们以服从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立足点,工作难度大。
3、学院没有配备相应的办公机构和人员,党的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注重成本核算,功利性强,要求机构精减,党务工作人员编制较少,因此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党建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4、学院对党建经费的投入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按什么样的比例进行规范,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
5、学院教学、行政管理任务繁重,干部教师忙于事务当中而无遐顾及政治理论学习、师德教育、组织活动。
(二)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基层组织建立跟不上党员发展速度,基层组织开展工作难;二是党务工作者人员少,经验不足,党建工作水平提高难;三是党的组织活动开展的力度较弱,如党组织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位,对新形势、新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不到位,开展检查、总结、交流的力度不够;
四是对非党员教职员工的关心帮助不到位,未能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帮助他们,让其以更加振奋、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工作与生活。
(三)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数量要求与党建工作者较大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1、随着学院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越来越大,学院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压力很大。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抓数量,质量很难保证;抓质量,数量很难上去。
2、学院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精简岗位,专职党建队伍人数相对减少,学院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工作中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
3、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党建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学院干部教师队伍紧缺,普遍年轻化,党的知识单薄,工作经验少。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工作量大而党建工作者人数少,对党建工作者素质要求高而其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四、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思路
(一)主动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与校长的关系。
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与校长的关系,是做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的关键。第一,党组织要有作为。党组织有作为才有地位,才能取得董事会的支持和教职工的尊重。党组织要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对学校教学、管理、发展、建设等重要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党组织要主动与董事会协调好关系,多沟通、多商量,多承担任务和困难,通过党组织在学校中的影响和作用,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第二,党委书记要切实肩负起重任。党委书记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要求,一方面全力抓好党的建设,管好政治方向问题,带出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另一方面要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共同创造搞好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更要切实履行监督校长依法办学的责任,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醒,督促改进,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党委书记还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努力构建董事会、校长和党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良好格局。
第三,共产党员要以自己的正气、真诚、勤奋、有为,换取学校董事会和校长的信任。党员教职工,要以建设、发展教育为己任,不计较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工资多少、福利好差,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党员的标准,积极工作,勇挑重担,争当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
(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探索党政合作新机制。
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委按有关规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而且,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应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参加学校董事(理事)会议。符合条件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中的党员,可按照党的有关规定进入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
(三)借鉴公办高校经验,加速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规范化。
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仍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因此,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既要借鉴公办高校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加以探索与研究,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规范化。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优化基层组织结构,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走“大一有积极分子、大二有党员、大三大四有党支部”的学生党支部建设道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同时,对学校专兼职党务工作者进行政治和业务上培训,形成日常学习培训机制,快速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执行能力。
(五)制订党组织的工作生活制度,提高党组织战斗力。
加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是党要管党的重要一环。要切实制定《党支部工作制度》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党日制度、会议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党课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入党积极分子业余党校培训制度等。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三会一课、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和党小组生活等。实践证明,运用制度来管理约束党员和党的组织,使党的建设和运行规范化,能有效地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七)严格党委审批制度,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党委要加强对各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管理,严格发展程序,特别要制止毕业前突击发展;充分发挥支部作用,扩大在党员培养发展中的民主、健全监督体系,发挥党内外学生的监督作用,严把质量关。通过以上措施,努力使发展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加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党的建设,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必须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明确职责范围和角色要求,创新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打通党政合作途径,扩展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领域。这样,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核心,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留守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农村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他们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最牵挂的人群。所以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在校寄宿生活的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状况。探索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进行积极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奠定良好的人生发展基础。
关键词:留守学生 寄宿制学校 问题 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and business people, mak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some look after, some entrust the grandparents entrusted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ch make these children into “left-behind students.” They are also the most concerned about migrant workers crowd.So left-behind whether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linked to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labor, but also related to foster social stability.This topic research, will on the boarding life of rural left-behind student survey and study on a comprehensive grasp their family life, school life condition.Explor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mily education of joint positiv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to enjoy education rights, unattended students get their uniqu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make left-behind students can better perfect personality, forming good quality, lay the good life development foundation.Key words: Left-behind students Boarding schools issue policy
正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轻壮年劳动力外流发达城市、农村合乡并镇的行政政策、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追求教育事业的效率和效益等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出现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学校教育中的诸如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另外农村寄宿制更直接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关怀精神,它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农村多达2000万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关怀的港湾。“然而,这个港湾,正日益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其中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缺失的批判尤其①显得犀利和沉重”。这就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难题,我们做了细仔调研分析,并结本地区实际进行了大胆探索,收益良多,现就我们近段时间来的研究探讨成果交与各位同仁商榷,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调研分析
(一)、学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麻城博达学校是一所于1996年8月8日落成的新学校,为打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第一届学生进校起,博达便采用了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学生规范化管理。但运作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
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习管理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晚自习纪律,学校除派行政领导值班外,还派教师轮流值班,每层楼一个教师,每幢楼三个教师,每天晚上学校有十几个老师在值班。这样好像晚自习很“太平”,但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成了“学奴”。时间一长,不但同学们不愿被监视,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学校经费开支也日益增大;
为了学生管理的规范性,学校强调学生工作的计划性。学校在开学初即事先设计了学生每月的主要活动,甚至包括班会的内容安排。这种上对下的安排,由于内容的陈旧,形式的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致在组织各项活动中,老师热火朝天、忙得要死,学生却无动于衷、恭维不多。结果是老师怨同学、同学怨老师。学生活动计划虽完成了,但效果却不如意;足球是博达学生的伙伴。但博达的足球场草皮是引进的优良品种,为了养护,必须对同学活动有所限制。传统式的简单命令、控制又让学生耿耿于怀。学生虽慑于学校的明令禁止,但学生暗地里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困惑,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看来,这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的技巧、方法问题,它说明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学生观已成为博达的重要研究课题。2010年秋,我辅导区共合并村初小5所,教学点一个,为了让被拆学校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我们对7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寻,调研发现,66.7%的学生离现在就读学校均在4.5公里以上,且都是要经过崎岖的山路,学校住校率达100%;2010年10月,我们对西片4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大致相同。经过多方走访分析发现:
①林崇德著:《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版,第52页。
1、独立生活能力差。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卫生意识等比较差,如:早晨起来不整理内务,不会正确刷牙,不会摆放洗漱用具,不会正确使用卫生间,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时洗刷餐具,不及时打扫宿舍卫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山区,受家庭环境影响所致,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也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有关
2、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文明礼貌意识差,合作意识差。如:出口脏话,随地乱扔纸屑果核,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容易和同学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不能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甚至打架等。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和合作意识;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主要原因,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子女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常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于提高。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主动性不够强,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休息、活动之间的时间关系,学习盲目性、随意性大,没有计划和目标。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学习常规落实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下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堂上引导不够,讲的知识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4、缺少家庭的温暖。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着一定困难。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所调查的寄宿生中, 58.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告诉朋友„„15.5%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最后是告诉父母;据一些生活教师反映,一年级的学生住校时由于想家往往要哭闹一两周之后才能适应。新学期刚开始时高年级学生都会因为想家而偷偷哭。寄宿生在校期间普遍有想家情绪。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7%的寄宿生在想家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既无法与家人联系,又不能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诉说,只能憋在心里,不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常在想家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学校软、硬件设施捉襟见肘。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故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也无管理寄宿生的编制,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了!此外,学生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特别是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2、“寄宿制学校机器”的运行和管理缺乏人文情怀的关爱。各种形式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迅猛地建立起来,其管理模式大多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寄宿制带来的问题却令人始料未及。就农村寄宿制学校自身的运行和管理而言,在许多方面,它加重了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程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强, 忽视教育的细节和过程, 对教师考核和激励不足。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存在偏差, 政策注重学校硬件工程建设, 缺少管理
上的制度约束。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 “重制度轻细节, 重结果轻过程, 重‘管’轻‘育’”。①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 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在寄宿生日常管理中, 任课教师负责学生课上的学习, 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课后的休息照顾, 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却缺少沟通交流, 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寄宿生的情感问题便成了教师管理工作中的真空地带。
二、解决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住得开心,家长放心”的管理目标,经过反复摸索研究,现就探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观念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生观呢?从上述学生管理行为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是以完成计划、便于管理为目的。我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仍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这种由上至下的控制式管理的结果使得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
我们认为,要改变原有的“教育中无学生”的状况,就必须彻底根除传统线性的师生关系,建立网络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建构知识、建构自我。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指导下,我们提出了由下至上的、低重心的学生自主管理设想。自主管理是建立在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它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性向,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一种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博达学生自主管理重在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资质和孕育“拔尖”人才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在运作上我们推出了学生管理的五项重大举措:
1、三级学生助理制度。学校为学生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学生处主任助理和班主任助理。学生校长助理由学生会主席、部长以及值周班长轮流担任,他们参与学校决管理研究策层的活动,向校长直接反映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处主任助理由值周班的同学轮流担任,他们协助学生处参与值周班管理、劳动以及全校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班主任助理由各班干部轮流担任。
长期以来,学校的食堂为规范管理,采用了快餐制的方式,食堂为了方便操作,饭菜总是同一品种。学生校长助理上任后提出要增加饭菜花色品种,给学生以选择。学校采纳了这一建议。目前,学校每餐均有三种菜肴供师生选择。足球场使用问题,同样由于学生校长助理、自主管理委员会体育部长的参与而变得很容易解决。他们召开了年级学生体育部长会,商议了各年级操场使用时间,同时协助学校加强管理。这种局面是学校当初就希望的,但由于我们一直是硬性规定,单方面的、上对下的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很反感,甚至在《博达人》报上用漫画向学校提意见。目前的这种结果是“他管”向“自管”的结果,是管理主体转换的结果。
目前,学生助理制度已成为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博达学生的“低重 ①中国辅导学会:《辅导学大趋势》心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达的校园里,从早锻到就寝,从课间操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绿化,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和劳动的身影。
晚自习管理过去一直让学校头疼。本学期,我们通过值周班牵头,通过学生班主任助理对各班进行管理。学校每个年级只派一个值班人员巡视。这种管理再次把学生推上了自主管理的舞台。学生宿舍管理也是值周管理的主阵地。上午值周同学参与寝室卫生检查和劳动;中午,他们协助老师值班;晚上就寝时,他们又参与就寝纪律检查。
2、学生互助委员会。“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际关系淡漠、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少年学生中自我中心者日益增多”。①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家庭环境以形成自己的合作社会。而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培养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意识,倒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博达不仅有学生学习互助、班级结对互助、寝室结对互助、“爱心”基金帮困互助,同时还将爱心互助延伸到校外。博达进才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
3、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强硬件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住宿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工程”带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了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4、生活教师担当重任。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我们为每个宿舍安排了兼职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由各班班主任轮流担任,为了所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生活能力培训日,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竞赛,经过培训,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5、晚自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在校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人辅导,我校实行了住宿学生晚上集中学习制度,我们将一至四年级的住宿学生合编为一个班,五、六年级各班进行专人辅导学生学习,为住宿生课后巩固和预习有了良好学习环境。
(二)、寄宿生“联动管理机制”
1、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治保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很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并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同时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2、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这一管理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①林崇德等著:《学校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3、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4、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生活教师队伍的优化
要想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过得硬的生活教师队伍。生活教师是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的新的教育队伍,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现在的生活教师来自不同的岗位,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教育的需要,应聘用那些懂教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生活教师。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时,加强对生活教师的培养。要转变生活教师的观念,由生活管理为生活教育。
①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生活教育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文明高雅的举止和高度的责任感,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给学生以良性的导向。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教师的相对稳定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生活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每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各异,中途突换生活教师,学生感到茫然,另外新的生活老师大多是新手,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遇到问题总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常出现混乱。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新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有磨合期的,学生对新老师的心理相容也是要有个过程的。在这期间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说,生活教师最好是跟班走。要稳定生活教师队伍,除了待遇留人、工作环境留人外,要更多地给予她们人文关怀,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评价机制。如:评比职工标兵、学校发展奖等。
一学年中,我们除了利用开家长会来到达与家长沟通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作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一次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生活困难生”、“留守生”进行建档转化与帮扶工作,对这些学生教师做到周转化不间断帮扶,每月家访一次,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对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力争达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学。
三、效果总结及建议
博达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 ①江泽民:《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5.月,第3页。
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生活处已初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文明、向上、健康、活泼的生活氛围;基本实现了生活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寄宿生管理工作已走上科学、有序、有效的轨道,在校住宿生安全得得到了很好保证,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在多次接受市、县领导的检查中均受到领导的好评。
“当前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①。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作为寄宿制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悟。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育充分开发生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拓展生活教育 作为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更应对生活教育方面给予拓展。如: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可开展评比注重学生身体等全面素质发展的“阳光少年”活动、及以学生自理能力为主,凸现生活层面的“五星级寄宿生”评比活动等。
(二)、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 最好配有专职保安和生活教师,这样职责分明,会更好地为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好务。宿制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应具备一颗“母亲”般的心灵。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母亲”的本领和“爱心”„„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对孩子关怀备至,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母亲”、学校是“家庭”。
(三)、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保障学生能住得进,住得好。在营造绿色花园式校园的基础上,校园的一些景点要特意布置“家庭式”的景点„„这样从局部到整体的育人环境都能表现家庭的内容,体现家庭的品味,让学生体味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事实上,寄宿制学校并不是缓解原有义务教育困境的唯一途径。对原有教学网点师资加强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校车系统措施,以及合理引入社会力量等均应纳入决策选择视野。应更加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鼓励基层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此外,尽快加强现有寄宿制学校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体制,保证农村学龄儿童真正因此受益,亦是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要务。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1,第5页.参考文献: [1] 俞国良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 佐斌主编、郑晓边副主编:《心理素质教育<高中学生、教师用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6年增订版。
[6] 冯忠良 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版。
[7] Bubb, Sara.The insider's guide to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succeed in your first five years as a teacher / Sara Bubb.London : RoutledgeFalmer, 2004
[8] Curtis, Kathleen A.The PTA handbook : keys to success in school and career for the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Thorofare, N.J.: Slack, 2004
[9] Rothwell, W.J.: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 Spring semeste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