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
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
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06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能。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08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应用技术的创新。我们采用新的移动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部门协同。在具体的技术创新上,采用gprs无线数字传输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像、位置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实时传输;采用
gps
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相结合,实现城管监督员的精确定位;区级平台采用光纤传输技术,构建全光纤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充分利用公安部门视屏监控资源,及时发现和处置重要路段的城市管理问题。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是区委、区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助推器。随着**区城市综合模块系统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将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范文模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
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
2006年大年初一,中共**省委书记**同志到**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慰问值班干警,在了解到110警务系统承担了大量非警务出警工作后,希望**区能在城市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解决好公安机关在110接处警工作中的非警务事件分流处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创新的建设思路在哪里呢?**区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数字化城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新型模式来推进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在经过充分的课题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后,区委、区政府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切实解决难点问题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把“整脏治乱”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区)活动推向深入。于是,围绕平台建设和提高处置能力这两个重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于2008年3月1日全部建成并开通运行。
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06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
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08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一个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政府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 “57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了区、乡(街道办事处)、单位(部门)无缝联接,统一互动。经过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较好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职能。
——应用技术的创新。我们采用新的移动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部门协同。在具体的技术创新上,采用gprs无线数字传输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像、位置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实时传输;采用 gps 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相结合,实现城管监督员的精确定位;区级平台采用光纤传输技术,构建全光纤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充分利用公安部门视屏监控资源,及时发现和处置重要路段的城市管理问题。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是区委、区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助推器。随着**区城市综合模块系统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将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我县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城市化进程,今年8月,县城地区两个街道和一个地区办事处正式成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街道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结合鼓楼街
道实际和工作实践,就城市管理工作做一探讨。
一、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这是由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在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新形势下,城市不仅在**区域发展中起着中心主导、骨干作用,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们生活的居民区,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经济活动,保障这些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居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因此,在政府工作中城市管理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支持城市管理工作。
二、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围绕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任务,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应遵行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三是坚持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量力而生,分层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现阶段,城市管理要努力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三、城市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我们围绕争创首都文明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强化组织建设和体制创新为保障,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投入为切入点,按照“以人为本、民主自治、互助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扎扎实实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开创了街道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为创建首都文明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市做出了应有贡献。
通过街道成立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在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街道与专业部门关系还需理顺。城市管理涉及市政、规划、建设、环保、国土、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事权、财权过于集中在“条”上,作为“块”上管理的街道责大权小,难以起到协调作用。一些专业部门没有做到“条专到底”,把街道视同乡镇,强调属地责任,反过来监督、考核街道办事处,削弱了街道管理权威,使城市整体功能难以得到发挥,2、城市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在物业管理上存在一区多物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建立的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取得物业管理资质,物业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与业主、居委会之间形不成协调工作的合力。目前我县物业管理机构为小区办,街道在协调物业公司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
3、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脱节。城市只有建好才能管好,由于建、管分开,建设时很多遗留的问题,根本不能通过管来解决,所以街道办事处应该介入城市建设,建的时候,就考虑怎么管,很多问题会避免。比如,小区设计时就要考虑很多服务的配套设施,停
车、购物都要考虑,如果建设时不予考虑,以后很难补救。目前,开发商遗留问题较多,如:小区配套设施不配套、路面不硬化、绿地不绿化等,街道对开发商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4、居民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好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而且有相当一部分
人是农转居,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在意识观念、自我修养、言行举止、人际关系的诸多方面,同城市文明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无疑给城市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任务措施
鼓楼街道地处县城的中心区,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为人服务,为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服务,正确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关系,按照建设和谐社区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等七方面工作,使城市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素质
一是在教育中提高。街道和社区要以市民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有步骤地对全体居民进行深入广泛长期的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二是在宣传中促进。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市民向先进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三是在环境中陶冶。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四是在参与中养成。街道和社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养成关心县容县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3、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目前我辖区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手成立由规划、环保、环卫、城管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城市管理协调委员会,切实解决不同程度的部门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利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按照责权相等,责权一致的原则,解决块上管理责大权小问题,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4、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强化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在强化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到位的同时,加强综合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各方力量,建立强有力的城市管理网络体系,使各部门单独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
第四篇:泗水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模版)
泗水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泗水县委 泗水县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下面,我代表泗水县汇报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济宁市的最东部,西接孔子故里曲阜,北靠五岳之尊泰山。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泗水历史悠久,是伏羲、虞舜的故乡,东夷文化的摇篮,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先贤仲子的故里,于公元591年隋朝设县,延续至今。泗水山青水秀泉美,泉林泉群被《山东通志》列为“山东诸泉之冠”,是中国江北罕见的自然泉群、国家注册的“中国泉乡”,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誉为“海岱名川”。泗水生态环境优良,被评为“山东省绿化模范县”;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生态旅游格局,被评为“山东省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县”。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这一首要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强县、环境兴县“两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高端化、旅游特色化、农业品牌化“三化发展”,持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
103类、8413个,形成了《基础数据普查库》、《标准地理编码数据库》。
二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软件平台建设。
(一)呼叫中心建设。将原12319城建热线并入县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配备了语音交换机、数字话机及坐席电脑,安装了语音通讯软件,通过数字网络专线完成了县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相关处置部门的对接,通过专线及互联网方式24小时受理市民对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投诉和服务需求。
(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购置了城管通手机、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机柜、KVM切换器,保障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安装了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完成了城市管理业务受理、分派、处置、回复、核查、结案和综合考评的全面业务处理流程。
三是建立了数字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中心大厅面积70余平方米,装备了17平方米的高清晰液晶显示屏,开通了网络专线,整合了城区警用电子监控系统,配置了单兵设备、车务通GPS终端定位系统,实现了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固定监控、流动监控和对执法车辆的动态监控。
四是打造了专业信息员采集队伍,负责对城区6个工作网格进行城市管理巡查,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到信息平台,平台发出核查指令后,在第一时间再返现场核查问题处置的结果并反馈指挥中心,大大减少了问题处理的环节和时间。
第五篇:南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南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大 中 小 www.xiexiebang.com 2010-9-1 9:39:01 来源:省住建厅 点击:548 【打印本页】
全省数字化城管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南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于2009年10月开始筹建,2010年5月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三个多月以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成效显著。现将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城管”建设背景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明两年,我市将先后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指数测评、承办“中博会”和“七城会”,这些重大活动将是对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大检阅、大考验。强化城市长效管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既是巩固创建成果、迎接“两大盛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8年市委九届五次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高”要求,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随后,我市组织考察组分别赴北京、杭州、深圳、南宁等城市考察“数字城管”建设和城市管理改革工作,经过认真考察调研,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建设具有南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二、“数字城管”建设情况
2009年10月,我市在完成可行性调研的基础上,采用BT模式,投资3000万元,开始市、区、街道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程,于2010年5月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7个区级指挥分中心,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红谷滩新区共七个区域,覆盖面积150.6平方公里,网络终端连接共129个部门和单位。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3780个,责任网格117个;普查建库的城市部件为80万件,将城市部件分为6大类、68小类,将城市事件分为7大类、60小类。“数字城管”系统共享全市天网工程5000多个视频摄像头资源,及时掌握大街小巷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情况,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视化。
为确保“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我市专门组建了“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共有70余人,每天从早上7时至晚上9时共14小时,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监控、受理、派遗和处理,12319城管热线全天24小时接听市民来电,受理群众投诉。
同时,我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通过服务外包方式承包给一家公司,按合同要求共投入234名信息采集人员,确保每个责任网格(约1平方公里)有2名采集员每天14小时对城市部件、事件问题进行采集和整改核实工作。
三、“数字城管”运行情况
“数字城管”试运行以来,按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工作要求,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强化考核,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以七月份为例,受理问题3.1328万件,整改到位2.6619万件,整改率达8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字城管的问题采集、派遣、结案数呈上升趋势,运行呈良性发展的态势,数字城管的应有作用也日趋显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现问题更全面
“数字城管”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确保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全面发现,很少遗漏。我市“数字城管”发现问题有以下四条渠道:一是信息采集员。全市234名信息采集员每天14小时在大街小巷不停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使用“城管通”采集,即时发送到系统平台,由市监督指挥中心立案派遣到相关责任城区或责任部门限时整改。目前我市平均日信息采集量1000件左右;二是12319城管热线。全天24小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日受理量约40件左右;三是共享全市天网工程5000个摄像头。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每天14小时安排视频监控人员,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绿化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监视,发现问题,及时截图立案、派遣。四是三支督查队伍。每天负责督查信息采集公司的采集工作的质和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
2、处理问题更及时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按照“数字城管”七个工作流程进行快速处理。同时以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七个区分指挥中心为枢纽,连接129个城区、街道、部门和单位,实现实时在线派遣,处理问题限时完成,使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连接,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车载GPS系统与数字城管平台的深度整合,数字城管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执法和应急联动。
3、考核评价更科学
“数字城管”绩效评价系统数据都是软件自动生成,较好地屏蔽了人为因素,使考核考评工作更科学、更客观。以“数字城管”问题处理率为绩效评价基本依据,我市定期编发“数字城管”《日报》、《周报》、《月报》,对所有“数字城管”责任城区、部门和单位工作绩效进行数据分析,排列名次,既便于领导及时掌握部件、事件的高发问题,为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市实行《城市创建城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每月对各城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和绩效情况进行排名,完成较差的部门、单位,要责令其说明情况,并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全市正在逐步形成城市管理工作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
4、管理效能更显著
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平台的打造,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考核评价有效监督。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数字城管”运行后,实现了“两减少、两提高”,即:城市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明显减少,城市“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数量增加了(过去每天全市大约发现处理问题约100多件,“数字城管”运行后每天发现处理问题约1000件,增加8倍),群众满意度提高了(“数字城管”运行后,不少市民反映周围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据民意调查,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建好用好“数字城管”系统的关键。南昌市数字化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副市长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保证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按期完成。系统运行后,市城管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城区和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定期分析数字城管案件办结情况,提出解决疑难案件的工作思路,为平台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合理的经费投入是建好用好“数字城管”系统的前提。市委、市政府站在南昌和谐崛起的战略高度,制定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计划,一期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采用BT模式,分五年支付建设资金;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数字城管”运行经费1000多万元、考核奖励经费200万元,确保了“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
(三)规范的操作是建好用好“数字城管”的基础。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到建设验收全过程,一律按照有关政策要求,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确保了项目规范实施。“数字城管”运行后,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制定完善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工作纪律、考核细则等规程;明确了接话交办、处理解决、催促办理、回访反馈等操作程序,保证了“数字城管”规范有序运行。
(四)完善的制度是建好用好“数字城管”的保障。伴随着“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科学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透明的成绩排名公示机制和严格的工作问责机制的“三剑合一”,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完善考核体系。我市制定实行了《南昌市创建工作城市管理考核暂行办法》。采用数字城管日常考核、定期抽查、重点工作考核、民意调查等四种方式,对各城区、各责任单位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同时实行周调度、月排名、季考核、年奖惩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公布考核结果。以周报和月报形式,在创建调度会上公布每周城市管理考核数据,每月在《南昌日报》上公布月度考核结果;三是严格工作问责。为有力推动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的落实,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南昌市创建工作问责制》,明确规定,根据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对城市管理工作考核成绩排名落后的单位领导实行严格问责,当三次以上排名倒数第一名的单位领导给予免职或建议免职处分。
我市数字城管从建设至运行,已有半年时间。期间,我市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自始自终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城市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我们坚信,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数字城管”工作一定能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双提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