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工程的成本控制与工程的造价、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建设单位在建设前期制定好相应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且对其中的投资回收期等做好准确评估,才能从源头控制好工程的成本,也才能更好的提审工程质量,从源头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关键词:工程;前期;管理
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进度三个方面的控制.为了使工程的投资得以高效应用,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合理保证,工程的进度能按预定工时完成,那么项目开始前的事先控制与监理工作就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将从源头上决定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1、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1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工程前期管理工作要做到:坚持质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主动控制为宗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以督促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主动控制为途径,监督其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严格掌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分包工程;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对未经工程建设监理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且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2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签认.专业的建设单位的专家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并附质量证明资料、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审核签认,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在设计交底前,建设单位的监督部门应组织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项目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项目监理机构应对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记录)进行签认.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依据监理规划、设计文件、规范,按专业、分阶段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并报总监审批后,组织实施.总监应及时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并根据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由承包单位负责整改,最后由总监审定.2、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投资严重超预算
由于建设单位缺乏基本建设的专业管理人才,使得有关单位在项目评估、招投标、施工等重要阶段有了抬高造价的机会,最终导致了投资总额严重超过预算标准,从而造成建设单位的投资没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体现在前期可行性分析所做出的成本预测不够准确上,还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诸多人为因素的干预上.2.2没有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
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对不同的部门,分层建立平行监督机制,各部门彼此监督,定期公布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将导致以后的施工中管理费用等软化费用的使用较高,.2.3设计环节成本控制不够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投资的决策和设计.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该聘请专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公司,对项目的投资回收进行分析.这不仅包括施工项目的进程设计,还有资金投入的时间、数量设计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避免超标,功能过剩.3、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改进工作的改进
在项目施工前,对工程的控制与监理进行的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对施工方案可行性的监理以及对于吸引、运用投资进行监理.3.1认真审查搞好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
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文件.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3.2搞好图纸会审工作
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因此.认真搞好图纸会审是搞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图纸会审由项目总监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使参加施工的各单位人员思路一致.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中出现失误.3.3投资控制的改进
建设单位应全程参与以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工作,以期能够在大范围内寻找公平、公正、合理的潜在投资者,以使工程能以最先进的技术、最合适的成本建造出高品质的工程.在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时,建设单位应选择应用相应的动态分析指标,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回收期等问题,以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在整个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先审计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以此为依据,看图纸等相关资料的合理性,这样能够保证更多的钱用在刀刃上.3.4加强对于建设成本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前做好项目评估工作,以控制好项目的管理进程和科学成本,在此前提下,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做到真实、审慎,以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建设投资效益.招投标是控制投资的重要手段.因建设单位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拨款,因而更加要抓好招标的公平性、透明性工作,防止腐败的滋生,以保证资金的最高效使用.招标工程建设从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监理等实行全过程招标,关键是要拟定好标书,把材料、设备等的规格、等级和品牌都一一明确,并做好保密工作,杜绝招标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与不正当行为.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一块软化区域,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了许多不容小视的浪费.管理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这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4、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4.1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事前管理的保证
目前,项目部内部管理方面也存在责任不清、制度不严,“自检、互检、交接检”不能落实的现象.可以说.目前有一部分建设单位的质保体系流于形式,在日常施工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向顾客提供保证,使顾客产生信任.因此我们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尽最大努力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这样做将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2建设单位加强前期管理是工程执行的保障
建设工程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拆卸或解体来检查内在质量.所以建设工程项目终检验收时在相当程度上是仅看外表.而工程的内在的、隐蔽的质量缺陷则是难以发现.鉴于这种情况,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前就主动地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因素及环节,这样就完全避免与克服了最终检验的局限性,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也确保了质量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说搞好质量事前控制更能体现监理的价值.5、结束语:
在工程质量控制中,事前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因此我们在这一控制中要给予足够重视,有效履行管理职责,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参考文献:
[1] 孙琳琳.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D].山东科技大学, 2006.[2] 韩雪.代建制管理模式及代建单位的培育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3] 王文超.天津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06.[4] 胡涛.论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造价的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第二篇: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2-000-01
摘 要 现阶段,随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家园”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离退休职工作为“家园”中的长辈,是组成企业文化内涵的一部分。针对离退休职工的发展变化,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下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离退休职工 自主管理工作 分析与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们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离退休职工日益增多,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尤为明显,怎样妥善安排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已经引起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是伴随着企事业单位一起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些职工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为新员工树立了好的榜样,单位围绕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退休金等问题落实好他们的退休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
实现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离退休职工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年老多病,需人照顾。这一群体多数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企业的兴衰时刻关注着,有着难解的情结。二是有一技之长,返聘任职。这一群体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在企业中持续升温。三是赋闲在家。这一群体占据离退休职工的大多数,普遍具有不甘于现状,想要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总而言之,虽然个别老同志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但大多数离退休职工都具有大局意识,有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人,并且他们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实现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还能给身边人树立一个精神榜样。
二、如何推进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
(一)成立自管组织
为了强化离退休职工的自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余热”。构建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尤为重要。根据社会团体的管理机制,成立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组织,以政治觉悟高、协调能力好、责任心强的老同志协助组织管理离退休职工,形成一套理事会的管理模式,理事会作为管理层、小组长作为执行层。同时,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例如,管理主任、副主任、宣传部、文体部、生活部、财务部、委员、组长以及其他基层人员,所有职位实行民主投票制。
(二)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的作用
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必须建立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规范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方向,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的职能作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第一,落实政治学习制度。党支部从老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年老多病需人照顾的老同志实行上门教育,亲自拜访老同志,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最新的政策思想。保障老党员不留政治“盲区”的同时,协调好他们与党支部的关系,从而积极配合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第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应该坚持开展月会、季会、年会,并且一年内开展两次党课,向老党员传递国家最新的时事新闻,强化老党员的组织观念,提升党政修养。第三,落实群众联系制度。自主管理委员会与党支部应该积极落实群众联系制度,成立专门的联系队伍,频繁走访于老同志的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并掌握老同志的思想动态以及生活难处,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党支部与委员会的关心与照顾,在不经意间向党组织靠拢,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加强与社区沟通发挥社区的作用
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应该加强与社区的互动沟通,借助社区开展离退休职工兴趣小组活动,结合离退休职工的实际情况,成立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不定期的开展文娱活动,为老同志营造共同参与、其乐融融的活动氛围。通过老同志自身的兴趣与特长,定期进行文艺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彰显老同志的文艺风采,还能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既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又发挥了社区的职能作用。例如,“3?8”妇女节、“9?9”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开展相应的节日活动,不仅能够使老同志感受节日的喜悦,还能鼓励老同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机利用社区资源,让老同志能够在社区中完成学习、参与活动,并得到相应的关心与照顾,为年老多病的老同志提供更多的服务。
(四)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使离退休职工正确认识自主管理工作
根据老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岗位性质、身体状况等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以及专业特长。通过调查研究、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方式,使离退休职工充分认知自主管理的理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积极性,贯彻并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的执行者、传播者以及引领者,弘扬祖国新风气,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让老同志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奉献自身的一份心力,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素质。
(五)加强对自管组工作的检查,确保服务质量与过去比不降低
加强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是保障管理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前提条件。因此,构建一支具有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奉献精神足的管理队伍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障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自管组主动开展贴近老同志日常生活的活动,充分推动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用“真心、细心、爱心、耐心、孝心”去感化离退休职工,升华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的核心内涵,保障管理服务质量与过去相比只增不减。
结语:
综上所述,离退休职工要加强自身系统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体系,做好离退休职工的工作,将离退休职工的知识技能全面发挥出来,为企事业单位献出最后一份心力,同时,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熟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身心健康以及自身素质,保障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孙敬峰.新形势下医院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研究[J].才智,2013.32:354.[2] 贺江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9-180.[3] 于希富.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探索[J].石油政工研究,2010.04:68-69.
第三篇:中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唐燕
自1994年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就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奥运会、抗震救灾等各大赛事和重要活动中,青年志愿者表现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它对社会和谐稳定、人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性、公益性、多样性特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他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丰富了人生经历,提高了自身素养。
中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但能提高参与社会的意识,同时也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志愿服务活动既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它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探索中学生志愿者教育目标,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责任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需要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而志愿服务中体现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象征。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把志愿服务作为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可作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为中学生志愿者工作参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结合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对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分层引领、分级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注重普及,分层引领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的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志愿精神教育时,既要考虑到共性目标,也要考虑到个性需要。
志愿服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它通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促使参与者由“自爱”走向“他爱”,最终唤醒公民意识。
志愿服务的过程是改进和提高自我的过程,是先提高自身素质、再服务社会的过程。志愿者通过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对社会角色的认识,理解这一角色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面对已经志愿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中学生,必须强化志愿精神的教育。要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志愿者的榜样力量,一方面在中学生志愿者队伍中加大对他们的宣传,使中学生树立行动目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区、校两级优秀中学生志愿者的评选活动,明确中学生学习的榜样,使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有号召力。
2.关注德育,分级实施
中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可以结合高中的德育目标设置情、意、行台阶,使道德目标和志愿服务目标相结合,促进学生德育目标的达成。
高一年级重点开展习性教育,注重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生活,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学习自觉,言行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主要是让中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以根据所需服务的岗位设立服务内容,安排中学生进入志愿服务岗进行志愿服务。让中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初步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督促”的自觉行为,做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准备。
高二年级重点开展人格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塑造健康自我,培养健康情趣,积极融入集体,做一个有科学精神与法制意识、有爱国主义情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主要是让中学生形成友爱互助、服务社会的意识。学校根据校内外资源确定服务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等的志愿服务。让中学生能走进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进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增强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逐步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高三年级重点开展生涯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机遇和挑战,确立自身发展方向和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理想,逐步成为“胸怀祖国,放n艮世界”、对社会尽责的社会公民。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勇担责任、奉献社会的公民意识。学校提供志愿服务的各类岗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让中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发掘潜能,迈好成人第一步。
二、优化中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发展中学生实践能力
正如组织管理学家鲁西尔(Robert N.Lussier)所说,组织是由一群致力于达成既定目标的人组合而成,这群人实为组织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决定组织运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当今的管理也将人的互动管理作为提升组织绩效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成为未来组织管理的首要任务。要使中学生志愿者工作能够有效、可持续地发展,在管理中也需要不断优化人际间的互动管理,才能真正提升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交流互动、积累收获、民主竞争。
1.成立一支轮流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队伍。要使众多的中学生志愿者都能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保护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建设一支能够轮流参与活动的中学生志愿者队伍是必然要求。要在学校的各个班级中成立富有特色的志愿者小队,队长由学生自主推荐。各个基层团委把各个小队进行编队整合成立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由学校团委书记或学生会主席担任队长。教育局团工委把各校的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成立区中学生志愿者服务总队,由教育局团工委书记担任队长,从而形成区、校、班三级设置,多队合一的志愿者队伍构架。在建立多队合一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为了使中学生能够参加不同层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还要运用队员轮流参与活动的机制。主要是每学期由班级的志愿者小队轮流安排队员进入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活动,学校志愿者服务队轮流安排队员参加区志愿者服务总队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励了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热情。
2.创建一张储蓄服务时间的记录卡片。要使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有效评价,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留下足迹,创建“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储蓄卡”是有效的手段。储蓄卡主要记录中学生每次参加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间与内容,把“储蓄卡”作为中学生在评优、表彰先进过程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将储蓄卡与中学生18岁成人教育相结合,在开展的“岁至18岁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中,把完成48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记录情况作为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必要条件。
3.建立一个互动互评的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建立一个让中学生志愿者团队公开接受社会评价的电子平台,这是协调志愿服务资源、提高学生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一要让网络成为团队间交流的平台。每个志愿者团队都要进行网络注册,通过网页发布活动信息,交流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收获。如,在嘉定学生社团网,对志愿服务类社团进行登记注册,学生可以在“社团新闻栏”发布活动信息,在“社团互动栏”交流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二要让网络成为团队间民主评价的平台。由学生在网上进行投票,评出“优秀志愿服务队”和“星级志愿者服务队”。
三、拓展中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挖掘中学生创意潜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所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广,中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夯实基础项目的同时,还要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学校资源,开发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服务站点,不断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和新内容,使中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更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形成品牌。
1.设立校园志愿者工作岗。学校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微缩了的社会。因此,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大胆创意,确立校园志愿服务岗位。二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结合重大节庆点和学校实际所需设立长、中、短期志愿服务岗。如,长期服务岗:“校园文明志愿管理员”、“校内节能志愿管理员”、“绿化保洁志愿者”等;中期服务岗:“小超市志愿管理者”、“行政助理员”、“校园督察员”、“校门口礼仪岗”、“餐厅志愿管理者”等;短期服务岗:“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者”、“学校运动会志愿者”等。通过各类岗位的设立,既促使中学生督促自我、服务他人,又给中学生自我发现和开拓创新提供了机会。
2.设立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站。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因势利导,积极动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围绕“迎世博”工作开展的“中学生世博公益行”创意活动,通过学生在健康、环境、卫生等领域寻找服务内容,自主设计活动项目,并以中学生社团组织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使中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文明建设的行动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居委、敬老院。图书馆等的共建关系。结合中学生特点设计活动站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并明确志愿者进行活动的时间周期和活动内容,发挥站点的育人作用。如,暑期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居委主任助理员、治安巡逻志愿者、“阳光之家”助残志愿者、敬老院爱老志愿者、治安巡逻志愿者等。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岗站,使更多的中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创意,学会沟通,展示特长,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留守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农村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他们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最牵挂的人群。所以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在校寄宿生活的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状况。探索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进行积极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奠定良好的人生发展基础。
关键词:留守学生 寄宿制学校 问题 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and business people, mak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some look after, some entrust the grandparents entrusted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ch make these children into “left-behind students.” They are also the most concerned about migrant workers crowd.So left-behind whether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linked to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labor, but also related to foster social stability.This topic research, will on the boarding life of rural left-behind student survey and study on a comprehensive grasp their family life, school life condition.Explor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mily education of joint positiv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to enjoy education rights, unattended students get their uniqu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make left-behind students can better perfect personality, forming good quality, lay the good life development foundation.Key words: Left-behind students Boarding schools issue policy
正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轻壮年劳动力外流发达城市、农村合乡并镇的行政政策、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追求教育事业的效率和效益等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出现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学校教育中的诸如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另外农村寄宿制更直接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关怀精神,它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农村多达2000万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关怀的港湾。“然而,这个港湾,正日益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其中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缺失的批判尤其①显得犀利和沉重”。这就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难题,我们做了细仔调研分析,并结本地区实际进行了大胆探索,收益良多,现就我们近段时间来的研究探讨成果交与各位同仁商榷,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调研分析
(一)、学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麻城博达学校是一所于1996年8月8日落成的新学校,为打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第一届学生进校起,博达便采用了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学生规范化管理。但运作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
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习管理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晚自习纪律,学校除派行政领导值班外,还派教师轮流值班,每层楼一个教师,每幢楼三个教师,每天晚上学校有十几个老师在值班。这样好像晚自习很“太平”,但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成了“学奴”。时间一长,不但同学们不愿被监视,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学校经费开支也日益增大;
为了学生管理的规范性,学校强调学生工作的计划性。学校在开学初即事先设计了学生每月的主要活动,甚至包括班会的内容安排。这种上对下的安排,由于内容的陈旧,形式的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致在组织各项活动中,老师热火朝天、忙得要死,学生却无动于衷、恭维不多。结果是老师怨同学、同学怨老师。学生活动计划虽完成了,但效果却不如意;足球是博达学生的伙伴。但博达的足球场草皮是引进的优良品种,为了养护,必须对同学活动有所限制。传统式的简单命令、控制又让学生耿耿于怀。学生虽慑于学校的明令禁止,但学生暗地里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困惑,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看来,这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的技巧、方法问题,它说明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学生观已成为博达的重要研究课题。2010年秋,我辅导区共合并村初小5所,教学点一个,为了让被拆学校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我们对7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寻,调研发现,66.7%的学生离现在就读学校均在4.5公里以上,且都是要经过崎岖的山路,学校住校率达100%;2010年10月,我们对西片4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大致相同。经过多方走访分析发现:
①林崇德著:《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版,第52页。
1、独立生活能力差。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卫生意识等比较差,如:早晨起来不整理内务,不会正确刷牙,不会摆放洗漱用具,不会正确使用卫生间,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时洗刷餐具,不及时打扫宿舍卫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山区,受家庭环境影响所致,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也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有关
2、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文明礼貌意识差,合作意识差。如:出口脏话,随地乱扔纸屑果核,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容易和同学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不能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甚至打架等。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和合作意识;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主要原因,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子女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常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于提高。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主动性不够强,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休息、活动之间的时间关系,学习盲目性、随意性大,没有计划和目标。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学习常规落实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下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堂上引导不够,讲的知识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4、缺少家庭的温暖。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着一定困难。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所调查的寄宿生中, 58.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告诉朋友„„15.5%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最后是告诉父母;据一些生活教师反映,一年级的学生住校时由于想家往往要哭闹一两周之后才能适应。新学期刚开始时高年级学生都会因为想家而偷偷哭。寄宿生在校期间普遍有想家情绪。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7%的寄宿生在想家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既无法与家人联系,又不能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诉说,只能憋在心里,不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常在想家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学校软、硬件设施捉襟见肘。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故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也无管理寄宿生的编制,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了!此外,学生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特别是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2、“寄宿制学校机器”的运行和管理缺乏人文情怀的关爱。各种形式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迅猛地建立起来,其管理模式大多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寄宿制带来的问题却令人始料未及。就农村寄宿制学校自身的运行和管理而言,在许多方面,它加重了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程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强, 忽视教育的细节和过程, 对教师考核和激励不足。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存在偏差, 政策注重学校硬件工程建设, 缺少管理
上的制度约束。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 “重制度轻细节, 重结果轻过程, 重‘管’轻‘育’”。①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 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在寄宿生日常管理中, 任课教师负责学生课上的学习, 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课后的休息照顾, 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却缺少沟通交流, 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寄宿生的情感问题便成了教师管理工作中的真空地带。
二、解决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住得开心,家长放心”的管理目标,经过反复摸索研究,现就探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观念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生观呢?从上述学生管理行为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是以完成计划、便于管理为目的。我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仍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这种由上至下的控制式管理的结果使得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
我们认为,要改变原有的“教育中无学生”的状况,就必须彻底根除传统线性的师生关系,建立网络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建构知识、建构自我。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指导下,我们提出了由下至上的、低重心的学生自主管理设想。自主管理是建立在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它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性向,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一种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博达学生自主管理重在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资质和孕育“拔尖”人才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在运作上我们推出了学生管理的五项重大举措:
1、三级学生助理制度。学校为学生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学生处主任助理和班主任助理。学生校长助理由学生会主席、部长以及值周班长轮流担任,他们参与学校决管理研究策层的活动,向校长直接反映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处主任助理由值周班的同学轮流担任,他们协助学生处参与值周班管理、劳动以及全校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班主任助理由各班干部轮流担任。
长期以来,学校的食堂为规范管理,采用了快餐制的方式,食堂为了方便操作,饭菜总是同一品种。学生校长助理上任后提出要增加饭菜花色品种,给学生以选择。学校采纳了这一建议。目前,学校每餐均有三种菜肴供师生选择。足球场使用问题,同样由于学生校长助理、自主管理委员会体育部长的参与而变得很容易解决。他们召开了年级学生体育部长会,商议了各年级操场使用时间,同时协助学校加强管理。这种局面是学校当初就希望的,但由于我们一直是硬性规定,单方面的、上对下的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很反感,甚至在《博达人》报上用漫画向学校提意见。目前的这种结果是“他管”向“自管”的结果,是管理主体转换的结果。
目前,学生助理制度已成为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博达学生的“低重 ①中国辅导学会:《辅导学大趋势》心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达的校园里,从早锻到就寝,从课间操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绿化,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和劳动的身影。
晚自习管理过去一直让学校头疼。本学期,我们通过值周班牵头,通过学生班主任助理对各班进行管理。学校每个年级只派一个值班人员巡视。这种管理再次把学生推上了自主管理的舞台。学生宿舍管理也是值周管理的主阵地。上午值周同学参与寝室卫生检查和劳动;中午,他们协助老师值班;晚上就寝时,他们又参与就寝纪律检查。
2、学生互助委员会。“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际关系淡漠、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少年学生中自我中心者日益增多”。①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家庭环境以形成自己的合作社会。而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培养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意识,倒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博达不仅有学生学习互助、班级结对互助、寝室结对互助、“爱心”基金帮困互助,同时还将爱心互助延伸到校外。博达进才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
3、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强硬件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住宿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工程”带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了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4、生活教师担当重任。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我们为每个宿舍安排了兼职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由各班班主任轮流担任,为了所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生活能力培训日,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竞赛,经过培训,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5、晚自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在校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人辅导,我校实行了住宿学生晚上集中学习制度,我们将一至四年级的住宿学生合编为一个班,五、六年级各班进行专人辅导学生学习,为住宿生课后巩固和预习有了良好学习环境。
(二)、寄宿生“联动管理机制”
1、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治保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很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并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同时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2、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这一管理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①林崇德等著:《学校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3、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4、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生活教师队伍的优化
要想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过得硬的生活教师队伍。生活教师是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的新的教育队伍,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现在的生活教师来自不同的岗位,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教育的需要,应聘用那些懂教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生活教师。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时,加强对生活教师的培养。要转变生活教师的观念,由生活管理为生活教育。
①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生活教育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文明高雅的举止和高度的责任感,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给学生以良性的导向。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教师的相对稳定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生活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每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各异,中途突换生活教师,学生感到茫然,另外新的生活老师大多是新手,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遇到问题总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常出现混乱。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新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有磨合期的,学生对新老师的心理相容也是要有个过程的。在这期间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说,生活教师最好是跟班走。要稳定生活教师队伍,除了待遇留人、工作环境留人外,要更多地给予她们人文关怀,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评价机制。如:评比职工标兵、学校发展奖等。
一学年中,我们除了利用开家长会来到达与家长沟通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作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一次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生活困难生”、“留守生”进行建档转化与帮扶工作,对这些学生教师做到周转化不间断帮扶,每月家访一次,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对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力争达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学。
三、效果总结及建议
博达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 ①江泽民:《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5.月,第3页。
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生活处已初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文明、向上、健康、活泼的生活氛围;基本实现了生活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寄宿生管理工作已走上科学、有序、有效的轨道,在校住宿生安全得得到了很好保证,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在多次接受市、县领导的检查中均受到领导的好评。
“当前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①。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作为寄宿制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悟。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育充分开发生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拓展生活教育 作为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更应对生活教育方面给予拓展。如: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可开展评比注重学生身体等全面素质发展的“阳光少年”活动、及以学生自理能力为主,凸现生活层面的“五星级寄宿生”评比活动等。
(二)、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 最好配有专职保安和生活教师,这样职责分明,会更好地为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好务。宿制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应具备一颗“母亲”般的心灵。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母亲”的本领和“爱心”„„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对孩子关怀备至,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母亲”、学校是“家庭”。
(三)、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保障学生能住得进,住得好。在营造绿色花园式校园的基础上,校园的一些景点要特意布置“家庭式”的景点„„这样从局部到整体的育人环境都能表现家庭的内容,体现家庭的品味,让学生体味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事实上,寄宿制学校并不是缓解原有义务教育困境的唯一途径。对原有教学网点师资加强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校车系统措施,以及合理引入社会力量等均应纳入决策选择视野。应更加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鼓励基层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此外,尽快加强现有寄宿制学校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体制,保证农村学龄儿童真正因此受益,亦是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要务。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1,第5页.参考文献: [1] 俞国良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 佐斌主编、郑晓边副主编:《心理素质教育<高中学生、教师用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6年增订版。
[6] 冯忠良 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版。
[7] Bubb, Sara.The insider's guide to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succeed in your first five years as a teacher / Sara Bubb.London : RoutledgeFalmer, 2004
[8] Curtis, Kathleen A.The PTA handbook : keys to success in school and career for the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Thorofare, N.J.: Slack, 2004
[9] Rothwell, W.J.: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 Spring semester.2000
第五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践与探索
木材减产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王鹏
内容提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作为国有四大林区之一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林业局面对木材减产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根据本局实际情况,如何转变思想,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好基础,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缓解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天然林资源切实得到保护,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林区的生态环境与林区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关键词:调整结构措施可持续发展
森林与湿地、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森林保障着人类和生命的延续,给世界带来了文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提供林木产品和林副产品的作用。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破坏。近些年,随着洪水泛滥、风暴肆虐、沙漠扩大、沙尘暴的频频袭来,于是,人们将视线逐步聚焦在保护生态的屏障——森林上。保护森林,保障生命线成为时代的一种强音。
在人们的大声疾呼中,1998年9月,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工作。2000年,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满归林业局,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于390295公顷的施业区内,有声有色的进行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
一、伐木人到看林人的转变
保护生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这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
标,基于此,木材减产就成为摆在林业产业工人面前的新课题。减产就意味着减少收入,减产就意味着多年从事林业生产的工人要转行。但是满归林业局能从大局着想,木材生产计划由1997年28.6万立方米调减到2003年的17.2万立方米,调减幅度为39.8%。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满归林业局首先从作好森林管护工作做起,把全局按林场划分为8个管护区,安排950人,对施业区内372 244公顷的林业用地进行了全面管护。在各干线、支线、分界线、沟系等主要路口,合理设置站点,建立管护站36个,配置了相应的办公设施。并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内容详细、操作性强的涉及工程管理、生产、营林、资源管理、森林管护等方面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25个。实现了林业产业工人由“砍树人”到“护林人”的转变。
二、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富余人员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锐减,大量的转产人员无法安置,“独木”支撑的格局很难维持企业的经济。面对木材产量调减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满归林业局根据企业的实际,在木材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木材和剩余物利用率方面做文章,让有限的木材资源在企业内部增值。2000年提出了“一体两翼”(即以木材生产为主体,以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为两翼)的发展思路,投资200万元,建成了一条年产20亿支的雪条棒生产线,安排就业人员近1000人。林产工业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布局;2001年确定到“十五”期末,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的经济结构比例要达到3:4:3的经营格局,把林产工业的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木材资源,本着“优材优用,劣材优用,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林产工业项目进行合理布局,确定林产工业要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形成了以利用小材小料、剩余物加工雪条棒、圆棒、卫生筷子、木珠工艺品等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基地,以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细木工板、集成材、均质刨花板等人造板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基地。2003年满归林业局提出要全面加快工业化强企、产业化富民的建设进程,加大了林产工业建设力度。着重建设了以三和人造板厂为核心的林产工业园区,以形成群体优势和综合功能,扩大林产工业的影响力。继华茂木制品厂、兴达木业厂、三和人造板厂、木珠工艺品厂成立后,又将干燥材和细木工板从三和人造板厂剥离出来,成立了东深木制品厂。加大了雪条棒、卫生筷子、均质刨花板和木珠项目工艺的改进力度,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注重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抓好销售,增强林产工业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发挥林产工业的主导作用。仅2003年林产工业总产值达3467万元,占林业局工业总产值的29%,林产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了3232万元。现在林产工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000人,安置了富余人员,保持了地区稳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
三、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就业渠道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后,林业产业由单一的木材生产结构向多
种经营、多业并举立体开发森林资源转变。满归林业局把工业化强企,产业化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基本思路。在多种经营发展上,按照“重点抓多经,突出在家庭,全力促富民”的总体思路,把多经作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全面规划建设种、养、加基地,建立了食用菌、特色蔬菜种植、森林鸡、肉牛、柳编和仔猪等多种经营六大基地。同时,还建立了纯净水厂、纸箱厂、制氧厂等多种经营项目。尽全力安置好人员就业,抓好转产项目的建设增强企业后劲。使多经成为职工就业和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实现了多种经营产业化、效益社会化。
四、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满归林业局根据的自身条件将具备经营能力和经营条件的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要求,依据一次性安置的相关政策,对1062人进行了一次性分流安置,对企业用工进行了清理整顿,使职工队伍由“天保工程”前的6000余人减至4000余人,规范了用工管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五、合理的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的必要手段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农、牧业的生产是与林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没有林业就不会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木材又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森林又有它的特殊性,一是可再生,二是无污染。林木在形成过程中,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根据满归林业局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一方面幼、中龄林的生长量比较大达335450立方米,占林分总生长量的59.1%。过熟林面积42300公顷,蓄积4499616立方米,成过熟林生长量为168483立方米,占林分总生长量的29.7%。另一方面幼林面积、蓄积增长幅度大,针阔比合理,因地处大兴安岭西北坡具备较好的天然更新条件。但是成过熟林的损耗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过熟木倒地自然腐朽。因此,对于大量成过熟林木,应及时进行人工处理,既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森林的火险等级。天然林保护工程要求禁伐是必要的,但由于森林的生长周期长,如果完全排除合理的人为干扰,森林世代更替和生长周期将更长。根据林分状况,采用不同的采伐方式,可以优化林分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林分在生长过程中,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不同的抚育采伐措施,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和数量,还可获得大量的木材。
六、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解决木材需求问题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核心应当是森林经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后,一方面给森林带来了休养生息的难得机遇,另一方面却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困难,全国各主要林区全面实行限产、停产,这必将导致木材产品在市场上的短缺,而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地增长,长期为重要物资供应中的短线。因此,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区划,进一步推进森林的集约经营。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把以木材为主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
使林业产业步入良性循环。实现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发挥森林的生态作用。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东风指引下,只要我们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强调土地的利用和森林的保护、培养和利用。制定好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长远规划,大力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提倡木材的综合利用事业。森林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天然资源,尽管个别地区蕴藏丰富,但总有告竭之日,唯独森林是能够更新的天然资源,只要青山常在、永续作业就能够永久造福于人类。
附:
作者简介:王鹏,男,1972年12月生,大专文化,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满归林业局营林生产部
通讯地址:内蒙古根河市满归林业局营林生产部
邮编:022363电话:0470—537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