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班主任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差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3.赏识差生的目的一一为差生重塑形象
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班主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其中,我对——“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感触很深,因为班干部是班级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只要培养了班级中的班干部,相信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班干部也有工作能力强弱之分,所以对那些班干部也要进行赏识教育,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变得更有干劲!愿我们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的赏识教育下,个个变得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第二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起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当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差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名叫尹鹏,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中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打架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每周评比”的成绩很差没能夺得学校流动红旗,同学们对他恨之入骨。
找尹鹏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尹鹏,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新当你们的班主任,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媛媛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尹鹏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采:“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尹鹏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3.赏识差生的目的一一为差生重塑形象
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白雄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白雄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春季运动会,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第三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德育论文6)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差生的开始——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名叫刘东,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旷课等违规行为,总是影响班级的各项评比,同学们对他恨之入骨。
找刘东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刘东,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新当你们的班主任,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李英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东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采:“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东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给班级抹黑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3、赏识差生的目的——为差生重塑形象
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东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东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部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部应私下。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如获得荣誉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部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
们:取得荣誉,班干部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部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部周围,服从班干部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班际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第四篇:赏识教育论文:浅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论文:浅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 班主任 应用
一、课堂教学是进行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目前,学生大多数的知识学习都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的场所。在校的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要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会取得意外收获。当学生的想法好过你老师时,作为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使他成为遗忘的角落。
二、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深入到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之火。所以实施赏识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老师多了解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学生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并对他们在业余方面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每一点进步。另外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三、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教学的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学生身上的一点的进步,作为教师都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个小小的进步,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称赞。赏识教育的艺术性要体现在语言、行动上,让学生真切的感觉的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
四、赏识教育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不能过度 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例:对胆小但是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他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总之,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心态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第五篇: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班主任论文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
今天要谈的主题是“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理念”这个词,通常理解为“理性的概念”、“理性的观念”,它和“观念”是同义词,偏重于指对某种行动、行为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观念。哈弗大学有一条校训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我想把这句话化用一下,“一位教师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在于他是能够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的两个字是“人本”,像“以人为本”、“立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等等。“人本”的理念不是教育界独有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国家政策都在讲“人本”。那么在教育工作当中,“人本”具体的说来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我认为,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里有两个词语需要注意,第一个词语——“人”,这里的人绝对不应当单指我们的学生,如果把“以人为本”单纯的理解为“以学生为本”,那么我们众多教师就会停滞不前,固步自封,陷入到保守落后的境地当中。学生需要发展提高,教师也需要发展提高;学生需要成人成才,教师也需要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所以,“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应当包括老师。
第二个词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提高成绩绝对应当是一种发展。除此之外,强健体魄,拥有一个好身板;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出自身的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为人处世,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态……这些都是学生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得到提拔重用了是发展,涨工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发展,成为名师了一到新生入学分班的时候大家都趋之若鹜的想进您这个班了,这说明您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了,这也是发展。除此之外呢?难道我们这样就算达到从事这个职业的更高境界了吗?不应该,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更多凭借经验吃饭的“教书匠”,不应该满足于眼前的某些使您眼花缭乱的蝇头小利。教师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份工作,我们在做这份工作的同时,还在做人。这份工作,绝大多数的人就是把它做到极致了,所得到的物质回报也不一定比某些开矿的老板一天挣得多。但是我们留给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就比那些经济上富有的人差。我们对实现自我价值作何理解,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往何处走,我们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将教师这份职业的发展仅仅局限在物质利益方面,把这个发展想得太功利化、太直观化、物质化了,那我们就不仅仅在自寻烦恼,甚至会走上自我毁灭。
回到起初的问题,“以人为本”,概括的说也就是既要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要使我们的老师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实现人生价值,开心的工作,幸福的生活。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是理念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是不是真正的践行了“人本”的理念呢?存不存在误区,走没走过弯路,这是我们接下来主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今天想要谈的核心内容。
我要谈的第一个话题是——
一、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同行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究竟应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最初人们说教师应当是学生的领路人,后来有人说不对,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不应当大包大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什么事情都亲自领着学生去做,不但不利于他们成长,不利于他们自立,教师还得把自己搭上,最后活活累死,用实际行动成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句话。于是有人提出,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指路人,这样一提,许多老师顿时会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道路我已经给同学们指出来了,走不到地方那不是我的事情了,要么您天赋不够,本来不是那块材料;要么您勤奋不够,没有付出自然得不到回报”。所以有人说这样的提法实际上降低了老师们的责任心。
那么到底怎样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呢?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同行者”的关系。正如有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双主体教学的模式,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交互的“双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通过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各主体之间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教学工作是如此,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也是如此。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许多老师对孩子们说,我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彼此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达到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扶持,最后共同进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挺难。
1.学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可以驱使的小动物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班级当中有没有经常发生类似的现象——体育课、体活课、微机课、美术课,说不上就不上了;哪位学生的表现不能够令人满意,体罚或是变相体罚(罚蹲、罚站、罚写、罚款、罚停课);不大点的事情,动辄就把家长找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就成了专职的值日生、卫生清扫员;学校统一组织开班会,有的班主任就敢利用这个时间讲课、考试……
有的班主任,自己班的学生犯了小错,经常大光其火,声色俱厉的批评;可是如果被别的老师发现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不说,也不许别人说。因为他觉得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学生,丢面子。这种做法就很不好,迷失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我们都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但是这不应当是出于虚荣的目的,不能放任骄纵。学生不是老师的私有财产,不是我们发泄自己心中不快的“出气筒”,也不应当是炫耀我们能力水平的道具。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某些班主任将自己的班级当做了独立王国,觉得自己就是国王,在班级里要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他觉得不好就不可以有人赞同,他们不理会教育法规,不遵循教育原则,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切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扮演的不是领路人,也不是指路人,更不是同行者,而是放牧的人,学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任由自己驱使的小动物。这样就必然会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们看上去挺老实,挺听话,其实消极的、逃避的、逆反的、对抗的意识正在悄悄的潜滋暗长,最终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教学相长,才能不在学生面前落伍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非常的丰富,当今的社会呢,知识更新也非常的迅速。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当今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发展时期里,各方面更新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周期还在继续缩短。有这样的说法:“一天不学习,知识就会脱节;一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五年不学习,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我们的老师可以做一下自我检测,我们一年下来,都读了哪些书,我们的知识在哪些方面都得到了更新。我们必须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不停的学习。丹东市教师微机考试已经进行十年了,这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不止一次微机考试,我们身边的老师有没有还不会用电脑出题的?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设备有没有不会用的?有没有请别人帮助做幻灯片的?有没有没上过qq的?有没有不知道MSN是咋回事的?有没有不知道贴吧的?学生嘴里动辄蹦出的网络词汇,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听得云山雾罩的?
我们上一轮带班成功了,不可能完全复制到这一轮带班的过程中。教育张三的方法用到李四身上可能就行不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学生谈话的效果也都会有所不同。刚回初一带班的老师,许多人抱怨“这一届的孩子怎么这么差!”于是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讲“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其实每一届孩子的心智、能力、水平都在飞速发展,整体水平都有可能超过上届,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不然的话我们岂不是越来越倒退了!关键的问题是,不是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而是我们的老师还想沿用原来的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的老师“OUT”了。只有边教边学,不断的更新,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得上学生的步伐。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看看现在学生们喜欢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知道这些玩意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涉及到我要谈到的下一个问题——
3.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的心灵
经常有老师、家长抱怨弄不懂孩子在想什么,其实是我们没有近距离的去了解他们,当彼此之间的沟通都出现障碍了,我们的工作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只有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到他们的喜好,才能读懂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开启他们心智的钥匙。
我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有一校领导给我们作报告,他说你们到了学校,或许会有学生问“您会把大门吗”。大连人爱踢足球,您要是不会把大门,那就是找不到共同语言,话不投机半句多,剩下的就是“我们不‘稀饭’您”。
学生这个群体,不犯错误的人能有多少呢?有的老师喜欢把学生犯错误上升到上升到思想品质的高度,我就听过有的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坏的学生”,这样给学生下定论比较武断。我倒是建议多从心理和性格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判断。有的孩子做了一些我们大人无法容忍的事情,其实真的不排除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所致,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某些客观环境的改变都会使他们的行为出现异常,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这样的表现尤为明显。
现在,不少学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而且还不愿意告诉老师和家长,最后经常弄得无法收场,我们这些大人只好去被动的收拾残局。有的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不是学生不想说,是他们不敢说。归结到根本处还在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缺少默契。我们和学生越近,乌七八糟的东西就会离他们越远;我们和学生越远,不良的人或者事就会离他们越近,那样的话,我们等于直接或间接把他们推到了对立面。
我们主张老师们一定要多和家长和学生沟通。现在很少有家访的了,但是电话访很容易,找时间和学生聊聊天很容易。我们学校有一老师,每天中午的时间就是她和学生沟通谈话的时间,教室里也没有喧哗跑闹的,祥和宁静,其乐融融。还有一班主任,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每天中午自己忙乎自己的事情去了,家长到校看班,监考。哪个学生捣蛋了,家长就会向老师汇报,然后老师来负责“收拾”捣乱的学生。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老师说觉得自己班级的午休纪律好,没有乱就行了,我说这不是乱不乱的问题,而是这种做法会使您和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隔膜,还赶不上您就告诉学生中午老师就来晚一点,看看谁的表现更自觉。班主任叫家长来,学生怎么想,就是监视我们呗,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被冲淡了,老师也失去了了解学生,和学生沟通的机会。我说这样的带班,就是没有用“心”。这样的班级,有人看管的时候可能平静如水,一旦失去了监管就会天翻地覆,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是自觉的习惯,当着老师的面一套,背着老师的面一套,这样甚至失去了为人的诚信。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是为了迎合不是为了迁就,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如何做人,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够达到为人师者的更高境界。有人说,优秀的教师是永远年轻,永远魅力四射的,我想这就是因为和学生们天天在一起的缘故吧。
二、让学生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1.幸福的真谛
不论理念如何更新,“让学生幸福”都应当是教育工作一个核心的目标。什么是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据说我们国家民众的幸福指数不大高,原因在于权力阶层腐败成风,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贫富差距过大。(班主任)但今天咱不说这个,咱们就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幸不幸福?您千万别说他们怎么不幸福?我们上学的时候哪有他们现在这样的条件,这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决定幸福感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在于物质条件,幸福的真谛在于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那么,我们的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愉悦和满足没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了这样几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学生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第一种生理需要,基本能够满足。
第二种安全需要,别的先不说,不被家长和教师无端的批评、处罚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各校都在强化安全工作,身体的安全有保障了,心理上的呢?
第三种社交需要,我们应当问问自己班级中有百分之多少的学生在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关爱理解。不要以为马加爵只是一个极端的特例。
第四种尊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是否从我们这里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人格上的尊重。
第五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点老师们都在提,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考上理想的重点高中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高中生呢,一本,名牌大学。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其他的自我实现都可有可无,“升学”变成了第一位的。
大家可不要忽略了啊,这五种需要是从低到高不断推进的,如果只满足了最基本的环节,架空了中间的环节,而要求学生顶着弹簧一跃完成最高级,那就是拔苗助长啊!就算是大浪淘沙,有一些幸运儿做到了,由于中间环节的缺失,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必然也会迷茫不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了,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之后就不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不会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老师的工作不可谓不勤奋,但是这种勤奋到底是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图自己所教的班级考上多少多少这样的所谓的荣誉而勤奋,还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勤奋,还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勤奋?有点老师感到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到底图个什么呢?您还别说,许多人并非没有所图,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某些教师的做法已经严重的背离了师德的要求,他们的“勤奋努力”并非为了学生今后发展一生幸福着想,而是被自己的某些私利所驱动。
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幸福,抛开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其他的因素,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教师的功利和短视。就像有位老师说的那样,“我管他将来怎么样呢,只要我教他的时候,他的成绩好,那我就的工作就不算失败。”不知道各位同行对这位老师的话如何评价,我的想法是,如果一位老师不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那他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这个职业,免得误人子弟。教师这个职业是讲究操守的,就是个良心活。真正优秀的班主任高人一等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水平,而在于他的境界。什么该取,什么该舍,能够分得清楚。
2.让每一名都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条件下,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就的过程。“幸福”与“成功”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某种角度说,我认为成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前些日子北师大一教授叫董藩的声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的名言是“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按照他的这个逻辑比尔盖茨自然是一位成功者,马克思无疑很失败了。各位老师都是咱们本溪的骨干班主任,从事业方面,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成功。您不要去想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是校长了,是局长了,是市长了,是省部级领导了,那样想是毫无意义的。您是老师,但您是骨干;他是校长,不一定完全胜任。您的水平您的才华不一定就干不了局长,他是市长甚至更高级别的干部也未必就活得更舒坦。这事怎么说呢?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那么多人,没砸着你,不用抱怨运气不好;其实天上不但能掉馅饼,还能掉石头,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没被石头砸着,这就不错了。
我们教育学生,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我们也不用管这个成功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这样想,就是想做点什么,只要不是好高骛远,就能把事情做成。如果想做到这点,有几项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⑴开发广泛的兴趣⑵培养良好的习惯⑶塑造坚忍的性格(充满自信)⑷适应团队的角色(学会合作)
那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应该想想,和学生相处了好几年,我们是帮助他们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还是兢兢业业的扼杀了他们在这些方面锻炼的机会。我们教师的成功在哪里?小学老师对初中老师说“×××的学习成绩好吧,那是我的学生”;初中老师说“我们班考上了多少多少个重点高中的,中考状元是我教的”;高中老师说“我们班一本录取了多少多少,高考状元是我教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成功吗?前年丹东市请王金战来做了两场报告,听过之后,一方面我对于王金战老师艺术的教育方法和睿智的教育思想深感敬佩,但另一方面,我感到有些困惑不解,还有点悲哀担忧。
我们看看百度百科中对王金战老师的介绍:2002年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2人获全国一等奖,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并有两人进冬令营,一人进国家集训队。2003年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三12班有55人毕业,10人被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3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保送清华北大13人),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级。
令我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是:王老师25年的教龄,在2002年之前所教的学生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2003年毕业的高三12班入学成绩如何?在他做报告的时候,我得知他的班里最刺头的一名学生家长,人家是省级干部,于是我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的学校,一个班级就能产生13名清华北大的保送名额。本溪高中每年保送清华北大可以有几个名额?于是一个更加能够激发我好奇心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如果王金战老师到本溪或者是我们丹东最好的高中执教,不要说是普通班,就是火箭班,王老师可否敢立下军令状,看看到底能考出一个什么水平来。并非嫉妒人家的成就,我只是想到了这样一句影评:“美国的电影文化是塑造英雄,中国的电影文化是创造神话。”
除了这点疑惑之外,我更有点悲哀和担忧,为什么呢?因为我感到对王金战的这段宣传误导了全国的人民教师对于教育成功的理解,这样会使得我们无数热血沸腾的老师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而忽略了那些同样嗷嗷待哺的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我们要的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的是“全民发展”,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是面向大众,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能够做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地基才会牢固。为什么我们国家假的东西那么多,“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花样频出,连温总理都震怒了,认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表明我们国家民众素质和社会体制都有问题,起码一点,基础教育有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生产两弹一星重要,造航母,建对撞机重要;少喝一口假酒,少吃一勺毒奶粉同样重要。可是在商业炒作和功利驱动面前,神马都是浮云,惟有升学给力。问题在于,“升学”就能够和“成功”划等号吗?就算是吧,2010年6月,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移民大国。一方面是大量粗制滥造的本科生被流放到社会上,另一方面是众多的尖子生一去不返,先不说我们的国家,就说我们的城市吧,得依靠谁来建设呀。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不仅仅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让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体验成功,都能够领会成功的真正含义,找到寻求成功的正确途径,这才是教育的正轨。
3.“朽木”亦可雕琢
孔子有一个弟子宰予,张了一张好嘴,能言善辩,说话还招人喜欢。起初,孔子觉得他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典故的由来。其实观看史书,这个宰予并非碌碌无为之辈,人家也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但是因为上课时间睡大觉惹恼了孔老师,于是就成了千古闻名的差生了。
孔子打得这个比方很贴切,朽木,腐烂的木头,还怎么雕刻呢?如果以此来形容我们身边那些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屡教不改的学生,貌似很恰当。
但是我在这里想探究的是我们的学生,当真是朽木一块了吗,如果他们真的烂了,怎么烂的。我非常赞许一位老教师退休前的一段感言,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最大的功德不在于教出十几个北大的学生,而在于少带出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当然了,差生不一定都达到了危害社会的程度。其实,差生的表现多种多样,造成其差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今天只想大家探讨一种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
我们学校前年入学的新生有一半是六周岁上学的,之前丹东市都是要求七岁上学。这些新生到校后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小”,个头小,举止行为幼稚,思考问题单纯。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能察觉到每个班级每个学校学习排名靠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答案是肯定的——男生。我们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尤其对于男孩。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男孩子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争气。后进生中,男孩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是为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提出了一个观点:男孩子早于6岁上学可能是灾难性的选择。因为“5岁男孩子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我不知道这个提法是不是经过了科学的权威的论证,但是纵观我们目前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要开始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喊了这么多年,我的感觉是越减越繁,而且受害的年龄越来越小。
我不想把这些归罪于盲目而且泛滥的各类办班补课,我只想提出,我们在校的老师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在学习成绩上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的孩子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太缺少耐心了。我们不排除有的孩子真的不是考高分的料,但即便如此,那也不能表明他将来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至少人家还有可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我们的许多老师虽然深知这一原则,却并没有对对班级里的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依然在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具、同一条生产线去创造(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有点讽刺意味)同一种规格的产品。什么“多元智能”,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考试分数面前,统统都成了空谈。而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差生”,就是这样被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我们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兴趣,摧毁了他们的自信,湮没了他们的目标,撕碎了他们的耐心;将他们身上的缺点用天文望远镜来放大,却对他们身上可以称道的地方视若不见甚至嗤之以鼻。最后,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出最不负责任的话语“我尽力了,可惜差生就是差生!”
所谓差生,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的确不如人意,但不一定永远会这样,人是要发展的;即便在某些方面的确很差,但他也一定会有自己不差的那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才多用“后进”来取代那个“差”字。雕塑并非所有木头的唯一用途,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只要我们不先入为主,不离不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的孩子总会将他的闪光点展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更新,希望所讲的内容能够引发各位老师的思索。最后想用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和学生同行,一同感受教学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充实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含义,成为一个不但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只要我们是本着这样的目的去做工作,我们就一定会不虚此生,成为一个最幸福、最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