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市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号)精神,为加快我市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如期按质按量完成自治区下达大会战建设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增强对实施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
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认识
我市四个边境县(市)有43个乡镇、445个行政村、3737个自然屯30.8304万户117.5008万人,总土地面积9404.8平方公里(其中:离边境线0—3公里范围内有13乡镇、78个行政村、644个自然屯4.1268万户18.6699万人,土地面积2011.66平方公里;3—20公里公里范围内有29乡镇、305个行政村、2701个自然屯22.2484万户83.158万人,土地面积5820.968平方公里,总人口、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市总人口、土地面积的49 %和54.22%。四个边境县(市)陆地边境线长533公里,占广西陆地边境线的55.25%。边境四个县(市)中,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县、市为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
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年)的通知》(国发〔〕23号)以来,特别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边境八个县(市、区)离边境线0—3公里范围内村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中央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共投入2.113亿元扶持我市边境0—3公里范围内村屯实施了交通、人饮、通电、沼气、危房及茅草房改造、卫生、口岸、教育、广播电视、边民聚居点等十大类6883个工程项目,解决了离边境线0—3公里范围村屯交通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市边境一线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历史和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原因,边境地区目前仍存在着严重的“三穷、八难”问题,即:财政穷、干部穷、边民穷;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成家难、堵防难、守边固土难。
目前,我市四个边境县(市)和享受边境待遇天等县离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尚有47个建制村未通等级公路,1060个自然屯不通道路;有30.5657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有11个自然屯不通电;3.7866万户边民仍居住危房;有2087个自然屯7.2243公顷土地未整理开垦;有46个乡镇卫生院、348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职工宿舍需维修改造;有271个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仍需扩建、维修;有1409个自然屯仍未解决边民收听广播电视问题,要彻底解决边境地区落后和困难问题,任务仍十分艰巨。
为进一步解决边境的贫困问题和改变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公共公益设施落后状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并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的新举措,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边境稳定、民族团结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边境地区“三穷、八难”民生问题,切实改变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关键性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实施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大会战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抢抓机遇,采取超常规措施,动真情,干实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打好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第二个“战役”,坚决完成大会战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不辜负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边境地区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二、大会战建设范围、目标
(一)大会战建设范围
本次实施大会战范围为县、县、市、县和享受边境待遇天等县离边境线3—20公里范围内村屯的交通、饮水、茅草(危)房、电力、沼气池、土地开垦整理、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9类项目建设。大会战茅草、危、树皮房改造项目的范围为边境县(市)离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村屯。
(二)大会战建设目标
实施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主要目标是:重点解决村屯道路、饮水、茅草(危)房改造、用电、沼气池、土地开垦整理、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群众当前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通过大会战使建设区域内的建制村全部通标准四级公路;县、市、县20户以上村屯基本通屯级道路,其余县启动通屯道路项目;全部解决居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改造0—20公里范围内村屯茅草(危)房;全部解决边民用电问题;沼气池入户率达40%以上;屯屯通广播电视;按土地整理标准整理土地;加
第二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镇2006年移民点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某镇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十日
某某镇2006年移民点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某某镇政府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期限:一年(2006年)
实施单位:某某镇某某村、中沟村、观蒲村、泥沟村
二、项目背景
某某镇现有移民400多人,形成移民点5个,分别位于横沟村新四组、某某村十组、观蒲四组农场、中沟村六组和泥沟村四组。近年来,通过多方支持和移民们的辛勤劳动,移民点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我镇对移民点的建设也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国家“三西”扶贫资金,先后完成观蒲村移民点水塔、渠道建设,某某村移民点道路及人畜饮水设施改造,横沟村移民点水塔等项目的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各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落后,移民们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道路难行、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比较普遍。由于镇政府资金有限,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因吃水、灌溉等问题引起的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各村也积极组织村民进行讨论,并拿出了工程实施方案及筹资筹劳意见。为此,镇政府决定2006年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对中沟六组、横沟四组移、观蒲农场、某某九组等移民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以解决各移民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观蒲农场移民点道路建设。新建观蒲农场至观蒲五组道路1.3公里、桥涵2座;
2、中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50立小型水塔1座,新建道路2公里,改造人畜饮水管线2000米;
3、某某村移民点水利设施建设
改造原有机井1眼,配套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2公里,新建“u”型渠道2公里;
4、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道路2公里,改造人畜饮水管线4500米,衬砌农渠(c段渠)2.4公里。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一年(2006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有关各村分别负责实施,争取于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85.13万元。其中:观蒲村道路建设10.05万元,中沟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某某移民点水利工程建设18.5万元,泥沟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31.58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30.13万元(包括受益农户筹资筹劳),申请国家扶贫资金55万元。
项目投资概算见后附投资概算表。
六、项目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资意义为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将使各移民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移民点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设施环境,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推进我镇及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七、项目管理
项目获得批准后,将在项目建设上执行“四制”管理,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贯穿始终,严格执行。在项目的资金管理上保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单位、承担单位将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使用,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某某水利站负责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技术设计,并负责完成观蒲村道路路基实地测量。市农林局和某某镇政府作为项目主管单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组织项目验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做到“三到位”即资金到位、建设到位、服务到位。
附表1
某某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工程量
单位
单价
总投资
备注
观蒲村道路建设
1.3
km
105000
中沟村基础设施建设
250000
2.1
50立水塔
座
60000
60000
2.2
道路
km
170000
2.3
人畜饮水管线
km
20000
某某村水利设施建设
km
185000
3.1
原机井
改造
眼
50000
50000
3.2
变压器
台
15000
15000
3.3
高压输电线路
1.2
km
50000
60000
3.4
渠道建设
km
30000
60000
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315800
4.1
道路
km
170000
人畜饮水管线
4500
m
45000
渠道
2.4
km
42000
100800
合计
851300
第三篇:XX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
XX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加快建设通信(5G)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全市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
2020-2022年,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70个,总投资176.4227亿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安全应急、社会治理等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实现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或组网。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旅游等传统基础设施数智赋能融合。主城区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县城基本实现智慧化改造。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区块链试点平台,数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专业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2年,全市建设5G基站个3000个以上,全市累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000个,实现上云企业超过1000家。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二、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三)通信网络设施规模化组网工程。
全域部署建设5G网络。强化5G网络规划引领,加快完成全市5G基站站址和新增边缘计算中心的规划编制,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5G基站站址资源统筹,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市政、公路、铁路、电力等设施融合部署。统筹规划建设5G智慧杆塔及配套设施,积极推行“微基站+智慧杆塔”“5G+WiFi6”等新型网络部署方式。加快建设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推进跨行业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优先实现5G网络在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热门景区、核心商圈等热点区域深度覆盖。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安全应急、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5G+”融合应用示范。优先向本地5G优秀解决方案和产品释放市场,引领和推动垂直行业融合创新,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2021年底,实现市、县区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到2022年,建设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城镇、重点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5G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高效网络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通信发展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通信运营企业,各县区政府、XX经开区管委会、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中第一个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扩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深化5G、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推进工业设备联网上云,逐步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打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剑门工业园区智慧园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XX经开区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设项目等重点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支持市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XX5G+行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支持建设XX工业信息化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及应用能力。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行动,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构建XX特色工业生态体系,到2022年底实现上云企业超过1000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大力推广建设物联网。加快XX·川陕甘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智慧物流配送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提升终端开发、过程管理和垂直应用能力,促进跨行业跨领域共享,加强智能停车场、智能仓储、综合管廊等新型物联网集成载体建设。支持开展非接触式物联网设施改造和推广,推进电力、供水、交通运输、邮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探索构建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公共平台。实施产业功能区物联网全覆盖工程,为产业功能区智慧设施、智能装备等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支撑,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四)信息技术设施创新发展工程。
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一批行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打造面向XX北向东出桥头堡数据集聚地,聚焦政务、通信、医疗、教育、工业、科学大数据,打造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体系关键节点,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推动建设医疗健康、综合交通、能源环境、文化旅游、科学、应急等公共性基础性数据中心资源库。重点推动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中国移动川北枢纽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川北云计算中心升级建设,形成市级统筹的大数据产业布局,支持促进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聚焦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能空管等领域,着力推进“AI+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模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遴选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协调推进,优先在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中予以支持。推动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数字版权、农产品溯源等领域创新应用,打造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区块链试点平台等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XX经开区管委会、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全面发展数智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
(五)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工程。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等模式,推动实现城市数创资源共享化,全面深化民生服务便捷化,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协同化,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覆盖全域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具有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加快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省级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引入企业投资共建,构建闭环的智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惠医、惠政。持续推进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拓展互联网在线医疗、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智慧监管AI等场景的试点应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加快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科技信息化治理能力。依托XX省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推动交通运输数据整合、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慧交通体系。推动服务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市场化出行信息服务运行机制。推广电子客票,完善客运“一站式”联程联运服务。发展定制公交,推进移动支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加快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提升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动态监测、预警调度、精准营销、智能服务。建设XX智慧旅游大厦,建成“1馆4中心”。建设智慧景区,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为文化市场监管执法服务,提高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效率与水平,建成文化市场监控指挥调度中心。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数字文物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智能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能力,实现文化旅游公众服务、综合管理、宣传推广的全面智慧化。(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加快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G+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应用实践等工作。针对教育信息化设备、无线网络设备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未来教育行业新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完善和推动5G+智慧校园典型场景的云、网、端应用。重点推进全市新高考信息化条件保障项目、XX县教育质量提升条件保障、XX市利州区教育信息化项目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加快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部省数字三农平台,积极推动数字三农建设,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试点,开展农业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组织申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项目。重点推进XX农业科技双创建设项目、青川县农副产品产业研发试验平台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加快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数字水利基础设施,推进5G、建筑信息模型(BIM)、3S(遥感、定位、导航)等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水资源管理等深度融合。建设水利大数据资源平台,提升水利管理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水土流失监测体系等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资源调度管理等业务应用水平,不断完善水利物联感知体系。(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县区政府)
(六)数字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
鼓励开展城市公共设施、建筑、环保等领域智能化改造,加快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平台和智慧小区安检系统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动电力塔杆、通信基站、楼面抱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等各类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鼓励一体化、多功能智能塔杆建设应用,推广应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塔杆建设。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信息化平台、城市内涝监管平台、散水企业监管平台、建筑工地质量管理平台、用工实名制信息平台、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城市照明运行视频监测系统等,推进地下管线协同平台、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支撑。(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政府)
(七)智慧能源基础设施联网工程。
加快构建新能源充电桩网络体系。加快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物流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高速公路、国省沿线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形成连接全市主要县区(园区)的县际快充网络。加快实施“充电桩进小区”示范项目,大力推进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集中式充换电站。支持将充电设施供电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推进智能充电试点,积极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立充电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充电桩基础设施监控、检测、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全市共用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满足用户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多样化需求,到2022年,全市主城区累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000个。(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国网XX供电公司,各县区政府)
搭建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深化大规模清洁能源送出及并网调控、自然灾害预警与应急抢险等技术研究。积极推进流域梯级统筹调度综合管理,开展风电基地智能化集中运维。加快推动先进电网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融合,促进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互通、共享共济发展。扩大无线充电社区公交线路范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网XX供电公司,有关县区政府)
四、布局完善前瞻引领的创新基础设施
(八)产业技术创新设施能级提升工程。
谋划布局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围绕我市铝基新材、食品饮料、绿色家居、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推动081电子集团省级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在雷达领域具有创新特色、专业布局合理、组织构架有效运行的重点实验室机制,逐步将081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雷达领域领先的基础性、跨学科、开放式的科学研究机构。推动XX铝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省级铝产业创新中心、铝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促进产业技术革新。持续深化市校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全市创新平台优化整合,从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一批省级产业创新发展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九)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推进一批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平台的市场化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达到技术供需有效对接。依托XX经开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和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探索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支持企业申建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积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及资源优势,努力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高校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本市。(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五、组织实施
(十)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重大政策,督促落实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全市一盘棋,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市县区协同、强化部门联动。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省“一张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有项目库,加强项目跟踪调度,加快项目推进。强化动态目标管理,“新基建”项目推进工作纳入综合绩效目标考核。(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局,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合作局、市水利局,各县人民政府)
(十一)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政府债券资金等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加大本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市级平台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发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债,支持金融机构给予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库企业利率优惠。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结合方式,开展中短期贷款、信息科技融资担保、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服务。探索实行工业用电阶梯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5G、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用电价格。加强与“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全面推动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安全评价、航空限高等方面评估评审结果的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经济合作局)
(十二)优化营商环境。
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落实建设用地指标,预留规划和建设用地空间。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等审批流程。协调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互通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开放共享。有序推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开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十三)加强招商引资。
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市场需求,依托XX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方向,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及相关产业领域的“独角兽”、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在广集聚成圈。(责任单位:市经济合作局,各县区政府)
第四篇:##市市场建设实施方案
##市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为加快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繁荣##经济,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城市经济发展要求,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住辟建##贸易区的有利时机,搞好##市城内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市城内同步或先行启动与互市贸易区商贸城相呼应的高档次、大规模的综合商场建设,带动各类专业市场发育。发挥##在市场建设上的后发优势,提高##在国内的竞争力,逐步将##建成沿边对俄中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和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最佳通道,推动##口岸型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目标
在##市城内建设一座可与##市场相媲美的综合商场,并以此为龙头,培育果菜、建材等出口商品专业市场,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加快商贸城建设,吸引内地企业入驻,开展加工贸易,逐步形成“前店后厂”格局;依靠更优惠的政策,更完善的服务,更规范的管理,增强##市场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真正成为大市场、大通道,拉动各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主要工作、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
1、宣传工作
做好对内宣传。在##电视台开辟专栏,以“##鞋市为何由兴到衰”为题,邀请市内有关人士开展评论,献计献策;进行实地拍摄,介绍##等口岸市场建设成就;对有关部门领导进行访谈,介绍##市场建设的规划、前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从上到下形成共识,在全市营造人人为市场建设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做好对外宣传。国内,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在互联网上发布招商广告。国外,在俄滨海边疆区及整个远东地区,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的优势、发展前景、对俄贸易成就、##市场建设现状及长远规划,扩大##市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开展“与##比差距在哪里?”大讨论活动,各部门要对口查找在服务意识、争抢意识、全局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宣传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负责,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外经贸局、招商局、各驻俄办事处等部门承办。将对市场建设的宣传做为明年宣传工作的重点,进行细致策划,于2005年9月份掀起高潮。
2、考察论证工作
召开各阶层座谈会,包括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经商人员座谈会、在俄经商人员座谈会、在##从事与经贸有关的人员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等,征求对我市市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贸易局、外经贸局、工商局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0月前完成。
派出考察组对##等沿边口岸的市场建设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内容有:市场规模、经营品种、税费收缴、招商政策、经济效益、管理方式、配套服务等;对俄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市场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内容有:市场分布、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和档次、商品来源、俄消费者消费水平等。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贸易局、外经贸局、各驻外办事处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1月前完成。
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整理,吸纳外地经验,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市场近期、长远发展规划,培育市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市场管理办法。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财贸办、贸易局、招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2月前完成。
3、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市城总体规划,在我市相应地段规划出综合商场建设用地,相应做好各专业街的规划和专业市场的细分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助理调研员负责,建设局、贸易局等部门承办,于2006年2月前完成。
4、招商工作
##市城内综合商场招商工作与##区招商工作共同进行。不分区域、所有制形式和个人身份,只要合法正当,都可参与综合商场建设和经营活动。采取组团招商、载体招商等形式,赴国内重点区域进行招商。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计委、招商局承办,于2006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期间进行。
5、旅游工作
认真分析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与##的差距,提出改善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可行性建议;加大与俄方协调力度,提高俄方验关速度和开关时间;加强与口岸查验部门和市内有关收费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调整对旅游企业的收费;以完善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俄游客在##购物消费。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口岸委、外经贸局、旅游局承办,于
6、环境建设工作
搞好硬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现有宾馆、商、饮、服场所的接待条件,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规划建设一座三星级宾馆。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建设局、贸易局、旅游局承办,2005年内应有较大改善。
搞好软环境建设。注重抓好市政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市场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保护正当的交易行为,形成竞争有序、活而不乱的市场体系;改善店容店貌,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负责,纪检委、公安局、建设局、贸易局等部门承办。做为2006年的重点工作,做到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整治相结合。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市场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成立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在市财贸办设立办公室,负责情况综合和工作协调。
五、工作要求
市场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迅速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工作组,制定本组工作方案,对所承担的工作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市场建设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市场体系的加快培育和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和龙市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达164.5公里,有两个边境镇,有古城里、南坪两个开放口岸。1993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1994年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在和龙召开,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市。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推动边境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两个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文秘部落根据文化部提出的建设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的战略部署,结合和龙实际,现制定和龙市“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如下:
一、总体构想 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是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计划形成一条以图们江为中心,文化设施配套,文艺活动活跃,民族特色浓郁,社会效益突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长廊。建设“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一要实现城镇文化络完善化和城镇文化繁荣;二要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和育人环境,改善社会治安和卫生面貌;三要优化投资环境、旅游环境,促进地区边贸、外经贸和旅游业发展;四要发挥文化艺术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用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和谐密切关系和整体向心力、凝聚力;五要使享誉世界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在小康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在沟通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目标 根据现有基础和经济条件,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拟计划新建文化馆、站(包括口岸综合文化设施)3个,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计划新建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新建博物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项目合计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现已进入全市的重点规划项目。并抓好18个边境农村文化室的建设,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图们江风光旅游资源的特点,开辟文化长廊为经贸线、文化线、旅游线、友谊线。使“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点线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步入规范化、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三、基本方法
(一)以农村文化室为基点,以边境镇和边境口岸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与分段规划相结合,分步建设,逐渐合拢。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区别难易、突出重点,优先抓好当地积极性高、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的建设,以典型引路,带动一般。
(二)突破原有分散的、“星点”型的文化建设路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大文化”思想,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社会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经济发展等为一体,包容文化工作和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体育活动以及旅游景点的综合建设等相关方面,并且与边境贸易和农村奔小康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着重在城区配套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加强对旅游、文物景点和文化市场的建设管理。在乡(镇)村基层,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逐步搞好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文化生活。
(三)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建设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动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工、青、妇、军、民、学、厂、商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建好“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
四、主要措施
(一)建设“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是一项关系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全局和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大局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逐级制定规划、提出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二)要采取各种措施,认真解决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补助的同时,争取财政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民委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 “长廊”建设专项资金。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应有文化建设的项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文化经济政策,扶植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文化产业和多种经营,逐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计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以及中、远期规划,做到有位置、有指标、有项目,狠抓落实。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文化单位自身造血功能,走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良性发展轨道。
(五)加强对城乡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制定全市文化市场管理法规,依法管好、管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从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特别在乡村,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能搞硬性摊派,不能加重农民牧民的负担。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重视培养和树立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扩大典型的覆盖面。
(七)坚持标准,讲求实效。“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从实际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规划和建设。在建设中要以求实务实的精神,办实事,求实效,把各项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和龙市文体局 2005年5月17日 附:和龙市“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标准
一、文化络形成 第一条 是市、镇、村三级文化已基本形成。即市有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以及依需要而建立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文管所、博物馆、青少年文化宫等;镇、街道有文化(中心)站;村(社区)有包括“三室一场”(即图书室、活动室、娱乐室、体育场)的文化室。第二条 文化馆馆舍面积基本要求:2,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大型活动室或展览厅、游艺室、排练室等活动地,业务活动用房面积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