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案五篇

时间:2019-05-15 12:5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杨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杨教学案》。

第一篇:白杨教学案

《白杨》教学案

安丘市凌河镇石家庄小学

李京福

2014年3月26日

《白杨》教学案

一、课前诵读

同学们朗诵《梅花》和《青松》两首诗。

二、导入

师述:同学们诵读了《梅花》和《青松》两首诗,从诗中同学们体会到它们有怎样的品质。

(学生可能回答:从梅花、青松那坚强不屈、不畏严寒的品质中,我们还想到了那些在艰苦的环境中尽职尽责、努力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运用同样写法的课文《白杨》。

教师板书:白杨

三、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晰、伞、抚、绍、疆、陷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预习展示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大屏幕展示)

指三名学生交流,每人交流两个字。

师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五、问题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录音,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指2名学生汇报交流。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树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爸爸谈论白杨树的句子划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思考:本文题目是《白杨》,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

3、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1)和(2)中第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指2名学生回答后,同桌互相交流。

((1)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白杨:高大挺秀)

教师板书:大戈壁:没山没水没人烟

白杨:高大挺秀

((2)爸爸谈论白杨树的句子:在第12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组长记录本组的讨论结果。

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1)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大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白杨树却坚强不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板书:环境恶劣

坚强不屈

((2)谈谈自己的理解。描述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的外在特点,表现了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内在精神: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这也正是边疆建设者特有的奉献精神。)教师板书:赞扬边疆建设者

(3)思考:本文题目是《白杨》,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

(不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还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的边疆建设者。)

教师板书: 借物喻人

六、检测评价

1、在你认为概括得最准确的中心思想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的志向。()

(3)本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美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是:(1)×(2)×(3)√

2、小练笔。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用简练的语言来赞美某一事物。

学生练笔后,指2名学生交流。

七、总结拓展

1、小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戈壁的环境、白杨的特点、边疆建设者的精神、借物喻人的写法等)

2、拓展作业: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后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或者杨朔的《荔枝蜜》等借物喻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白杨

大戈壁:没山没水没人烟环境恶劣

白杨 :高大挺秀坚强不屈借物喻人

赞扬边疆建设者

第二篇:《白杨》导学案

《白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2)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3)字音易错的:清晰;

(4)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

第一课时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教学反思:

第三篇:白杨礼赞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

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者,伟大的革命()家、文化()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字(),笔名()。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风景谈》 《》等。手法?

2.读准下面加点字

恹恹()旁逸()晕圈()倔 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参天()主宰()刹那()毡子()外壳()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三.课堂展示学案。研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合作学习)。

1、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2、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3.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

4.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5.从全文看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是怎样具体的揭示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即礼赞的原因?

小结:

6.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四.

四、六自然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拓展: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荷花 :

蜜蜂:

竹子:

第四篇:《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4.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象征的艺术手法;

2.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著名的、。原名,字,浙江桐乡人。作品编为《》,代表作有农村三部曲《》《》《》和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小说《》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2.背景介绍: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参天()毡子()虬枝()秀颀()楠木()外壳()......

恹恹欲睡()倔强()潜滋暗长()晕圈()刹那().....

倦dài()坦荡如dǐ()旁yì斜出()主zǎi()bǐ视()纵横jué荡()pósuō()锤liàn()积雪初róng()

2.解释下列词语:

伟岸:锤炼:

主宰: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潜滋暗长:

倔强:秀颀: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文题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理清本文感情线索。(结合本问题讨论书后“探究·练习”一)

2.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涌起的感想是什么?

3.哪一句话最能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绘白杨树的?

4.第五段最后两句话又侧重谈白杨树的什么?

5.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3.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4.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它与北方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点?

5.楠木有何象征意义?

6.课文标题为《白杨礼赞》,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它与白杨树有关系

吗?还有结尾写到楠木,又有什么用意呢?

五、重点语段赏析:读第七段思考相关问题:

1.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2.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3.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4.作者展开联想的话共有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属于什么句式?

5.这四个排比反问句有什么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比较语气上的不同。(结合本

问题讨论书后“探究·练习”三)

六、拓展延伸:

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从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中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

第五篇:《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上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zǎi)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ùn)

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

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

不折不挠(náo)倔强(jiàng)

潜滋暗长(qián)

倦怠(dài)

纵横决荡(héng)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交流点拨】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是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交流点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交流点拨】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让人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分别突出了白杨树的直、直而紧靠、向上以及“微微地泛出青色”的特点。

文章用“倔强挺立”总写了白杨树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交流点拨】一连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在上文铺垫渲染的基础上,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扩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交流】示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点拨】(1)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更显其雄壮、伟大。(2)外部形态的不平凡。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写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3)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交流点拨】“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你的视野的”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交流点拨】“涌”字说明感情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交流点拨】“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交流点拨】(1)如四个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同中有异,从远指到近指,感情逐渐强烈。(2)描写高原景色的句子,长短相间,坐落有致。(3)第7段中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句子由短到长,内涵渐次丰富,境界逐渐开阔,层层深入,酣畅淋漓。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以。这一段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交流点拨】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象征手法。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情感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有事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和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农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作者起笔便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使读者一开始就对白杨树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放”,接着写远远的白杨树,这是“收”。最后,在抒情、议论中直接陈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交流】(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2.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理解。【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上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

恹恹欲睡()

晕圈()

坦荡如砥()虬枝()

旁逸斜出()婆娑()

不折不挠()倔强()

潜滋暗长()

倦怠()

纵横决荡()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

锤炼:

秀颀: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6段): 第四部分(第7-8段): 第五部分(第9段):

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2.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下载白杨教学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杨教学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杨礼赞学案003-004五篇

    《白杨礼赞》编号003班级姓名 导学目标 1.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

    白杨礼赞学案(精选五篇)

    1.《白杨礼赞》(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ã)折本(zhã)折腾(zhē) ... 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 ... C.纵横(hãng)横行(hãng)蛮横(h......

    《白杨礼赞》导学案专题

    课题:《白杨礼赞》 【知识链接】: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采用方法:联想与暗示)。象征这......

    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