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与汉语的区别

时间:2019-05-15 12: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语与汉语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语与汉语的区别》。

第一篇:韩语与汉语的区别

也有人讲“韩语是世上三种最难学的语文之一”,事实上也没这么恐怖,韩语的音变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简单了。就象五线谱,若直接给一个入门级的水准的人翻译看懂交响乐的五线谱,还要明白作曲家的思想当然很难。韩国小朋友也最怕听写,实际上准确的听写出唯一正确的韩字是在词组甚至句子中。

“안”这个字,单个念话,听不清,是会写成“아”,,但仔细听会发现“아”开音节,而“안”是闭音节;而写成“ㅏ”,就连韩语的门都没进了,韩字中为了单个元音书写美观,是一定要在单个元音构成的字前加上不发音的“ㅇ”的。你一定又会问,那这么多类似的收音如何记?那是先掌握韩语收音规则,再在实际的词组甚至句子中去反复练习,最后就熟能生巧,能渐渐听音写字了。再举个中文例子吧,大家在见面时介绍姓时会讲,我姓“弓长张”,或说我是“立早章”一样,若“张”,“章”两字后不认识,就别说写了。韩语辅音学习是初学者掌握的难点之一。当中国学生第一次接触韩语辅音“ㄱ”,标音[k/g]就会大惑不解,时而听的象K,时而g,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人学会韩语辅音要认识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发音习惯不同。

韩语是不同于英语和汉语发音结构的一种独立语言,是表音文字,字母本身就是实际发音,不需要借助音标来表示。我们耳朵听到的音(实际上是没听准),和我们习惯的辅音发音有所不同,这就是老师经常讲的学好韩语不能全靠拼音和国际音标。

如ㅅ[s]:韩国语的“ㅅ”音和汉语拼音里的“S”音相近。但从形成缝隙上和发音方法上看,两者有区别。“ㅅ”(在韩语中,属“擦音,松音”,即唇前放一张纸纸无气流冲出而不动,发音器官不紧张)发音时,上下牙齿靠近造成隙缝,舌尖不要贴到硬腭,舌身放平,气流在舌面流出的同时把舌身往前送,以便使气流通过牙缝挤出。“ㅅ”是经过牙齿摩擦而出的舌尖擦音。

发汉语拼音“S”音时,舌面和硬腭之间造成的缝隙比发“ㅅ”音时的缝隙要窄,发音部位比发“ㅅ”音时紧张。发“ㅅ”音时,也不要像发汉语“C”音那样舌尖贴住上齿龈。

规律一:“韩语中辅音发音没有卷舌音,舌头都是放平的,鼻音比汉语中的多。”

(二)单独一个辅音不能完整发音,而与不同元音结合和位置不同发音又不同。

在韩语里辅音不能单独发音的成字,必须与元音结合才能发出正确的发音,韩语中辅音也叫子音,就象妈妈带儿子一样。要讲清这一点,首先有必要缕一下几概念: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组成。其中,语音是根本的、首要的,词汇和语法通过语音得到实现的。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韩国语的一个单词是由一个或几个音节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看成是一个字(注意不是一个字母),从头到尾的各个音节分别称为:首音节(首字)、词中音节(中字)、尾音节(尾字)

2.韩国语中一个音节(一个字)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

(1)ㅇ+单元音或双元音构成开音节

(2)首辅音+单元音或双元音构成开音节

(3)ㅇ+单元音或双元音+辅音韵尾(单双韵尾)构成闭音节

(4)首辅音+单元音或双元音+辅音韵尾(单双韵尾)

构成闭音节

辅音的特点之一是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发音短促,而元音则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所以按照辅音的实际发音来指称某个辅音的话,那么在短短的一瞬间,可能会在几个比较相近的辅音间产生混淆,即可能会听不清楚。所以我们经常在辅音后加上一个元音来作为一个辅音的名称,这样比较容易让人听清楚。比如说汉语辅音“b,p,m,f„„”的名称就是“波(bo),泼(po),摸(mo),佛(fo)„„”,也就是说在辅音的实际发音后加了一个元音“o”。韩语也是一样,需要在实际的发音后加一个元音来作为辅音的名称。与汉语不同的是,韩国语的辅音经常在收音位置出现,发音与在首音时有所不同,所以韩语辅音的名称需要能够表明某个辅音在首音和收音两个位置上的发音情况。例如,“ㄱ”辅音名称是“기역”,近似标音[kiyok],“기역”就表明“ㄱ”在首音位置时的念法和“기”里的“ㄱ”相同,而在收音位置时则发“역”里面“ㄱ”的发音。辅音的名称相当于在纵横两个坐标方向上确定出一个点,便于我们来指称。“ㄱ”在首音发굼[gum](ㄱ在上边的话,像[g]);在韵尾,묵:[muk](ㄱ在下边的话,像[k]),这一字两个音在韩语是因为舌的位置不一样,与[g,k]跟英语不是完全相同的。在韩国语中有个

习惯,位于首音节的首辅音字母的发音一般都要重读,而位于词中音节和尾音节中的首辅音字母的发音一般要弱读,所以当ㄱ,ㄷ,ㅂ位于首音节的首辅音位置时重读发生送气化(爆破)就发为ㅋ(k),ㅌ(t),ㅍ(p),位于词中音节和尾音节中的首辅音位置时弱读就发为它们本身的音ㄱ(g),ㄷ(d),ㅂ(b)。严格说,用[k/g]的表音“ㄱ”是错误的,它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韩语的一种近似标音法,就象拐杖实际代替不了人的两条腿。

规律二:“韩语中有些辅音与不同的元音结合,发音不同”

规律三:“辅音在首音和韵尾不同部位出现时,也有所不同”

(三)音变就是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素受到前边或后边音的影响,会变成另外一个音节。韩语的音变是为了让韩语发音更加流畅。(1)连音,连音现象一般在一个单词的内部或单词与组词和词尾之间发生。

例;한국어→한구거韵尾在与后面以元音为首音的独立词相连时,它应先转换为尾音的7个代表音之一后,再把代表音移到后面音节上与其连音。

例;옷안→옫안→오단、옷아래→옫아래→오다래

(2)辅音同化是指韵尾在和后面的辅音相连时,两个不同或不相似的音连在一起读,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的现象。

规律四:“辅音在单字和单字的连接中也有变化,这就是音变”

最后,建议大家都看一下由朴春梅老师编的《韩国语入门》一书,上面很扼要地总结了韩语的发音。书中这样描述了“韩语辅音的特点与分类: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发音部位在双唇的叫双唇音,在舌尖的叫舌尖音,在舌面前部的叫舌面前音,在舌面后部的叫舌面后音,在喉头的叫喉音。

2)按发音方法分:发音时气流冲开形成阻碍发音器官的,叫破裂音(或叫爆破音)。发音时从发音器官的空隙中挤出时摩擦成声的叫擦音。发音时即破裂又摩擦的叫破擦音。发音时气流从鼻腔泄出的叫鼻音。发音时气流从舌尖透出,舌尖轻轻弹动一下的叫闪音。发音时气流经过舌头两侧泄出的叫边音。

3)按发音时挤喉与否、送气与否分:发音时挤喉的称紧音,不挤喉的称松音,送气的称送气音。

松音:ㅂ/ㅈ/ㄷ/ㄱ/ㅅ

紧音:ㅃ/ㅉ/ㄸ/ㄲ/ㅆ

送气音:ㅋ/ㅌ/ㅊ/ㅍ/ㅎ

鼻音:ㅁ/ㄴ/ㅇ/ㄹ

边音(闪音)ㄹ”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实际上也是韩语辅音字母表在键盘上的布局,将这些“孪生兄弟”相互比较相组合起来记忆更加方便,如把“ㄱ-ㄲ-ㅋ”/“ㄷ-ㄸ-ㅌ”/“ㅂ-ㅃ-ㅍ”/“ㅈ-ㅉ-ㅊ”/“ㅅ-ㅆ”,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把19个辅音中的14个都记忆下来,剩下的5个再单独背出来就可以了。

学好韩语辅音的发音方法:首先一定要静心听清听准,再是多练(感性的),仔细模仿练习发音;第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理性的),多摸索,不断反复纠正提高。

金秀子编《韩语听力教程》(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中说明的韩语听力问题说明,可供参考:

一般讲,听力分三个层次:“生理听力,是第一层次的听力,表示人的听觉器官接收、辨别和内化声音信号的能力,亦即捕捉声音信号的能力。健全的听觉器官是语言听力的生理基础。

语音听力,是第二层次的听力,表示人接收、辨别和内化语音信号的能力,亦即捕捉语音信号的能力。从理论上看,一个有良好语音听力的人,不管他是否理解所听到的语音信号所载荷的语义信息,都能较好地捕捉他所听到语音信号。在现实中,有些人虽然听不懂说话人所说的内容,但他却能很好地捕捉所听到的全部语音。

综合听力,是最高层次的听力,表示人通过语音信号捕捉语义信息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生理听力、语音听力和语义理解能力的人,就能通过收听过程成功地捕捉他所听到的语音信号所载荷的语义信息。但是,一个具有良好语义理解能力但不具有语音听力的人,虽然可通过阅读捕捉以文字为载体的语义信息,但不可能通过收听过程捕捉以语音为载体的语义信息。

我们要从韩语语音的若干特征考察韩语语音听力的结构,并指出韩语语音听力教学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在韩语音素中有大量的汉语中没有的音素。韩语元音相当发达,其中有好几个在汉语中没有的元音。韩语辅音的一个特点是,一些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被严格地区分为不送气(或微送气)的平音和紧音以及送气音,而且这三种音素的区分在韩语发音中非常重要,但是在汉语中只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而不存在平音和紧音的严格区别。又如,韩语中的闪音和某些舌尖音也是汉语中没有的。在韩语音节的发音中有大量的收音(指其代表音为),而在现代汉语的发音中只有少数几种“收音”(指辅音韵尾,有)。有趣的是在古汉语中入声字的“收音”(指塞音韵尾)分为三种(即),而这些汉字的韩语音读中收音分为三种(即)但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入声。这样,一些韩语收音的正确发音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困难的事情。在韩语单词或词组的发音中发生大量的音变现象。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相结合而构成一个单词或词组时,发生大量的音变现象,使得大量音节在单词或词组中的发音不同于它们单独出现时的发音。但是,汉语中音变现象极为少见,而且主要是声调的变化。韩语中的音变包括元音的缩约与脱落,某些辅音的同化,清音的浊音化,平音的紧音化,不送气音的送气音化,某些收音的腭音化,两个单词结合而构成一个复合词时所发生的赘音,收音后接元音时发生的连音现象等。如此广泛而大量的音变给韩语初学者不仅造成发音上的困难,而且造成收听和语义理解上的困难。这是因为:由于音变,发生单个音素的发音不同于它在音节中的发音,单个音节的发音不同于它在单词或词组中的发音,单个单词的发音不同于它在复合词中的发音等现象。最后,韩语有自己特殊的音节的音长、音强和音高、单词或词组的音高以及语句的语调。由于在这些因素决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这对韩语语音信号的捕捉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样来看,对一位中国人来说韩语听力还是要下工夫学的呀,不要太轻视它了。

第二篇:语序-英汉语的区别

比较英汉语的区别,迅速提高英语水平——语序

读者可能累些,但请用心阅读,并彻底理解,绝对值的)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语序方面。我希望这篇文章帮助读者在大脑中,建筑起正确的英语语序,这样你的英语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我试图把一个句子由简到繁做一个演变;每一次演变用汉语和英语分别描述,我们从中体会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1)我去——I go.2)我去你那里——I go over to yours.3)我坐公交车车去你那里——I go over to yours by bus.注意!!:上面3)和前面1)、2)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汉语句子当中,动词的顺序发生了变化。3)句中,汉语动词“坐(公交车)”和“去”一齐用来描述完整的行为。而相应的英语句子,仍然只用一个动词“go”,而且它的位置在句子中仍紧紧跟在主语的后面。当然,同一种行为,英语也有别的表达方式,如:

I take bus(and go)to your place.——显然,括号里的动词可以省略,也应该省略。这个句子与3)当中的英语句子比较,更加强调作“坐公交车”的动作。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谓语动词紧跟在主语后面,而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在这里,英语用两个谓语显得多余。正如我们在这个句子里看到的,用一个介词“to”,把“go”的动作表示出来,或用“by”表示出了动作“take”。所以,顺便在这里强调一下,熟练使用介词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点。

4)我在上午10点钟,坐公交车去你那里——Igo over to yours by bus on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这里的英汉两个句子的差别很多:我们发现在汉语句子当中,限定动作的成分在谓语的前面,如“上午10点钟”。如果把动词“去”看作核心谓语,那么“坐公交车”也可以视为“去”的修饰成分。

反观英语句子,我们发现主语、谓语的句子,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所有的修饰限定成分都排在谓语的后面。这就是正常的英语句子。如果把限定成分做个位置上的更改,那么就会起到一个强调作用,如:

To your place, I go over by bus on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但是大家必须注意,这句话的语序是非正常的英语语序。英语当中,用非常规的语法表达情感的方法,还可以在虚拟语气中见到:

If I were you, I would have killed him.显然,这里系动词“were”跟在第一人称代词“I”后面,是违反常规的。正因为这个道理,它才可以承载特殊的情感。

5)从现在起,我把英语句子放在前面,然后把相应的汉语句子跟在下面,我们细细地品一下汉语和英语的区别:

I go over to yours by the bus, which both of us loves to take, on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汉语句子:

明天上午10点,我乘坐我们都喜欢乘坐的那个公交车到你那里。

首先,英语当中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变的,可以说不可以撼动的。“which both of us love to take”,作为独立身份紧紧跟在被修饰词“bus”的后面。英语句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成分紧紧跟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偶尔也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这一点务必记在心里。当然,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之间,也有隔着别的词的时候,但那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只有在句子的意思本身不会因为错位出现误会时见到。如,I go over to yours as soon as possible that is 10 blocks away at least from me.这里“that”引导的

定语从句,和被修饰成分“place”之间隔着短语“as soon as possible”,但是定语从句显然不可能修饰这个短语。

本项中,英语句子,I go over to yours by the bus, which both of us love to take,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可以通过词序的调整,把独立成分“which both of us love to take”无缝地融入到整句中。但此时,必须遵循“修饰成分紧跟在被修饰成分后面的原则”。所以,可以这么表达:

I go over to yours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 by the bus both of us love to take.显然,通过把“the bus”的位置调整到句子的末尾,定语从句和被修饰成分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听者,也会通过不受干扰地接受修

汉语与英语语序差别

⑴ 在英语中,谓语动词紧跟主语,且在句中的位置不变,修饰成份(这里的修饰成份是指修饰谓语的成份,一些状语)都在谓语动词后面;在汉语中,随着修饰成份的增加,谓语与主语分开,修饰成份在谓语的前面。

⑵ 在英语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成分紧紧跟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而在汉语中,修饰成份在被修饰成份之前。

⑶ 在英语中,使用介词代替汉语中的动词。

第三篇:汉语和英语的区别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

从差异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了,在一个网站上看到此篇文章《从词汇现象看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感觉不错转之,原作者俟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就像文化的基石(cornerstone),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无不反映着文化的内涵。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观察世界的;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的;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the language of soul),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意义上表现出的诸多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非对称现象

某些事物或概念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在词汇方面的不对称性。例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意义旨在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我们或许把“三伏”可以用英语里的“dog days”来对应,那么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与“dog days”一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与“三九”对应了。

英语文化内涵颇为浓厚,cowboy和hippie(或hippy)在汉语中没有意义对应的词,因为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如“牧童”、“羊倌”和“牧马人”,但这些都是田园牧歌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我们从港粤借来“牛仔”一词与之呼应,并且这已成为主流和经典的译法,但是英语“cowboy”中所传承的美国西进运动中那批拓荒者的英雄气概与传奇风采始终没有传达出来,倒徒增了几分只对于凡夫俗子的调侃之意;比如“打工仔”就是一个明证。另外,在汉语中,人们把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其实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风貌。有的也译成“嬉皮士”,不过容易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那么,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气功”、“八卦”,在操英语的人士眼里无异于“天书”(a sealed book),怎一个汉语拼音“yin”,“yang”,“taiji”,“qigong”或“bagua”了得?

(二)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往往会对共同的事物和现象有一个认识,但是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所以看似差不多的词汇其实往往出现了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种种变异(variation)和不等值(non-equivalence)现象。以下举例说明: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同样,在英语中,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第一夫人”之说。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第一夫人”是指一个男子的结发配偶或原配,而在英语中“first lady”的“first”仅表示对总统或州长夫人的特指与尊敬。

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政治家”与英语中的“politician”划上等号。其实,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别人的蔑视。因为它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而汉语中“政治家”这个词在英语中较等值的词应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statesman都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而politician与汉语中的“政客”或“政治贩子”含义差不多。

又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也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的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

再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但是英语中的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尽相同。首先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干部”一词完全相同,因为它的对应词只是“普通群众”(grassroots)。

(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似是而非现象

在英语中有许多的合成词,其意义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单词其汉语意思的合成,不可望文生义。下面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种“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现象(speciosity)。

1、指“处所”、“机构”等的词语:fire company≠纵火公司,恰恰相反,其意思是“消防队”。high school≠高等学校,指美国的中学;在英国,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rest room≠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

2、指“人”或“物”的词语:French window≠法国窗,其意思是“落地窗”。Indian Summer≠印度的夏天,其意思是“小阳春”。busboy≠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其实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碟、擦桌子的杂工。goldbrick≠金锭,这个词不是用以称赞人的词,而是美国英语中的俚语,指逃避工作的人,尤其是爱偷懒的士兵、懒汉。busybody≠大忙人,英语的busybody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从词的组成看,人们会认为goldbrick和busybody是褒义词,其实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贬义。

3、成语,谚语,惯用法:see you≠见你,恰恰相反,意思是“再见”。see John≠拜访约翰,其实是一个习语,意思是“去洗手间”,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John”(约翰)的人没有关系。同样,let George do it≠让乔治去干,其意思是“让别人去干吧”,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George”(乔治)的人没有关系。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面,相当于“令人毛骨悚然”。英语中有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于人,除非用作比喻。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使其丢脸。to blow one's own horn(or trumpet)≠各吹各的号。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像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则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做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四)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殊途同归现象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圈里的人们利用各自熟悉的事与物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生活的相似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是英语和汉语中用词不同但意义相近的一些表达:

1、短语词组:汉语中“鸡皮疙瘩”在英语中为“goose flesh”;汉语中“吹牛”在英语中为“talk horse”;汉语中“拦路虎”在英语中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中“落汤鸡”在英语中为“a drowning rat”;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为“black sheep”;汉语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为“as timid as a hare”;汉语中“狐假虎威”在英语中为“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中“杀鸡用牛刀”在英语中为“break a fly upon the wheel”。

2、谚语: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Love me, love my dog”;汉语中有“说曹操,曹操就到”,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alk of the devil, and he'll appear”;汉语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汉语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在语言范畴内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会涉及到词源学、构词法、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本文只是仅仅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些明显特征做了一些归纳。其实,单从词汇角度还可以比较词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以及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词义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等等。但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从词汇的角度考查一些文化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与尝试。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2006-12-30 17:26:50)转载

分类:英语论文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ZT)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差异极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主观情理与客观现象的关系上,汉民族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中国书画就十分讲究笔墨意趣、气韵生动、传神写照、重视神似胜于形似。中国的建筑兼实用与审美、情趣与功能为一体,四平八稳、进出有序,园林的遮掩错落、曲廊幽径,体现出汉族人特有的思维和审美方式。中国的古诗歌,从开始的诗言志、诗言情,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再到神韵、格调、性灵、胸次诸说,都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正如《文心雕龙》所说的,“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物以物而宛转;属采附声,亦心与心而徘徊”。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四六骈体、声律对仗,用字凝练含蓄、简洁空灵,有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的传统和习惯。

西方民族则完全不同,几乎所有批评家都反复强调摹仿和再现。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在绘画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基础是素描,以油画为正宗,将画面的美感诉诸于数理关系,着重于再现现实,在画法上,有定点透视、以面造型、略于点线之说。西方的传统文学艺术也都强调要摹仿自然。“摹仿论”一直是西方传统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立场。稍后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本质上都源于摹仿论。西方的建筑也不例外,古希腊神庙比例合谐,古罗马建筑构图严谨、哥特式教堂气势恢宏,这些都反映出西方传统哲学“天人各一”、偏重理性、主观与客观对立的特点。相对地在语言表达上,就有了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构架规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和用词、描述强调直观可感的风格。

简单地说,汉英表达的显著差异就是,汉语潇洒随意、主观色彩十分强烈,英语则是规范严整、客观具体。例如: Then came the twilight colors of sea and heaven, the wine pink width of water merging into lawns of aquamarines, the sky a tender palette of pink and blue.试译为:

随之而来的是暮霭沉沉,海天一色,红浪翻涌,碧波横流,天空红蓝相映、五彩生辉。

原文有着严谨的语法结构,从英语角度看译文,会觉得汉译过于散漫。但是从汉语角度看英语,又会觉得原文过于平白。两者心理感觉差异巨大。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西湖如镜面,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汉语音韵和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而译文却完全是直观景物的罗列。(直译就是:西湖象一面镜子,周围被青山深谷的迷人美色环绕装饰着)

再看一句:

湛蓝的海水澄澈风底,微波荡漾中可见水底鱼群无数,珊瑚虹彩生辉,闪动着一片绚烂的色彩,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大海也随着潮汐着色彩,时而翠微,时而碧蓝,展现出一个迷人的绮丽世界。

Crystal clear waters rippled with myriad fish and iridescent corals.A kaleidoscope of living color.An enchanting world where the ocean turned from emerald to aquamarine with the changing tides.原文并排堆满了主观的形容词,但英译文却长短相交,节奏快慢有序,行文如流水,给人以美感。

汉语在描写景物常常有文字重复,而英文却要简洁明了,如:

两岸树木葱茏,鲜花繁茂,芳草萋萋。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对英文来说,原文中葱茏、繁茂、萋萋的字眼无非就是表达一个观点:生长茂盛。译文只要表达出这个意思,再结合树、花、草等景物,去掉鲜、芳的字眼,就形成上面那种简洁的表达。

类似的典型例子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从上面三例已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重意,英语重形,应该说各有千秋。汉民族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极为成熟的语言。汉语是极富生命力的,在中国同外国的交往过程,汉语还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充实,它完全可以对各种事物作出精准而又生动的描述。我们当然也要有这个信心。语言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些不懂文化的人,仅凭着对语言一知半解,就宣扬汉语不如某些语,鼓吹什么语言文字改革,这是本民族文化的阉割。鼓吹者就是毁灭民族文化的罪人!

家居风水 装修设计

http://homebbs.gz.fang.com/board/gzzxsj/

X1a9eT85of2R

第四篇:“有点儿”与“一点儿”区别(西安语风汉语教学培训中心)

“有点儿”与“一点儿”区别(西安语风汉语教学培训中心)

通过观察在西安语风汉教中心上课的韩国人,发现韩国人会常常混淆“有点儿”与“一点儿”。

问他们“今天工作累不累?”

回答常常是“一点儿累。”

或者问他们“这个菜怎么样?”

回答“一点儿辣。”

问“今天身体好吗?”

回答“今天身体不舒服有点儿。”

可见韩国人在“有点儿”与“一点儿”上没有区别开来,只是认识到“有点儿”与“一点儿”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没有正确地运用。所有有必要对“有点儿”和“一点儿”进行用法上的区别。

“有点儿”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即“有点儿+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轻微,并带有不如意的意思。

比如:

孩子有点儿咳嗽。他身体有点不舒服。

(一)点儿”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一”常常省略,即“动词/形容词+

(一)点儿”,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比较轻。

比如:

你应该吃

(一)点儿药。

昨天休息了一天,现在好

(一)点儿了。

讲解清楚二者的用法和结构以后,就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或者是选择填空,或者是对话练习。

比如:

这条裤子 长,有没有短 的? 秋天了,早晚温差大,你应该注意 身体。我刚才喝了 酒,头 疼,现在已经好 了。

由于“有点儿”与“一点儿”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常常用到,所以准确地区分二者有利于汉语的正确表达,并且习惯成自然,越来越流利地进行汉语交际。

第五篇:论英语与汉语中的被动句的区别

论英语与汉语中的被动句

时间同一画面上表现,而通过语言所要反映的事物却不行,这应该是语言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决定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人们表达思维方法程度的一个载体,需要一定的法规准则束缚制约它使其能够可以方便交流,避免误会和歧义。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把同样的几个字词组成句子,因为动用的语法规则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例:“两天必须晒一次被子”是在两天内,必须把被子拿出去晒一会儿,而“晒一次被子必须两天”调换了语序之后,意思是要晒被子就得晒两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得出,这种句义上的变化绝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语法的差异。可以看出,语法结构就是我们说话写字表情达意的规则,而各民族也有着其特定的语法结构是因为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国情现实,对社会和自然的理解观念、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深浅程度也有所不同。语法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其普遍性,而又因为其语法的不同决定了其特殊性,我们的语言学不仅研究的是各国的语言语法各自的区别,更要研究各种不同关于发的共同的地方。然而,语法作为一种规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又被组合或聚合规则过了的句子表现出来就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既然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反过来表现形式,那么句子的变换和句型的不同也是一个大学问,各民族语言为了表达句子中字词,标点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形态标志、辅助词、次序与声调这四种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所以才会产生各个民族自己的语法规则使个语言具有各自的形态。比如人称的变化,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的各式各样的变格。汉语主要是借助于辅助词和词序这两种手段,而英语主要是用形态标志和声调来表现的,举例来说,古英语本身有许多种格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发展改变了许多,这就说明语言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其他优秀语言的借鉴而不断完善发展的。提起语法,大概第一反应就是名词、动词、主语和谓语等等当然还有变格变位等,就是所谓的形态,如主谓一致,动词规定宾语的形式,即使形态不是语法的一切,但也是其根本,比如“我吃饭”限制了主语,对象等。在这里,因为才疏学浅,就只选取英汉语语法中的被动句作个前楼的分析和比较。

各种语言都可以用他们各自的语法特征与结构去表达被动与主动,当一个人选择实践中的客体作为参照物的时候,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而被动句也就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主要方式。我们就对英汉语中的被动句加以分析和比较。

从相同点上来看,先从汉语谈起。在汉语中被动句有两种:当然被动句和正规被动句。一个动词往往有被动和主动的意义,只要约定俗成并不会产生误解一般来讲就会出现当然被动句,这类句型是不带“被”字一类字的被动句,比如“道路通畅了”“火车加速了”等,长久以来这就成了汉语语感的一部分,在英语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this house to rent”“his coat needs washing”等等,但英语中这样的“当然被动句”相比汉语而言并不多。另外一种被动句是正规被动句,这种句式与“把”字的主动句相对立,比如“我把书弄丢了”和“书被我弄丢了”。像这种简单的主被动的转换是有规律的:介词“把”后面的直接宾语都可以转化为主语在单宾主动句中使用了意动动词、为动动词、形容动词以及带有状语的宾语的主动句都不可以转化为被动句。而双宾语中的主动句对应的被动句的规律和单宾规律不太一样:指人的间接宾语可以转化为主语,如:“语教系的辅导员给学习委员安排了任务”转化为被动“学习委员被语教的辅导员安排了任务”。介词“把”的宾语也可以转化为主语,如“他把我放了鸽子”转化为“我被他放了鸽子”。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主动与被动,如“he cleared the room of book” 可以转化为“The room was cleared of book”还有“the medicine will cure you of your disease”转化为“you will be cured of your disease”。还有,直接宾语代表行为地点,间接宾语代表直接客体,或者恰恰相反,看例句:“他把桌子塞满了书”和“他把书放满了桌子”可以转化为“书被他塞满了桌子”和“桌子被塞满了书”,英语中也有一样的“I hang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和“I hang the wall with some pictures”可以转化为“some pictures were hung on the wall”和“the wall was hung with some picture”。

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也主要的相异点。汉语出现的被动句英语没有,句子中出现“叫”“让”等有使动的介词,可以和介词“被”通用,如“他不小心让车给撞了”。如“好可惜,后半截话被噪音给搅乱了”这个在英语里就是不存在的,比如把其翻译成英语“it’s a pity that the latter part of conversation should be disturbed by the noise for a while ”就看不出其被动的结构。

从英语的被动句看,英语中有所谓的分词,分词的本质就在于他是从动词演变出来的形容词,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烧了一壶水,水烧开之后,把壶移到一边。这时候水的状态是被烧开的,用英语的烧开的过去分词“boiled”来描写这一性质。而当我在烧水的时候,水是处于被烧开着的状态,英语就用现在分词“boiling”来描写。可见,分词的时态系统和被动语态的产生都是应归功于分词的出现,分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时,可以做定语和表语,当其做表语的时候,句子结构就为主系表结构,比如“the cup was broken”。后来随着英语的发展就出现了被动句,如“The cup was broken by my sister”,一般的英语语法至今仍把主系表和被动句加以区别。其实英语中的被动句仍是描绘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和描写动作过程的动句的混合体,必须看语境才可以判断出某个被动句到底是哪种语态。如果把句子孤立起来,如“the cup was broken by my sister”可以翻译成两种意思“杯子被我妹妹打破了”(动句)“杯子是我弟弟打破了的”(静句),英语被动句中之所以是动句和静句的混合体,是因为它是主系表句脱胎而出的,而汉语中被动句则不是的,除了“为……所”式除外。

英语被动是由主系表句脱胎而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表达静态事件的,因此,往往通汉语表达静态事件的“是……的”式相当,而汉语被动句的第一格式“被”字句不想当。另外汉语中没有灵动类的动词,有灵动词不能以无灵动物的词作为主语。比如,这样一个句子:他妻子的丧命把他投入到了无限痛苦之中。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当然,这样对应的被动句也是不存在的:他被他妻子的丧命投入到了无限的痛苦之中。而英语中的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之间区别很明显,所以也有这两类的被动句,如“he was thrown into sorrow by the lost of his wife”。最后,还有看几个例子“his life was cut short by disease”翻译为中文只能译成“他因患病而缩短了寿命”而不能翻译成“他的生命被患病缩短了”。另外,简略的从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来看,英语中,不知道或不必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时,比如,the glass is broken.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the first prize was won by him.处于礼貌、策略等不愿说出动作的执行者,如,you are requested to give a performance.为了避免变更主语,如,she gave a lecture o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was attentively listened to.等等。另外,在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化上的限制和汉语的限制不一样,英语中具有be “是”和have“有”意义的静态动词,没有被动态,有些“动词+介词”的搭配,若是成语动词有被动态,否则就没有,如,the hall holds 2000people.the house belong to his father.等。在宾语上的限制有六种主动态不能转换被动的,宾语由从句充当,不定式或动名词做宾语,反身代词、相互代词作宾语,还有宾语中带有与主语照应关系的物主代词,某些“及物动词+宾语”构成的不容拆分的紧密整体,如,we could hardly see each other in the fog.The women shook her head.这也是跟汉语不同的。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却不受范围的限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英语中,由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还受动词的影响,感官动词或者系动词后接形容词,如,the cloth feels soft.行为动词后接副词,如,the essay reads smoothly.等等。在汉语中就不受时态的影响。

尽管我们只是分析了一下英汉语的被动句,我们仍可管中窥豹——被动句可以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而在语言语法及其词汇的丰富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中比较语言的是否高级,我们就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实际上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语言系统。

其实不管各民族语言中的形式和语法是如何如何的不同,但总的来说,语言是思维反映现实的工具,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反映者和反映工具的关系,而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但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这一思项内容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关系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一定的思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也往往突破原有的语言形式,所以我们要接受优秀的语法并且发展本民族的语法,这样一民族有着自己统一的语言语法,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不会断裂的民族。

下载韩语与汉语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语与汉语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老师和语文老师的区别

    汉语老师和语文老师的区别 很多人都会把汉语老师会认为是语文老师,混淆二者的概念,以为这是同一个职业,反正都是教中文。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汉语老师和语文老师教的知识南辕北......

    汉语言文字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区别(精选多篇)

    直有人在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的对外汉语方向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有何区别?还有人在二者之间犹豫,不知该报考哪个专业。在此我们略作回答,仅供大家......

    浅谈韩语学习与就业

    浅谈韩语学习与就业 自90年代末开始,来势汹涌的“韩流”席卷亚洲大陆,至今已有十余载。很多人认为,“韩流”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经济现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韩国......

    浅谈韩语学习与就业

    浅谈韩语学习与就业自90年代末开始,来势汹涌的“韩流”席卷亚洲大陆,至今已有十余载。很多人认为,“韩流”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经济现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的......

    烟台韩语培训学校 圣诞节快乐,教你用汉语祝福圣诞

    烟台韩语培训学校|圣诞节快乐,教你用汉语祝福圣诞 圣诞节到了,你想用不同的语言在圣诞节的时候向你的亲朋好友们送祝福不?那你现在又学会了集中圣诞节祝福语言呢?现在就教你一些......

    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

    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

    韩语心得

    韩语心得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韩语课,我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首先我想回答的是老师 第一节课问我们为什么会选修韩语,其实我的答案是韩剧,主要是因为看韩剧的关系,所以比较想多了解一......

    韩语学习班

    上海韩佳岚韩语学习班上海韩佳岚韩语培训学校简介上海韩佳岚韩语培训学校是一家专业的韩语培训学校,自2005年底开办以来,已为多家在华韩资企业提供韩语企业培训服务。并以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