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教育史121
《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6分,共24分)
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并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而知识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3、恩物:福禄倍尔首创的一种儿童活动的玩具,其作用是使儿童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它的基本形式是:球体,象征运动无限;立方体,体现世界的三维性;圆柱体 是球体与立方体的结合。
4、教学五步:安排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要有可以利用的资料,并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在活动中验证假设;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概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2、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幼儿园的任务。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使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去做升入小学的准备;游戏的作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的性质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和种类,作业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恩物与作业的异同。
3、简答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1868年到1873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1868年颁布的五条誓文,提出破旧有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的要求。1871年成立文部省,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颁布教育改革法令(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文部省的统一管辖下设立8大学区。这是明治政府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令),积极发展师范教育(1872年开办东京师范学校),到欧美国家学习考察(1871年以岩仓为首的使团到欧美进行考察),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1869
年把昌平坂学问所改成大学校。18777年合并成立东京大学),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正因为如此,卢梭认为,爱弥儿“不是人培养出来的人,他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人。” 在他看来,教育 “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卢梭强调教育培养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胜的“新人”。他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述评:赫尔巴特重视多方面兴趣,视之为教学的较近的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高目的的基础,是培养的性不可缺少的步骤。在赫尔巴特看来,通过教学把学生意识中的观念广泛的激发起来,构成广阔的思想范围,可以影响情感和意志,形成完美的道德性格。赫尔巴特与其提出的六中兴趣,拟定了一个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虽仍保留神学,并注重古典学科,但在当时的德国来说是进步的,也为现代普通教育课程设置奠定基础;他认为教学是激发兴趣,形成观念,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过程。他把教师比作建筑师,主张教师通过一种艺术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建造儿童心灵。依据其假设的观念及统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形成观念体系的具体进程和方法,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成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1
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智者:早期的智者既是职业教的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安提丰,共同的理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2
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智慧及德行:苏格拉底认为道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做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行事,智慧就是道德。其优点是认为道德是可教的,缺点是其观点并不完善,知识并不等于道德。3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的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及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务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4乐理论四门课程。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
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学习既回忆:认为人在出生以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食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学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他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6贵族宫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 代的教育机构。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七艺,教育的方法也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7种特殊的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一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效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主要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和锻炼。儿童满七八岁以后,进入礼仪教育阶段,岁为侍从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14——21七技,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8种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中世纪大学:从性质上看是一 有一名在某一领域内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只是交易。其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其基本特征是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宗教性和国际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民主性和平等性。9
拉丁文法学校,招生对象主要爱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管理的是上层市民子弟,学习管理工商业的知识和行会内部的事务。其特点是:在领导权上,行会、商会办学——市政当局管理。内容上,强调实用知识,采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培养目标上,为了培养职业人才。10 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班级授课制:主张把全校的学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别的班级。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以替代传统的个别施教。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习好的作为组长,帮助老师管理10人,选出一名学小组同学,考察同学的作业。要求:班级应该由固定的课本1应该用一定的目标2生应该在做同样的功课3每个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4全班学教学时11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白板论:洛克认为人出生以后 知识都是建立的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12建贵族遗风,又具有新兴资产阶绅士教育:就是培养既具有封 级的新式人才的教育,他主张把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智慧和实际才干的事业家。举止优雅、有德行、13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的影响下泛爱教育:是在夸美纽斯和法 出现的新式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入学的贵族子女一律改穿简单活泼的儿童服装,还儿童以本来面目。教学中注重直观,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重要地位。14大学。特征之一是积极吸收最新哈勒大学:是欧洲第一所新式 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为此大胆选用了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为大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并奠定了高水平科研和教学的基础,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在高等教育中首开民族语讲课风气,重视现代外语。15 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赫尔巴特的五道观:即内心自所谓内心自由指的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的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所谓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做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的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冲突。16
播教义争取信徒为重要目标,以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以传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是为主效力的学习,承担教育信徒及其子女的职责,以七艺为主要教育内容。基督教决定了中世纪教育的基本目的,基督教教义是中世纪教育的基本内容。一,教育目的论
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哲学王2养之国人才。苏格拉底是专家治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
国论者,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3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通过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生活,并为来生做好准备4培养自然人卢梭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5
6斯宾塞,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赫尔 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索要确立的目的;所谓的必须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7
教育是“生活“”生长“”经验改造“,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杜威认为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在这种过程中。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也是无目的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再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无目的论二,1 教学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回归自然”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基(准,才是,即以自然的教育为良好有效的教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2)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育 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与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3)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 自然教育方法原则即主张实施(4)“消极教育”2教育应当服从普通的秩序,即客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儿童少加干涉观规律,一是教育活动应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或秩序,二是教育应该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3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向学生讲述新的教材1)明了,清楚的感知新教材,(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把新2)联合(或联想),巧妙地进旧观念联合起来(的概念体系,在新旧观念的基础3)系统,系统的形成普遍性
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成的观念4)方法,巩固和应用所有形 41)杜威五步教学法
情境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2)
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在情景内部形成一个真实的问3)
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从占有资料和必须的观察中,4)的方法自己有条不紊地展开解决问题5)
自己的方法与观念是否有效儿童通过应用检验观念,检验三,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实施过程 课程论
年)这一时期以身体的养育和锻1)婴儿期的教育(出生后两 炼为主(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2)儿童期的教育(2-12岁)身体,其次是儿童应掌握一些道德观念(是可以和必须学习的时期,在学3)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习知识问题上,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通过学习培养情操,在学习内容上,注重自然科学,在智育方法上,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主学习,反对啃书本,反对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主张直观教学,并要求在讲解知识时揭示知识用途(接收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4)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做城市中的自然人,提出了青春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作为道德的一部分(要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注重培5)女子教育,对女孩子首先
养灵巧,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2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1应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根据经验兴趣,等课程○
2数学、逻辑、文法等课程;○
根据思辨的兴趣,应设3据审美的兴趣,应设文学、绘画
根等课程○
4外国语和本国语○
根据同情的兴趣,应设5趣,根据社会的兴6据宗教兴趣,应设神学。应设历史、法律、政治等○
根统觉与课程:根据统觉原理,赫
(二)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把历史和数学当作学科中心。发展与课程:婴儿期((三)儿童的加强感官训练,0-3岁)幼儿期(发展儿童感受性;《荷马史诗》为主,发展儿童想4-8岁)教学内容应以象力。童年和青年期,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以发展其理性。3 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及教育斯宾塞的课程理论:斯宾塞从和课程的目的,提出开设五种类
型的课程:○
1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生理学、解剖学○2逻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3○学○
教育学、544文学和艺术。心理学○ 历史学和社会校的活动教学分四类分别适应
杜威的课程理论:杜威认为学儿童的生长的四种本能要素:○
讲故事○
21验。手工训练○3游戏○4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主张“从做人中学”,强调学习观察实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
杜威教育本质论
及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育即生活,学校生活是生活的一教种形式,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我行我素,杜
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育即生长,要求摒除压抑、阻碍。2○
教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
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3即经验改造。首先克服了经验与教育理性的对立。其次,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再次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五,性。
英国:○
17—118英德美教育普及
初等教育;慈善性质的初等学
初等教育:国会控制的校;私人学校。○
2法学校;公学、学园。○
中等教育:文3育: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高等教德国:○
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教育
初等教育:泛爱学校;○2机构、骑士学院○
3勒大学。宗教国——英国教育的移植;建(3)美国:高等教育:哈殖民地时期:国初期的教育制;文法学校——文实学校;高:教育的地方分权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州立大学出现。六,德国:19
等义务教育法》学前和初等教育:世纪英德美教育普及颁布《初 和丰富;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教学内容扩展学校数量增加;师范教育得到发展。定文科中学教师任职资格,推行中等教育:文科中学,规新的课程体系林大学创办,高等工业学校或其高等教育:柏他专业性院校创立。英国:
年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国家逐步干预教育:1839年,国会直接领导教育委员会;1899初等教育:导师制,布实施《初等教育法》1870年颁教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与新大学育:捐办文法学校。,公中等学 推广运动;城市学院成立。英王学院,伦敦大学,美国:初等教育
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贺拉斯.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开始了公立19曼建世学校运动。学校,公立中学;中等教育:文实专门学院,州立大学、研究型大高等教育: 学、赠地学院出现。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教育法》第二次1○
和现代外语的教学○
加强普通学校自然科学、数学:术教育○
32强调天才教育○加强职业技4量教育经费。七,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制
增拨大①区别
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以农业立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以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责任,为孩子选择学校,并交纳学费。武士教育,雅典属于公民教育。②教育类型:斯巴达属于③教育目的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斯巴达统治者对内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商贸,则竭力培养其成为生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炼战士,由国家的④教育体制:斯巴达为锻岁男子设立兵营是的训练所,为7岁——1818训练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军事育。雅典则有私人设立多种类型的学校,比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人人选择入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达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⑤教育内容:斯巴雅典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员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课目的讲授和争辩。形式单一,程度较低。雅典形式⑥整体评价:斯巴达多样,程度较高。八,①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 希腊化教育特点
制度,广泛地流传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埃及等广大地区,对这些地区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文化和教育中心转移,古典时期,雅典一直是文化和教育中心,而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亚历山大城。③希腊的触及学校发生蜕变。古典时期,希腊的小学生通常注重以德、智、体、美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教育。覆灭,体育、美育逐渐被削弱,希腊化时期‘由于城邦注重和谐发展和多方面教育的传统遭到破坏。④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希腊化时期中等教育日益偏重于知识教学,尤其强调文学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⑤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九,罗马共和国早期、晚期、相同帝国教育的不同
切相联系②注重道德教育③教 ①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密育思想更具操作性而少思辨性。不同点上是培养农夫、军人为目标的以 ①共和早期的教育基本家庭为主要模式的教育体制②共和后期是罗马大肆向外扩张,在文化教育上被希腊化的时期。罗马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演说家、政治家为目标的,以私立学校为主要模式教育体制。③帝国时期罗马进入了帝国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随后又由盛转衰,步入下坡路时期。教育在这个时期以培养忠诚官吏和忠诚顺民为目标、以国立学校为主要模式的教育体制十,早期人文主义、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一文艺复兴
早期人文主义者的共同特征:般特点
古典科目构成了人文主义课程①的基础和主体②强点教育与社会联系,但对自然科学研究尚未重视③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民族语言教学④早期人文主义教育越来越走向形式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一
般特点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①教育目标上,提出了人。②培养对象上,强调尊重儿童,爱护儿童。③教育内容上,提倡古典人文科学,主张恢复古代希腊在体育、智育、美育多方面教育④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直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本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在培养目:①人标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的天性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托古改制的内涵③世俗性。不论,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④宗教性。人文主义仍具有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他们希冀从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早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⑤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十一,(校1夸美纽斯的学制论
()婴儿期(0-6岁):母语学校2)儿童期(6-12岁):国语学(语学校3)少年期(12-18岁):拉丁(十二,4)青年期(18-26岁):大学 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感觉论来论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证直观教学,一是教育应从观察实际事务开始;二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三在呈现直观教具时要将他们直接放到学生眼前,放在合理范围以内;四要让学生先看到实物或模型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十三,人性本善的观点是他整个社会卢梭的性善论:卢梭关于发展观的一部分,教育的责任是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然人。卢梭认为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的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只要顺其自然发展,就能达到高尚的道
德;怜悯心可以使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的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卢梭还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良心也使得自天赋,它的作用不仅仅知道人判断善恶,而且能引导人弃恶从善。性善论是与原罪论针锋相对的,充满着反对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十四,则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 教育只有通过才能真正产生本途径,育。教学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即通过教学来实行教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坚实的基础十五,第斯多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比较亚里士多德的三个因影响人发展的三个要素是:天
资,教育与自由自主。指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 天资,的基础,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教育是造就公民的必要手段,是促使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促使个人天资得以最大限度开发的最佳工具,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必须注重个人自主自由的发挥,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十六,第斯多惠遵循文化原则
(现代文化,特别是当地特有的文1)应当注意包罗万象的全部: 化(调起来,遵循自然是最高原则2)将遵循自然与遵循文化协十七,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的灵魂是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人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人的灵魂。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属于植物的,如果他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是既是营养的,也有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第三篇: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纲要
导言
教育史的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人物思想史
以史为鉴,古今对照
外国教育史也是一部西方文化史,涉及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 善于揣摩中外教育史的异同,深入探究和总结。
外国教育史 体系要览
古代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斯巴达、雅典奴隶社会
苏、柏、亚
古罗马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世俗教育封建社会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近代教育史(资本主义产生确立时期)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欧美主要国家的近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俄日)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洛克、斯宾塞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福禄培尔
马克思、恩格斯
现代教育史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教育思潮
欧美主要国家的现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日苏)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杜威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
现代人文主义、终身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1.前氏族时期
特点:群居、没有语言文字、无阶级差别
教育内容: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
特点:
1)以母亲血缘组成固定的群落
2)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
教育内容:
1)男女儿童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
2)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
3.父系氏族时期
特点: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男性在部落中居统治地位。
教育内容:
1)按照男女在社会劳动中的分工分别进行。
2)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成丁礼”
4.军事民主制时期
特点: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2)民主管理制的出现(酋长、人民大会、议事会)
3)部落间战争频繁
教育内容:重视军事教育,阶级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谨记)
1)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接受教育,儿童实行公养教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处于原始状态
4)阶级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1.苏美尔人的文化教育
• 公元前3500年前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城邦
• 楔形字、泥板书
• 学校的产生(寺庙、祭司)
• 泥板书舍:最早出现的训练书吏的学校
2.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继承苏美尔文明
寺庙学校分为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式
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1.古埃及的文化
尼罗河埃及文字芦叶纸
2.古埃及的教育
1)学校类型
宫廷学校:设在宫廷中,招收皇家子弟,毕业后经过业务锻炼,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设在寺庙中,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
职官学校:大多设在政府机关,招收贵族官员子弟,通过学习普通课程和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训练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书吏学校):培养文职人员,即熟练运用文字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2)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普通的文化课程(基本的读写算)
专门职业课程
高级的科学技术知识
方法:机械、单一,多为口授,体罚严酷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古代印度的社会概况
印度-雅利安文明的形成(梵文)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瓦尔纳制度)婆罗门:僧侣、贵族
第四篇:外国教育史
浙江师范
1.城市学校3.苏格拉底教学法
5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6 骑 士 教 育 7 教 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8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2年1、教 育 的 基 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3、夸美纽斯教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格拉底法道尔顿制杜威教育思想
华南师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年.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特征评 述 简 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2年人文赫尔巴特
华东师2010、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10
5.苏格拉底方法6.《1988年教育改革法》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大2010
5道尔顿制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12年4讲授法、赞科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陕师大11年
苏联的《国防教育法》5贝尔—兰开斯特制
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西南大学2010
“苏格拉底法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曲阜师大
4.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6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北京师范12
3贝尔兰卡特制恩物
南京师范大学2012
苏格拉底方法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杜威教育思想
第五篇:外国教育史简介
第一章 史前时代的教育
1.研究史前时代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时代,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材料。
2.述评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的主要观点。
答:(1)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化过程,认为动物界亦有教育,教育起源于生物冲动,将教育看做是扎根于本能行为和种族生活的天生、自发的表现。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的提出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2)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这种观点实质上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差别。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即时本能的,不是文化和社会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一些教育史和教育学家的观点,尤其是苏联米丁斯基,该学说以恩格斯的著作为依据
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生产的。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都是同时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论述史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1)对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
(2)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3)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4)教学方法是口耳相传
第二章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1.论述学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答:学校教育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间接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是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学校。
2.述评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概况及其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代东方国家最早的学校类型主要是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等,学校也开始有了专职教师、固定的学生和专门的教材。但教师职业不稳定,尤其在初期的学校中,教师专门化程度较低,主要以祭祀、官吏和文士为师;大多数学校设施简陋,进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但宗教色彩浓厚;教学方法注重书写和背诵,体罚盛行。
3.古埃及学校有哪些主要类型?古埃及教育对西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僧侣学校。
古埃及文化教育通过希腊化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国文字,如英文,发文,意大利等。
希腊的数学、科学、宗教和神话很多是从古埃及传入的4.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影响希腊文字,古代希腊文字又衍生出拉丁文,从希腊文和拉丁文衍生出各
答:亚述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历史是悠久的,甚至可能早于埃及,或至少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的,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
5.种姓制度对古印度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种姓制度是保护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权力高于一切是一度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印度历史上的一切思想形态、教育组织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古代印度的教育就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在四个种性制度中,婆罗门垄断了文化和教育的特权。其他种性不得从事教育活动,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6.简述古印度的“古儒”学校。
答: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一种办在家里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神学为主,但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在古儒学校了,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7.佛教教育和婆罗门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婆罗门的教育视为了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种姓的子弟。佛教的教义是为了宣传众生平等。所以广大劳民人民成为信徒,扩大了教育对象。婆罗门教育内容主要是《吠陀》,教育机构主要是古儒学校,而佛教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佛教经典,寺院成为主要的学习场所。
8.古代希伯来人的教育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不同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教育的地方是其浓厚的宗教神学气氛。以教育儿童接受“上帝”为开端,要求儿童一开始就要服从、信奉、敬畏上帝;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尤为注意培养儿童谦逊、节制、仁慈和诚实的品质,各种形式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神学知识了律法伦理。在希伯来人看来,掌握世俗知识的目的在于为宗教神学服务。无论是其前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期的学校教育,都极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文知识的传授。
第三章古代希腊教育
1.简述古代希腊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古代希腊文化教育的发展大致通常划分为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答:相同点:都是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政治色彩;学校教育已脱离生产和生活过程,成为一项专门的活动;在战争频繁地
奴隶制时代,都重视军事和体育。
不同点:斯巴达,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因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注重军事教育而忽视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强调集体性压抑个性;重视
女子教育。
雅典,倡导并践行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有私立和国立两种,制度化程度较高;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不重视女子教育。
成因:由于二者的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民族传统的差异决定的。
3.雅典的旧教育和新教育有什么区别?
答:新教育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时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当时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的制度,雄辩家是政治生活的主角,因此青年需要接受
4.简述希腊化时期雅典本土和亚历山大里亚教育的变化。第二:中等教育,由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改为一种军事和学园教学结合的教育,埃弗比
第三:高等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等学府
而著称于世,此时又出现了很多学园,有了明显的发展。
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博物馆具有大学的性质,很多青年来此次学习。
5.简述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思想对后世希腊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后来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黑格尔说毕达哥拉斯是希腊的“第一个民众教师”。他不是一个政治上的立法者,而是一个以教师为业的公众教师。首先,他的学说不仅以说服人
为满足,而且要安排人的整个道德生活。其次,他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引进了数学,把数学交给希腊人。他与她的学生所从事的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6.简述智者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答:第一:智者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是从智者开端的。
第二:智者的活动适应了当时希腊社会的需要。
第三:智者们致力于文法、修辞、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三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成为此后2000多年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7.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评述。
答: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被黑格尔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但普罗塔格拉仅仅停留在承认感觉的矛盾上,并把这种因人而异的矛盾当做真理、当做衡量万物的尺度,就必然走上了否定客观真理的道理。
8.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思想评述。
答:“美德即知识”是他的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即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问题。这个命题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
是同一的。在他看来,无人自愿为恶,人们由于无知才做错事。“美德即知识”明确肯定了理性知识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在古代希腊以致整个西方哲学中首次建立起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赋予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规范,对后来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他成为著名教育思想家的先驱。
9.苏格拉底方法的述评。
答: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即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
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题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简述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苏格拉底将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到人,并促使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他一方面和智者一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
研究社会和人的问题,特别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的感觉论和怀疑论,反对他们的相对主义,大力提倡理性。他提出的“美德即知识”揭示了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他的苏格拉底方法被视为后世西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渊源。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和教育体系,开创了古典希腊文化和教育的最光辉灿烂的全盛时期。
11.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答: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1)论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从幼年开始,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并且要慎重地选择故事材料。初等教育分为音乐教育和
体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同时柏拉图也注意到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到了14岁的少年可以进入体操学校学习3年的体育。17~20岁的青年人除了继续接受音乐教育外,还应学习初
步的科学知识,包括算术、几何、天文。一般到了20岁,少数优秀人继续深造,开始学习哲学。学完5年,还要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到了50岁,他们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12.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教育观有什么变化?
答:他在《法律篇》这篇作品中所反映的教育观发生了下述变化:第一,由选举产生专门负责教育的官员,任期5年,其在新制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第二,对学校的兴建和专职教师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三,更具体地规定了早期教育的步骤和内容;第四,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规定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第五,详细介绍了埃及人“寓学习于游戏”的经验,同时也对儿童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第六,在课程设置上,取消了哲学课程,最高级的课程有3门,即算术、天文和几何。
13.简述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吸收了当时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并以自己的理念论哲学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恢宏博大的教育思想
体系,几乎涉及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国家负责办理教育;论述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确定了“四艺”;提出重视女子教育及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后世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教育学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14.简述亚里士多德教育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教育问题,重视城邦对公民的教育作用,他的政治学被称为“教化伦理学”。
(1)伦理学和教育:
(2)政治学和教育:他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只有公民品德良好,城邦才是良好的。良好的城邦必须建立在每个公民都具有
良好的品德的基础上,整体的善事从每个个人的善而来的,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问题。
(3)“白板说”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灵魂正如一本空白的书,所以能接受对象知识。
(4)形式——质料说、潜能——实现说与人的发展观:人的发展是一个有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由潜能变为实现的条件就是教育。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他首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思想。第二,他是后世“外铄论”和“内发论”两大思潮的渊源,论证了以美育为重点的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思想。第四,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对西方后世的精英教育亦有重要影响。
1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答:
17.论古代希腊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头和开端。
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教育
1.简述古罗马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
2.简述共和后期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及其对罗马教育的影响。
答: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经过长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意大利逐渐罗马化,另一方面罗马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是被希腊文化所吸引。罗马人在吸收许多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拉丁文化。在以希腊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与罗马固有的传统文化冲突的过程中,罗马的学校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学校几乎是外国语学校,教师是希腊人用希腊语教学,教材也是希腊人的作品,后来罗马人建立起拉丁文法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因此,罗马教育不是希腊教育的简单继承。在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罗马逐渐创造性地发展期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学校教育。
3.罗马帝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什么新的特征?
答:国家重视发展教育,逐步建立了一套为帝国统治服务的国家教育制度:第一,学校承担起培养各级官吏的任务。第二,罗马皇帝在罗马本土和各行省鼓励兴办学校。第三,教师的工资一部分由国家支付。第四,皇帝采取了一些控制教育的措施,包括对建立学校的控制和对教师的监督。
4.简述西塞罗《论雄辩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在西塞罗看来,雄辩家应具备的条件是掌握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雄辩的技巧,在品德方面雄辩家必须是一个好人。对于雄辩家的教育,西塞罗非常重视天赋发挥的作用,也同时重视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练习写作。
西塞罗积极倡导雄辩家教育,并使雄辩家成为有教养的人的标志或代名词。昆体良继承并发展了他的雄辩家教育理想以及关于天性与教育的思想。
5.简述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雄辩才能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德行比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对于雄辩家的教育,雄辩家的培养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这本书,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6.昆体良教学法思想评述。
答:教学法思想:教师应德才兼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材施教、反对体罚学生、教师要俯就学生的能力、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防止学生疲劳过度。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家中,就教学法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昆体良那样给后代以深远的影响。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因为有了昆体良而启发了思想、增长了智慧;昆体良因为有了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而得以被人类所赏识。
7.奥古斯丁教育思想述评。
答:教育目的: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教徒以及能为教会忠心耿耿服务的教士。教育的内容:《圣经》,也学习古典文科,“七艺”可
以作为理解《圣经》的工具。认为儿童是邪恶的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学习《圣经》。重视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教育。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受到哪些重要历史因素的影响?
答:西欧中世纪教育受到封尘制、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新兴城市发展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简述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答:一方面,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早期承担起对蛮族的启蒙教育,基督教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其世界观和教育观对中世纪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基督教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在西欧中世纪举去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3.简述《本尼狄克教规》及其教育意义。
答:《本尼狄克教规》的编著者本尼狄克,共73条,规定道士必须遵守严格的教规,宣誓保持清贫、贞洁和顺从,甘心过清苦而勤勉的生活;主张修士不敛私财、辛勤劳作和读书学习。修士每天要做7次祈祷,向上帝忏悔自己的邪念和罪过,不许贪图享乐并保持谦卑。教规成为后来被所有的西欧修道院所采用,学习生活后来成为本尼狄克式修道院的共同特征。
4.简述“七艺”的内容和意义。
答:“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对七种教学科目的总称。“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为“七艺”,成为中世纪学校教育的科目。七艺教育延续了古代文化,并为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
5.简述西方修道院制度在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成了教育的实际承担者和主要的文化中心,延续和保存了古典文化,使得基督教文化得以传播和确立。但是到了中世纪中
期以后,随着修道院数量的众多和所辖田产的扩大,修道院和教会成为藏污垢纳的地方,最终导致宗教改革的发生和基督教会的再次大分裂。
6.简述查理曼大帝的教育改革。
答:具有雄才大略的查理曼大帝深刻意识到文化建设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继续以较大热情在全帝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讲授七艺,西欧的文化从此开始缓慢复兴。首先,查理曼发起了基督教化运动,这是一个试图以武力征服为前提的基督教的一体化运动,他邀请学者参与教会的改革工作,颁布法令要求修士们学习知识以提高修养,并在教区内设立学校,让儿童学习识字阅读。再次,他还力图振兴宫廷学校。
7.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制度述评。
答:骑士制度以封臣制为基础的。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勇敢、服从、贞洁、礼貌、谦逊、仁慈的骑士。骑士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家庭教育,进行身体的养护,和初步的宗教、道德教育。第二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将儿童送到封建贵族家里充当侍童,学习各种礼仪和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以养成对宗教的虔诚。第三阶段,为侍从教育阶段,继续学习贵族礼仪,并主要照顾主人的日常生活,并要学习武士技能。
8.简述“骑士七技”。
答:“骑士七技”是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前5项为训练一个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夫所必需的;下棋是为了发展机智、沉着、判断情况和布置攻防的能力;而吟诗是为了培养歌颂武功、效忠领主和献媚贵妇的才能。
9.简述经院哲学及其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
答:经院哲学作为基督教哲学在本质上是为信仰服务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属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对中世纪教育影响巨大,它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密切,是当时大学的灵魂。经院哲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而大学又受制于教会,所以大学轻蔑自然、经验和社会现实,崇拜权威,信仰教义,这使其教学内容贫乏,与现实隔绝,教学方法繁琐、死板,充满形式主义。这些就是后世西方思想家所不断抨击的“经院习气”。
10.西欧中世纪大学述评。
答: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达、阿拉伯文化的传入、经院哲学的发展和学者游历讲学的传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著名的大学有:萨
勒诺大学,以医学见长;波隆那大学,以法学著称;巴黎大学,以神学闻名。后来中世纪大学都分为文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个院。管理类型有学生大学(波隆那大学)和教师大学(巴黎大学)。
11.简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兴起及其发展特征。
答: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新兴市民的势力也逐渐壮大,他们自己设置学校提供世俗教育。有拉丁文法学校,服务于城市自由民的兴趣和爱好。也有用本族语教学的小学,教授在商业生活中所需要的读和写。发展特征:世俗性,自治。
12.简述中世纪的艺徒制及其在西方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儿童和师傅签订契约:在学期内,要绝对服从师傅的命令,不得擅离职守,保护师傅等,师傅也要不加保留得将最好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向学
徒提供食宿和衣着。学业完成后,由师傅和行会鉴定其成就,获得师傅称号,可以收徒,也可以独立创业。
西欧行会的艺徒制开了西方教育史上职业教育的先河。
13.中世纪行会在发展城市教育方面的贡献。
答:行会在办学事业上也起过积极作用。行会为了本行会会员子弟能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对于行会办学颇为热心。欧洲各国在行会的推动下,兴
办了很多学。现代德国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从手工业行会教育发端的。
第六章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1.简述拜占廷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宽容的民族政策;拜占庭的法律史罗马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拜占庭具有东方专制特征;拜占庭文明的另一最主要的特征是人与上帝的关系。拜占庭人抱有这样的信念——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由于拜占庭存在着强大的世俗政权,具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并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遗产,所以拜占庭的世俗教育发达,重视法学教育,世俗教育体系和教会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2.简述拜占廷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答:拜占庭帝国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之间我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拜占庭文明不仅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而且与东方文明联系密切。
3.试比较拜占廷与同一时期西欧教育的异同。
答:
4.试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5.简述《古兰经》和《圣训》对阿拉伯教育的影响。
6.简述阿拉伯的教育机构“昆它布”。
7.简述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Democracy and Education》民主主义与教育,John Dewey,约翰.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