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总结

时间:2019-05-13 08:4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教育史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教育史总结》。

第一篇:外国教育史总结

外国教育史总结

第一章

1.巴比伦: 泥板书 楔形文字

2.埃及:象形文字;文字写在“纸草”;

3.古埃及“宫廷学校”(公元前2500年)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

4.印度:梵文

5.佛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1.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就是以后希腊思想家所概括的“四大德”)

2.智者: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确定了“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促使教育和教师的职业化;提出了“人人受教育”的思想。(P30)

3.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也称“产婆术”。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务的比较追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的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后世许多名著都是以问答体形式出现。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参照。(P41)

2.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3.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的灵魂。由此提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是天性、习惯和理性。亚里士多德关于形成人的三要素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P50)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1.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农民—军人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2.西塞罗:《论雄辩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昆体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同样大小的声音传给全体学生,无论多少人,都能听清楚;根据教师实践,把儿童分为班级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圣·本尼狄克:西方修道制的鼻祖。

2.修道院:两类学生分开,前者称为“内学”,毕业后终生做圣职;后者为“外学”,入修道院只为学习知识,学成后仍为俗人。

3.基督教的知识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以神学为最高学问。

4.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形式: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5.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米诺大学。

6.从组织上看,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学生”大学(学生主管校务);一种为“先生”大学。(教师主管校务)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阿拉伯人创立了代数学。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弗吉里奥,维多里诺。(两人都主张通才教育)弗吉里奥: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P126)

人本主义: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方法上反对禁锢主义,尊重儿童天性;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自然。

古典主义:吸收古人见解;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

世俗性: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是人文主义教育和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宗教性;贵族性。

综上,人文主义教育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

3.路德提出的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两个原则: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4.加尔文:亲自领到了日内瓦城普及、免费教育的实现(与路德的不同之处);加尔文是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第八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2.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3.班级授课制: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

4.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5.夸美纽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有独创性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九章 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1.洛克:《教育漫话》

2.爱尔维修(法国):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3.1816年“达特茅斯学院案”,使私立学校的存在收到了法律保护。(美国)

第十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2.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倡导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教育心理学化: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

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P216)

第一,第二,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必须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育

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

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主旨就是追

求各种才能的均衡。

德育;智育;体育。

3.裴斯泰洛齐根据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具体的研究了初等学

校各科教学法,是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第十二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

要的目的”。

“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2.教育形式阶段理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1840年,福禄培尔把德国普通教养院命名为“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1.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2.第斯多惠:“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3.1879年2月,《费里法》的颁布实施,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

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4.埃米尔·涂尔干(法国):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

5.(英国)导生制:又称为贝尔-兰开斯特制,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在学生中选择

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6.(美国)贺拉斯·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创立教育税制,兴办公立师范学

校,被称为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开创者,“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初期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雷迪、德国教育家利茨、法国德莫林。

二十世纪代表人物:爱伦·凯、德可乐利、蒙台梭利、罗素、怀特海、沛西·能。

2.爱伦·凯:《儿童的世纪》

3.德可乐利:

主张学校应循着两条路线进行改革: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有刺激的环境。其基本设想是将班级分解为能力小组,施行主动的、个别化的、适应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学校课程。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史上以“德可乐利教学法”著称。

课程论思想以“兴趣中心”为主要特征。

4.进步教育:美国的一种革新教育思潮。(以下5-8为代表)

5.帕克:(1)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

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2)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6.帕克赫斯特(美国)的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批评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伊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功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7.华虚朋(美国)的文纳特卡计划。

8.克伯屈(美国)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之父”。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设计、消费者设计、问题设计、练习设计,以生产者设计为重点,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

9.梅伊曼(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1901年,他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1.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

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

2.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异同。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

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2.教育即生长: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是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

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二十三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改造主义教育: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学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第二篇:外国教育史总结

名词解释

1、七艺

是古希腊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古希腊的三艺演变过来,古希腊的三艺包含文法:正确的读写,修辞:说服人的技艺,辩证法:正反问答辩论的技巧其他文化和自然学科知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人文学科的诞生以及今天的文科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2、智者

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称为智者。到公元前五世纪后期,智者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四海,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以传播和传授知识来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它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苏格拉底法

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他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教育方法为“产婆术”包括讥讽、归纳、助产、定义。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苏格拉底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他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运用。

4、骑士教育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并在12世纪盛行,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因而并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对骑士的教育主要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骑士身份的取得,需经历几个教育或训练阶段.贵族集团的儿童,从出生到7岁,接受家庭教育。正式的骑士教育从8岁开始,经历1侍童教育阶段2扈从教育阶段3骑士教育阶段.其教育虽然内容简单,但比较实用,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人才.5、巴黎大学

法国的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建立于中世纪的大学。根据1200年批准的巴黎大学法规,学校设置神学、医学、法律和文学四门学科,是中世纪所创办的科目最齐全的一所大学。

6、城市学校 中世纪后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以及对实际使用知识的需求增多,在城市当局统一管理下,性质相同的手工业者行回学校和商业公会学校合成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城市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主要类型有类型A城市拉丁语学校、B写作和算学学校、C歌祷堂学校.其特性为:1.世俗性2.基础性3.职业性4.区域性.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7、快乐之家

1432年维多里诺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维多里诺将学校取名“快乐之家”,喻意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学校校址环境优美。该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8、《大教学论》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如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论证,使教育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9、《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由首相巴尔福主持制定,是有关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法令。其规定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问题,即郡或直辖市的教育委员会为第二级教育领导机构,镇和乡教育委员会为第三级教育领导机构。至此,英国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10、《福斯特法案》

1870年,国会通过枢密院教育局长福斯特提出的《初等教育法》,亦称作《福斯特教育法》,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目的是“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使所有的家长确信其子女能够受到初等教育。但这不是通过废除原有的教育体制来实现,而是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补空缺”来实现。其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形成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等教育制度,由此奠定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

11、公学

所谓公学的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事实上,公学是一种私立学校,学校只限于社会上层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开办公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牛津与剑桥大学做准备。至今,公学仍然是英国汇总等教育的一种内容。

12、主日学校

或称“星期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第一所主日学校:1780年,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传教士、出版业者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

13、导生制

是由英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有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是指在使用“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安置许多排长的课桌,十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导生,教师首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他们领着一排学生围在一起,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移教导其他学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内往往能够教几百个学生。导生制教学优点:1省钱2省师资3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14、《基佐法案》

1833年,法国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基佐制定和颁布了该法案。该法案要求灭一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则要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作为教育经费。同时学校仍旧收费,若费用不足,则由国家补给。为了培养师资,决定由各省设立师范学校。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后,方可任教,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

15、《费里法案》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先后提出了两个教育法令,即《费里法案》。它重新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三大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奠定了法国现代初等教育的特性,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该法案规定:建立“母育学校”,免除公立的“母育学校”和初等学校的学费和书杂费;6-13岁为义务教育期;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和食宿;取消公立小学里的宗教课等。它实现了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巴黎公社的教育理想,是法国初等教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文献,奠定了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

16、柏林大学

德国洪堡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于1810年建立,费希特被选为首任校长,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此高等教育走上了真正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等的地位。在柏林大学的推动下,旧大学逐步进行改造,新设大学则以其为蓝本。柏林大学最集中地代表了19世纪德国大学的理想,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纷纷效仿的典范,成为近代大学之母。

17、泛爱主义运动

领袖人物:巴西多.177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教学原则是让儿童快乐学习,采用直观游戏方法;1793年,泛爱学校停办,它的教师散布到欧洲各地,使得泛爱学校的影响扩及法国、瑞士各国。泛爱主义运动的基本思想原则:以增进人类现世幸福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以仁爱对待儿童,减少无用的学习;以身体作为精神发展的自然基础;排斥强制的学习方法,使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学习;注重实用知识的教学;教学要依据自然的方法,即适合儿童的方法。

18、公立学校运动

自1834年贺拉斯·曼-“公立学校之父”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以来,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指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的、公共行政机关监督的、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初等学校制度的运动。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地方税收制度;强迫入学、免费教育;建立以州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师资的培养与选用。意义:促进了美国公共教育阶梯的形成,加强了资产阶级世俗政权对教育的控制能力,加速了美国教育公共化、世俗化和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使得美国式免费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19世纪后期公立中学和州立大学的发展。

19、《莫雷尔法案》

1861年美国颁布的一部法案,莫雷尔是19世纪末呼吁政府创办新型技术大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联邦赠拨给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必须以赠地所得收入为资本,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以满足平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产业界培养技术人才,进而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莫雷尔法案》又被称为赠地法案,依据这个法案办起来的大学被称为“赠地学院”。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就是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创办或壮大起来的。

意义: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立法,它开创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职业教育的先例,为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20、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出的一套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物”,因此称作“恩物”。教育价值: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儿童通过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

21、作业

福禄培尔建立了以活动、歌谣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恩物和作业。作业是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及课程。他倡导的作业种类很多,有纸工、绘画、拼图泥塑等。作业的进行主要是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

22、昆西教学法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

主要特征: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3、道尔顿制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批评班级授课制,提倡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的核心:使儿童最大限度地承担学习的责任,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张: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代替课堂教学;改各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4、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核心: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本质: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内容:取消课程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拨材料,自己研究。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然而,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其结果必然会削弱系统知识的学习。

25、《国防教育法》

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更为高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

26、《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47年,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儿童心理学家瓦隆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又称《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内容:

(一)提出了六条原则:1.社会公正原则2.适当注意普通教育等

(二)该《方案》提出在法国应实施6-8岁学的免费义务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教育2.方向指导阶段3.决定阶段。这一改革方案在当时未作为正式法令公布实施,但它已成为法国战后历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27、要素主义教育

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

主要观点: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的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这些要素一代代传递下去;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

28、改造主义教育373 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基本观点:1教育应以“改造社会”为目标,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2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3教学上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4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在社会改造主义的影响下,儿童中心论等一系列进步主义的金科玉律得以修正,但作为进步主义内部孕育的新的突变因子,改造主义也促进了进步主义的分裂与衰落。

29、永恒主义教育370 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永恒主义教育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古典实在论.主要观点:1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人性不变,所以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强调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影响:主要局限在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充满了复古、保守、绝对论的色彩,对传统的强调使得其于社会发展脱节。简答

1、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

共同点:A.政治上都是奴隶制,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具有等级性,培养的目标无论是战士还是公民,都是为国家整体服务的。B.应时代的要求,两者都重视体育。C.两者的教育体制都有年龄分期,都比较完善。

不同点:A.地理环境不同,造成政治、经济的差异。斯巴达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雅典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这一点直接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具有较强的专制性,而雅典的教育体制民主色彩比较浓厚。B.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由于斯巴达的政治是军事贵族专制,因而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雅典在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体,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2、智者学派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而确定。

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4、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希腊教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做了理论的探讨,或者说,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及教育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营养的灵魂(植物)—体育,感觉的灵魂(动物)—德育,理性的灵魂(人)—智育。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

教育意义: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其次,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最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

4、简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A教育是国家的事业B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具体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他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可以使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会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他主张“寓学习于游戏”,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但要注意游戏内容的选择。C.教育制度方面.1学前教育。国立养育院,由国家控制,实行儿童公养公育。2.普通教育。即情感教育,重视音乐和体育3.高等教育。包括四个阶段:意志教育阶段、发展智慧阶段、继续学习、哲学王。它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D.主张男女平,重视女子教育。E.在“三艺”的基础上,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F.主张和谐教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G.教学方法:师承苏格拉底问答法

5、简述昆体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他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A.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言行一致的人。B.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C,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D.教师应当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能有效的教学E.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6、教会学校的类型及特征(非问答)

1、教会学校的三种形式: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1)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①教学目的: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②基本教学内容: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除了传授教义,培养“服从、贞洁、安贫”的品质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后课程的学习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而神学则是其他学科的“王冠”。③教师及学生: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儿童一般10岁入学,学习年限为8到10年。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由牧师担任教师。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堂区学校在教学设备和设施上十分简陋,学校的规模也较小。学校一般只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读、写、算知识,以及基督教的基本常识,另外还教学生学习唱赞美诗。这是由教会举办的,向一般世俗群众开放的普通性质学校。

2、教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宗教化a.培养神职和信徒b.扩大教会势力巩固统治(2)教学内容神学化a.《圣经》b.神学化的七艺(3)教育方式a.教士即教师b.个别化教学c.绝对服从(4)教学方法a.口授记背b.纪律严格c.体罚盛行(5)具有等级性

7、简述拜占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特点:拜占庭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影响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教育颇具特色。(1)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以保存,教育比较普及。(2)世俗大学长期存在,帝国高等学校兴旺发达。(3)开办了僧侣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

影响:总的来说,拜占庭的教育起了保持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11世纪前,拜占庭的文化教育水平不但高于东欧各国,而且也处于西欧各国之上。到君士坦丁堡来求学的不只是拜占庭各地的青年和属于阿拉伯语地区的青年,还有来自意大利的青年。拜占庭文明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起了一定作用,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8、简述阿拉伯萨拉森帝国及各大食国的教育形式。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还处于蒙昧时期,伊斯兰政权建立后,各类教育机构才陆续出现。1.昆它布:初等教育场所,教师在家招收少量学生,教简单读写。在伊斯兰政权建立之前,它就存在。2.学馆:中等教育场所,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教授内容比昆它布高深,是私人讲学的一种重要形式。3.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高等教育场所,8世纪起,多数穆斯林领袖都雇教师来教育他们的孩子,逐渐形成了这种教育形式4.清真寺:既是教徒礼拜的圣地、宗教法庭的所在地,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教学中,惯常的办法是教师坐于廊下或院中讲课,任人来听,听者坐成圆形,叫做“教学环”。5.图书馆和大学。不仅搜集各种图书,吸收东西方文化,而且培养许多文人学者,是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巴格达的赫克迈图书馆后来发展成著名学府赫克迈大学,这是阿拉伯的第一所大学。

9、简述14—15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古人见解,设置古典性质课程,重视学习人文学科,古为今用、不断拓宽教育内容。尽管它也有局限性,但在当时是进步的3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世俗精神,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上。教育内容不断拓宽,强调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5贵族性.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与落后并存。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但它开启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简述维多利诺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1432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者维多里诺在孟都亚公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喻意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具体为:1.学校环境:学校具有自然优美的环境。校址在郊外一个围绕着宫殿的花园里,四周都是草场,环境优美,校舍宽敞,布置雅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2.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这种人应当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身体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能胜任管理国家、教会和工商业事务3.学习内容:拼读字母;说话练习;读、写、算;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经典文化、数学、天文、历史;《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体育和游戏:骑马、射箭、击剑、角力、游泳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实用性;用活动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教授算术;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和学习;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主张实行学生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

11、简述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理论。

1.主张把全校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组织单元2.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级3.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4.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同学。

意义:1.为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个别教学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2.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12、简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两大支柱。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a.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认为“自然”有两层含义,即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和人与生俱来的天性。b.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c.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明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就应当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而且可贵的是,夸美纽斯自己一生都在探索教育工作的规律。2.泛智理论。a.“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是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b.泛智的三个中心内容:博学或学问—智育(理性的动物),德行—德育(有德行的人),虔诚—宗教教育(上帝的形象).1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他把通过感官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在呈现直观教具时要将他们直接放到学生的眼前。

2.激发求知欲原则。他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孩子们的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学科、由教学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起来的”。

3.巩固性原则。他认为,首先,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其次经常地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再次,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好方法。4.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种主张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不省略或颠倒任何东西。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

14、简述斯宾塞关于智育的思想。

科学教育思想方面,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明确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主义教育,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明确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他将人的活动分五种,并按照这些活动对人生的重要程度,将其依次排列为: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于抚养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斯宾塞根据人类完满生活的需要,按照知识价值的顺序,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生理学和解剖学-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同生产活动有关的知识,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以抚养子女为目的的活动;历史-与维持正5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自然、文化和艺术-享受闲暇,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斯宾塞的教学思想:强调自然教育和自我教育;反对注入式、压制儿童智慧活动的旧教学;注重学生心理规律、兴趣与实验。时代意义:(斯宾塞在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智育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教育客观规律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斯宾塞的课程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在教学方法上,斯宾塞重视心理规律、兴趣、实验等,与传统教育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无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学习主动性相比是一种历史进步。)斯宾塞崭新的智育思想不仅对英国中学和大学冲破古典教育的禁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影响到欧美等其他国家,极大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然而他的教育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如他的课程论反应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色彩。

15、简述述洛克教育思想的基础、内容和方法。

基础:A.白板说: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B.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有差别是教育有区别。C.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内容:A.体育是指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体育属于健康教育的范畴。他把健康教育看成绅士教育基本要素,并把它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B.德育指德行和礼仪,对于绅士的道德品格教育予以极大关注,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和绅士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方法有榜样、示范、练习、说理等。C.智育指数学、实用知识、一技之长。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智育只能是道德的辅助品。一个绅士一方面要通过研究和学习去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技能技艺课业的练习去获得技能技巧。

方法:A.洛克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B.把锻炼法应用于智育过程,非常重视对事物的实地观察,以及通过现实的事物现象与活动的感受获得各种知识C.提出旅行对培养绅士的重要作用。

16、简述卢梭《爱弥儿》一书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爱弥尔》跟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并称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该书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为教育科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理论价值:1其基本内容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以此为标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这一“归于自然’的教育主张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翻天覆地的变化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制度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张。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人”实际上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这个问题的论述中所包含的重视普遍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培养独立判断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财富3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法国,而且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欧美各国的教育家都在研究、实践、修正、丰富书中的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在世界广泛传播。

17、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裴斯泰洛齐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具体要求是:1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3教学原则、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在适合的时候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18、简述裴斯泰洛齐智育、德育、体育中的要素方法。

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是借助于这三个要素实现的。儿童要认识这三要素,必须相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掌握数目的计算能力、认识形状的测量能力、言语说话的语言能力,对应的学科是算术、几何、语文。

德育:爱是基本要素,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母爱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重要手段:使儿童练习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巩固。另外,教育儿童要依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体育: 各关节活动是基本要素,基本动作是打击和搬运、拖拉和旋转等,通过这些关节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发展儿童身体力量和技巧。

19、简述赫尔巴特作为其教育理论的伦理学基础的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对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指人调节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3仁慈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4正义即“守法”,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5公平或报偿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0、简述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更为高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所谓“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教师的质量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包括增加学生贷款,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设立国防奖学金,优等生可得奖学金参加科研项目等。

2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观点及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主要观点:1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3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4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作为当代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的终身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尽管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旨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终身教育理论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22、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第一个阶段: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这是一个与现在生活经验联系的情境,以便学生获得现在生活所需求的经验,与此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学生能感知问题的存在.第二个阶段: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问题。即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所在,并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与要求.第三阶段: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帮助学生运用掌握资料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开展他所他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杜威认为学生提出的假设不一定正确、合理,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寻找逻辑的证据,只有经过证明并纳入了已知的只是序列,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的、合理的.第五个阶段:是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境。古罗马的教育家及代表作(非问答)在罗马教育制度发展的同时,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是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了罗马教育思想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基督教教育的观点。

一、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作家、政治家、演说家、教育思想家,是古典共和国精神的杰出代表,是拉丁散文文学的卓越代表。其代表作有《论共和国》、《论神性》、《论善与恶的定义》、《论雄辩家》。西塞罗最后与他所维护的共和国制度一同消逝了,他无法阻止国家的堕落,但是对雄辩家的培养已经成为古罗马教育的理想。基本情况

二、昆体良(约35-约95)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库支付薪金的雄辩术教师,是古罗马帝初期著名的律师、教育家、演说家、修辞学教师,他是罗马皇帝授予修辞学教授职位的第一人。其代表著作为《雄辩术原理》,主要阐述了自己关于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他的《雄辩术原理》既是他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也是罗马教育思想的表达和坚持,他的智慧一直启发着后人的思考,他对老师和学生的敦敦教诲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奥古斯丁(354~430年)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其代表作为《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在奥古斯丁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历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学校类型及基本情况(非问答)古埃及:(1)学校类型;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僧侣学校 D、文士学校 宫廷学校是根据古代埃及文献记载,在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了宫廷学校。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学校。所谓宫廷学校就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以后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以为学术中心。

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力从事某种专项工作官员,修业期为12年。

文史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两种低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其有长有短。

教学内容:已阅读和书写为重点,兼授数学、地理、几何、天文、医学、建筑学、水利学等,由重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灌输和体罚。古代印度学校类型: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通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人物,用梵文撰写的记载古印度历史的书籍《吠陀》被奉为经典,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入校时,习经典的权利只能为婆罗门 刹帝利 和吠舍所享有,但三者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同城古儒学校。在此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吠舍》经,还规定学习六科,即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天文学和祭礼。古儒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神学为主,但涉及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在古儒学校里,体罚是常用手段。(2)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是地方语言,适应平民学习的需要,僧徒一般学习十二年,经考研合格者叫做比丘,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习完毕之后成为比丘尼。在初级阶段,以教师扣手和记诵为主,高级阶段,教学采用了争辩和议论的方法。佛教教育将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当时的寺院不仅是一种总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乃至堪称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公元前十世纪之后,佛教在东亚其他国家得到广泛传播,佛教教育对印度乃至东方各国的教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古巴比伦:学校类型:靠近宫廷、靠近寺庙、靠近文士住宅区。教学内容:按两个阶层,分别安排。第一阶段是对一般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现在出土文物大都属于这一类。第二阶段是将意按向不同的学生分别派到社党的寺庙或政府机关,按其准备承担的职责接受较高水平的定向培养,办法是通过师生传承的艺徒制或导师制。最早的学校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程内容:抄写和背诵长串的单词或进行语法等语言类课程学习,也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文学创作等课程。

教学方法:教师先往潮湿的泥板上鞋子,学生进行临摹,教师随时纠正错误。方法单一,纪律严格,常用体罚。

2、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产生原因①大学的兴起首先源于城市发展之需要。在中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大发展,开始出现新兴市民阶层,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要求。②其次,东方文化的影响。11—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不仅对西方的基督教社会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③第三,经院哲学的出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特征①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这一时期的大学最初带有行会的性质,管理上实行自治,由学生或教师组成行会,管理大学的内部事务。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学生组成团体来管理学校的“学生大学”。另一类是由教师结成团体来管理校务的“先生大学”.②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通常是由各大学教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大约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等4个系。最初的学位授予制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学生十三四岁进入大学,先学习拉丁语和七艺。修完“三艺”和“四艺”后,经考试合格分别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才能继续选学一个专门的学科。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之后取得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士,或者教授认可证。就可进入大学任教,或办学校,自由讲学。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极为隆重.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也都是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历史意义:中世纪大学是适应世俗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兴起是西欧文化教育发展中最大的成就。大学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还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中世纪大学突破了教会和神学的垄断局面,为文化科学发展提供了较以前更为有利的条件。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这些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都成为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范例。

3、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的异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之间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融会的方面.异:1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带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教育中存在有异教 因素.2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 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 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 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3服务的目的不同 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主教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 具被利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言工具而 被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同:三者都是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人文主义重视人文科学,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天主教育虽主要以神学为主,但在具体实行上还是依靠古典的人文科学,把它当做神学教育的载体。此外,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管理,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覆盖初等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宣传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4、试述德国19世纪初洪堡改革的主要内容。洪堡教育改革是在1806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败的背景下进行的,指导理念:“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1、重视精神培育 与人格的完善;

2、非功利的价值取向;

3、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初等教育改革、中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 三大方面。

初等教育改革中,一方面,在小学逐步推行裴斯泰洛齐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与此相联系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并且派遣了大批教师留学瑞士,向裴斯泰洛齐学习,培养出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回国后大都担任了师范学校的校长。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地理、测量等自然科学课程,使国民教育开始近代化

中等教育改革中,1810年制定的中学教育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增加了地理、历史和自然科学的科目,使文科中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此外,凡是要担任中学教师的人必须通过国家考试,合格的给以中学教师称号。这项考试由国家委托大学办理,考试科目和要求都以大学为训练中学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作为依据和标准。

高等教育改革中,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费希特被选为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之母。此外,还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并且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等的地位。

5、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是自然主义的教育的奠基者,他所主张的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一是:“归于自然”,主张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回归保持完整的大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在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二是“消极教育”,他主张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是儿童遵循天性自然发展;相信自然能够给儿童最好的照料;教师之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他提出培养与公民教育对立的“自然人”的目标,具体内容:1独立自主的人,能够独自体现自身价值2自然人是平等的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无所不宜,无所不能4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人—独立自由的保证.儿童观:1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主张自由的教育2反对强调外在的、强制性的、遥远的教育,主张以儿童现时的生活为出发点,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反对用固定的教育模式来约束儿童发展,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顺应儿童天性4反对儿童个体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教育,主张通过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考和努力来完成学习5反对过分保护和折磨儿童,主张生活的和快乐的教育。

四个实施阶段:1婴儿期2儿童期3青年期4青春期.6、试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的理论基础、内容及意义。

理论基础:心理学.“统觉”包括引起学生注意、建立新旧联系、巩固新旧联系.内容: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明了:兴趣对直观事物产生注意,教师进行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2联合:新旧知识发生结合,但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法3系统:教师通过采用综合的教学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以作业为主,使知识巩固、强化.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四段论扩展为五段论.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意义:教育史上第一个高度综合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明确的、有机联系的和规范化了的程序;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可遵循的基本规律;提供了一切教学活动可以参照的模式;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7、试论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理论。

1.儿童发展具有“心理胚胎期”.心理胚胎期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这启示我们要尽可能排除有害于生命力呈现的任何不利因素;尽可能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的需要的环境;如适应儿童力量和体形的桌椅、促进儿童感官发展和运动协调的教具以及不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的教师等.2.儿童心理具有吸引力.“吸收性心理”是一种“潜在生命力”驱动的儿童所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的能力.它表现为虽然儿童对所经历的事情不加思考,但他所经历的这些事情都将自然地成为其心理的一部分.这启示我们在这一时期,为他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他们大量吸收“有准备的环境”中有益的、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成份.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敏感期”涵义: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其包括感觉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如果儿童处于适当环境,他们自己便可于无意识之中轻松地掌握某种能力。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并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及时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4.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指儿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在发展的每一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特点都和前一阶段不同,而每一阶段的发展又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基础.第一阶段:幼儿期:幼儿前期、幼儿后期.第二阶段:儿童阶段.第三阶段:青春阶段.8、试论述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深刻含义及意义.349 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卢梭。他认为,自然发展说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教育即生长”命题亦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杜威认为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让现时的儿童为遥不可及的未来做准备,全然不顾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期待1.“教育即生长”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要求。然而这种尊重绝非放任自流,任由儿童率性发展2生长时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3“教育即生长”所体现出来的儿童发展也是杜威民主主义理想的反映。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儿童的充分生长和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目的的达成。然而杜威并不仅仅把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视为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他认为儿童充分生长本生便是民主主义的要求,便含有丰富的价值意义.

第三篇:外国教育史

浙江师范

1.城市学校3.苏格拉底教学法

5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6 骑 士 教 育 7 教 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8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2年1、教 育 的 基 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3、夸美纽斯教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格拉底法道尔顿制杜威教育思想

华南师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年.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特征评 述 简 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2年人文赫尔巴特

华东师2010、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10

5.苏格拉底方法6.《1988年教育改革法》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大2010

5道尔顿制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12年4讲授法、赞科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陕师大11年

苏联的《国防教育法》5贝尔—兰开斯特制

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西南大学2010

“苏格拉底法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曲阜师大

4.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6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北京师范12

3贝尔兰卡特制恩物

南京师范大学2012

苏格拉底方法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杜威教育思想

第四篇:外国教育史专题

外国教育史专题

一、外国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1.古希腊教育家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德育论;

智育论;

“苏格拉底方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 教育作用论。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3.近代教育家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论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4.各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家

英国:洛克、斯宾塞论教育。法国: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拉夏洛泰论教育;

德国:第斯多惠论教育。俄国:乌申斯基论教育。美国:贺拉斯•曼论教育。日本:福泽谕吉论教育。5.各国现代教育家

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2)凯洛夫的《教育学》、(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的本质; 论教育的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论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各国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 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外国近现代教育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概况; 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近代教育概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近代教育概况; 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4.俄国近代教育概况;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5.美国近代教育概况;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6.日本近代教育概况;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西方国家的重大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实验: 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第五篇: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纲要

导言

 教育史的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人物思想史

 以史为鉴,古今对照

 外国教育史也是一部西方文化史,涉及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 善于揣摩中外教育史的异同,深入探究和总结。

外国教育史 体系要览

 古代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斯巴达、雅典奴隶社会

苏、柏、亚

古罗马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世俗教育封建社会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近代教育史(资本主义产生确立时期)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 欧美主要国家的近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俄日)

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洛克、斯宾塞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福禄培尔

马克思、恩格斯

现代教育史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教育思潮

 欧美主要国家的现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日苏)

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杜威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

现代人文主义、终身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1.前氏族时期

 特点:群居、没有语言文字、无阶级差别

 教育内容: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

 特点:

1)以母亲血缘组成固定的群落

2)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

 教育内容:

1)男女儿童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

2)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

3.父系氏族时期

 特点: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男性在部落中居统治地位。

 教育内容:

1)按照男女在社会劳动中的分工分别进行。

2)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成丁礼”

4.军事民主制时期

 特点: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2)民主管理制的出现(酋长、人民大会、议事会)

3)部落间战争频繁

 教育内容:重视军事教育,阶级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谨记)

1)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接受教育,儿童实行公养教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处于原始状态

4)阶级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1.苏美尔人的文化教育

• 公元前3500年前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城邦

• 楔形字、泥板书

• 学校的产生(寺庙、祭司)

• 泥板书舍:最早出现的训练书吏的学校

2.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 继承苏美尔文明

 寺庙学校分为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 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式

 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1.古埃及的文化

尼罗河埃及文字芦叶纸

2.古埃及的教育

1)学校类型

 宫廷学校:设在宫廷中,招收皇家子弟,毕业后经过业务锻炼,委任为官吏 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设在寺庙中,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

 职官学校:大多设在政府机关,招收贵族官员子弟,通过学习普通课程和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训练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 文士学校(书吏学校):培养文职人员,即熟练运用文字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2)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内容普通的文化课程(基本的读写算)

专门职业课程

高级的科学技术知识

 方法:机械、单一,多为口授,体罚严酷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古代印度的社会概况

 印度-雅利安文明的形成(梵文)

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瓦尔纳制度)婆罗门:僧侣、贵族

下载外国教育史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教育史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1 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智者:早期的智者既是职业教的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

    外国教育史141答案

    《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全都做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 单元设计教学大纲 2.......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

    教学大纲_外国教育史(模版)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04 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学分:4 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教育学、学前......

    外国教育史答案

    外国教育史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古风时代的斯巴达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重视:_______。 . . . . 2、 和谐发展教育艺术体操教育军事体操教育 文法弦琴教育 在柏拉图看来,要......

    外国幼儿教育史

    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外国幼儿教育史》试卷 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 2、夸美纽斯,是世界教育史上第......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

    外国教育史3

    作业三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0610606012023赵双花 比较新教育思想与进步教育思想的异同。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形成了两股教育思潮,它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