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

时间:2019-05-13 03: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

第一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

《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

(二)一、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是苏格拉底发明的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2、星期日学校:

1783年英国传教士雷克斯在英格兰创办的学校,这是一种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也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把贫民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防范减少力量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用宗教宣传来麻醉儿童的精神,因此广受欢迎。

3、《爱弥尔》:

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这一著作曾被誉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圣经”,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卢梭在半小说半论文的著作中,描绘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蓝图,书中一方面大胆提出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提出了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对后世教育思想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4、泛爱主义教育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校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其代表人物为巴西多、康德,他们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巴西多还创办了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的泛爱学校,主要是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为中心,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天性自由的的发展。

5、“恩物”:

是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的一套玩具、教具等,按他的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6、是雅典教育的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又叫角力学校,实际上只是一大块空旷的场地而已,以体育操练为主要内容,项目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等五项竞技。

7、导生制:

18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初等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英国教徒兰喀斯特和贝尔创造了新的教 学组织形式—导生制,又称兰-贝制,这是一种由教师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一个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可教数百学生,花钱少,招生多,形式灵活,是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既解决了缺乏教师和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又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欢迎。

8、文法学校:

是英国中等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机构,学生受身份、家庭财产的限制,只有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具有很明显的等级性。

9、《大教学论》:

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著作,他在其中全面系统论述了教育问题,如教育目的、教育作

用、普及教育、学校体系、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教学原则、道德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际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10、“白板论”:

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导“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他把儿童的天性比喻为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涂写或塑造。洛克的这一观点过高地估计了教育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辨证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简答题

1、雅典学校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答:雅典学校兴盛的原因: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雅典的学校教育相当繁荣,原因在于:首先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这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奴隶主民主政体影响的结果,公民为了能参与政事需要刻苦锻炼学习成为优秀公民;再次是来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推动,东方的智者来雅典讲学,雅典学者去访学;第四是宗教心愿开放的孕育;最后还有科学文化发展的促进,这些都对后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教育年龄分期?

答:亚里士多德教育年龄分期:亚里士多德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7年划分为3个阶段:(1)0-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父母应特别重视对幼儿的抚养;(2)7-14岁为第二阶段,以德育为主,主要内容有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训练;(3)14-21岁为第三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3、要素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要素教育的内容 ::要素教育是瑞士的教育家裴斯太洛齐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有:(1)他认为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2)和谐发展的教育要素:第一,体育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第二,劳动教养的要素是劳动活动中最简单一些的身体操练;第三,德育的要素是家庭中的母爱,儿童对母亲的爱,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到爱其他人;第四,智育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并且他主张采用相应的要素教学法。

4、洪堡教育改革?

答:洪堡教育改革:洪堡在于1809年初担任普鲁士公共教育部部长,在其短暂的一年半任职时间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主要有:(1)注意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2)注意对文科中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重视中学师资的考核与选择;(3)重视创建新型大学,主张把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洪堡的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5、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发展的教育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范围,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使用体罚,反对抑制儿童才能的教育教学方法;(3)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要求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学科;(4)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等。

6、柏拉图关于培养“哲学王”的学制构想。

答:柏拉图关于培养“哲学王”的学制构想主要包括:(1)柏拉图认为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由国家优秀的公民监督实施;(2)6岁以前的儿童到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3)6岁开始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依个人爱好兴趣分别进入文法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4)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劳动者子弟在17-20岁期间接受高一级教育,培养意志和勇敢;(5)从20-30岁极少数具有资质潜能的奴隶主子弟研究哲学兼学“后四艺”;(6)此后极少数天资聪慧的人可继续受教育,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衡量各种事物直到50岁毕业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成为哲学王。

7、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点。

答:(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2)不同点:第一,二者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前者集权领导儿童国有,后者则放任子女是家庭的职责;第二,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后者则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第三,教育机构不同:前者在教练所和士官团里培养,后者则在多种类型的学校里教育;第四,教育内容不同:前者以军事训练为主,后者以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为主;第五,教育方法不同,前者强调服从,后者则重视启发诱导;第六,师资队伍不同:前者由奴隶主阶级成员和执政官负责,后者由统治阶级成员和国外人充任教师。

8、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答: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1)公元12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王权稳固社会稳定,农业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城市的兴起获得了自由权,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发动,是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4)经院哲学内部蕴涵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中世纪大学产生。

9、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答:1868年至1873年,明治政府成立后,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2)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3)积极发展师范教育;(4)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5)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6)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7)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10、福禄倍尔的恩物游戏。

答:福禄倍尔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即游戏和作业体系。(1)按他的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主要有6种,依次为:6个不同色彩的绒线球;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木制立方体;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7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各种作业以

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师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和认真做事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扩大儿童的眼界,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

11、学校的产生及其原因

答:学校的产生及其原因为: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第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12、亚里士多德按年龄划分的教育阶段。

答:亚里士多德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7年划分为3个阶段:(1)0-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父母应特别重视对幼儿的抚养;(2)7-14岁为第二阶段,以德育为主,主要内容有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训练;(3)14-21岁为第三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13、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1)公元12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王权稳固社会稳定,农业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城市的兴起获得了自由权,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发动,是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4)经院哲学内部蕴涵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中世纪大学产生。

第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为: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其三,流动教学;其四,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其五,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的风气。

14、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及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答: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随之兴起了资产阶级的新兴力量,也就出现了代表人文精神、崇尚“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一,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其二,扩大了教育范围,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使用体罚,反对抑制儿童才能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三,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要求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学科;其四,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等。

15、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有哪些?

答: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其核心内容集中在他对少年儿童教育的论述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应遵循少年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重视少儿教育,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第二、必须根据少年儿童年龄特征和个别特性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其个性。

第三、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少年儿童应全面发展。卢梭一贯认为体育与智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是智育的基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良好的智力,也就是说,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

第四、反对封建教育制度,确立新的教育目的和方法。针对封建教育制度把学习变成完全脱离现实的书本诵读和纯粹思辩,把教育变成与世隔绝的空中楼阁的荒谬状况,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学到对社会有用的真正知识而不是其他。

第五、重视父母和教师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卢梭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热爱是少年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的意义为:

首先,必须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少年儿童、爱护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其次,在充分考虑少年儿童共性的基础上,必须尽可能地根据每个少年儿童在智力、体 力、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不同来进行教育,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其三,必须注重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四,必须重视少年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建立自己的知识创新体系的基础。

其五,在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发挥父母在少年儿童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斗争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对我们的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启迪。

三、论述

1、论述卢梭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答:卢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同时书中大胆提出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提出了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

其一,论自然教育,提出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看的思想。主张教育“归于自然”,摆脱封建社会的污染;主张实施“消极教育”,对儿童少加干涉,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其二,论教育体系,提出重视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思想,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其三,论知识和劳动教育,提出从实际生活育劳动中学习有用知识的思想,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教育。其四,论道德教育,使儿童有自由而无邪念的思想,“性爱”教育在青少年社会道德教育种具有重要地位,要明智地运用理智去约束欲念,切忌刺激青少年产生处处占第一的心,处处让经验去防治青年的错误,养成青年真正的信仰,利用爱情进行教育。

2、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有哪些?

答:赫尔巴特在其的著作《普通教育学》种,将其的教育思想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三大部分。

(1)赫尔巴特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认为“教师需要有压倒一切的威信,使学生在他以外,不重视任何意见”。提倡“教师中心”,教师决定一切,反对卢梭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认为“把人交给‘自然’,甚至于把人引向‘自然’,并在‘自然’中锻炼只是一件蠢事”,主张用成人所规划的繁杂课程吸引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在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中,对教学阶段进行了划分,即包括:

第一阶段——清楚的感知新教材,称为“明了”,这一阶段的教学为提示教学和分析教学,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为各个构成部分,并和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即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

第二阶段——巧妙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称为“联想”,这一阶段的教学为综合教学,形成统觉,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阶段——系统地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称为“系统”,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加以系统化;

第四阶段——巩固地应用所形成的观念,称为“方法”,这一阶段是学生通过习题解答,书面作业或按教师要求改正作业上的错误等活动,把“普遍领域的概念”运用到“个别情况”中去,检查学生对中心意思的理解是否正确,能否在与中心意思有联系中识别他们,能否运用这些思想。后来,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理论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断教学法”,在国际社会上有过广泛的影响。

3、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的主张有哪些?

答:夸美纽斯在17世纪30年代,继莫尔之后,有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

(1)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他们都应该达到一个境地,在合适地吸取了智慧、德性和虔信之后,能够有意地利用现世的人生,并且恰当地预备未来的人生。

(2)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同时他驳斥了有人认为天性鲁钝笨拙的人不能接受教育的观点。(3)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父母没有充分的能力和时间教导他们的儿童;儿童在大的班级里,可以起互相激励的作用;因此适应社会分工和人们职务专门化的,必须有学校这样的专门机构和教师这样专门的教员人员进行工作。

4、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和教育目的论。

答: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其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论的论述,他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教育无目的”的观点。

(1)“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年龄的大小。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在它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这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它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认为,一是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地教育,不能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的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第二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

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8.《爱弥儿》:在书中,卢梭一方面强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传统文化的腐败,反对坑害自然本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又大胆地提出了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提出了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即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

9.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其代表人物有巴西多,康德,他们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10.文实中学:富兰克林于1749年提出了《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倡议建立面向实际的新型中等学校,即文实中学。他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文实学校。

11.《国防教育法》:此法推出了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课程改革理论,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与外语。改革教材、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天才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规定了初中、高中优秀学生应有的教育设施。

1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升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二、简答

1.简述原始教育的特征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教育没有阶级性。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

(5)原始社会的教育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

律。

2.简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特别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

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思想

(1)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他认为人有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三种教

育是指体育、德育、智育。

(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为第一阶段,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三阶

段。

(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他主张“文雅教育”。

4.简述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变化

(1)国家控制教育。

(2)教育内容的变化。

(3)大学萌芽的出现。

(4)教育呈现出宗教性。

5.昆体良是如何论述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1)昆体良认为,雄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

(2)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儿童的头脑;儿童在学校学习可以获得同学的友谊;学校可以给儿童各种人们称之为常识的东西;学校可以养成孩子适应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培养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

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

(2)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3)流动教学。

(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5)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7.简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范围,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8.简述洛克关于德育方法的建议

(1)要及早管教。

(2)要及早实践。

(3)要奖惩合适。

(4)要严宽得当。

(5)要选择榜样。

(6)要合情合理。

9.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论述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升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10.简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

一是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三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四是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五是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六是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七是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三、论述

1.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主要观点

这些教学原则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的整个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

之中。

(2)直观性原则。它在夸美纽斯的教学论中居首要地位。

(3)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学习。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他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周全而有系统的知识,为

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先从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做起。

(5)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教材。

(6)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他指出:“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

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使他们负担过重。与此同时,他还要求教学要适应各个学生的心理、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2.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二、科学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1)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2)科学知识的比较价值

(3)科学知识的训练价值

(4)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

四、以人类生活为中心,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第一部分:为完成“准备保全自己的教育”。

第二部分: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存自己的教育”。第三部分:为了准备从事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生活。第四部分:为完成“准备做公民的教育”。第五部分:为完成“准备生活中

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五、论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一,重视儿童心智发展教育,提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

第二,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第三,强调学习兴趣。

六、论德育和体育

1.论德育

(1)批评旧的道德教育。

(2)强调“自然后果”的德育原则。

(3)提出具体的德育方法。

2.论体育

(1)重视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穿着合适。

(2)重视儿童的运动。

(3)重视心理卫生,不能使儿童用脑过度。

3.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学论

(1)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赫尔巴特认为多方

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多方面兴趣看成是教学的基础,同时又是教学的直接目的。

(2)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

(3)强调了直观观念形成的价值,论证了教学系统化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赫

尔巴特认为,教师在上课和儿童学习的开始阶段,必须注意在儿童的心灵里形成或引起一些直观观念。他还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

(4)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第一阶段—清

楚地感知新教材。第二阶段—巧妙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三阶段—系统地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第四阶段—巩固地应用所形成的观念。

4.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二)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教育必须跟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三)注重感官教育。第一,由于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敏感期,为此,感官训

练必须细分为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并相应地设计各种教材。第二,由于儿童的自由是使教具跟儿童敏感期相配合的关键,为此,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外人尽量不干预。第三,由于生命力的活动服从一定的节律,它在不同时期“保持在某个限度之内,被某种不可战胜的规律约束着。”

(四)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这里,首先要明确蒙台梭利的“工作”的含义。

它的内涵的主要特征是自发的需要,即“这工作不能由外界武断地提供,……它必须是人们本能地想的,在这工作中,生命由潜能将自然地出现,或者说,个人逐步地上进。”这里“工作”可广义地理解为“自发的活动”。

康内尔认为:“自由、作工和纪律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

这三根支柱是通过“工作”协调统一起来的。第一,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第二,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第三,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第三篇: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七章(第三节)

第三节民主主义教育

民主主义是杜威的社会政治观。同时,杜威把教育看作实现其民主社会改理想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是实现民主主义的第一工具和最重要的工具。

一、对六种传统教育观的批判

1、“教育即准备”说“教育即准备”观点产生的不良后果有:

(1)使教育丧失动力。(2)延缓教育的进行。(3)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会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受到漠视。(4)它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进行教育。

2、“教育即展开”说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它主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本身无意义,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标时才有意义。

3、“教育即形式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元论。

4、“教育即塑造”说强调对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杜威认为这个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改造材料的机能。

5、“教育即复演”说向终极目标发展和从外进行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

杜威认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错误的。

6、“教育即自然发展”说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卢梭。

杜威认为,自然发展说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

从对这六种教育学说的批判,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外在的、静止的、遥远的、强制性的教育,而强调一种内外结合、在每个阶段上都有进步的教育。

二、对历史上三个教育理论的考察

1、对古代柏拉图教育理论的考察杜威首先考察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

(1)积极见解。他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教育思考有二。

(2)局限性。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的无限的多元性。

2、对近代“个人主义教育理想”的考察近代的个人主义的理想,主要指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的理想。

杜威认为,18世纪的个人主义运动主要兴趣是注重个人进步。它是从反社会开始,要走向更广泛、更自由的社会,走向世界大同。

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的教育是确保这种更有社会精神的社会的第一步。

3、对近代“国家教育和学校教育”理论的考察自然主义教育的弱点:

(1)否定教育的意义;(2)忽视组织的作用。

德国国家主义教育出现的原因:第一,德国是法国的战败国,国家需要复兴;第二,教育是复兴国家、统一国家的最好手段;第三,这种教育应适应公共教育的制度。

三、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生长”概念来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威明确提出“教育即生长”。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以外,并没有别的目的。

3、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学校的生活这一主张是“教育即生长”的具体化。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为了使儿童尽早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4、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个人经验的改造和发展杜威从经验论出发,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个人亲身获得经验且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吸收前人经验的过程。

总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总的说来,杜威的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本问题不仅范围广阔,且意义深远,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外国教育史经典教程-第十八章(第一节)

第一节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教育发展特点概述

一、形成民主化和民族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调

1、教育改革的背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是在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思潮影响下进行的。

2、教育的民主化20世纪前期的民主主义教育就是以批判传统的等级教育,强调教育的民主化、扩大国民的受教育权为主要内容的。

3、教育的民族化各国的民主化教育与各国教育民族化的推进有一定的联系。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团结的重要力量。

二、以中等教育改革为核心,探索国民教育一体化格局中等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和问题:

1.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由全面的分离变为部分的联系。(2)由部分的联系变为全面的联系。

2.加强中等教育结构和中等教育课程的改革。在这方面,欧洲国家的改革与美国的改革是有差异的。

3.重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这主要是在美国。

三、教育改革目标由注重个体的发展到注重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1、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改革是在许多重要因素影响下进行的。

2、新教育对旧教育的批判。澳大利亚教育家康内尔在评价20世纪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内容时指出,新教育家是从4个方面反对旧教育的。

3.教育研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儿童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是从儿童教育研究开始的,儿童教育的研究又为教育心理和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0世纪初期的儿童研究、教育心理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对各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各国初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改革模式20世纪前期,各国在教育改革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联系问题。

1.美国教育改革模式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美国民主社会的需求,并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其主要特点有:

(1)确立教育改革的目标。

(2)从重组学制入手,使教育面向所有学生。

(3)从改革课程和教学组织入手,使教育适应所有学生。

2.英、法、德国的教育改革模式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自己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问题。

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调整学校教育结构,并使民主化和定向化的教育原则得到扩充和实现。

德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自己在战后通过教育恢复民族的自信,建立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的问题。

五、初步建立起教育改革调控和保障机制1.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成为教育改革调控的主体。

2.社会各种教育结构和教育中介组织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成为调控的重要力量。

3.运用教育立法和教育报告、教育监督等手段,调控和保障教育改革。

六、在对内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对外推行殖民地教育20世纪前期,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时期,也是这些国家在国外大力确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时期。殖民地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五点。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总之,20世纪前期,各国教育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也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教育发展的民族化和民主化问题;二是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三是发达国家教育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协调问题。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八章(第二节)

第二节20世纪前期欧、美、日教育的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1、《巴尔福教育法》

法令的主要内容为:(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以取代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地方教育当局还负有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的权力。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后所制定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4、《1944年教育法》

(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2)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权限。

(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

《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现代教育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20世纪初中央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法国设立了公共教学部。

在这一时期,法国主要是通过实施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和教育的世俗化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1、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时期的教育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教育就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三轨制。

魏玛共和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纳粹德国时期的教育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掌握了德国政权,并在德国全面实行法西斯专政。从此,德国社会和教育被纳入到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的工具。

在纳粹政府统治时期,德国的各级学校教育出现了全面倒退的趋势。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四、美国教育的发展

1、《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于1918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

2、“八年研究”计划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3、初级学院运动产生:由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影响:“初级学院”的思想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史密斯-休斯法案”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日本教育的发展1、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的教育发展1890年,日本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

20世纪初期,日本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

日本的中等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一个整顿和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2、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1926年后,日本的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从40年代开始,日本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开始对各级教育进行改革,更强化了军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前苏联教育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1.废除旧教育机构,建立新的教育领导机构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转变。1917年11月11日,由教育人民委员会发表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阐明了苏维埃政府关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关心和团结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队伍教师问题是十月革命初期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3.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在革命的最初年代,教育体制、学校制度的改建,是摆在苏联当局面前的又一重大任务。

当时,莫斯科的教育人民委员列别申斯基“莫斯科方案”。这一时期,彼得格勒的代表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彼得格勒方案”。

1918年10月16日正式公布了新政权的第一个教育法则《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这个规程的制定为以后苏联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苏联也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这一时期,苏联也研究了学制问题。

4.大力开展扫盲工作扫除文盲运动在当时形成一个非常壮观的运动,为后来50年代苏联全部扫除文盲奠定了基础。

二、20年代苏联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苏联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制定、编写和采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学方法时陷入到左右摇摆、盲目搬用西方教育理论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

另外,这一时期,苏联出现了各种教育理论。

三、30~40年代中期教育的调整和发展进入30年代,前苏联已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从30年代初开始,前苏联的党和政府对全部教育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整顿。

1.对普通教育的调整和整顿改革措施:对普通学校(即中小学)的调整和整顿,是通过联共布党和前苏联人民委员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进行的。它是从1931年9月5日联共布中央《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开始的。

效果:前苏联学校首次确立了适应急需掌握知识、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教学体制。

2.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普通学校的调整、整顿直接相联系的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问题。

1930年8月14日苏联通过《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决定》的法令。

3.加强师范和高等教育从30年代起,苏联就开始重视师范教育,重视各级学校师资的培养和训练,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大量合乎条件的教师。

在调整整顿普通教育学校和扩大师范教育的同时,也调整和加强了高等教育。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九章(第一节)

第一节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一、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曾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和教育科学博士,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中学毕业前为第一个时期。中学毕业后为第二个时期。著述《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

(二)教育思想

1、论学校的性质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现象,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从而揭示了学校的阶级实质。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无产阶级不同于资产阶级学校的两个主要特点就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广泛地进行生产劳动。

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革新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主要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

(二)论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1、论教育目的按照马卡连柯的意见,确定的教育目的乃是教育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马卡连柯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实际出发,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健康、善于工作和有斗争能力的新一代。

(三)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这种集体教育理论概括起来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四)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马卡连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首先是教育的结果,然后才能成为一种手段。

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用以改造、培养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简评总之,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前苏联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他的思想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许多思想是有价值的,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他的教育理论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篇:外国教育史

浙江师范

1.城市学校3.苏格拉底教学法

5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6 骑 士 教 育 7 教 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8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2年1、教 育 的 基 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3、夸美纽斯教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格拉底法道尔顿制杜威教育思想

华南师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年.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特征评 述 简 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2年人文赫尔巴特

华东师2010、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10

5.苏格拉底方法6.《1988年教育改革法》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大2010

5道尔顿制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12年4讲授法、赞科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陕师大11年

苏联的《国防教育法》5贝尔—兰开斯特制

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西南大学2010

“苏格拉底法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曲阜师大

4.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6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北京师范12

3贝尔兰卡特制恩物

南京师范大学2012

苏格拉底方法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杜威教育思想

第五篇:外国教育史专题

外国教育史专题

一、外国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1.古希腊教育家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德育论;

智育论;

“苏格拉底方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 教育作用论。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3.近代教育家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论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4.各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家

英国:洛克、斯宾塞论教育。法国: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拉夏洛泰论教育;

德国:第斯多惠论教育。俄国:乌申斯基论教育。美国:贺拉斯•曼论教育。日本:福泽谕吉论教育。5.各国现代教育家

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2)凯洛夫的《教育学》、(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的本质; 论教育的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论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各国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 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外国近现代教育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概况; 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近代教育概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近代教育概况; 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4.俄国近代教育概况;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5.美国近代教育概况;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6.日本近代教育概况;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西方国家的重大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实验: 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下载《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纲要 导言  教育史的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人物思想史  以史为鉴,古今对照  外国教育史也是一部西方文化史,涉及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  善......

    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1 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智者:早期的智者既是职业教的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纲要[精选合集]

    、外国教育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培养政府的高级官僚,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培养通晓文字的低级人才;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

    外国教育史复习范围1(精选5篇)

    各位同学: 《外国教育史》课程上课结束的时间已经进入尾声,但对外国教育史的探寻是作为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应一直保持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作好读书笔记或撰写读书心......

    外国教育史141答案

    《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全都做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 单元设计教学大纲 2.......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

    教学大纲_外国教育史(模版)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04 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学分:4 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教育学、学前......

    外国教育史总结

    名词解释 1、七艺 是古希腊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古希腊的三艺演变过来,古希腊的三艺包含文法:正确的读写,修辞:说服人的技艺,辩证法:正反问答辩论的技巧其他文化和自然学科知识。七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