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2: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第一篇: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资本成本率计算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总市值)×(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总市值)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1、无风险收益率计算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

B、股、H股、S股和N股;财政部在海外发行的全球美元债券的名义收益率。

2、BETA系数计算

A股、B股:如果公司在2001年底有100周的行情数据,则用该股票的周收益率与相对应的股票指数的周收益率的线性回归得出;如果公司在2001年底没有100周的行情数据,则使用行业平均数。

H股、S股和N股;彭博资讯公司提供的该股票2001年的BETA值。

3、市场风险溢价

美国市场平均风险溢阶×(中国股市月收益标准差÷中国股市收益月平均)÷(美国股市月收益标准差÷美国股市收益月平均)

4、债务资本成本率

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注:本文是思腾思特中国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VA(经济增加值)排名所使用的资本成本率计算公式。

资料来源:证券之星网站。

第二篇:读《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

读《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

读《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

对于现代金融学来说,投资组合理论、MM定理、CAPM和APT是其赖以发展的基石。我们小组研读的这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由莫迪格里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因为,如果企业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股票价格就会下降。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不变。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却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这就是被誉为现代金融学benchmark之一的“MM定理”。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开篇,作者就提出了“什么是资本成本”的问题。从资本成本的角度出发考虑公司理性决策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衡量标准有两个①利润最大化;②公司价值最大化。

作者首先详细分析了传统理论中关于资本成本影响理性公司投资决策的研究中,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而带来的种种不足:不考虑风险则两大衡量标准一致,都是在投资收益率高于等于利率时投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都等于债券利率。作者指出,传统分析方法如采用确定性等价的近似分析法——在期望收益中加上风险折现(或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风险溢价)——在微观层面上的价值很小。

考虑风险因素时,采用利润最大化标准的思路无法解决很多问题※,因而作者提出应当选用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公司投资决策是否理性的标准。由这个标准出发考虑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基于市场价值最大化,可以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资本成本的定义和可行的投资理论。在这种方法下,任何投资项目和相关的融资计划仅需要考虑:该融资项目是否能增加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这种思路完全独立于当前所有者的偏好,很好的解决了利润最大化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本文的基本思路和前提假设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本身(命题1和命题2)和相关经验性的简介。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商讨论有关资本成本的问题和不确定条件下公司投资理论的发展(命题3)。作者采用局部均衡分析(不考虑税收、利率变化等),视确定收入现金流的价格连续的模型外生的量,在文中提出了三个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命题1,命题2、3都是由命题1推导出来的。MM定理的证明过程使用了套利均衡理论作为其主要的证明方法,最重要的假设前提是完美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无交易成本、无税收而且无套利。这就保证了资本结构不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即在满足假定条件时分配给公司债权人和股东的所有未来现金流量之和不受资本结构影响。MM定理的主要假设如下:

1.公司拥有经济中的所有实物资产。公司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和公司债的方式来筹集实物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先假定公司只能通过发行普通股来筹措资金,第一部分的下半部分再考虑公司发行债券或它们的等价物作为公司资金的来源。

2.假定一段时期后自然相应增加到某一股份的收益流的平均值是有限的、且对于概率分布而言是一个随机变量,取平均值的数学期望值作为这一股份的期望收益。假设个人投资者关于期望收益的看法是一致的。

3.(战略性地位的假设)公司都可按一定的标准化为“等价收益类”,任一公司发行任何一类的股票的收益都可和其他公司发行的同类股票的收益成比例。这一假设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组(类型),每一组里不同公司的股票都是“同类”的,即:彼此是可以替代的。在任一类中,每一股的价格必须与其期望收益呈比例。这个比例用连续变量ρk *表示。

4.资本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套利是自由的,交易成本忽略不计。

5.所有的债券(公司融资债券和个人的负债)均可获得一个稳定而固定的收益率。公司利用公司融资时的利率与个人用股票担保借入资金时的利率均为一定并且相等。同时,不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

6.公司投融资的目的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一致。

7.利率不随着杠杆经营而增长。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论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但在考虑公司税赋成本时,由于利息支出为税前列支项目,而股利为税后项目,因而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随着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率的提高,企业价值也得以增加,最理想的企业资本结构是100%债务融资。

三、命题的提出及推导过程

命题1:

即: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独立于资本结构之外,是其期望收益与它的类相关的比率

(资本化率)。将上述恒等式变形为:

。即:任何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完全独立于它的资本结构,并等于它所属类的纯股票流的资本化率。

推导:要证明上述命题成立,只需证明如果

时,套利将发生恢复这种相等关系。证明如下:假定属同一类的两家公司1和公司2的预期收益

相同,即预期收益

为债券利率,根据假设5有公司债券利率和个人信用借债利率相同。

公司1:完全普通股融资,资本结构为,:

公司2:资本结构既含股又含债为。

情形一:

时,可构造如下投资组合:

——投资者持有的公司2的股份,即:。

投资收益

——投资者持有公司1的股份

且,其中

为投资者最初持有,部分是投资者个人信用借入;因为,则

投资收益

套利过程,最终使得

情形二: 时,可构造如下投资组合:

——投资者持有的公司1的股份,即:

投资收益

——投资者持有公司2的数量为 的股份和数量为的债券,且

。其中,;

投资收益

套利过程,最终使得

。命题1证毕。

命题2:对于属于k类的任何公司j,其在股票上的期望收益或产出率i可用杠杆的线性函数表示成:

。其中,代表每股期望收益率,代表与融资风险相关的贴水,代表公司的杠杆,代表k类中每股纯股票流的资本化率。

推导:,将

代入命题等式中的右边有:

右边

左边:

;显然命题等式中左边=右边,命题2证毕。

仔细观察

将其变形可得:

这个公式与后来的CAPM定价公式

极为相似。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关系紧密,且都使用套利均衡理论为主要证明方法。

命题3:公司投资的截止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并且完全不受融资的证券类型的影响。即不考虑公司所使用的融资方式,一个公司的边际资本成本等同于资本的平均成本,后者接着等于公司所属类的非杠杆经营流的资本化率。命题3实际上基于前面两个命题成立的情况下(忽略税收不计)给出的投资政策——若k类中的一公司在决策时按照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当且仅当投资收益率

时才会利用投资机会。

推导:考虑三种融资方式——债券、留存收益和发行普通股——每一种情况下,当且仅当投资收益率

时才会利用投资机会。

⑴发行债券融资;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目标——股票市场价值增加

投资前:

投资:

则:

显然,时,根据目标,则只有

时才会利用投资机会。

⑵利用留存收益;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目标:股东财富增加A:公司将留存收益

(不损害其资产的盈利能力)作为股息分配到股东,分配后股东财富

B:公司将留存收益

用于筹措期望收益率为的新资产,投资后股东财富

显然,时,根据目标,则只有

时才会利用投资机会。

⑶发行普通股融资;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目标:股票价格上升

代表每股股票的当前市场价值(只反映当前的期望收益)

代表原来股票数量

代表发行的新股数量,有如下关系:,发行新股后,显然,时,根据目标,则只有

时才会利用投资机会。命题3证毕。

根据命题3,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既然公司投资的标准是,那么不需要考虑选择哪项融资工具(债券、留存收益和发行普通股)。作者指出,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虽然,根据命题3

融资工具类型与投资无关,但是,所有者或者经理的偏好、选择将导致融资计划的不同。由于经理的目标不一定等于增加所有者利益,或者经理人的其他目标(这些目标不一定与所有者的目标冲突)使得经理人更可能选择某一而不是其他类型的融资安排。例如,许多借款协议中,债权人可以规定一些条件,而管理层会认为这些条件冒犯了它的特权或限制了它可操作的自由而不选择借款协议。在现实中,经理人考虑到普通股可能会导致投资的资本化无效,首先不会选择普通股融资。比较常见的融资方式选择是①发行优先购股权;②债务融资;③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而决定经理人的偏好就需要考察经理人的效用函数而不是所有者的效用函数。对于这个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并没有深入讨论。

考虑税收的影响:此前的三大命题分析中并没有考虑税后的影响,作者在文章最后一部分考虑了税收以后的资本成本(股票、债券、留存收益)问题。

为了简化分析,作者使用的是平均税率,用

表示公司所得税率。考虑公司所得税以后,化简后有:,显然,当

时,以

下降。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对利息作为扣除费用的公司所得税,股东可以从有债务的资本结构中获得累积的利得,这种利得很小。当D=0,即全部发股融资时,利用股票融资的平均资本成本:

当D=V,即全部发债融资时,利用债券融资的平均资本成本:

当公司全部利用留存收益融资时,令

代表股利个人所得税,代表资本利得税;则利用留存收益融资的平均资本成本为:

作者最后还举了一个例子,当 =10%,=4%,=50%,=40%,= =20%。代入上述公式可得 =20%; =16%;

=15%。可以看出三种融资方式的平均资本成本是逐渐下降的,这也暗含了优序融资(pecking order)的思想。

四、MM定理的实证分析

基础命题的一些限制和扩展,现有的方法和结论可以衍生到很多有用的方面,在这里我们仅考虑3点:

(1)允许税前的利息扣除

(2)承认债券和利率的多样性存在

(3)承认现实市场的不完善可能会影响套利行为

在这一部份中前两个将要在这一部份给与简要的说明,在第二部分中将对税收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市场的不完善将要在1部分说明。

现代方法中公司税收的效应。利息在计算公司利润中的扣除将会阻止套利行为,而套利行为使给定类型的所有企业的价值与其实物资产所产生的预期收益成比例。相反,每一类型的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扣税以后的预期收益(也就是,所支付的利息和预期的股东净收入之和)成比例。这也就是说我们将用扣税后的总收入

来代替原来的,将原命题一盒命题二改写。

虽然改写后命题的形式没有受影响,但有一些解释必须改变。特别是,税后资本化率

不能再解释为资本的平均成本。

和真实的平均成本之间的差别,在我们看来与公司的投资计划有关。为了描述市场行为,也就是我们所关心的,这种差别是不重要的。虽然只有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两者才是严格一致的,但为了表达简单和标准论文中术语的连贯性,我们仍然把

视为资本的平均成本。

债券和利率多样性的效果。在现存的资本市场上,我们发现不是一个而是所有的利率都会根据期限,贷款技术规定,现实目的的相关性,和贷款者融资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经济理论和市场经验都说明随着贷款企业(或个人)债务与股权比率的上升,借款人所要求的收益增加。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假设存在这样的一个收益曲线,不论其具体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它对所有贷款者都是一样的,然后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命题扩展成借款供给递增的曲线。

命题一的形式和解释不受杠杆增加而改变利率的影响;但是平均贷款成本会随着债务的增加而增加,但所有资金的平均成本将不受杠杆的影响(除去税收因素)。这个结论是由对于任何公司通过债券和股票的适当组合来套利消除杠杆的套利者的能力出发推导出来的。因为这种能力,(利息支付前的)盈利率与市场价值也就是对于给类型中所有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必须一致。换句话说,随着杠杆的增加贷款资金成本的增加将会随着普通股票收益率的下降而抵消。这个似乎荒谬的结论会在相关的命题二中被证明。

当且仅当收益曲线

对于不同的贷款者而言是不同的时候,命题一才需要作明显的修正,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当债权人对某一类债务人的债券有明显的偏好时可能发生。例如,如果某一类的公司可以在相同的个人杠杆下以较低的利率贷款,则这些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会有所降低。

尽管在收益曲线对于所有贷款者而言都是相同的情况时命题一不受影响,但是普通股票收益和杠杆之间就没有像命题二所说的严格的线性关系。

1、有关命题一和命题二的关系的说法

我们所发展的有关公司价值和股票的命题似乎与当前金融学界的说法不太相同。主要的区别可以通过图一和图二说明。我们的命题一[等式(4)]假设资本的平均成本在k类型所有企业j中是一个连续的,不依赖其融资结构。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给定类型中抽取一个企业,如果对于每一个企业我们都划分一个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这些点将趋向于一条水平的直线。从命题一推出命题二,假设利率是连续的变量,公司普通股票收益和融资结构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截距为,可以从图二中MM’表示出来。

相反,现在金融学家中普遍的观点是一个企业的普通股票的收益价格率(或是其倒数,多期收益乘数)通常受企业资本结构中适度债务的影响很小。转化成我们的语言就是: 在k

类型的任何企业j ,在时连续

或者

这里

表示普通股票的资本化率或者股票的收益价格比。

视为最大化的合理化债务融资结构。所以收益与杠杆之间的关系是水平线ML',超过L’

时,由于在股票交易中市场贴现值的增加,收益会突然增加,用L’G来表示。

如果所有的股票价值给定,那么企业的总价值是:

由于有风险应该大于,企业的价值将会随着债务的增加而加大,而我们假设企业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一个与我们观点不同的方面是

从这个等式可见,平均资本成本不像我们讨论的那样独立于资本结构,会随着杠杆的增加而减少,至少在有限债务率范围以内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允许高价值杠杆的存在,也就是高的股票收益的存在,我们可以得到U型曲线

如果是U字型的平均资本成本则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这是股东管理者最感兴趣的。我们的模型中却不存在这种最优的资本结构——从资本的成本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效用理论对此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

另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由David Durand

提出,由于保险公司和一些其他的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受限于债务证券,非金融机构可以从他们那借到资金而付出比自由市场上更低的利率。因此他也许会同意我们的结论,认为股东不可能在不受限的市场上通过杠杆获得收益,他认为股东可以通过现有的机构计划获得收益。由于安全溢价的存在这种收益可能增加,借款者将给与公司优先借款权。

传统理论和Durand 的理论中都在投资者主观的风险偏好和他们可观的市场机会中存在争议。而我们的命题一和命题二,就像开始所提到的那样是不依赖于投资者的个人风险偏好的,也不包括对于给定风险,投资者需要多大的风险补偿。命题一和命题二仅仅只依赖于“一价定律”即在市场上一种商品不可能以多于一种的价格出售;或者更准确地说,用两种商品打包而形成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持续地与这两部分的加权平均价格相偏离。

如:

奶油+脱脂牛奶=牛奶,奶油的价格最贵,脱脂牛奶的价格最低,牛奶的价格等于两者价格的加权平均。对于每一加仑的牛奶,农夫所能得到的价值都是一定的。如果顾客不能分别出牛奶中奶油的含量(市场不是完善的)那么可以通过分离奶油获利。按Durand 的理论,如果有一部分人习惯性地在规定只出售用奶油替代牛奶的餐厅就餐,有这一限制以后奶油的价格将高于无此限制时的价格(利率会降低)。那些在家吃饭或者喜欢和脱脂牛奶的人将获利(那些管理自己资产组合和乐于承担风险的人)。但是农民不能通过提取奶油单独出售获利。

我们的命题可以视为是传统理论在特殊金融市场的扩展。

2、关于我们基本命题的一些实证

相关的两个研究:

(1)Allen:对于43家大的电子实体的证券收益和融资结构的相关分析。

(2)Robert Smith:(未发表的研究)用42家石油公司来预测Allen 的研究结论是否能在其他行业运用。Allen 的研究是基于1947和1948年的平均数据,而Smith的研究只选取1953年的数据。

关于资本成本的检验中,回归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其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资本成本与公司结构之间的关系近似的成水平线分布,因而可以证明我们的命题一比传统理论更接近于事实。

对于普通股票的收益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程:

相应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普通股的收益与资本结构中债券所占的份额明显呈正相关的关系,当我们在加入一个平方项以后,即考虑利率随资本结构中债券比例增加而增加的时候。可以看到平方项前的负系数在5%的水平上很显著。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以上实证检验也存在不足,如并非所有对股票有系统性影响的因素艘被考虑了,特别是没有尝试检验股利支付率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与研究目的有关,在这个模型中,股利本身不起作用。

MM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Modigliani & Miller(1958)在完美市场的假设下指出公司价值与公司金融政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定理认为,在不考虑企业法人所得税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上的套利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上替代投资机会的收益率与私人融资成本相同,则相同投资所需资金的筹措,无论是采用发行企业债还是通过股票融资,从现有股东的角度来看,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是相同的。即在完全竞争资本市场假定的前提下,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本结构变化,对企业的价值不会产生影响,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理论界其后不断对MM定理的假设进行修正,形成了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公司破产成本、交易成本或信号理论,和随后重视公司的制度安排和行为研究的代理理论。

在MM定理中假定市场是理想的市场,而在现实中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税收在现实社会中是显著存在的,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ILLER与1961加入税收后的MM认识到税收对资本结构以及企业价值的税盾(tax shield)效应,对MM定理进行了修正。认为债券的避税效应很大,增加了对债务融资税收好处的估计值。但债务融资税收好处的存在并不一定表明公司在它们的资本结构中一直会寻求最大限度数额的债务。一方面,在其他形式的融资,特别是留存收益者,当投资者在个人所得税下的税务身份被考虑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便宜一些。而且处于保持公司财务灵活性的需要,公司一般会保留相当的借钱权利。在给定投资政策情况下,股利政策的改变意味着仅仅只是对任何期间内的总收益在股利和资本利得之间的分配上的改变,假定投资者按理性行事的话,这样的一种改变不可能影响到市场价值评估。

MILLER 1977年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债券收益率决定的角度分析了负债的公司所得税效应。他认为在个人所得税累进制下,企业债券收益率是由债券市场上债券的总供求平衡决定的,这一均衡决定的是所有企业的最优债券需求和供给总量,而不是针对单个企业。因此,单个企业是无法确定这一均衡的量,如果企业因负债在公司所得税方面具有避税效应而增发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均衡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投资者持有债券的收益率才能使大量的债券被投资者所吸收。投资者持有债券收益率的提高会抵消负债的避税效应。即在一个层次上税收减免的好处正好被另一个层面上增加的劣处所抵消。

1、破产成本主义

破产成本主义认为一旦债务超过可接受的水平,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就会随着债务水平的增加而增高,从而增加破产的可能性,过度的债务融资还会增加企业全部盈利的风险性,进而减少企业总价值。而在破产成本主义中,破产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包括法律成本,管理成本,关闭成本,变卖资产成本,破产前的维持经营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是由于债券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带来的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主要包括:

1、管理者投资于风险资产,带来的利益被股东所获得,而债权人的利益很小,即风险转移问题。

2、管理者借钱发股利。

3、投资不足。

4、防止清算。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债券人会签定契约,规定一些条款,会带来一些成本。

增长型的企业一般会依赖股票,因为他们可能会损失。而对于缺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的企业,过度负债其实不是问题。

另外,财务危机成本也有重要的作用。

2、权衡理论(TRADE-OFF)

经济学家们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到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以及非负债税收收益的损失等方面,扩大了成本和收益的内容,形成权衡理论。V=D+E=V+PV(INTERSET TAX SHIELD)—PV(COST OF FINANCIAL DISTRESS)PV(INTERSET TAX SHIELD):由于税收抵减的未来收益的现值: PV(COST OF FINANCIAL DISTRESS):由于存在破产的威胁而产生的未来成本的现值。

但在实际中,破产成本远远低于负债的避税收益,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资本结构是否影响企业价值,企业是否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如果存在以什么标准来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收益流量;在不同的条件下,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与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相适应的企业融资证券该如何设计。

3、优序融资理论

MYERS

是一个静态替代框架

在优序融资理论中,不存在事先确定的资产负债比,只存在两种类型的权益资本,外部资本和内部资本,每一观察到的企业的负债比率只反映其对外部的融资。

在该理论中,由于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自然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不知道现存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新的投资机会的价值,如果公司股票被低估,发行这样的股票意味着原由股东利益的转移,如果经营管理者站在老股东的立场,他们会拒绝发行被低估的股票,除非老股东的利益的损失能被新投资机会带来的现金流所抵消,相反的,经营管理者会在公司股票被高估的时候发行新股。此时发行新股就成为一个坏的信号,意味着公司股票被高估了,而新股发行是价格的下降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增大而增大。

由于债券和股票的优先级不同,所以债券发行所带来的价格下降效果比发股票所带来的价格下降要小,发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管理者的信息优势。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的表述:

(1)公司偏好内部融资

(2)股利是具有粘性的,并且目标支付率仅仅是逐渐调整以适应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程度的变动,他们要制定他们的目标股利支付率,以使他们的投资能通过内部产生的现金满足。

(3)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公司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他们首先使用负债,然后可能采用可转换债券之类的混合证券,把股票作为最后的手段。

(4)每个公司所观察到的负债比率反映了它对外部融资累积的需求。

企业资本结构问题通过信号的传递与市场的反应联系起来了。

4、代理理论

以前的代理成本假说认为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事实不是这样的,1、管理者并不会承担他的投资行为所带来的全部成本,除非管理者同时也是所有者。

2、没有办法去完全、正确的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代理成本包括为设计、监督和约束利益冲突的代理人之间的一组契约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加上执行契约时成本超过利益所造成的剩余损失。

假设一个完全由管理者和顾主拥有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代理成本,因为私人利益的成本被内部化了,如果这个企业需要外部融资,债券融资优于股票融资。在债券融资时,私人利益被内部化了,发行外部股权会带来代理成本,而私人利益的成本被新股东承担,而内部的股东则获得利益。

只要市场是有效的,权益和负债的定价就能够无偏差地反映企业代理关系所产生的监督和重置成本,那么,企业的最友结构应该是在给定内部资金水平下,能够使代理成本最小的权益与负债比例。

同时也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的概念,由于债券是一个要求支付现金的契约,高债务率比较危险,但是可以防止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因此成长型的公司应该保持低债务率以保持足够的现金。而投资机会有限的公司会选择一个比较高的债务率来约束管理者。

5、财务契约论

他们假设,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引入风险债务必有利益可言,因而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问题;其次,它再假设风险债务可以通过财务契约进行控制,所以存在一个最优财务契约问题。他们也认为契约是有成本的。他们提出财务契约论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可以通过可转换条款、可赎回条款和优先债务条款等复杂财务契约来解决代理问题。财务契约设计虽然可以部分解决债务的代理成本问题,但他却没能从理论上根本说明到底什么样的契约才是最优的。DIAMOND的金融中介和代理监督认为当资本提供者在不能够无成本的对借款人的赢利实现能力进行监督时,债务契约就被当作是最优的盈利分享法则。

6、信号模型

在这些理论中,假定经营者或内部人拥有公司收益流量或投资机会的特征的私人信息。在一种方法中,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会把内部人的信息传给外部投资者。LP模型和ROSS,在ROSS的激励-信号模型中,他假设经营者知道公司收益的真实分配,而投资者不知道。市场使公司的有价证券价值升高时,经营者会因此收益,但如果公司破产,经营者将被处罚。投资者将较高的债务水平看成较好的质量的信号。因为对任何债务水平,低质量的公司都有更高的预期边际破产成本,所以,低质量公司的经营者不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券来模仿高质量公司。公司杠杆的增加允许经营者保留较大一部分股票。因为厌恶风险,较大的股票分额降低了经营者的福利,但对较高质量项目的经营者来说,这种降低的程度较少。这样高质量公司的经营者可以通过在均衡状态拥有更多的债务来表现这个事实。

LP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使投资项目的融资能够顺利的进行,借贷双方就必须交流信息。而这种交流可以通过信号的传递来进行。譬如掌握了内幕消息的企业家本身也对申请融资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本身就向贷方传递了一个信号,即项目本身包括有好的消息。也就是说,企业家进行投资的意愿本身就可以作为表示一个项目质量的信号。

上述理论在考虑企业融资方式时,都假设资本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融资,但这一假设与事实不符,尤其是那些中小规模的私人企业,他们的负债比率并不是一个策略性的选择,只是由于市场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

7、银行资本结构理论

因为银行的存款非常脆弱并且很容易作成挤兑,同时不确定的增加使存款更加脆弱,增加银行资本会降低了金融危机的可能银行具有安全网:存款保险、再贴现窗口、无条件支付承诺、非直接的监管。存款人要求一定的资本比率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原因是破产成本、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银行进行股权融资,超过要求的比例,会降低银行的价值,增加融资成本,因此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会增加社会成本。

资本的数量影响了银行可以用于还款的数量。如果由于以上的原因迅速筹集资金是很昂贵的,那么金融机构会保留一部分资金以应对未预期到的投资机会或者损失。但是银行在影响资本结构中的因素中有以下两个方面与普通公司不一样:(1)安全网的存在保护了银行的安全,并可能会降低银行资本;(2)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了一些银行的资本。我们定义银行的市场资本准备指股权占资产的比率。存在一个市场资本要求和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安全网的建立降低了市场资本要求这解释了为什么银行有最低的资产比率。

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到两个因素:

1、安全网,尤其是存款保险制度使政府成为最后保险人。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以限制政府和纳税人的风险暴露。

2、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以保护经济免受2银行破产所带来的负面印象,尤其是系统性风险。

但这一标准很难确定,因为风险资产的度量很难确定,而且这一要求会导致一些银行从事表外业务。

MM定理作为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史的开篇之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开创了资本结构理论新的发展思路,并广泛运用于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

※例如:管理当局是如何确定它的股票持有人的风险偏好以及在他们的品味中如何取得妥协?当经济学家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任何给定的投资机会是否是的利用,恰恰依赖于谁此刻碰巧是公司的所有者时,他们如何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投资函数?

*其经济学解释如下:(1)k类中任一股票的期望收益率;(2)1/ρk是为获得1美元期望收益愿意支付的价格;(3)与永久债券相比较,1/ρk可看作k类公司的不确定流的期望值的市场资本化率。

第三篇:乡镇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

乡镇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

----以陇南市乡镇检察室建设为视角

高连城 赵玫 潘露亚

新时期,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强化法律监督、促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全省检察机关 “保民生、促三农”等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陇南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立足检察职能,以服务“三农”、促进全市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在乡镇检察室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一些成效。本文结合陇南市乡镇检察室建设实践,对乡镇检察室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析。

一、乡镇检察室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四中全会《决定》将公民的守法、国家的科学立法、政府的依法执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加强法律监督确定为依法治国的五大任务,这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力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 司法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于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公正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的必要途径。

(二)宪法法律规定。我国宪法第129条和13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形式由法律规定。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如果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县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或者林区等建立派驻机构”。《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根据我国司法机关设置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省、市、县每一级都配备了自己的机关,而在乡镇一级,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设立了派出法庭、公安派出所,而检察院却没有派驻乡镇机构,对最基层司法权、行政权缺乏直接有效监督。综上,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具有合宪性,符合强化法律监督的司法改革方向,符合检察工作的发展规律和现代司法发展趋势。

(三)高检院规范性文件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提出,积极探索派 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2010年,高检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规范派出检察室建设”。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要求:“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在乡镇、社区探索建立派出检察室,开展巡回检察,就地受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当前,在基层平安建设的大背景下,乡镇派出所承办大量轻微刑事案件,司法所负责缓刑、管制、监外执行、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刑的监督考察,基层法庭审理的民事案件越来越多,而检察机关未设立相应的乡镇检察室,对“两所一庭” 执法和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不到位,群众对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反响强烈。应当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延伸监督触角,对“两所一庭”的诉讼活动实行同步监督、经常监督,在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陇南市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实践效果

2013年以来,陇南市检察机关依据省检察院部署,深入开展 “保民生、促三农”(保障民生民利,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等专项行动,旨在通过设立乡镇检察室、村社检察联络室(站),借助社会各界力量,深化职务犯罪预防、促进涉农部门依法行政、保障惠农资金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实。经过全市检察机关 3 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基本做法

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伊始,全市检察机关抓住这一契机,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

1、检察室设立实现全覆盖。两级检察检察机关在县直17个涉农部门设立150个检察联络室,在各乡镇街道设立195个检察室,在村社设立2714个检察联络室,选聘4149名检察联络员,形成了服务“三农”机构网络,实现了基层检察室(检察联络室)全覆盖。在人员配备方面,在检察、乡镇、村社三方面选聘好“检察联络员”、“特约监督员”、“检察助理员”,以“三员”推进乡镇检察室有序运转。

2、完善便民联系渠道。顺应人民群众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提高检察机关的亲民度。深化检务公开,完善便民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发放业务告知卡、重点乡镇村社设置检察信箱、大厅设置楼层指引等,从细节入手方便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改建乡镇、村及涉农部门检察联络员与县检察院干警间的信息通道,建立QQ群、微信群,利用“两微一端”,发布政策信息、法律法规,建立起“信、访、网、电、微博(微信)”五位一体便民联系渠道。

3、加强检察室工作制度建设。检察室(检察联络室)工作实行“六个标准”、“六个台账”、“一个平台”等项制度。“六个标准”,即:一块牌子、一只信箱、一个办公场所、一套制度、一个检务公开栏、一套档案资料;“六个 台账”,即:涉农资金制度建设、惠农补民资金发放、涉农项目建设跟踪、解民怨化民忧、政务公开、村级建设台帐;“一个平台”,即:电子触摸屏查询平台,在全部乡镇检察室、部分村社检察室联络室安装电子触摸屏查询平台150个,方便群众随时查询。

4、促进依法行政。乡镇检察室积极与涉农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各乡镇村社联系沟通,建立了监督配合、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政务村务公开、公开公示等机制,依托“三员”,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剖析典型案例、发送廉政短信,通过各种渠道对乡镇村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对发现的一些职务违法违纪苗头问题及时提醒、训诫,形成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服务、保障和促进“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涉农各单位依法行政,增强依法决策、依法从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借力乡镇检察室,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提升法治意识,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群众应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乡镇、村社活动,加强对刑法、刑诉法等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编印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问答读本》、《基层组织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读本》、《农民维权手册》,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晓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的落实推行情况、职务犯罪类型特征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加强涉及“三农”领域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广大 5 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强化警示教育,运用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引导乡、村干部算好经济帐、名誉帐和亲情帐,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

(二)取得的实效

经过积极探索,陇南检察机关在建设乡镇检察室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有特色、有制度操作的工作模式,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服务三农、为民执法的明显成效,得到了乡镇党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群众的赞誉,显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三年来,两级检察机关以乡镇检察室为纽带,紧盯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对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水利、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等各类“村村通”工程专项资金用途进行有效监督;在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市县区院检察长带领干警多次深入联系点,开展核桃高接换优大会战,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联系户和群众嫁接核桃,开展春耕生产,硬化通村通户道路。三年两级院协调解决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解决乡村小学教育及群众的路、水、电及其他项目建设。重视保障重大项目建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兰成渝输油管道康县县城隐患改线项目、阳坝—裕河公路等13个重大项目,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文县苗家坝水电站、甘肃省白龙江治理 工程、退耕环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等等都被纳入服务对象;以礼县至武都公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督促全市交通部门建立完善一套质量监督和廉政防控体系,促进全市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60多亿资金全部到位。对三年内建成通畅工程近10000公里(年平均建设3000多公里)、建设资金18亿多元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实施了跟踪监督。

2、平安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陇南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与发达地区相比,法治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目前,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乡镇分别设有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部门也有派出机构,而检察机关缺乏相应的机构,乡镇法律监督成为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社会建设、平安陇南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全市检察机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发挥乡镇检察室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综合治理,探索有效途径,引导群众依法诉求,维护基层司法公正,乡镇检察室成为强化法律监督的必要阵地、促进平安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近三年,两级院借助乡镇检察室信息渠道,立案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52件88人,办理涉农民事申诉案件14件,批捕干扰和阻碍“三农”发展的各类刑事犯罪212件247人,起诉140件176人,监督立案13件,有效遏制了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 犯罪行为,保障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赢得广大群众好评,提升了检察公信力。

3、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有效载体。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开展法律监督是是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也当前检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市检察机关借助“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以创建乡镇检察室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为抓手,延伸刑事执行检察工作触角,依托乡镇,积极实践,推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有效深入开展,目前形成了主管检察长直接抓、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具体操作、预防部门提供相关资料、派驻检察室联络员协作配合的工作模式,全市乡镇检察室担负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职责的比例达到 86%,聘请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员158人。加大对乡镇检察室人员社区矫正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明确检察室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任务。各乡镇检察室做到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任务、内容、职责、监督流程制牌上墙;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检察台账,收集相关执法依据的法规、文件,以备学习查阅;设立检察信箱、公布联系方式,畅通控告申诉渠道;建立《乡镇检察室社区矫正工作台帐》,并对辖区社区服刑人员逐人建档,实行跟踪监督,逐步完善与司法所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与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协作配合,使检察室建设逐步迈向规范化。

4、犯罪预防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乡镇检察室贴近农村和农民的优势,面向“三农”,密切关注涉及“三农”的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完善群众诉求 机制。从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出发,完善受理、分流、办理、答复群众信访和举报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特殊情况预约接访,重大情况巡回接访,实现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二是完善释法说理机制。加强驻乡镇检察室干警的释法说理能力培训,加强对群众的释法说理,积极开展法律咨询、犯罪预防等工作,化解心结,促进和谐,提高群众对法律的认知度,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把问题处理在源头。三是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补、交通建设、土地出租转让、抗灾救灾资金使用等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深入民政、交通等涉农系统,查阅账目、提取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入户走访,与村组干部座谈,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收集职务犯罪线索,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提出隐患排查整治、漏洞防范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变事后预防为事前预防,对群众做出满意答复。

(三)存在的问题

陇南乡镇检察室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凸显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主要对乡镇检察室建设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一种倾向认为,随着国家法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加强,乡镇检察室的建设就是法律监督职能强化的重要体现,乡镇检察室建设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步伐,发挥基层执法监督的重要作用;一种倾向认为,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需要进一步精简,人员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在精力、人力方面造成浪费,不利于当前有限检察资源的配置。

2、职能定位问题。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最基层的内设机构,应当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目前乡镇检察室工作主要体现在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等方面,职能履行还不全面,乡镇检察室应当干什么、怎么干,还处于探索状态。乡镇检察室的法律地位、具体职能、组织运行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3、人力资源及机构建置问题。目前乡镇检察室工作人员,基本上由县级检察机关派员、乡镇及村社选聘三方面力量构成,但三方人员均属于兼职,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岗工作,同时机构建置应当如何定位也得不到有效解决,乡镇检察室的运行缺乏足够的组织保障,对乡镇检察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影响较大。

4、法律依据缺失问题。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司法机关基层派出机构设置有规定,但对检察机关基层派出机构设置没有明确规定。高检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及一些规范性文件要求,效力不及宪法和 法律,导致目前乡镇检察室建设仍在探索中进行。

三、对乡镇检察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充分认识乡镇检察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各级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度重视涉农检察工作,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村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派出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回归宪法定位,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热点, 乡镇检察室如何适应司法改革要求,应当进行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设置乡镇检察室,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作用,既有利于基层检察机关畅通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来访,拓宽案源渠道,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提高检察机关的基层知晓率和认可度,又可以让检察人员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提高检察队伍的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和检察机关形象。

2、增强乡镇检察室建设的紧迫感。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是当前检察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历史上乡镇检察室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建立、规范引领、撤销调整、重新探索几个时期。近几年,检察室的建设在全国基层检察机关中方兴未艾。2008年以来,海南、浙江、安徽等省检察机关开展了设立检 察室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陇南检察机关在开展“保民生、促三农”等专项行动中,在各乡镇设立检察室,各村聘请检察联络员,实现了法律监督接地气、知民心,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对于基层法庭、派出所法律监督远远没有到位。应当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乡镇检察室建设步伐,与法院、公安机关一样,检察机关在乡镇一级也有自己的前沿阵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使乡镇检察室成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机构。

3、通过立法明确乡镇检察室的职能定位。通过立法,完善检察机关派出机构设置法律依据,将检察室的监督职能与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地位平等,职能相衔接,构成乡镇一级的司法体制,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依据《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借鉴各地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法律应明确规定乡镇检察室5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服务作用,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警示教育。二是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履行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诉讼监督权力,协助侦监、公诉部门对基层派出所、派出法庭的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三是开展犯罪预防。对辖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乡镇村社干部开展经常 性的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乡镇检察室的“窗口”作用,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与司法所、派出所加强沟通配合,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反馈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五是关注和服务民生。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将“保民生、促三农”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进村入户,座谈走访,听民意,解民忧,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农村法治化水平。

4、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乡镇检察室处于最基层,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在政治待遇上适当倾斜,调动干警参与检察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人心、吸引人才;将检察室作为培养青年干警的平台,下派青年干警,让其轮流挂职锻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对选聘的乡镇、村社联络员,规定相应的工资待遇。检察室人员可以采取巡回和常驻相结合,保证检察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第四篇:翻译理论与实践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实习名称 系别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外 语 系

邵阳学院2012年6 月 23 日

一、实习时间

2012年上学期6月18日—22日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通过本周的实践课程了解并掌握翻译的理论及原则,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句子、段落和短文进行翻译,能够正确熟练的运用各类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进一步打好基础,巩固并提高学生自主翻译能力。

四、实习对象

2009级英语本科421人

五、实习内容

1.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知识予以掌握。

2.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训练

3.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

4.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

5.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6.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

7.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

六、习方式及步骤

1.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2.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

3.周五进行总结。

七、实习心得

通过一周的英语翻译强化训练我获得了非常大的收获,在这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我了解并掌握翻译的理论及原则,学习翻译的性质、方法、标准和一定的翻译技巧,并配合大量的翻译实践。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在英汉互译时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在英译汉中,着重学习如何从篇章、上下文判断词义,在词义表达时如何选择释义、考虑措辞、调整结合、灵活处理。特别是重点学习对于长句的处理。在汉译英中,重点学习对于汉译英的句法处理。首先是对于主语的确定,主语必须依英语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必须是句中最突出的部分,必须符合句中的逻辑关系,必须符合上下行文的需要。对于谓语的选择上,谓语应该在人称、数和逻辑上与主语保持一致,时态与原文语义一致;主、谓确定后如何安排其他句子成分,如何调整语序等等。

七、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在进行翻译练习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词汇量的不充足,是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不得不借助词典等工具查找出我所不能准确描述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常用句型的缺乏使得我在翻译过程中举步维艰。再有,就是对一些专有词汇的不熟悉和一些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匮乏也使得我的翻译进展的不太顺利。

通过这次的翻译时间课程,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英语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足,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及语境英语句型的重要性。我对翻译充满了热爱,怀着这份热爱,我要跟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今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翻译知识中去,争取在翻译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八、总结

通过一周的强化训练,让我对翻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明白了翻译不仅意味着将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翻译的背后海域很多有意思、很实用的东西。同时,翻译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专业性非常强,而且要与时俱进,对国外的文化习俗要有一定的了解,这让我知道了仅有翻译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平时大量的艰苦练习,不段积累,才能子翻译中获得巨大收获。

第五篇: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应用实践

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学的始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后来的荣格和阿德勒都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他们最初追随弗洛伊德,后来因为理论见解的分歧而分道扬镳。在当时的弗洛伊德看来,他们之间的分歧如此之大,以至于自己完全无法接受,但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都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仍然把两人当做经典精神分析阵营中的重要成员。

经典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弗洛伊德根据自己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治疗及改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同于当时的任何心理学流派,它对于人性中本能的、自然性的、非理性的一面给予了巨大关注,对于潜意识的揭示入木三分,从而开启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研究进程,精神分析正式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人格心理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经过了百年来的发展,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概括的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临床领域和教育文化领域。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今天,临床领域的应用最广为人知的一个那就是心理咨询,广为人知的一大表现就是现在的考心理咨询师证的热潮了。

心理咨询一般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和团体治疗。但是荣格对团体治疗的效果存怀疑态度,所以荣格学派的分析师很少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析梦、对移情和阻抗的处理、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早期的传统精神分析实施方法是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上,咨询师处于来访者的身后,脱离来访者的视野范围,以使来访者可以更加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内心中潜意识的想法。通常来访者需要更多次、历经数年的咨询,可以说是非常费时的。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不仅对成人,对儿童也可以进行治疗。弗洛伊德对于第一例儿童病人“小汉斯”的分析,开启了儿童分析的先河。后来经过后人的发展,不仅使得精神分析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而

且创立了新的学科:儿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对儿童的治疗主要采用游戏治疗取代自由联想。后来的荣格在儿童心理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沙盘技术和绘画技术。不论哪个学派,在儿童心理治疗中都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他们普遍认为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起因于父母的问题,因此家庭治疗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团体治疗,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中的争议很大,在这里就不论述了。

二、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弗洛伊德和荣格都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历史现象,从而使得精神分析超出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领域。

弗洛伊德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社会相对立,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明精神分析学说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文明观、宗教观、道德观、艺术观等。

而荣格在这一方面的观点与弗洛伊德存在较大分歧,荣格用原型的观点理解社会和历史。荣格出生在一个宗教世家,终其一生都对宗教经验保持着莫大的兴趣。在长期的临床生涯中,他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患有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的信仰。后来他提出宗教观念也是原型的一种表现,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荣格对宗教的观点影响了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消极解释中解放出来。

从古至今,许多艺术作品流传下来,在荣格看来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其中表现了原型,原型的表现是创作的中心和归宿。后来人们将原型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文艺开创了原型批评论。原型批评论由于它能够在文化学、神话和宗教中找出经验依据,并注重对艺术史的整体考察和梳理,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的艾略特、叶芝、劳伦斯等作家对古代神话、古代文学和原始的“血缘意识”的兴趣都受到荣格学说的影响。荣格以集体潜意识学说为核心的心理学文艺论对文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蒙德博得金在《诗歌中的原型模式》中便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理论用于诗歌研究。诺斯洛浦使原型批评成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手法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中阿德勒的理论在教育方面也有应用,阿德勒重视矫正生活方式有错误的学童,通过教师预防和矫正学童基本错误的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兴趣及心理健康程度。阿德勒热衷于把他的理念应用在教育上,特别是找出一些方法去矫正学童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阿德勒的理论对儿童教育存在很大影响。

在今天看来,经典分析理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起来已经落后,但是它在人格心理学中

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经典分析理论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以后会继续影响人类的发展,对经典分析理论的研究会一直进行下去。人类不息,研究不止。参考文献:

1、王立皓《经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006.01

2、许燕《人格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4

下载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估价: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