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齐平① 欧罗城 黄丽春 黄雪薇 项 中 张 瑛 王凤仪 陆小莲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对80 名医药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
周的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的7 个项目得分差异。结果 被试在自我意
识, 以及人际交往诸方面训练后的自我评分增加, 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P < 0.05, P < 0.001)。对训练后被试的书面报告定
性分析, 其收获主要反映在3 个方面: ①自我认识更加客观;②自信心增强;③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纠正认
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
面。胡会芹的研究显示: 约占1.3以上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一
般或不良, 有待进一步改善[1 ]。笔者在对本院新生做的一项
“你认为上大学以来情绪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 约1.5的大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为了探讨改善本院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我们于
2000 年3~ 6 月开展了主题为“改善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
辅导实验研究。辅导前我们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
析。我们认为大学生正处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他
们身上发生的诸多心理问题, 大多数是由于发展过程中自
我意识的认知偏差所致。个体是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调节
自己的行为, 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2 ]。学生之所以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正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或者
自卑、或者自负, 或者还处于矛盾的自我之中, 以及对环境、对他人缺乏较全面、合理的认识。因此, 我们此次辅导定位
在以发展为目标, 帮助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
· 8 9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 年第9 卷第2 期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2001,Vol 9,No.2① 中国.广东药学院高教研究室(广州)51022
4.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All rights reserved.训练, 增强适应能力上面。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被试为本院99 级新生, 以自愿报名形式招收
参加“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班”学生共98 名。经过面试,筛选掉目的不明确或无法坚持的学生18 人, 实际参加实验的成员为80 人, 男性50 人, 女性30 人, 分7 组进行。
1.2 方法 心理辅导的时间为每组(每期)8 周, 每周1次, 每次2 小时, 总的辅导时间为16 小时。每个小组的成员
有6~ 18 人不等。辅导前采用自编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自
编量表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出7 个项目, 以测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对他人的了解与态度等方面在辅导前后的心理
变化(详见附表)。每个项目由弱到强分10 个等级, 由被试
自我评定。对统计数据采用SA S 6.12 软件进行分析, 方
法: 非参数检验。同时对被试参加辅导后的书面报告进行定
性分析。
1.3 辅导方式 每期分3 个阶段。①导入阶段: 约3 小时。
目的是让团体成员之间相识、了解, 逐渐形成团体合作互助的气氛。②实施阶段: 约11 小时。采取讲座、讨论、写体会、写日记、演心理剧等形式, 通过“我是谁?”、“自画像”、“生命
线”等活动帮助被试重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进而学会客
观地分析自我, 接纳自我并增强自信。而“人际关系中的我”、“脑力激荡”、“信任之旅”等行为训练则用来促进被试
之间的沟通, 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并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想。另外还介绍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注意事项等理论知
识。③终结阶段: 约2 小时。以总结会、大团圆等形式作为一
期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此阶段由辅导员总结本期的辅导
情况, 并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与技巧运用于今后的生活实
践, 以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 成员们畅言接受辅导后的体
会。最后再让被试填一次自编量表, 并写一篇接受辅导后的体会。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量表得分的显著性检验 被试接受辅导前
后的量表得分差异经非参数检验, 统计结果(见附表)全部
有显著性意义(热情乐观: P < 0.05, 其余各项: P < 0.001)。
附表 辅导前后量表得分差异统计
自评项目U P
1.了解自我5.79 < 0.00
12.责任感3.83 < 0.001
3.热情乐观2.54 < 0.0
54.自信心5.89 < 0.001
5.了解别人5.89 < 0.001
6.关怀别人3.45 < 0.001
7.分享经验5.68 < 0.001
从附表可以看出, 被试通过辅导, 自我意识的3 个方面
有了明显的进步: 自我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因此了解自我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自我检验更加积极肯定, 表现为
责任感显著地提高、更加热情乐观;体现自我控制的自信心
有了明显的增强。自我意识的改善, 加之一定的行为训练,促进了被试之间的沟通, 增进了相互了解, 人与人之间的距
离缩短。结果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分享经验的得分均显著
提高。
2.2 对被试书面体会的分析 80 名学生均写了接受辅导的心得体会。所有被试都反映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 其中认
为收获不小的38 人, 占47.5%;认为有一些收获的42 人,占52.5%。对于这次以“改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
辅导, 被试的书面体会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自我认识更加客观 “团体辅导使我的自我认识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开始重新认识自我, 明确并修改自己的生活价值观”,“通过了解自己, 剖析自己, 终于能够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并且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改正缺
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闪光点, 增强生活、学习的自信
心”。“以前我不是很了解自己, 通过辅导, 我对自己有了较
全面的认识。以前只知道有哪些优点, 忽视了缺点, 而现在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并为之改变, 从而使自己有了更大的进步。”
2.2.2 自信心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
炼机会和实习场合。以前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讲话, 害怕别人
嘲笑。现在不同了, 不但在同学面前, 而且在陌生人面前都
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谈笑自如, 有时还发表自己的见
地。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
上次上化学实验课, 我走上讲台发言, 第一次不紧张, 也很
轻松自然。真的应该感谢这次活动、自由地站在众多人的面
前”。
2.2.3 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令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
思, 如何从容应付一些(人际交往的)突发情况。在同辈间如
何交往, 与长辈如何交流, 与陌生人如何交谈..等都有了
一定的心理基础”。“在这样的团体中, 我终于勇敢地迈出了
我人际交往的步伐, 在众人面前我也敢发表我的意见, 虽然
见解不够深度, 但我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或许是我觉
得成功的第一步”。
总之, 这次团体心理辅导在成员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不少成员认为“参加心理辅导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并纷
纷反映“这一活动应该坚持下去”,“应该扩大范围, 让更多的同学受益”。讨论
通过纠正认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不少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 但我们认
为, 大多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仍然是成长过程中的不
稳定, 并由此产生认知偏差所造成的。因此只要能够纠正这
种认知偏差,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多数心理
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另外, 这种以主题形式开展的团体心理
辅导因其目标明确, 易为被接受, 也容易激发被试参与的积
极性, 从而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此次团体心理
辅导, 我们还注意到一些应该给予重视的问题, 一是成员的· 9 9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 年第9 卷第2 期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9,No.2
2001,Vol 3
第二篇: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沟通与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心理咨询1101班
隆芬芬
一、团体名称:
沟通与交往
二、团体性质:
开放性、发展性团体
三、团体目标:
该团体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对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不足的大学生。通过为成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在真诚的交往过程中找到自信,思考如何才能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并让成员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技巧,以此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希望成员在团体中培养一种自信,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系、倾听和体察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能力。
四、团体对象:
通过校园公开招募那些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满意的在校大学生
五、团体规模:
每小组10~12人(此举是为了保证安全良好的小团体氛围,确保活动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六、团体活动设计方案:
共一次活动,分为四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约为35-50分钟。领导者说:“很高兴大家能够参加此次活动,我是这次活动的领导者,我叫隆芬芬,心理咨询专业。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沟通与交往”,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是团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学会关系、倾听和体察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一共四次,希望这次的活动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让我记住你
活动目的:1.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为培养和谐的团体氛围作准备
3.建立团体规范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卡片、笔
活动程序:
大风吹(全体参加)时间5分钟 [方 法]学生围成一个圈坐好,有一人在圈中发号口令:“大风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人动起来!”这时符合条件的同学要迅速从座位上起来寻找另一个座位去坐,发号口令的同学也要迅速找空座位坐下来。最后势必有一个同学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留在场地中央,他就成为下一个发号口令的人。发号口令时可以是多种多样,如戴眼镜的同学、男同学等等等等,任何可以有标志性的口令都可以。
2、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5分钟)
每个成员分别把自己的姓名以及主要的兴趣爱好填写在各自的卡片上,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任意选择伙伴作1分钟的简短交流,以使各成员尽快地融入这个团体。可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3、玩滚雪球(15分钟)
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让成员了解和记住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为进一步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程序:小组成员围圈就座,首先选取一个人作为组长,老师与其简短交流后让其宣布游戏规则,从其中任意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名,格式为:我是××。规则是,每一个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必须将之前已经做过自我介绍的人的姓名也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例如:我是坐在××旁边的××旁边的…旁边的××。如果其中有一位成员没有记住其他成员,他将受到来自被他忘记的人的一个惩罚,惩罚由被他忘记的人确定。
4、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总结:滚雪球游戏主要是让成员之间互相了解,我们知道,与人沟通的法宝是记住他人的姓名,而该游戏的开展,正好使成员之间彼此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加深了认识,而小小的惩罚则是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同时也让受罚的人更好地记住他被谁惩罚过,曾被他遗忘的名字也就一直记住了。
(二)同舟共济
领导者:“上一次的活动很成功,这一次大家也很准时,谢谢大家。这是我们的第二次活动,这次的活动目的是建立团体成员间的信任,增强团体凝聚力。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希望大家可以收获一些东西,记住兴趣爱好。” 活动目的:1.建立团体成员间的信任,增强团体凝聚力。
2.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从别人的积极反馈中了解自己的优点。
活动时间:30-35分钟
活动准备:写好各个成员姓名及主要兴趣爱好的卡片 活动程序:
1、记住兴趣爱好(8分钟)目的:增进互相了解 程序:
(1)全体围坐成圈,每个成员拿着写好自己姓名以及兴趣爱好的卡片。(2)每个成员把自己手中的卡片按逆时针顺序传下去,然后每一个成员都要记住每一张到手卡片上的兴趣和爱好,并与上面的名字对号而坐。
2.选择最了解自己的TA进行沟通交流(20分钟)目的:与了解自己的人真诚沟通与交流。程序:(1)将所有成员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同心圆圈,;
(2)往相反方向转动两个圈,当主持人喊“停”时,成员停止转动,此时每个外圈成员都与一个内圈成员一一对应。
(3)相对应的两个人分别说出对方的兴趣爱好,若都说对了,则两个人出圈到旁边进行深层次交流;若兴趣爱好说错了,则进行下一轮的搭配。
(4)继续进行下一轮搭配,步骤同上述步骤(2)和(3)。直到所有的成员都有搭挡则停止游戏。
(5)交流一段时间后,每人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并给自己的搭挡提一些好的建议。
分享:在此过程中,你如何使自己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与他人交往?自己与他人沟通过程中的缺点和优点分别是什么?活动结束时自己的感受如何?
3.领导者总结(5分钟)
只要我们学会真诚沟通与交流,学会相互信任,那么他人才会愿意与我们沟通、交流,这样的话,沟通将不再是问题,希望各成员认真体会,掌握沟通的技巧,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三)沟通无极限
领导者:“这是我们的第三次活动,这一次的活动目的是掌握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接下来是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妙手解开千千结。”
活动目的:掌握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该环节可让成员努力找到一条很好的沟通方式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准备:事先写好词语的卡片若干。注: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词语。活动程序:
1、妙手解开千千结(8至12人)
首先,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圈,记住自己左右手拉的伙伴。听口令,松开手,随意散开,打乱原先的次序。当口令叫停时,全体站住。每个人要去寻找原来左右手牵住的伙伴,并和他(她)继续牵着手(注意:左右手不要弄反了)。如果距离太远,可以直线向中间靠拢,直到互相拉住手。小组成员会发现,所有人的手交错拉在一起,就像结成了“千千结”。现在,大家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结不松手也能解开,并能恢复成原来的大圈的样子。(20分钟)
2、本活动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采用记分方式,每个小组均遵循以下规则:(1)从小组中任选甲、乙两人出来,其中乙展示卡片上的词语,甲背对着卡片站着;
(2)剩下的小组成员对卡片上的词语进行描述,使甲成员能够根据他们的描述推断卡片上写的是什么词语(注:描述时不能直接提及该词语,而只能是间接通地描述,否则即使猜出也为零分);
(3)推断正确则记分数为一分;
(4)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充当上述甲、乙的身份。(5)比较两个队所得分数的大小,决出胜负。(20分钟)
3、领导者引导成员分享活动经验(10分钟)分享:如何通过沟通协作,使团队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别人的描述中是否得到一些启发?如何找一条最优的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总结:只要我们敢于与他人沟通,努力去沟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沟通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
(四)温馨祝福
领导者:“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活动,希望大家总结自己的收获,是自己的沟通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活动目的:结束团体,处理离别情绪,反思总结收获,沟通无限。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音乐、纸、笔 活动程序:
1.写一写(10分钟)程序:
(1)每位成员分别发一张纸,在纸上写下各自的名字;
(2)老师宣布每位成员都要在他人的卡片上写下自己祝福的话;(3)完毕,各位成员都拿到了写满祝福的自己的卡片。2.相亲相爱的一家人(10分钟)目的:在歌声中回顾以上几个活动,感受沟通的力量,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家人。
程序:胳膊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我的收获(10分钟)
目的:反思总结收获,让沟通与交往不现是验难事
程序:成员反思总结收获,每人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觉。4.领导者总结(10分钟)
不知不觉,时光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我们也在轻松的氛围下度过愉快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曾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走在一起,快乐地沟通,快乐地交流,谱就了一曲真诚的友谊;分别不代表永别不沟通,以后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们仍然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
说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1、成员没有遵循团体契约,出现迟到或未到情况出现。处理方式:领导者对这些临时发生的事情应给予及时化的处理,不要等到活动后提醒,这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更希望的是让团体成员内部进行处理,让成员之间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2、领导者未把握住时间,拖延时间。
处理方式:每次活动有一领导者与记录员,在领导者未把握时间时,记录员可悄悄提醒一下,让领导者进行压缩,缩短时间,将活动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
3、团体中的气氛未能带动,成员之间也很少交流。这应该认真筹划,以使正式团体得以顺利开展。首先,领导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处于激情的状态,其次,在团体设计时,应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做另外一份方案或者多选择几个带动气氛的备用游戏,让成员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气氛过于热烈,使领导者无法掌控局面。领导者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平复成员过分亢奋的情绪,引导成员静下心来分享感受。
4、领导者在两个活动时,其过渡性不是很好,让成员感到跳跃性。处理方式:首先,领导者要充分了解活动的流程,让其在心中有一定的把握,做到过渡自然;其次,领导者在带领前至少自己要实际操作一遍,也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有利于团体能够顺利的进展下去。
第三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简要说明
团体名称:‘1+1>2’ 团体目标: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团体对象:数学096班第二小组团体规模:9人 团体活动时间及频率:共四次,每周一次,每次80分钟 团体地点:足球场草坪
二、活动简介:
三、具体活动
第一单元:心灵不设防
一、热身活动
目标:促进成员熟悉,活跃团体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内容:爱在指间(30分钟)
方法:
(一)将团体成员通过报数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单数成员一组,围成一个内圈,双数成员一组,围成一个外圈,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立。
(二)成员在领导者的指挥下向对方伸出手指进行示意。伸出1-4个手指,分别表示 “不想认识对方”、“愿意初步认识对方”、“很高兴认识对方,希望与对方成为普通朋友”、“很喜欢对方,希望与对方成为好朋友”。
(三)如果双方手指示意不同,则原地不动;如果双方都伸出1个手指,则各自将头转向一边,跺一下脚;如果都伸出2个手指,则相互微笑示意;如果
1都伸出3个手指,双方要紧握双手;如果都伸出4个手指,则要拥抱对方。
(四)每做完一组动作,外圈的成员要顺时针移动一个位置,与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立,重复上述动作。
(五)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参与本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目标:促进成员相互了解,帮助成员客观认识自我,学会信任和接纳。
二、主要活动
(一)20个我(25分钟)
方法:
1.要求成员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完成20个“我是——。” 要求每一个“我”之间不要重复,并应该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特征。
2.引导成员间进行交流分享,帮助成员间相互了解,并使成员对自我形成深刻认识
(二)你问我答(20分钟)
方法:
1.一位成员站在场地中间,其他成员任意向其提出有关个人信息的问题,被问者有权利拒绝回答,一旦回答,就要客观、诚实。(不要提具有伤害性或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引导成员分享感受,帮助成员明白与人交往时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懂得尊重他人。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整理成员收获,促进成员成长。
方法:
1.引导成员回顾团体历程,分享在团体中的收获和体会。
2.领导者进行总结,对成员如何参与交往进行指导
第二单元:我的地盘,大家做主
一、热身活动
(1)个性发现(35分钟)
准备:每人一张“个性特征表”,一张白纸,一支笔。
过程:指导人给每人发一张“个性特征表”,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研究下团体内成员每个人的个性,把你认识的记下来,对每个人可选择一种类型或多种类型的特征。每个人写完后,指导人按顺序找出其中一人,请他人说出对他的分析,然后由本人发表对别人评价的感受和自我分析。
小结:认识他人,诚实反馈,了解自我。
二、主要活动
(2)信任之旅(40分钟)
准备:1.每人一份作业纸,一盒水彩笔
2.指导人事先选择好盲人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的,有障碍,如
路灯,下楼,转弯,室内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布条。
过程: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之后,然后在伙伴的语言提示下,沿着指导人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着障碍行走,期间不能讲话,伙伴只能用语言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直到终点,然后互换角色。
小结: 在次过程中锻炼成员的相互信任,彼此交往首先需要的就是信任。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成员之间锻炼彼此信任度,友情升温。
方法:
1.协助团体成员分享参加团体的心得与感受。
2.领导者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信任别人,敞开心扉、主动交往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热身活动
目标:促进成员熟悉,活跃团体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内容:轻柔体操(30分钟)
方法:
(一)成员排成一列,后面的成员将手搭在前一个成员的肩上,首尾相连成一个圆圈。
(二)伴随舒缓的音乐,后面的成员要为前面的成员轻轻揉肩、捶背。
(三)成员向后转,重新进行上述环节。
(四)活动结束后,相邻的成员间要打招呼、问好,相互表示感谢。
二、主要活动
(一)信任跌倒(25分钟)
目的:整理成员收获,促进成员成长。
方法:
1.一名成员站在桌子上准备向后倒,其他成员排成两排,按个头高低两两相对,向前伸直手臂,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做好接应准备。
2.都准备好后,领导者发出“倒”的指令,桌子上的成员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要努力安全地将其接住,并平稳放下。
3.重复上述环节。
要求:成员身上不要有利器和贵重物品,避免受伤、伤到别人或损坏东西。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成员不宜参与此活动。
(二)团体契约(20分钟)
方法:
1.领导者强调本团体的目标,澄清成员期望。
2.引导成员讨论有效完成团体活动应遵循的纪律和规则。得到大家认可的内容,领导者要逐一写在白纸上,并请成员签上姓名,从而完成团体契约。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整理团体活动历程,强化团体目标,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
1、引导成员总结团体收获。
2、领导者总结,对团体活动提出希望和要求。
3、预告下期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有你相随
一、热身活动
(一)我说你做(30分钟)
方法:
1.成员相背而坐围成一圈,发给每人一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
2.要求成员根据领导者的指令,按步骤完成撕纸活动。活动期间不许说话,不许和领导者交流,不许看别人的动作。
3.展示作品。会发现在同一指令下,成员的作品各不相同。引导成员讨论其中原因。
4.进行第二轮游戏,重复上述环节,但要求成员间可以交流,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领导者询问,并可以观察其他成员的动作。
5.展示作品,成员的作品应该基本相同。
6.引导成员讨论,为什么两次游戏结果会大不相同?帮助成员明确交往中应该善于沟通和交流。
二、主要活动
(一)心有千千结
过程:
将全体成员以10人左右为一组分成不同组,手拉手站成一个圈,让小组成员看清楚自己的左右手是谁,确认后松手。然后小组成员可在圈内自由走动,直到领导者喊停。要求小组成员手拉手以钻、跨、绕的形式还原成最初的一个圈。
2.小组讨论:
一开始面对这个“结”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通过解开这个“结”,你的感觉变了吗?你觉得成员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未解开时提问:当努力了很久“结”都没有解开,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想到放弃了吗?)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结”?你的心态是怎样的,如果很久都无法处理矛盾,你会怎么办?
(3)大家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结”?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人际矛盾有何启示?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二)大团圆(20分钟)
准备:《友谊天长地久》音乐
过程:所有成员站成一个大圈,面朝圆心,将两手分别搭载左右成员的肩膀上,然后随着《友谊天长地久》的背景音乐有节奏的左右摇摆,并轻声哼唱,使全体成员在温馨甜蜜的气氛中告别。
小结: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的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和信心。
三、结束
目的:整理团体历程,总结团体收获,安全结束团体。
方法:
引导成员总结团体历程,分享团体收获。
领导者总结,对成员提出交往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并鼓励成员将团体中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去。
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领导者和每位成员分别写出对其他成员的祝福。
大家一同演唱周华健的《朋友》,在歌声中结束团体
第四篇: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第一单元———大家在一起
单元目标:成员进一步的了解, 形成团体凝聚力;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通过活动认识到交往中的一些要素。
第一步、新进化论。热身活动, 调动同学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第二步、分组及小组团队建设。分成四组, 每组八人, 组内成员相互认识,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名与口号。
第三步、小组深入交流。分别讨论几个话题: 说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最大性格特点;最糗的一件事;如果你有500 万;假如你只有24 小时的生命, 你会做些什么?话题讨论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每个话题讨论后再大组间分享。
第四步、飞越黄河。这是一个需要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分别从一根及腰高的绳子上通过, 如果有一个成员碰触到绳子。在分享过程中, 同学们通常能够讨论到活动过程中的互相帮助、支持、齐心协力、牺牲精神、不抱怨、信任等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单元---我是谁
第一步、房子意象。播放安静、舒缓而放松的音乐, 引导同学放松身体, 通过引导词让同学看到自己的“心房”, 这是朱建军教授创建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中的一个技术, 可以帮助同学看到内心的自己, 能够意识到平时没有关注的那部分自己, 会接触到内心潜意识的部分, 增加自我认识。
第二步、心连心。第一位学生画一幅图画,完成后向第二位学生口述画的含义,第二位学生只能听不能说话发问。当第二位听完后也画一幅图并再叙述给第三位听,请第三位按照他叙述的情况画图。最后请大家比较三幅图画的结果。
第三步、讲解萨提亚五种沟通类型。分别是: 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教师引导同学从语言、肢体、内心来理解五种不同的沟通类型, 并请同学五人一组, 就一个话题, 分别扮演五种沟通类型, 从而认识到自身常用的沟通类型, 以及感受不同沟通沟通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沟通效果, 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最适当的沟通姿态与他人交往。
四、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步、爱是什么?
操作:请静静地思考一下“爱” 是什么?并在白纸上写出5条你所认为的爱的实质,如爱是:需要、关怀„„(请更多关注那些直觉的、第一印象的内容,而非理性思考的内容和感受!),写完后每个同学在小组里向大家汇报自己的选择及感受。
讨论:
— 你在活动中有何感受?
— 对你而言,爱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你曾经或目前的恋爱有何影响?你的选择与你的爱情观相符合吗?
— 其他人的爱情观对你有何影响?
— 最后每个小组将排在前5位的爱的实质写到黑板上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第二步、他会喜欢怎么的我?
目的:让学生了解异性,思考自己需要怎样的伴侣,并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能对别人做出终生承诺且成功兑现的人
准备:白纸、笔、黑板
操作:先请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的伴侣会是什么样子,他(她)有什么样的品质,再猜测对方会喜欢什么样子的异性,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分别找出几位男生和女生的代表,男生说出自己喜欢异性的特点和猜测异性喜欢的男生有哪些特点,女生则反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
第三步、爱情大魔咒。全体为成一圈, 每个人匿名在一张小卡片上写上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困惑, 然后把所有卡片聚集在一起,抽出其中十张卡片,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解决彼此的困惑。
第四步、红色炸弹。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 每次一个人坐在小组中间, 其他组员对他进行红色炸弹轰炸, 即优点轰炸。让成员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同时能够坦然接受他人的肯定, 提高自尊感。
第五步、美好祝愿。
第五篇: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团体心理干预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综述
07应用心理系胡晴菲学号:0707260060
团体心理干预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团体干预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概述了研究现状,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研究文献进行类属分析。结果:(1)大多数研究者的团体干预方案都是针对某个靶症状(如人际交往问题)的单一型,少有针对多个靶症状的整合型。(2)团体干预在应用中的规范性问题仍需值得注意。(3)团体心理干预应用范围的扩大将是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团体心理干预仍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应用研究分析
1.研究目的20世纪90年代团体干预引入我国以来 ,国内对团体干预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的看法。从咨询与治疗的实践来看,团体心理干预是目前高校心理干预模式中较受欢迎且有效的一种,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人格的目的。作为心理咨询的形式,它与所有的心理咨询理论有关,同时作为特殊背景下的心理咨询,它又与团体发展的理论、人际互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对我国应用团体心理干预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探讨以后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本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
2.研究方法
所谓“团体干预”,它是“团体心理干预”的简称,有四种干预程度不同的形式: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训练和团体心理治疗。从对问题解决的深度来划分的话,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治疗四者的程度依次加深。实际上,这四种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一是,都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交互影响;二是活动方法与技术上有交叉。所以,在团体运用的过程中,这四种模式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晰。[ 2 ]
所以在本研究文献检索中会依次检索出“团体咨询”、“团体辅导”、“团体训练”、以及“团体治疗”的研究文献,并且筛选出四者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文献。
选择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具体在检索输入“团体咨询”,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1979年—2010年。检索结果:有134篇文献中包含“团体咨询”的论文,筛选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22篇文献,同样方法搜索“团体辅导”“团体治疗”“团体训练”,共检索得到51篇文献。
3.团体心理干预在学校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特点
3.1单一性的团体干预方案较多
大多数研究者的团体干预方案都是针对某个靶症状(如人际交往问题)的单一型,少有针对多个靶症状的整合型。
3.1.1针对单一性靶症状—人际交往的团体干预方案
王慧,孟婷婷,陈仙(2007)设置A组(实验组)、B组(实验组)和C组(控制组)大学生各8名,进行8次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其中A组邀请2名榜样参与),干预前后分别评估各组大学生的社会回避与苦恼、自尊水平。结果: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A组、B组的大学生在社会回避与苦恼、社会回避、焦虑、自尊上均有显著变化,在社会回避与苦恼、自尊得分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有短期效果;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观察学习,有助于成员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
陈汉红,甘贞洁,石夏莉(2007)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梧州学院教师教育系一个女生宿舍的6名学生进行了5次为期一个半月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定性分析,得知团体心理辅导对疏导宿舍人际交往障碍,改善成员亲密度,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等有短期效果。[ 3 ]
龚惠香,周笑平(2009)选取大学生13名,采取团体训练,并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主观评估量表等方法评估效果。结果:团体训练后,所有成员的10个自我评估项目均发生正向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对此训练有满意的评价;16PF次元人格因素在训练后较训练前有改善 ,但训练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一种有效的活动。[ 4 ]
陈琴(2008)将人际关系不协调的60名大学新生随机分为控制组(给予为期9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和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290、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控制组辅导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SAD、PEI得分均低于辅导前,SES高于辅导前,P均<0.05;与对照组辅导后相比,控制组人际关系、焦虑、PEI降低,SES升高,P均<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 5 ]
3.1.2针对单一性靶症状—考试焦虑的团体干预方案
丁正员(2003)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断生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对13者考生进行三个单元的团体心理擂导,抽导前后采用焦虑白评全表(s六‘)侧脸对比,并时其考试成蜻进行随访。结果表明:团体心理摘导对桩解考前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6 ]
宋志英(2008)设计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并在活动前后用4种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了测量结果:结合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缓解高考生的考后综合征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接纳程度,恢复正常的学习能力。结论:对今后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 ]
这类单一性研究还有很多,如针对贫困,自我效能感等。但针对多个靶症状的整合性的较少。综合研究国内的文献还表明,团体干预对学生人群的心理问题具有“广谱治疗效果”,即不同治疗取向或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改善某一靶症状的同时,对存在于团体成员身上的其他心理问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整合型团体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型方案。
3.1.3针对多个靶症状的整合型团体心理干预方案的实验研究
刘九林、华炜(2008)从扬州某师范院校的学生心理档案里,选出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中,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偏执、焦虑等因子中任2个均分大于2且敌对均分和精神病性均分都小于3的学生,约20人作为备选实验对象。通过结构性面谈征得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学生16名,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结论:两种团体干预方案在一些项目上都有一定的长期治疗效果,从维持疗效的因子数目上看,多因子整合型的团体干预方案的长期疗效优于单一型的团体干预方案。[ 8 ]
所以我们将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与学校教育时,要重视团体干预方案的优化和整合,以最大化团体干预的心理治疗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3.2团体干预在应用中规范性问题仍需值得注意。
团体干预迅速地发展 ,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认为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团体干预的研究中值得大家思考。
3.2.1在一些文献中,没有详细报告其设计的方案
吕明(2007)通过开展团体活动而进行的心理训练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 形成良好的班风。最后提出运用团体辅导进行班级建设的四条建议。但整篇文献没有任何的对团体心理训练的描述,没有设计方案,没有实施后的结果。[ 9 ]
汪岩、杨冬(2008)在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职业中学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作用时,他们采用自行编制的团体辅导方案,对缺乏自信的14名职业中学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在他
们的文献中的团体辅导方案的描述是这样的:根据对自信的认识及团体成员的状况,我们设计了为期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这8次活动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第一次为开始阶段,第二次为发展阶段,第三次至第七次为成熟阶段,最后一次为结束阶段。[ 10 ]
在这个团体方案设计中,简单得描述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没有详细的活动内容,没有活动过程,没有预期成果等等。
3.2.2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出现团体咨询不符合专业规范
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出现团体咨询不符合专业规范 ,有的将团体咨询时间缩短 ,有的团体咨询的成员规模达到200-300人等。
研究生(2008)姜峰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他的团体干预方案是这样描述的:
团体心理干预开放式现场研究方案: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结构:干预模式的结构为“V’,字型,形式为开放式,即参加学生不确定可以自由来去。人数:200一300人
内容:
第一节、相识(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二节、感恩的心(情绪释放)
第三节、自我探索(我是谁)
第四节、我的理想和目标
第五节、我的未来不是梦[ 11 ]
邢静楠(2007)利用短程辅导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时,他运用封闭式短程辅导的方法,以18名大一贫困学生为小组,进行了一整天连续八小时的心理和行为训练。[ 12 ]
还有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团体咨询的领导者资质和专业培训问题。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要重视团体咨询的专业性问题。
3.3团体干预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
朱唤清、邓云龙(2007)在他们的文献“团体咨询在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中,提到团体咨询具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通过在和谐安全的团体中交往 ,学生更容易获得情感的支持 ,发现共同性 ,被人接纳和肯定 ,尝试到了积极的体验 ,纠正了发展中不良的行为 ,在团体中重建了理性的认知 ,重塑了信心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都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13 ]
田华丽(2007)在他的文献“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到,团体咨询的开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团体咨询的高效性一般说来, 高校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水平和社会化程度都是相似的。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具有明显可以分类的相似性;来到大学后面临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改变、角色自我认同和角色期待的改变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也是相似的。因此, 成长的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也是类似的。而且, 在学校内, 学生本来就是以群体为单位活动的, 他们也更重视和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与欣赏。团体咨询活动将把面临同样心理困惑和成长要求的学生组织起来,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有趣。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和彼此感受的交流他们会分享成长的喜悦。例如, 可将有增强自信愿望的大学生组成一个团体, 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和支持性的环境, 让他们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长处与短处, 如何夸奖别人;通过讨论让他们重新体验自我、接纳自我, 激发出新的能量和才华, 从而增强自信。所以, 团体咨询可以使多个有共同目标的求助者同时得到帮助, 这既节省了咨询人员的人力和精力, 也可以缓解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的矛盾;而且这种活动方式解除了对心理咨询有误解的学生的顾虑, 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二)团体咨询更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各种有心理问题和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 以消除其心理障碍, 矫正其行为, 改善其适应能力, 使其心理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工作的重点是有困扰和问题的学生, 再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在高校, 真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 大部分的学生是在适应和个人发展中遇到心理困扰, 如学习适应, 人际交往, 个人就业和职业生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正在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与压力处理、人际交往训练等,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自我, 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压力, 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团体咨询活动的组织方式和适用面非常广泛,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类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都可以应用, 成为协助大学生个人潜能发展、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 14 ]
张慧英、刘 丽、张绣蕊(2007)指出“团体组辅导效果优于课堂讲授组”。他们的研究还发现, 在择业效能总分、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方面, 团体辅导模式效果较好, 可能的原因是: 首先, 团体辅导每人占有的教学资源较多,34人1名教师, 有能够移动的椅子而便于交流的活动场地, 而课堂讲授组100多人1名教师, 座位固定不利于分组讨论;其次,团体辅导凝聚力强,成员每次按时积极参加辅导,而课堂讲授同学及师生关系较松散, 到课率及投入程度均差于团体组;第三, 团体辅导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 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信任、理解、温馨、和谐的气氛,团体成员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使辅导内容更容易深入学生内心,从而提高了辅导的效果;最后, 团体辅导的方法使每个成员有机会亲身体验职业决策的整个过程及具体方法,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身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最大。而课堂讲授只停留在认知的改变上, 效果自然较差。
从团体干预在学校中应用实例不难看出,团体干预确实有起独特之处,有优于课堂教授的地方。在学校心理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团体干预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技术是引自于外国,但同样可以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既可以用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同时也用以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适应,以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团体心理干预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
[ 1 ]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96.[ 2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0(6)
[ 3 ] 陈汉红.甘贞洁.石夏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影响[J].梧州学院学报,2007(17)
[ 4 ] 龚惠香.周笑平.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
[ 5 ] 陈琴.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
[ 6 ] 丁正员.江西财经职业学院[J].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003(9)
[ 7 ] 宋志英.团体心理咨询干预考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中国校医,2008(12)
[ 8 ] 刘九林.华炜.整合型团体干预方案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12)
[ 9 ] 吕明.论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 10 ] 汪岩.杨冬.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职业中学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2)
[ 11 ]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J],2008(4)
[ 12 ] 邢静楠.短程团体辅导对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职业圈,2007(3)
[ 13 ] 朱唤清.邓云龙.团体咨询在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2)
[ 14 ]田华丽.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
[ 15 ] 张慧英.刘 丽.张绣蕊.团体辅导与课堂讲授就业指导模式对比实验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