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号文件)解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号文件)解读
国发〔2012〕2号文件对于贵州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一是文件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思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对贵州省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等给予了充分认可。
二是文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提出了119项支持贵州省加快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并明确对贵州省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允许贵州省开展电力直供、以质抵量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等,这些支持贵州省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效应将很快显现。
三是文件明确了在贵州省实施的试点13项、示范15项、重要规划10项和重大工程项目176项。批准贵州省做试点示范,就是允许贵州省先行先试、先人一步、率先突破;要求贵州省做规划、实施具体的工程项目,也是对贵州省的特殊支持。
四是文件全文使用“加快”一词达53次、“加大”一词达41次、“加强”一词达65次,充满了对贵州省“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和“后发赶超”的希望。文件的出台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省各族干部群众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等国家有关部门高效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积极争取、共同努力的结果。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彻底改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面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对贵州的战略定位(三区四基地一枢纽一屏障)
文件提出,贵州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要把贵州作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阶段性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空间布局(四个功能区规划)
——黔中经济区。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
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黔北经济协作区。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积极构建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航天等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轻工、旅游等产业。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
——“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几个关键问题的解读
一、关于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意见确定】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举 措】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亮 点】 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饮水、道路、供电、沼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等等。
【深度解读】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贵州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总体上看,贵州城镇体系还在完善和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大中小功能协调配套的城镇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低于全国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三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弱,部分县城和重点镇人口也比较少,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广大农民的吸纳能力不够,对广大农村的带动能力不强。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意见》充分肯定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强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特别提出,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这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一脉相承。基于贵阳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贵阳市的发展定位,有助于贵阳提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带动全省加快实现跨越。《意见》提出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区域间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形成全省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贵州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弱的状况,《意见》提出了交通、给排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尤其是突出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这将有利于加强各市州之间的横向联系,深化区域合作。三是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省城镇化的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为确保贵州工业化进程沿着健
康有序轨道科学推进,《意见》提出要规范发展产业园区,提出“三个支持”: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将有利于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的重点工作,强调“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
县”,“发展城郊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提出在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有助于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从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强调要“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提出全面推广我省富有成效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这将有助于缩小我省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关于现代农业
【意见确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举 措】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亮 点】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贵阳、遵义、毕节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铜仁、黔东南、黔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安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黔西南、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贵阳花溪农产品、遵义虾子镇辣椒以及黔东南榕江、黔南独山和黔西南册亨蔬菜等批发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
【深度解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走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贵州地貌类型的复杂性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品种丰富,杂、小、优、精,朝着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走自己特色的路子,有可能在全国农业中一枝独秀。目前,贵州农业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林牧渔比重低、经济作物比重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针对贵州农业实际,《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同时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把全省划分为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和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建设粮、畜、茶生产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草食畜牧业和马铃薯生产基地,将有助于我省农业发挥山地农业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眼于让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调既要通过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又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走一条有贵州特色的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不断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四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贵州特色农业具有阶段性上升空间和较大的富民潜力。为此,《意见》提出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还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关于扶贫开发
【意见确定】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举 措】 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亮 点】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建设。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等。
【深度解读】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1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纵向比成效显著。但横向比,与西部各省市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当前,面广量大程度深是贵州贫困问题的突出特点。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覆盖全省65个县级行政区、1150个乡、14451个村,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3.9%、79.5%和82.3%。贵州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56.8%。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国家扶贫标准计算,贵州贫困人口达1521万,无论是贫困人口总数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处于全国后列,而以麻山、瑶山为代表的极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贵州贫困问题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长期并存,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远滞后于全国30个自治州的发展水平。针对贵州贫困状况,《意见》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并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提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提出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扶贫项目。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出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贵州的投入力度,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同时,支持贵州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中人财物力,重点加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扶贫攻坚会战,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三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新思路的具体体现。《意见》提出把“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分别对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产业发展重点作了规定,尤其是提出要“编制相关专项建设规划”,这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国家将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打造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四、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意见确定】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举 措】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亮 点】 在贵州率先开展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探索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理顺煤电等产品价格关系,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自由流通,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
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
【深度解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为破解我省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制约因素,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提出了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省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效推进。同时,投资环境加快改善,招商引资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加速,外贸规模逐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体制机制不活,行政效率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意见》针对我省改革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贵州加速发展的源泉。《意见》针对我省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四大改革,对我省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从创新体制机制的角度出发,首次从国家的层面明确支持贵州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明确支持我省开展直供电试点,明确支持我省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是贵州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意见》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黔川渝开展若干重点产业合作,积极参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积极推进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建设,推进滇黔桂在西江流域航运、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合作示范基地等6个方面,对我省开展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开放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意见》对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的支持。要求我省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广阔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明确提出要支持将贵安新区建设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持我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综合保税区和加工贸易承接基地,支持我省建设国家级出口基地等。
五、关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
【意见确定】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
【亮 点】 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贵州的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贵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补助。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支持支援方和受援方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招商引资、企业合作和利益共享。
【深度解读】支持政策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意见》在提出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的重点任务后,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明确了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从政策内容看,《意见》突出了五大特点: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要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中央财政加大对贵州交通、水利、教育等的支持力度。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部分产业企业可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要提高对贵州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市政公用等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为扩大贵州投资规模,提出要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贵州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创业投资等。二是突出差异化产业政策。提出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优先规划布局并优先审批核准“有条件在贵州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三是突出先行先试。为增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见》在多项重点任务中提出贵州要开展和推进诸多试点,在支持政策中又强调,要支持在贵州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改革试点;在贵州开展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计划指标单列管理。
在毕节试验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水电税收政策。四是突出发展能力建设。明确要求要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力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是突出民生保障和改善。提出要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促进贵州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要组织东部发达城市“一对一”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市(州)等。国家对我省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第十部分,其他部分也包含了大量政策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有较强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意见》为我们搭建起了加快发展的政策平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逐条梳理把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把《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新政策有机衔接,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大力抓好落实,把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转变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成果,转变成全县人民的福祉。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教育部分
第21条:鼓励和支持国家大型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在贵州设立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支持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第28条: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33条: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第35条: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每年选送一批贫困家庭学生赴发达地区、省内大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第37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一批幼儿园,到2015年力争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县镇薄弱学校扩容改造。继续办好村教学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分期分批开办“小餐桌”。鼓励偏远少数民族村寨小学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支持校舍建设,配齐配好必要的管理人员,到2015年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解决小学寄宿生住宿问题。积极稳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国培计划”。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扩大普通高中培养能力。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理工、民族医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对贵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支持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贵州高校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增加部属师范大学在贵州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贵州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政策,推动贵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40条: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自主创业。
第41条:加强农村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周转房建设。
第45条: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
第46条: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
第三篇:2012.1.29 国务院助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助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就新阶段贵州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充分的部署,贵州经济将迎来有一个高峰。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意见》明确了贵州发展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等。《意见》确定了贵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构建黔中经济区,加快建设黔北经济协作区,积极推进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大力支持“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家认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下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贵州的鼎力支持,对贵州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了更明确的指导和规划,必将促进贵州省的跨越式发展。另外,这也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将对贵州省的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专家认为,当前困扰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交通、生态脆弱等因素,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尤其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高科技人才。专家表示,贵州省近年来,大力承办大规模的IT赛事和活动,就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吸引人才。为此,贵州省还在贵阳市和遵义市新建了产值高达数千亿元的动漫产业园,就是为了留住本土和吸引外地的IT人才,为贵州省的经济助力。
专家认为,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速,互联网产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等都将呈现巨大的人才缺口现状,抓住时机,掌握一门前沿的IT技术,是实现人生转变的重要拐点。贵州新华电脑学院作为贵州省最专业的电脑教育院校,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动漫影视设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都是最前沿的IT专业,就业前景良好。
专家建议,在贵州省高速发展的当前,高科技人才的缺口将不断扩大,能否抓住时机,掌握扎实电脑技能,实现人生新转变,就在当下。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若干意见 国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若干意见 国发〔2012〕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 好时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进一步促进贵州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 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 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发展既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 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又拥有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 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既存在着产业结构单
一、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又面临 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既存在着面广量大程度深的贫困地区,又初步形成了带动能力较强的黔中经济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在实现历史性跨 越的关键时期。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 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是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 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 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彻底改变集 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面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 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 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始终将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摆在全局工作首位,让发展改 革成果进一步惠及城乡居民,保护、调动和发挥各族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改革开放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 动跨越的强大动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 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中央支持和发达地区对口帮扶力度。
(四)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 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 产业体系,建设对内对外大通道,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创新扶贫开发
机制,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 累经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 展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 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以重点生态功
能区为支撑的“两江”上游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认真落实民族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五)发展目标。到 2015 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 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 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 2020 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 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 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 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六)空间布局。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 快建设黔北经济协作区,积极推动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 “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黔中经济区。建设以贵阳 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推 进贵阳 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 代服务业。黔北经济协作区。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积极构建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黔 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航天等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轻工、旅游等产业。推 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 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深入 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 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 游区。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七)推进铁路建设。加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通道建设,提高运输能力,扩大路网覆盖面。加快干线铁路建设,打通与外部区域的快速通道,尽快开工建设成贵、渝黔铁路,与贵广、长昆铁路共同 构成通往省外的快速大能力通道,加快实施南昆、黔桂、渝怀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提高既有铁路通行能 力。完善路网结构,规划建设隆昌至百色贵州段、织...金至纳雍、昭通至黔江贵州段等铁路,规划研究毕节 经水城至兴义、黔江经贵阳至河口、都匀经凯里至黔江、兴义至永州等铁路,逐步形成新的对外通道。继 续实施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和改造贵阳、六盘水、毕节、安顺等一批铁路枢纽,形成布局完善、功能协 调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八)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贵州境内路段,推动银川至龙邦、都匀至西昌、毕节至兴义、成都至遵义等公路项目建设,打通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通道。完善省内干线公路网络,建设 松桃经铜仁至黎平、赤水经正安至沿河、贵阳至瓮安、清镇至黔西、安康经南川至麻江、赤水经罗甸至百 色等路段,力争相邻市(州)通高速公路。扩大国省道路网覆盖范围,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基本实现 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加快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区与高 速公路的快速联络线和专用公路建设。推进重要节点客货站场和农村客运站场建设。
(九)促进民航和水运发展。推进贵阳龙洞堡西部地区重要枢纽机场建设,发展临空经济,适时建设 三期扩建工程,新增和加密直达日韩、东南亚及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客货运航线航班。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改扩建铜仁等机场,建设遵义、黄平等机场,研究建设仁怀茅台机场,开展黔北、威宁、罗甸等机场前期 工作。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开辟和增加航线,加大航班频次。支持航空公司在贵州设立基地,扩大机队规 模。支持支线航班和支线机场运营。积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空域。积极发展水路运输,规 划研究打通西南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运通道,重点推进红水河龙滩、乌江构皮滩等水电枢纽通 航设施建设,支持都柳江干流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库区航运特别是旅游客运。
(十)加强能源通道建设。加快实施 500 千伏独山至桂南电力外送新通道建设。完善省内 500 千伏主 网架,加快建设毕节 大兴北部通道、兴仁 独山南部通道,形成覆盖全省的坚强电网。依托中缅天然气管 道、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道,建设支线管网,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支持建设成品油储备设施。
(十一)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电话、互联 网普及率,加快城市光纤宽带接入,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已通电的 20 户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线通 信信号基本覆盖。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互联 互通和资源共享。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
三、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下称“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放在重 要位置,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二)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夹岩、黄家湾、五嘎冲、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 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项目,到 2020 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 159.4 亿立方米。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以及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 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到 2020 年灌溉供水保证率达到 7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515 万亩,改善和恢复有效灌 溉面积 715 万亩。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汛 抗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强岩溶地下水和地下暗河开发利用,建设 一批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在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加大对贵州水利建设投 入力度,支持贵州如期完成“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提出的水利建设目标。
(十三)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珠江防护林、速生丰产林、水土 保持等工程,加强水源地和湿地保护。增加造林和抚育任务。对生态位置重要的陡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 林还草。加大草山草坡治理力度,扩大退牧还草重点县范围。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支持贵州开展生态补偿机 制试点。
(十四)突出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高单位面积治理补助标准,2020 到 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推进封山育林(草),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把石漠化治理与解决好农民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 银花、猕猴桃、火龙果、核桃等经济作物。抓紧研究论证生态搬迁工程。
(十五)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推进乌江、赤水河和南北盘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鼓励地方科研单位和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促 进军工、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和科研机构资源共享,发展壮大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 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巩固壮大精密数控装备和关键 基础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等产业。培育发展冶金、风电、农业机械等特色装 备。支持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建设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等生产和试训 基地,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依托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航天产业。(十九)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努力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黔茶知名度和市 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二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 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电子功能 材料产业发展,建设贵阳、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软件、混合集成电路等产业,支 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在贵阳、遵义、安顺、黔南等地培育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产业,大 力发展节能技术和环保产业。建设光伏产品研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二十一)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研发。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国家大型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在贵州设 立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支持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快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支持贵阳、遵义建设创新型城市。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搭建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等促进技术和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鼓励支持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科技成果的宣传及普及,通过技术转移带动产业转移。(二十二)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支持高载能行业节能改造,新建和改建一批重点节能项目。在建筑领域积极推广节能墙体材料等节能产品 和技术,实施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粉煤灰、磷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等...工业废弃 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 “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低碳试点 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支持六盘水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二十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 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培育和引 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积极培育发展地方金融机构,鼓励股份 制银行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组建贵州银行、茅台集团财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改制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贵州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积极发展证券、保险业。大力发展会 展业,支持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 造,支持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和酒类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以及家政、养老等家庭 服务业。支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二十四)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 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 的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戏剧、影视、动漫等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 的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 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黄果树、荔波、梵净山、雷公山等精品景区,培育“爽爽贵阳”“梵天净土”“水、、墨金州”“凉都六盘水”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加强遵义、镇远、习水、青岩、西江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旅游资源富集城镇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红色旅游二期建设方案,加 强以遵义会议纪念体系为重点的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蜡染、服饰、银饰、苗绣、漆器、紫袍 玉带石雕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五)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 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 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
物流会展中心。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促进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二十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增加路网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符合 条件的城市安全有序地建设轨道交通。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 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 安顺 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加快给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网改造力度。实施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工程,实现 市政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超过 90%。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推进防 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稳步实施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二十七)有序发展产业园区。按照整体规划、严格管理、滚动发展、务求实效的原则,规范发展产 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培育和引进一批就业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鼓励与东中部及周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比 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予以指导和服务。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 基地。
(二十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道路、供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促进 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支持发展城郊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积极发 展小城镇,强化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做好村庄规划,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社 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基层组织保障条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试点。(二十九)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心得
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习心 得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省的主要任务。贵州省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发〔2012〕2号文件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是贵州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特大喜事,对贵州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
学习《意见》大体了解了:总体要求具有重大意义,是在基本原则下的指导思想,合理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战略定位突出着发展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推进铁路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促进民航和水运发展、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有助于《意见》的实施,是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的首要前提。
早上通过国发“2号文件”新闻发布会的学习,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杜鹰同志、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同志及副省长黄康生同志对中外记者提问的回答,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贵州人民的积极政策,在任领导对建设贵州的壮志雄心,深刻地理解了“2号文件”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2号文件”,主要将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抓好学习,在全省上下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二是进一步制定贯彻落实“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讨论,近期将下发实施。三是按照“2号文件”的要求,抓好13项试点、17项示范的方案制定和13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四是抓好重大问题调研,比如说后发赶超战略、“两步走”的目标、加快建设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等等。五是加强中央与有关部门的对接,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出台支持贵州贯彻落实“2号文件”、支持贵州发展的具体政策。六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试点和示范,抓好“2号文件”的项目化落实,使“2号文件”尽快转化成为支撑贵州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只有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快发展才是摆脱贫穷和落后的根本途径。我相信“2号文件”落实到位,贵州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贵州有着42%的森林覆盖率,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矿产,相互形成着水煤互济的独到优势;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风情万种的民族文化,使得民生风俗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贵州公路建设者来说,看到这样的局势,我不由得心中大赞三个:好!好!好!国家的历史上的第一个针对贵州系统的扶持,政策好!贵州人民盼望已久迎接新的美好生活,机遇好!我们公路工作者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沿,时机好!领会文件精神,贯彻发展深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相信我们贵州人民离小康社会将越来越近!
贵州省安顺公路管理局工程科 宋波 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