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之研论
文章标题: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之研论
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原有征管模式和专管员管理制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这对于有效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以及不断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我局结合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推行了税收管理责任区制,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
到省、市局领导的肯定,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有必要静下心来做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初步实践
2005年,我局针对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从强化管理责任入手,积极推行税收管理责任区制,通过划分征管责任区、落实征管责任岗,将管理各环节全部纳入征管质量考核范围的思路,实现了在信息、数据平台上管理环节的“无缝隙”链接,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能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责任,合理划分管理范围。从细化管理范围入手,按照因地制宜,属地为主,有利于严密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原则,科学分类划片,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一是细化责任区。将全局从局长、管理科所长到一般管理人员分为一、二、三级责任区。局长负全责、为第一责任人,副局长为第二责任人;以管理科(所)为单位划分成6个二级管理责任区,科(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管理科(所)按照地域(办事处、村)与纳税人类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管片,实行各税统管。根据辖区内税源结构、行业特点、征管力量、行政区划、岗位职责等因素共划分出36个三级责任区、责任岗(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区原则上两人一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机制。修订完善了《长安区地税局岗位职责及工作规程》,对全局75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分解和规范,同时建立了征管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征、管、查各环节的衔接和制约。三是细化和量化职责。制定了《长安地税局管理岗位职责示意图》和《长安地税局税收管理责任区划图》,各管理科所也制定了相应的图示和图表,并将管理职能中的户籍管理、账簿和发票管理、综合治税等8项工作职责共42条具体内容,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区、责任岗,同时以图表形式予以公示,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也便于接受内部和纳税人的监督。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落实。一是建立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管理人员努力达到对责任区的情况“一口清”。制定了《长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明确了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标准。规定管理人员:每月对管理的责任区巡查不少于两次,及时发现漏征漏管户和新办户,及时将税收政策宣传到位,督促办理税务登记,最大限度地减少漏征漏管;对重点税源户每季日常辅导比例要达到100,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析税源变化情况;对停业、注销和非正常户每月清查率要达到100,防止出现征管漏洞;对连续3个月零申报、零所得的单位核查率达到100,将偷税降到最低;每月对新办、非正常、停业、注销等纳税人情况和税源、发票等管理情况及时分析、整理,对税源分布情况、纳税户数情况、纳税人性质、纳税情况等做到了如指掌。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长安区地税局岗位职责及工作规程》,规定下户工作程序和问题处理程序,明确税收管理员下户需要的内部手续、人数、需向纳税人出示的证件以及发现问题处理的权限和移送等内容。三是以强化户籍管理为切入点,重点建立了《巡查巡访制度》和《工作日志》,建立和规范了“两卡、八档”(即:《纳税信息服务卡》、《纳税辅导信息反馈卡》,户籍管理档案、税源档案、发票管理档案、减免税档案、过错追究档案、巡查记录档案、责任区管理考核档案、征管查联席会议档案)。加强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交换信息数据,认真搞好比对分析,采取计算机和书面资料分析等案头管理与下户检查等措施,加强税源监控,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管理素质。一是强化税收业务培训。对税收管理员实行上岗培训,培训的着力点放在政治思想和税收、财会知识上,强化对《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学习掌握,并以新征管软件的税务管理模块为重点,举办应用软件培训班,开展软件操作竞赛,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二是强化管理技能培训。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基层管理人员授课,剖析纳税人的行为与心理,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定期对税收管理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增强其自觉抵制各种腐败风气的侵蚀。
(四)加强监督制约,实施绩效考核。按照“三级管理、两级考核”的思路,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
第二篇: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的研究
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的研究
纵观建国以来的历次税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的是税收征管模式的变革,而国家税收管理思路的变迁始终以基层税收专管员制度为依托。伴随着税制改革的征管改革,不论是“征、管、查”一体化模式、“征、管、查”内分离模式,还是“征、管、查”三分离模式,都涵盖着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变迁。因此,不断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对于落实税收政策,规范税收执
法,提高税收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依托的征管改革历程及其税制背景
建国60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为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建立新中国的税收制度、修正、改革、简并税制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至1993年,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两步利改税”及对原有税制不断调整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994年后,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全面改革税制阶段。随着各个时期税制结构的变化,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以及基层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与演进,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征、管、查”一体化管理模式(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固定干部按照区域、行业或性质管理固定工商户的制度。“一员到户,各税统管”是其特征。
第二阶段:“征管、稽查”外分离管理模式(80年中期至90年代中期)。增加税务稽查,从省到市县各级税务机关都成立了税务稽查队,实行“多员进厂,征管、稽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强化了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国家税务局于1989年12月下发了《关于全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方法、步骤等,税收“征管、稽查”两分离的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广。这一时期基层仍然推行专管员制度,侧重管户。
第三阶段:“征、管、查”三分离模式(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以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4年我国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税收征管又面临了新的挑战。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向征管转移、向基层转移”的方针,考察和借鉴国际上税收征管的成功经验,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深化征管改革的方案和具体规定,各地逐渐盛行“征、管、查”三分离的管理模式。这一时期基层逐渐淡化专管员制度,不断向管事制转变。
第四阶段:“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现代税收管理模式(近10年来)。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一个制度,四个体系”。一个制度,即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四个体系,即建立以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稽查体系和以征管功能为主的机构设置体系。3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实施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全国各地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进管户与管事的结合。
二、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基层国税机关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既克服了“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偏重管户的弊端,又避免了“集中征收,足不出户”偏重管事的倾向,有效地促进了管户与管事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征管效能。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基层在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权责不明晰,税收责任区架构下的保姆式管理员名义上“什么都管”但事实上“什么都管不住”。3月国税总局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员六大项工作职责,涵盖了从纳税人办证、巡查、税种鉴定、资格认定、发票领购、优惠资格调查、纳税评估、注销调查、税法宣传、财务辅导等诸多范围,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管理员管辖的户数越来越多,面对诸多纳税人的不同情况,税收管理员既要管户,又要管事,成为各个税收收管理责任区的“全职保姆”,形成“分片包区,各税统管”的新模式。在各自的责任区内,税收管理员名义上什么都管,但事实上什么也管不住。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户的不断增加,人手不足的客观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税收管理员的年龄、知识、阅历、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跟不上现代税收征管要求的主观矛盾逐渐显现,各个责任区的税收征管质态千差万别。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一般要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到了催报催缴、户籍巡查、资格认定等日常税收征管业务中,而对偷逃税的风险点主动发现不够,积极应对不足,成效不太明显,难以把握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
2、征纳不对称,新形势下的“优化服务”难掩“办税难”的尴尬。现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纳税人最流行的口头禅是“有事就找专管员”。纳税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去找自己的税收管理员,而税收管理员面对的是责任区内众多的纳税人,巡查、调查任务繁忙,不可能天天呆在办公室,“两不遇”现象是家常便饭。一方面,各层各级不断强调优化服务,提高办税效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强化责任,预防执法风险。于是,办证的核查、购票的审批、资格的认定,事事都要
专管员签字担责任。在这种模式下,办税服务厅要等专管员签署意见才能办理相关事宜,实质上是在按照税收管理员的指令开展工作,难以形成办税服务独立运作机制,这样,既浪费了纳税人的时间,又造成了税务机关办税服务效率低下。纳税人事事要找专管员,而找不到专管员是常事,于是“多头跑,来回跑”难以避免。专管员也整天忙得团团转,明明知道纳税人办税难,但就是难除病根。
3、信息不共享,税源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难以形成合力。近年来,基层对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建立在税收管理责任区划分的基础之上,往往一个责任区明确一个税收管理员。基层分局将所有征管的力量投入到各责任区内,在各责任区内,税收管理员往往仅专注于本责任区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仅对本责任区的情况较为熟悉,而缺乏对整个辖区内税收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分局的税收征管力量难以形成合力。各个税收管理员工作经验的积累建立在本责任区的基础之上,而各责任区内纳税人类型、核算水平、纳税意识的不同差异,带来了税收管理员视野不宽,业务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各级对税收管理责任区内的征管质量的考核,主要以机内信息为主,而这些信息是由纳税人主动提供的,对于票货不符、销售不开票、虚列进项等重要的机外信息,难以捕捉。只有在上级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项检查等活动时才能发现部分申报不实、逃偷骗税、漏征漏管等重大涉税风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复杂的税收问题在责任区内无法得到解决,迫切需要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建立一支跨行业、跨责任区骨干团队,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风险。
4、监管难到位,廉政建设虽然长抓不懈但“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仍屡禁不止。税收管理员负责责任区内纳税人全部的税收征管工作,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由于税收业务的专业性较强,廉政监察部门很难对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极少数挡不住诱惑、过不了金钱关、私心较重的税收管理员将自己的管辖的责任区视为“自留地”,在管片内借行使职权为名“吃拿卡要报”,严重损坏了税务机关的形象。而纳税人出于人情世故,加之有求于人,往往顺水推舟,对于请专管员吃顿饭、报点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一些纳税人,本身就打着偷漏税的算盘,于是想方设法去拉拢、腐蚀税收管理员,一些意志薄弱的很快丢了原则,失去警觉,使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失去有效监管。
三、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的试点实践
针对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市国税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总结多年来税收管理员改革的经验,借助信息支撑,以“双层架构、团队管理”为主要内容,自年初开始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改革试点。
1、整合办税事项,完善“闭环运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办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而实现纳税人办税“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闭环运行,则是“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各类办税服务资源整合到办税服务厅,发挥资源的聚合效应,构建以办税服务厅为枢纽、以流程为导向的办税服务运行机制,为纳税人提供最简程序、最短路径、最少环节、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我们将现有税收征管161项业务的受理全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实行集中受理,并进行系统分类梳理,按照受理即办、受理转审批、受理转调查转审批三种类型建立工作流。这样就实现了外部业务流程征纳双方单点交互,其他业务流程全部内化,岗位、部门之间以信息流为载体,环环相扣的闭环运作。这种闭环运行方式使纳税人所有涉事项直接到办税大厅申办,窗口受理,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出件,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限期办结出件,纳税人直接回家等批复,彻底打破纳税人事无巨细要找管理员的传统模式,真正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为“双层架构、团队管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实施分类管理,搭建“双层架构”。对全职能、保姆式的税收管理员队伍重新分类管理,按照税源基础管理岗和税源风险应对岗,在责任区搭建双层架构体系。一方面,夯实日常基础。对纳税人依申请流转到管理岗的日常基础事项,按项目进行归类管理,改变过去分片管户的模式。主要内容有:录入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调查事项、户籍巡查、催报催缴、简单违章处罚、出口退税、个体税收管理、税法宣传咨询及相关报表填报等。另一方面,强化税源风险管理。即实施管事的管理员不以特定的纳税户为具体管辖对象,主要承担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工作。其中:税收分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情况分析、重点税源分析、主要行业税负分析等。税源监控主要包括税款申报异常情况的监控、各税种关联性指标的分析监控、发票领购及使用异常情况的监控、行业性涉税风险点的监控等。纳税评估主要包括重点行业评估、多税种联评、主要行业管理指南的编写、税收审计和反避税等工作事项。
3、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团队管理”。我们着力打破在税源管理中由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的格局,积极推行市局管理团队与分局管理团队、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与基础管理团队紧密结合、高效运转的团队管理模式。市局管理团队由计统、税政、征管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确定税收风险范围,提出风险指标、风险级次及其应对措施等建议。基层分局管理团队主要根据市局确定的风险范围、风险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风险应对。责任区基础管理团队既要做好日常流程处理,也要根据市局基础管理监控结果,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按照市局确定的风险范围,结合本单位重点风险行业或企业,创造性开展风险识别与排序,将风险点有的放矢地落实到具体纳税人,制定应对计划,开展应对处理。在应对处理中综合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反避税、稽查等递进措施,促使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提升整体税源管理质量。此外,市局管理团队还负责基层税源管理团队和基础管理团队工作的监控,定期发布监控报告;对普遍存在的、反复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会商,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市局管理团队与分局管理团队,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与基础管理团队的有机联合,有效提高了团队管理的效率。
四、深化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有效克服原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各种不足,税源管理质态显著提高。
1、实现人性化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我们将税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适度分离,并相应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队伍年龄老化、业务参差不齐带来的种种矛盾,发挥了每个干部的特长,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将业务骨干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集中到税源风险管理上,突出工作重点,形成优势兵力,解决重大税源风险管理难题。在充分挖掘每一个干部潜能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下,以前纳税人事无巨细找管理员,现在一切找窗口,基本上切割了企业与管理员一成不变的单线联系,改变了管理员过去“一人统管”的现状,变成现在按涉税事项的项目化管理,促进管理员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有效避免和防范不廉行为的发生。
2、实现专业化管理,提升了管理质效。过去管理员大量的精力要从事基础管理,对税源风险管理的绩效难以得到稳定的保证。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后,一方面,将一批业务骨干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了精力;另一方面,实行团队管理,对税源风险点,集体解剖问题,集体研究对策,集中了智慧。在团队管理中,对发现的涉税风险点,先进行开放式争论,各抒己见,再进行民主集中,握紧拳头,大大提高了税源管理绩效。例如我市沿江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外来应税劳务,而这一直是管理的盲区。税收风险应对团队在对造船行业税收管理进行解剖分析时,就外来应税劳务如何征税的问题引起了整个团队成员的热烈争论,从热点分析、政策依据、管理措施等各个环节迅速形成统一的管理意见,并得到面上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3、实现项目化管理,优化了税收服务。过去划分责任区管理,在“一人包干,各税统管”格局下,各个责任区发生的日常涉税事务时点各不相同,造成任一时点上的各个责任区责任人忙闲不均,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造成效率低下等矛盾,严重时大大影响了税收服务效能。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后,对责任区内发生的庞杂的基础管理事项,改过去的按责任区纳税人划分为按涉税业务事项划分,实行项目化管理,各个团队的每天、每月、每年工作量的大小一目了然,基本解决了各个管理员之间忙闲不均的矛盾,提高了服务质效。我们还坚持“资源集约化”管理,“一次下户,合并检查”,对管辖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税种认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供票资格认定等尽可能做到一次性办理,信息共享,减少重复下户次数,方便纳税人。由于实行项目化管理,专业团队能根据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发现的纳税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风险,及时调整纳税服务方式,采取纳税辅导、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服务,防范和化解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从而将税收风险应对和优化纳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税收风险应对中优化纳税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化解税收风险。
第三篇:税收管理员
税收管理员复习题
操作实务1—3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1、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模式.A、税源管理 B、纳税评估 C、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 D、纳税服务
2、税收专管员制度与税收管理员制度在管理对象、()、服务宗旨三方面有共同之处。A、执法依据 B、执法程序 C、执法环境 D、执法方式
3、税收专管员制度与税收管理员制度在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所处的法制环境、所依托的手段和()有所不同。
A、服务理念
B、职权范围 C、执法环境 D、评估方式
4、税收管理员制度通过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税源管理,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目的,把()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A、制度化、精细化
B、科学化、服务化 C、科学化、制度化
D、科学化、精细化
5、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做好管区内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管理、定期定额管理、减免抵税管理、()管理、发票使用管理、欠缴税金管理等。
A、帐簿设置 B、纳税申报 C、税收行为 D、资金运行
6、税收管理员负责()信息采集、约谈辅导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或处理建议。
A、纳税申报 B、税务登记 C、纳税评估 D、税务稽查
7、按照有关规定,在交通不便地区和集贸市场可以由税收管理员直接征收零散税收的,要实行()制度,并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
A、分片管理
B、分类管理 C、双人上岗 D、重点稽查
8、纳税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或取得税务登记证件后,根据管理规定税收管理员在管辖范围内应当对设立登记事项进行()。
A、税收管理 B、登记管理 C、实地调查 D、日常检查
9、税收管理员在管辖范围内进行实地调查时要求一般不少于()。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六人
A、实地调查 B、日常巡查 C、户籍巡查 D、税务稽查
18、税收管理员在巡查过程中填写(),巡查结束后上报巡查结果,并将审核无误的信息反馈有关部门或岗位,或及时补录、更新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相关信息。
A、工作底稿 B、巡查记录 C、稽查案卷 D、检查档案
19、按照规定,税收管理员在管辖范围内要对停(歇)业户、()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从事经营活动等信息,依法采取行政管理措施,防止漏征漏管。
A、非正常户 B、双未户 C、注销户 D、纳税户
20、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委托代征单位、人员资格进行认真审核,颁发(),核定用票量,按期年检。
A、税务登记证书 B、扣缴税款登记证
C、委托代征证书 D、纳税等级证书
21、福利企业减免税资格认定标准要求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四表一册”,即企业基本情况表、残疾职工工种安排表、企业职工工资表、()、残疾职工名册。
A、福利企业健康职工花名册 B、残疾职工工作时间表 C、企业财务报表 D、利税使用分配表
22、税收管理员一般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减免缓退税审批和违章处罚等工作,其主要工作方式有案头审核、实地调查、送达执行、提出管理建议、()、责令提供纳税担保、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等。
A、提请行政处罚 B、提交稽查计划 C、调查税收违法行为 D、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23.工商、税务部门之间的应建立定期交流会议制度,()。A.每年一次B.每半年至少一次C.每月一次D.以上都不对 24.停(复)业登记适用于()。
A.一般纳税人 B.小规模纳税人 C.个体工商户 D.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收的个体工商户
25.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内,向原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A.10日B.15日C.20日D.30日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停业具体以10天为调整最小期 B.当月连续停业超过15日的,可免征当月应征税款 C.对
A、负责管区内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管理碍 B、负责管区内纳税人的税款征收管理 C、负责管区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 D、负责管区内纳税人的减免抵税管理 E、负责管区内纳税人的违章处罚
3、税收管理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并遵守以下规定:()A、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B、不直接从事税务稽查 C、不直接从事审批减免缓税 D不直接从事纳税评估
4、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和监督,要严格执行以下制度()A、定期报告制度 B、定期轮换制度 C、定期培训制度 D、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5、税收管理员具备依法办事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依照规定的内容办理 B、依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C、依照规定的文书办理 D、依照规定的权限办理
6、税收管理员依据《税务登记表》和《纳税人税种登记表》所列项目对设立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A、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B、纳税人生产经营房屋权属情况及租赁期限C、纳税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情况 D、实地核查其他项目
7、()情况下,纳税人应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解散、破产、撤销 B、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 C、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D、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8、纳税人有()情形的,在清算前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
A、停产 B、关闭 C、破产 D、解散
9、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有效期限一般为(),最长不得超过()。A、15 B、30 C、180 D、90
10、税源登记管理包括()。
A、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税源登记管理 B、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管理 C、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税源登记管理 D、印花税税源登记管理 E、土地增值税税源登记管理
11、()纳税人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登记验证手续的行为 C.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换证手续的行为 D.其他违反税务登记管理规定的行为
19.下列须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的是()。A.个体工商户B.集体企业C.股份制企业D.扣缴义务人
20.纳税人发生下列()变化时,应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改变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变生产经营范围 D改变银行帐号 21.税务机关应在纳税人办理了()等事宜后方能核准停业申请。A.发票保管B.发票缴销C.由管理员签具清税意见D.税务登记证件封存 22.《外商投资企业税务登记证》的发放对象是()。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外国企业
23.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报送的已填登完毕的税务登记表进行审核的内容包括()。
A.申请办理开业登记的时间是否逾期 B.填写的项目,提供的证件、资料是否齐全 C.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在案未履行的纳税义务 D.必要时对其经营场所、住址等进行实地调查 24.扣缴义务人包括()。
A.代扣代缴税款义务人 B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 C纳税担保人D.代收代缴税款义务人 25.对已经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但年应税销售额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一般纳税人,如果会计核算健全,且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A.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有偷、骗、抗税行为 B.连续3个月未申报或者连续6个月纳税申报异常且无正当理由 C.不按规定保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装置,造成严重后果 D.不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26.下列属于税收证明的包括()。
A.外出经营活动税务管理证明 B.外埠纳税人的报验登记
C.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 D.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 27.下列()只适用于定期定额征税的个体户。
A.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表B停业申请审批表C复业单证领取表D税务登记变更表 28.固定业户外出销售货物时,应在到达经营地进行经营前,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报验登记,并提供()等证件、资料。
A.《税务登记证》正本 B.《税务登记证》副本 C.《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D.《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
查、对非正常户进行巡查。()
11、税收管理员在管辖范围内进行户籍巡查,一般不少于一人。()
12、税收管理员一般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减免缓退税审批和违章处罚、纳税评估等工作。()
13.工商管理部门向税务部门提供纳税人有关工商登记的信息是工商管理部门法定义务和职责。()
14.对申请停业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实地巡查次数不得少于一次;超过一个月的,每月不得少于两次。()
15.非企业性单位不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16.纳税人外出经营的税收管理是指对本辖区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的管理。()17.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18.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者发生应税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均应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19.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持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20.纳税人所属的跨地区的非独立经济核算的分支机构,由总机构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21.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纳税人,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22.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情况,依法补缴应纳税款,否则以偷税论处。()
23.销售免税货物达70%以上的增值税纳税人,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2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迁移,主管税务机关应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发生变更事项涉及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重新认定。()
25.对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无论其年应税销售额是否超过180万元,一律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税。()
26.对销售实用植物油业务,除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的销售继续免征增值税外,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对粮油加工业务,一律征收增值税。()
料进行人工稽核时发现该公司的进项抵扣凭证均没有银行付款凭证,曾要求企业补足但企业只补了一部分,于是将情况向主管局长汇报,但该领导不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已抵扣的税款不能及时补缴入库。
6月下旬,征收大厅有关人员向李龙飞稽查局长反映兴达公司经营有异常,李龙飞认为资料不齐全,没有安排稽查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稽查,而是等到下一个征收期(7月6日)才组织稽查人员调走该公司的纳税资料进行检查,但稽查没有结果,此事不了了之。
案发后,李飞龙没有按有关规定将案情向上级稽查部门和主管机关汇报,直到8月15日才报告市局,B市国税局稽查局立即组织专案调查小组,对兴达公司的经营、纳税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向全国国税部门发出协查信息。经调查证实:兴达公司5-6月份正常申报,7月份没有纳税申报。该公司在中行水库办事处的开户银行和开户帐号全属虚假,其法人代表孙发的身份证是伪造的;该公司伪造进项抵扣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185份,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6份,价税合计18054万元。其中:销项税额262万元,该公司累计销售额15431万元,累计抵扣进项税额256万元,已交增值税57万元,税负率0.36%。南方A省国税局对该案中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的局长到办事员全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请问:
1、该案中税务人员在哪些环节存在违规执法问题?
2、如何加强一般纳税认定及后续管理?
操作实务4-6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
1、税收管理员要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的范围和时限进行核查,对下列情形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A、销售报关出口的货物 B、向消费者销售应税项目 C、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应税项目 D、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2、税收管理员按照规定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采取保全措施,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内解除税收保全。
A、1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3、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的,应提出工作建议并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涉嫌偷税、()、抗税以及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
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12.税务机关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
A.清单, B.收据, C.清单和收据, D.发票 13、2001年6月,某公司因财务人员调动进行帐目清理时发现有两笔收入用错了税率,多缴了税款,一笔系1995年1月的,另一笔系1999年5月的,马上向税务机关提出退税。根据征管法规定,()退还。
A.1995年和1999年的多缴税款均可 B.1999年的多缴税款可以退税 C.1995年的不可以,1999年的多缴税款可以退税 D.1999年的不可以,1995年和1999年的多缴税款均不可以
14.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A.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B.罚款优先于税收、没收违法所得 C.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罚款 D.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 15.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固定资产计价方法,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入帐 B.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入帐 C.纳税人接受赠与的固定资产,无发票及附单据的,按同类设备的市价确定 D.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值入帐
16.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款征收时,首先的程序是()。
A.责令缴纳 B.核定应纳税额 C.抵缴税款 D.扣押货物 17.下列行为不属于视同销售的有()。
A.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B.将委托加工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C.以自产的货物换取他人的货物 D.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18.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起3年内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或没有被继续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应当缴回已退税款的()。A.40% B.60% C.10% D.55% 19.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下列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行为是()A.销售铝合金门窗并负责安装的 B.医院、诊所随处方销售的自办药厂生产的药品 C.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 D.单纯销售移动电话,不提供有关电信劳务服务的
20.纳税人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在计算纳税时,其委托加
C、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D、纳税担保人
8、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发生下列()行为,致使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A、纳税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 B、纳税人放弃到期债权 C、纳税人无偿转让财产 D、纳税人归还银行贷款
9、税务机关(),给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纳税人可依法请求行政赔偿。A、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 B、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当 C、当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后,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并未使纳税人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 D、税务机关显露纳税人的经营秘密的
10、可以作为纳税担保人的单位有:()
A、某工厂 B、某专卖店 C、某公司的保卫科 D、税务局
11、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适用于核定征收的情况包括:()。
A、个体经营户 B、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C、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征收的
D、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责令申报而仍不申报的
12.经核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应当在纳税期内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预缴税款的数额可以是()。
A.上期应当缴纳的税额, B.本期申报的税额, C.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 D.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
13.某税务所按规定程序报经县税务局局长批准,对电脑公司欠税实施税收强制执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B.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缴回发票 C.依法拍卖其价值相当于税款的物品,以拍卖收入抵缴税款 D.要求其提供税收担保
14.如果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单位改变经营方式,实行承租经营的,其纳税人的规定是()。
A.凡未改变被租企业名称、未更改工商登记的,以被租企业为纳税人 B.凡未改变被租企业名称、未更改工商登记的,以承租单位为纳税人 C.承租方重新办理登记的,以新登记的企业为纳税人
D.承租方重新办理登记的,以原被租企业为纳税人
22、红旗机械厂和向阳机械厂为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合并成立新兴机械厂。合并前向阳机械厂欠税120万元,在合并时没有缴清税款。请问作为税收管理员应如何处理()。
A、责令新兴机械厂将合并、分立情形限期向税务机关报告 B、责令红旗机械厂限期缴纳 C、责令新兴机械厂限期缴纳 D、责令向阳机械厂限期缴纳 E、限缴期限在15日内
23、某钢铝门窗厂因经营不善,决定不再继续经营。其在办理了有关手续后,拟到税务部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其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办理()事项。
A、结清应纳税款 B、结清滞纳金、罚款 C、缴销发票 B、收缴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24、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税收管理员应责令纳税人()。
A、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 B、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C、予以追缴应缴纳的税款
25、对核定征收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方法核定。
A、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纳税人的税负核定 B、按照营业收入或成本家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C、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核定 D、按照毛利率方法核定
三、判断题(30题,每题0.5分)
1、企业列为坏帐损失的应收款项,在以后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计入收回的应纳税所得额。()
2、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
3、对业务正常但常欠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控制发票售量,督促其足额纳税。对于有逃税嫌疑纳税人,应采用代开发票办法,严格控制其开票量。()
4、对正在辅导期的小型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最高开票限额不得超过1万元,每次发售专用发票数量不得超过50份。()
5、欠税人申请破产,税务机关应代表国家行使债权人权利,参与清算,按照法定偿债程
19、民政福利企业外购货物直接销售和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不得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20.实行远程申报且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的纳税人,须在申报资料报送成功后,再到申报征收窗口报税。()
21.某海运公司因主管会计出差,当月经营收入没有核算,也无法按时到办税服务厅进行申报,就派人向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报。鉴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税务机关同意其暂不申报和缴税,待该会计出差回来核算出经营收入后再申报缴纳。()
22.某企业财务人员于1990年6月采取虚假纳税申报的方式少缴营业税 10万元。2001年5月,税务机关发现了此问题,因超过了追征期,所以不得追缴这笔税款。()23.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应定期予以公告。()
24.纳税人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可在发生当期直接在税前扣除。()
25.纳税人在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26.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
27.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应视同销售货物,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28.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之运费金额、装卸费、保险费等其它杂费,按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9.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跨规定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
30.税收上视同销售行为的,在会计核算中均应确认为销售,并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金。()
四、案例分析题(1题,12分)
某县国税局集贸税务分局在2003年12 月4 日了解到其辖区内经销水果的个体工商业户B(定期定额征收业户,每月10 日前缴纳上月税款),打算在12 月底收摊回外地老家,并存在逃避缴纳2003年12 月份税款1200 元的可能。该税务所于12 月5 日向B 下达了限其在12 月31 日缴纳12 月份税款1200 元的通知。12 月27 日,该税务分局发现B 联系货车准
0 =22.55万元
(3)应纳增值税额为()
A、49.3万元-22.55万元=26.75万元; B、49.3万元-19.65万元=29.65万元 C、49.3万元-19.15万元=30.15万元 D、51万元-19.15万元=31.85万元; 2.某企业2005经营情况如下:
(1)销售收入900万元,在发票上列明折扣50万元,营业外收入10万元。
(2)管理费用100万元(含业务招待费27万元,上交总机构管理费25万元);财务费用31万元。
(3)营业外支出中意外事故净损失50万元,后保险公司赔付50%。
(4)营运成本45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5年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2分)(要注明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
六、简答题(6分)
税务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操作实务7-10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
1、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A、真实性和准确性 B、全面性和准确性 C、真实性和全面性
2、当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有抵触时,以()为准。A、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 B、税收法律 C、事实根据
3、纳税评估程序是()
A、确定对象、采集信息、约谈核查、比较分析、评估处理和结果反馈 B、采集信息、确定对象、比较分析、约谈核查、评估处理和结果反馈
14、增值税管理的基本方针: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综合管理。A重点监控 B税源监控 C强化稽查 D集中征收
15、国税局应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主要对象,以()为主要税种,建立重点税源管理库。
A增值税 B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和消费税 D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16、实行定期定额管理的个体户需要停业,申请停业期限不得超过()。A 3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17、纳税人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的,应自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告终止之日起(藏)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 10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18、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个月的,税务机关可宣布其税务登记失效,并按征管法规定进行应纳税款的追征。
A 1 B 3 C 6 D 12
19、新办企业的权益性出资人实际出资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累计出资额占新办企业注册资金比例一般不得超过()。
A 10% B 20% C25% D 50% 20、开展()是加强税源管理、完善税收征管、指导纳税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和必要手段。
A微观税收分析 B宏观税收分析 C税负变动分析 D经营情况变动分析
二、多选题(20分,每题1分)
1、纳税评估对象确定可采用以下()方法:
A计算机自动筛选 B人工分析筛选 C重点抽样筛选 D随机筛选
2、税源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A选择行业,制定方案 B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 C梳理剖析信息,开展纳税评估 D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
3、在确定重点税源户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手段也要添加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等几个方面。
A日常管理 B指标预警 C纳税评估 D税务检查
16、通过纳税评估,发现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构成()的纳税人,移送稽查岗位查处。A 偷税 B 骗税 C 抗税 D 逃避追缴欠税
17、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两大类。
A 普遍分析指标 B 特定分析指标 C 通用分析指标 D 专项分析指标
18、日常检查是指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核查与系统审计的日常管理行为。
A 清理漏管户 B 核查发票 C 催报催缴 D 评估询问
19、确定纳税评估对象时,须对()纳税人给予重点关注。A 重点税源户 B 税负异常变化的企业 C 发票领购异常户 D 当月逾期申报户
20、日常税务检查贯穿于()等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是一种日常性的管理工作。
A 税务登记 B 税款征收 C 纳税申报 D 发票管理
三、判断改错题(答案为错的,请把错误的内容进行改正)(20分,每题1分)
1、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坚持依法、无偿、公平、公正服务的原则,切实做好税法宣传、办税辅导、税法咨询及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纳税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纳税遵从度,依法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2、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是税务机关及税务工作人员的一项法定职责和义务。
3、办税辅导的对象是新设立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取得涉税认定资格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纳税人。
4、首问责任制是指第一个受理纳税人税法咨询的税务管理员负责为纳税人答疑或指引,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5、税收管理员按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关规定的要求,以检查为基础,结合实地验审,填制相关评定记录,并提出信用等级评定意见。
6、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询问题应就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如实告知。
25、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各类抵扣发票一律实施“先比对、后抵扣”的办法。
26、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27、对市场内经营的纳税人以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
28、纳税评估模型分析法,就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建立评估模型,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模拟,求出企业经营数据,然后参照税法估算企业的应纳税额,比较与实际申报数据的差额,从而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29、评估人员根据采集的第三方信息、日常管理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结合实际经验,审核、分析纳税人纳税申报及其相关情况,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基本的评估判断。
30、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同级稽查部门处理。
四、综合分析题:(30分,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
1、向阳区税收管理员高明,在对国华机械厂2005年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存在如下问题:(10分)(1)税收罚款10700元,在营业外列支,未作纳税调整,(2)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000元,未作纳税调整,(3)企业出售一旧房收入198000元,挂应付帐款,企业当年盈利400000元,该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计算该企业应补企业所得税,并作出调账分录。
2、税收管理员小王对辖区内某手机厂(一般纳税人)5月份业务因为增值税税负较低在申报期后进行了纳税评估。
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以不含税价1000元/部出售自产手机,5月共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向本市各商场销售6000部,手机厂均给予了2%的折扣销售,对折扣额另开了红字发票入帐。
--28
第四篇:税收管理员制度现状及完善建议
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标志着我国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正式建立和实施。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年龄和结构、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实际。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理念同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方式不相适应。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在管理理念上同现代化的税收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产生了手工论、专管论等思想。
二是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有的税收管理员至今不能够独立操作综合征管软件和税收管理员系统等相关应用系统,需要靠手工的方式统计各种数据、查看纸质报表等。
三是税收管理员职责界定不尽合理,重复工作较多。
四是税收管理员工作量不平衡,畸轻畸重,缺乏激励机制。调查中发现,有的税收管理员管理二三百户,有的仅管理十几户;有的税收管理员月份最高调查核实、巡查、评估等任务数达到120户次,有的税收管理员月份任务仅为几户次,这种工作量上的畸轻畸重挫伤了部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造成部分税收管理员缺乏责任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是税收管理员存在很大的执法风险。由于税收管理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对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
根据“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将税收管理员由“管户”为主的管理方式,向“管户”和“管事”相结合转变。“管户”要了解纳税人的动态信息,掌握企业的“活情况”。具体的职责包括日常巡查及采集涉税信息资料、责令纳税人依法办理各类涉税事项,进行违法违章行政处罚的调查和执行、送达有关税务文书、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等税收管理措施的执行等。结合税收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细化日常巡查、调查等内容。“管事”要管理一般性事务工作,具体职责主要包括纳税人申请的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和税务机关安排事项的调查、日常检查、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等。
二、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办税服务厅人员、综合管理人员、稽查人员的职责。
以“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的事项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事项由税收管理员办理”为原则,将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分成依申请的行为和依职权的行为,纳税人申请事项的受理或办理由办税服务厅人员负责,税务机关依照职权进行主动管理的行为由税收管理员负责;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基层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税收管理员根据基层法规、税政、征管等综合部门的安排,到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地进行调查核实等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工作,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调查结果作出审批决定或加强管理的措施;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税务稽查人员的职责,阐明日常检查和稽查的关系,明确征管移交的条件、环节和反馈方式等。
三、梳理重复、存在税收执法风险等工作事项。
在明确划分职责的基础上,对税收管理员职责进行梳理,取消税收管理员不必做的、重复做的工作,如受理文书、重复调查等;对税收管理员存在执业风险的工作,如申报表签字、发票验旧等,进行梳理和规范;对多数税收管理员不会做的,也就是税收管理员能力不及的工作,如纳税评估、汇算清缴检查等,将其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管理。
加强税源管理,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能动作用,只靠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相衔接的管理机制以及信息化的支撑,来保障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
一是建立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做到管理、服务、风险并重。
从控制执法风险的角度,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从管理、服务、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将不利于加强管理、不利于为纳税人服务、税务人员执业风险性较高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从管理的角度,理顺各种涉税事项的流转过程,强化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从服务的角度,减少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统一各种涉税事项的受理部门,实行统一受理,内部流转;从风险的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调查、签字。在清理审查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出台的办法,对单项制度,由法规、服务、管理、监察等相关部门,从管理、服务、风险等几个方面,对将出台的制度进行会审,规定会审后才能够下发执行。
建立统筹协调任务下派制度。在各级税
务机关建立统筹协调任务下派制度,对需要税收管理员集中办理或临时办理的任务,由一个综合业务部门进行整合,统一下派,防止形成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下派任务过多,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工作质量不高的局面。同时基层机关要淡化个人“管户”概念,统筹布置工作,实事求是地合理分配工作量,实行集体负责制,团队式管理,交叉进行检查和核实相关事项。
平衡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差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税源管理科所(分局)的职责进行理顺和规范,合理分配税收管理员的辖区和数量,避免税收管理员之间的工作量苦乐不均,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是完善和规范税收征管流程,减轻税收管理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完善和规范征管规程,明确税收管理员责任。根据税制改革、征管体制改革和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制定和完善征管规程,明晰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综合管理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业务环节,建立各个税收岗位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监督的征管工作机制,明确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
简化业务环节,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在制定规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纳税人办理的涉税事项能够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将一些事前调查的事项转为事后调查或者日常巡查的方式进行,如备案文书、停业登记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调查环节,减轻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压力。
三是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人机结合”。
建立有任务管理、工作记录、考核等功能的税收管理员系统,通过税收管理员平台分配任务,在税收管理员平台中记录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轨迹,进行系统自动考核,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
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和应用能力,全面开展税收管理员的岗位技能培训。
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加快金税三期建设,建立数据平台等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的应用系统,满足各级税务机关分析、管理的要求,使各级管理机关不再采取层层报送的办法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强化系统的应用,对现有征管系统中已有的数据,不得要求层层报送;对现有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还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需要到企业采集数据,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固化下来,以企业网上申报附报资料的形式,由纳税人进行报送,减轻税收管理员采集数据的负担;强化数据质量的管理,做好数据检测,提高数据的管理和增值应用能力,保证信息化的应用成果。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完善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建立以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内容的考核体系,严格区分纳税人责任和税务机关责任,税收管理员责任和其他岗位人员责任,以公平、公正、效率为原则,制订责任分明、奖惩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能级管理。探索实行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及分类管理的具体情况,区分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考虑税收管理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税源管理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
第五篇: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经验做法
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国家税务总局贯彻科学化、精细化理念,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总局及省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切合实际,理顺机制,夯实基础,围绕“以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为原则,以税源管理为重点,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量化目标为导向,明晰职责,对纳税人实行动
态监控”的基本构思,准确切入,勇于探索,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税收收入在2004年突破3.4亿元的基础上增收1.5亿元,2005年突破4.9亿元,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宏观税负由2004年的7.09提高到了7.69。
一、主要做法
(一)准确切入,实现三个突破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我局以税源控管为切入点,坚持全程管户与环节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凸显弱点,力促征、管、查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强化税源控管。
(1)分类管理户源,突破管理难点。税源管理难点就是户源底子不清、责任不明,我们在吸收传统“专管员”管户制度长处的基础上坚持简约、实用、效能的原则,以属地管理为主,分类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为辅,采取人工评估与电子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以生产经营规模为主,分行业、分信誉等级、分类型、分税种、分地域管理,全市纳税人4317户,分“大中型企业、特色企业、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四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片管理,划分责任区,企业分11片,个体户分5片,全程管户,责任到人,服务到事。同时推行“一户式”管理基础上的“一人管户,双人上岗”和进户审批制度,杜绝随意进户、随意下户、随意管户,坚持一年进行一次分类,每月限期对纳税人申请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动态变化进行核实,按照“一户式”管理要求设立分户手工台帐和电子台帐,力求做到知情到点,管理到位。
(2)过程实施监控,突出管理重点。过程成就结果,同时也体现管理员的执行能力,我们在分类管理户源的基础上,引进了过程控制理念,务实税源管理各环节上的管事职能。一是加强跟踪管理,零距离贴近税源,为防止工作出现盲点,使工作有始有终,我局实行三个层次跟踪管理机制,即征收环节即时跟踪,管理环节限时跟踪,稽查环节长效跟踪的跟踪机制。同时,辅以三个报告的形式充实税收管理员的管事职能,即《企业辅导报告》、《日常巡查情况报告》、《税源分析报告》,要求税收管理员每半年对企业进行一次辅导,每季度进行一次巡查,一次税源调查分析,及时提出《纳税评估建议书》、《日常检查建议书》,实现了税源动态信息的有效管理。二是突出重点,实行重点税源、重点管理、重点行业、重点监控,突出“大中型企业管理重在“控”;特色行业企业重在“评”;中小型企业重在“管”;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行业标准、统一行业税负、统一发票管理,统一电脑定税“四统一”的管理特色。同时对重点税源户明确标准,规定年应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的均纳入重点税源户管理。
(3)环节深化评估,凸显管理“弱点”。一是对外加强执行环节评估,制定了《税源重点监控指标情况表》,对所有一般纳税人连续三年来的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类汇总,找出同行业特点和行业指标,建立指标监控体系,针对性地限时评估;突出评估重点,每月确保一个评估重点,实行重点突破,着力解决低税负、零税负的问题;扩大评估范围,将所有税种纳入评估范围。二对内实施管理环节评估,明确信息采集周期,按季分行业进行时效明确,强化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征、管、查三环节所有涉税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凸显管理“弱点”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二)把握关键,夯实三个基础
明确职责是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关键,我们把理顺机制,清晰职责作为关键点,融合各种举措综合运用,夯实基础,建立起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长效机制.
一是按照抓大稳小的管理原则。在实行“一户式”管理的基础上,对经营期1年的实行重点辅导和检查,对于经营期2到3年的实行动态化监控,开展好日常检查;二是根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相互协作,相互监控,相互制约的原则,明确分工,细化职责,税源管理科成立日常管理岗、纳税评估岗、日常检查岗,实行按岗择人,论岗担责。日常管理组负责本责任区纳税人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纳税评估组负责辖区内纳税评估岗,日常检查组负责辖区日常检查工作,将具体工作分为“日常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类评估、纳税服务”六大类,既要负责日常催报工作,也要负责核实税负登记和纳税申报质量,提高基础数质量等工作,并将所获取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下一环节。建立了文书传递制度,畅通征、管、查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渠道,并明确了奖惩标准,形成良性互动,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二是完善规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制订了[日常管理税收征管工作规定]和
[分类管理税收办法]。从提高CTAIS、金税工程等主体应用水平入手,对征管业务流程重新组合,以信息流重组业务流,以CTAIS业务流程为基础,按岗责体系,业务操作标准,过程控制及改进,绩效评价四大块细化、量化和统一规范,实现了人机有效结合,实现了纳税申报与一窗式管理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征管质量。
三是建立人才支撑机制,合理
配置人力资源,将一部分既懂计算机又懂业务和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干部充实到前台,同时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方式,推行以查代学,以案代训,检查交流等方式,做到岗前必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管户、管事的素质和能力。全年共组织人员到娄底市局学习达50多人次,本局岗位培训达90多人次,作到岗前必训,确保人员素质跟上业务流程需要,切实提高税管员执政能力、执行能力、拒腐能力及部门的影响力。增强管理员业务攻关能力、调查水平、分析水平,形成稳定的税收管理人员队伍。
(三)正确导向、明确三个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税收管理员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避免出现税收管理员工作无序,对管户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源变化等情况底子不清、管理粗放的现象。
一、按行业管理标准,明确工作目标,力求“五清六零”:“五清”为: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运行情况清,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发票领购缴销情况清,适用税收政策清;“六零”为:户籍管理“零漏管”,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非正常处理等户籍管理及时;依法征收“零欠税”,按税款征收期限,严格征收管理,杜绝新欠发生;税源管理“零滞后”,及时监控税源,对零、负申报纳税人按期进行纳税评估,对宏观税源进行调查分析;业务操作“零缺陷”,税收执法程序到位,文书使用正确,CTAIS等操作无差错;岗位协作“零障碍”,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之间及岗位之间协作顺畅;税收服务“零距离”,税收政策及时宣传到纳税人,按权限和时限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
二、推行能级管理、明确考核目标。根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能职责,结合岗责体系、执法责任制工作,推行能级管理。量化依据,实行包括资力、考试、考核三个因素在内的百分制“三位一体”能级制度。能级匹配,合理设计能力等级和系数。能岗匹配,科学完善岗责考核体系。岗责匹配,合理确定能级津贴,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岗责考核,全年累计处罚207人次,扣款10914元。
三、实行绩效考核、量化管理目标.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细化指标,强化考核,按管户数量、规模、复杂程度、质量按月兑现奖惩,发挥奖优罚劣的作用;二是将税收管理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与奖金发放、公务员考核、干部提拔作用挂钩,以“六率”标准考核征管质量,用征管质量检验工作质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地激发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户源管理落到实处。漏征漏管户明显减少。二是征管质量再上台阶。通过税收管理员监控税源,增强了纳税人的自觉性,提高了申报纳税的准确性。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申报率平均达到100,入库率平均达到98.65,欠税增减率仅为0.08,滞纳金按户加收率达100,按金额加收率达100(电脑数),在2005年全区三项目标考核中获得了两项第一。三是服务形象大有改观,社会化千人评议在我市40个职能部门中名列第二。四是税收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把计划目标和征管质量目标落实到管理员身上,扭转了组织收入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收入大幅度增长,税收收入在2004年突破3.4亿元的基础上增收1.5亿元,2005年突破4.9亿元,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宏观税负由2004年的7.09提高到了7.69。
三、体会和建议
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探索过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目标导向是前提,只有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才能使税管员有的放矢,完善机制是基础,只有形成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未来,强化监督是保证,只有加强税收管理员职能考核,强化责任,才能切实提高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目标。
同时,我们在探索过程中,深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涉税信息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建议:一是提高各大系统运行速度便于操作;二是充实平台数据储备,完善各类数据的查询功能;三是加快征管配套信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提高税源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征管制度,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我们仅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后,我们将吸收各兄弟单位的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全面夯实税收基础管理,以促进税源管理与税源监控有机结合为契机,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水平,为彻底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经验做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