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2: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

第一篇: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

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

为提高资金统筹利用的预见性,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1、公司财务部负责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负责督促各相关部门及时提报资金收支计划,汇总平衡编制当月月度资金平衡报表,于当月初6日前报公司财务总监及常务副总审批后作为融资、投资的依据。

2、各销售、对上争取等回款部门应于月初5日前将本月的回款计划报公司财务部。

3、各用款部门当月5万元以上的用款,应编制用款计划,注明用款大致时间,于月初5日前报公司财务部。未报送用款计划的部门,除特殊情况外当月原则上不安排资金支出。

4、各部门在报送资金收支计划时,应认真对待,尽量保证计划的准确性。对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财务部次月3日前报公司常务副总。

5、各部门的大额资金收支计划按时报送情况,由财务部报公司企管部列入月度考核。

6、本规定自2013年9月执行。

山东一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0日

第二篇:资金收支自查报告

资金收支自查报告

资金收支自查报告1

为了切实加强中省级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各项资金的使用安全,防范资金运行风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根据市局通知要求,我局对20xx年以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一)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经费( 元)

1、药品快速检测人员培训经费( 元)

为进一步提高我局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好地发挥基层药品稽查和技术监督效能,20xx年市食药监局给我局拨付了 元的药品快速监测人员培训专项经费。我局利用这笔专项资金先后指派了 余人/次到省、市进行药品快速检验暨药品稽查培训(仅差旅费支出就已经达到 元)。此外我局还利用药品快速监测车到我县进行药品快速检验的时机,请市食药检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局执法人员讲解药品、医疗器械抽验的相关知识。通过派出学习和请专业人员授课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我局执法人员识假辩假的能力,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快检水平,为执法人员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药品检测设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餐饮服务行业监管人员能力建设经费( 元)

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我县下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我局积极配合省、市食药监局对餐饮服务监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20xx年至20xx年间,曾多次安排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及执法人员(共计 人/次)到 、等地进行学习培训。为了确保各种学习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市食药监局拨付给我局 元的.专项经费。我局全部用于餐饮服务行业监管人员能力学习培训支出,其中交通费 元、差旅费 元、培训费 元。通过对当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和任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场监督实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餐饮服务快速检测、监督性检验、评价性检验等技术监督基础知识等的培训。使我局餐饮服务监管人员理解并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较好地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业务和技术监督基础知识,加快建立起高素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杜绝职能移交后餐饮业的监管真空。

3、农村 两网 人员培训经费( 元)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促进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认真履行职责,我局每年都组织全县的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培训,20xx年培训了 期,共计培训人员 余人/次, 元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培训支出。

培训主要以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主要内容。重点对假劣药品识别,农村常见药品、保健食品违法典型案例,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生动的讲解,并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常见食物中毒、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监管和备案、农村食品药品 两员 的工作职责、内容和方式等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该县食品药品 两员 政策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使他们进一步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经费( 元)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药品市场秩序,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省、市食药监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 次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在检查结束后还召集了全县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进行了检查情况反馈,并进一步强化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落实 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药品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共用去 元,其中会议开支 元,整治检查期间燃油费 元,差旅费 元。其中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 资金共 元全部用于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开支,专项资金使用率为 。

(三)基本药物核查经费( 元)

此项资金还未使用,计划在近期对辖区内基本药物开展一次

核查专项行动,对全县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掌握基本药物在辖区内流通使用情况。

资金使用计划:燃油费 元,差旅费 元。

(四)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经费( 元)

此项资金也未使用,但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已纳入职能移交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计划中。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此项工作,我局将组织相关干部职工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培训。

资金使用计划:办公费 元,差旅费 元,培训费 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审核制度、内控制度和资金使用台账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二)防微杜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

坚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注重专项资金管理的严肃性,强化干部职工遵规守纪教育,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高度负责地履行工作职责,构建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专项资金是开展专项工作的 生命线 、高压线 的观念,切实增强各专项资金的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专项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确保我局各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

资金收支自查报告2

按照上级卫生局要求,我中心积极组织,认真开展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收支情况

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本单位严格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业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国家统一的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所有业务支出均由一把手审查签字报销支付,对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一律拒付。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任务,统筹安排,合理合规支出。所有会计凭证、财务报表报送上级卫生局审计科审核。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用于我街道办事处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一个项目的补助。中心对该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情况均合理合规。

三、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单位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未能完全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所规定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财务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资金收支自查报告3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发[20xx]125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对20xx年财政拨付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至20xx年专项资金的收支基本情况

20xx共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20万元,其中:20万元列入递延资产科目,分项细化支出,购置设备支出3.9万元,用于项目研发购原料16.1万元。

通过自查的情况来看,单位领导负总责,能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并用好管好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挖潜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规划项目得到实施,资金效益日益体现。

二、项目经费自查内容及情况如下

1、对专项资金我公司认真执行财经法规及各项科技资金管理制度,针对我公司的财务制度及流程制定了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

2、按照财经法规和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相应制度对研发经费的使用进行了专项的会计核算,专项资金单独核算,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确保了其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对于用于专项研发的资金我公司实行先审批后付款,完善的审批程度能保证资金了手续的完备性,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存档专人保管。

3、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时的预算和支出范围,实行以项目负责人审批专款,项目负责人不审批不付款的制度。没有出现超值、超范围、挪用、占用、自行分解和擅自转拨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5、我公司由会计人员和项目研发人员组成内部审计小组按项目预算进度实行季度审计,对不符合该项目的研发费用作出调整,没有出现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公司将继续严格管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篇: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

(3)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

(4)配备必要的安全、消防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

(5)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6)项目部项目经理要按照“五同时”的管理要求对上述工作进行管理。

第四篇:资金收支管理暂行办法

资金收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资金管理原则

第一条

资金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和计划控制原则。按制定资金预算、分月制定资金收支计划,日常经营活动中,按计划均衡控制资金收支,资金支出不得超过财务支出总计划额度。

第二条

资金收支坚持统一平衡和分级授权审批原则。公司所有的资金收支计划,必须由公司经理主持召开的资金计划平衡会讨论决定,执行过程中,坚持层层稽核和签批,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

第三条

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各类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解缴财务入账,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以收抵支或坐支现金,负责收款和付款的单位必须按月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纳入公司资金管理流程。

第四条

坚持资金收支平衡原则。以当期资金收入安排资金支出,财务部根据公司资金现状,做好资金的平衡和筹划工作,确保资金链的衔接。

第五条

实行资金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各归口单位对本部门负责的收、支款项及占用资金的成本、效益、效率等负责。

1、业务部对应收账款收取的及时性负责,对因回款滞后,影响公司资金周转承担责任。

2、承办付款单位(付款提报经办单位),对所支付款项的后续管理负责,对审核不严付丢款项,或超过应支付额度支付的款项,必须及时追回,对无法追回的款项,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相关单位主管和责任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财务部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审核把关不严、控制资金成本不力承担责任。第二章

资金收入和支付范围 第六条

资金收支范围

1.公司的资金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代理记账、报税、代办营业执照)、其他业务收入等。

2.公司的资金支出包括:支付的业务款、支付的工资、保险费及各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支出。

第七条

货币资金支付范围。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银行承兑汇票,货币资金支付必须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

1、现金使用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银行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1000元以下)等;

2.银行存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范围:业务费用、各类物资、设备采购货款、劳务款、财务费用支出及其他支出等。其中银行利息、工资、各项保险、业务活动费、其他零星支出等必须由银行存款支付。

第三章

资金预算和计划

第八条

资金预算由各人员根据公司总经营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分解后提报,财务部汇总各部门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后编制公司资金收支总预算,报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月度资金计划,依据资金预算进行合理分解后,确定月度控制目标,结合当月经营实际情况、现有可用资金额度,并考虑当月还款和融资计划等因素编制。

第九条

财务部每月8日前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各部门每月5日前以明细表的形式提报当月资金收支计划,部门计划由本部门指定的经办人编制,单位主管和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转送财务部审核汇总。

1、业务部门根据收款合同约定收款期编制收款计划;

2、相关部门经办的各项劳务费支付款,根据合同约定和劳务实际完成情况编制付款计划;

3、相关单位(或部门)经管的各类物资、设备采购,根据月度经营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期编制付款计划。

4、财务部根据各业务单位报送的资金计划,审核、汇总,结合公司资金现状、利息支付、收款等因素,编制全公司财务资金收支计划。

第十条

财务部对月度资金计划审核和汇总后,报公司财务负责人和公司经理审核,资金收支计划由公司经理主持召开的经理办公会讨论确定后,根据公司经理签批意见,作为当月资金控制目标,纳入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

第四章

资金支付控制

第十一条

资金支付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未经授权审批或审批程序不完整,财务部不得支付任何资金。各用款单位根据本部门月度资金支出计划总额编制详细的资金支出进度控制表,编制并提报《申请付款报告》。付款单位提报的《申请付款报告》,应详细列示付款项目和内容。《申请付款报告》由各部门指定的经办人员编制并提报、部门主管、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第十二条

付款审核程序:

1、各业务部门主管和公司分管领导对《申请付款报告》审核签批后,由业务部门经办人员转交财务部,财务部根据会计人员分工安排审核,会计业务审核的内容主要有:付款条件是否具备,如合同付款期、挂账期限、账面金额、预付款的合同规定额度等。会计人员对付款条件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财务部门主管审核,财务部门主管对会计业务审计进行复核,并对申请付款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款项支付是否合理等,复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公司财务负责人审核并签署意见,最后报公司经理审核并签署是否付款的最终意见。

2、审批流程完成后,根据公司经理的批复,财务部执行付款。财务部安排向客户支付款项时,业务部门经办人,必须向收款的客户索取加盖收款单位财务专用章的收款证明,财务取得收款证明后支付款项。

3、由于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临时急需支付的计划外资金,用款单位提报《申请付款报告》,分别由单位主管、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公司经理审核并签署意见后,转公司财务负责人签字安排付款,财务部核实后,根据当期资金状况控制支付。

4、每月必支的各类款项,如上交税金、保险费、银行利息等,财务部纳入月度资金支付计划控制支付。

5、工资及各项保险,由综合部根据考核结果计算编制工资汇总表,部门主管审核并签字盖章,报公司经理审批签字后,转交公司财务负责人签字安排付款,财务部核实后,根据资金状况控制支付。

6、各类报销结算付款,如差旅费、探亲费、业务活动费、办公费、其他临时零星购物等,需要由财务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后报销并付款的事项,报销人应按财务制度相关规定填制并粘贴原始凭证报销单,按公司《报销结算管理暂行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经公司经理批复后,转交公司财务负责人签字安排原始凭证的审核和付款,财务部会计人员,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的控制标准和额度审核合格后,予以报销并付款。

7、公司对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零星小额度(5000元以下)退款,如因其他暂收外单位或个人款项等,业务部门提报退款报告,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公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务部核算人员按实际挂账情况审核后并在报告上签署意见,报公司财务负责人,公司财务负责人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批复是否退款,超过规定额度或特殊事项的退款,必须经公司经理批复是否退款。

8、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只签姓名不签署意见的签批视为无效签批,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批准的资金支付或审批程序不完整,财务核算人员有权拒绝支付。财务核算人员应当按照审批程序完整的《申请付款报告》批准额度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凡超出审批额度及审批程序不完整而支付资金的,对责任人按违纪处理。

9、每月财务部要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超计划额度的收、支款项进行详细说明,在经理办公会或在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上进行通报。

10、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并经公司经理签字批准的月度资金计划和签批完整的《申请付款报告》,财务部要作为会计档案装订到每月的会计凭证中备查。第十三条

因公借款审核程序:

公司员工出差、工伤外出就医、预付的车辆保险费等支出款项,需要先借款后报销的,应遵守以下规定:

1、各项借款必须提报《借款申请单》,注明借款事由,借款使用天数等。由单位主管审核签字、公司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公司经理审核签字批复,转交公司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安排借款,财务部核实后支付。

大额现金借款(5000元以上),必须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备现。

2、公司内部借款,必须专款专用,禁止公款私存,挪用公款按违纪违法处理。

前次借款未还清前,不允许第二次借款,借款时间到期必须及时报销结算,逾期不报销者,从借款人工资中逐月扣回。

备用金借款,每三个月清理一次,前清后借。

第五章

则 第十四条

附则

1、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

第五篇: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第二章 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意义 2.1 安徽省及合肥市经济发展背景 2.1.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2.1.1.1 安徽省自然地理状况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我国华东地区东北部,南连江西,北接山东,东邻江、浙,西依豫、鄂,是中国长江经济带与京沪铁路贯穿的经济走廊交汇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串东联西,交流南北”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安徽省国土面积 13.94万平方公里,人日 6278万人(2000年底),分别占全国的 1.45%和 4.96%,是我国近海内陆地区的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人日密度较高的省份。现辖17个省辖市,省会合肥,蚌埠、淮南、铜陵、安庆、芜湖、马鞍山等为省内主要城市。

安徽省南北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协调。境内地形多样、地貌复杂,西南较高,东北略低,平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4.90,丘陵占 29.60,山地占 29.60,其他占 16.40。长江、淮河横贯全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区之一。安徽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铁、煤、铜、明矾、瓷石、蛇纹岩等储量较大。旅游资源遍及全省,名胜众多。南部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北部以历史文物古迹为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壮丽的人文胜迹使安徽省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区之一。

2.1.1.2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初步形成了由合肥、阜阳、蚌埠、芜湖等省内交通枢纽为中心、由若干个工业中心城市所组成的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家电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工农业生产、流通。科技和教育基地。2000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038.24亿元,在全国列居第14位。①综合经济

2000年,安徽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38.24亿元,在全国排位14位;工业总产值达1661.44亿元,在全国排第15位;财政收入达到29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803.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054.3亿元。十年来各项 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和在全国的位次见表卜。表1.l“八五”以来安徽省各项经济指标比较和排位

┌───────────┬──────┬─────┬────────┬──┐

│项目 │1990年 │2000年 │平均增速 │排位│

│ │(亿元)│(亿元)│(%)│ │

├───────────┼──────┼─────┼────────┼──┤

│国内生产总值

│606.54

│3338.24 │12.2 │14 │

├───────────┼──────┼─────┼────────┼──┤

│工业总产值 │670.3 │1661.44 │154 │15 │

├───────────┼──────┼─────┼────────┼──┤

│财政收入 │52.9 │2904 │14.7 │14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5.2

│803.97

│21.6 │15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7.08 │10C4.3 │166 │15 │ └───────────┴──────┴─────┴────────┴──┘

注:1.当年价;2,工业为规模以上企业。

②经济结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层次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 1990年的

37.40:38.22:24.38调整为为2000年的24.l:42.67:33.23;工农业总产值中工、农

业比重又 1990年的 1.8*调整为 2000年的 2.5:l,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总产

值中轻重工业比重又从 1990年的 1:l调整到 2000年的 2:3。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

时,各种所有制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③对外经济与贸易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改善,安徽省对外经济与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2000年,安徽省外贸进出日总额已达33.5亿美元(其中出日 ZI.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l%,比 1990年增长 3.53倍。在外贸总量规模扩大的同时,外贸出口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由过去的以初级产品。原材料为主的结构转变到

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的结构。

2000年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达4.二亿美元,且利用外资方式呈多元化,初步形

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目前,安徽己与世界上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往来关系,安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港、澳、台及美、德、法 日、韩及澳大利

亚等国家和地区。

④区域经济分布

根据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 17个省辖市。2000年,各市的主要经济

指标见表l、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由于受自然、资源、地理、交通、历史等条件的限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沿长江黄金水道和沿铁路干线的城市,如合肥。

蚌埠、阜阳、铜陵、芜湖和安庆等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⑤产业布局

安徽省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及交通、历史条件,在全省逐渐形成了发展侧重不

同产业的城市群。详见表卜。

③产业发展

·工业经济

安徽省工业行业较为齐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家电等行业在全

国占有重要位置。全省现有工业企业3.7万余个,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7.二 亿元,比 1990年增加 4.03倍,在全国排第 14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达 ┌────┬───┬───┬───┬────┬────┬─────┬──────┐

│GDP总值 │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农业总产│工业总产│固定资产投│社会消费品零│

│(亿元)│业亿元│业亿元│业亿元│ 值亿元│值亿元 │资额亿元 │售总额亿元 │

├────┼───┼───┼───┼────┼────┼─────┼──────┤

│324.7 │37.02│157.9│129.8│64.4 │296.9 │70.8 │148.3 │

├────┼───┼───┼───┼────┼────┼─────┼──────┤

│98.95 │15.47│48.53│34.95│25.4 │81.8 │20.0 │32.2 │

├────┼───┼───┼───┼────┼────┼─────┼──────┤

│160.1 │66.34│41。62│52.14│117.7 │47.8 │3.3 │65.6 │

├────┼───┼───┼───┼────┼────┼─────┼──────┤

│178.8 │81.24 │39.69│57.1 │134.3 │39.4 │7.2 │53.4 │

├────┼───┼───┼───┼────┼────┼─────┼──────┤

│159.7 │40.5 │62.61│56.55│71.5 │86.1 │16.3 │70.8 │

├────┼───┼───┼───┼────┼────┼─────┼──────┤ │200.5 │84。04│52.18│64.28│161.8 │76.0 │23.7 │102.2 │

├────┼───┼───┼───┼────┼────┼─────┼──────┤

│126。0 │17.42│58.67│49.91 │26.5 │97.4 │11。2 │44.5 │

├────┼───┼───┼───┼────┼────┼─────┼──────┤

│255.7 │71.36 │103.5│80.89│118.5 │118.0 │6.5 │65.6 │

├────┼───┼───┼───┼────┼────┼─────┼──────┤

│170.9 │64。01│53.92│52.97│118.8 │75.7 │12.1 │73.5 │

├────┼───┼───┼───┼────┼────┼─────┼──────┤

│126.2 │12.56│74.32│39.29 │18.8 │132.4 │8.6 │35.5 │

├────┼───┼───┼───┼────┼────┼─────┼──────┤

│192.2 │54.61 │73.47│62.15│96.7 │66.9 │21.8 │63.4 │

├────┼───┼───┼───┼────┼────┼─────┼──────┤

│2000.6 │22.84│105.0 │72.72 │39.6 │147.6 │38.4 │70.6 │

├────┼───┼───┼───┼────┼────┼─────┼──────┤ │160.4 │38.06│61.20 │61.18│62.2 │75.2 │10.2 │56.0 │

├────┼───┼───┼───┼────┼────┼─────┼──────┤

│73.3 │4.98 │40.74│27.58│7.9 │90.4 │10.0 │23.4 │

├────┼───┼───┼───┼────┼────┼─────┼──────┤

│58.12 │17.37│20.39│20.36│27.6 │16.0 │3.9 │20.4 │

├────┼───┼───┼───┼────┼────┼─────┼──────┤

│252.4 │59.36│122.7│80.42│97.8 │186.7 │18.7 │88.6 │

├────┼───┼───┼───┼────┼────┼─────┼──────┤

│81.31 │18.74│24.22│38.35│29.4 │26.9 │9.9 │28.1 │

└────┴───┴───┴───┴────┴────┴─────┴──────┘

资产投资额为基本建设投资表l-3 安徽省地区产业布局

┌────┬────────┬───────────┬─────────┐

│产业特性│代表城市 │发展依托 │重点发展产业 │

├────┼────────┼───────────┼─────────┤

│综合性 │合肥 │全省政经、文教中心,城│冶金、化工。家电及│

│城市 │ │市能量辐射周边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等 │

├────┼────────┼───────────┼─────────┤

│工矿城 │马鞍山、淮北、铜│利用本地工业资源发展 │钢铁。煤炭等 │

│陵等

│ │

├────┼────────┼───────────┼─────────┤

│专业性 │黄山、毫州等 │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展 │旅游、食品工业等 │

│城市

│ │

├────┼────────┼───────────┼─────────┤

│区域性中│蚌埠、芜湖。安庆│区域内经济辐射 │交通、商贸等 │

│心城市

│等

│ │

├────┼────────┼───────────┼─────────┤

│地区中 │滁州。阜阳等地 │文教。卫生、科技对周围│农副产品基地和加 │

│心城市 │ │地区辐射 │工工业基地 │

└────┴────────┴───────────┴─────────┘

1661.4亿元,在全国的份额为 2%。在工业发展中,轻工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在

全国列7位,是我国“轻工大省”。

·农业经济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2000年,全省农林牧

渔业产值达1219.96亿元,比1990年增长2.29倍。农业增加值在全国排第8位,在全国的份额为5%。在发展主导农产品的同时,农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以乡镇企

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①市场体系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徽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框架基础已经形成,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趋显著。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及金融服务等各类要

素市场健全,市场秩序不断加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展,市场体系日趋成熟。2.1.2 合肥市经济发展现状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的淮河和长江之间、巢湖北岸,是安徽省省会,辖4区

3县,拥有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开发区和新火车站综合开发实验区。

行政区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 438.2万。合肥

市是全国科教基地,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全省主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综合性工业基地、商贸。金融、信息中心。

合肥市交通发达、地处要冲,是我国南北交流的汇聚地,南经巢湖与长江黄金

水道相通,与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沪宁杭地区仅距数百公里,北有京沪铁路与津

京唐经济区相连,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地区,居中的地理位置优势,便利的交通

通信条件,使合肥在安徽乃至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肥市是座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现己形成了机械、电子电

器、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及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优势行业。①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总量增长较快

“八五”以来,是合肥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十年,全市国内生产总产值从58.2亿元增长到324.7亿元,年均增长17.6%,人均达到7410元。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77.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6,38亿元,财政收入4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27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 12倍、4,3倍和 39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后获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社会制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荣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上新台阶。主要国民经济指标比较见表l-2。

·主要产业规模较大 — —工业经济

合肥市是座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扣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工业经济从小到大,显著增强,目前初步形成以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为主的日用电器和电子工业;以汽车、叉车及成套配变电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以轮胎、日用化工、化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22.8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35.39亿元。工业结构由传统的冶金工业为主向目前的“投资导向”的重型化方向升级,轻重工业比重逐步调整,2000年产值比重达1:1.2。

— —农业经济

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4.4亿元,农业现代化、商品化、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步伐加快。— —对外经贸

改革开放促进了合肥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 19.l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3.2亿美元。外贸出口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格局,出口国别和地区达门 多个。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 1.27亿美元。

— —中心城市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我国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网结点上的一个中心城市,是南北经济的过度带,具有明显的省会优势、科教优势,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在全省属最好,全省80%以上的文教机构、科研机构以及高科技产业都集中在合肥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明显。

②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合肥市通过积极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使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00年,三次产业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1.4y、48.6%和40?,产业结构从1990年的 28.7:45.3:26.0调整为 2000年的 11:48:40,实现了产业格局由“ l一三”向“三二一”的进一步演变。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重由1990年的1:1.7:1.4调整到2000年的I:2.2:2.6: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轻钢铁和高新技术三大支柱产业日渐成熟。·经济结构调整迅速

“八五”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中非国有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有经济,增速分别为 105.3%和 28.4%。到 2000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365家,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经济分别占 24.7?、15.9%和 59.4%,产值比重分别占 16.3%、2.3%和84.4%,国有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

中的主导地位逐2.2 安徽省及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 渐下降。

·城乡结构进程加快

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中心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快城镇发展,2000年城市化水平己达到32.6%,达到了世界公认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30%~70%)。

2.2.1 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战略目标 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安徽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十五”期间,继续全面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增加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力争“十五”末基本达到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确保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力争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省力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安徽省“十五”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为:“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0%以上,确保比全国高 2个百分点,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期末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2个百分点,收支基本平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30%左右,年均投资额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大致调整为18:50:32,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25%以上,支柱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省辖市市区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9%左右,到2005年全省全面达到小康标准,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安徽省根据本省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城市辐射能力等综合因素,在省内划分了淮宿、合肥、芜马。黄山等九个综合经济区,并根据各自不同条件和不同特点划分各个经济区域的基本功能与产业发展方向。其中,合肥经济区的首要发展任务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为全省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合肥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切实贯彻“加快2.2二2 合肥市经济发展战略及规划

发展,富民强市”战略思想,合肥市对现有的国民经济十五计2.2.二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划及十一五设想进行了重新调整,目标

在未来的 5~10年中,合肥市将以 GDP达千亿元为基本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社会文明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将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城市、科教城市。

①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五”末期全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达到丰裕水平;初步建成经济实力较强、开放度较高、生态环境优美和社会环境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达到5%、12%和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门%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进出口总2.2.2.二 产业发展及结构调额年均增长 10%左右,其中出整趋势

口总额年均增长 11%左右,五年累计利用外资 1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

②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目标达到8:49:43,农业以种植业为基础,实施压粮扩经;重点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工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现有企业和产品向高附加值。集约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努力构建以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城区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服务业新体系,着力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邮电等行业,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显著增加。

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实施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农村经济结构三大调整,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开发区的建设,加快培植机械制造业。日用电器和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新型建材和建筑业、交通能源邮电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开发性农业八大产业,构筑起具有规模经济和竟争力的产业群。①工业

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是:调整、改造和提高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壮大现有优势工业,形成和大力发展植株产业,加快培育跨世纪的先导产业,构筑结构合理。具有合肥特色的大工业体系,重点推进“335”工程,即培育发展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三个支柱行业、改造提升五个传统行业。·培育发展三个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三个高新技术产业,使其份额由2000年的20%增长到2005年工业总产值的30%;

·支持壮大三大支柱产业

重点支持壮大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到2005年三大支柱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改造提升五个传统产业

重点改造提升机械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和冶金工业等五个传统行业,大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力改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到2005年,初步形成传统优势行业强大,高新技术产业地位突出,区域布局基本合理,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占全市GDP比重达40%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2%,其中实现利润年均增长 15%;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保持在 95%以上;全市工业产品出日创汇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全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8万元/人,年均增长10.5%。

②农业

合肥市“十五”农业发展战略为:以整体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统揽全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规模经济,突出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建设小城镇,提高农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初步形成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城郊型市场农业新格局。“十五”期间合肥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左右,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左右;主要经济产品产量90万吨;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调整到41:3:41:15,农村非农业劳动力比重提高到 40%,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到 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左右,达到2664元。

③第三产业

合肥市“十五”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为:整合创新商贸、金融。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旅游等服务业,积极培育教育、文化、科技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

“十五”期间,合肥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增加值达到2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49:43,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传统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仓储等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重点是通过改组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现代化水平。“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在新增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坚持适度超前的的发展方针发展交通运输业。围绕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战略,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代理制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增强竞争能力,力争到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48亿元,年均增长 11%左右。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金融保险业不断进步,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加速发展通信、信息及中介服务,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物流配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产业布

局,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2.2.2.3 区域经济分工及发分区,启动城市新区、卫星城和重展趋势

点功能区建设,推进生产力布局重心由主城逐步向市郊转移,有重点地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合肥市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及新城区,各个城区的经济分工及发展趋势为:

·位于环城河内侧的老城区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保护环境质量;·东区位于南淝河、板桥河东岸地区,以对外交通为门户,轻工、机械工业为基地,集商贸、交通运输、房地产业于一体,成为城市东部发展的综合区。在新火车站地区,形成服务全国的金融、商品、信息和流通中心;

·北区位于南淝河北岸、板桥河西岸地区,为合肥市大型仓储基地,发展建筑材料、有色金属、能源等工业企业,利用铁路和公路交通条件,形成城市物资储备流通中心;

·西南区位于南淝河西岸,环城园林路西、南侧,四里河路西侧,形成以机械。电子、家用电器为主的西南工业区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科研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蜀山风景区的森林公园、植物园;

·新城区位于312国道大龙段南侧、合安公路东侧,发展外向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工业。仓储、公共服务设施全面的综合新区。2.3 合肥市建设物流园区的战略意义

物流园区的作用是与其功能密不可分的,从功能角度分析,物流园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对区域物流系统和城市物流功能区的完善以及对物流企业和物流效率的影响等3个方面,合肥建设物流园区的战略意义也充分体现在这3个方面。

2.3.1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合肥市建设物流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物流园区的物流产业开发功能的发挥,将促进合肥市现代物流与物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合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成长支持。

②创造经济发展的环境

合肥市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将创造以合肥为中心的良好的区域内产业布局与发展环境,为通过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条件。2.3.2 对物流系统及功能的完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辐射范围内相关地区之间的物流服务需求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增长态势,对城市物流管理与组织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

①完善物流设施系统

合肥建设物流园区,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因不同区域的物流园区在布局和功能上的呼应和协调,为区域物流的合理组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②完善物流功能系统

由于物流园区的内涵决定了物流园区应设置于经济中心城市或交通运输枢纽,因此,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经济中心城市,开发和建设物流园区,将会使合肥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布局、分工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有利于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的物流合理组织。2.3.3 对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作用

合肥建设物流园区,将大大改善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的社会物流环境,并通过物流园区为物流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依托条件的方式,提高社会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为社会物流服务与管理组织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条件,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将从中受益,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其不断发展提供支持。

下载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规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

    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转移支付收支情况。2017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22亿元,主要用于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网水利等项目建设、陆地边境0-3公......

    公司资金收支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关于资金收支管理的暂行办法为明确工作职责,方便公司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并本着科学、合理、简化的原则,对资金收支管理做如......

    公司资金收支及账户管理制度

    公司资金收支及账户管理制度(暂行规定) 为加强公司银行账户网络支付业务的管理,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网银功能开通 因公司业务经营需要开通银行账户网......

    县粮食企业政策性资金收支自查报告

    县粮食企业政策性资金收支自查报告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于2月16日至17日,对全县粮食企业-财政性补贴资金的收支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查数据1......

    酒店现金收支管理规定

    酒店现金收支管理规定 1、收银员零钱备用金为500元,每日营业前,收银员则应备好足额小钞,本处所指零钱为:5元以下的面额的小钞为300元,10元面额小钞为100元,5元面额为100元。 2、零......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及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2013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封面) 2.项目概况 3.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4.需求分析与必要性 5.主要内......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项目的需求和市场分析,产业关联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与信息安全专项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等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