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

时间:2019-05-15 12: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

第一篇: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

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

尚洪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摘要:本文以特种设备现行法规为基础,对中国起重机械的分类、制造企业的分布、数量、产量和现状、制造许可的法律法规依据、制造许可的程序和要求、型式试验要点、制造许可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进行了系统性论述。

关键词: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型式试验改进建议

一、概述

在中国将起重机械总体划分为十二大类型,即轻小型起重设备、旋臂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缆索起重机、升降机和机械式停车设备。进一步可划分为近百种型式(品种)和数百种型号。面对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大小不一,使用工况千差万别的这些涉及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起重机械,为了安全,中国政府将其纳入特种设备进行强制管理,在制度上建立了一整套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在体制上建立了遍布全国31个行政区的安全监察网络,从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重要环节上进行有效监管,在此,我重点介绍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起重机械整机制造企业的几点基本情况。

二、起重机械制造企业的分布、数量、产量和现状

中国起重机械整机制造企业,截止到2005年9月底统计有1615家。这些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347家)、山东(203家)、河南(180家)、浙江(111家)、辽宁(105家)、广东(100家)、上海(83家)、福建(80家)等地。

中国起重机械使用总量,据2003年底普查统计在用起重设备为55.6万台。设备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地。

中国的起重机械从50年代初创建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生产、销售体系,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对该设备的需求。目前国家继续实施的财政政策,拉动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而起重设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如冶金、煤炭、化工、电力、交通和制造等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起重机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作用也愈来愈大,对起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起重机械正朝着大型化、高速度、人性化、环保性、通用产品小型化、零部件的模块化和多样化及安全监察制度化与规范性方向发展。

由于中国劳动力相对便宜,制造成本较低,发展潜力仍很巨大。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起重机械制造状况有以下几个因素令人担忧。

(一)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突出表现在钢结构件制作材料和电气控制系统水平较低;

(二)规模化发展不够,突出表现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专业化发展严重滞后;

(三)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除振华港机外,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并享有一定声誉的知名品牌几乎没有;

(四)恶性竞争严重,合理利润难保,并造成安全措施投入极少,事故率居高不下。

因此,我们应该有清醒认识,并高度关注中国起重机械的长远发展和不失时机的加快科技创新能力。

三、起重机械制造许可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正在酝酿并加快制订《特种设备安全法》,此法已经正式列入十届人大立法计划。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于2003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2003年6月1日实施,从此,起重机械迈上了依法监督管理的轨道,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提出起重机械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检验检测必须经过行政许可,方能投入使用。同时,相继颁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明确了起重机械的监管类型、型式(品种)。

(三)《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作为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类立法计划,初步完成了起草工作,在全国广泛征求了意见,争取2005年底完成,并正式发布实施,本规章将对条例做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

四、起重机械制造许可的程序和要求

2003年下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相继发布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2003]174号),其中明确了起重机械制造许可的方式、程序和相应要求。

(一)在管理方面,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工作的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要求分工负责管理相关制造许可工作。

(二)在许可方式方面,规定许可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型式试验许可,主要是针对进口起重机械、大吨位起重机械、经过CCC认证的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等四种类型;第二种:制造单位许可,除型式试验许可之外的其它起重机械。

(三)在许可程序方面,对应两种许可方式建立了两种许可程序。

第一种:型式试验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备案、公告。完成规定程序中的备案后,申请单位即可正式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

第二种:制造单位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审批、发证、公告。制造单位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后,即可正式制造、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

(四)在制造许可具体条件要求方面,有如下要求。

硬件要求:

1、持有有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2、具备相应的设施、场地、厂房、实验、办公条件、生产设备、工艺装备、计量器具、检验测试手段,设备的图纸、工艺和技术文件、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

3、具有相应的掌握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技术工人。

软件要求:必须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应的各种作业指导书,并使其有效运行。

具体要求详见《特种设备制造条件鉴定评审细则》。

五、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要点

无论型式试验许可,还是制造单位许可,产品都必须进行型式试验,那么型式试验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在那里呢?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国质检(2003)第305号),明确了型式试验的程序和基本要求,同时规定:型式试验以产品型号规格为基本单位进行,这就说明型式试验的关键一步是产品型号的识别,那么型号又是怎么来识别的呢?在型式试验规程和细则中都给出了型号这一概念的简单描述,可以这样理解:“一般情况下,由产品名称代号、结构型式代号或企业特定代号构成,并用英文字母表示,代表一种机型的产品称为一种型号”。也可以这样理解:“产品主要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材料和关键工艺相同,重要机构和重要配置相同的系列机型称为同一种型号”。一般情况下,一个型号组成一个产品系列。为了促进科技进步,鼓励不断研制和开发出新的产品,对型号的设置是放开的,原则上标准中已经明确的型号按标准执行,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型号企业可以自己设置。

型号的概念弄清之后就可以进行型式试验了,具体的型式试验内容和要求在各类型式试验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各类型式试验细则将陆续颁布。

在进行起重机械型式试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同型号的系列产品分别进行型式试验,相互不能替代;

(二)同一型号的系列产品按照规格(主要参数系列值)从高向低覆盖原则;

(三)由于在试行阶段,对超大型起重机械,进口起重机械、经过CCC认证的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等四种类型,采用的是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参数)首台产品要逐一进行型式试验的办法。

六、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和《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从颁布实施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二者在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应新形势对安全的要求,执法把关,依法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在执行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针对安全技术规范在执行中存在的不适合,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尽快加以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比如:起重机械的分类的完善问题;制造许可按参数划分为A、B、C三级的修改和完善问题;超大型起重机械的划分界限,应当根据广大企业的意见,经过科学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直至取消问题;为了促进规模化发展,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控制发证企业数量,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等问题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二)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的部门规章《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还没有正式颁布,作为2005年的一类立法计划,正在抓紧制订中,一旦顺利颁布,将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工作和依法行政,规范各种行为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国的起重机械管理已经逐渐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但是由于中国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从颁布到实施时间较短,加上原来基础薄弱,情况复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总结,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创造更多国际名牌,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规则

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起重机械的制造许可,制造许可分为制造单位资质许可(以下简称资质许可)和型式试验备案(以下简称型式备案)两种方式。

其中,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高空作业车,以及境外制造在境内使用的起重机械和安全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进口起重机械)实施型式备案;输变电施工用抱杆和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不实施资质许可和型式备案;其他起重机械实施资质许可。

第三条 资质许可按照设备类别和参数,划分为A1、A2、B、C四个许可级别。同类别许可级别从高向低覆盖,覆盖关系见附件A。

型式备案以同一型号,按照规格(指主参数,下同)从高向低覆盖。

注1:型号,是指主要结构(特指主梁、主支撑腿、主副吊臂、标准节)形式相同,起升机构形式相同的一种机型的代号,代号由产品品种名称、结构形式、机构形式组成,并以字母、数字或者其组合表示。

注2: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升降机、铁路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旋臂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规格,以额定起重量(t)表示;塔式起重机规格,以额定起重力矩(t·m)表示(具体含义见附件B);机械式停车设备规格,以层数表示;其中,装卸桥规格,以生产率(t/h)表示。

注3:进口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的起重量限制器规格,以额定起重量(t)表示;起重力矩限制器规格,以额定起重力矩(t·m)表示;起升高度限制器(限传动式)规格,以传动比表示;防坠安全器规格,以额定制动载荷表示;制动器(鼓式)规格,以直径(mm)表示;制动器(钳盘式)规格,以夹持力(kN)表示;制动器(制动电机)规格,以功率(kW)表示。

第四条 资质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型式备案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审查备案和公告。

第五条 A1、A2级资质许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审查发证和公告;B、C级资质许可由申请资质许可的起重机械制造单位(以下简称资质申请单位)注册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监部门)负责受理、审查发证和公告(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监部门以下统称“发证机关”)。

型式备案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审查备案和公告。

第六条 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按照本规则要求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格式见附件C)后,方可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起重机械制造活动。首次申请取证、申请增项(指提高许可级别、增加设备类别、增加制造地址)、或者将原许可的制造地址搬迁到新制造地址申请许可证变更(以下统称首次取证)的,经受理后,可以试制造一台用于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样机。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在取得《制造许可证》后,其制造的起重机械产品应当按照《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的要求进行型式试验,否则不得销售、使用。

申请型式备案的起重机械制造单位(以下简称备案申请单位),按照本规则要求经受理后,可以制造一台用于型式备案的样机。制造两台及以上样机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批。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在取得《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备案证》(以下简称《型式备案证》,格式见附件D)后,方可在备案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起重机械制造活动。

第七条 《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

第八条 从事资质许可中鉴定评审工作的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型式备案中型式试验工作的型式试验机构和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考核确定并公布。

第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地方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资质许可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十条 资质许可基本条件和要求,包括制造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和制造单位资源条件要求两部分。

第十一条 制造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的规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保持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 制造单位应当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并且具备与申请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相适应的注册资金、生产场地、厂房、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仪器、试验装置、人员等资源条件,具体要求见《起重机械制造单位资质许可条件》(附件E)。

制造单位不得与其他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共用同一资源条件。

第十三条 制造单位的生产场地和厂房(包括厂房附属的起重设备)允许承租。承租方应当与出租方签订自评审之日开始有效期至少5年的租赁合同。出租方的土地使用证明、房产证或者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其它有效证明应当作为租赁合同的附件。

许可条件要求的生产设备(厂房附属的起重设备除外)、工艺装备、检测仪器、试验装置不允许承租,本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一制造许可证有多处制造地址的,每一处制造地址所用的日常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仪器、试验装置、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作业人员、技术工人不允许与其他制造地址内的相应资源共用,其制造单位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保证工程师、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可以共有,但其人员数量应当满足生产要求。

同一制造许可证的同一制造地址中制造不同类别的起重机械,其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仪器、试验装置、人员允许共享。

第十四条 制造单位应当与附件E中要求的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聘用期的劳动合同(所聘人员在聘用期内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所聘人员缴纳工伤等相关保险。

第十五条 A1、A2级制造单位的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工作不得外委。

B、C级制造单位的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工作可以由本制造单位承担,也可以与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签订外委协议,所委托的工作由被委托单位出具相应报告。所委托工作的质量控制应当由委托的制造单位负责,并且纳入制造单位起重机械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范围。

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由制造单位自己承担的,其相应的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设备应当与申请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相适应。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由制造单位外委的,其相应的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检验设备不作要求。

第十六条 钢材预处理可以由本制造单位承担,也可以与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签订外委协议,所委托的工作由被委托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所委托工作的质量控制应当由制造单位负责,并且纳入制造单位起重机械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范围。

钢材预处理由制造单位自己承担的,其相应的钢材预处理设备应当与申请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相适应。钢材预处理由制造单位外委的,其相应的钢材预处理设备不作要求。

第十七条 主梁、主副吊臂、主支撑腿、标准节用于起重机械制造的,应当取得相应的整机制造许可证,并且其制造地址应当纳入制造许可证范围内。

第三章 资质许可程序

第一节 申请与受理

第十八条 资质许可申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因未开通网上申报系统而无法实施网上申请的,可以采取纸质文件申报方式进行申请。

第十九条 采取网上申报方式申请的,资质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网上填写《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且附以下扫描资料(PDF或者JPG格式):

(一)《申请书》封面(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申请书》中的申请许可类别表(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二)工商营业执照;(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四)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目录;(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条 采取纸质文件申报方式申请的,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一)《申请书》(原件,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四)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目录(一式三份);(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注4 申请资料中应当标注如下信息:

(1)生产场地、厂房(包括厂房附属的起重设备)是自有的还是承租的;(2)无损检测、理化性能检验和钢材预处理是否外委;

(3)声明生产设备(厂房附属的起重设备除外)、工艺装备、检测仪器、试验装置、人员等资源条件是自有的;

(4)涉及多个制造地址的,除了应当注明每一处制造地的地址、占地面积、厂房面积外,还应当将每一处制造地址的上述情况(指自有、承租、外委情况)分别注明。

第二十一条 申请A1或者A2级资质许可,同时又申请B或者C级资质许可的制造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五条的规定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和所在的地省级质监部门提出申请,但可以同时约请同一家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并分别出具鉴定评审报告,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监部门审查发证和公告。

第二十二条 申请A1或者A2级资质许可并涉及多个制造地址的,可以申请取得一个制造许可证。

申请B或者C级资质许可并且涉及多个制造地址的,对于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多个制造地址,可以申请取得一个制造许可证;对于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制造地址,应当在各自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分别申请取证。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和其子公司可以分别申请制造许可证。当集团公司和其子公司分别申请制造许可证时,集团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许可资源条件不得共享。

总公司和其分公司可以分别申请制造许可证。当总公司和其分公司分别申请制造许可证时,总公司和其分公司的许可资源条件不得共享。当分公司单独申请制造许可证时,除应当提交本节要求的申请资料外,还应当提交其总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和总公司法人书面授权文件(原件或者电子扫描件)。

第二十四条 对于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发证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并且出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以下简称《受理决定书》)。

申请资料不全的,发证机关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资料,并出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补正资料齐全后,发证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决定书》。

第二十五条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向资质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一)申请项目不属于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范围的;(二)申请资料不能达到,或者补正后仍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三)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资料被发现的;

(四)处于对办理《制造许可证》有影响的法律诉讼等司法纠纷的,或者正在接受有关司法处理的;

(五)已知申请单位出现较大以上(含较大)事故并处于事故调查处理之中的;(六)涉及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正在接受调查处理的。

第二十六条 首次取证的制造单位,其《受理决定书》有效期为6个月;申请换证的制造单位,其《受理决定书》有效期为2个月。

第二十七条 已经取得了《受理决定书》的,在鉴定评审之前,资质申请单位若要变更“单位名称”、“制造地址”、“许可级别”或者“设备类别”,应当重新提出申请,或者经发证机关同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节 鉴定评审

第二十八条 评审机构应当依据《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TSG Z0005)编制评审记录并正式公布,按照其中规定的内容、要求和程序,组织对资质申请单位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九条 资质申请单位在取得《受理决定书》后,约请进行鉴定评审前,应当在受理的相应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中,相应试制造一台产品,其试制造产品应当满足附件E相应“试制产品类别和参数范围”的要求,并且达到产品的出厂状态,但在未取得制造许可证前不得出厂。

对于有制造监督检验(以下简称制造监检)要求的,资质申请单位还应当约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对试制造的产品进行制造监检。

第三十条 资质申请单位应当在《受理决定书》有效期内约请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约请时应当填写《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并且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书》;

(二)《受理决定书》(复印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五)质量保证手册;

(六)试制产品的制造和制造监检(有制造监检要求的)情况说明。

第三十一条 评审机构在收到《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接受约请。不接受约请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接受约请的,评审机构和资质申请单位应当签订协议或者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工作内容、时限。协议和合同的内容和要求应当满足本规则,第三十二条 首次取证的鉴定评审,从接受资质申请单位约请之日起,到评审机构上报发证机关有关鉴定评审资料之日止,不得超过8个月。换证的鉴定评审,从接受资质申请单位约请之日起,到评审机构上报发证机关有关鉴定评审资料之日止,不得超过2个月。

第三十三条 评审机构接受约请后,应当在1个月内到制造现场进行鉴定评审。现场评审时,如果发现申请和受理的许可级别、设备类别与现场情况不符,评审机构应当现场告知资质申请单位,由资质申请单位报告发证机关,由发证机关予以处理。未经发证机关同意,不得进行鉴定评审。

资质申请单位有多处制造地址时,鉴定评审时应当分别对每一处制造地址的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进行确认,填写每一处制造地址的《起重机械制造单位许可资源确认表》(见附件F),并按照鉴定评审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纳入鉴定评审报告中。

第三十四条 首次取证现场评审结论为“需要整改”的,资质申请单位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逾期未达到要求的,按照“不符合条件”处理。换证鉴定评审发现不合格项的,不提整改要求和时间,直接出具“不符合条件”结论。

现场评审结论为“需要整改”的,评审机构应当在完成整改确认后的1个月内上报鉴定评审资料。

现场评审结论为“不符合条件”的,评审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上报鉴定评审资料,不得擅自延期、搁置、处理上报资料。

现场评审结论为“符合条件”的,评审机构应当在1个月内上报鉴定评审资料。第三十五条 对于评审结论为“不符合条件”的,资质申请单位如需要再次申请相应许可证,应当重新提出申请,并且必须约请原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第三节 审查发证和公告

第三十六条 评审机构应当在本规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期限内向发证机关上报鉴定评审报告等资料,逾期未上报的,发证机关可以不予接受。

第三十七条 评审机构上报资料齐全并且符合规定的,发证机关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符合发证条件的,发证机关向资质申请单位颁发《制造许可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向资质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三十八条 《制造许可证》上应当载明制造单位名称、注册地址、制造地址、获准从事起重机械制造的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有效期等。

《制造许可证》上有多处制造地址的,应当注明每处制造地址获准从事起重机械制造的许可级别和设备类别。

第三十九条 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及其许可信息由发证机关统一向社会公告。

第四节 许可证变更与换证

第四十条 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内,制造单位需要增项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提出资质许可增项申请,注明增项的内容。

增项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按照本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的规定办理。增项应当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内办理完成。

只增加设备类别的,资质申请单位可以提出免评申请。发证机关经确认,对于原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正常、原发证设备类别的许可资源可以满足申请增项的设备类别制造条件的资质申请单位,可以直接予以免评。予以免评的,经发证机关审批后直接增项并换发《制造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内,制造单位需要变更单位名称(以下简称更名)、变更注册地址或者制造地址名称(以下简称更址)、将原有许可的注册地址或者制造地址搬迁到新的注册地址或者制造地址(以下简称迁址)时,应当在其营业执照变更后向原《制造许可证》发证机关提出变更许可证申请。

提出变更许可证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证变更申请表》(原件一份);(二)变更前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中应当反映出制造单位名称变更前后的关系,或者制造单位制造地址迁址后注册地址和新迁制造地址的关系。

更名、更址和注册地址迁址的,不需要鉴定评审,发证机关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符合条件的,换发新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资质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制造地址迁址的,其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按照本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的有关规定办理。

新的《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按照原《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执行。

第四十二条 制造单位在其《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满时,因改制或者批准的生产场地整体搬迁无法按期换证,应当向发证机关提出暂缓换证申请,并且按照有关要求填报《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证变更申请表》。申请时应当将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机关)批准改制的文件或者批准搬迁的有关资料作为附件一并报送。经批准后可以暂缓换证,暂缓期不超过1年,由发证机关更换有效期至暂缓期限的许可证书。暂缓期满前通过换证的,该单位换发的《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应当从4年中扣除暂缓期的时间。新换发的《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仍然按照暂缓期前的许可证的有效期算起。

第四十三条 制造单位在其《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从事制造活动的,应当及时按照规定换证。未按期换证的,不得继续从事制造活动。

制造单位应当在其《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向发证机关提出换证申请。换证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按照本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的有关规定办理。其中,换证申请受理后,制造单位不需要试制产品,可以直接约请评审机构进行换证评审。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换证的,其换证后的《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从原《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到期之日起算起;未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换证的,其换证后的《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从新批准之日起算起。

未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换证的制造单位,从其原《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到期之日起,到新批准换证之日止,不得继续从事制造活动。

第四十四条 制造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好《制造许可证》。《制造许可证》遗失或者损坏的,应当向发证机关提出补发《制造许可证》申请,并且提供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证补发申请表》;(二)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三)制造单位原证书作废声明。

制造单位应当在省级及以上报刊或者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刊登原证书遗失声明,并且注明该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发证日期和有效期。

发证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补发的决定。符合条件的,颁发新证书,其有效期不变;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制造单位并且说明理由。

第四章 型式备案程序

第四十五条 备案申请单位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申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在网上填写《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备案申请书》(以下简称《备案申请书》),并且附以下扫描资料(PDF或者JPG格式):

(一)《备案申请书》封面(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二)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制造单位公章);

境外制造境内使用的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单位应当指定境内代理机构(单台进口或者随着工程项目进口使用的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单位的代理机构可以是使用单位),并且签订代理协议。代理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责任,声明产品全部为进口等有关事项。代理机构作为备案申请单位,按照本规则要求,办理备案。

第四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收到制造单位或者代理机构的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并且出具《起重机械型式试验备案受理(不予受理)通知书》(以下简称《备案受理通知书》或者《备案不受理通知书》,格式见附件G)。

《备案受理通知书》有效期为12个月,备案申请单位应当在其有效期内约请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

第四十七条 型式试验应当按照《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进行。

第四十八条 备案申请单位应当在型式试验完成后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以下资料,办理备案手续:(一)《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备案申请书》;(二)《备案受理通知书》;(三)《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报告》;(四)进口起重机械的代理协议。

第四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在接到备案申请单位上报的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符合备案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向备案申请单位发出《型式备案证》;不符合备案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向备案申请单位发出《起重机械不予型式试验备案通知书》(格式见附件H)。

《型式备案证》上应当载明制造单位名称、制造单位注册地址、产品制造地址,获准从事起重机械制造的设备类别、品种、型号、规格,代理机构名称、代理机构注册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日期等。

第五十条 对于取得《型式备案证》的制造单位和代理机构,其备案信息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告。

第五十一条 型式备案的制造单位和代理机构名称、地址等变更的,参照本规则第三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二条 地方质监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制造场所的起重机械制造活动进行日常安全监察。

地方质监部门应当至少每四年对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许可资源条件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于未持续保持质量保证体系和许可资源条件的制造单位,由地方质监部门向发证机关报告。

第五十三条 制造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处理:

(一)超资质许可或者型式备案范围制造起重机械的;(二)涂改、伪造、转让或者出卖《制造许可证》的;

(三)主梁、主副吊臂、主支撑腿、标准节用于起重机械制造,未取得相应的整机制造许可证,其制造地址未纳入制造许可证范围内的;

(四)资源条件提供给其他制造单位供其取证的;

(五)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制造许可证》的;

(六)增加制造地址、增加设备类别、提高许可级别、制造地址迁址、换证未按照本规则执行的;

(七)更名、更址、注册地址迁址、延期、遗失或者损坏许可证后未按照本规则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八)许可资源条件发生变化,被发现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九)监督抽查存在严重问题的;

(十)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

第五十四条 评审机构及其评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没有明确理由不接受约请的;

(二)未按照本规则时限要求完成鉴定评审工作,或者上报材料的;

(三)鉴定评审工作质量低劣,或者鉴定评审工作中出现较大失误,并引起严重后果的;(四)出具失实鉴定评审报告的;

(五)鉴定评审机构不再符合规定条件或者抽查不合格的;(六)从事影响鉴定评审工作公正性活动的;(七)未按照规定时限实施鉴定评审工作的;

(八)未按照规定报告鉴定评审工作总结,或者鉴定评审机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备案的。

第五十五条 资质申请单位对评审结论或者评审机构和评审人员行为有异议时,可以在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发证机关申诉。发证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处理结论仍有异议时,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五十六条 在鉴定评审工作过程中,由于评审机构和资质申请单位一方或者双方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经协调仍不能达成和解的,双方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七条 起重机械型式备案的监督管理按照《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行政许可的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九条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174号)有关起重机械部分同时废止。

第三篇:1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检验记录表1

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检验记录表

规格型号:

产品编号:

有限公司

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检验记录表

注:

1、检验结果栏:“√”为符合,“×”为不符合,“/”为无此项”。

2、对存在异议的栏目,监检人员可在备注中注明。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单位名称:设备型号:MHh5T-38m出厂编号:6003设备代码:427037303600

3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注:检验结果栏:“√”为符合,“×”为不符合,“/”为无此项”。

2、对存在异议的栏目,监检人员可在备注中注明。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第四篇: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检验记录表[最终版]

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检验记录表

注:

1、检验结果栏:“√”为符合,“×”为不符合,“/”为无此项”。

2、工作见证应填见证材料。

3、对存在异议的栏目,监检人员可在备注中注明。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单位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设备代码:

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注:

1、检验结果栏:“√”为符合,“×”为不符合,“/”为无此项”。

2、工作见证应填见证材料。

3、对存在异议的栏目,监检人员可在备注中注明。部门负责人:年月日监检人:年月日

第五篇: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

吊装作业安全许可制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项目内吊装作业的管理,包括承包商现场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吊装作业安全许可标准》

3.术语解释

3.1.吊装作业

在生产和检修、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

3.2.吊装机具

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机、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手拉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助用具。

3.3.吊装设备的标准负载能力

由制造商标明的最大吊升能力,与吊臂的长度及半径有关。

3.4.支腿

吊装设备上用于增加其稳定性或负载能力的可延伸且起固定作用的臂。

3.5.起吊重量

在货物起吊中,货物及所有在吊臂顶端悬挂的提升器械的最大总重量。

3.6.作业半径

吊挂货物中心的垂线与吊臂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业半径范围的区域称吊装区域。

3.7吊装作业的分级

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重量分为四级:

(1)吊装重物的重量大于80吨时,为一级吊装作业;

(2)吊装重物的重量大于等于40吨至小于等于80吨时,为二级吊装作业;

(3)吊装重物的重量大于5吨,小于等于40吨时,为三级吊装作业。

(4)吊装重物的质量小于5吨时,为四级吊装作业。

4.职责要求

4.1.安全环保部职责

(1)向作业人员交底吊装作业现场的危险状况;

(2)协助作业单位开展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措施;

(3)为作业单位提供必要的现场作业安全条件;(4)审查作业单位吊装作业安全施工方案;

(5)监督现场吊装作业安全,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制止;

(6)审核《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审批四级《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

4.2.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1)确认作业前安全准备情况;

(2)监督、检查作业现场,发现违章及时制止,发现不符合项督促作业单位及时整改;

(3)督促作业单位执行作业许可制度;

4.3.作业现场负责人职责

(1)对吊装作业负全面责任;

(2)在吊装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及周围情况,分析作业活动风险,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3)组织吊装作业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

(4)向作业人员有效传达作业任务和吊装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4.4.指挥人员职责

(1)取得上岗资格,掌握起重、吊装任务的技术要求,包括学习审查图纸、调查了解吊装物的情况;

(2)参加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制定、危险辨识和安全措施制定;

(3)组织起重吊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交待指挥信号;

(4)选择和确定吊点及吊装器具;

(5)组织司机进行起重机检查、注油、空转和必要时的试吊;

(6)检查、落实吊装工具的种类、规格、件数及完好程度,检查索具的完好程度;

(7)对作业现场进行地貌踏勘,排除起重吊装的障碍物,检查高压线路是否对作业有影响、是否需要迁移,检验地面平整程度及时耐压程度,确定起重机在作业时的位置,实地察看吊物,核算重量,估出重心,确定是否设牵制绳等。

4.5.起重司机职责

(1)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重复”信号询问,明确指挥意图后,方可启动;

(2)对起重机及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定达到安全作业条件;

(3)司机必须熟练掌握标准规定的通用手势信号和有关的各种指挥信号,并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

(4)司机在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必要时在吊装中应鸣铃,通知受负载威胁的地面人员撤离;

(5)在吊装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

(6)起重司机应持证上岗,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操作,拒绝违章指挥。

4.6.司索人员职责

(1)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明确工作任务,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合乎要求;

(2)司索人员交接班时,应对吊装索具及起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不正常时必须在操作前排除;

(3)根据吊装物件正确选用吊装工具和吊装方法,选择绑扎点,绑扎牢固,尖锐边角处用软物垫好;

(4)工作时应事先清理吊装地点及运行通道上的障碍物,清理无关人员,选择安全位置;

(5)严格按照作业方案和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6)工作结束后,将可用工具擦净油垢做好维护保养。

4.7.监护人职责

(1)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控制措施,具备吊装监护经验,具备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2)作业前核实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并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3)配备必要的救护用具,严禁擅自离岗,不得做与监护无关的工作;

(4)认真检查吊装作业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器具并符合安全标准,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5)作业过程中及时制止吊装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

(6)及时制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进入吊装区域,制止所有人员在吊物下通行或逗留。

4.8.作业审批人员职责

(1)了解吊装作业风险和应急程序,具备审批吊装作业的能力;

(2)负责审查《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与作业单位沟通工作区域危害和基本安全要求;

(3)到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

(4)安排专人对整个吊装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亲自到现场指导作业。

5.作业前安全管理要求

5.1.作业前准备工作

5.1.1.危险作业基本原则

(1)按照规避、消除、减轻先后次序,尽可能减少吊装作业的风险、频次、持续时间和作业人员数量。

(2)实施吊装的作业单位负责人应确认天气情况。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时,立即停止吊装作业。

5.1.2.明确作业人员

作业过程中参与人员包括作业现场负责人、指挥人员、司机、司索人员、监护人、作业审批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吊装作业指挥人员、起重司机、司索人员应具有政府有关部门签发的吊装作业上岗证书。内部吊装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应由取得公司发放的吊装作业安全资格证人员担任、作业现场负责人指定,安全监督人员由作业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理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委派。

5.1.3.落实责任制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吊装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5.1.4.实施风险辨识

吊装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会同作业所在部门结合作业活动内容和现场环境,进行风险辨识,将辨识结果填入《吊装作业风险分析表》。

5.1.5.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风险辨识结果,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组织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控制措施填入《吊装作业风险分析表》和《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

2.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长、精密贵重;以及在特殊天气、气候或场地等条件下作业,作业前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

5.1.6.制定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会同作业主管部门制定吊装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现场应急措施、可靠的联络方式、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应急预案应与作业所在单位的应急体系保持协调和统一。

5.1.7.安全技术交底

吊装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吊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现场环境和作业安全要求,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意外时的处理和救护方法。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指挥人员、现场作业、监护人与安全监督人员应熟知现场处置方案。

5.1.8.作业前检查

(1)作业人员身体检查

吊装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吊装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证书处于有效期内,并每年进行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如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等)、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饮酒、患病或精神不振等不适于吊装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吊装作业。

(2)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吊装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

(3)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检查

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照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相关内容,对现场环境、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安全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核实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批准作业。现场发现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内容不全、安全措施不到位或存在未经辨识的危害时,应立即提出并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风险未经控制前,不得作业。

(4)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检查

吊装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体防护用品,作业前自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穿戴是否整齐、装备是否存在问题等。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和安全监督人员随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1.9.多项危险作业处理

吊装作业中涉及其它危险作业时,应按照相关程序同时办理该类危险作业安全许可证。由外来人员施工的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外来施工人员现场安全许可标准》。

5.2.吊装作业前安全管理要求

5.2.1.作业现场防火要求

处于易燃易爆场所的作业,作业单位使用汽车吊装作业时,作业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应确认安装有汽车阻火器,并监测现场可燃气体浓度,采取必要的通风设施、防爆工具和静电接地措施。

5.2.2.作业现场警戒要求

实施吊装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吊装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划定吊装区域、设置标识和障碍,吊装区域及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安全标志符合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要求,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5.3.起重设备装拆管理要求

1.起重机的装拆必须由取得国家认可的装拆资质证书的专业单位进行,并应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

2.起重机装拆前,应按照出厂的有关规定,编制装拆作业方法、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经专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并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底。

3.装拆作业前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基和轨道铺设或混凝土基础应符合技术要求;

(2)对所装拆起重机的各机构、各部位、结构焊缝、重要部位螺栓、销轴、卷扬机和钢丝绳、吊钩、吊具以及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查,使隐患排除于拆装作业前;

(3)对自升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和油管、顶升套架结构、导向轮、顶升撑脚等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4)对装拆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安全带、安全帽等进行检查,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5)检查装拆作业中配备的起重机、运输汽车灯辅助机械应状况良好,技术性能应保证装拆作业的需要;

(6)装拆现场的电源电压、运输道路、作业场地等应具备装拆作业条件;

(7)安全监督人员设置及安全技术措施落实达到要求。

4.起重机的装拆作业应在白天进行,当遇大风、浓雾和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5.所有参与装拆作业的人员应熟悉装拆作业方案,遵守装拆工艺和操作规程。

6.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结构,应使用原厂制造的链接螺栓;链接螺栓时,应采用扭矩扳手或专用扳手,并应按装配技术要求拧紧。

7.在装拆作业过程中,当遇天气剧变、突然停电、机械故障等意外情况,短时间不能继续作业时,必须使已装拆的部位达到稳定状态并固定牢靠,经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停止作业。

8.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必须分阶段进行技术检验。整机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整机技术检验和调整,各机构动作应正确、平稳、无异响,制动可靠,各安全装置应灵敏有效;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获得使用合格证后,方可交付使用。6.作业中安全管理要求

6.1.安全防护警示设施配备

吊装作业中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标志,所有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吊装区域周围应设安全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监护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对作业中防护警示设施佩戴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纠正。

6.2 作业劳动纪律

1.作业时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统一指挥。指挥人员按信号进行指挥,起重司机、司索人员及监护人员应掌握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

2.起重司机应按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

3.司索人员应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吊物倾斜、挂钩脱落、钢丝绳断裂等险情。

4.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使用吊笼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

5.停工和休息时,应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放回地面。

6.3.作业中沟通

吊装过程中,司索人员、起重司机和指挥人员应采用口哨、指挥旗或对讲机等进行沟通,对讲机保持同一频道,保证沟通的有效进行。

6.4.正式起吊前试吊

试吊中司索人员应检查全部机具、地瞄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工件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

6.5.吊装作业注意事项

1.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

2.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3.当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

4.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建筑物及构筑物等作吊装锚点。

5.严禁起吊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和埋置物体;不得捆挂、起吊不明质量,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其他物体冻结在一起的重物。

6.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严禁起吊操作。

7.重物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或斜拉重物,棱角吊物与钢丝绳之间没有衬垫时不得进行起吊。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单头“千斤”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8.不准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不得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

9.无指挥、无法看清场地、无法看清吊物和吊车运行的轨迹及无法看清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吊。

10.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进行起吊6.5.12起重机械及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和吊物不得靠近高低压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应按规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起重作业。

11.在起重机械工作时,不得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在有载荷的情况下,不得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12.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13.起吊重物就位前,严禁解开吊装索具。

6.6.特殊作业条件处理

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6.7.应急处置

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挥令,除危及生命安全情况除外,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应听从指挥,按照应急程序进行处置。

7.作业后安全管理要求

1.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限位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应断开电源开关。

2.对在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

3.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4.对接班人员,应告知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尚未消除的故障。

5.吊装作业完工后,作业单位、作业主管部门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整改意见及落实情况、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存档安全管理部门。

下载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起重吊装检查制度

    起重机常规检查制度 由于起重机的部件较多,针对各个部件的不同技术特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检查的周期分为周、月、年,各个周期的具体内容如下: 1、每周检查与维护 每周维护与检......

    薪资制度(机械制造企业)

    薪资制度——机械制造企业 一、工资制度及分配形式 职工全部劳动报酬由6部分构成: 1、底薪即基本工资。 伖辜* 实际是纵横交错的岗位等级工资制。纵向分为十六等,一等......

    唐山群利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整改(五篇模版)

    丰环发[2011]号唐山市丰南区环境保护局 关于唐山群利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起重机设备及配件项目 限期整改通知唐山群利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经查,你公司新建年产7200吨起重......

    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加工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工作安全许可制度

    危险工作安全许可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加工车间重要危险工作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安全许可审批机制,确保危险性较大的非常规作业处于安全受控制之中,分析......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

    1Z302000 施工许可法律制度 1Z302010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 本节包括4项内容 1Z302011 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的适用范围 1Z302012 申请主体和法定批准条件 1Z302013 延......

    医政许可制度

    医政类行政许可制度 (医疗机构、人员)为更好的贯彻行政许可法,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局实施医政类行政许可制度。 本项工作是依申请人提出的医政类行......

    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科昊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文件 东营市科昊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八大作业票制度) 2016年 印发 1 科昊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文件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危险作业管......

    特种设备许可制度规定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规定 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维修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保证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维修合格性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1.1职责和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