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升
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集团环保节能部: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开展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平环„2013‟61号)文件的要求,我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完善各项措施,对我厂区域内射线装臵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整改,确保全面到位。现将本次专项行动工作报告如下:
一、研究部署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专项行动全覆盖、不遗漏,确保工作全面到位。
3、注重宣传培训,认真对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增强做好辐射安全防范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专项行动检查整改情况汇总
我厂对放射源使用、保管、安全防护情况自查和整改落实情况,整体而言,在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场所管理,设施管理,放射管理等各方面都做了细致和充分的工作,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1、完善了我厂放射源档案建设,分类建立了“文件审批、制度管理、人员培训、监测管理、巡检记录、其他管理”
档案,并将所有辐射原始文件统一复印留存,将原件交至我厂档案室规范管理。
2、对我厂放射源领导小组进行变更,重新修编了射源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定了《放射操作规则》、《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进一步规范了放射源与应急物资台帐。
3、严格执行放射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联系、认真办理放射源送贮相关工作,将我厂6枚废源合法送贮至省辐射环境管理站,目前已与废源送贮公司签订合同,因回收公司未能提供符合集团要求的增值税发票,目前该工作仍在进行中;关于我厂放射源《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工作,将于废源送走之后尽快办理,目前正在咨询相关变更程序。
4、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场所的放射防护、报警、警示标志等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完善,重新制作并更换了辐射安全警示标识、职业防护警示标识,标明了相关射源信息以及指令标识,基本达到相关的规定。
5、对废源暂存库实现了双人双锁管理,做好交接班记
录,严格执行我厂放射源安全保卫相关制度。
6、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有计划的组织射源培训合格证到期人员参加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放射防护相关专业知识。
7、完善了放射源现场巡检记录,实行车间每日巡检、总办室每月一次现场检测、每年一次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防治机构监测一次,对所有放射源设备进行防护检测,并规范了相关记录。按要求对辐射巡测仪及个人剂量报警仪等专用防护设备及仪器到省有资质部门进行了校验,保证维护人员执行检修维护工作时的得到安全防护。
8、已按我厂计划,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演练方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此次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我厂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辐射安全能力建设,配合市环保厂、集团环保节能部做好我厂辐射安全的日常监管,强化射线装臵的现场监管力度。
我厂6枚废源送贮工作仍在积极协调中,根据市环保局、集团环保部门的要求,我厂已于8月23日与河南志鹏环境监测公司签订了废源送贮合同,由于该公司不能开具符合集团要求的增
值税发票,目前合同无法执行,废源送贮工作未能完成。接下来,我厂将继续积极协调联系废源回收公司,尽快将废源安全送贮,同时也恳请集团环保部门帮助协商解决为盼。
四、下步打算
通过本次专项行动,我厂对厂区内的辐射安全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辐射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也得以进一步提高。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厂将继续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辐射安全精神,严格管理,加强宣传学习,采取进一步措施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二O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青少年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街道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
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全街道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情况,切实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街道按照省、市、区综治办和综治委文件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认真开展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按时地完成了排查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分析特点,思想重视
本次排查摸底行动所涉及对象重点是6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流浪乞讨青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五个群体。这五个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吸收到不良行为和错误观念、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二)自控力弱,对广播、电视、电影等节目中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抵抗能力差。
(三)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注意、社会主义教育,遵纪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识不强。
二、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全街道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的领导,搞好摸底排查工作。我们成立了“街道重点人群排查摸底领导小组”,综治办主任任组长,综治办、团委、派出所部分人员和社区治保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办,综治办任办公室主任。
高度重视摸底排查工作,进一步落实地方领导负责、协助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加强领导,确保摸底排查工作统一协调、有力有效,、黄河、双河等十一个居委会(场)明确了本社区的责任区域。
三、召开会议,落实责任
为了保证摸底排查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街道专门召集综治办成员,团委、派出所负责人,社区治保、妇代主任进行了研究,由综治办牵头,积极发动各成员单位参与,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落实方案,明确完成工作时限。各社区在所内实行分片包干开展摸底排查工作,责任到人,按要求开展工作。
四、通力合作,克服困难
虽然人口多,分布分散,任务重,痛风石这段时间计划生育任务较重,很多人员又被抽去拆迁,但我们克服人员不足,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摸底排查活动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每个片组有两个人组成,采取查阅资料与走访邻居相结合。
首先,各社区召开会议,确定分组和人员安排情况,相互了解各自片组内重点人群情况;其次,各组人员对重点人群针对性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再次,通过走访邻居进行解,确保重点人群资料的真实性;最后,集中各组数据,召开会议讨论,分析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上报街道街道重点人群排查摸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排查中,各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不出错一例,不遗漏一例。
通过各单位部门的共同合作,顺利完成了这段时间紧张的摸底排查行动,掌握了街道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情况,为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全区顺利推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三篇:河北省辐射安全监管执法检查行动现场检查记录表.
附件:
河北省辐射安全监管执法检查行动现场检查记录表
表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情况 被检查单位:
(一)密封放射源
(二)射线装置
(三)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
说明:
1、放射源编码是指每个放射源的12位国家编码,2004年10月1日前出厂的放射源在企业
申报后由省环保局统一编码,2004年10月1日以后出厂的放射源,其编码由生产厂家在销售时提供给用户。放射源类别:根据活度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2、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主要技术参数指:管电压、管电流。此表不够可添加。
第四篇:工业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
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提纲
一、工作策划(P)
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活动提升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技术技术质量资料培训、学习,质量事故原因分析、教育以及现场质量检查等活动全面提高项目全体员工、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认识,强化质量管控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施工理念,解决当前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管控水平,确保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顺畅运行。
为切实推动本次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质量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冬(青岛分公司副总/项目经理)
副组长:叶好章(青岛分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项目质量部经理)
组员:李冰赵留强席春明李春明秦元起陈江毕文强丁文涛姜洪涛张冬梅孟兆宝刘孝峰贾长鱼
二、工作实施(D)
主要总结“一杜绝两降低三强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对于施工重要节点派出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全程指导、跟踪,并做好记录,坚持做到事无巨细,严控质量关口,杜绝事故发生。
(二)降低质量成本
开展“把第一次做对”活动,对所有施工相关人员强调“把第一次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效果,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降低质量风险
对照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保障措施,规范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流程,整改工程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质量管理提升”活动的预期目的。
(四)强化质量意识
项目质量部通过张贴条幅、分发质量宣传手册、定期观看质量宣传视频、施工早班会宣贯等手段提升所有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五)强化质量技术创新 项目施工期间,通过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程序完善以及科技活动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了各方面新型技术创新,并且取得了相当有效的成果。例如:管线HOOK-UP点测量、设备轴对中、设备底板粗糙度控制、法兰安装的管控程序等
(六)强化质量管理创新
YAMAL LNG项目作为中俄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中机工程海油项目部人员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完工后成功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的2017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YAMAL项目低温钢管线焊接质量控制管理),此奖项既是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认可,亦是对质量管理创新方面研究的认可,在项目施工期间质量部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分析、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了质量方面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为公司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平添了浓重的一笔。
三、工作检查(C)
根据活动要求,实现对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进行宣贯、宣传,并每星期一召集活动小组成员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隐患及问题形成书面形式记录,总结经验。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区分危害的重要性,定期以文件形式发放至各个施工管理部门及施工现场,委派专业人员对现场人员进行宣贯培训,以杜绝“老、坏、旧”(老毛病、坏习惯、旧问题)等情况。
四、工作整改(A)
在活动期间,发现诸多隐患及问题,问题原因究其根本为“老、坏、旧”。现就期间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明。案例问题:
211-PAU-001M模块在进行管线试压实验时发现,由于施工人员作业疏忽,在安装阀门时未将阀门保护盖去除,导致试压实验注水时发现压力无法提升至试验压力,经排查最终发现问题。案例分析:
阀门、管线管口保护等措施是项目质量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但,在安装完成进入下一施工环节前需对已安装的部件及元件进行检查,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工序,该项工作作业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盲目施工,不仅严重违犯了施工工序及施工质量要求,进而影响了施工进度。质量跟进措施:
1.将该问题现场记录及照片进行总结,形成文件发放至各个施工管理部门及施工作业班组
2.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对此次质量事故进行通报 3.由该项施工作业班组长在大会进行事故分享,并作出承诺 4.此项工作在后续施工作业中,需在进行前将阀门拍照并打印,附录在施工报检单中,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5.委派专员对各个施工作业现场进行不定期、不定量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对其作业班组根据项目质量管理条例严肃处理
五、2018年质量提升工作重点
总结2017年施工作业中遇到的质量隐患及问题、整改情况、改进措施,形成宣传册发放。并在以后的项目技术质量交底中重点强调,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较为详细的施工质量管控程序。在计划的2018年“分享一刻”及质量月活动中,大力宣传质量管控措施和以往施工案例、质量危害等情况,争取做到“全员皆质量、全员有质量、全员做质量”
六、对集团质量工作的建议
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持证考试从取证上支持,与国际项目接轨,比如项目人员考试取得CWI、CSWIP、NACEⅡ等质量检验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资格要求。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要求,提高集团公司在国际工程项目上质量管理的硬实力及软实力,以实现“真诚服务社会,用心建设未来”的目标。
第五篇:xx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xx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全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的通知》(xx〔2022〕xx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避险为要,统筹区域防洪排涝、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和应急管理体系,按照“系统规划、远近结合、防治并举、防避并重、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现代化xx省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
2022年汛前,完成排水管网清淤疏浚、现有排涝河渠疏浚和卡口治理以及挡水闸、城市地下空间提升改造,推进老旧泵站和排水设备更新改造,完成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易涝点整治工作,解决老旧排水防涝设施、排水主干管破损和功能失效问题。2022年底前,完成1处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治理、63处排水防涝隐患治理。2023年汛前,开展排涝河渠整治和挡水闸、泵站提升建设和易涝点、易涝区整治等工作,实现老城区雨停后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防洪排涝标准
1.编制防洪排涝规划。按照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及时修订完善暴雨强度公式。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编制或修订区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2022年底前,力争完成市级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或修订工作。(市水利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提升城市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城市防洪规划规范》(GB51079—2016)等有关要求,结合xx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开展流域区域防洪能力提升改造工作,市中心城区按照城市防洪工程等别I等设防,各县(市)和xx工区、xx工区按照城市防洪工程等别Ⅲ等设防。目前尚未达到防洪标准的,要通过河道系统治理,建设拦蓄、滞洪、分洪等工程,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确保“十四五”末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力争2030年达到国家设防标准。(市水利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2—2021),充分考虑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城市内涝防治重现期,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量。市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按照大城市上限确定,有条件的县(市)和xx工区、xx工区按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设计重现期的上限确定。新建改造雨水管渠,市中心城区参照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县(市)和xx工区、xx工区参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标准。制定城市地下空间防水排涝改造技术标准,加快既有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改造。严格执行并适度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设计防护标准,加强对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的设计审查,提升城市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公共地下空间排水防涝能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民防空办公室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洪涝风险隐患排查评估
1.开展地下管网排查,优先推进城市洼地、易涝点等区域地下管网排查、检测以及修复工作。加快建设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实现智慧管理一张网。建立城市洪涝风险隐患治理台账、编制城市洪涝风险隐患清单。2022年汛前,完成城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薄弱环节等隐患的排查和风险评估,绘制城市重要易涝区内涝风险图,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完成重大隐患治理。(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人民防空办公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极端天气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影响的风险评估,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市气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人民防空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
1.实施城市排涝行泄通道畅通工程。充分发挥xx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通断头河、贯通骨干河、开挖新河渠,畅通城市排水系统与外部河湖连接;开展城市河道侵占行为专项整治,提高城市排涝通道过流能力;开展城市建成区明沟专项整治,采用暗改明、开挖疏浚等方式恢复排涝功能。2022年重点实施河渠整治项目12个。(市水利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排水管网系统提升工程。新建排水管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对没有出路的管线要尽快建设下游排水管网或管渠。加快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支路、区间路等雨污分流道路提升改造,开展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地方,通过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改造溢流口和截流井等方式加强应急管理,通过扩大管径、旁路分流、调整排水分区等方式加大排水管网等设施新建、改建力度。结合地形坡度、管线路由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大型排水(雨水)廊道。对中心城区河道上游及支流水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污染物不进入中心城区河道,实施污水源头治理,开展污水溯源排查。2022年,要基本消除城市排水管网空白区,整治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易涝点57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易涝积水点和排水设施整改行动。整改规范雨水口,严禁随意封堵雨水口。定期排查更新易涝积水点,“一点一策”制定方案。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在重要场所加密布设气象监测及实时预警设施。2022年汛前,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检查井等微排水设施专项整治;完成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危及居民安全的易涝点整治;建立易涝点常态化整治制度,对新出现的易涝点,要在第二年汛前完成治理。(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实施雨水泵站提升行动。对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或抽排能力达不到标准的地方,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根据城市内河水位控制要求优化泵站运行,避免汛期内河水位顶托影响排涝。重点校核隧道、立交桥的雨水泵站能力,设置双回路电源或配备燃油发电机,保障极端条件下雨水泵站正常运行。雨水泵站室外地坪和出入口、通风口、吊装孔、检修孔等开口部位标高应达到城镇防洪和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确保安全运行。梳理排查易受淹失效的雨水泵站,建立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方案。2022年汛前,完成雨水泵站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和能力提升,实施雨水泵站提升项目1个。2023年汛前,所有城市雨水泵站均按标准完成改造升级。(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x供电公司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重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城市供水、污水、环卫等公用设施,通信设施、变配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重要基础设施设置在洪水风险区外或最高淹没水位加安全超高区域。供水厂、污水处理厂、通信设施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在高处,并配套建设应急备用电源接口,配备柴油发电机等应急备用电源,在遭遇极端灾害时保证正常运行。提高隧道排水出路有效性和安全性。改造提升不具备单独排水系统的城市隧道,提高排水口高程,避免河道水位顶托和倒灌。优化出入口道路竖向设计,增设横截沟收水系统,科学规划设置调蓄池,加强周边排水管网和设施系统改造,避免地面径流排入隧道。实施城市交通隧道防汛改造,因地制宜将高压配电室迁移至地面层,低压配电设施预留应急电源接口。实现城市隧道水位信号与交通信号联动管控并与相应指挥中心联网,隧道长度大于500米的应增设竖向逃生通道。(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办、xx供电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工程。根据当地内涝风险控制线,通过抬高出入口高程,设置出入口遮雨棚、排水沟、防淹门,配备防汛挡板或沙袋等方式,对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地下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进行改造。受过洪涝灾害影响的地下空间,要对挡墙侧壁、人行步梯出入口和通风井口等进行改造。加强对地下排水和电力等重要设施设备的迁移或防涝改造。明确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属地政府责任、权属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住宅小区等地下空间的排水防涝工作,指导开展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项目基坑、沟槽防汛能力排查,按照防汛预案要求,建立救援队伍和防汛物资;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市政公用设施的排水防涝工作;人防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单建人防工程的排水防涝工作;电力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地下空间电力设施的排水防涝工作;卫生健康、教育、商务等部门对本行业的地下空间排水防涝工作履行监管责任。2022年汛前,完成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改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人民防空办公室、xx供电公司、市卫生健康体育委、教育局、商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7.实施雨水源头减排和雨水调蓄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海绵体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积水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现有绿地功能品质提升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初期雨水治理,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2025年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低于40%。(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财政局、水利局、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设计成果质量管控,强化质量安全现场监督。持续开展城镇既有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房屋建筑,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组织开展加固整改等工作。对鉴定为危房又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停止使用。2022年汛前,完成所有房屋建筑、市政在建项目防汛能力排查。严格按照防汛预案要求准备防汛物资和救援队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各行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城市排水防涝责任制,建立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完善城市内涝防治预警、会商研判、信息报送、抢险队伍和物资联动等各项工作机制,细化极端天气应急防范和紧急避险响应措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完成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修订细化,建立点位、街道、区、市四级城市防洪(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值守制度和责任架构。(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气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市城市防汛主管部门要加强排水防涝抢险队伍建设和防汛物资储备,各县(市、区)要组建城市排水防涝抢险队伍,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抢险队伍,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等城市运行抢险队伍,配足应急装备和物资,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强化教育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制定完善建设领域抢险后备力量登记制度和建筑企业抢险贡献补偿、激励制度,鼓励建筑施工企业组建抢险队伍。2022年汛前,各县(市、区)要建立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名录,按照内涝风险等级和标准要求配备移动泵车、抽水设备、自主发电设备等专用防汛设备。(市中心城区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做好辖区内工作)
3.加强排水管网运行维护。2022年汛前,各县(市、区)要修订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排水管网、窨井等设施普查和清淤疏浚工作,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渠)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全面疏通、养护雨水管网和合流管网等排水设施。(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紧急避险举措。坚持防范关口前移,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紧急避险应急预案,划定城市内涝紧急避险场所,建设供水、环卫、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明确市民避险区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转移路线。建立紧急状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市中心城区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做好辖区内工作)
5.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监管,加快具备监测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和控制排水泵站、排水闸自动开启功能的内涝管控系统建设。2023年5月底前,我市要基本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十四五”末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和区域洪涝“联排联调”功能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提升本地防洪排涝能力行动专项方案和实施计划,加大对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实施,实行目标管理、清单管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资金支持。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关于“六稳”“六保”政策有力契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等有关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探索建立“按效付费”等资金安排机制。探索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新开发模式,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和各类经营性资源。创新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水务事项全链条管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部门联动。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作的主体责任,统筹应急、城管、自然资源、住建、水利、气象等部门业务协作,明晰责任,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问题,协同处置、联合推动,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指导、组织、协调、支持和监督力度,把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市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