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

时间:2019-05-15 12: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制度,不仅是信贷管理的基础,而且是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保证,是防范信贷风险之源。但是,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农信社在贷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此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或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贷款的“三查”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识别风险

表现:一是信贷员任凭借款人提供的报表数据、口述为主要依据,缺乏实地调查、纵横向侧面调查比较分析、辅证依据提供、收集,经济信贷档案、调查报告与借款户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差很大;二调查缺乏完整性,没有遵循通行的“5C”调查法,只注重调查、考虑借款人表面上不易变现的固定财产,轻对借款人的人品、人格、交往圈、信用记录、家庭和谐及其对外负债和或有负债、经营环境等情况的调查和衡量;三是以借款人的个人行政官位,代替其人品和信用观念、还款实力和意愿;四是注重第二还款来源,轻第一还款来源分析;时下,有些信贷员只要借款人有资产或保证人有资产或有每月固定的收入,不论借款有何用途,第一还款来源如何,就给予办贷;五是在贷款调查及发放时,缺少对该笔贷款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分析及相应的风险处置预案措施,考虑的单是乐观的一面;六是对借款的经营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抵押物是否足值、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能力等没有做认真细致的调查;七是借款人在缺乏实际的借款用途,不能自圆其说时,信贷员不但没有进一步详细调查,按借款户要求以“生意、副业”等大概念,用途模湖不清。在借款人自有资金比例严重不足时,往往对投资规模、自有资金、对外负债、人品、信用等情况在调查报告中,一字不提,往往以某某因做什么,向信用社申请贷多少,同意贷款多少,作为调查结论。

2、贷时审查存有走过场,没有堵住风险

表现:一是目前有些信贷员对审查的职责概念模糊不清,审查各环节普遍存在的走过场。比如:以浙江省农信系统目前在使用的贷款纸质审批审查和电脑审批审查环节的实际操作来看,信贷员认为在纸质审批书的“审查栏”上签上已审查的字样,只要能确定借款人、保证人本人签字、合同文本填写要素齐全、相关证件真实的效证就可以,除此以外审查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在电脑上审查更是一种形式,因为可以没有纸质异地审查,审查人员更没有任何责任,只是一种电脑操作程序而已。二是对贷款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性缺乏审查;目前基层各级在对审批审查时,只看下级上报的调查报告而定,对其内容真实性很少进行实地再调查、审查;三是对贷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没有认真进行核实。当前在有此地方信用社资产质较差,借顶名贷款比较突出,这与当时在贷款发放审查把关不严,对贷款的合法性、合规性没有认真进行核实有很大的关系;四是对借款办理手续、合同、借据要素没有严格进行审查;五是对贷款手续相关证件真假性审查不够严格、规范;六是对点贷贷款、介绍贷款、逆程序操作贷款、盘活周转存量贷款审查普遍较松;七是在贷款营销任务重的时候,就放宽了对贷款准入条件的审查。

3、贷后检查弱化,没有发现风险

表现:一是对贷后检查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重放轻管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对已诉讼贷款、表外呆销和票据置换的贷款,在有的地方不仅贷后检查弱化,甚至基本上放弃了对其跟踪管理工作;二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仅制约了贷后检查管理的有效开展,而且影响了贷后检查管理的实际效果;三是缺乏一整套完整规范的贷后检查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体,导致信贷人员责任意识谈薄;四是对贷后检查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五是贷后检查缺乏连续跟进性。信贷员对自已管片的贷款很少有真正进行跟踪检查(尤其是不良贷款、表外贷款);六是缺乏贷后预警信息风险处理机制。七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贷后检查弱化流于形式。

二、加强贷款“三查”工作的对策思考

由于放松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及贷后检查监督的贷款“三查”制度,导致,当前在有些地方借顶名贷款比较突出,据对某一信用社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情况统计,借顶名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整个新增不良贷款的85%。借顶名贷款、垒大户贷款、多笔贷款集中在由一个保证人担保的贷款、在其他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已有借款的贷款现象是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根源,隐患风险巨大,风险存在着不可控性。针对当前农信社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切实提高贷款管理水平。

1、强化人本管理,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好信贷工作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人。首先,各级管理者,要全方位树立以人为本信贷管理新理念。培养和任用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廉洁奉公,尤其信贷职业道德品质高的信贷员队伍;其次,强化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文化教育和培训,弥补制度和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其三,注重培养信贷从业人员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能力;其四,建立良好的信贷从业人员培养、任用、奖罚激励机制,培育对信贷工作的忠诚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第四,建立信息联络交流网,推行信贷信息联络员。利用联络员人熟、地熟、对同行业人员及本行业发展情况熟悉的优势,可以真实了解贷款户的变化情况。

2、强化风险防控,完善“三查”评价考核

贷款“三查”是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首先,应突出贷款用途的真实性、物质保证性及按时回归性。防止借名贷款首要环节就是“三查”要到位,调查是是基础,审查是关键,检查是保证;其次,信贷调查必须严格遵循5C调查法;第三,增强信贷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强化信贷“三查”制度执行检查监督的力度。必须正确看待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光有制度而忽视管理,必须在切实提高“三查”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重制度轻管理已给信用社造成了惨痛的教训;第四,完善信贷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有效、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的信贷评价体系,重构规范信贷操作流程,突显贷款各环节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构成调查、审查、检查三道防线道道设防严格把关的风险防控体系。

3、强化责任问责,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强化责任问责是确保“三查”贯彻执行的有力手段,对在信贷调查发放过程中,没有严格遵照“三查”或信用社各项规范操流程规定,导致信贷资产风险应及时进行严厉处理。首先,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才能维护制度有效性;其次,加大对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和监督力度,强化其责任问责;第三,强化责任层层追究制。在贷款“三查”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责任层层追究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第四,充分发挥序时审计、常规审计、离岗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罚;第五,对无视“三查”制度,屡查屡犯者,必须从重从严查处,同时在违规处罚时必须能全面体现“热炉法则”的(警告性、公平性、即时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调研文章农信社贷款投放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担任主要支农的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确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客观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是抓好贷款投放工作。笔者经过调查,对当前农信社贷款投放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归纳和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信贷服务由“小三农”向“大三农”转变与信用社贷款投放实力不相适应

当前,城乡正呈现一体化的趋势,信贷支农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单独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支持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及农村消费转变,由支持传统的“三农”积极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转变。贷款需求量明显增加,而作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居民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占很少的比例,信用社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建议:

1、人民银行继续加大支农再贷款的额度;

2、各级政府要引导涉农部门到信用社开户,将涉农资金存到信用社;

3、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的组织领导,以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贷款,督促清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贷款。

二、扩大内需资金需求旺盛与农村信用社优质项目争取少不相适应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各种优质项目较多,但是农村信用社由于传统上只发放小额农贷,没有从事大型项目贷款业务,营销手段明显落后。

建议:

1、政府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召开政府对接会形式,向农信社推介优质项目;

2、省联社应发挥行业优势,将全省的大型项目吸纳推介到县市联社,做大项目贷款。

三、客户贷款需求与抵押担保制度不相适应

农村客户对象的多样性以及资金需求的多元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在防范风险上要采取抵押担保,但抵押担保难一直是制约信贷投放的难点。一是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立晚,资金实力不雄厚,担保金额难扩大;二是农户政策性担保公司还没有成立,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三是抵押担保费用高,手续繁琐,增加了融资成本;四是农村土地流转抵押没有法律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一时难以推广。

建议:

1、加大担保公司成立及资本金的补充力度,增加财政注资,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

2、政府协调贷款抵押登记部门减免费用,努力降低贷款成本;

3、政府引导、信用社、农户参与,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建立,积极开展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信用合作;

4、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

5、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降低支农贷款风险,构建“信贷+保险”的支农模式。

四、农村信用社经营商业化功能与支农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

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但农村信用社承担支农责任,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支农贷款风险大。

建议:

1、减免农信社支农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

2、对支农资金利息支出进行补偿;

3、对支农资金损失进行专项补偿。

五、支农贷款投放质量与金融生态环境不相适应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依然不佳:一是农户信用意识差;二是企业逃废债务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依法诉讼未执结案件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支农贷款到期收回率低、质量不高,与省联社制度规定的贷款到期收回率指标和监管部门贷款质量要求不相适应。

建议:

1、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开展信用农户、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以及信用县市创建活动;建立黑名单,严厉打击逃废债务;

2、加大胜诉案件执行力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3、各级政府要关注农村信用社村组贷款债权落实、普九债务政府拨款还贷的监督;

4、银监部门改进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式,结合农信社实际,单独制订农信社不良贷款认定标准。

农村信用社调研文章农信社贷款投放存在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贷款三查

担保“三查”查什么

“三查”是信贷与担保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信贷与担保工作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信贷与担保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

担保“三查”指保前调查、保时审查、保后检查。

一.保前调查

(一)对借款申请人进行调查、评估。

1.审查借款申请人有关材料。

2.对借款申请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复印材料,翻阅有关总帐、明细帐和凭证,审核财务报表。

3.分析财务报表、检查借款申请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审核借款申请金额、期限。

(二)对借款保证人进行调查、评估。

5.审查借款保证人有关材料。

6.对借款保证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复印材料,翻阅有关总帐、明细帐和凭证,审核财务报表。

7.分析财务报表,检查担保能力。

(三)对借款抵押物、质物进行调查评估。

8.审查抵押物、质物。

9.审查抵押、质押相关手续。

10.现场察看抵押物、质物。

11.审查抵押物、质押的价值,确定可抵押、质押额。

(四)撰写调查、审批报告。

12.调查、审批报告的内容

a)基本情况

b)管理、经营情况

c)财务状况

d)项目情况

e)反担保方案

f)风险与效益

g)调查意见

二.保时审查

是确保贷款正确、合理发放的关键环节。主要对借款人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调查报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审核。主要内容有:借款的用途、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状况、负债能力、反担保合同要素是否齐全等等。

三.保后检查

是确保贷款按政策、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减少和防止贷款风险的重要保障措施。它要求项目人员在贷款发放后,对贷款的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定期分析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内容:

1.检查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套用贷款情况。

2.检查存货有无积压、应收款回笼情况等。

3.落实企业还款资金来源。

4.纠正企业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及所有影响贷款安全性的不利因素,督促企业改进。

第四篇:三农贷款存在问题

(一)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按照党中央文件要求,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信用度普遍不高,涉农行业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也使农村合作银行期积聚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而由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形成的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其已严重地束缚了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已成为目前各级农村合作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期盼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贷向大额农贷转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并在贷款期限、利率、方式等方面放宽条件,取得贷款更灵活更快捷更方便。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热情高涨,资金需求不断增大,以笔者所在的丹江口市为例,该市合作银行2010年对全市三农 贷款需求进行调查显示:服务区内共需三农 贷款25亿元,而该仅放贷8.7亿元。农村金融部门目前的服务还远远难以满足农村贷款户的需要。

(一)、资金流失制约支农实力。目前农村合作银行虽然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开展了优质服务,但目前农村合作银行与一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家下拨的涉农资金、城市低保资金等无法在信用社开户,大多数外出打工、经商、办厂的农民汇款结算由邮政部门或商业银行办理,农村合作银行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源头。

(二)、服务滞后阻碍信贷投入。农村各类专业大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是农村合作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贷款对象自身缺陷和金融服务的不适应,制约有效投入。为防范风险,农村合作银行制订了严密的信贷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了贷款门槛。同时,大额贷款审批程序繁琐,缺乏对优质黄金客户贷款优惠政策,对贷款户的有效抵(质)押物、证件条件苛刻等,阻碍有效投入。

(三)改革宣传力度不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在向农村合作银行转变,特别是对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内容等实质性政策,宣传不够广泛深入,使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信用社改革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存在四怕思想:即一怕政策变,二怕人员换,三怕走基金会老路,四怕担风险。在农村合作银行内部许多员工不了解这次国家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和思路,认为金融改革是国家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信用社自成立以来改来改去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还是走老路,不会改出什么名堂来。这些错误的观点的片面的认识,对农村合作银行增资扩股、明晰产权、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使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发展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合作银行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再发展。在管理中求生存,在管理中求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

(一)延长贷款期限。农业生产不再停留在春种秋收的耕作模式,随着生产与市场对接畅销的精优产品的农村种养加销专业大户、特色农业、农业基地、农庄经济等兴起,生产周期长,农村合作银行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信贷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中长期贷款需求。

(二)降低贷款利率。目前,人民银行允许农村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笔者对丹江口市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10%的农户无所谓,20%的农户可以接受,70%农户希望适当上浮。

(三)加快贷款速度。目前丹江口市农村合作银行下面的乡、镇支行的信贷员一般只有3至6人,要负责一个乡镇数千家农户贷款的调查、审批、发放,工作难度大。一些农村专业大户因证件不齐,不能提供完整的贷款资料,又无抵(质)押物和担保人而无法办理贷款。

(四)放松贷款限制。据丹江口市统计局统计,该市长年进城务工和经商农民的人数达到7000多人,外出务工农民工达8万多人。随着农民外出人数不断增多,金融服务空白和需求矛盾日渐突出。一些农民外出办厂、开公司,因户籍、证件及抵押物不足等原因,难以在异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而又由于不在本地经营又很难在本地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三、服务农村大三农的政策及思考

如何把握农村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方向,有效配置农村合作银行信贷资源,需要地方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为农村合作银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需要农村合作银行不断研究探索支农对策,创新管理服务机制。

(一)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缓解农业中长期贷款供求矛盾。目前,农村合作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存款和人行再贷款,期限短、成本高,使用周期短。因此,农村合作银行要开拓存款市场,开发存款品种,拓展筹资渠道。一是人行要帮助农村合作银行解决涉农资金开户问题。如财政预算外、社保、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民政、移民等部门的涉农专项资金数额大、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周转性,应归口农村合作银行集中管理。二是拓展代理业务面。如为劳动保障部门代理发放城市低保资金,为民政部门代理发放农村优抚资金,为财政部门代发工资。三是国家和各级联社要尽快创造条件,帮助农村合作银行大力发展业务。农村合作银行要用以贷引存的方法,捕捉市场信息,从源头上吸引外出打工、经商、办厂的黄金客户资金回流农村合作银行。

(二)创新农业信贷品种,为农村提供多功能信贷服务。面对现代农业和县级金融同业的特点,农村合作银行要抢抓机遇,创新信贷品牌。一是转变支农观念。农村合作银行要从小三农小额农贷扶持一般农户,逐步转到大三农大额支持种养大户、民营企业方向上来。二是优化投向投量。农业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加工、运销上,按照农业项目、市场销售、个人诚信等综合考核因素,确定贷款投量和期限。三是增强金融扶助的安全性。对100万元以上农业开发项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实行金融整合扶持,制定贷款开户、投量、期限、利率和管理办法,防止因一户多贷,信息闭塞,管理混乱而出现的信贷风险。四是对农村专业大户、民企进行普查,拟定黄金客户条件,评定信用等级,授信贷款额度。

(三)营造外部信用环境,发挥保险担保在农业贷款中的补偿作用。近年来,各级对农村合作银行工作十分重视,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需社会各方支持解决。一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六合彩活动,让存款、贷款资金回流信用社。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农村贷款大户予以优惠政策,降低或减免贷款户抵押物评估、过户、公证、处置等环节费用过高问题。三是推行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对重点民企、股份制企业实行财政担保或贴息办法,发挥农业保险、财政担保在贷款中的补偿作用。四是帮助农村合作银行盘活不良贷款,继续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打击逃废债行为,努力帮助信用社盘活信贷资金。

(四)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防范贷款责任人道德风险和贷款风险。农村合作银行要完善抵押、担保、分散风险的监督约束机制。在投放大额农贷,特别是在投放中长期农业贷款时,防止见大眼开,一哄而上,盲目同商业银行争客户,防止重放轻管倾向,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对贷款的全程监控,做好调查、审查、发放、监测、清收各环节工作。正确处理营销贷款与加强贷款管理的关系,既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又防范贷款责任人道德风险和贷款风险。

(五)综合使用支农资金,培植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后劲。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开发项目有一定数额的扶持资金,而农村合作银行对这些开发项目也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对这些资金可由政府、财政、农村合作银行及涉农单位、乡镇共同商讨,沟通信息,并到农村合作银行开户结算,捆绑使用,由审计等职能部门参与监督,防止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提高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二)【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历程中,发的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各地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农信社服务“三农”改革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信用服务“三农”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更好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的改革中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服务三农 存在问题 改革与对策

无论从历史责任、政治使命还是发展空间来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部分农村信用联社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的实践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各地方具体的政策,措施的差异,大量的农村信用社资金用于非农产业,还有各地农民的需求不同也使得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不够充分。再有,农村信用社出于为自身利益考虑,在资金的投放上,把本该用于扶持“三农”的资金用于见效快,收益高的非农产业中。

综上所述,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于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导致扶持“三农”信贷资金供应不足

具体表现在: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由于其业务单

一、力量集中,揽储优势更为明显,给农信社吸收存款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各商业银行贷款管遍实行扁平式管理,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大储蓄,资金大部分上存,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三是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信用环境落后,使部分经营业主抽走资金到外地投资。

2、大量资金外流,加上贷款农户自身的条件因素而无法获得贷款。

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股市,加剧资金外流。随着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热销,股票和基金投资已成为分流本地区资金的重要渠道,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减少,加上金融机构好多的贷款条件限制,使农信社可贷资金相应减少,影响农信社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贷款增幅下降。

3、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施态度消极,不能完全适应农户的需求。

“三农”领域自身存在一系列障碍,生产周期长,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易受灾害。粮猪型生产结构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很难改观,商品化程度低,再加上近年的外出务工潮影响,务农队伍多是老弱病残妇,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经营效益差。诸如此类因素,导致农村信用社部分贷款,到期无法保证收回,经营风险增大,基于此,农信社对“三农”贷款积极性不高,造成农户贷款难也就在情理之中。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国家要制定扶持政策,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积极性,避免信贷资金“农转非”。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应实施必要的财税扶持:贫困地区信用社免交营业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由县联社盈、亏相抵后统一交纳所得税;对直接用于支农的贷款利息收入减免营业税。同时,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正确地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的农业产业,创造良好的农业环境。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应把帮助信用社组织存款、清收不良贷款、增资扩股等纳入工作重点,以引起地方政府对信用社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2.应建立和完善农户贷款担保公司,发展农业生产保险。

这样,一旦发生借贷纠纷就可从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救济,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放贷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更好地为支持“三农”服务。

3.建立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三个质的规定性:一是针对农户,二是额度小,三是信用放款。从这一贷款的规定性来看,本身带有防范风险的要素。但目前小额农贷的对象主要是支持弱质产业——农业,服务弱质区域——农村,扶助弱质群体——农民,这客观上决定了小额信用贷款最少会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三个方面的风险。作为一项国家信贷支农的新举措在全国广泛推行,国家未能就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问题及时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给农村信用社推广该项业务留下了后顾之忧,而农村信用社本身又面临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缺乏动力支持。因此,应尽快建立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从而促进国家信贷支农举措的有效落实。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目标除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以上问题外,更重要的目标还是要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以此作为基本约束条件。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两个指导性文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规定:深化信用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四自”)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两个文件着重指出:不论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其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

因此,我认为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当尽快制定一部完整的合作金融法律作为配套措施。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各方面的民事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明确保护入股社员(股东)的合法权益,明确规范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防止超经济权利过度介入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保障农村信用社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更好地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以及适应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对外交流的需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中国农信社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业务,为农户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了部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户个体业主经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和个体业主未能按约还贷,给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流转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涉及农户、个体业主与相关担保人之间的贷款纠纷案件不断起诉到法庭,在执行中折射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从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来对此提出个人建议。

一、信用社贷款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1、贷前审查存在漏洞。由于农户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其发放大多由临柜人员办理,在办理贷款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而临柜人员对其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是无法加以严格的考查的,这就造成有些农户乱报贷款用途,而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顶名贷款;有的农户忽视贷款性质,认为“不借白不借,借了是白借”,以生产为由借款,却用于建房、婚嫁等消费方面,甚至个别农户在贷款后直接用于赌博,还有的转借给他人无法按期收还或投资非农的高风险行业经营亏损,致使无法还贷现象大量存在。法庭在执行此类案 件时,被执行的贷款人要么长期出逃在外,要么连其基本最低生活也难以保障。

2、贷后监督存在瑕疵。贷后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信用社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但“重发放,轻管理”的经营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贷员脑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户信用贷款对象广、额度小、分布散、行业杂、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有限,这就削弱了对农户贷款的监管。信贷员对借款户生产及经营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农村私营业主的流动强,所经营的项目变化多,信贷员对其监控力度差。虽然贷款手续合法,表面形式上符合信用社规定的贷款制度,但很可能其在实际经营中已严重亏损而信用社仍未察觉,此时的私营业主一走了之,造成众多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保障。涉及私营业主对外债务的执行,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私营业主还拖欠大量职工工资款时,法庭对依法拍卖被执行财产取得的价款,在支付工人工资后,再由债权人按比例受偿,信用社既使是有抵押财产的贷款也可能造成债权的损失。再加上有些农户贷款后外出经营,多年不归,下落不明,这是造成执行难的一大重要原因。

3、部分放贷存在违规。有的信贷员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如:有的借款农户或担保农户并未到场签字,有的签了 字没拿到钱,有的农户在贷款时请信贷员吃饭、送礼等。案件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使用借款的农户已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担保农户却与执行人员有明显的对抗情绪,为避免矛盾的激化,法庭只能先中止执行。

四、农村信用社贷款执行难的建议

现阶段要彻底解决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面临 “执行难”的难题,需要各种措施齐头并进。

1、建立贷款农户申报财产预登记制度和诚信调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私营业主一般采取是家庭共同承包经营的模式,家庭人员中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财产,如房产、有价值生产工具和固定生产资料、农村土地、鱼塘、山林等承包经营权。这些财产因其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得不到更好的融资方式,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前可以采取由农户自行申报,协调好村级组织进行预登记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对预登记财产的所有权确认和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欠贷农户一旦因发生诉讼和执行,可以使执行法庭正确掌握欠贷农户和私营业主的可供执行财产,及时采取执行措施,避免财产所有权权属的争议。

诚信调查对避免贷款风险起很大作用,信贷员在对农户发放贷款前,可以着手从农户按时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和农村上交款方面进行基本诚信度的调查,从中发现农户有否不良信用记录,对收集和掌握到农户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收入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资料,应建立完整的农户个人档案。并依靠村、镇连挂干部和村级基层组织及贷款农户邻近村民反映的情况正确作出诚信判断。建立农村私营业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使用资金流向的定期分析制度,信用社还可以与法庭执行机构沟通被执行人名录,形成一种长效的贷款农户诚信体制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欠贷农户的诉讼案件。

2、建议参照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新出台的《物权法》有关规定协调政府农经部门,根据国家扶持农业特色产品政策向特定农户或农村私营业主发放具有本地区农产品发展或企业加工用途的专项封闭贷款,采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结算专户的封闭贷款管理方式,并由政府农经管理部门对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养殖业动禽畜和加工企业农副产品设立动产抵押制度,使信用社贷款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有效防止农户贷款的风险。

3、建立法庭与金融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各专业银行、信用社和法院执行局定期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执行法官要针对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面的疏漏,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予以反馈,以健全金融机构的信贷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对信贷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规范信贷员的行为,以降低诉讼中的对立情绪。信用社对欠贷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的名册进行通报,人民银行负责做好账户的查询 工作和建立开户“黑名单”在金融系统内部爆光,协调专业银行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履行好举证的义务。在金融机构内部形成一种的联防机制,使信用差的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无立足之地。

4、以案件审理为抓手,减少申请执行率。法庭司法工作要紧紧抓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一要旨,贷款纠纷案件必须从审理开始为抓手,提高审判案件承办法官责任心,不能就案审案,减少案件审理的缺席判决率,注重案件的实效解决,以点带面做好农户的宣传工作。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在案件审理中兼顾执行,提高欠贷农户的自觉履行率,以使此类纠纷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促进农村信贷环境进一步好转。

5、充分运用法庭速裁审案程序,化解纠纷,减少争议。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标的小、双方争议不大,速裁审案程序可以快捷、有效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及时的找到欠贷农户就地审案和调解。通过现场速裁审理,对赖帐农户起到威慑作用,促使部分农户主动还贷;耐心做调解工作,让农户分清利弊,努力达成和解;利用巡回速裁审理,提高农户的出庭率,并积极邀请镇村干部和群众旁听案件,使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强化信用观念;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邀请镇村干部一起上门做工作,对拒不执行的严格依法处理,维持信贷安全及良好的信贷秩序。

6、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全力破解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执行难”。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执行协作网络的作用,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动工作机制,通报信息反馈,加强协调、沟通各联动工作机制部门的联系,调动村级执行协作员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协助人民法庭的执行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对欠贷农户就地村、社区和打工单位开展公告曝光活动,征求执行线索,也可适当向社会有偿征求执行线索悬赏执行。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针对贷款被执行人财产难查实、人难找的特点,在执行立案时公开执行干警的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并充分利用执行协助网络制作通信录向协作员提供执行干警号码,在接到信息后快速出击并有效及时的采取执行措施。对标的虽小、人难找、财产寻的案件可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查实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选择典型案件加大执行力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用足、用好,坚决采取强制措施。让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不讲诚信而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更高的拒执成本。

7、推行交叉执行制度和建议设立强制取证据制度。交叉执行制度是指申请人在受理执行案件的人民法庭在合理的期限内不能满足申请人的请求,申请人民法庭将执行案件移送上一级人民法庭,由上一级人民法庭将执行案件指定给其他人民法庭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交叉执行制度有利于排 除地方行政干预,减少执行法庭压力,加大执行力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强制取证是指侦查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强制手段对有关当事人的财产进行调查取证,作为人民法庭进行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的证据。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执行程序也不例外,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主要依靠申请人自行提供,人民法庭不能采用侦查手段调查搜集证据,因此,申请人由于无法取得被执行财产证据,而法庭依职权主动调查又未发现。即使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由于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申请人和人民法庭无法搜集到相应的财产证据,对被执行人无法强制执行。为了解决申请人和人民法庭搜集财产证据难的现状,建议立法机关设立强制取证制度。这对加大人民法庭执行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贷款三查制度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什么是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

    贷款三查制度

    什么是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通过实施贷款“三查”,有利于贷款人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及......

    贷款三查制度

    银行所说的"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所谓贷前调查就是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的收入情况、还款来源、担保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 贷时审查就是在发放贷款时......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

    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

    贷款三查制度培训

    贷款三查制度培训 —微贷中心(2012-5-30) 一、贷款“三查”制度内容: 贷款“三查”制度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二、贷款“三查”制度的定义: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

    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信贷经营成本高从建立农户经济档案需双人调查、贷款审查、审批、贷后检查、到期催收、核算利息、建立信贷档案等,每笔贷款所做的工作至少占2个工作日,加上纸张等,成本......

    三农贷款存在问题和困难[共5篇]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供给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目前,长汀县信贷支持“三农”的承贷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信社“一农独撑三农”的单一格局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据测算,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