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2: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

第一篇: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的演变形式

识记: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政府用金属铸造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我国最古老的是铜铸币。西方的银元。

3、信用货币: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信用货币最大的特点在于: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信用货币又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交易的双方相距较远,交易金额较大时,用现金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很不方便,而银行转账结算会给交易双方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存款货币这种形式的信用货币便产生了。

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例如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

7、足值货币: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的货币,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都是足值货币。

8、不足值货币: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是不足值货币。

领会: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劳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归私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有限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私有制的形式下,如何将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交换,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其他人生产的产品。

(2)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但在商品交换中,如何确定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比。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3)如何将抽象的人类劳动——价值表现出来呢?马克思探讨了价值形式的演变,并

在此基础上自然推导出了货币的产生。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比如一袋米=一只羊,一袋米的价值通过一只羊得到表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又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

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数量要能够伴随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

(二)货币的职能

识记:

1、计价单位(价值尺度):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2、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交易媒介(流通手段)的职能。

3、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借贷、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收取租金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的也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最大好处就是安全,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领会:

1、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交易媒介职能的发挥首先需要货币将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此时货币是计价单位;商品具有了价格,货币便可充当交易媒介,实现商品交换;如果商品交换中出现了延期付款的状况,货币则成为延期支付的手段。因此,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含着货币的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

2、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

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三)货币制度

识记:

1、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包括名称和值。

3、无限法偿: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4、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

5、主币和辅币:目前各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

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正是这个“难题”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7、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又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欧元诞生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领会: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值;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币(本位币)、辅币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无限法偿、有限法偿: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2、自由铸造的意义:其意义体现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的铸币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熔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会把法定金属比才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货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费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币值、物价稳定。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行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 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本位制下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6、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

2)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相符合的,所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1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对衰落以及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

8、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21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特里芬难题”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

日等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

9、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第二篇:2014年会计自考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四章重点全分析

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外汇的基本含义,汇率的各种决定理论,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和作用,了解外汇和汇率的种类,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外汇与汇率

识记:

1、外汇:我国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将外汇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2、自由外汇:无需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随时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3、即期外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

4、远期外汇:按远期外汇合同约定的日期在未来办理交割的外汇。

5、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或外汇牌价,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7、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英国、美国是间接标价法国家的典型代表。

8、基准汇率:基准汇率是指一国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一汇率即为基准汇率。

9、套算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

10、即期汇率:即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即为即期汇率。

11、远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12、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

13、买入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14、卖出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15、官方汇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

16、市场汇率: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

17、有效汇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18、名义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

19、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

领会:

1、外汇的含义:(着重掌握外汇的静态含义)

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我国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将外汇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

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的区别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3、汇率种类的划分

1按照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汇率可分为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

2按照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时间划分,汇率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3按照银行买卖外汇的不同划分,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4按照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度划分可将汇率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5按照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划分,可将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二)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识记: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为基础。所谓“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统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用公式表示为:Ra=Pa÷Pb其中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Pb 代表外国物价指数。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存在,同时在各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不同国家所选取的样本商品及其所占的权重也不相同。在此情况下,该理论提出,一定时期两国汇率水平的变动是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货币应该贬值,反之则应该升值。

领会:

1、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说):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变动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收支活动会引起国际借贷的发生,国际借贷又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动。当流动债权(外汇应收)大于流动债务(外汇应付)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只有当流动债权等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求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

2)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决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因为这些货币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主要应该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

3)汇兑心理说:该理论是阐述汇率决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债务支付,进行投资或投机、资本逃避等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外国货币具有了价值。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外国货币所作出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的高低又依托于使用外国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每个经济主体使用外国货币会有不同的边际效应,他们对外币的主观评价也就不同,而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到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

4)利率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对汇率起着决定作用。

该理论认为,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的利率差。

5)货币分析说:该理论是从货币数量的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的。

该理论认为,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于国外货币供给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价格水平等比例上

升,本国货币汇率将等比例下跌;当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相对于国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升。

6)资产组合平衡理论:较之其他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偏重短期汇率决定的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资产总量分布于本国货币、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之上,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风险及自身的风险偏好确定其最优的资产组合。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均衡汇率就是投资者作出资产组合最佳选择时的汇率。

2、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通货膨胀: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量下降——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2)经济增长:短期内一国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升值。长期内,该国货币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

3)国际收支:收小于支,逆差——本币汇率下跌,外国货币汇率上升。收大于支,顺差——外国货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

4)利率:一国的高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出该国,从而减少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

5)心理预期:心理预期因素主要影响短期汇率的变动,当预期某国家货币在未来将会升值,则外汇市场上投资者会大量买进该国货币,造成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本币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币升值。反之,则助推本币贬值。

6)政府干预

其中,前三项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后三项属于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因素。

应用: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因素(人民币升值的驱动因素)

1、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的快速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利率水平,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内在原因。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联系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特别是2007年我国GDP达到2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高于2003~2007年年均10.6%的增速。而反观其他国家,美国在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2、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贬值、外币贬值。美国的经常项目和财政出现双赤字,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

3、市场预期因素。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连续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则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从而导致内外利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被进一步强化。此外,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受国内较高物价水平的影响,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中央银行将进一步上调利率。因此,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流入,全球范围内游荡寻找机会的国际“热钱”也趋向流入国内。国际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得企业和个人资本项目下的结汇大量增加。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或减小汇率波动,央行每年被动购入外汇,推动了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

4、该时期外汇管理制度下的一些制度安排,如企业强制性结售汇、外汇指数银行头寸持有限制管理等扭曲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银行、企业、居民的交易、投资、投机等外汇需求受到抑制,外汇供给被夸大,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人民币升值压力。长期实行的具有倾向性的经济政策,如鼓励出口、吸引投资等,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5、该时期人民币升值也存在国际政治因素。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施压中国进行人民币升值,或为转移国内对经济管理当局的指责,或为争

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

(三)汇率的作用

领会:汇率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反之,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对出口产生抑制,促进进口。当然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这一影响程度还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2)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主要会对短期资本流动造成影响,若市场上普遍预期一国货币将会贬值,为了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投资者不愿意持有以该国货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而将其转兑成外汇,引起资本外逃。

(3)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从进出口两个方面来分析)

进口: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进口消费品的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物价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反之,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国物价水平的上涨。

出口: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促进商品出口,出口增加会加剧国内商品的供需矛盾,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4)对资产选择的影响

一国货币趋向升值,人们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和货币计值的资产;相反,一国货币越趋向贬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

应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5个积极影响、2个消极影响)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改善(1)积极影响:○

4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贸易条件;○。

1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2)消极影响:○

(四)汇率制度

识记:

1、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领会:一国选择汇率

“二战”后的1945——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后 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上多数国家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一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也不是毫无前提的,事实上是需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的:1)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适合选择浮动汇率制;2)通货膨胀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3)一国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本国的限制,而且货币当局手中没有掌握足以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数量时比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应用:1994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支付的改革及改革目标

1994——2005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方针,开始将人民币盯住美元。

2005年7月21日以后,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次汇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3)起始汇率的调整: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一次性小幅升值2%。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汇率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第三篇:2014年会计自考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六章重点全分析

第六章货币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识记: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领会:

1、货币市场的特点

1交易期限短: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是与该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特点相关联的。货币市场○

中的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期限只有半天,最长的不超过1年,所以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流动性强: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与其第1个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越○

短,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就越强。

3安全性高:货币市场的这一特点除了与前两个特点密切相关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货币市场○

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只有具有高资信等级的企业或机构才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来筹集短期资金。

○4交易额大: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大多数交易的交易额都比较大,因此个人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2、货币市场的功能

1.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政府的国库收支经常面临先支后收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政府在货币市场上发行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因而,国库券市场是倾向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流动资金快速周围的特征决定了短期融资是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最大量、最经常的融资需求,通过合格的商业票据,企业可以从倾向市场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满足这种需求。与此同时,流动资金暂时闲置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投资目的。

○2.它是商业银行等商业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指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必要的借款要求的能力。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引发挤兑危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保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流动性。比如,遇到客户的大额提现需求,商业银行既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中从其他同业处及时借人资金不满足,也可以通过出售自己所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收回资金来满足。○3.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的。例如,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各国中央银行最经常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买卖政府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用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额和倾向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其他利率水平,最终引起投资量和消费量的变动实现中央银行倾向政策操作的目的(第十章中会有详细的阐述)。○4.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基准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被广泛用作各种利率型金融工具的定价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利率的风向标,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

应用: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功能的发挥

(二)同业拆借市场

识记:

1、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同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我国报价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领会:

1、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2个方面)

1)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准备金管理的场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场所。

2、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利率,由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

3、央行怎样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机制是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影响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

(三)回购协议市场

识记:

1、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实际上是以一笔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证券的卖方(资金需求者)以一定数量的证券进行质押借款,条件是一定时期内再购回证券,且购回价格高于卖出价格,两者的差额即为借款利息。

2、逆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相反的方面即为逆回购协议。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项交易,从证券提供者(资金需求者)的角度看是回购,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

领会: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十分广泛,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金融性企业都是这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央行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收益。

非金融企业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积极性很高,因为逆回购协议可以使它们暂时闲置的资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而回购协议则可以使他们以持有的证券组合为担保获得急需的资金来源。

应用:证券回购价格、售出价格与回购利率之间的关系

回购价格=售出价格+约定利息

回购利率=(回购价格—售出价格)/售出价格×360/距到期日天数×100%

(四)国库券市场

识记:

1、国库券:是国家政府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2、美国式招标:财政部接收出价最高的订单,出价最高的购买者首先被满足,然后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所有的国库券售完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购买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这便是为国库券发行市场中典型的“美国式招标”。

3、荷兰式招标:如果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则称为“荷兰式招标”。

4、一级交易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5、货币市场基金: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

领会:

1、政府财政部门发行国库券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融通短期资金,调节财政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二是为了调控宏观经济。注:这两个目的,就可以理解为国库券市场的两项功能。

2、国库券流通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1央行:不能直接在发行市场上购买国库券,因此,央行参与国库券的买卖只能在流通市场上。○

央行买卖国库券的行为被专业化称为“公开市场业务”。国库券的流通市场是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地参与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安全性、收○

益性与流动性相统一的投资组合管理。国库券的高安全性、高流动性和税收优惠特点使各类金融机构都将其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项重要的无风险资产。

3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参与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大都通过金融中介机构。○

(五)票据市场

识记:

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

2、贷款承诺:又叫信用额度,是指银行承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借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3、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4、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

5、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6、再贴现: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

7、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领会:

1、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资金融通功能

2、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作用:降低商品销售方所承担的风险,有利于商品交易的达成,促进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

3、票据贴现市场的功能:票据的贴现直接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

4、票据转贴现市场的功能:转贴现满足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相互融资的需要。

5、再贴现市场的功能:再贴现则成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6、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中央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可以贷放的资金量,进而减少市场中的货币量,因此,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应用:

1、票据贴现金额的计算

贴现利息=汇票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天)

实际获得的贴现金额=汇票金额-贴现利息

2、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不良影响?

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经营产生冲击,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渐萎缩。银行为了应对这一不良影响开发了一种新产品-----贷款承诺,即银行承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借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贷款承诺降低了票据的利率水平,可以保住银行短期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

(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识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领会:

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特点:1)存单面额大;2)存单不记名;3)存单的二级市场非常发达,交易活跃。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对于筹资者(商业银行)来讲有两项功能:

其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主动、灵活地以较低成本吸收数额庞大、期限稳定的资金。

其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因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而改变。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讲,其功能表现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存在极大地满足了大宗短期闲置资金拥有者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双重要求,成为其闲置资金重要运用的场所。

第四篇:2014年会计自考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八章重点全分析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流程与结算;了解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

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理解远期利率协议的功能;理解金融期权合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金融互换的含义、原理与功能。

重点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掌握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与特点;掌握金融期货合约的种类、金融期权合约的种类与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1、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2、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便达到转移、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交易行为。

领会:

1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2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3构造复杂,1、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设计灵活

1价格发现功能;○2套期保值功能(又可称为风险管理功能)3投

2、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机获利手段

(二)金融远期合约市场

识记:

1、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2、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议利率借贷一笔确定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

领会:

1远期合约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2远期合约

1、金融远期合约的特点:○

3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一般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是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

2、远期利率协议的功能:远期利率协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固定将来实际支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风险。

(三)金融期货市场

识记:

1、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2、外汇期货(货币期货):是以外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3、利率期货:是以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

4、股价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兼有套期保值和投资获利的功能。

领会:

1金融期货合约都是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

1、金融期货合约的特点:○

2金融期货合约还克服了远期合约流动性差的特点,各自跟交易所的清算部或专设清算公司结算。○

3金融期货交易采取盯市原则,每天进行结算。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2、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远期合约的区别:金融期货交易是在金融远期合约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最大的共同点是均采用先成交、后交割的交易方式,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1在交易所内交易。○金融期货在指定的交易所内交易,交易所必须能提供一个特定集中的场地。金融期货合约在交易厅内公开交易,交易所还必须保证让当时的买卖价格能及时并广泛传播出去。而金融远期市场没有集中的交易地点,交易方式较为分散。

○2合约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是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合约,对于交易的金融商品的品质、数量及到期日、交易时间都有严格而详尽的规定,而远期合约对于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没有固定的规格和标准。

○3保证金与逐日结算。金融远期合约交易通常并不交纳保证金,合约到期后才结算盈亏。金融期货交易则不同,必须在交易前交纳合约金额的5%~10%为保征金,并由清算公司进行逐日结算。○4头寸的结束。金融远期交易由于是交易双方依各自的需要而达成的协议,因此,价格、数量、期限均无规格,倘若一方中途违约,通常不易找到第三者能无条件接替承受权利义务,因此,违约一方只有提供额外的优惠条件要求解约或找到第三者接替承受原有的权利义务。

○5交易的参与者。金融远期合约的参与者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商、贸易商和金融机构。而金融期货交易更具有大众意义,参与交易的可以是银行、公司、财务机构,也可以是个人。

3、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有非营利性会员制和营利性公司制两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期货交易所仍然会员制。

应用: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的应用(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应用,详见课本P189-192)

(四)金融期权市场

识记:

1、金融期权合约: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2、期权费:又称权利金、期权价格或保险费,是指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

3、看涨期权:也称买权,是指赋予期权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卖方手中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上涨时买入看涨期权。

4、看跌期权:也称卖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卖给期权卖方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买入看跌期权。

5、欧式期权:是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

6、美式期权: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在其他情况一定时,美式期权的期权费通常比欧式期权的期权费要高一些。

领会:

1期权合约买方与卖方;○2期权费;○3合约中标的资产的数量;○4执

1、金融期权合约的主要内容:○

5到期日 行价格;○

2、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期权合约的区别:

(1)标的物不同:期货标的物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但不能是期权;但是期权的标的物可以是期货

(2)标准化程度与交易场所:金融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合约,都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金融期权合约既有标准化合约,也有非标准化合约。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非标准化合约在场外进行交易。

(3)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同:期货合同是双向合约,期货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但期权是单向合约,期权买方有权利没有义务行权,卖方有义务无权利行权。

(4)保证金要求不同:期货双方都交保证金,期权卖方缴纳保证金。

(5)盈亏风险承担特点不同:期货交易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都是无限;金融期权合约买方盈亏风险有限,盈利可能无限,卖方盈利有限,损失可能无限。

(6)结算方式不同:期货实行每日结算;期权到期结算。

(7)现金流转不同:在期权交易中,买方要向卖方支付保险费,这是期权的价格,大约为交易商品或期货合约价格的5%~10%;期权合约可以流通,其保险费则要根据交易商品或期货合约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在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都要交纳期货合约面值5%~10%的初始保证金,在交易期间还要根据价格变动对亏损方收取追加保证金;盈利方则可提取多余保证金。

(8)套期保值的作用与效果不同:期货的套期保值不是对期货而是对期货合约的标的金融工具的实物(现货)进行保值,由于期货和现货价格的运动方向会最终趋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护现货价格和边际利润的效果。期权也能套期保值,对买方来说,即使放弃履约,也只损失保险费,对其购买资金保了值;对卖方来说,要么按原价出售商品,要么得到保险费也同样保了值。

3、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使期权的买方将风险锁定在一定的限度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期权卖方在买方不行使期权时获得期权费,也可以利用期权合约规避现货市场存在的风险。

应用:金融期权合约的应用

某投资者手中持有A股票10000股,买入价为每股10元。该投资者预期未来3个月,A股票价格波动在9.5~9.9之间。为了规避风险,该投资者以4000元的价格出售1份以A股票为标的资产,数量为10000股的看涨期权合约,执行价定在10.5元。如果未来3个月A股票的价格上涨,超过10.5元,买方行权,合约的卖方以执行价格10.5元卖出A股票10000股,则他在这只股票上的盈利为9000元(4000元期权费+5000元的买卖差价)。相反,如果真如他所预测的,未来3个月A股票的价格下跌,买方不会行权,合约卖方获得4000元的期权费,则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4000元,只要股票价格没有跌到9.6元以下,他就不会亏损。

(五)金融互换市场

识记:

1、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得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2、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利率的一种预约业务。

3、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

领会:

1、金融互换的原理:比较优势理论。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以进行互换:

第一,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第二,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1、利率互换的功能:利用比较优势,降低各自融资成本。

应用:利率互换合约的应用(详见P195)

第五篇:2014年会计自考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三章重点全分析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了解通货紧缩的影响、成因与治理。

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理解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市场供求的影响;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与治理。

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识记:

1、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2、货币失衡:与此相反,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领会: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

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

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2、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货币均衡作为市场供求均衡的一种反映,其自身均衡对市场供求均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

例如,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利率将下降,而利率的下降会增大货币的需求,进而使得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得以实现。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是均衡的利率水平。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识记: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 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2、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3、经常账户:也称经常项目,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4、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内容,资本和金融账户是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组成的。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两项。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是金融项目的三个明细项目。同资本项目一样,金融项目也是按净额记录的。

5、贸易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为贸易账户平衡。

6、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

7、国际收支差额: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指的就是总差额。总差额大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小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逆差,储备资产减少。领会:

1、国际收支的特点:

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具有期限性特点。

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1)经常账户

也称经常项目,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1货物:货物项下记录的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外汇收支。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收支,也称有形贸易○

收支。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其差额称为商品贸易差额。

2服务:服务输出记入贷方,服务输入记入借方。○

3收入:指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所引起的报酬的收支,包括职工报○

酬和投资收入。本国居民因拥有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资本所有权、证券和债权(长短期贷款和存款)所有股利、利润和利息收入记入贷方。非居民因拥有本国直接投资资本所有权、证券和债权所 得股利、利润和利息记入借方。

4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项目。从本国向外国无偿转移记入借方,而从外国○

向本国的无偿转移则记入贷方。

3、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货币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存量的净增长意味着商业银行向市场中投放的本国货币增加,也即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所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度下,因汇率变动的自发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不会长期呈现顺差或逆差的状况,也就不会由此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出口大于进口,即贸易账户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汇储备增加,本国货币需求扩大;反之,本国货币需求减少。

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4、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国际收支差额特别是贸易账户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最为主要。

若贸易账户顺差,则会增加一国市场总需求,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会拉动本国产出,增加就业。相反,若贸易账户逆差,则会减少一国市场总需求,会对本国产出、就业水平产生不利影

响。

5、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一)财政政策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通过扩大或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或降低税率等措施。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会降低本国各类经济主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二)货币政策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或利率等金融变量,用以影响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对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也可以采取让本币汇率贬值的对策,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

(三)外贸政策

运用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行贸易管制。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对出口商品采取出口退税、免税,达到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应用: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及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多年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汇占款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2009年年底,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之比高达119.5%,大量基础货币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出去。依据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以货币乘数倍相应增加。为了对冲由外汇占款而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方式回笼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外汇占款的增长率,但同时使中央银行承担了巨额的票据发行成本。

(三)通货膨胀

识记:

1、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我们通常所称的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3、批发物价指数:这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4、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领会:

1、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三个物价指数指标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WPI):这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IPD):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的通货膨胀和隐蔽型的通货膨胀。

(3)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

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等。

3、通货膨胀成因的解说:

(一)需求拉动说

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

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该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

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1)经济部门结构

不同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如开放部门劳动生殖道率的增长率较高,而非开放部门劳动生殖道率的增长率较慢,但在国内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生殖道率增长较慢的部门 的工人往往会要求与生产率增长较快部门的工资上涨率看齐,这就使其工资增长速度快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

(2)供需结构

在一些国家的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转型,需求结构升级,或者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等,可能存在供需不对称的矛盾。

4、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可以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必然导致某些社会成员受害,某些成员受益。

通货膨胀时期,工资收入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因而广大工薪阶层的社会成员,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包括企业工人、公司职员、政府雇员、院校教师、部队官兵,等等。那些从利息、租金、稿酬等获得收入的社会成员也将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因为这部分收入并没有随同物价上涨而增加。

受通货膨胀损害深度最深的是退休者和老年人。通货膨胀时期,利息、租金收入者遭受损失的同时,它们的支出者则因为以贬值的货币支付利息或房租而实际上增加了收入,所以,利息与房租 等的支出者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对于处于需求旺盛且是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是产品价格的主动制定者,其产品价格可以伴随着各种成本的上升而相应上升,甚至高于成本上升的速度,因而,这类企业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

该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原因在于:

第一,通货膨胀中,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滞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因此,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资方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企业利润的提高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第二,通货膨胀中,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相应的增加,在实行累进所得税制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使人们按照更高的税率等级缴纳个人所得税,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从而有条件增加货币供给量,形成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使投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第三,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社会上还存在闲置资源,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形成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使投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2.促退论

该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管理,从而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第二,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迫使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部门的比重增加,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三,通货膨胀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到破坏,扰乱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失调,削弱经济的活力。

3.中性论

该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质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我国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存在于开始阶段的短题意内并且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特别是总供求基本平衡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极大,危害而广,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破坏性的作用。

5、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等政策操作来减少货币供给量,使得通货膨胀得以缓解。

(二)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

特别是针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来讲,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即:缩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购买与投资,进而减少社会总需求,使得通货膨胀得以缓解。

(三)实施适当的收入政策

1.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

2.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

3.强制性限制

(四)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

1.利率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使利率可以最优配置资本资源。利率指数化应用较为广泛。2.工资指数化:是指工人的货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按照价格指数自动调节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

3.税收指数化:指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经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应用: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数次幅度较大的物价波动。除了与西方类似的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等观点外,许多学者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成因说。

其一,“体制转轨说”。这种理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引起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着过旺的投资需求,当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强和商业银行缺乏信贷控制能力时,会导致货币和信贷的失控,由此引发通货膨胀。

其二,“结构说”。这种理论认为,我国存在这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在改革农业现状过程中,农业大发展使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其三,“人口说”。这种理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用较少,尤以土地资源更为稀缺,资源的缺乏导致价格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四)通货紧缩

识记: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领会:

1、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物价水平是否持续下降。

2、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从表面上看,通货紧缩中的物价水平的下跌似乎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效用,给其带来一定好处,但从长远来看,持续的物价下跌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投资看,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减少投资,投资减少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应会缩减,雇佣工人的数量将减少,整个社会表现为产出下降,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从消费看,物价还会下跌的预期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消费不足,经济运行陷入衰退。

下载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4月会计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全分析(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会计自考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一章重点全分析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了解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理解投资银行的功能;理解保险的基本职能与基本原则。 掌握......

    2014年4月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重点全分析

    第二章信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理......

    金融理论与实务(2010最新版贾玉革)第五章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2010最新版贾玉革)第五章讲义.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轻轻松松挂机月赚3000不是梦,无需投资......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2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51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53 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四章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为理论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是()4-103 A.购买力平价理论 B.国际借贷说C.货币分析说 D.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2.世界上一直采用间......

    自考 金融理论与实务 2011版 名词解释第六章 货币市场

    第六章 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 :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 :是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它的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按字数排版

    实务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管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存款货币:通过银行......

    2011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6专题

    学习知识 增长见识 提高认识 —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为了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公司安排基层班组长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