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测试(学生自己出题)
语文第四小组测试
一.字音
纨绔勾当信札牛犊
忖度和稀泥溃败铁砧
编纂捋虎须铜臭穷兵黩武
讪讪踔厉风发毗临伶仃
吞噬祛斑家给户足脂肪
蹂躏飞来横祸谙熟拾掇
数罟不入洿池有的放矢摒除婢女
饿莩芳馨果脯辟谣
虽有槁暴牛虻鸡胸脯辟邪
跬步笑靥坼裂解甲归田
非蛇鳝之穴梦魇缜密行伍
生非异也亲家嗔怪吭声
二.错别字(可能有可能没有)
名门旺族优哉悠哉鸠占雀巢坐镇(对化妆品(对联袂(对 相辅相承录象机决窍棉里藏针煤碳名信片变本加厉
三.背诵默写
1.不尽长江滚滚来
2.飞湍瀑流争喧豗
3.移船相近邀相见,犹抱琵琶半遮面
4.《劝学》中强调经过学习才能发生变化并且用比喻论证的句子是:
5.《寡人之于国也》中用打仗的情况来说明梁惠王只是做了表面工作而实质未变的句子是:
四.文言文
輮以为轮:善假于物也:
声非加疾也:无以至千里
风雨兴焉:吾尝跂而望矣: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4)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
第二篇:大学英语听力测试出题策略分析
大学英语听力测试出题策略分析
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学习方式以及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作为检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四、六级考试英语四六测试也进行了新的改变,所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听力测试也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改革。
张尧学司长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如果我们把突破英语实用能力的瓶颈放在听力上,则我们的试题设计必须是基于听力的”。作为试点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试点考试中包括视听理解,视听综合和阅读理解三个部分其中和听力有关试题占总分65%。作为普通教师对大学英语听力测试的研究不论是不是针对四六级考试或者只是作为平时测试都是对学生过程性评估的一种,所以研究测试是为了促进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
其实任何一种语言测试都不会是完全客观的,所以在出题时只能期望更有针对性更接近测试的目的,不论是四六级网考采取的多项选择,单词/短语听写或是句子跟读,还是各种英语测试提供的各种试题,目前阶段计算机考试的方式有效丰富了考试题型,大大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但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社会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听力考试素材的修改和制作,对听力试卷的制作使听力测试的变得充满变化,本文将分析影响听力测试结果的一些因素和听力测试出题策略。
1测试理论的重点
世界语言测试理论经历了三代, 即前科学语言测试、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测试或后现代语言测试。
2听力测试语料分析 2.1 词汇学因素 2.2 社会语言学因素 2.3 认知学心理学因素 2.4 语音学因素 2.5 其他干扰因素
中外文化差异,英国式思维/美国思维
3听力测试试卷分析 3.1 题型 3.2 选项制作 3.3 答案提供
英语听力测试的历史远不如英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的历史,因为它是技术的产物,是英语测试改革到最近阶段的产物,伴随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化与进步,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从传统的课本加磁带转变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测试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为大学英语测试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资源库,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源作为个体的一线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提供最适合个体需要的听力试题就变得非常有趣。
词汇,语速,速度,间隔,清晰度,语音语调,社会语言学,跨文化,认知,元认知
试题是丰富的,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只提高了英语应试能力,而没有提高真正的能力。考试的能力
第三篇:高二模块测试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模块考试
命题人:钱佰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2、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老这样说的道理在于
A.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具体科学就不可能发展
B.辩证唯物主义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辩证唯物主义是具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
3、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
4、德默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这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5、以下观点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是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
②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③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克相生而成的 ④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7、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意识混乱现象。这一实验证明了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试睡员、砍价师、团购师等新的职业层出不穷。新兴的职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给了多种途径。但有专家告诫:职场新人在涉入一个新的职业之前,都应该对该职业做足够的了解。不能光凭一时兴趣便贸然闯入,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状况和性格特点谨慎选择。这启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
A.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B.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9、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
10、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
11、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12、2012年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将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良好人居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
①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任何事物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正在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3、人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人以它的灵敏性和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深受人们的青睐,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家务,也可以独立操作生产程序,还可以深入险地排除工程故障,甚至做一些人不能做的事情。这些事实说明
①机器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人进行某些意识活动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
14、国门大开之后,流行文化蜂拥而至,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伴随丰富的物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这种观点错在它
A.从根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
B.没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C.将运动、变化、发展混为一谈
D.将事物一时力量强弱,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15、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因果之间是必然联系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16、2012年7月,温家宝在江苏调研时说,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支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坚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要两手并举。支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D.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7、《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 ④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18、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一切”。该观点错误在于
①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②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没有看到辩证否定观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9、基于龙芯处理器的移动操作系统——第二代“天熠”,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成功。该系统可操作性强,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体验,并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可实现移动通讯信息的快速准确交互。这一事例直接表明了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C.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0、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21、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前,十八大代表深入群众接地气,把百姓的心声传达给决策层,做好群众的“通信员”。十八大代表这样做的哲学依据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群众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2、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
2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④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4、2012年9月7日,胡锦涛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贺信中,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各项工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再立新功。为此,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
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②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放弃个人利益,铸就永恒的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意识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
26、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
27、为帮助小微企业尽快走出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某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取消了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为小微企业“减负”;开拓融资渠道,加强银企联合,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大力开展市场促销,进一步巩固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国外市场。
根据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第四篇:潍坊著名高中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
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修葺.(qì)芳馨.(xīn)奇葩.(bā)杞.
人忧天(qǐ)B. 踯躅.(zhú)摇曳.(yè)国殇.(shāng)解.甲归田(xiè)C. 诡谲.(jué)怆.然(chuàng)蹉.跎(cuō)羁.旅情怀(jī)D. 霰.雪(xiàn)聒.噪(guō)戏谑.(nuè)沽.名钓誉(gū)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
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阔 遐想 欲盖弥彰 穷兵黩武 B.雾霭 料峭 钟鼓馔玉 酩酊大醉 C.斑阑 楼谢 郁郁寡欢 气冲宵汉 D.暑光 晦气 催眉折腰 蓬荜生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味地压抑怒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而肆意发泄,除了更加伤害别人和自己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B.在分工细、讲专业的社会,靠消费者自己来解决整个问题不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是监管不利..,这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审视。C.有人问她近期有没有计划自己来导一部戏,她说没想那么远,目前还处在艺术创作阶段,对于制作实在敬谢不敏....
。D.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特别是枪杀案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从枪支泛滥的社会现象到骇人听闻....的校园枪声,可能正是民主和自由付出的代价。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独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篷底睡秋江。A.闲房冻坐时
B.寂寞深村夜 C.何如钓船雨
D.渔人夜不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B.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C.中国近20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D.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于他恃才傲物的个性和作品的深奥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6.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7.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8.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D.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
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
而美,拔其园葵而.
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
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燔:烧毁。③理:法官。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
理 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 疾:马上 C.不私.其父 私:偏爱 D.失刑则刑.
刑:上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嗜鱼,故不受也 猥以.微贱 B.拔其园葵而.弃之 渔夫莞尔而.笑 C.子其.治事矣 吾其.还也 D.子则.自以为有罪 海运则.
将徙于南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
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①百官自正 ②受大者不得取小 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 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⑥寡人亦有罪耶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责任是不对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3分)
(2)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3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名句默写(从下面四组中选三组填写在答题纸上)。(6分)(1)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亦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
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五、语言运用。(12分)
16.写出下列诗歌的创作手法。(4分)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下面是某学生的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不当处并修改。(4分)尊敬的老师:
①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②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③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④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多问津班级事务。⑤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途 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地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谤,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自己培养有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快乐,因此“行”是解闷销愁的最好法子。我们有时心境染了凄迷的色调,散步一下,也可以解去不少的忧愁。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科学家说我们就归于毁灭了,再也不能重走上这段路途。主张灵魂不灭的人们以为来日方长,这条路我们还能够一再重走了几千万遍。将来的事,谁去管它,也许这条路有一天也归于毁灭。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选自《与大师感悟人生》,有删改)
19.作者描写自己上班途中的见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如何
由有关看风景过渡到有关人生的?(4分)
20.文章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上班路上的风景?描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4分)
21.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2)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
看到了世界。
2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的观点“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看法。(6分)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标题自拟;(4)立意自定;(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五篇: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
《山地回忆》扩展练习
(一)一把炒米
(1)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有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与队伍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2)已经第七天了。
(3)这七天,三人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
(4)此时,三人都无力地靠在一棵粗壮的老榆树上,三人的目光都很贪婪地望着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5)望着那一把炒米,老班长的喉蠕动了几下,小个子战士艰难地咽下唾沫,大个子战士的那张嘴很大地张着„„
(6)谁也没敢动那一把炒米,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这句话是昨天夜里老班长端着枪说的。
(7)昨夜里,老班长刚刚眯瞪,就被一阵撕扯声惊醒。老班长睁眼一看,见是大个子战士和小个子战士争夺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8)老班长愤怒地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个蛋,都给我住手!这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9)第八天夜里,夜色漆染一样的黑,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战士面前说:“你赶快把这把米嚼下去,趁今晚上没月亮,天黑突出去。我们在北面打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围。突出去找到部队来救我们。”
(10)大个子战士激动地接过米袋,稍迟疑一下就把米抓到嘴边。小个子战士忽然冲上去,一把抢过米袋对老战士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
(11)老班长被小个子战士的突然举动激怒了。他夺过米袋,一拳就打在小个子战士的鼻子上,骂道:“混帐小子,灵巧个屁,个子顶不住枪杆高!”
(12)小个子战士就不再言语,流着泪抹着鼻内流出的殷红的血。
(13)大个子战士狼吞虎咽地把那把米嚼了进去。
(14)突围开始。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在北面山坡上的一阵枪声把敌人吸引了过来。
(15)突围出去的大个子战士,回望着苇子沟的北山时,那里的枪声正一阵紧似一阵„„
(16)几天以后,大个子战士带着队伍来营救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时,却在苇子沟的北坡上,发现了老战士和小个子战士布满了弹孔的尸体。
(17)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之后,和其他战士一起把二人的尸体掩埋在苇子沟的北山上。
(18)几十年过后,一个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在苇子沟的北山上,立下一块墓碑,上写:“革命烈士刘冬生父子之墓”。
1.三个战土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为了突出什么?
2.小说安排了两个小战士两次“抢米”的细节,老班长的两次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这两处细节描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段(9)中的划线句子,是老班长说的真话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段(12)中写小战士“流着泪”,结合全文思考一下,小战士为什么流泪?
5.你认为小说最为震撼我们的是第几段?结合全文,从结构上谈谈这一段的作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和主题。
(二)彩蒲台的苇 孙犁
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⑵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⑶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⑷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
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⑸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⑹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⑺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⑻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⑼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
⑽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7.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补充上喻体,那一项更恰当()
A.好象生活在水里的鱼
B.好象生长在苇上的虫儿
C.好象飘荡在水上的船儿
D.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8.第二自然段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苇的不同用途,是为了具体说明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A.水养活了苇草
B.人们依靠苇生活
C.这里到处是苇
D.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
9.第四自然段方格处缺一词语,应该是()
A.不只
B.不但
C.不会
D.不再
10.下面对第⑷段划线句子深刻含义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项()
A.它充满了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是抵抗日寇侵略的象征。
B.苇不单纯是好看,它还有各种用途,养活了生活在冀中的勤劳朴实的人民。
C.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D.它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它体现了冀中人民的坚韧不拔、不可征服的民族的精神,因而显得壮美。
11.第⑸段加点的“血液”一词在此有特定含义()
A.反抗斗争
B.坚强不屈
C.流血牺牲
D.英勇智慧
12.请简略回答“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这句话:⑴从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看,它起什么作用?⑵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采蒲台的苇”,那么它有何深刻含义呢?
(1)(2)
13.根据上下文,回答“仇恨是一个┅┅一个”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14.这篇文章的题材裁是()
A.小说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散文
【参考答案】1.“没有突围出去”“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七天,艰难咽下唾沫”“嘴很大地张着” 2.“谁动我就崩了谁”“一拳就打在小个子战士鼻子上”作用是为了表现老班长舍生忘死的无私形象。3.应该不是真话。老班长肯定知道自己和孩子等不到营救的那一刻。4.一是因为父亲打了他;二是对父亲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感到不理解、委屈。5.文章最后一段。这一出乎意料的情节出现,使上文老班长的种种行为有了感情基础,让人顿感老班长形象的高大。6.老班长舍弃自己儿子而把炒米和生的希望让给一个大个子战士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忘我的牺牲精神。
7、D
8、B
9、A
10、B
11、D
12、⑴引出下文。⑵这句话很自然地将文章从对苇的描述转入对人的赞美,并明确交代了写作目的,在人不在苇。(意近即可)
13、仇恨对敌人,爱对革命队伍,智慧是人民群众的。对采蒲台的革命人民的赞美,赞美他们的爱憎分明、勇敢机智。(意近即可)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