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2:0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第一篇: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大一统”货币政策负面效应与矫正之策

一、宏观视角下:“大一统”货币政策调控形势下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实施无差别管理。这样做,国家可以从总量上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控并促成二者的基本平衡,保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一刀切”式的货币政策操作较少考虑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和较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效应差别较为明显,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货币政策操作实施无差别管理不利于全社会和谐发展

各具特色的经济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在经济波动周期上存在差异,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也相应有一定的反差。新一轮宏观调控后,中央银行收缩性的货币政策取向对防止苏南等发达地区经济过热有显著的效果,但对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显得“刹车”过早。2004 年1 季度泰州经济欠发达的兴化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12%,比全省、苏南水平分别低53.58 和73.48 个百分点,2004 年以来,随着国家连续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正处于健康发展周期的泰州市房地产市场“过早”降温,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出现了建市以来的首次下降,乃至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排队购房的现象。信贷投入与现行生产投资热土地区错位,沿江开发的主体地位和区位条件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和发挥。

(二)货币政策操作实施无差别管理不利于居民和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一般大于45%,比经济发达地区高出10~15 个百分点。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富裕社会,而欠发达地区才初步进入小康阶段,相当多的人口还只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承接国家货币政策的条件和能力都非常有限,所需资金主要靠自筹资金和民间借贷解决,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和企业负担。调控作用显现后,即使在融资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更多的微小企业主要偏好于民间融资,且主要融资行为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度”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难题,而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组织规模过小,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欠佳,资信等级偏低,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又不完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成为货币政策难以覆盖的盲区。2004 年宏观调控后,泰州辖内“马太效应”更趋明显。中小企业和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融资难度上升。

(三)货币政策操作实施无差别管理不利于货币政策信号的有效传导

本轮宏观调控中,尽管中央反复强调“有保有压”,但由于一部分商业银行信贷调控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在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时,往往更多地采用贷款余额控制等硬性调控手段,特别是银行监管机构对2004 年3 月末所有固定资产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后,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信贷投放“一刀切”现象。部分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未能从根本上走出“一放活,一控就死”的境地,信贷投放一度呈大幅回落态势,在某一时点上还出现了“只收不放”的现象,全年新增存贷比较大程度上存在不平衡性。2004 年一季度贷款净增39.15 亿元,同比增长36.41%,4 月至11 月份,宏观调控效果作用显现,贷款增速持续加速下降,并于10 月份达到谷底,当月净下降4.21 亿元;12 月份受部分新的储备项目启动和年末信贷计划控制放松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恢复性大幅反弹,净增7.75 亿元,同比多增14.52 亿元。1

贷款增长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经济发展对信贷供给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匹配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全年新增贷款高度集中在年初和年末,一季度和12 月份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比例高达74%,同比提高37 个百分点。年末,中长期贷款新增占比同比提高了

4.93 个百分点,而短期贷款占比却下降了10.13 个百分点。各地金融机构经营状况、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对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机构传导的有效性影响较大。从地区结构看,新增贷款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中。2005 年全年市区新增贷款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0%,占比较上年上升10 个百分点。经济相对薄弱的兴化市和姜堰市新增贷款份额仅为11%和9%,分别比上年下降5 个百分点和7 个百分点。本轮宏观调控中,在兴化市这一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不良贷款率较高,“双降”的压力很大,并使信贷投放能力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将贷款权限上收到分行,县支行基本上无权贷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较低,较多的存款难以转化为贷款,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图难以实现;证券、保险机构规模小,数量少,市场资金交易总量不大,金融市场整体来讲很不发达,货币政策信号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时部分“失真”。随着宏观调控作用的继续显现,一些企业的资金链还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企业存量贷款还存在劣变风险。2005 年末,剔除政策性剥离、核销因素,泰州市不良贷款实际比年初上升1.3 亿元,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升2.88 亿元,其它商业银行上升0.16 亿元。

(四)货币政策操作实施无差别管理最终不利于调控目标的实现

宏观调控后低收入阶层、下游企业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 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央行关于稳定币值、抑制通胀的目标还远没有达到。一是低收入阶层生活更趋困难。粮食、油、肉、菜、煤炭、液化气,是居民生活消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上述商品20%以上的价格涨幅如果对中等收入阶层还能承受的话,对低收入阶层可说是难以承受,高位运行的物价走势对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态势和增幅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部分下游生产企业难以为继。煤、电、油、运、农产品和钢铁是工业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提高难以得到转移和消化。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和化工行业影响产生了一定影响。据对兴化运输公司调查,04 年宏观调控后客运每辆车每天因燃油价格上涨要增加直接成本70 元,1-12 月因燃油价格上涨而增加成本2700 万元,成本上升18%。另据对泰兴化工开发区调查,05 年1-12 月其主导产品总体成本上升了25%,其中的88%的上涨成本是由煤炭涨价上涨引起的,1-12 月份,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5.12%,减少0.26 亿元。三是一部分工业企业效益出现下滑现象。从我中心支行2005 年监测的30 户工业景气企业情况来看,企业对原材料购进价格和生产资料综合价格水平判断指数分别比同期上升21 和15 个百分点,多数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速度远远快于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亏损面增加。1-12 月景气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11%和下降12.36%。同时,由于投资增速骤然下降,导致投资领域的部分企业产品库存迅速增加,12 月末景气企业存货同比增加1.06 亿元,增长4.59%。企业效益下滑必然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货币政策区域性取向:应妥善解决三个问题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在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金融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集中统一的金融政策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效应明显不同,形成各经济区域之间的不同产出,不利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总量调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实施结构性调控,促使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和适度差别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应是今后加强和完善金融调控的现实要求。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妥善处理好

1、货币政策的集中统一性要求和区域性取向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金融企业商业化经营方向与县域经济、特别是“三农”比较效益没有优势的矛盾。货币政策在结构调

控和区域化取向上应侧重促进经济增长,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上,应对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进行必要的授权和实施有效的激励,实现信息、权力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对称,这样,才能在不违反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确定符合各自区域特殊性的区域货币政策。在农村地区,要充分认识“三农”问题的弱势效益、农村金融的“脆弱性”与商业化经营方向的深层矛盾,要与农村经济产业政策“量体定制”出相适宜的货币信贷政策。

2、妥善处理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总量稳定和区域协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金融服务功能扩张的冲动与金融管理价值取向的矛盾。实践证明,各区域、各行业之间的经济如果不能协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很难实现,人民银行要实现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也是非常困难的。央行监管职能调整后要协调相关监管部门注重主动培育农村经济中的活跃成分和市场化主体,重点监测民间资本流向和民间融资规模、投向及利率,引导民间融资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3、妥善处理好资金存量流量调控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与社会生态环境不佳之间的矛盾。在各经济区域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很不一致,金融繁荣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资金的边际利润率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资金总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和金融繁荣地区,导致资金的流量、流向和总量的地区分布失衡,形成“马太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适度差异化的区域货币政策能够调整各地区之间的资金边际利润率,调节资金的流量,促使社会资金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同时,还能趋向地区平衡,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产权制度

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金融制度中最核心的制度,它的建立与完善能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预期,有利于财富积累和长期的经济活动。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产权界定、产权安排、产权经营以构成完整的产权运行,激励足够多的有谈判能力的产权主体的产生,并通过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市场竞争,增大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化的份额,以外在的压力和竞争迫使现有金融体系发生变迁,从一元垄断走向多元竞争。

(二)完善金融发挥作用的环境,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一方面取决于金融体系本身是否完善,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金融运行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着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效率。在现阶段,货币政策经受着来自经济运行的诸多挚肘,要想在现行条件下成功地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寻求货币政策同其他宏观政策的配合。

(三)改进金融管理行为和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经济金融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建营造守信的经济安全区和金融环境生态示范区,深入开展“一创四评”和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为“创建金融安全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为先导,形成县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金融环境综合整治,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搭建“金融生态平台”。改进金融监管行为和方式,为县级支行传导实施货币政策作保障。当前要积极消除以往偏重防范风险、限制银行竞争、压制金融创新的消极监管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金融监管的弹性,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开展同业竞争,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增强微观金融主体的活力和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灵敏性。要创造条件建立全辖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与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完善农业贷款保险机制;要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切实解决资产评估、公证、转让中的收费过高、手续过繁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基层商业银行发展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创造条件。要尽快改革现有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参考文献:

[1]梁卫军.浅议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作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05).[2]钟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徐瑞娥.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5,(03).

第二篇:浅谈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

浅谈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

姓名:陈晨学号:2009442531班级:09会计本科5班

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原因如下:1.由于外贸顺差和储蓄的较快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偏快,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可能性。为了应对每年4000亿—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由于储蓄率过高,导致投资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3.从目前来看,08年物价上涨主要还是属于一种外部输入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但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总需求膨胀。为了防止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也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控制货币的增长速率,都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4.次贷危机使美国及全球经济面临一定的衰退压力,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雨雪冰冻等灾情。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也就是要防止在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货币增长速度过快。

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演变一场罕见的经济危机开始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以及由于高利率和国际压力等造成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得出口规模的大幅减少; CPI在六月见顶后出现了逐渐回落的走势,通胀形势趋于好转,加上中国股市一蹶不振连创新低,GDP也开始下滑,保经济增长再次被提上中央日程,所以央行为了贯彻中央保持经济增长政策,一改前期紧缩的货币政策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并逐步转变为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如下:1.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2.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6.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人

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价格上涨压力较大。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从抑制通胀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应由侧重于“宽松”转向“适度”。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2)信贷政策应更加注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3)面对复杂形势,更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4)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加大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偏向紧缩型),防止流动性过热。原因主要为通胀压力持续,稳定物价依旧为重点;实际货币投放量过大引起物价上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发达经济体多宽松的政策引发人民币大量增值和热钱流入。因而2011年一是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消费、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改进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加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信贷政策指导。面对外部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和国内情况的现状,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稳固发展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为保证信贷投放适度增长,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强化结构性调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一是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市场工具动态微调贷款结构。二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节能减排、“三农”、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坚决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贷款;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使信贷投放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倾斜,防止贷新还旧累积不良贷款的风险。

第三篇: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

我国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消费,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开放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的支持经济发展。2010年全年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流动性过热现象,CPI指数持续升高。再上半年出现的各种指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央行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在今年10月份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近两年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同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本国就业率,鼓励扩大消费,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欧美国家遭受重创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近期美国宣布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退去在今年相继以有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宣布加息。随着加息周期的开始我国在明年有可能由现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如果我国明年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通货币膨胀的压力肯定会加大,随着欧美实行宽松政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推高也会传导至我国,全球流动性泛滥也会导致热钱持续流向新兴经济体,从而产生更大的资产泡沫。如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随时调节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险,能够保证经济的基本稳定,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管理通胀预期.管理价格体系.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速度增长并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是有所增强的。总体来说随着流动性的泛滥,资产泡沫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明年我国可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四篇:我国宏观调控实践

我国宏观调控实践

摘要:宏观经济调控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及经济运行状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

宏观经济调控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责。它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调控问题,对于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确认识宏观经济调控必要性,增强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宏观经济调控,一般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使用多种经济和非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引导、调节和管理,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发展的过程。

我国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十一五”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提出的总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

关注经济运行状态,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总体的运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总量的平衡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协调与大体均衡的一种经济运行状态。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标有: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等。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利率、调节外汇储备数量等。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及中性货币政策。

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准确把握宏

观调控的目标,合理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正确选择宏观调控的时机,科学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

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二是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宏观调控的方法和主要措施方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货币信贷投放;严格土地管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宏观调控的实质:调整结构,改革体制和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经济生活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五”期间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2005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功实

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国宏观调控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坚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败多成少,中国人民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多了。今天的改革,我们看到了它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地成功。改革中有混乱,有失误,但更令人欣慰的是成功,是前进。改革中有反对,有动摇,但令人充满信心的是,改革成果在统一着人们的认识,在动员着更广泛的力量。与其他转轨国家比,与中国

历史比,深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多么可贵,多么来之不易!宏观调控成绩很大,改革任务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并祝愿,宏观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将更加完善,更为坚强有力,更受到人民的信赖。

2007级学员:苏明 中央党校三医大班

第五篇: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

简而言之,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市政府货币当局即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货币政策也需要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

首先,调结构,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需要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其次,当前通胀上行压力仍然显著,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显现,制约了“扩内需”的空间,货币政策需适度向“反通胀”倾斜。再者,两年的信贷飙升后,我国银行业未来可能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金融业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而信贷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将避免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使我国银行业更加注重信贷质量的提升。

确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释放调控信号,管理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预期。但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因此,货币当局应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而且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主要内容为:(1)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国家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2)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薄弱环节。增加以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3)进一步完善调整有关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以及引导居民的消费。(4)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5)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总之,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应当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使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步伐更为稳健。

09电子商务

夏青

下载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两者同属于宏观调控紧缩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息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两者同属于宏观调控紧缩货币政策,只是加息属于价格型调控工具,提高准备金率属于数量型调控工具。 一般来说,两者都能通过收敛货币乘......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评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评析 摘要:财政政策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发展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

    中央银行概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主题。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货币政策已......

    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社会调查

    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社会调查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部分。最终目标包括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市场稳......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答: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金融数学10本黄小听17摘要: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货币政策已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

    评价2004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效果

    浅析2004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效果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热,并引发了原材料等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为避免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2004年我国进行了......

    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进[范文]

    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进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主体,财政政策在经济运行调控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巨大的调控作用。但那时银行却是财政的附庸,无足轻重,甚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