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术中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告知
凡术中需输血者,医师应当在术前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输血申请
(一)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对患者术中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用血申请,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如术前评估患者术中有大出血可能时,应提前做好大量用血审批,待血液落实后,方能安排手术;
(二)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降低输血风险,对符合条件的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鼓励患者自身贮血、自体输血;
1、术前贮存式自身输血: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
(2)患者签字同意;
(3)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由输血科、临床科室负责采集血液;
(4)按相应的血液贮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5)采血前后可给予铁剂、维C及叶酸等治疗(有条件的可用促红素);
2、手术中自身输血及其他血液保护措施
(1)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①条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或红细胞压积>0.25;
②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红细胞压积不宜低于0.25;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0g/L以上;
(2)术野自身血回输:超过4小时的开放性创伤、剖宫产术、胃肠道、管腔内腔穿孔、恶性肿瘤等不宜行术野自身血回输;
(3)减少出血:如运用电刀、超声刀及微创手术,控制性降压技术,同时尽量避开血管;
(4)应用血液替代品:如静脉替代液;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多项技术一起应用,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但在使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血液动力学监护及严格维持正常血容量是很重要的;对不符
合以上条件或采取了以上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患者,医师在术前术中术后应对这类患者进行用血前评估,并按病情需要备血、输血。
三、取血核对及血液发放管理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及取血冷链箱到输血科取血;
(1)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病案号、床号、受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献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检查血制品是否有凝块、混浊、变色,血袋有无破损、漏血、标签是否清晰完整、献血员条形码是否与输血记录单条形码一致,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检查冷链箱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温度异常时不得发放血液;
(3)血液发出后,一般情况下不得退回;
四、输血前核对管理
输血前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名;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五、输血过程管理
1、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
供血者的血液时,待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在手术过程中,以CVP、HR、BP等生命体征平稳为前提,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输血速度,术中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相关体征,以便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及处理见《市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市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识别标准》;
4、输血时限: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全血、红细胞、血浆应在离开冷链30分钟内使用,一般输注不超过4小时;血小板,立即输注,一般在30分钟内输完(或遵医嘱)
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单送输血科;
六、外科急性失血(主要指创伤及手术失血):
1、失血量小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80g/L者原则上不应输血,但应输注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以补充血容量。
2、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8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大于血容量)时,可先以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的扩容液补充血容量,再输注红细胞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输注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纠正的贫血患者。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和白蛋白。
3、失血量过大(已超过1000毫升),仍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
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第二篇:血透登记管理制度
青岛市中心医院
血液透析病例登记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血液透析室病例登记管理制度。
一、登记范围: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门诊、住院患者必须实行逐一登记备案。
二、责任人:血液净化中心接诊医师。
三、登记内容:
1、填写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统一制定的血透病人登记本。
2、根据卫生部批准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透析管理登记要求,登陆“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按要求逐一登记。
四、登记资料的存放、保管
1、血透病人登记本的保管,实行交接制度,保管责任人为当班医生。
2、对“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登记,定期导出备份。
3、以上病人登记资料,血液净化中心统一保存。科室内工作人员对病人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五、管理和审核
血液净化中心主任、护士长对此项工作负责监督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篇:术中取血工作流程
术中取血工作流程
1、巡回护士将取血通知单通过传输系统传至检验科,并在输血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术间电话。
2、电话通知取血护士取血。
3、取血护士去检验科取输血通知单。
4、取血护士去血库取血,与血库医生共同严格核对血液后双签字。
5、取血护士将血液送至手术室并于巡回护士严格和对血液后再次双签字。
送病理工作流程
1、每天下午2:30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所有病理、申请单及
登记本。
2、病理护士到手术室取病理,并与手术室护士逐一严格的核对后进行双签字。
3、病理护士将病理送至病理科并于病理科医生再次核对
后双签字。
4、病理护士将病理登记本通过传输系统传至手术室。
术中送冰冻工作流程
1、巡回护士将冰冻、申请单、及登记本准备好同时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术间电话。
2、电话通知病理护士送冰冻。
3、、病理护士到手术室取冰冻,并与手术室护士逐一严格的核对后进行双签字。
4、病理护士送冰冻至病理科并与病理医生再次核对后双签字。
5、病理护士将冰冻登记本通过传输系统传至手术室。
外巡护士工作流程
1、每天早7:30上班。
2、7:40准备接择期患者。
3、8:40送消器械。
4、13:00送消器械和污敷料清洗。
5、如没有接送患者任务,立即到器械室协助门卫进行器械室的工作。
6、16:30下班。
门卫护士工作流程
1、每天8:00上班。
2、8:10到无菌间检查过期物品。
3、8:20到器械室准备送消物品。
4、8:40交外巡护士送消。
5、8:45到门卫执行门卫工作。
6、若门卫无事,立即到器械室进行器械的打包和清洗工
作。同时监督保洁做好生活区环境卫生。
7、4:30下班。
第四篇:医院血透进修制度
医院血透进修制度
净化中心是学习血液净化技术的基地;是进口透析机、透析消耗品发展趋势的展示窗口;是学习维修、保养透析设备的课堂,对自愿前来进修的人士表示欢迎。希望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凡到“中心”进修必须递交申请书一份,得到“中心”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进修手续。
二、到“中心”进修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护士、技师:具中等护理专业学校文化水平,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技师应具有一定的电子电工知识。
2、医师:具医学本科学历,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验经验。
3、工作积极主动、肯学习、热心为病人服务。
4、尊重老师,遵守血透室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篇:血透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血透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坚持质量教育。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其内容应随质量管理的深入而循环渐进。通过质量教育,明确实行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自己的工作在质量形成中所取的地位,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时刻保持强烈的质量意识,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建立质量管理组织。科室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纳入科室、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3、搞好质量信息收集工作,逐步建立以医疗统计为中心环节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做到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处理等准确、及时、有效。
4、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医疗质量的责任制要落实到医疗质量形成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要求和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做到逐级负责,层层把关。
5、落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对易发生于紧急病患延误诊治,医务人员擅离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医疗作风低劣、仪器管理维修不善、病患管理方面不严等方面的差错、事故、纠纷等要当做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建立医疗质量保证体系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有科主任、护士长、小组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2.定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3.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实施细则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实行会诊制。
2.成立科室负责人负责的医疗监控网络,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3.质控组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检查各项医疗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并作详细记录。
4.建立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缺陷登记本及医疗质量自查登记本,由责任人如实登记,处理医疗纠纷要有记录,有处理结果。
5.科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业务,加强医德教育,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考核。
6.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责任人,应逐级上报,及时妥善处理。科室将按有关规定处理,并帮助责任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业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