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文章标题:关于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省**县**镇曾经是**县城所在地,地跨“一江两河”,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镇。在三峡工程建设中,**镇顺利完成了公路复建和集镇建设搬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一、二、三期移民搬迁清库以及库区地灾治理等项目工程,确保了三峡工程按期蓄水发电通航和库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受到了国务院三建委
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可是,因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原因留下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困难、失地农民发展艰难等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问题现状
(一)县城东迁和移民搬迁过程中原老县城和香溪集镇剩下的居民困难突出。其主要特点是:
1、家庭成员老弱病残的多。归州镇现有1个居委会,辖4个居民小组,928户1735人,其居民总户数和总人口各占全镇的18.3和5.9,贫困居民占70,50岁以上的老人单独生活的占6,家庭存在老弱病残现象的占75。
2、无稳定的生活来源。居住归州的贫困居民,无就业门路,没有一家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大部分都是靠每月几十到一百余元不等的低保金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贫困居民家庭户平低保月收入116.2元,人均低保金60.3元,远远满足不了生活所需,低于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为了寻求生活来源,有的家庭在集镇内垦种菜园,有的卸货背脚,有的拣废品,有的拣黄菜叶,甚至还有偷鸡摸狗的现象。
3、家庭负担过重。多数贫困居民家庭负担最重的是子女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负担各不相同。其次是房租费,40的贫困居民没有自己的房屋,每月要30-120元不等的房租费开支。家庭经济承受力及其脆弱,最担心家中有人染上疾病。
4、多数家庭住房困难。据调查,现有贫困居民只有25左右的家庭建了房,并且100的负债,大都在3-6万元。没建房的家庭只得靠租房或是搭临时简易房居住,还有一部分贫困居民则居住在老县城175米线上经过政府出钱改造的残值房中。
(二)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值得关注。归州镇因集镇、居民点和公路及项目工程建设占地移民2598人,其中秭兴、归泄、归水及库周交通占地移民1802人的85%调整了土地,极少数(54人)外迁,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就地转非;集镇占地552人中有346人就地转非;2003年土地调整后因交通和项目工程建设占地的人口则没有土地可调整。失地农民按政策领得的移民补偿费,大多修了房子,有的还欠了一些帐,就业无门,生活非常困难。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农村不管他们,居委会也不管他们,似乎被社会边沿化。
(三)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发展值得关心。1997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每年都有100多乃至几百人盲目无序的流向社会。这些人的户口很少迁往农村,一般都是找人托亲挂靠在县、镇不同单位。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居民,更不是干部职工。什么就业再就业、惠农、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都沾不到边,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几乎成了社会的盲点,发展十分困难。
二、问题影响
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生活艰辛,发展困难,若长此下去,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不利构建和谐社会。突出表现有四:
(一)影响社会稳定。多数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子女因经济条件差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初中未读完即流向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在这部分家庭中,少数子女生活堕落,抽烟酗酒,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影响家庭稳定。在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中,离婚的多,出走的多,留守的多,孤居的多。不少家庭主妇忍耐不住贫寒,不得不抛开朝夕相伴的丈夫和老人小孩离家出走,谋求新的生活出路。贫困限制了子女读书就业和今后的发展,造成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生活状况的恶性循环。
(三)是影响政府形象。上述人群总认为他们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付出了牺牲、做出了奉献。政府亏待了他们,造成目前状况的根源在政府。因而,他们埋怨政府,怀疑党的政策,思想消极,牢骚满腹。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属人员生活贫困和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5个方面:
(一)政策原因。一是国家在出台政策时,考虑农村移民的多,考虑城镇居民的少,农村居民可以外迁,而城镇居民不能,农村居民搬迁有房屋补偿费、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外迁补助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搬迁费等各种补助费用,而城镇居民搬迁则只有房屋补偿和253元/人的搬迁费。城镇贫困居民与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沾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又享受不到,各级的重视程度又不能与大中城市相比,各项政策对城镇贫困居民来说显得有些不公平。二是政策不配套。对于在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群缺乏配套的政策管理和跟踪的社会服务,使得他们成了党恩惠顾的盲
区。三是政策滞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与发展、发展与稳定、建设与吃饭统筹协调不够,一些领域的政策适应不了日益变化、多元发展、社会转型的具体社会活动。
(二)社会原因。就老香溪和老县城而言,蓄水前,老香溪是长江中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非常繁荣,居住在老香溪的居民随便开个小店、或是出租房屋、或是做点其他事情每月都有不少收入
;居住在老县城的居民,条件更是优越,生活的门路宽广,勤快一点,每天就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蓄水后,留下来的居民无论是居住的小环境,还是生存的大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失去了过去的生活来源。占地移民失去了生产资料,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格局,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加之仅有的补偿资金用于建房,没有发展空间。同时,大坝蓄水、县城东迁失去了往日的商贸优势,资源匮乏,企业破产重组,库区产业空心化,就地就业的门路极其狭窄,导致生活与发展十分困难。
(三)经济原因。蓄水前,居住在归州的这部分贫困居民,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的弱者,他们家底薄,没积累,有点房子也是土木房屋,还有一部分家庭本身就无房子,靠租住原县房管局或是其他单位的房子,加之土木结构房屋补偿标准低,128元/平方米,一般一个家庭的所有移民费加起来也只有1-2万元,若是没房产的,就只有253元/人的搬迁费。一、二、三期移民搬迁清库,这些居民是每蓄一次水就搬一次家,实际搬家支出远远超出国家补助的搬迁费,结果是东西越搬越少,家庭越搬越穷,没有资金用于发展。
(四)自身原因。历史的原因,导致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很少走出去,视野不开阔。移民搬迁后,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也很难走出去,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小,生活的路子越走越窄。经过几次移民搬迁,有钱有能力和有门路的或是因特殊关系都搬到茅坪去了。留下来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少文化、缺技术、无出路的人,缺少发家致富的先决条件,只得依靠周边环境或是他人过生活。蓄水后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先前的优越环境不存在了,再也没有多少好事可干,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四、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社会和谐。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从长远来谋划,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因此,就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及生产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提以下5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研究,深化社会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和完善城镇居民、失地农民以及为改革和建设付出了代价的扶持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长效机制,从长远上解决根本问题。加强和细化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科学有效的归属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社区管理和政策管理,使社会的每一阶层,每一群体,每一角落都享受到党的春风和阳光。
(二)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吸纳城镇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方弱势群体的生活出路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已逐步迈向工业新县、旅游名县、物流大县的行列,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都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要有意识的通过合法程序,吸引城镇居民、失地农民或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归州作为老县城所在地,情况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贫困居民在库区移民搬迁中做出了牺牲,县级人民政府在出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可适当考虑归州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真正保证这部分贫困居民,尤其是绝对贫困居民能够吃得上饭、吃得饱饭。创新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人们参与社会保险,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坚定他们的生活信心。人生最宝贵的是对生活持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从精神上战胜困难。对于库区城镇建设搬迁后留下和新出现的贫困群体,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首先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认识到自己不是生活的“多余人”,要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强化居民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创业。在打工经济已发展成为农(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研究具体措施,为他们打工构建信息传递、技术培训、维权保障等机制。社区居委会要逐一对贫困居民家庭进行解剖分析,建立贫困居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档案,派出专人走出去联系劳动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帮助他们融入经济社会的大潮。
《关于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社会调查与实践报告
题目: 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报告 系别:管理与经济系专业班级:09工商管理2班 姓名:金满城时间:2011.7.11-2011.7.2
5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
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区交界,平川区从中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其中旱地占60%。现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4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有汉、回、藏、满、蒙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1.1%。年均气温9.9℃,年均降水量 220 mm左右,蒸发量1900m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3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40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9元,综合实力位全省后列。农业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如何使贫困人口尤其是干旱山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成为靖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靖远县贫困人口情况
我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若笠、石门、兴隆、永新、双龙等5个乡和五合、靖安、东升、北滩、高湾、大芦、乌兰等乡的干旱山区,这些地区生态恶劣,交通不便,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十年九旱,饮水困难,完全靠天吃饭,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乡村集体经济没有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经过历年的扶贫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面不断降低,截止2007年剩余绝对贫困人口4.7万人(728元/人均年收入),低收入人口3.92万人(728-1015元/人均年收入),合计8.62万人。虽然2007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9元,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黄灌区的北湾、平堡、东湾、乌兰等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而干旱地区的若笠、永新、石门、兴隆、双龙等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1700元之间。如果新的扶贫标准(1300元/人均年收入)一旦实施,靖远县贫困人口将增加到15.1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44万人的34.36%)。其中建档立卡剩余贫困人口8.62万人,历年返贫及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6.5万人。
二、造成贫困的原因
贫困是靖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是县域内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连年干旱。通过对100户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等自然灾害已成为导致贫困地区群众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县位于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220 mm左右,十年九旱,尤其是近6年来平均降水量仅为131毫米。同时,低温、暴雨、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以2007年为例,我县连续遭受低温、强对流天气和持续干旱袭击,农民支出明显增加,农业损失严重,尤其给生活在干旱山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和脱贫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2007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088万元,人均财力不足87元。有12个乡镇地处干旱半干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若笠、高湾、石门、双龙、兴隆、永新6乡至今未通油路,大部分村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结构单一,完全靠天吃饭。财政投入的不足和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这些地方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观念落后,缺乏技能。2000年至2007年因技术缺乏返贫达3310人,占历年返贫及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的5.1%。抽查农户8户48人,其中658-919元之间的2户11人,658元以下的4户23人。主要因为这些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学技术和劳动技术技能的能力较低,这其中包含因智力、残疾、观念落后等因素导致返贫。这些人外出打工仅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工作。对科学实用技术掌握甚少,甚至一些贫困户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生活。主要分布在我县若笠、石门、兴隆、永新、双龙等乡干旱山区。
(四)是因疾病而返贫。2000年至2007年因疾病返贫2690人,占历年返贫及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的4.1%。抽查农户7户41人,其中658-919元的有2户11人,658元以下的有4户30人。若笠乡若笠村张克鹏是一个因病导致返贫的典型例子,张克鹏原来开商店和加工厂,在当地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富裕户,但由于父亲有病多年,张克鹏为给父亲看病,将商店、加工厂变卖,又跟别人借了许多钱,总共花去6万多元,加之他本人又不能干重体力活,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难。儿子在兰州打工,一年挣4000元,成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五)是因人多地少返贫。在调查户中,因缺地返贫的6户28人,其中658-919元的3户12人,658元以下的3户16人。靖远县刘川乡赵淌村是一个典型的老移民村,人均耕地仅有1亩,在部分调查户中由于结婚、生孩子,人口增加了,而耕地的面积得不到增加,加之种植结构单一,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短期内很难脱贫。赵淌村崔生福一家共5口人,5亩水浇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就2007年的收入来分析,种植3亩玉米套小麦收入为2000元,2亩洋芋由于地质差,收入仅为500元左右,崔生福外出打工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大女儿上职中每年需要近万元,因而家中几年来经济一直很拮据,生活困难。
(六)是因关井压产返贫。2000年至2007年返贫4320人,占历年返贫及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的6.65%。共抽查7户45人,其中658-919的1户6人,658元以下的5户22人。这种情况主要分布在东升、靖安等产煤区域,由于这些乡以前采矿业多,大部分劳动力就近到煤矿务工,增加经济收入,但由于近年来国家为整合资源,杜绝事故的发生,整合关闭了一批中小煤矿,从而减少了用工人员,成为这些人口重新返贫的因素之一。
(七)是因子女上学返贫。2000年至2007年因子女上学返贫达到7700人,占历年返贫及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的11.85%。靖远县作为教育大县,群众对教育和供孩子上学普遍重视。通过对18户96人抽查,收入在658-919元之间的有6户29人,658元以下的10户71人。刘川乡赵淌村唐庄社李福忠家有4口人,6亩水地,两个儿子分别在高
一、高三上学,2007年种植洋芋、洋葱、西红柿等农作物4亩,养猪1头,总收入1万元左右,在2001年以前,由于孩子上学开支少,家中较为富裕,而在近两年以来,仅孩子每年的费用开支高达7000多元,加之疾病等因素导致返贫。
(八)是物价上涨因素带来的返贫。主要反映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过大,而农产品价格除油、肉之外,涨幅较小。农业投入成本明显增加,而收入减少导致部分农户返贫。
三、扶贫开发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抓水移民,兴川济山。靖远县贫困因旱,根源在于缺水。黄河流经县域之长,水资源潜力之大,是劣势中的优势;但能见黄河水,未受黄河益,却是扶贫开发前不应是现实的现实。“三西”建设开始后,靖远县始终把大兴农田水利事业作为农业翻身、稳定脱贫、开发致富的根本措施来抓,念水经,走水路,强基础,寻出路。通过扬黄河之利,济干旱之贫,兴川济山,以水治旱,移民开发,解救贫困。大兴骨干水利工程,兴电、刘川、三场塬三大灌区整体开发,并新、改、扩建280余处小水工程,新增水地31.97万亩;建设集中排水工程33处,解决了20.76万人的饮水问题、22.9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二十多年来虽然人口不断增长,而人均占有水地并未减少,贫困乡、村共有1.78万户、7.85万人迁移到了新灌区,按照通路、通水、通电和有稳定收入来源、有看病就医场所、有学校和基层管理机构的要求,统一规划田、林、水、路等基础设施,建成规模移民点130余个,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四至五年稳定脱贫”的目标。现在兴电、刘川、靖会三大高扬程工程灌溉地区,已成为靖远重要的粮食、蔬菜、林果基地。“史以明今”、“以史为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靖远二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说明了“抓水移民,兴川济山”的扶贫战略是符合靖远实际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所以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要把“抓水移民,兴川济山”作为扶贫开发的第一策略。一是加大对现有水利设施的更新改扩建。二是加快双永生态移民工程的立项实施,该工程总投资3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6.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5万亩,直接供水人口2.83万人,大小牲畜5.64万头(只),解决0.4万户、2万人移民安置问题。
(二)兴修道路,生态立县。“要想富,先修路”,经过20多年的扶贫开发,靖远的道路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现有的公路状况和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极不协调,相对而言,靖远县的交通道路严重滞后,进出县城的道路不通不畅,虽然依傍黄河,但黄河两岸道路不畅,至今还有6乡未通油路。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实践证明,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开放、开发、脱贫致富的中心环节。交通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专家测算为每1元公路投资的社会总产出接近3元,相应创造增加值1元;每亿元公路投资为公路建筑业新增和保留近2000个就业机会,为公路建设直接或间接提供产品的行业的就业机会又是公路建设业的2.43倍。它对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要把兴修道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争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以黄河为轴心,大力发展交通道路。以建设沿黄经济长廊交通网为重点,积极争取黄河两岸公路建设项目,以修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为目标,积极争取通乡公路建设项目;积极配合促成白宝铁路延伸项目尽快实施,实现与宝中铁路接轨,打通靖远东去的便捷通道;积极争取航运建设项目,打通水上航道,把靖远建设成白银市公路、铁路、水运中心。解决贫困,让人民富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找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最佳结合点,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保护好生态,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明中促进工业化,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靖远县境内山峦起伏,重峰叠嶂,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差。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只有认真搞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加大生态林建设,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树立“生态立县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靖远的贫困面貌。我们要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将蔬菜、畜禽、林果三大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连片开发以兴电灌区为主的10万亩枸杞基地,以高湾乡为主的10万亩优质籽瓜基地。在北滩、刘川等地引进新品种,发展苹果产业,四季豆种植及玉米豆类种植。推动特色农业朝着“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工业强县,文化兴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没有龙头企业的农业,仅靠家家户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是无法占领市场,靠卖初级产品,既使能赚到钱,也只是卖原材料的钱。只有通过农业的工业化水平来带动农村经济。没有这个前提,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就没有销路,农业就不能得到较快发展。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全民经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靖远是个文化古县城,历史悠久,景观旖旎,旅游资源丰富,饮食文化深厚。在发展经济上,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着力打造黄河40公里旅游风情线,加大法泉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包装、宣传,招商引资力度,把它打造成品牌。同时大力发展以餐饮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使之和旅游业形成共振效应。
(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自2001年以来,我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2个,通过整村推进,兴修梯田6.59万亩,发展集雨节灌面积1.28万亩,新打机井、泉水截引等水利工程42处,建设村级文化培训中心29处,改扩建小学36所,种植枸杞4850亩,种植中药材6000亩,兴建枸杞晒棚90座,引进良种羊16280只,培训农民技术员14900(次)。整村推进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发展了特色产业,提升了农民素质,减少了贫困人口。下一步,我们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整县稳定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在兴电灌区四乡近年来兴起的枸杞种植产业布局结合行政区划,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项目资金,以改变基础设施条件和做大做强枸杞、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建设重点,加快脱贫步伐,使该区域贫困面貌有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提升。
(五)加强培训,科教扶贫。几年来,靖远县通过劳务技能培训,就业率达到95%,稳定率达到90%,基本实现了“一人培训、终身受益”,“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实践证明,科教扶贫是正确的,可行的。下一步要不断加强贫困乡村“两后生”和劳务技能培训,将农村科技示范户、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加大科技普及力度,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工作。加大脱贫致富信心的教育,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变单纯依靠救济生存为自力更生,逐步走向在干中脱贫、干中发展。
(六)贴息贷款,保险支农。近年来,我县扶贫贷款直接扶持贫困农户2846户,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和项目辐射带动贫困农户471户,加快了贫困乡村农户的脱贫致富步伐。实践证明,扶贫贴息贷款是拿小钱办大事,扶贫效果明显。下一步,要积极与金融、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根本目标,以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农户和部分贫困户、养殖大户、贩运大户和农村合作协会组织等为重点扶持对象,认真搞好扶贫贴息贷款。同时,我们也看到,局部暴雨、冰暴、风沙等自然灾害又威胁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来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三篇: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论 文 题 目: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专 业 班 级财务管理4班
姓名(学号)孙晓丹 20081435实 践 时 间7月18到8月18号
2011年8月18日
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聊城市,莘县,魏庄镇,邹巷村。
一.简介
莘县坐落于聊城西北隅。是一个典型农业主导型城市。全县有21个乡镇。其中,邹巷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 0岁~20岁 21岁~40岁 41岁~60岁 60岁以上
小学 71 89 27 36
初中 18 11 5 0
高中 2 0 0 0
大学 1 0 0 0
共计 92 100 35 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但看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 谷物 玉米 两头猪 农副产品 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 1500斤 1100斤 一吃,一卖(600元)200元 2500元
项目 化肥 种子农药 学生 各种集资 日杂 农税
支出 250元 100元 250元 20元 200元 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二.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 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四).政府不办义务教育,农民只能自己集资办学。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没有自己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四五里远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读。国家一直宣传普九,然则在我的调查中发现,高昂的学费使得普六也成为问题。正好,反正没有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四.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 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漫长而短暂的暑假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城市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第四篇: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河南省沈丘县莲池乡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对农村的生活还是挺了解的,因此我借暑假的时间对家乡的居民生活现状(主要是教育以及收入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居民生活的现状,进而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采取恰当的措施,将好的现状维持下去,并使不好的现状得以改善。
调查地点:河南省沈丘县莲池乡
调查时间: 20011年7月
调查对象: 河南省沈丘县莲池乡部分村民.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调查背景简介:
沈丘县位于本省东南部,沙颍河上游,属周口地区。面积1070平方公里,人口113.61万,辖21个乡镇,551个行政村。莲池乡,位于沈丘县城南7公里处东连石槽集乡,西与项城市接壤,南邻范营乡,槐刘公路穿境而过,全乡境域96平方公里,共辖2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6万亩,总人口47920人(来自2010年7月周口市人口调查数据)。主要经济特色:矿山配件加工业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主要产业,对莲池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调查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教育历来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我也借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下是对这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
教育 程度
年龄 0岁~20岁 21岁~40岁 41岁~60岁 60岁以上
小学 60625324
初中 4545256
高中 13920
大学2400
共计 1201208030
结合上面的表格以及我的调查记录,我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莲池乡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没能顺利普及。而表中20岁以下的120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7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2000元,再除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几乎所剩无几;21至40岁的12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们几乎都是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据我所知,不仅莲池乡,在其他农村甚至小城镇,似乎外出打工也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据邻居等人所说,最近几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因为他们觉得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并且大学生越来越多,就算考上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也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倒不如早点参加工作,积累经验。因此这个原因成为了影响农村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居民收支情况调查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话一直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就算是现在生产耕作半机械化的农村,这样的维生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而且只靠农作物来维持日常开销是极其困难的。对这种情况,我也作了调查,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结果如下: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 农副产品 一人外出打工种田补助
收入 1500斤(1500元)1200斤(1000元)2000元200元6000元200元
项目 化肥种子农药日杂学生学费及生活费蔬菜油盐等 礼钱
支出 400元 200元1000元500~7000元不等10001000左右
这组数据基本反映了多数农村居民的收支情况.由该表我们可以看到,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
1500+1000+2000+200+6000+200=10900元,10900-400-200-1000-2000-1000-1000=5300元,按平均每户4人算,则人均净还达不到1500元。由此可见,农村收入偏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又是粮食大省,所以,河南省的众多农村村民仍以务农为主来维持生计。
当然,有的农村已经发展了部分个体经营户,就以莲池乡几个钻头加工个体经营户为例;据我调查,我乡共有钻头加工厂商7家,粗略估计每年每家加工约35万枚钻头,每枚钻头获得净利6.5元,则每家钻头厂每年获利227.5万元,则莲池乡钻头产业净利润为1592.5万元。按每家6口人计算,人均收入37.92万元,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52.8倍。可见,极少数的人口,却占了将近1/10的总收入,可见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在这项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农村的产业仍然很不健全,一般只有几家规模中等的个体私营企业,虽然使得整个农村的人均收入有很大提高,但并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再加上较为落后的粮食生产方式,导致农村村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质量难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调查分析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我个人结合调查结果及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如下: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
势始,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
二.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下,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社会的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基本走向以及农村改革的思路不甚理解,缺乏热情和信息,不敢尝试新的经济劳作模式,过渡的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三.农产品的贬价:虽然粮食的价格在上涨,但是在物价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粮食价格却相对下降了。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假如平均每斤降价0.1元,那末:4亿*2000*0.1=8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将近800亿元。也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作物生产的利润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因此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
调查建议:
那么,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科学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二.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四.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应该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同时,也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体系建设.调查心得:
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支援西部开发,帮扶农村建设,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
第五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衡量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人的幸福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一变化?
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项关于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在一周的时间内,我们来到西安各大超市,公园以及图书馆,新华书店。对那里的人们做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00份,收回48
5随后我们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幸福感与年龄的关系
关键词一:目前的工作(学业)
由以上可以看出,现代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二:家庭状况
由图表可以看出家庭状况的满意程度与年龄关系不大,家庭状况比较满意。
关键词三:社会状况
由图表可以看出对社会的满意程度与年龄并无太大关系,会状况的满意程度欠佳。在调查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市民反映社会治安,公共设施以及政府工作都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四:自身情况
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对自身的关注,们对自身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二、幸福感与收入的关系
关键词一:目前的工作(学业)
由图表可以看出,现代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大致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
关键词二:家庭
由图表可以看出,家庭的满意程度与收入并无明显的关系,97%;有效率93.4%。且无论年龄大小,大都对自己的但是本图表显示,现代人对社睡眠质量下降,影响了他 在收入能满足生存的条件下,份,回收率 锻炼时间减少,现代人大都都自己的家庭感到满意。
关键词三:社会
由图表可以看出,当前的社会状况有些令人担忧,且有些随着收入水平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四:自身
通过这次实践,每个人都学到了很多:
1: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幸福的感知也引人而异。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是幸福的先决条件。系。有钱可以吃好穿好医好,但影响我们幸福感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心态。近年来,的幸福感呈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才容易幸福。
2:不管干什么,准备很重要的。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大家只有团结才能解决。只要与他人真诚沟通,世界其实挺美好的。就是福啦!
3:幸福与工资的多少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餐厅洗碗的阿姨月工资还不到一千,但都感到很满足在调查中发现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
4:这次实践活动主题是“你对生活的幸福感”福这个字眼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中有许多共同的,对身体、也是我们这次活动得的结论之一。当然,在此期间,我们为了更全面、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也每天去不同场对不同层次的人群作调查,们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同时,我们在其中也遭到不少的冷漠和拒绝。开始,我们确实受了些打击,不过几天后,的想法,各人有各人发表意见的自由,我没道理为着因为不同理解而生气、气恼。不过,令人欣慰的,有更多的人支持着工作,解和认识。这次之后,或境遇,二是指生活或境遇称心如意。因此,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健康,我没有负担的上着大学,努力完成学业,虽然也有时郁闷,不过,我想我还是幸福的。以后我会有更多的更大的责任,不过我会学着寻找那个阶段的幸福,因为我自己有着幸福的定义。
5:通过这次活动去调查.后来是有选择的之后,承受能力似乎增强了该如何说才能说服他自愿填写表查.是拒绝促使我们一步步地去改变策略
其实我们的幸福也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似乎又明白了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也对幸福进行了重新思考,,我收益非浅.,以降低被拒绝的频率.其实,正是由于拒绝才磨练了我们.因为拒绝.当你再次想起这次活动时 虽说幸福不是万能的,3只是希望使数据更具说服力,我想这可能使他们重新对幸福进行了思考,.起初.我们才会去思考哪一类更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调,完善自我,那是因为你太幸福了,每个人不管收入多少、年龄怎样都对幸字典上说幸福一是指使心情舒畅的生活,连遭拒绝后.,你脸上浮起的微笑便是幸福.家庭的要求似乎有很相似。这.一开始是看见一个就,心里很是不平衡.因为拒绝,我们才会去琢磨我应,人们2,以便我有了新的理 ,但次数多了.幸福但工资的多少确实和幸福有些关,幸福可以创造,不管那种生活,开心满意加强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单是寻找被调查的对象就是一门技巧很多时候你感受不到一旦幸福失去曾经的幸福就越发
清晰.幸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把握.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现代人每天生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紧张、高速的节奏,让人难得有休闲和放松的时光。人们在奋斗事的搏斗中深感身心的疲惫。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是幸福的感觉是相似的。
幸福真的与物质无关,它只是一种感觉。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作为现代人,其实人们每天都在尽可能的放松自己,调整生活节奏,追求充实 快乐 的人生。看似纷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大家在忙忙碌碌中体味着平凡的人生乐趣。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简单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