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措施
一、培养合格的信贷队伍
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信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信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
三、健全内控制度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四、强化风险管理
农信社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信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信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五、落实信贷员风险责任
要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信贷员要严格要求贷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信贷档案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其次要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x区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是辖内农村信用社、营业部,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综合管理办法和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制度。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
第四条 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各级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包括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 本制度所指经营社是指全辖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各信用社、营业部。
第二章 组织体系
第六条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不含信贷员受权额度内的农户贷款)。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核准)、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第七条 区联社要设立信贷管理部,信用社相应设立信贷部门或信贷岗位负责辖内信贷管理工作。
第八条 区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分别设立信贷业务调查岗、信贷业务审查岗。信贷业务调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信贷业务审查岗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
基层信用社管户信贷员即为信贷业务调查岗,主管信贷业务副主任为审查岗,主任为审批岗。
第九条 实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小组)制度。联社设立信贷审查委员会(简称贷审会,下同),基层信用社设信贷审查小组(简称贷审小组,下同)。贷审会(小组)是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审议需经贷审会(小组)审议的事项,对有权审批(核准)人(指各级行政主任或被授权人,下同)进行制约及专业支持。
第二十条 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二十一条 农户以外的其他借款人申请贷款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三)在基层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自愿接受信用社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四)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比例;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贷款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具有董事会授权或决议;
(五)除自然人以外的借款人,须持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有效的贷款卡;
(六)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许可证;
(七)必须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八)除自然人外的借款人,资本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要达到规定比例;
(九)申请票据贴现,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票据。
各级经营机构不得违背和降低上述基本条件提供贷款。
第五章 权限管理
第二十二条实行信贷业务权限管理制度。根据各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需要和当地经济金融市场状况,实行差别权限核定(授权)。xxx区联社结合基层信用社实际情况在省联社核定权限内对基层信用社信贷业务实行有限授权。
第二十三条区联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省联社核定权限内对基层信用社实行授权。基层信用社在区联社授权额度内可对信贷员实行授权。
第二十四条 区联社、基层信用社对法人客户发放首笔贷款要报上级机构审批(核准)。
第六章统一授信管理
第二十五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制度。统一授信是通过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统一控制客户在辽宁省信用社系统内各类融资总量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列为授信管理范围的客户,在办理信贷业务前必须对客户进行授信,严格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在对客户资信情况及辽宁省信用社系统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确定客户在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系统融资总量的最高限额。系统内各级机构对客户提供的贷款、贴现等各项信用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第七章 业务种类
第二十七条区联社现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为贷款业务。
第二十八条贷款是贷款人根据客户申请自主提供的并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
xxx区农村信用社各经营机构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发放中、长期贷款需报省联社或省联社授权市联社、市办事处核准(不含农户贷款)。
第二十九条 贷款按方式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一)信用贷款,是指以客户的信誉发放的贷款。现阶段全区农村信用社只准许对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除此以外禁止发放信用贷款(省联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第三十条 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全区各经营机构只发放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贷款。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的保证资格、资信状况及其还款记录进行审查,并签订保证合同;
第三十一条 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办理抵押贷款,应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现能力以及所设定抵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物的有关登记手续。要根据不同的抵押物和其评估价值来合理确定贷款抵押比例。贷款额要根据企业信誉情况和抵押物情况加以确定,抵押率原则上不超过50%,最高不超过70%;
第三十二条 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办理质押贷款,应对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所设定质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或移交手续。动产质押的贷款额要控制在其评估价值的60%以内。权利质押要根据权利凭证的票面利息及贷款利息来合理确定贷款比例,贷款额原则上要控制在质押凭证面值80%以下,最高不超过90%。
第三十三条其他信贷业务品种。新开发的信贷业务品种必须报经省联社批准后方可开办。
第八章 操作管理
第三十四条 办理信贷业务要按权限、按程序进行操作。严禁化整为零拆笔发放贷款,禁止越权、超权发放贷款。
第三十五条 实行贷款主办社制度。若借款人已经在一家基层信用社取得了贷款,其他基层信用社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为其发放贷款(社团贷款除外)。
第三十六条 实行贷款查询制度。贷款发放前要通过人民银行的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若借款人有逃废债行为或有不良信用纪录等不得再为其发放贷款。
第三十七条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议与审批、核准(报备)、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信用、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信用收回。
对中、长期项目贷款,由有权审批部门组织评估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十八条 贷款的利率及计息。贷款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由区联社根据辖内基层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利率浮动幅度,报请省联社或省联社授权市联社、市办事处批准,并以此来确定各类贷款执行利率,在借款合同和贷款凭证上载明。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浮或少浮,对社员农户贷款可实行利率优惠。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各地农村信用社始终立足农村、农民、农业,坚持面向社区、面向县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支农服务不断改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一个保证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目前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与实际,就如何构建信贷新文化,健全内控新机制,改进信贷管理工作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信贷管理工作现状 [大秘书-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1、信贷管理制度健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信贷违规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不良贷款绝对额净下降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粗放型信贷管理,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自律组织和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使用不正确等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贷后管理滞后。目前,由于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5、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 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信用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信贷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6、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发展理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强化信贷管理的思考
强化信贷管理主要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严密操作规程,规范决策行为,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贷后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素质。信贷营销理念要立足“三农”而跳出“三农”,做到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努力构建新型的信贷文化,有效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1、完善基本制度,指导和规范信贷业务。每个人的知 识有限,经验积累有限,理性有限,要搞好信贷管理,光靠道德约束是不行的,构建有效的制度框架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定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业务发展、能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能统揽信贷工作的《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信贷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理顺信贷关系,明确信贷工作基本内容,必须建立能统揽信贷工作的适时更新的基本制度架构,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客户对象和准入条件、信贷业务种类、信贷操作程序、贷后管理、风险监管及信贷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制度性规定,为各项具体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制定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应尽快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全面、完整、规范、实用性强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从每一类信贷业务的基本程序、调查内容、审查要点、合同文本使用、到期或展期处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作为办理信贷业务的指南,指导全辖系统性地开展信贷业务,规范业务运行,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三是制定信用社审贷小组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审贷小组运作,强化审贷小组的职能,制定科学的议事规则,从工 作职责、审议范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权利和义务、工作程序、责任承担、档案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增强其贷款审批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审议水平和决策水平,杜绝违规贷款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不良贷款的发生。
四是制定贷后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贷后管理的部门职责,对贷后检查的时间和内容、监管的重点、客户档案管理、风险预警及管理责任的认定、责任移交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做出具体规定,规范展期和转贷行为,使贷后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2、严格权限管理,强化决策程序制约。按照有利信贷业务发展,又要考虑资金计划,既要提高决策效率,又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则,逐步完善贷款授权管理体制,根据辖内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资金头寸状况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贷款方式,科学进行内部授权,强化信贷权限管理。
强化决策程序制约。各信用社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要严格按照岗位制约的原则办理。信贷人员负责调查,主任负责审查、审批。按规定需审贷小组审议的信贷业务,必须严格按审贷小组议事规则进行审议。信用社主任营销的信贷业务,必须经审贷小组审议,并按岗位制约的有关规定办理,严禁一人操作,严禁一言堂,严禁行政命令。超权限的信贷 业务,信用社要严格按照部门相互制约的原则,认真搞好贷前调查,经审贷小组审议后,实行逐级报批后发放。
3、实行审贷分离,强化决策体制制约。审贷分离制是对传统的信贷管理理念的革新,是改善信贷经营管理的治本措施,是信贷制度创新和信贷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对规范决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审贷分离,就是要进一步理顺调查、审议、审批各环节的关系,明确各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规范运作,科学决策,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
各信用社权限内的信贷业务,实行岗位分离。信贷人员承担调查岗,主任承担审查、审批岗。调查人员为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和有效性负责,主任为合规合法性负责,并承担审批责任。超权限的信贷业务,实行部门分离。信用社为客户部门,为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和有效性负责;信贷计划科为审查部门,为审查的基本要素、合规合法性负责;县联社贷审会承担审批责任。同时,进一步探索提高决策效率的措施办法,使效率和质量兼顾。
4、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决策权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决策权人 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信用社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信贷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主任为审查、审批主责任人。经审贷小组审议通过的信贷业务,审贷小组成员共同为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5、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正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信贷业务处于一种放任发展的态势,可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
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强化对客户的贷后监管,及时 发现信贷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客户的风险状况。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重点人员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信贷违规现象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信贷人员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转变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
6、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序时性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小组审议、贷审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序时、分类装订保管。
7、开展信贷基础工作达标升级活动,全面提高信贷基础管理水平。为了提高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要根据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加强检查辅导,消除信贷操作上的不规范行为,提倡精细管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开展信贷基础管理达标升级活动,促进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做到月月有进步,年年上台阶。要将达标升级结果与信贷人员的岗位工资、绩效工作挂钩,充分调动广大信贷人员搞好信贷基础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8、加强信贷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综合 素质。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关系到信合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根据目前的现实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全员培训,通过在岗培训,引导信贷人员学制度、学业务、学政策、学法律,提高信贷人员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培养,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对主要岗位目前急需的专业人才,选派业务骨干重点培养。三是鼓励信贷人员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或资格考试,对未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限期取得。四是建立信贷人员等级化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工效、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信贷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农村之重。目前舟曲县农村信贷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舟曲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为此,本文拟就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其改革不论是推行股份商业化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了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信贷管理依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信贷管理缺乏约束机制,贷款发放操作程序不规范
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工作方面,有些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已不适应金融发展的要求,在一些方面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主要表现为: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检查等制度不系统,信贷员忽视审贷分离制度,有违规放款、人情放款的现象,有的大额贷款竟然从下至上逆向审批;贷款发放的随意性大,明知它行大额贷款到期未还、企业又不能正常生产运行、仍发放新增贷款,展期贷款违规办理,联社领导口头通知,不通过有关程序或会议,在借款合同上也没有借款人签字,营业室主任(负责人)签字即可办理;贷款虽有担保抵押合同,看似手续完备齐全,而实际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贷款高价抵押,有的借据不全或是抵押品不合规定,一旦发生风险,使得贷款催收、变现困难,从而形成呆帐贷款。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为降不良贷款,转贷手续不齐,借款人未亲自到场签字等现象都为信贷资产经营埋下许多风险隐患。
(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主要反映在: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人员有时单凭贷款人口头陈述就草率做出决定,贷时审查,有的其实就是社领导一人说了算,审批成为其它人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贷后检查则是走马观花,伏而不入,有的贷款放了以后,就再无人过问。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有虚名,近年来,信用社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对一些贷款实行担保、抵押,但在贷款发放上,只注重对贷款方资信的审查,却疏于对担保方资格的审查,造成担保不实,对抵押贷款,有些抵押品一不经评估,二不登记,且变现能力差,造成多头重复抵押,形成不应有的贷款风险。
(三)信贷管理运行的责任追究
信贷管理责任追究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贷前调查岗不尽职调查的第一责任人进行追责;二是对审查失职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联社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追责;三是对集体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审贷委员会成员及联社理事长的追责。从追责的程度上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推行责任追究,既体现了风险同控、责人共担的原则,也强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的运行管理。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按理说农村信用社在信贷领域就不应该存在大的问题,但调查显示即或是规章制度再健全、操作流程再规范、体制运行再合理、处罚机制再有力,也不可避免地隐埋着以下问题,并不可遏制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其具体表现在于:
(一)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尚未到位
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 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 没有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做出调查结论, 使贷款在发放前就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贷后检查落实不到位,信贷人员到贷款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 无法及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相关指标分布比较零散, 不具有系统性, 而每一个分项指标又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和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可操作性差。
(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反映不够真实
据调查,冒名、借名贷款触目惊心,贷款垒大户较为普遍,由于信用社在前些年的粗放管理经营,一些别有用心的借款人钻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漏洞和政策的空子,利用假身份证、假户口簿冒名贷款;另一方面,就是少数信用社的信贷员人为为借款人造假冒名、借名贷款,从中谋取个人私利和好处。这两方面的贷款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不仅过去有,现在也依然存在着,且潜藏有很大的案件隐患。如近期某市银监部门针对农村信用社正开展有声势、大规模的假、冒名贷款专项治理活动,就可见其存在的严峻性和严重性。除此,更有甚者采取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不入账的办法,违规经营,非法某利,无论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给信用社经营带来了巨大破坏性和生存危机。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垒大户贷款。这些垒大户贷款,主要是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或流动资金的紧张,在没有偿还原借款的情形下,再要求追加借款而信用社多为被动牵制的行为。再就是在长期的经营中,信用社为保全债务,通过利转本长期积累形成的。由原来的几万元翻到十几万元,原来的十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导致客户在偿还债务的主观意识上悲观消极。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没偿还债务信心;二没偿还债务承受能力;三也失去了信用。从而造成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看活却不活,看似正常却不正常。比如,某县级联社原只发放给某水泥厂几百万元贷款,现在因利转本已达到了二千多万元,形成了重大风险
(三)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信贷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其一体现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缺陷和业务能力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有的信贷员连企业的基础财务报表都不能阅读,对借款人假信息、假报表缺乏辨别和防范意识和能力,忽视对借款人背景等报表数据无法反映的因素的调查。其二是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其三是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有些信贷员业务发展指导思想不端正,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关心贷款潜在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信用社制度体系包括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是否优良,执行是否有效,对于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具体谈谈内控制度建设。信用社应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理念,通过内控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控制要素的健全和完善,建立起覆盖所有部门和环节,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的内控机制,对信用社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监控,从源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头上防范贷款风险。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二)严把“四关”,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一是实行四岗制(即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检查岗),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要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在操作规程上必须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凡新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不得单人操作。通过审、贷、查环节方能发放,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违者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实行贷款权限区别控制,把好贷款风险关。即改变一概以金额大小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做法,而是要根据各信用社信贷营销环境、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区别对待,科学授权授信。三是实行抵押物现场鉴定,把好抵押物足额、变现关。应对贷款抵押物实行县联社鉴定制,其做法是:由县联社成立鉴定小组,负责对贷款的抵押物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及市场实际价值现场鉴定。并根据抵押物所在地理位置、商业价值建筑物构造等不同情况,对抵押值与贷款额之间的比例实行区域差别,做出鉴定意见,确定贷款的最高限额。四是实行法律顾问制,把好贷款手续合法关。应在县联社一级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配备既懂法律,又懂金融业务的骨干为法律顾问。并行文明确:县联社大额贷款必须经过法律顾问签署意见,方能研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三)以人为本,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和提高其素质。
一是要合理核定信贷岗位,充实调整信贷人员,使信贷人员数量达到员工总人数的30%。要优先选拔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思想作风优良、与农民感情深厚的人员,把他们充实到信贷岗位锻炼。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提拔,提高信贷人员的群体活力。二是强化员工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程序,保持信贷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职务锻炼、知识更新等工作的持续开展。重点对信贷人员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积极培育其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大对违规违纪放贷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贷款“四包”(即包放、包管、包收、包效益)内容,并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同时,对信用社员工实行考试、考评、考核“三考”制度,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定编定岗定责定任务,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差者退,调动干部职工敬业爱岗争上游、尽职尽责创一流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第五篇: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服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贷款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是辖内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综合管理办法和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各级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包括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第六条本制度所指经营社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及其分支机构(含法人信用社,下同)。
第二章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第七条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和实行统一法人的县(市、区)联社应实行审贷部门分离;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的分支机构,也应实行审贷岗位分离。
农村合作银行、实行统一法人的县(市、区)联社设立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仍实行二级法人的县(市、区)联社,其客户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由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承担。
客户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
第八条实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贷审会是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审议需经贷审会审议的信贷事项,对有权审批人进行制约以及智力支持。贷审会由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县(市、区)联社主任或主管信贷的副职及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行长、主任或主管信贷的副职为主任委员。
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的分支机构设立客户经理和信贷员,并成立贷审组。贷审组负责辖内需经贷审组审议的信贷业务的决策。贷审组由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的分支机构主任、客户经理、信贷员组成。第九条实行信贷业务权限管理制度。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对分支机构实行有限授权管理。信贷业务权限不改变经营社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责任,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县(市、区)联社主任、信用社主任对辖内信贷经营管理工作负责。
第十条实行大额贷款报备咨询制度。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权限范围内但省联社要求报备的大额贷款业务,在有权审批人审批实施前向省联社报备,经省联社审查无异议后,由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有权审批人审批发放。省联社对报备咨询的大额贷款行使异议权,但不行使决策权。省联社对大额贷款报备咨询不改变法人机构信贷风险管理责任。
第十一条实行信贷业务责任人制度。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有权决定人为主责任人;具体承办调查、审查、经营管理的信贷人员为经办责任人。主责任人和经办责任人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
第十二条实行信贷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条件、利率、期限等相关信息,限制性公开或披露客户的信用状况。
第三章客户对象和基本条件
第十三条客户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十四条客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客户除外)申请信贷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从事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本息;原应付利息和到期信用已清偿或落实了经营社认可的还款计划;
(三)在农村信用社已开立基本帐户或一般存款账户,自愿接受农村信用社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四)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须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的有效贷款卡,以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
(五)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许可证;(六)不符合信用贷款方式的,应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七)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不超过资产总额的50%;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信用贷款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具有董事会授权或决议;
(八)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
(九)申请票据贴现,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票据。
第十五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客户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居住在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
(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第四章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第十六条实行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对客户实施集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和仍实行二级法人的信用社为授信主体。对应授信客户必须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做到授信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
第十七条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农村信用社客户授信管理的基础工作。客户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级,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客户领导者素质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第十八条根据应授信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资产负债率和其它要素确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农村信用社对其提供的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第十九条对客户实施统一授信管理分为内部统一授信和公开统一授信两种方式。
内部统一授信指农村信用社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作为信用社内部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最高限额,不与客户见面,由信用社内部掌握。
公开统一授信指农村信用社根据AA级以上客户申请,在对单一法人客户或企业集团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就核定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与客户签订授信协议,使客户在一定时期和核定额度内,能够便捷使用农村信用社信用。
第二十条对企业的统一授信由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负责管理。
第二十一条可循环使用信用是指农村信用社在统一授信额度内,确定一个最低的可撤销的信用额度,并与客户签订协议,使客户在一定时期和额度内,能够便捷使用农村信用社信用。
第二十二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对象的信用等级管理和授信管理按相关单项业务品种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信贷业务种类
第二十三条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第二十四条贷款按方式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一)信用贷款,是指以客户的信誉发放的贷款。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从严控制信用贷款。
(二)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1.保证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农村信用社只发放连带责任的保证贷款。
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保证资格、资信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审查,并签订保证合同。
2.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抵押贷款,应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观能力以及所设定抵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物的有关登记手续。要根据抵押物评估值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抵押比例。抵押物变现值不得低于贷款额的15倍。3.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质押贷款,应对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所设定质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或移交手续。动产质押物变现值不得低于贷款额的15倍,权利质押凭证面值不得低于贷款额的12倍。
第二十五条商业汇票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信用社的票据行为,是信用社向 7 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票据贴现期限自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六条承兑,是指承兑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应承兑申请人的要求,对其签发的汇票依据《票据法》的规定和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条件,承诺在该商业汇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农村信用社承兑汇票承兑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二十七条信用证,是指开证社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立的、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保证,是农村信用社有条件的付款承诺。
第二十八条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应体现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宗旨、经营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特色信贷业务,不断创新信用品种。
第二十九条其他资产和或有资产信用品种。
新开发的信贷业务品种须按规定报省联社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章信贷业务操作管理
第三十条办理信贷业务要按权限、按程序运作。第三十一条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客户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与审批、报备、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信用、贷款业务发生后的管理、信用收回。
对中长期项目贷款,由有权审批社组织评估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信贷产品定价。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利率政策和结息方法,确定贷款利率和浮动幅 度,在借款合同和借款凭证上载明。农村信用社承兑汇票等或有资产业务按省联社规定收取手续费。
对农业贷款的执行利率应低于最高浮动利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
贴息贷款,根据利息补贴方法,按规定计收利息。
第三十三条贷款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未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的仍执行合同利率。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按规定计收利息和罚息。贷款到期前未按合同约定还清的利息按合同利率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未按合同约定还清的贷款利息按逾期利率计收复利。
第三十四条经经营社同意,客户可以提前归还贷款。提前归还贷款,应当按实际借款的时间计收利息;如合同另有约定,可以按照约定要求客户支付违约赔偿金。
第三十五条合同管理。按规定使用省联社统一制式的合同文本(文本样式另行下达)。签订合同要保证合同文本之间的法律衔接,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第七章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信贷业务发生后的检查。信贷业务发生后,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要对客户执行信贷合同、经营状况等方面情况进行经营性跟踪检查和定期检查。
第三十七条贷款展期。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客户应在贷款到期日前向经营社提出书面贷款展期申请,经经营社同意后予以贷款展期。担保贷款展期,还应出具贷款担保人同意展期并继续担保的书面证明。贷款展期不得低于原贷款条件。
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客户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得到批准,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或有资产业务到期不能履约的款项,从到期日次日起转入相应的逾期贷款(或垫款)科目。贷款展期按贷款审批权限审批(报备)。
第三十八条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制度。经营社要对客户财务和非财务等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社企关系、债权债务关系、财务状况等进行监控,当可能危及信贷安全时,应及时向经营社负责人、有权审批人报告,在信贷事实风险形成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三十九条建立客户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对客户发生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金等变更,发生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联营、合并、兼并、分立、合资、申请停业整顿、申请解散、申请破产,发生停产、歇业、被注销登记、被吊销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从事违法活动、涉及重大诉讼活动、生产经营出观严重困难、财务状况恶化等重大经营事项,经营社要及 时采取应对措施并逐级向有权审批(接受报备)社报告,有权审批(接受报备)社接到报告后,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第四十条信贷违约处理。客户未按信贷合同的有关约定履行义务,经营社要按合同约定和有关规定计收罚息、停止提供新信用、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信用、依法起诉等措施。
第四十一条客户维护。对客户提供理财、结算、信息咨询、代理、保险、代理公证、保函等其他多方面服务,巩固、稳定优良客户;建立主动退出机制,限制、淘汰劣质客户。
第四十二条信贷档案。信贷档案是农村信用社提供、管理、收回信用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包括客户及担保人的资料档案和信贷运作档案。
客户部门以客户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记录每笔信贷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及客户和担保人资料。客户和担保人资料包括客户及担保人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担保文件、分析报告、评估报告、信函等,并按要求将全部数据按时录入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信贷运作档案主要是信贷业务审议、审批过程中的有关资料,由信贷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并按要求将有关数据按时录入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对信贷档案指定专人管理,岗位变动要进行移交。实行信贷档案借阅、查阅登记制度。
第八章信贷资产风险监管
第四十三条实行和完善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对信贷风险资产进行分类、认定、登记、债权保全和清偿、核销和监测。
第四十四条贷款监测实行期限分类法和风险分类法。(一)按期限分类,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其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为不良贷款。
(二)按风险分类,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其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为不良贷款。
第四十五条实行不良贷款认定和监测考核制度。严格标准,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新发生的不良贷款要坚持逐笔(户)审查、明确责任、分级审批、规范运作的原则,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认定。
对不良贷款实行直接监管和重点监管,严格责任考核。
第四十六条债权保全和清偿。防范、抵制和纠正客户逃废农村信用社债权、侵蚀信贷资金和逃避信贷监督以及其他不利于偿还债权本息的行为,参与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组织的同业联合制裁行动。
第四十七条抵债资产的管理坚持合法取得、妥善保管、及时变现、正确核算、确保农村信用社利益的原则。抵债资产必须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易于价值变现和保管、所有权和使用权无争议的资产。
抵债资产的接收、估价、过户、处置必须按权限和程序进行。抵债资产工作归口信贷管理部门管理。
第四十八条呆账(损失类)贷款核销。按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核销呆账(损失类)贷款。除国务院批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要求农村信用社豁免贷款。
第四十九条实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不良信贷资产进行监测,提出清收盘活的措施;客户部门或资产保全部门负责不良信贷资产的清收盘活。第九章信贷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十条按照审贷分离要求设置信贷机构,确定岗位、配备信贷管理和经营人员。
第五十一条实行信贷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信贷从业人员要通过考试,获取上岗资格,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分支机构负责聘用;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信贷工作。
第五十二条实行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对已取得上岗资格的信贷人员,按照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考核评定,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授予不同的事权,在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联社权限内享受不同的待遇或不同的工资系数。
第五十三条加强培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技能和道德素养。
第五十四条建立信贷工作奖惩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应给予奖励;对违反信贷管理有关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按照省联社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十章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十五条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贷日常业务处理、决策管理流程、数据统计分析、贷款风险分类预警、信贷监督检查、客户资料等行为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全过程的科学体系,是信贷管理的重要手段。
第五十六条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各司其责,负责信贷各项数据的录入、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等。
经营社客户部门负责辖区信贷业务受理、调查、发放及收回、客户经营情况等资料录入。
各级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信贷业务审查、权限管理、数据上报和综合系统检查。市派出机构、县(市、区)联社负责辖内所有上报数据的汇总、整理和上报。科技部门负责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
第五十七条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要按规定操作,严守机密,不得将数据结构、操作密码告知无关人员或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
第五十八条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按规定设定系统综合管理员,负责系统机构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建立系统应用人员培训和上岗资格考试制度。
第五十九条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管理。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的基本信息和决策意见,是信贷决策、检查、考核的基本依据。各级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对录入信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负责。
第十一章信贷管理特别规定
第六十条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应遵守银行业监督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六十一条不适宜实行审贷部门分离的信贷业务,要实行岗位分离或其他有效的制约形式。
低风险信贷业务(足额存单质押小额贷款、交存100%保证金的承兑)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以适当简化办理程序,可以不实行审贷分离。
第六十二条未经有权审批社批准,同一辖区内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分支机构对同一客户提供信用。未经有权审批社批准,各分支机构不得超越辖区提供异地信用。
第六十三条不得发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的贷款(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发放从事有价证券、期货等投资的贷款;不得对未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客户经营房地产业务发放贷款;不得发放用于财政性收支的贷款;不得向国家宏观控制的行业发放贷款。
第六十四条国务院指定由农村信用社承办的特定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特定贷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农村信用社承办的贴息贷款,实行商业化经营管理。
第六十五条开办委托贷款需报经省联社批准。开办委托贷款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第六十六条建立信贷回避制度。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关系人是指农村信用社理(董)事长、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
第十二章附则
第六十七条本制度由省联社制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六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