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功夫影评
《功夫》影评
《功夫》一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广东。周星驰饰演一名无可药救的小混混——阿星,此人能言善道、擅耍嘴皮,但意志不坚,一事无成。他一心渴望加入手段冷酷无情、恶名昭彰的斧头帮,并梦想成为黑道响叮当的人物。此时斧头帮正倾全帮之力急欲铲平唯一未收入势力范围的地头,全片围绕斧头帮一干人等与一个世外桃源的诸多高手之间的较量展开,导火索是一个光屁股的小孩招惹斧头帮的二号人物。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势力欺压百姓百姓起来反抗的较量,呈献给人们一场正邪的较量的盛宴。
从小我就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以前一味追求的都是周星驰戏里的无厘头、搞笑。如今重新重复看了几遍《功夫》,发现电影也充斥着生活的写照,电影编剧情节环环紧扣,电影中设计了几个人物关系的较量,分别是三个高手与两个瞎子的较量,两个瞎子与神雕侠侣的较量神雕侠侣与火云邪神的较量,火云邪神与阿星的较量;最终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为结局。
电影的刚开始阿星整天无所事事,整天顶着斧头帮的大名混迹于市井,编剧用欺善怕恶,游手好闲的手法将阿星这个小角色刻画的淋淋尽致。影片对人物,功夫特效,空间,形,光,色,线等等造型形态进行了有意的安排,它的每一镜头都有它特有的目的,通过这些更好的来讲述故事。当周星驰说完那一句“一枝穿云见,千军万马来相见”以后,镜头就跟着周星驰走的方向,也就是向右“摇”了过去。当斧头帮的二当家出现后,这时候导演用了渲染的手法,一大片乌云笼罩
在整个街道,象征着恶势力的到来。剧情进一步的延伸当阿星与包租婆发生冲突时的那一段是一段经典,周星驰跟“包租婆”赛跑的时候,所用的是一个“跟”的镜头,如赛车般将两个人的追逐的画面展现的惟妙惟肖。周星驰回到那个红绿灯的时候之后,所用的是一个“旋转镜头”。这可以让观众全面的看到周星驰在打个装着红绿灯的空仓的每一个掌印。由此可以表现出周星驰是具有练武的才能。也为他在下面的剧情能很快领悟如来神掌打下铺垫。当阿星因冒充斧头帮帮众被捕后发现自己被坏人利用,解救的恶魔来欺压善良的群众时,痛改前非,与大众们联合一起来与恶势力做斗争,最后用了借用手法引用以前电影的片段将画面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电影将阿星这个小人物,由一个没有目标无所事事的小角色,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经历由坏变好的过程展现的淋淋尽致。故事发人深省如过一个人受好的感化的多那么他渐渐就往好的发展下去,反之亦然。当然一个有良知的人哪怕他再坏但是当他受到真理的感化时也会一然而然的从事好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观赏电影的同时,观赏的也是导演和编剧想用电影来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令人深思的哲理。
第二篇:功夫影评
电影《功夫》欣赏
《功夫》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就打破中国华语电影的票房记录,在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拿到了共六项奖项的提名,而且还拿到了最佳电影这个分量如此重的奖项。为什么这部影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因为是星爷演的?这也算是原因之一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这部影片真的是太好看了。它能让你在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带给你心灵上的感动。
影片的时代背景是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时的上海黑帮势力横行,连警察也不敢去管,当好人只会被欺负。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影片的主人公啊星为逃避现实而努力当一个能出人头地的坏人和极力想加入斧头帮的想法提供了依据。虽然影片的时代离现实比较远,但导演借助影片夸张和漫画化的手法,反而使影片更能撼动现实人的心灵,摆脱现实的束缚。
《功夫》一片运用的是常规性的线性叙事手法,影片中的情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给人一种很流畅的感觉,从中也会引入一些回忆来对某些情节来进行补充或说明。其实《功夫》一片中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阿星是一个绝世高手,只不过任督二脉尚未打通。在成为维护世界的大英雄之前,他彷徨、痛苦、思索、做什么都不成功,为了生活好一点他发誓做一个坏人,但是善根、际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让他在关键时刻拥有伸张正义的能力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影片的结尾,打通了任督二脉的阿星一改此前的嬉皮笑脸状,身着白色中式对襟衫,脚蹬黑色功夫鞋,呈现出一派沉静如水的武学宗师姿态。一句“想学啊你,我教你呀”令对手心服口服。其中的哑女站在岁月的两端,以期待或失望的眼神、以汗水和泪水推动见证着情节的发展。虽然情节简单,但配合这种叙事方式使影片显得内涵很丰富,很实在,没有虚假的感觉。
在拍摄的方面上,星爷用他独特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电影一开始便以“探长的牌子”的画面入手,揭示事件发生的地点——警察局。接着,在十分安静的警察局里,开始出现细微的吵杂声,接着随着声音的慢慢变大镜头也顺着画面中的众多人物目光的方向慢慢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镜头的推拉之外,人物都是不动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表情都是很呆滞,这种动静之间的对比使观众的内心产生一种好奇怪和不安的感觉,直到影片这个的这个长镜头出现一个人被砸向“罪恶克星”的牌匾这一个场景,将观众一下子从之前的静态的紧张中拉到动态之中,使人具有一种视觉的跳跃感,而且也感到一定的惊讶。这样拍摄手法在火云邪神接住子弹的情节时也用到了,所有人都定格住了,只有镜头在推拉,以此来表示出观众感受的电影里的那种惊讶的感觉。还有就是周星驰去救火云邪神时,镜头一开拍就是精神病院的远景,画面中是晚上并且乌云满布,加上闪电,给人一种很是萧索很是恐惧的感觉,与火云邪神的称号以及他的第一杀手的身份相关。以此使观众产生联想,并用后来火云邪神那意想不到的形象表现出星爷无厘头的风格,令观众捧腹一笑。
影片还采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如:斧头帮跳舞的场景,刚开始是琛哥一个人在跳,但随着镜头的切换,即当镜头从斧头帮杀人的画面切换到琛哥跳舞的画面时,与琛哥跳舞的斧头帮的人也逐渐增多,这种画面之间的切换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巧妙的介绍了斧头帮的发展情况以及规模逐渐扩大,同时这里也运用的象征蒙太奇的手法,跳舞人数的增加象征着斧头帮的势力越来越大。还有就是在斧头帮第一次去找包租婆街坊麻烦时,斧头帮一大群人气势冲冲的从画面右
侧出来的同时上方出现一大片乌云慢慢地压过来,这是象征蒙太奇的手法,象征着斧头帮的压迫正在一步步的压过来,而且也可以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接着就是啊星被火云邪神打伤后被包成像木乃伊的样子疗伤,火云邪神去找他时,将星爷的绷带破开的画面与蝴蝶破茧而出的画面相结合起来,这里采用了隐喻蒙太奇手法,表示啊星也会像这只蝴蝶那样完成蜕变,从一个一事无成的小混混成为一个绝顶高手。也起到合理引出了影片的最高潮部分,捉住观众兴趣的作用。在影片的最后,那一个给啊星 “如来神掌”秘籍的乞丐又再次出现,又再给另外一个孩子武功秘籍,这里用到了反复蒙太奇的手法,使与前面乞丐给童年的啊星武功秘籍相呼应,使观众对影片进行思考:啊星的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我看完《功夫》之后,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搞笑、震撼、感动。这三个词也很好的概括得星爷电影中的个人风格。搞笑,这是星爷最著名的风格了吧,其实在我看来是星爷想要带给他人欢乐的体现;震撼,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价以及充满了逼真的场景和道具,从中可以看出星爷追求完美,做事极度认真的风格;感动,影片在小人物的塑造上真的花了很多很多的心思,现在包租婆和剪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了,这说明星爷对现实生活中弱小群体的关注,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执导风格。
《功夫》这部影片延续了星爷一贯的无厘头风格,但并没有只是单一的无厘头,它结合了星爷对人生了一种思考。在我看来,啊星小混混的形象简直就是现实中那些满怀理想,不断奋斗但却因现实的无奈而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踏上其他道路的人物的缩写。而啊星最终屌丝逆袭的情节也是星爷对这些人的一种鼓励,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他们也能像啊星那样破茧蜕变。另外这个影片也是对小人物的一种关怀,揭露现在弱小团体还是不断在收到压迫的事实,希望大家能增加对这些人的关心,辅助这些人能更好的生活。而他们也应该要相信自己,无论是多大的痛苦和压力,相信自己能应付下来,而不是屈服和绝望,真正的功夫就是这样磨练而成的。
第三篇:功夫影评
影评之《功夫》
看完《功夫》之后,觉得《功夫》是周星驰电影的一次升华和飞跃,真正的树立了更趋沉稳的喜剧风格,他完成了蜕变,从蛹到蝴蝶的蜕变。影片动作、配乐、特技、布景,制作精良、创意迭出,分分秒秒令人惊艳。
《功夫》故事情节简单,内涵丰富。主人公阿星是一个绝世高手,只不过任督二脉尚未打通。在成为脚踩五色祥云的大英雄之前,他彷徨、痛苦、思索、做什么都不成功,为了生活好一点他发誓做一个坏人,但是善根、际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让他在关键时刻拥有伸张正义的能力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影片的结尾,阿星一改此前的嬉皮笑脸状,身着白色中式对襟衫,脚蹬黑色功夫鞋,呈现出一派沉静如水的武学宗师姿态。一句“想学啊你,我教你呀”令对手心服口服。他从火云邪神手中取过暗器,银针落地发出清脆响声,最狠毒的暗器如莲花般绽放,像竹蜻蜓一样飞向天边……清丽的哑女站在岁月的两端,以期待或失望的眼神、以汗水和泪水推动和见证着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充满了强大、宽容、勇敢、正直、相信真情、心无芥蒂……
《功夫》的剧情,比如贫民区三大高手之一夜晚被杀手无声无息杀死那一幕,镜头追着他的侧影,先是他后面的树枝无形中被斩断,然后是旁边墙壁屋顶的猫在跳下墙头之时映在墙上的影子显示它被拦腰斩断,最后是高手脚步停顿,镜头仍仿佛受惯性驱使继续追移,拍摄到墙与地上他身首易处的影子。没有声音,更强化了黑夜中未知的恐怖,动作清晰,气氛强烈。
《功夫》的画面奇观不但有效渲染场面交代剧情,在刻画心理方面也有出色表现,如包租公包租婆杀死两大杀手之后斧头帮帮主和他的手下的内心惊恐就通过他们点烟、打火机抖掉、混乱中头发着火、手下救火弄到自己衣服着火、两人殴打、汽车开走后车顶冒烟等一系列富有动作的画面刻画得非常到位。男主角认出被他欺负的童年哑女之后迅速跑开、揶揄讽刺同伙、把钱都塞给他、殴打同伙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动作也精准地刻画出他遭遇震动后内心争斗的矛盾、躁动、混乱和发泄心理。
《功夫》的整个制作相当严谨,无论是场景还是道具,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香港电影。以往,这样的功夫片可能会采用大量的塑料道具和廉价的虚假布景,更有甚者,就会搞得和舞台剧一样,抽象的布景甚至也可以出现在电影屏幕中,《功夫》中,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况,从影片开始那个警察摔落到招牌开始,每一个细节和全景都经过了精心的布置,每一个装点不再是随意的,而是和这个虚构环境完全匹配的元素,就在最后的高空俯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地面的布置细腻程度,而这些都证明整部电影的制作严谨,而只有在制作上极其严谨的电影才能够成为好电影的基本要素。
《功夫》的画面是运动的,有动作的,这就让人想起电影人常说动作片最难的,是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连环推动力,推动力越强,动作性越强,画面越充满动机,电影越好看。《功夫》用长镜头取代剪接,一个镜头过来表情丰富变数丛生,显得非常独特新鲜。
服装道具上,这些就是当年的上海的写真,虽然我们知道周星驰的电影不能当作历史剧来看,但是在《功夫》中,周星驰放弃了利用道具和语言的时间矛盾制造笑料的桥段,他和所有道具师、服装师、美工一道,创造了非常真实的老上海。在贫民窟的早晨一段中,小吃店用的小碗和油锅,还有在服装店中的皮尺和挂衣服用的撑杆,甚至在那个”靓妹”身上的睡衣,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甚至就是卖冰淇淋的女孩的小车上的插销。唯一觉得不妥当的就是贫民窟门口的那些垃圾桶,也就是斧头帮的那个老大掉进去的那个,那个时代铁制的垃圾桶只有在租界才可以看到的。服装上,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燕尾服和高礼帽,这些都是我们在大量港片中很熟悉的服装,而这些都是属于上流社会的服装,我怀疑斧头帮是否能够让所有成员都穿着这样的服装去打架。不过,当看到这么多燕尾服跳着爵士舞的时候,我再也
没有对这样的服装设计感到意外了,尤其当大批燕尾服出现在贫民窟的空地上的那种震撼。《功夫》中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从人物到背景,从虚幻的效果到一些镜头的补充,电脑特技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些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黑客帝国》中的影子,有些则可以看到《魔戒》的痕迹,而在两个瞎子乐师的最后一击中,我们竟然可以看到《木乃伊》的骷髅模型。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批评电影缺乏原创性,毕竟电影史上又能有多少是完全首创并获得广泛认可的视觉效果,而电影本身就是要在视觉效果上震撼观众,这些《功夫》都做到了,不管电影剧本本身观众是否喜欢,但是在这么多的视觉特技上绝对是难得的冲击。我们可能要感谢周星驰敢于用如此大手笔去表现功夫,因为在某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影片还能用什么去表现更加壮观的打斗,不过,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从电影一开始就不断地被这些天马行空的功夫震惊。
结尾,实际是周星驰觉得电影就如功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总是很努力去做,结果可能并不如他预期中理想。就好似大家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到头来收货并不如意。火云邪神就是这样一个人,以追求世界第一为目标。他费尽心机,刻苦练功,自以为天下无敌,结果却不如他想象中那样。最终周星驰打败他之后,只说想学吗,可以教你,这句话才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努力拼搏总会使人劳累,放下负担方得释然。而周星驰偏偏学了如来神掌而不是那乞丐的九阴真经、葵花宝典,是因为佛门弟子才能放下尘世姻缘,这种释然便是片尾放飞竹蜻蜓所表达的最高境界。乍一看,故事平平无奇,细一品,方知其中暗喻人间百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功夫是一部宣扬侠义精神的动作电影,而且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出色。影片用了大量的特技和武打设计,将大侠们高超的武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呈现出来;各种角色按武功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展示,给人一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觉。
第四篇:功夫熊猫影评
2008年一只来自美国的“熊猫”登陆中国电影大银幕,这个名叫“阿宝”的憨态可掬的懒家伙,在短短三天内就卷走3800万票房,让130万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为之疯狂,用它那肥胖的彪悍身躯把“动画电影吸引不了中国观众”的魔咒击得粉碎,这就是“来势熊熊”的《功夫熊猫》。
大家在欣赏这部电影本身精彩的动画制作的同时都无不惊讶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市场化商业因素的完美结合。作为一部好莱坞影片,片中却包含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首当其冲的便是片中的“功夫”,讲述了熊猫阿宝从一名功夫的狂热爱好者到成为神龙武士拯救了整个山谷的故事。乍看剧情貌似让人觉得落入了功夫片的俗套,但是仔细品味后却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天将降大任于斯熊猫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根本没筋骨只有一身脂肪的阿宝来说,受点皮肉之苦、饿些肚子再所难免。为了突出阿宝与盖世英雄的距离,影片通过爬台阶、想办法进入比武大会、第一次接触功夫训练及被师傅暴打等段落展现阿宝体重带来的麻烦,和他笨拙、反应慢、毫无武术基础的缺陷。同时这些也是制造笑点的好机会,看到阿宝每次爬山爬得气喘吁吁、被打得东倒西歪,确实令人忍俊不禁。但阿宝胖也有胖的好处,皮糙肉厚怎么折腾都不怕,就连“点穴”这招都对他失灵,因为肥肉太多根本找不到穴位......而且阿宝懒归懒,胖归胖,却真的很痴迷于功夫,意志十分坚定。当他刚来到庙里后就像一个进入糖果店的孩子,见到什么都开心地口水横流,影片这里特别着重描述了阿宝梦想成真,第一次亲眼见到偶像的情景,就好
象影迷见到大明星一样激动,让人感觉十分生动贴切,就差签名留影了。原本很排斥阿宝的师傅在龟仙劝说下,终于决定信任阿宝,也在偶然间发现了他“寻找食物”时表现出的惊人潜力,就利用食物作为诱饵来训练他。
而至于出现的五大武林高手,他们的特色其实片中渲染得很少,只是以不同的动物来代表中国拳法中最有名的那几种招事,但你说,螳螂的螳螂拳耍的如何?拜托,你连小螳螂的“拳头”在哪恐怕都看不见,唯一看到的只是螳螂先生在眼前“飞来飞去”,刷刷刷几下之后,最后留个特写姿势,只是让你看清,OK,这是螳螂,不是蚊子或蝗虫。至于外国观众是否知道螳螂拳的由来等,似乎并不是本片关心的重点,这五个角色的设计,只是纯粹体现对中国武侠文化的一种致敬。不过如果仔细看,五个角色的招式和个性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母老虎善用奔跑、臂力和爪子是主要武器,性情急噪;小青蛇则是滑动速度快而静,善于出其不意的攻击,高傲幽雅;金丝猴嘛,当然就是上窜下跳,灵活自如,还会耍棒子,嬉皮笑脸;丹顶鹤是唯一能飞的动物,躲闪自如,嘴部攻击较多,并可作为后勤援助,平和友善;绿螳螂体积小便于隐藏,而转移和出手速度快,两只“大刀”也能切中要害,少言寡语最讨厌别人说他个头小。而师傅,片中没有交代他的招式特色,但很显然,个子小却能把一只大熊猫扔来扔去可见其功力深厚,而他最擅长的是用两只小指头捏住对方手指让他全身不能动弹,无论这在中国武侠中叫什么功,反正绝对足够唬人的了。整个情节充满了趣味性,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拴在荧屏上。
片中虽然角色说的是英文,片子也是美国公司出品,但本片背后其实有很多华人功臣。比如顾问、艺术指导及很多动画师本身就是华人,参与了创意、画面和编排等很多意见。本片值得称赞的就是编导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不是糊弄事而是真的注意了很多小细节,比如影片中所有出现的文字,全都是汉字。就连“师傅”、“乌龟”的中文发音也被保留,只不过很少有人能把“shi”发对的,老外念”xi”、台湾等地华人念“si”。此外,所有的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角色服装造型,甚至生活习惯等均很符合中国古代特点,针灸、鞭炮等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出现在片中。村民们全都拟人化,无论是熊猫兔子还是鸭子,都穿的是中国百姓便装,手拿筷子吃面或包子,就连螳螂也爱喝面条汤,还嫌自己嘴不够大。而寺庙中,更是装点有很多山水画、瓷器,室内的墙壁、柱子、桌椅绘制都很用心,导演说,刚开始一些室内设计偏向日本风,被华人工作人员看到后提出,推翻又全部重画。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南方美景在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云雾缭绕、山水秀丽,颇有意境。据说和平村的原形是中国郦江一带。当然为了体现武侠电影的神话色彩,很多外景也被夸张化,比如山的形状、连接在山间的吊桥和监狱等的设计,但整体中国风格仍然保留。当中国观众看到面馆老板的帽子是“面条插筷子”,“丹顶鹤写毛笔字”,或是“阿宝坐轿子”的时候,可能比外国人更明白创造者的用心,也会第一次感到看好莱坞动画片如此亲切。
正是以上这些中国元素构成了影片的成功奠下了基石,当然作为一部好莱坞影片,片中必然少不了传统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元素。影
片的主题“要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先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找到自我价值,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发光之处。”类似于此,关于草包变英雄、小兵立大功、小人物心比天高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在好莱坞动画片中可不少见,这种鼓励发现自我价值的主题是美国人最喜欢向小朋友们传输的思想。我们看到长相丑陋、个头大的怪兽史瑞克都能娶到公主,成为国王,行动不便的大熊猫变成盖世英雄又有什么不行?而对“救世主”的设计也一贯符合西方人的观点,有个人(或者动物)就“注定”要担此重任,只要找到他,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跟《黑客帝国》中的“The one”一样的说法。
另外与以往类似电影相同,英雄的出现必定是需要一个大的反面角色和正面角色衬托的,片中的太郎和师傅便是这样的两朵“绿叶”。
太郎这个反面角色刻画的十分完美,它体现出人性的贪婪的一面。当出现利益的一面时,他背叛了自己的师傅,甚至为了利益不惜去加害自己的师傅。在电影中太郎与师傅打斗的场面中完全暴露出人性的弱点,虽然在师傅的教导下出现了一丝的光明,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去加害自己的师傅(最亲的人)当他看到神龙秘籍是空的时,脸上露出的表情是惊讶,继而是无限的失望。此时的太郎已经不是为了抢秘籍那时的太郎了,他的斗志已经失去了。仿佛没有前进的动力了,在与熊猫阿宝的交锋中完全的失败了。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必然结果。
而阿宝的师傅也在承担影片中有着重要作用,影片中师傅完全可以打败太郎。但影片中却没有呢?太郎是师傅从小养大的,师傅倾注
了他毕生的爱在这个孩子身上,他怎么可能去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师傅和太郎的打斗,可以看作是师傅和自己的爱在斗,无论师傅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赢得这场比赛。这也就注定了一定要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的出现。阿宝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当然作为一部动画片,不得不提一下本片强大的配音阵容,汇集了安吉丽娜茱莉,成龙,刘玉玲等一群好莱坞一线明星的配音团队为影片情节的渲染起到了很大作用。
正是以上这一系列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商业电影元素的完美结合;影片中众多可爱而又有个性的角色;影片强大出色的动画制作团队及兼具实力与星光的配音团队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功夫熊猫》能够席卷全球市场,获得票房与评论两方面肯定的作品的原因。当然写到这里还是想提到一件听了十分可惜的事,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这样好的动画作品,这是个从《花木兰》发行后就开始讨论的问题,可是这么多年来仍然没有见到好的作品出来,中国的电影人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功夫熊猫》给我们带来的某些东西,争取早日能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拍成成功的作品!
第五篇:功夫之王影评
电影影评
《功夫之王》在没放映之前李连杰就表示过这是一部家庭娱乐电影,是为他女儿拍的。而成龙也说过着部片子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可见两位功夫巨星早知这部电影无法服众,都先给影迷们打打预防针,毕竟中国观众对功夫片的要求远远高于美国人。果然不出所料,影片上映后褒贬不一,大多数中国影迷还是有些失望的,而且越是年龄大的影迷骂声越高,因为在经历了几十年功夫武侠电影熏陶的这些中国武侠片迷看来,本片的武打正如大部分内行人预测的一般,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实在无可褒扬。但影片内容方面其实还是有一些新意乐趣和种种妙处的,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电影的主线,讲一个小孩子,进入了他自己编造的世界中冒险,其实并不是很新鲜的题材,最早的经典可以追叙到《绿野仙踪》,而本片也不掩饰向这部经典致敬之意,杰森进入梦境,他推开房门,看到美丽雄奇的场面,其镜头与《绿野仙踪》中陶乐丝到达仙境,推开房门看到神秘景象的设计是一致的。但片中还是不乏很多非常精彩的设计和暗示,比如成龙的角色为什么叫“鲁彦”,因为老成龙经营的铺子就是“卢炎当铺”,结尾遇到波士顿的刘亦菲,可以理解为刘亦菲是杰森生活中暗恋的女孩,也被他编到梦想里,这是男孩们大多有过的经验,还有梦境中鲁彦中箭,杰森孤身前往战神老巢去换仙药,其实是他现实中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害死老成龙的一种悔疚心理的投射。而片中种种人物、故事的元素,其实都来自于他平时所痴迷的中国武侠和功夫片,如来自《白发魔女传》的白发魔女,来自《大醉侠》的金燕子,来自《少林寺》的默僧,来自《醉拳》的“醉仙”,以及《西游记》中的五指山、神兵天将,来自《少林寺》和历史传说中的少林十三棍僧,来自胡金铨武侠电影经典场景的竹林、客栈,来自武侠片经典反派化身的玉疆战神,来自李小龙的台词“你要喝我的茶,就要先倒空自己的杯”、“功夫就像水”等等。如果对这些中国电影和文化毫无了解,又早早失去了童心,根本不理解一个功夫迷男孩的心境,硬说《功夫之王》故事可笑,殊不知可笑的正是自己。当然《功夫之王》的冒险故事没有太多创意,但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大男孩,在看了无数本来就正邪分立到有点幼稚的中国武侠片,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少年的世界本来就是简单的,假如扯上什么深奥复杂的关系,那才真的是可笑呢。我惟一不大喜欢的是结尾,从幻境中归来的杰森忽然有了功夫,把几个流氓打得屁滚尿流,我觉得相当做作,也使电影脱离了真实,如果杰森得到的不是功夫,而是从功夫和冒险中得来的勇气,我觉得电影会更好的多。
不过,那个美国功夫迷小男孩的房间让人真的是感动无比,电视里在播放着邵氏版的《西游记》,墙上帖着各种乱七八糟的香港功夫片电影海报,摄影机推近之后变成片头,刘家辉、郑佩佩、李小龙……一干人等的画像在片头依次出现,怎能叫人不触景生情?!总体而言,是一个爱好功夫的小青年的幻想梦,在梦里,他靠着侠士仁心的功夫,找回了现实中自己的勇气,成长起来,不光挽救了自己犯下的过错,还得到了暗恋女生的青莱..也许算不上什么经典之作,电影中有许多浅显粗白的对话令人喷饭,但适可而止,不至于让人觉得做作骄情,做为一部娱乐大片的幽默之处比比皆是,抱着爆米花,乐乐悠悠看完,实在也是值了.更加让人赞许的是,并不只是一部搞笑的作品,电影当中还有许多的人生小哲理,美国小青年关乎成长,勇气的人生经验,也值得让人振奋.《功夫之王》就是中国元素大杂烩,这里包含了几乎全部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电影的理解,从片中几位人物来看,成龙饰演的醉仙鲁彦,明显是从八仙之一铁拐李的身上汲取创作灵感,还糅合了成龙之前的经典名作《醉拳》和《蛇形刁手》中的看家本领,成龙在片中以醉拳主持正义,也就是在对他本人的经典作品致敬。李连杰分别饰演默僧和美猴王两个角色,默僧的角色更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李连杰之前就是凭借《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片打出名堂,让他在本片中饰演和尚再合适不过了,美猴王这个角色是全剧的中心人物,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围绕他展开,其实该片的主要情节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因为剧中代表正义的一方也正好是师徒四人。其他的角色大多都能找到经典出处,像
电影影评
刘亦菲饰演的金燕子,就典出张彻执导的影片《金燕子》和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这两部经典武侠片中的女主人公都是郑佩佩饰演的“金燕子”,刘亦菲在片中使用的武器也和老版中的金燕子如出一辙。而李冰冰饰演的“白发魔女”这个人物也算是家喻户晓,白发胜雪,凌空舞蹈,全身的色彩搭配绝佳,脸上的化妆也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这个人物冷艳而又不乏妖异的气质,堪称比林青霞版的白发魔女更加成功,只是还没有林青霞那般风情万种罢了。简而言之,《功夫之王》就是一部电影中的满汉全席,不过是由美国人烹饪的,所以不可能会保持原汁原味,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和经典武侠片,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而且作为一部面向全球的商业电影,导演和制片商要考虑到世界各国观众的欣赏口味,他们总是希望能够面面俱到,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成龙和李连杰,在文戏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成龙是外国小孩的身体导师,或者说更像是朋友,并肩作战,相互开玩笑,没有架子,也实际上成为本片的线索;李连杰这个默僧从头到尾基本都很严肃,胸怀宽大,出尘脱俗,在精神上是一个引领者。论戏份,成龙更多;论位置,李连杰更高。
至于影片的武打,袁和平指导的动作当然也是水准之作,但已全不复其巅峰期的大家气象,难见令人击节一叹的神来之笔,而更多是对以往的重复,虽然本片的武打也是向各种老中国武侠片的总结致敬。说到这部影片的动作场面,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成龙和李连杰在山中寺庙的一场对打,这是二人在戏中唯一一场大战,之后两人就握手言和。这场戏还是以回顾经典功夫电影为主,打斗中两人纷纷使出了看家本领,成龙的醉拳、虎爪,李连杰的螳螂拳与棍法等等,真可谓是奇招迭出、精彩至极,迅猛的打斗让人目不暇接。但武术可以相同,动作还是应该有创新的。当然,这与袁和平没有最终剪辑权大概也有一定关系,否则这段打戏可能会更精彩。不过能够看到两位动作巨星这样拼尽全力的对打,就已经值了。
电影的美术设计让我大开眼界,传说中的五指山,被特效制作的兼具神奇与真实感,玉疆战神的邪恶宫殿依山而建,灵感显然来自中国大同的悬空寺。杰森一行四人向玉疆战神的领地进发,一如《西游记》与《魔戒》中的英雄之旅,玉疆战神最后想在烈炎中销毁金箍棒,其灵感也是来自《魔戒》中的于末日火山销毁魔戒的设定吧。片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服装造型都非常精彩,而最令观众惊艳的无疑还是李冰冰的白发魔女。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杰森在瀑布间练武,李连杰讲解中国功夫的精义在于顺其自然,如水随形那一段。
本片虽然会令很多国人发笑,但其实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尊敬,骨子里是很真诚的,也是一部将中国文化(尽管是通俗和表面的部分)介绍到世界去的影片,相信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会了解到,中国文化真正的源头在中国而不是日本,影片的编剧热爱中国哲学和文化,自言至今仍在修炼螳螂拳和陈氏太极。洋人尚且如此,而我们中国人假使丢弃自己的文化而不顾,能够不惭愧吗? 所以,请怀着一颗童心和一分宽容去看这部电影,轻松的微笑着看,效果会好的多。
本文由 最近好看的电影http:///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