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07年市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05年★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3月16日)
同志们: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市委、市人民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到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日趋合理。土地、矿产管理趋于规范,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到重要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坚守在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还将表彰我市2004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2004年、签订2005年经济综合目标责任书。请同志们集中精力,认真开好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十届市委成立以后,在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市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县市、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和融合发展的路子,将“生态立州”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并相继启动了“绿洲秀美”、“绿色通道”、“生态园林”等工程,实施了★河流域综合治理、东山绿化、公铁绿化、★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稳定和巩固了低生育水平;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了资源的勘探、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统筹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州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人口素质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和边远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未来20年间,我市将进入流动人口、出生人口、劳动力、老龄人口“四个高峰期”。在国土资源方面,我市虽然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但违法乱占滥用耕地、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程度不高,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季节、时空分布不均,有效利用率不高。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属于温带半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地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部分耕地还存在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绿洲面积有限,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0.59%,远低于国家16.55%的平均水平。绿洲内环境污染压力较大,乱采滥挖荒漠植被、捕杀野生动物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建设中,影响环境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对科学的发展观还存在模糊认识。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落实三项基本国策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住重点,干一件成一件,争取年年有新进展。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大胆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仍然在山区和流动人口。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保证经常性管理和服务工作到位。在积极建立社区、企业、群众组织构成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同时,着力抓好农牧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兑现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计划生育光荣证》夫妇的奖励政策。继续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农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造福人民的事业。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流动人口在管理上失控,所有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包括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都必须依法照章进行,寓规范管理于热情服务之中。要按照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要求,把优生优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优生优育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广泛开展国情、区情、州情、县情和乡情教育,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知识,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坚决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要进一步健全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二)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
资源的严格保护、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只有将资源保护好了,资源对发展才有意义,但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单纯的保护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加快经济建设,又保护好资源。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健全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进一步稳定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今后,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准占用耕地,水利、交通建设非占耕地不可的,一定要坚持占补平衡。城乡建设除老城区拆旧建新之外,扩建尽可能不要占用耕地,鼓励利用戈壁、荒滩、非耕地建设新区和各类园区,努力向田中有城、城中有田的方向发展。要认真履行耕地“占一补一”和“先补后占”的法定义务,积极开展土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今年,要先期在南山和★县启动此项工作,并力争有所突破。要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市土地政府储备、统一供应、公开交易、多种形式竞价出让的土地供应机制,使土地收购储备、土地有形市场、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交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实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新突破。
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增加耕地与违法开荒的问题。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受★价格利好因素的影响,各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开荒问题,尤其以★、★河流域较为突出,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为此,前不久,市委、市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了严禁违法开荒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立即停止一切违法开荒行为;对去年冬季以来开垦的荒地要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属于违法开荒的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要规范审批手续,除了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以外,立即停办所有开荒用地手续。市委、市政府将于近期对各县市开荒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检查。
其次,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我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在已探明的32种矿产中,★等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我们必须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保护中,当务之急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放开矿产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放开的个别矿种外,其余均可对国内外有勘探开发能力的企业开放,并实行谁勘探、谁开发的政策,允许勘探单位有偿转让勘探成果。但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一定要统一规划,有序开采,特别是我市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要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加大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切实抓好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有效遏制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第三,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各级党政要把水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把水利工作认真抓好。围绕解决洪涝、干旱和污染问题,加快大型骨干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搞好★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同时,把★河流域、★河流域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启动一批大中型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要继续抓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把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逐步提高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逐步使这种先进的灌溉方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目前我市地下水开采量不到1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地下水可采储量的10%左右,开发空间和潜力巨大。要结合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从政策上引导和灌溉使用地下水。继续推广工程性节水措施和小畦灌、沟灌、膜上灌等田间节水技术,搞好干、支、斗三级渠系防渗,全面推行定额灌溉和配水到户。结合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改进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水利产业,推进水利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三)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努力提高全州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加强环保、以环保促进发展,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薄弱环节着手,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市的薄弱环节。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依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到位比较好的有利条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完成15亿元的建设任务。要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全面实施“绿洲秀美”工程。重点围绕★河流域、★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全面规划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和用足用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的计划,享受政策。要继续采取路地共建形式,加快铁路、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要把植树造林和发展林木产业结合起来,实行“谁造谁有,自主经营,自由处置,利益归己”的政策。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的经营权可以采取拍卖等多种形式,归农民所有,由农民自主进行经营、管护和采伐,但采伐后必须及时更新。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要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放宽环保市场准入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要进一步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保证达标排放企业长期稳定达标,停产治理企业污染治理要加快进度,没有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不得投入生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我州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水平。
要强化工作责任制。搞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在加强领导,关键是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影响和制约本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突出问题,要亲自抓。要进一步完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不断加大投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资金落实。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奖惩措施,对工作失职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要严格依法管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涉及许多法律法规,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绝不允许知法犯法,干扰甚至阻挠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要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落实好有关政策,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国土资源法规,不断提高执法监察水平,把国土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坚决依法查处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切实抓好《水法》的贯彻执行。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执法力度,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严格依法治理,并不是墨守陈规、按部就班,而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队伍建设,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人口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制度,注重在工作中考察选拔实绩突出的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联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支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使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政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着眼长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在2005年市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市委、市人民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到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日趋合理。土地、矿产管理趋于规范,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到重要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坚守在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还将表彰我市2004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2004年、签订2005年经济综合目标责任书。请同志们集中精力,认真开好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十届市委成立以后,在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市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县市、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和融合发展的路子,将“生态立州”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并相继启动了“绿洲秀美”、“绿色通道”、“生态园林”等工程,实施了★河流域综合治理、东山绿化、公铁绿化、★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稳定和巩固了低生育水平;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了资源的勘探、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统筹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州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人口素质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和边远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未来20年间,我市将进入流动人口、出生人口、劳动力、老龄人口“四个高峰期”。在国土资源方面,我市虽然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但违法乱占滥用耕地、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程度不高,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季节、时空分布不均,有效利用率不高。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属于温带半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地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部分耕地还存在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绿洲面积有限,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0.59%,远低于国家16.55%的平均水平。绿洲内环境污染压力较大,乱采滥挖荒漠植被、捕杀野生动物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建设中,影响环境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对科学的发展观还存在模糊认识。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落实三项基本国策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住重点,干一件成一件,争取年年有新进展。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大胆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仍然在山区和流动人口。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保证经常性管理和服务工作到位。在积极建立社区、企业、群众组织构成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同时,着力抓好农牧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兑现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计划生育光荣证》夫妇的奖励政策。继续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农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造福人民的事业。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流动人口在管理上失控,所有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包括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都必须依法照章进行,寓规范管理于热情服务之中。要按照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要求,把优生优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优生优育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广泛开展国情、区情、州情、县情和乡情教育,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知识,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坚决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要进一步健全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第三,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各级党政要把水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把水利工作认真抓好。围绕解决洪涝、干旱和污染问题,加快大型骨干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搞好★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同时,把★河流域、★河流域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启动一批大中型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要继续抓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把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逐步提高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逐步使这种先进的灌溉方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目前我市地下水开采量不到1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地下水可采储量的10%左右,开发空间和潜力巨大。要结合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从政策上引导和灌溉使用地下水。继续推广工程性节水措施和小畦灌、沟灌、膜上灌等田间节水技术,搞好干、支、斗三级渠系防渗,全面推行定额灌溉和配水到户。结合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改进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水利产业,推进水利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三)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努力提高全州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加强环保、以环保促进发展,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薄弱环节着手,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市的薄弱环节。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依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到位比较好的有利条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完成15亿元的建设任务。要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全面实施“绿洲秀美”工程。重点围绕★河流域、★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全面规划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和用足用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的计划,享受政策。要继续采取路地共建形式,加快铁路、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要把植树造林和发展林木产业结合起来,实行“谁造谁有,自主经营,自由处置,利益归己”的政策。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的经营权可以采取拍卖等多种形式,归农民所有,由农民自主进行经营、管护和采伐,但采伐后必须及时更新。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要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放宽环保市场准入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要进一步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保证达标排放企业长期稳定达标,停产治理企业污染治理要加快进度,没有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不得投入生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我州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水平。
第三篇:在2005年市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05年★市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同志们: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市委、市人民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到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日趋合理。土地、矿产管理趋于规范,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到重要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坚守在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次会议还将表彰我市2004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2004年、签订2005年经济综合目标责任书。请同志们集中精力,认真开好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十届市委成立以后,在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市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县市、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和融合发展的路子,将“生态立州”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并相继启动了“绿洲秀美”、“绿色通道”、“生态园林”等工程,实施了★河流域综合治理、东山绿化、公铁绿化、★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稳定和巩固了低生育水平;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了资源的勘探、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统筹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州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人口素质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和边远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未来20年间,我市将进入流动人口、出生人口、劳动力、老龄人口“四个高峰期”。在国土资源方面,我市虽然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但违法乱占滥用耕地、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程度不高,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季节、时空分布不均,有效利用率不高。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属于温带半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地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部分耕地还存在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绿洲面积有限,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0.59%,远低于国家16.55%的平均水平。绿洲内环境污染压力较大,乱采滥挖荒漠植被、捕杀野生动物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建设中,影响环境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对科学的发展观还存在模糊认识。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落实三项基本国策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住重点,干一件成一件,争取年年有新进展。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大胆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仍然在山区和流动人口。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保证经常性管理和服务工作到位。在积极建立社区、企业、群众组织构成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同时,着力抓好农牧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兑现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计划生育光荣证》夫妇的奖励政策。继续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农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造福人民的事业。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流动人口在管理上失控,所有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包括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都必须依法照章进行,寓规范管理于热情服务之中。要按照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要求,把优生优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优生优育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广泛开展国情、区情、州情、县情和乡情教育,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知识,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坚决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要进一步健全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二)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资源的严格保护、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只有将资源保护好了,资源对发展才有意义,但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单纯的保护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加快经济建设,又保护好资源。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健全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进一步稳定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今后,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准占用耕地,水利、交通建设非占耕地不可的,一定要坚持占补平衡。城乡建设除老城区拆旧建新之外,扩建尽可能不要占用耕地,鼓励利用戈壁、荒滩、非耕地建设新区和各类园区,努力向田中有城、城中有田的方向发展。要认真履行耕地“占一补一”和“先补后占”的法定义务,积极开展土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今年,要先期在南山和★县启动此项工作,并力争有所突破。要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市土地政府储备、统一供应、公开交易、多种形式竞价出让的土地供应机制,使土地收购储备、土地有形市场、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交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实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新突破。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增加耕地与违法开荒的问题。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受★价格利好因素的影响,各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开荒问题,尤其以★、★河流域较为突出,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为此,前不久,市委、市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了严禁违法开荒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立即停止一切违法开荒行为;对去年冬季以来开垦的荒地要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属于违法开荒的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要规范审批手续,除了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以外,立即停办所有开荒用地手续。市委、市政府将于近期对各县市开荒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检查。其次,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我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在已探明的32种矿产中,★等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我们必须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保护中,当务之急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放开矿产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放开的个别矿种外,其余均可对国内外有勘探开发能力的企业开放,并实行谁勘探、谁开发的政策,允许勘探单位有偿转让勘探成果。但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一定要统一规划,有序开采,特别是我市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要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加大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切实抓好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有效遏制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第三,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各级党政要把水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把水利工作认真抓好。围绕解决洪涝、干旱和污染问题,加快大型骨干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搞好★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同时,把★河流域、★河流域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启动一批大中型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要继续抓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把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逐步提高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逐步使这种先进的灌溉方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目前我市地下水开采量不到1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地下水可采储量的10%左右,开发空间和潜力巨大。要结合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从政策上引导和灌溉使用地下水。继续推广工程性节水措施和小畦灌、沟灌、膜上灌等田间节水技术,搞好干、支、斗三级渠系防渗,全面推行定额灌溉和配水到户。结合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改进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水利产业,推进水利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三)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努力提高全州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加强环保、以环保促进发展,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薄弱环节着手,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市的薄弱环节。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依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到位比较好的有利条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完成15亿元的建设任务。要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全面实施“绿洲秀美”工程。重点围绕★河流域、★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全面规划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和用足用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的计划,享受政策。要继续采取路地共建形式,加快铁路、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要把植树造林和发展林木产业结合起来,实行“谁造谁有,自主经营,自由处置,利益归己”的政策。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的经营权可以采取拍卖等多种形式,归农民所有,由农民自主进行经营、管护和采伐,但采伐后必须及时更新。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放宽环保市场准入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要进一步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保证达标排放企业长期稳定达标,停产治理企业污染治理要加快进度,没有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不得投入生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我州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水平。要强化工作责任制。搞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在加强领导,关键是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影响和制约本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突出问题,要亲自抓。要进一步完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不断加大投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资金落实。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奖惩措施,对工作失职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要严格依法管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涉及许多法律法规,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绝不允许知法犯法,干扰甚至阻挠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要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落实好有关政策,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国土资源法规,不断提高执法监察水平,把国土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坚决依法查处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切实抓好《水法》的贯彻执行。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执法力度,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严格依法治理,并不是墨守陈规、按部就班,而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队伍建设,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人口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制度,注重在工作中考察选拔实绩突出的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联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支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使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政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着眼长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XXX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土资源厅、环保局、水利厅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XX同志宣读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两个《表彰决定》;我代表XXX人民政府与各XXX人
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的领导签订了三个《责任书》;XX同志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XXX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对进一步做好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特别是XXX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平稳,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建设和优质服务机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构建取得新突破;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方面,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人口方面,我区仍然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一些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还相对滞后。在国土资源方面,节约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违法使用土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环境保护方面,随着我区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些重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用心用力抓紧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各部门要以对社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把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当前,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以稳定政策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奖励、扶持、救助、保障等利益导向体系,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二是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
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把各级服务站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和疾病应急系统,纳入当地建设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三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做
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人口基础数据。
(二)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并举,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资源的严格保护、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从区域协调和人地和谐出发,明确思路,统筹协调,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进一步强化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二是要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要积极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引和鼓励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多用戈壁、荒山、荒滩、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占用农用地。三是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快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四是要继续加大以三大河流开发与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和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证。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水电建设,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五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节约使用水资源,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发展节水工业,促进城市节水,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要努力提高煤矿回采率和矿产资源采出率,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六是要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要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确保征地补偿费足额落实到位,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控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认真开展各类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特别是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危险废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强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环境安全。二是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布局,结合新改扩建项目,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工作,坚决关闭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支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大企业集团发展。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是要加强绿洲生态与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加紧推进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重点风沙区生态修复与农民脱贫工程进度。切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防治以及“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管,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五是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快制订地方性环保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开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督查落实,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制。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在加强领导,关键是落实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研究、去运筹谋划、去督查落实。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调研,及时研究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坚持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
(二)严格管理,依法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实施,搞好组织协调,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要坚持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综合治理,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着眼于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三)增加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级政府都要把人口资源环境事业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体、逐年增长的计划生育投入机制,制订实施能够推动地质勘查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和生态治理产业。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加大财政投资的同时,努力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筹融资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抓好队伍,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队伍建设,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人口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推动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联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支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使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五篇: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之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也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因此,今年在“两会”期间继续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围绕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明确任务,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4个部门负责人作了发言,黄萌同志与各县(区)长分别签订了2006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就做好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生态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人口计生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农村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五年来一直保持全省一类行列,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性别比连续18年保持在正常范围。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创模和创园林城市分别通过了验收考核,通过创建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计划,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事件,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治污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广泛开展了蓄电池、砖瓦窑等“三高一低”行业和“五小”企业的专项整治,去年拆除机立窑50座,节约用电2亿度,减少粉尘排放量2万多吨,今年可以全部淘汰水泥机立窑,实现三年目标两年完成,长兴县蓄电池行业污染整治已摘帽;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推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进一步加强,执行最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已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较好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编制了一系列水资源规划,通过实施水源建设工程、引湖济河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大中型水库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相继完成了老石坎、对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兴建了凤凰水库,今年又启动了老虎潭水库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XX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成为太湖流域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总之,对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十一五”是我市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XX加快科学发展,迅速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奋力实现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重要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资源要素制约和人口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可能会随之产生。一是在人口方面,我市将逐步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市外迁入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四大高峰”,低生育水平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如何有效快速地将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还有待于抓紧破题。二是在生态环境方面,XX有限的区域环境容量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环保工作还存在片面认识,工作还不够到位,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和信访事件逐年增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去年的“天能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水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太湖流域的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水质型缺水矛盾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三是在土地和矿产资源方面,资源短缺的制约将长期存在,粗放式利用土地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在国家严把土地阀门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建设用地,还需要很好地研究和创新。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任务也还十分艰巨。这些情况说明,在新的一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繁重。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无从谈起,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也难于实现,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思想上一定要真正形成共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继续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定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国土资源工作要围绕“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的方针,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要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水利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特别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更加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和水环境整治,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面,我就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由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转变的新阶段。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基于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一是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加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二是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从XX来讲,我市产业层次比较低,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发展的代价比较高,如果走传统的老路,要素、资源、环境的约束势必会越来越大,势必会严重影响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到底,是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把它作为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来抓,彻底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缓解资源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我市的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制造业仍以纺织、建材两大传统行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前几年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实现的,是付出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的。“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要实现12%以上的增长速度,必须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工业“3911”、农业“4612”、服务业“3551”行动计划。研究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减少污染、环保、绿色的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坚决杜绝“三高一低”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水、原材料消耗的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加强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要加快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做好开源、节流文章、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需要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我们才能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来抓。科技创新,一方面,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零”排放技术等,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约资源和环保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应用。同时,要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是基础,也是保障。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法律、行政、价格、财税、金融等多种有效手段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促进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经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措施。要抓紧研究制定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评价标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要完善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改革完善土地资源产权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机制,进一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抓紧建立生态补偿、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等机制,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关键是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同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有效的宏观调控。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特别是节能降耗、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要制定具体的约束指标。要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投入,并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增加投入。要加强法治建设,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法制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必须发挥党委、政府的表率作用。党委、政府机关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建设节约型机关作为重点来抓,形成机关干部带头节约的良好风尚。要抓好政府建筑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绿色采购、节能采购。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要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凡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规划、决策和项目,都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吸收合理的意见建议,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情、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工青妇和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形成全社会人人节约资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