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办公室、市财政局“三万”工作组活动开展情况
市委办公室、市财政局“三万”工作组活动
开 展 情 况
一、积极行动助力石头口村抗旱保春耕
近几个月以来,赤壁市各乡镇普遍遭遇严重旱情。市委办公室、市财政局 “三万”活动工作组所驻石头口村旱情也相当严重,大部分农作物受旱,并有继续扩大蔓延之势。工作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确保该村农作物不失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工作组成员与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了解受灾情况,实地勘察研究解决办法。由于工作组行动迅速,措施给力,抗旱保春耕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工作组在助力该村抗旱保春耕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针对长江与陆水河水位过低,无法取水的这一难题,决定在长江干堤红旗闸与八把刀村南屏闸陆水河边开设第二个取水点,解决该村在此次抗旱中的实际困难。
1、解决了红旗闸取水难题。一是为该村解决18000元建坝及沟渠清淤工程款,工作组成员与镇村干部一起挖沟建坝,建坝和沟渠清淤土方面积3000方。二是支持该村资金5万元购置37千瓦电机一套、高压管24米、电缆线1200米从长江二级提水,石头口村、九豪村受益灌溉面积4000余亩。
2、解决了南屏闸取水难题。由工作组提供37千瓦及22千瓦水泵各一台,解决原同心村7、8、9、10、11组早稻农田灌溉面积1700
二、扑下身子,深入村组,掌握村组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解民困
1、关于过江铁塔和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拆迁户房屋还建问题。石头口村过江铁塔拆迁户9户,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拆迁户5户,共计14户。现已安置好了4户(其中过江铁塔拆迁户2户,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拆迁户2户),余下的10户地基已按规划要求在蒲洪公路沿线征好地。拆迁户还建区路面建设问题,交通局于5月11日到还建点现场测量了工程量,并表态在3天内开工。拆迁户地基在简易路面修好后,再按以基还基的标准分配给拆迁户,预计在5月20日之前可以安排到位。下一步,就还建点的电力设施问题将与市供电公司联系。还建后的路面建设进度与电力设施进度工作组将与相关部门进行督办协调。
2、关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一是宣传关于失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参保,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石头口村失地农民参保率在30%左右。二是积极与三国赤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协商,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现已安排石头口村失地农民就业8人。
3、关于石头口村沟渠改造问题。
土地平整项目和生产道路建设问题,5月10日,工作组组长、市办副主任吴超金带领市国土局土地整理中心人员到石头口村,就哪些沟渠、哪几条生产道路作了安排,并责令土地整理中心要在5月底
4、关于镇区街道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问题。
工作组对赤壁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督办协调。一是协同交警部门加强对过境芦苇运输及运煤车辆的管理,二是加强了镇区的管理力度,对车辆乱停乱靠、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扔乱倒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治月”活动。三是对加大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5、解决的具体问题。
1、加强辖区内牲猪屠宰市场监管问题。已与市商务局和畜牧局协调好,确定了全镇只在镇区确定一家屠宰点,对其他的屠宰点全部取缔。现已签订了牲猪定点屠宰建设合同书,屠宰点建设已开工。镇政府成立了由派出所、工商、畜牧、城建相关人员组成的监管工作专班,每天屠宰的牲猪由镇畜牧服务中心进行检测后,再投放市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2、是否给特困户蔡大发办理农村低保问题。经核查,蔡大发本人在镇区集贸市场进行个体经营,其爱人在镇城建站上班,岗位是街道环卫保洁,因此蔡大发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不予受理。
3、赤壁镇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赤壁镇派出所已对全镇各村的治安问题责任到人,加大了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4、石头口村一组胡超和陈瑞莲两名精神病人的问题。胡超于已于4月10日送至咸宁市精神病院,陈瑞莲因院方床铺所限,缓日送
5、二组九岁儿童胡佳新孤儿身份申报问题。已按程序申报至市民政局进行了审批,在省民政厅审批后,每月可享受生活补贴600元。
6、六组孙凤兰的孙子的眼疾问题。已在4月1日送至武汉市爱尔医院进行了确诊。院方建议小孩年纪尚幼不宜手术,等小孩倒年满18岁再进行手术为宜。目前,赤壁镇已按政策落实了祖孙两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7、三组胡昌华等两户建房户的安置问题,经调查发现这两户并不属于拆迁范围,如将其纳入拆迁安置点,可能会造成其他村民的不满,故一直未办理。赤壁镇中学一名土地工月工资过低的问题,已由赤壁镇与教育部门协调,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从事学校保安工作,工资为580元每月,现在已有一人在岗,一人未曾到岗。在岗的待遇已经落实。
赤壁市委办公室“三万”活动工作组
二O一一年五月十四日
第二篇:市财政局“三万”工作组民情调查体会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一次亲民大行动,是一次向农民学习、倾听农民声音、汇聚农民智慧、促进农民致富的大走访、大调研。3个多月来,我们“带着感情入农户,带着头脑访民情”,与竹山县官渡镇当地农民朋友交心谈心,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在精神上得到了提升,总的体会如下。
一、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3月16日,我们访问了官渡镇街道居委会五组(前楠竹村),有这样一户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田里拉着牛犁田,就喊他歇一会儿,在地头攀谈起来。老人家姓余,今年57岁了,女儿出嫁,儿子今年25岁,也已结婚成家,在竹山县买了房,20多万,家里就剩下他和老伴,种地,养老。老人家告诉我,家里以前很穷,儿子读书时家里连油都吃不起,但是现在日子好了。儿子在北京一家工厂当上了小主管,一个月工资5000多,儿媳妇工资也有3000多。我们问他要是都在家里种地的话,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吗?他说买不起。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户农民,穷了两三辈子还没有脱贫致富,怎么才能富起来了呢?在之后的入户访问中,我开始关注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了解他们贫困或致富的原因。
官渡镇楼房村,全村唯一的一栋2层楼房,矗立在村口,特别显眼。楼房的主人叫闵远兴,今年60岁了,在家里种地、养老,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从事房地产销售,收入很高,以前的土坯房年久失修,2009年年底儿子就掏钱盖了这栋2层楼房。楼房村4组村民陈绪森,今年55岁了,三个儿子在珠海格力空调公司工作了,大儿子月薪6000,以前家里很穷,但是现在他什么心都不操了,就等着儿子回来盖楼房娶媳妇了。像这样的致富农民不在少数,这里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贫富的对比,我还发现贫困的农户小农思想严重,只局限于传统种植养殖业,而致富的头脑活泛,积极发展产业,或者外出寻找门路;贫困的文化素质较低,进取心不强,满足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而致富的家庭文化素质较高,积极谋求致富路径,学习新技术。
由此,我得到的体会是:一户农民,穷了两三辈子要脱贫致富,关键是人,是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出新型的农村劳动力,要么从事新型农村产业致富,要么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不然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补贴,也不能脱贫致富。总之一句话,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村面貌虽然改善较快,但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地处山区的官渡镇还没有系统的农田水利设施,楼房村和蒲溪村农田水利建设几乎为零。高山电压一直不稳,电力设施恢复慢。今年3月下旬,竹山县南部遭遇大雪,楼房村因雪灾停电两周,移动通讯同时中断。
我们联系的四个村,村民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的问题。造成饮水难的原因:农民饮水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更缺乏有效的管理,用水的人不交水费,所以常常停水。上学难的原因: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整个官渡镇只有一所幼儿园和完全小学。楼房村和蒲溪村一些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小孩无学可上,因为上学路对他们来说太远了,家长在镇上租房子专门照看小孩上学成本又太高。行路难的原因:主要是投入不足,另外规划不尽合理。蒲溪村通村水泥路仅2.5公里,有3个组连机耕道都不通,出村无水泥路桥,以两条小索桥与省道相连,农民买化肥农机,贩卖山竹只能肩挑背扛,村委会、镇政府都无钱修路。
4月20日,我在楼房村走访的时候,一位农民在门外叹气:“什么时候共产党把路修道门口就好了”,我出门一看,他正扛着种烟要用的化肥往对面山上走,那里只有崎岖的小路。一些村民对我说,就是有钱了,也盖不了楼房,搞不成新农村建设,因为交通不便。我深刻体会到,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老百姓改善基础设施的愿望强烈。
三、产业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走访过程中,老百姓告诉我,楼房村过去没有发展产业的时候,路不通,到官渡镇一次来回要走4天;电不通,全村没有一台电视;房子都是黄泥土坯墙,没有水泥操场。但是2006年开始,通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烟草公司给了很多项目。通过烟草配套,楼房村通了第一条水泥路,村民到镇上去坐车只要2个小时,饮水状况也大大改善。楼房村村民收入也因为烤烟大幅度提高。2009年楼房村发展烤烟1400亩,产值330万,被评为“湖北省经济强村”、“湖北省特色产业村”。2010年发展烤烟750亩,产值150万,人均纯收入达到4228元。村民都买的起电视了,洗衣机、冰箱在楼房村也不少见。有些村民还修整、美化了房屋。村书记杜祖武告诉我,现在楼房村贫富差距在拉大,发展了烤烟的农民收入增长快,基本上每家都有存款。而没有发展烤烟,也没有外出打工,就在家里种地的农民,只能维持温饱。
烤烟是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收”产业。按照“中山茶果生物油、高山药果特烟菜、城郊菜果观光园”的原则,楼房村可以继续扩大烤烟产业规模,力争2012年达到2000亩。但是我也发现楼房村烤烟产业存在的风险。一是种植面积受计划控制,波动性大。近几年楼房村的烤烟面积是2009年1400亩,2010年750亩,2011年1360亩;二是自然风险较大。烟叶生产受天旱、风灾、病虫害等影响较大;三是生态风险大。楼房村大量的成材树木被砍伐用于烤烟,长此以往,木材资源将难以为续,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破坏。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产业的持续性,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转型。
四、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
村干部是上级决策的落实者,是村民的主心骨、带头人。村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些村的村干部老龄化严重,精力明显不济,事业心不足,抱成守旧。少数村干部搬到集镇或者县城居住,心思不在村里。但是,楼房村的4名村干部平均年龄仅33岁,又是烤烟种植大户,创业理想、精神活力明显高于其它村。
4月19日,完成了当天的走访工作,我和村委会主任樊孝军谈起了产业风险。他信心满满地讲到,每发展一项产业都有风险,最主要的是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对楼房村来说,一方面要抓住这几年烤烟的机遇,大干快干,扩大烤烟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发展一些宜林产业,在增收的同时保护环境。这位年轻有位、富有远见的村主任,让我看到了新一代农村干部的能力和魄力,也让我看到了楼房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楼房村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惠农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器
几乎是每一项惠农政策都与财政部门相关。因此,我非常注重结合财政职能开展“三万”工作。从一开始的入户调查的时候,我就关注惠农政策的落实是否到位,老百姓对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有什么意见。在我们自己设计的入户调查表中,我专门加了老百姓关于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等方面的意见提问。
在走访中,我发现惠农政策的落实并不是尽善尽美、无可挑剔的,工作还有改进空间。比如,有些政策宣传不到位,老百姓还不知晓,例如阳光雨露培训计划;有些政策落实存在漏洞,比如粮食补贴存在少数村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补贴照领现象,五保、低保落实程序不规范;有些政策力度不够,如扶贫搬迁,实际搬迁成本约5-6万元/户,补助标准为5000元/户,对高山贫困户来说根本不够;有些政策在制定上,还需要完善,比如“两免一补”的生活补贴存在着标准单一,没有和教育规律结合等问题。官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非常赞赏我对“两免一补”的看法。我对以上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并把有些问题写进了综合调研报告。不管做什么工作,我觉得都要抱着“学习无止境,改进无止境”的思想。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过程。
总而言之,此次活动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全市“农业抓产业,农民抓就业,农村抓事业”这条农村工作主线的正确性、权威性、指导性。农民只有能就业,或者发展了产业,才能脱贫致富;农村只有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新农村建设,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农民才能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作者系十堰市财政局“三万”工作组组员 吴茂森)
第三篇:市委办公室工作组开展入户走访活动
市委办公室工作组开展入户走访活动
3月14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德彬,办公室干部晏波涛、李成全3名驻村工作队员入驻陆城街道办事处亮家垴村开展工作。
工作队进村后,速度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传达全省、全市关于开展“三万”活动的会议精神,听取了村委会主任张本新对村情的基本情况介绍后,市委办副主任朱德彬对开展本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式及活动步骤进行了宣讲,并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所有村干部、党员在工作纪律、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当天下午,工作队员走访了村七组肖发华、吴久英等重点走访农户。
在走访中,办公室工作队员,与村干部和被访农户进行座谈,心换心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建议和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困难。在交谈中,总结出三个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一是出行难。普遍存在村民上街难、幼儿上学交通难等交通难问题。二是农村老龄化严重,缺乏年青劳动力,田地少有人护理,并由于农田分散,带来了很多连带问题,急望整合土地资源,让土地流转出去。三是堰塘整治、淤泥清除,无人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四是,
第四篇:三万活动工作组总结
三万活动工作组总结
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组正式进驻孝昌县王店镇塘李、壕沟、何砦、八里四个村,开始工作。一个月来工作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三万”活动要实现“两个全覆盖”,突出“四个在一线”,做到“五个进农家”的要求,结合四个驻点村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广泛参与
工作组由学校党委书记路钢担任领队,校长助理王海生任副领队,在
全校范围选拔四位优秀干部,包括一位乡村治理研究专业博士后,他们一律脱离原岗位,专职驻村开展“三万”活动。
路钢书记分别3月23日和4月9
日两次轻车简从来到驻点村,深入村委会、贫困户、经商户、科技示范户等走访调研,走到田间地头、塘堰岗沟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与镇、村干部商议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主持召开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现场会,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服务“三万”活动。
冯友梅常务副书记3月16日深入驻点村了解村情民意,指导工作组细化工作方案。
段献忠副校长4月12日深入何砦村访民情,进入何砦小学调研农村基础教育。
学校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全面的范文写作参考网站 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部、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先后来到驻点村,接对子,帮贫困,促发展。
二、组建博士团,深入调查研究
3月28日至4月9日,工作组从
学校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共选拔10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生,在工作组副领队王海生的带领下进驻驻点村开展调查研究。他们自带经费,一律吃住在农家。他们的调研涉及四个驻点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还对王店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全国知名“三农”问题专家贺雪峰教授的指导下对所调研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结合他们自己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为四个驻点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三、宣传发动,“三万”活动家喻户晓
3月10日至3月20日,工作组通过召开5次村干部座谈会和4次村民(代表)大会,集中宣传党的政策。首先我们组织召开了四个村的主要村干部集体座谈会,又分别组织了四个村的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说明“三万”论文网 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了解各村实际村情,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
确定村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宣讲内容。然后我们分别在各村村干部的协助下组织召开了四个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大会上,我们集中宣讲了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同时向与会者发放了省里统一印制的《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了解了 “三万”活动的重大意义;村民们清楚了党的政策;为下一步的走访调查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四个驻点村村委会和工作组住地分别悬挂”三万”活动宣传横幅,营造活动氛围。
工作组共制作《简报》14期,内容涉及:领导关怀、村情村貌、“三留守”问题思考、工作进展、民情日记精选、办实事等。
四、走访调查,实现“全覆盖”
按照工作组具体工作计划,我们从3月21日开始进入走访调查阶段。这个
阶段是能否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两个全覆盖”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工作组“三万”范文 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事前我们对该阶段做了详细的计划,确保高质量完成走访调查任务。该阶段计划总用时一个月(3月21日至4月20日),每一天走访调查哪个村多少户都在计划中确定下来。要求做到挨家挨户走访,力求不重不漏;对照名册走访,确保一户不落。目前已完成壕沟村、塘李村和八里村三个行政村的走访调查任务,共计走访561户,其中144户全家外出或多次访无人在家。对于无人在家的情况,我们向村干部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了记录。对于省统计局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严格按照统一要求进行了随机等距抽样,填写问卷时我们要求两名工作组成员同时做一份,做到解释耐心,记录准确。
为了切实做到“全覆盖”,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了八种普遍访的方法。
1、挨家逐户常规访
2、抓住机会突击访
如,塘李村养鸽大户李育明,卖掉全部鸽子准备到北京打工,我们赶在他出门前到他家进行走访调查。在西安做保安的李金喜中途回家休息两天,我们探得消息进行走访。
3、锁门闭户多次访
如,壕沟村的韩自华老人独自带着一个5岁的孙子生活,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我们工作组先后去她家三次都不在家,直到第四次,傍晚时分,才在她家门口偶遇。
4、打牌聊天集中访
对于只种一季中稻的村民来说,现在尚处农闲季节,白天三五成群,打牌聊天,比较常见。我们工作组利用这种机会进行集中的走访调查。
5、田间地头个别访
如,正在用牛耕地的李乐仁老汉(70岁),正在放羊的李乐智老汉(67岁)。
6、充满期待重点访
有几位特殊的村民是我们在各村开村民大会时就认识了的,他们有的教了36年的书,有的是老村主任,有的是当年样板戏高手……到他们家走访是我们所期待的。
7、兄弟之间关联访
李安胜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四人只有他是明白人,其他都弱智。访到老大家时,为了了解的更加清楚,我们找来了刚从贵州打工回家的老二,一起访。
8、邻县媳妇比较访
如,走访何砦村何裕国老人时,碰巧遇到回娘家的三女儿何友霞,她与丈夫生活在广水杨砦镇余店村。通过对何友霞的访谈,我们比较真实地了解了何砦村和余店村的经济社会对比情况,丰富了走访调查内容。
为了把走访调查环节做得更加深入,我们工作组自行编制了《民情手册》,为每户农户制定民情档案。
总之,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免费范文 我们宣传了政策,了解了民情,转变
了干部工作作风。
五、办实事,促发展
1、为驻点村学校捐赠了一批体育用品;
2、为八里村和何砦村捐赠6台电脑、2台液晶电视、一台DVD及各类图书、光碟和衣物等;
3、组织学校相关部门走访慰问驻点村贫困户共计16户。
下阶段工作安排: 1、4月20日前完成四个驻点村的走访调查任务,做到“全覆盖”。
第五篇:十堰市委党校工作组开展三万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
十堰市委党校 “三万”工作队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
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完成各项具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小堰村实际,提出如下具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在市政协的牵头领导下,紧紧依靠柏林镇党委和小堰村党支部,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为深入实施十堰市委政府提出的“一统三分”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提出的 “一进、二访、三送、四促”的工作重点,圆满完成“十个一”的工作任务。即: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开好一次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一批农户、记一本民情日记、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办好一批实事、联系一名特困建一套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开展一次信息技术咨询活动、举办一次政策法律讲座。同时结合党校和小堰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村级特色的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三、活动步骤
从2011年3月8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具体分为宣传发动、入户调研、建章立制、回顾总结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3月8日——3月15日)
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好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工作。具体任务:悬挂宣传横幅标语(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促进小堰村社会和谐发展)等;制作宣传展板(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纪律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开好村民大会;开好村民代表座谈会等。
2、入户调查(3月16日——4月15日)
工作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小堰村所有农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了解农户所思所想所虑,搜集农户的意见建议。
3、办实事、建章立制(4月16——5月31日)
举办一次信息技术咨询活动;举行一次农村法律讲座;为村或农户办几件实事;帮助小堰村规范建立各项制度。
4、撰写好调研报告、回顾总结。
“三万”活动政协办、党校工作队市委党校工作组
二零一一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