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咬文嚼字》公布2012年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6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一、容易被写错的汉字数字:“二〇一二年”经常被误为“二零一二年”。
二、容易被写错的书名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三、容易纠缠不清的法律词语是:“酒驾”和“醉驾”。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四、经常被写错的引语是“兄弟阋于墙”。这句古语出自《诗经》,一般用于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
五、容易被滥用的网络词语是“某某哥”。“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原本含有亲热调侃的味道,眼下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例如,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有媒体就将其称为“爆头哥”,化残忍为一笑,显得很不得体。
六、新闻报道中容易读错的词是“发酵”。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读jiào。
七、法制新闻报道常被混淆的是“囹圄”和“囫囵”。“囹圄”意思是监狱,而“囫囵”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常见成语是“囫囵吞枣”。
八、“皇后”不能被写成“皇後”。“后”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子”,和“前後”的“後”是两码事。
九、女性常用错的称谓是“贱内”。“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用于男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不宜用作当下时尚现代女性的自称。
十、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经常把“潟湖”误为“泻湖”。“泻”的繁体字“瀉 ”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据新华社
第二篇:《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2009 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9-12-25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 12 月 24 日专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 日 公布了 2009 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 十大差错分别是: 1.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 年是新中国建立 60 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 和媒体报道中,“祖国 60 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 60 岁生日”.“新中国”特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2.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丑年”的“丑”.2009 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 体字是“丑”,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丑年”.3.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 能理解为“冲锋在前”.4.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 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5.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 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6.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7.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 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 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8.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 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9.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 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贴, 音 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10.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 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
第三篇:2013年十大语文错误
昨天,《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3十大语文差错”。编辑部透露,“差错”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都来源于热点事件,如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王立军叛逃案件、“棱镜门”事件等。二是高频率差错比较集中,如 “受权”误为“授权”、“泄密”误为“泄秘”、“服法”误为“伏法”。此外,街头店招中也有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咬嚼编辑部认为,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知识差错,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试题把说这句名言的英国作家戈尔丁,错写成“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知悉这一情况后,迅即召开高考情况通报会,承认了这一差错,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威廉・戈尔丁是英国的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去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有媒体在报道中说:“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是一种客观事实;“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是一种主观态度。
在“棱镜门”事件报道中,“泄密”是一个高频用词,但多家媒体把“泄密”误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强调内容隐蔽,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密”强调隐蔽内容,主观上不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二者不宜搞混。
另外,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屡屡误用一个词:“弑”。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经常用错的字,律师公文中常将“受权”误为“授权”。为了解决纠纷,企业或个人有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接受委托后,律师常为当事人发布“律师受权声明”,但“受权”常被误成“授权”。“授权”即把权力授予他人,“受权”即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律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发表声明,是“受权声明”,而非“授权声明”。羊蝎子是一种常见的大众美食,指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俗称“羊蝎子”。因“蝎”、“羯”形似,不少街头饮食店的店招中,将“蝎”写成了“羯”。“羯”读jié,有两个意思:一指羯羊,即阉割了的公羊;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羊羯子”说不通。
第四篇:2013十大语文错误
2013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
——《咬文嚼字》例行盘点出炉
2013年12月24日17:09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电(记者孙丽萍)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24日对此进行了盘点。这十大语文差错主要来源于热点社会新闻事件,其中包括“棱镜门”、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等。
(差错一)王立军“服法”并非“伏法”
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不少媒体报道称:“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
其实,“伏法”指犯人已被执行死刑,“服法”则指犯人服从判决。
(差错二)“棱镜门”事件“泄密”不是“泄秘”
二者都有不为人知的意思,但“秘”强调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而“密”则强调主观上不想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
(差错三)温岭“杀医案”误为“弑医案”
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
“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只能用“杀”。(差错四)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
李某某涉轮奸案在2013年备受关注,媒体大量报道提及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并冠以“文职将军”头衔。
据悉,在我国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将官相应的工资标准、生活待遇,但并没有授予相应的军衔。在我军法规条例中,也并无“文职将军”这一名称。2013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或者文职将军”。
(差错五)浙江高考作文题“摆乌龙”,英国作家变成美国作家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出错,把英国作家戈尔丁在《蝇王》中的名言张冠李戴安放到了美国作家菲尔丁身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随即认错,并向全体考生道歉。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差错六)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将“鸡(土旁加从)菌”误为“鸡枞
菌”
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土旁加从)菌”,“(土旁加从)”应读“zōng”。鸡(土旁加从)菌是食用菌,味美如鸡。而“枞”有两读,一读“cōng”,是树木名;二读“zōng”,是地名。安徽省有“枞阳县”。(差错七)易混淆的字是:“蜇”与“蛰”
(差错八)常写错的字是:“冒”
“冒”人人都认识,但很可能落笔即错,被誉为汉字中的“第一易错字”。“冒”上部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不相连,而许多人错写成“曰”或“日”。
(差错九)常混淆的词是:“受权”和“授权”
2013年经常被混淆的词是“受权”和“授权”。为了解决纠纷,企业或个人有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律师常为当事人发布“律师受权声明”。“受权”即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而“授权”则是把权力授予他人。
(差错十)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是:“羊蝎子”误为“羊羯子”羊蝎子是大众美食,指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俗称“羊蝎子”。但因蝎、羯形似,不少街头饮食店的店招中,将“蝎”写成了
“羯”。
“羯”字有两个意思,一指阉割了的公羊,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与“羊羯子”毫无关系。
第五篇:《咬文嚼字》: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在2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