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浙江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试卷试题真题原题
选择题2'╳ 15=30'
身心发展规律中心四周率、头尾率说明身心发展的顺序性OR阶段性?
首次既考虑升学又考虑就业的学制是哪个?
书目属于几级文献等级?
意志没有明确的目的,人云亦云说明意志缺乏自觉性OR果断性?
学生伤害……办法属于教育法律、法规OR规章? 名词解释4'╳ 4=16'
身心发展、泰勒原理、图式、教育法律关系
简答题4'╳ 5=20'
①简述教育制度化的特征
②写出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③简述创造力的结构
④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 论述10'╳ 2=20
1.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⒉论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 材料分析14'
材料主要讲了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采用罚款的方式处罚问1.是否违法2.违法主体有哪些3.违反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
4.违法主题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B.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C.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D.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欧文的幼儿园 B.奥伯林的幼儿园 C.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D.别茨考伊的幼儿园
5.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7.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所致。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8.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有意记忆
9.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A.认知地图 B.探试搜索 C.尝试错误 D.顿悟
10.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1.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13.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行动研究
14.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是()A.洛克B.欧文 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D.具有表面性
16.我国幼儿在园的年龄范围是()A.3~6岁 B.2~6岁 C.4~6岁 D.3~7岁
17.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8.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A.35℃ B.36℃ C.37℃ D.38℃
19.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20.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启蒙教育 B.义务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开端计划 2.质的研究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发育 5.社区学前教育 6.注意转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2.性格有哪些特性?
3.蒙台梭利将幼儿发展分为几个敏感期? 4.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简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
在“照相馆”活动区里,老师投放了玩具照相机、相册、镜子、裙子等材料,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参与照相的幼儿摆出各种姿势,对照相过程乐此不疲,活动区一度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场面。为了找出问题的原因,老师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所在社区的一家照相馆,了解了照相馆里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回到幼儿园里,老师立即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照相馆”进行讨论,看看自己的照相馆和社区的照相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经过认真讨论,幼儿发现应该把“照相馆”设置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小区域,还应该增加材料等。
接下来,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各种材料,把“照相馆”分成了四个小区域,工作人员也各行其事,活动有序而深入地进行,没有了拥挤、争抢角色的现象。
1.你认为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什么游戏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结合材料谈谈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D【解析】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引起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4.C【解析】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7.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8.C【解析】习惯化是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
9.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10.B【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11.B【解析】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出版的比纳—西蒙量表。1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14.D【解析】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A【解析】我国幼儿的在园年龄范围是3~6岁。17.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8.D【解析】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负责大脑体温调节的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19.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20.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二、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是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三、简答题
1.(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现代化。2.(1)性格的完整性;(2)性格的复杂性;(3)性格的稳定性;(4)性格的可塑性。3.(1)秩序敏感期;(2)细节的敏感期;(3)行走的敏感期;(4)手的敏感期;(5)语言敏感期。
4.(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四、论述题
1.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幼儿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成人简单的复述,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
2.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原因如下:
(1)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理、认知、社会性、自我表现发展的需要);(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3)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分析应用题
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以间接指导为主;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游戏发展规律和游戏类型不同而指导。
由于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环境的教育意义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幼儿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也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的教育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区文化的教育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2.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3.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5.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容易辨别的是()A.正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圆形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托儿所保教任务的是()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9.下列选项中适合对学前班幼儿进行教育的做法是()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B.每天至少上三节课以适应小学教学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D.与幼儿园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10.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A.性格 B.能力 C.个性 D.气质
11.下列选项中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12.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A.1~2个月 B.2~4个月 C.6~12个月 D.10~12个月
13.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二部制幼儿园 B.完全幼儿园 C.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
15.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16.下列最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行为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17.实现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D.教育化
18.提出“白板说”的思想家是()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19.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是()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5~2.5岁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性格 2.幼儿园课程 3.手眼协调 4.敏感期 5.想象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2.如何辨别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3.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4.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包含了哪些教育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学前教育各层次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2.简述幼儿园活动的类型。
五、分析应用题(共14分)新学期开始了,鹏鹏和明明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鹏鹏出身于农民家庭,而明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人说,明明将来肯定比鹏鹏有出息。
请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以上是质的研究的定义。
2.C【解析】由于儿童发展水平不一样,错觉也存在个体差异性。3.A【解析】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4.D【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5.B【解析】观察法是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6.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7.D【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8.C【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9.B【解析】学前教育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10.D【解析】气质是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A【解析】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能力较弱,主动脉口径相比肺动脉小,故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12.C【解析】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6~12个月。
13.A【解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
14.C【解析】农村在没有幼儿园的地方可建立学前班,目前,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15.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6.B【解析】行为操练法最有利于儿童亲身体验,内化行为规则。
17.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方法。18.B【解析】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19.D【解析】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20.A【解析】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
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3.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4.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三、简答题 1.(1)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和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一定年龄阶段中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只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
3.(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2)兴趣比较肤浅且容易变化;(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4.(1)儿童的健康活动;(2)儿童社会活动;(3)儿童科学活动;(4)儿童艺术活动;(5)儿童文学活动。
四、论述题
1.(1)把目标的制定当作幼儿园教育过程的起始环节,目标的确立要先于过程。(2)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3)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要前后一致。目标主语最好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4)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目标制定的越明确、具体,实施起来就越容易,这样也更有利于活动之后目标评价的进行。
(5)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6)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制定目标时要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发展目标,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7)目标制定应体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质。
(8)目标制定适宜幼儿的发展需要。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目标,让孩子有更多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1)生活活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关系、如厕等,所占时间约为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一半。
(2)保育活动。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保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3)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5)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五、分析应用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幼儿的生理成熟进程。
(3)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环境因素;在一些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环境因素则常常大于遗传因素。
第三篇: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
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
C.建立学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
A.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C.全面普及中等教育 D.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3.一般认为,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期 D.辛亥革命以后
4.《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相长 B.长善救失 C.循序渐进 D.启发诱导
5.教师将自我的教育观念转变及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写成自传,通过积极的自我反思,进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教育叙事 B.样本比较 C.教育实验 D.抽样调查
6.教师组织学生创办墙报,布置教室,设计班徽,以独特的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7.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条件。这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B.差异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A.创造更新文化 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 D.筛选保存文化
9.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关
B.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不会受政治制度的影响
C.教育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D.教育要先行,可以超前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
10.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 D.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11.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有活动场地
C.是否具有活动内容 D.是否有活动工具
12.“昔孟母,择邻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两句话所指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14.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下列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共同构成三大教育目标的是()
A.思维目标 B.态度目标 C.价值观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15.教师模拟组织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路历程。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实验法 B.谈话交流法 C.情境教学法 D.读书指导法
16.“坚持真理,惩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A.职业良心 B.公正意识 C.教育义务 D.专业荣誉
17.与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共同构成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A.受教育者 B.教育领导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8.关于视听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越逼真学习效果越好 B.中等程度的逼真度效果最佳
C.越模糊学习效果越好 D.学习效果与逼真程度无关
19.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0.有些人生病时又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1.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来帮助自己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 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 D.谐音联想法
22.“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23.在学生动向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扇贝现象 B.蓄势现象 C.高原现象 D.掩蔽现象
24.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
A.晕轮效应 B.酸葡萄效应 C.马太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25.教师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到该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集中思维 B.辐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自觉思维
26.“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 B.分散 C.分配 D.转移
2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28.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这种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A.自制力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29.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相对较易,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相对较难。这说明情绪具有()
A.动机功能 B.信号功能 C.适应功能 D.组织功能
30.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是()
A.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
B.教学应以大量重复训练为主要途径
C.学生是接收知识的工具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核心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处 D.学会生存
32.下列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是()
A.参与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 B.周末校外补课获得额外的报酬
C.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 D.对品行不端学生采取必要体罚
33.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涵盖了人的发展的()
A.确定性 B.可选择性 C.可塑性 D.开放性
3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
A.劳动与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 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5.小明看到同班的小强,原来物理成绩与自己差不多,后来买了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认真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现在解题比自己快,成绩也大大超过自己,于是也买来这本书学习。小明的做法属于()
A.观察学习B.替代性学习C.顿悟学习D.模仿学习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36.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优点之一是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37.课程标准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它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8.采用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的方式比采用单纯的反复阅读方式的复习效果更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40.简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主要途径。
41.简述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4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确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下面是一位老师与几名初中学生的对话:
师:同学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生1:最不喜欢三类老师。首先是长得丑的!
师:相貌靠遗传,老师自己恐怕做不了主!
生1:那可以穿漂亮一点啊!我们每天关在学校里上课,上得头昏眼花,可有的老师呢,都什么时代了,还整天穿样式那么土、颜色那么灰暗的衣服,实在太low了,弄得人真是一点听课的激情都没有啦!
师:呵呵,看来老师得多买几件漂亮衣服,时尚一点,养眼一点!
生2:对对对!我讨厌的第二类老师就是长得丑还喜欢对学生板着脸的。其实长得不好看、穿得土气一点也不是很要紧,多笑笑就不丑了!最怕的就是性格不好!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性格开朗的美丽老师!第三类呢?
生3:上课闷死人的老师!我们天天干坐着听课真的很累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每节课笑上几次,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呢?
师:同学们怎样才会笑呢?
生3:觉得新鲜有趣、好笑好玩,觉得很开心,就一定会笑!老师备课的时候,干嘛不备下这个呢?
师:同学们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够新鲜讯息多一点,语言幽默一点,课堂形式有趣一点,课堂气氛快乐一点,对吗?
生4:对对对!我发誓,只要哪个老师能够让我每节课笑上三次,哪怕长得再丑,穿得再土,性格再不讨人喜欢,我都认了!
(资料来源:梅丽曼:《关键是我们要“懂”初中生》,《人民教育》2016年第2期,第29页,有改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2)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教育价值观支配着每一位教育人的教育行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处理好课程、课堂、评价的关系,深入研究知识、技能、人格、文化等教育元素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资料来源:中国教师报,2016年5月18日,有改动。)
材料二:2016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认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九个方面。该意见稿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8日,有改动。)
材料三:上海市莘庄中学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设了基于DIY学园的综合实践课程——人文阅读、时政读报、青春放歌、新视觉素描、篮球专项训练、劳技创意制作,分层、分类实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验,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3日,有改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核心素养,谈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2)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作用?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省级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吴某,从小就是老师们喜欢的听话的乖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初一到初二两年中多次考试成绩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初三时,班主任老师找吴某谈话,告诉他老师们都一致看好他,认为他有冲击中考状元的实力,希望他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老师们对他的期望,为学校争光。吴某听后也暗下决心,要去搏一搏。随后的日子里,吴某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吴某出现了食欲减退、失眠等反应,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任务难度、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关系。
(2)运用学习动机相关原理,分析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解析
教育综合知识(中学)
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解析:建立学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它选项都对减轻课业负担没有作用,反而会加剧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选C。
2.B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因此选B。
3.C
解析: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是在清末。其他为干扰项。因此选C。
4.D
解析:喻,即启发的意思。后面句子的意思是“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鼻子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让学生感到压抑,在开始的时候引导学生但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因此,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此选D。
5.A
解析: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根据题意,本题选A。
6.B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根据题意,本题选B。
7.C
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根据题意,本题选C。
8.B
解析:孔子学院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符合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播功能。因此选B。
9.D
解析: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说到,教育可以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说法,因此选D。
10.A
解析: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说明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后三个选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强调个人价值的意义。因此选A。
11.A
解析:学校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与其他活动的主要区别所在。因此,本题选A。
12.B
解析:孟母三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故选B。
13.A
解析: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强调的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因此选A。
14.D
解析: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的三大领域的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因此选D。
15.C
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因此选C。
16.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以及教师荣誉。其中教师公正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和赏罚分明。
17.A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8.B
解析:视听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中等程度的逼真效果最好。越模糊直观效果不好,越逼真学生缺少想象的空间。二者之间存在的不是直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的关系。
19.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20.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21.D
解析:记忆术,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谐音联想法属于记忆术中的一种。
22.C
解析:题干陈述说深化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影响,起的是积极的作用,是正强化,同时又是后学对先学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23.C
解析: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现象出现。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因造成的。
24.D
解析: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25.C
解析: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26.C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27.D
解析: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称为无律阶段。这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为他律道德阶段。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3)可逆阶段(8—10岁),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8.B
解析:付健中主编《普通心理学》中关于自觉性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
29.D
解析: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30.D
解析: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32.AC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中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第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第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第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第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不能进行有偿辅导,教师不能体罚学生。故BD错误。
33.BCD
解析:人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两大特点,其中未完成性包括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
34.ABCD
解析:从小学到高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35.ABD
解析: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错误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它的优势: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它的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因此,不能够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37.错误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38.正确
解析:研究表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
很显然,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了解、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40.简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主要途径。
答:(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1.简述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答:(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2)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
(3)动作示范与言语讲解相结合(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
(4)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5)加强模仿练习和评价
4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确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教育教学评价
(5)沟通与合作
(6)反思与发展
五、材料分析(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解析:(1)现代教师应该扮演的新型角色有: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材料显示,教师的讲课要改变以往的单调灌输,向生动活泼以及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转变。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材料启示,教师要多研究如何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开发教育资源,包括开发校外和校内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所以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所以教师应是开放型教师。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教师也应该将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时时刻刻注意对于自身的反思,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材料显示,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营造最佳的课堂气氛。
(2)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显示,学生都喜欢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喜欢有乐趣的课,这是学生的天性。③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④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材料显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讲民主。
(3)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其中教师的领导方式,勒温将其分为三种,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材料显示,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教师要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比如笑容满面、平易近人等;教师讲课风格尽量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等。
44.解析:(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①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②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③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作用?①会使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②会使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注重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③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④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⑤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完整的人”。
45.解析:(1)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2)案例中班主任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欠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到了吴某的身心健康。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随着不同性质的任务,动机水平与效果之间是倒U型关系。在较复杂或困难的任务中,保持较低水平的动机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向吴某表达大家对他的期望,以此想激励吴某,加上吴某自身也暗下决心,外界和内在的双重压力,较强的学习动机推动下,给吴某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不仅成绩下降,也出现一些躯体症状。
(3)面对案例中吴某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适当降低学习动机,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比较好。②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非学习活动,缓解紧张情绪。③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分散吴某对考试结果的注意力。④家长和老师给予吴某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吴某的心理负担。
第四篇: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一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教材和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B
6-10:ADCCB
11-15:ADCBA
16-20:BCAB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A.目的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扰?()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______与______相结合。
2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官学和______两种。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思想是______教育和骑士教育。
2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___和______。
2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或课堂教学)。
25.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课和______课两大类。
26.教学是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自觉性、______、______。
28.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______和______的三结合教育。
2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______。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
30.人最原始(或基本)的情绪有快乐、______、______和恐惧。
31.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______、______和想象。
3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______和______。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生理、安全、社交、______、______等五个层次。
3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阶段。
35.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
36.成败归因的两个维度是______,四个方面因素是能力、______、运气和______。
37.自由联想与______是______治疗的基本方法。
38.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______,以后再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40.教师如何备好课?
41.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
42.德育的任务有哪些?
43.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44.学生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45.韦氏智力测验的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包括哪些项目成分?
46.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DAADD
6-10:ACCBC
11-15:CAADA
16-20:DBCA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教育生产劳动
22.私学 教会
23.启发式 注入式
24.学科课程标准班级授课制
25.单一 综合26.教师教 学生学
27.独立性创造性
28.家庭社会
29.教好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
30.悲哀愤怒
31.记忆 思维
32.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
33.尊重自我实现
34.采取决定(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执行决定)
35.无意有意
36.稳定性与控制性(内外向)努力 任务难度
37.疏导宣泄精神分析
38.展开 压缩(或简缩)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答案要点: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正确回答出两大点,给2分;每大点正确回答出具体内容,各给2分。
40.答案要点: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41,答案要点:(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42.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
43.答案要点:(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44.答案要点: 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如下特点:(1)兴趣的指向性(或倾向性)(2)兴趣的广博性与中心性
(3)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4)兴趣的效能性
45.答案要点: 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词语、常识、理解、回忆、发现相似性和数学推理等(3分)操作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完成图片、排列图片、实物组合、拼凑译码等(3分)。
46.答案要点:知觉的基本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共26分。
47.答案要点:
(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4)联系实际。
48.答案要点: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2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2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2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
2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和______。
27.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2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2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总结和______总结。
30.道德感是受______制约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______的特点。
3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______、______和恒常性。
3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______有______的特点。
33.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______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______、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34.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多血质、______、______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但混合类型的人居多。
3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______和______。
36.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______的学习动机,向______的学习动机转化。
37.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结构主要指构成要素______和______。
38.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主要强调三条:即真诚、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个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
4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46.什么是需要?需要分为哪些种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3,共26分。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BCBAB
6-10:BCCDB
11-15:CBBCD
16-20:BDAA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亚
22.带好班级学校教育
23.生产劳动 身体
24.自我教育 发展
25.国民教育学校教育
26.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27.教育者 受教育者
28.自觉性灵活性
29.全面 专题
30.社会 阶级
31.整体性理解性
32.不均衡 先快后慢
33.三维结构 操作
34.胆汁质粘液质
35.情绪情感 意志
36.不稳定 自觉和稳定
37.执行顺序执行要求
38.同感 尊重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答案要点: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
(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0.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正确回答出6个原则,给满分;少于6个原则,每少正确回答1个原则,扣1分。
41.答案要点: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正确回答出两大点,给2分;每大点正确回答出具体内容,各给2分:
42.答案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2分)
43.答案要点:
(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
(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
44.答案要点:
人的注意可分为:(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分)。
45.答案要点:
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1)建立关系(1分);(2)了解问题(1分);(3)分析诊断(1分);(4)帮助指导(1分);(5)结束咨询(1分)。
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6.答案要点: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体验。(2分)
需要的种类根据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与后天获得的社会需要(2分);根据指向对象不同可分为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2分)。
需要种类部分无说明扣2分。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4分)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4分)(3)联系实际。(5分)
48.答案要点: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四(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_____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___。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__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_____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______。
25.学生既是教育的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
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作用。
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特殊形式是______。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_____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活动、______活动、个人活动。
30.“望梅止渴”属于_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__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______、______注意转移等。
33.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__,安静型与__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_____。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_____,最有利于激发______。
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_____,动作进行的______,动作结构的______。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______和______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CDAAD
6-10:CDCDB
11-15:BADBD
16-20:CDAC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雅典
23.壬寅 癸卯
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主体
26.教书育人 主导
27.班级授课制 个别
28.德育要求品德基础
29.群众性 小组
30.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
31.判断推理
32.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33.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34.多血质粘液质
35.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能力
36.中等(或适中)学习动机
37.观念性内隐性 简缩性
38.心理 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1.5分)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1.5分)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1.5分)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1.5分)
40.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41.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5分)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5分)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2.答案要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分)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分
43.答案要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1分);(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1分);(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1分);(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4.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1分);(2)操作模仿(1分);(3)操作整合(1分);(4)操作熟练(1分)等四个阶段。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5.答案要点: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2分)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分)。规律部分无说明扣2分。
46.答案要点: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1分);(2)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3)性格的意志特征(1分);(4)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答案要点: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6)变式方法的采用。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DBBAC
6-10:CBBCD
11-15:CAACD
16-20:DABA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2)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2009年中小学教师入编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______。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素质、______素质和______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______以上标准。
4、参加______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6、所谓______,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______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______。
9、《______》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______》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______、______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______。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______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______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______。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8、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9、()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A.靠教师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篇:2018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
2018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出自《学记》的语句中,哪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藏息相辅“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D.教育经验
3、()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4、[2010年真题]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
B.形成舆论
C.教育民主
D.普及文化
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6、[2011年真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认识。()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7、[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9、[2011年真题]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11、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家庭课程
B.校外课程
C.省级课程
D.学校课程
12、教科书编制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可读性
B.启发性
C.内容的基础性
D.趣味性
E.科学性
1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A.间接性
B.目的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E.简捷性
15、[2009年真题]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6、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课外辅导D.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17、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18、[2009年真题]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9、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
20、[2010年真题]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二、填空题
1、教育思想就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______、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其核心集中表现在______的问题上。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提出____,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3、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____,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
4、[2011年真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5、[2011年真题]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三、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2、请简述教育目的(狭义)。
3、[2011年真题]课程
4、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1、简述量力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
1、[2009年真题]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止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分析该案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
2、【玉溪育萃专家解析】BC。
3、【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B。
4、【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
5、【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A。
6、【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B。
7、【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B。
8、【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B。
9、【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C。
10、【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
1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D。
12、【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BCE
13、【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
14、【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CD。
15、【玉溪育萃专家解析】D。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6、【玉溪育萃专家解析】ABD。由教学基本程序部分可知。
17、【玉溪育萃专家解析】B。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8、【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C。
19、【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ABCE。20、【玉溪育萃专家解析】D。
二、填空题
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教育指导思想 培养人
2、【玉溪育萃专家解析】答案:华生 环境决定论
3、【玉溪育萃专家解析】培养人
4、【玉溪育萃专家解析】测验法
5、【玉溪育萃专家解析】教书育人。从教师的概念可知,教师最神圣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
三、简答题
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教育主要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简单,只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知识,没有阶级性。
2、【玉溪育萃专家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3、【玉溪育萃专家解析】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进程的总和。
4、【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1.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2.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四、论述题
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五、案例分析题
1、【玉溪育萃专家解析】 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