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

时间:2019-05-15 12: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

第一篇: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

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随着丹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农民希望得到资金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近年来,县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 作用,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在其他商业银行对农资金信贷支持总体紧缩的条件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贷款需求。

一、基本情况 2005年,县信用联社共发放各项支农贷款4734万元,其中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6672户1560万元。贷款主要投向种植业、养殖 业和其它农业产业化项目,其中:种植业贷款425万元,养殖业贷款567万元,购买农机具和水利建设贷款249万元,其它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 3493万元(含肉牛贷款414.32万元),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县农行共发放支农贷款561万元,主要用于扶持 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和烤烟生产。

二、农民贷款难的原因

1、支农贷款数量不足。随着商业银行撤并经营网点,贷款权限上收,支持“三农”的担子自然就落在县信用社的肩上。据调查,在全县的 县乡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存款仅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20%左右,却要为全县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提供贷款。而县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 吸储的资金至少有一半左右来自农村,但是他们对农民是只存不贷,两家商业银行基本不贷。在县域有限的资金存款市场上,这些金融机构吸 纳去大量的资金,使得本来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更加短缺,农村信贷资金分流严重,支农贷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需求。

2、贷款风险机制制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逐步建立健全了信贷风险责任约束机制,且这种机制偏重于损失责任 追究,一旦决策失误,相关人员须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信贷人员在信贷政策上更加谨慎,为规避责任而“惜贷”。另一方面,农村农户贷款金 额小、利润低,管理复杂,贷款成本高,贷款前总要对农民还贷能力进行评估,因此自觉不自觉地为农民贷款设置了障碍。

3、农民贷款“担保难”。农民贷款难的核心是没有贷款所必须的抵押。根据《担保法》规定,农民的住房和土地都不能作为抵押去申请贷 款。据到县信用社了解,可以作为农民抵押的住房必须是办理房产证,且视其房屋的价值,木质结构房屋一般不能抵押,要做抵押必须是入了 保的,这对当前广大农民来讲是很“苛刻”的。农业大户扩大生产需要大额贷款时,由于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发 展生产,而涉农个体经营户相当一部分是靠租赁房屋和门店经营,在需要流动资金周转或扩大生产经营时,却无资金周转。

4、信贷信息反馈不灵敏。一方面,一些农民对支持农民贷款知之甚少,甚至一些偏远山区群众还不知道信用社有支农贷款。另外,县信用 社以前贷款需入股,农民视为“押金”,不愿贷,取消这一方式后农民未及时掌握信息。另一方面,县信用社信贷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全县信 用社在职职工57人,难以应付点多、面广的农村信贷市场,满足千家万户的农民贷款需求。

5、资金供求结构之间矛盾突出。农村信用社支持的重点是种植户和养殖户,贷款往往是春天发款,冬天催收,致使种植户、养殖户、个体 经营户在农产品还未出售前,就面临还贷清息的压力,往往是还没有赚上钱就得赶紧还贷,效益很难发挥出来,从而对贷款农户经营带来了一 定的影响。加上支农贷款由于受年度指标限制,往往发放不及时,错过最佳投资时机。

6、对单户农民贷款额度过低。信用社对农民贷款主要是小额贷款,通过大量发放小额短期贷款实现“支农”。这样一来,将贷款难问题由 显形转化为隐形。由于农民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备,农户资信评估、担保机构缺,位规避风险,对农户贷款一般核足在3000~8000元以内,这样 的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农户实际资金需求。如近两年来我县发展的优质肉牛产业,一般农户每户顶多只能贷到50O0元,只能购到2头牛。按照一户 农户可养8头牛左右的标准,要想使一户农户发展到5—8头牛的规模,贷款将达1.5万一2万元左右,按当前的贷款规模标准根本不能解决。

7、资信建设难度大。部分农民不守信用,随意改变贷款用途,有些只贷不还;有些农民将信用贷款视为扶贫款、救济款,还款不主动。

另 外,从以往贷款的结构和类型看,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农户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欠有贷款老帐,这个比例往往在8 0%左右,这说明农村农 户尽管近年来得到相应的贷款支持,而实际上通过贷款发展生产走上富裕的仍然是很少部分农户,广大农户贷款都是仅解决一时之难而已。在 偿还贷款上,有的甚至是一拖再拖或根本无力偿还。资信建设难度大,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县信用社在核发贷款证、核定贷款额数时,一般都 留有余地,从而削弱了支农能力。

三、对策建议

1、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确保“三农”资金落实到位。建议农村信用社,把支持农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个体工商户的稳健发 展作为信贷工作重点,有力支持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把支农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三农”经济之中,并 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不良贷款,保障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地方涉农单位尽可能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放资金,增加资金存放量,提高农村信用 社的支农能力。

2、不断强化“三农”服务意识。信用社要立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贷款实现“三个转变”,即贷款对象从“垒大 户”向农户、专业大户的转变;贷款重点从支持一般工商企业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户发展市场农业、订单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的转变; 贷款方式从集中投入向分散投入的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最大可能地简化贷款手 续,方便农民。

3、完善农村信贷管理体制,适应农村贷款需求新变化。根据不同地区的经营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基层农信社贷款审批权限范围。县级联社 要进一步放宽基层农信社的授信额度,对有还款能力的种养业大户应尽量满足其资金需求。强化自身管理,尽快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 现员工效益、农信社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拓宽农村信贷业务新品种。针对农村种养业大户的发展需 求和农民对子女教育、住房消费信贷需求,开发信贷新品种,满足农村种养业和农村消费市场的信贷资金需求。

4、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适当延长支农贷款期限。建议对支农贷款尽快实行限额管理、周转使用的办法,给基层行社一定贷款额度,使其在 2—3年内周转使用,以便信用社能根据农业生产、农户经营的客观周期,针对不同的资金需求,合理制定贷款期限。同时,改进贷款发放形式,按照不同的贷款项目,不同的农业生产周期适时发放贷款,变“春放秋收”为“常放常收”,使贷款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陈贵旭单位:丹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二篇: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

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2004年12月末,晋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2003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2004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而转户城乡信用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信用社在资信方面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同时,由于在结算方面没有跨省、市、县的网络,结算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不愿到城乡信用社开户。加之,近年来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其贷款风险的政策限制和管理,如去年以来省银监局对农信社贷款发放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受存贷比例限制,影响到城乡信用社的贷款投放。

3、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实际上,对于效益好、管理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还是积极予以支持的,但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正处在改制过程中,对银行的债务处置不当,有的还出现了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

4、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市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有限。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有3200万元,若按1:5的最高担保比例放款的话,银行最多仅能放款1.6亿元;有的县至今也未能组建起担保公司。同时,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评估,重复收费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社会融资方式少渠道狭窄的现状。因此,解决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提高其资信水平和融资的能力。通过客观、公正、诚实地评估,使那些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意愿投资者的认可,并愿意投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突出在一个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即资信市场上良莠共存,个别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大多数资信状况优良的企业。因此建立我市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就成为必要。这个系统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的资

信状况,而且也是取得银行贷款、开展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在客观、公正、评估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公正、客观和诚实,这需要通过制度约束、自觉性和法律严惩等措施来保证。鉴于此,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之上,即以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履约信用程度作为评判企业资信状况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向系统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系统根据所提供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到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资信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通过评价,把我市中小企业进行资信分级后,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降低投资者投资的调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广泛地融资创造基础。这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融资的基础。

2、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于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允许直接发行短期(半年或一年)债券或其他有期限的融资凭证来筹措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则积极鼓励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对于资信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获得融资,即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获得急需的资金,从而减少因资产扩张或经营困难面临的资金需求。另外,建议在我市试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融通资金,即允许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方面签发企业可以通过延期付款减少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票据(如背书、向其它企业或银行申请贴现等)以获得资金。

3、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城市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扩大其负债规模,除通过增加股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外,建议凡在城市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都应把其基本账户转至城市信用社,同时以政府协调的方式由城市信用社代理地方国库,以提高其竞争力。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位后,建议政府出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向指导意见,即在继续支持“三农”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互相合作的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银行,由该银行为基金的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创造条件,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4、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证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于寻找担保的困难。当前我市已有多家信用担保机构,已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鉴于当前我市财政状况良好的现实,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继续向这些担保机构追加资本金,使其规模达到亿元以上,进一步增强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以解决更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同时,还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逐步成立民间中介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平台。另外,对于当前存在的担保公司,应建立分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由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实行分级担保和再担保,担保对象为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或者组建专业的担保投资机构,将担保基金、互助基金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结合体,确保基金增值保值。

5、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经营重点的同时,树立真正的效益立行观念,即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只要是能够为自身带来利润的企业,就可以予以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区别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不同的信贷管理方法,如对于贷款需求大、企业还贷结息良好的地区或县,可以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对于贷款需求小、企业还贷结息差的地区可以采取收缩信贷的办法,或者把这个地区的基层机构变成以吸存为主的机构;对于市场前景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现金流量合理、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予支持,等等。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方法,就能够使信贷在支持经济发展时做到结构上的优化和总量上的平衡,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实现。

第三篇: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XX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XX年12月末,XX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XX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 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XX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 而转户城乡信用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信用社在资信方面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同时,由于在结算方面没有跨省、市、县的网络,结算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不愿到城乡信用社开户。加之,近年来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其贷款风险的政策限制和管理,如去年以来省银监局对农信社贷款发放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受存贷比例限制,影响到城乡信用社的贷款投放。

3、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实际上,对于效益好、管理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还是积极予以支持的,但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正处在改制过程中,对银行的债务处置不当,有的还出现了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

4、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市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有限。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有3200万元,若按1:5的最高担保比例放款的话,银行最多仅能放款1.6亿元;有的县至今也未能组建起担保公司。同时,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 复论证、评估,重复收费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社会融资方式少渠道狭窄的现状。因此,解决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提高其资信水平和融资的能力。通过客观、公正、诚实地评估,使那些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意愿投资者的认可,并愿意投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突出在一个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即资信市场上良莠共存,个别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大多数资信状况优良的企业。因此建立我市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就成为必要。这个系统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而且也是取得银行贷款、开展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在客观、公正、评估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公正、客观和诚实,这需要通过制度约束、自觉性和法律严惩等措施来保证。鉴于此,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之上,即以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履约信用程度作为评判企业资信状况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向系统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系统根据所提供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到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资信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通过评价,把我市中小企业进行资信分级后,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降低投资者投资的调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广泛地融资创造基础。这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融资的基础。

2、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于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允许直接发行短期债券或其他有期限的融资凭证来筹措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则积极鼓励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对于资信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获得融资,即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获得急需的资金,从而减少因资产扩张或经营困难面临的资金需求。另外,建议在我市试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融通资金,即允许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方面签发企业可以通过延期付款减少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票据以获得资金。

3、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城市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扩大其负债规模,除通过增加股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外,建议凡在城市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都应把其基本账户转至城市信用社,同时以政府协调的方式由城市信用社代理地方国库,以提高其竞争力。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位后,建议政府出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向指导意见,即在继续支持“三农”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互相合作的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银行,由该银行为基金的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创造条件,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4、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证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于寻找担保的困难。当前我市已有多家信用担保机构,已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鉴于当前我市财政状况良好的现实,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继续向这些担保机构追加资本金,使其规模达到亿元以上,进一步增强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以解决更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同时,还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逐步成立民间中介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平台。另外,对于当前存在的担保公司,应建立分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由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实行分级担保和再担保,担保对象为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或者组建专业的担保投资机构,将担保基金、互助基金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 共享的结合体,确保基金增值保值。

5、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经营重点的同时,树立真正的效益立行观念,即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只要是能够为自身带来利润的企业,就可以予以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区别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不同的信贷管理方法,如对于贷款需求大、企业还贷结息良好的地区或县,可以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对于贷款需求小、企业还贷结息差的地区可以采取收缩信贷的办法,或者把这个地区的基层机构变成以吸存为主的机构;对于市场前景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现金流量合理、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予支持,等等。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方法,就能够使信贷在支持经济发展时做到结构上的优化和总量上的平衡,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实现。

第四篇: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市西部,辖3镇7乡1个国营农场,118个村居委会1633村民小组。现有国土面积3208平方公里,有耕地542978亩。2008年末总户数80406户,其中农业户数72440户,占总户数的90.1%,总人口336189人,农业人口308518人,占总人口的91.77%。2008年农民人均总收入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元。受现有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局限,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难题。当前为我县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只对企业、团体提供服务,不为农民个人贷款。为农民个人提供贷款服务的就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08年底,农行发放惠农卡6411张,发放小额贷款3497万元(其中甘蔗种植3297万元、茶叶种植200万元);有46344户农户在信用社贷款,贷款总额13428万元。

二、农民贷款难的原因

(一)从金融机构本身分析

自从1996年以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全面撤出××,独家经营的农业银行也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将营业网点撤并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段,并将农行资金以农业为主转向了工商业并举,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城镇。农村信用社便顺理成章成了农村金融主力军。那么,农民能否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意愿和行为。

1997年人民银行颁发的《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对农村信用社性质的表述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定义体现了国际通行的金融原则,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再加上一个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完整了。这一定义同时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主要为社员服务。这是合作制的初衷,也是合作制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根本区别所在。《规定》还要求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这与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经营没有冲突。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相对独立运作时间短,积累的成功经验并不多,加之在市场经济环境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受地方意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与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差距较大,地方色彩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存在,“商业化”倾向也日益明显,离“农民自己的银行”还十分遥远。出现农民贷款难的局面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

1、资金筹措困难。尽管脱钩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快,存贷规模有效扩张,2008年存款余额达到42214万元,发放涉农贷款13428万元,发放惠农资金7112户3765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但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在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只有申请支农再贷款解决供求矛盾。然而,由于支农再贷款期限短(6个月至1年),逾期罚息过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支付问题。

2、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主观上缺乏利益驱动外,服务半径过大,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导致我县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也是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县城外,我县平均300平方公里左右才有一家信用社机构,服务半径一般在40公里左右,其中一个乡已没有信用社,最远的村寨距信用社达60多公里,加之信用社业务量大,员工少,办理存款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老百姓对信用社的认识理解不多,有的农民总认为与信用社的人不熟就贷不到款,因此不愿主动与信用社打交道。

(二)从农民自身原因分析

1、农户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县,由于广大农户受长期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不高的影响,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和国家正规的金融机构打交道。使得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贷款问题的思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深蒂固。许多村民的中小额借贷款项都不去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而向亲戚朋友借款。

与此同时,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农民渴望致富却找不到好的项目。所需资金仅限于采购农资等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的惠农贷款名额只被机关干部贷走挪作它用。

2、服务客体的信贷意识低,反弹作用力弱。由于受传统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信用意识低,重贷轻还现象突出。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县不良贷款率曾高达23.39%,2008仍有9.12%。一部分信贷资金到农民手中就打了“水上漂”,造成了金融部门难贷款,农民贷款难的现象。

3、缺乏抵押物和担保,难以向信用社借到贷款。信用社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农民贷款需要存款或房地

第五篇: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作者:邓祖龙 刘文峰 周献华 刘凡

[摘 要]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江西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可支配能力不断增强,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农民工务工环境,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植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但在农民增收亮点纷呈的同时,也存在增收动力、潜力和后劲不足以及稳定性不够等阻碍因素,需要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和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民增收;难点;对策

[作者简介]邓祖龙(1956—),男,江西吉安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国民经济调查与统计研究。刘文峰(1965—),男,江西新余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农村经济、抽样调查。周献华(1964—),男,江西南昌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刘凡(1968—),男,江西萍乡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综合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微观经济。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显现,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深入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始终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新阶段农民增收特点

“十一五”期间,江西农民收入总体呈现增长速度加快、增收额扩大、在全国和中部地区排位稳定靠前的向好走势。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阶段,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江西省2450户农村住户调查,2011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2元,比上年增加1103元,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2%,历史上首次年增收超千元。[1]

(一)收入增速加快,绝对水平提高。2011年江西农民收入水平、增幅双双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增幅仅仅比中部六省第一的河南低0.5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则仅比中部六省第一的湖北少6元,增速比上年加快5个百分点。[2]

(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衡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由2010年的0.31下降为2011年的0.3,比全国的0.39低0.09个点。收入最高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14899元,收入最低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2723元,两组收入之比为5.47∶1,比上年的5.55∶1进一步缩小。2011年江西省农民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支配收入增幅6.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农民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值,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由2009年的2.76∶1,降到2010年的2.67∶1,2011年继续缩小到2.54∶1(见图1),低于全国的3.13∶1。

(三)货币收入比重增加,收入可支配能力增强。2011年,农民人均获得的现金收入7893.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7.4%,与上年相比,所占比重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现金收入比重逐步增加,表明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稳步增强,将进一步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四)增收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第三产业增速加快。2011年全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421.4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17.2%,对增收的贡献率为45.5%。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得到收入为2752.9元,同比增加411.5元,增长17.6%,增幅比去年高9.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农业收入2184.7元,增长14.4%;人均林业收入138元,增长10.4%;人均牧业收入382.5元,增长48.4%;人均渔业收入47.8元,下降1.6%。

农民人均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为668.5元,同比增加90.5元,增长15.7%。其中第二产业收入244.6元,同比增加3.7元,增长1.5%;第三产业收入423.9元,同比增加86.8元,增长25.7%。增速比2010年快一倍。第三产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也比2010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五)工资性收入是增收的有力支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重要补充。2011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34.5元,比上年增加539.9元,增长22.6%,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8.9%,是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其中,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从业得到的收入为1095.7元,增加367.5元,增长50.5%;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1642.8元,增加187.6元,增长12.9%。

全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11.5元,同比增加11.3元,增长11.3%;转移性收入人均424.2元,同比增加50.1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中,农民人均获得的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惠农补贴达到261.8元,增长39%,占转移性收入六成以上,对农民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6.7%,成为了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重要补充。

二、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农民工务工环境,连续出台增加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植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热情回升,务工人数不断增加,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农业经济持续向好,粮食丰收,畜禽增产。一是农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据全面报表统计,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07.27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91.07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全年农业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5.9%、林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二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据粮食实割实测调查显示,2011年江西粮食总产达410.56亿斤,实现了大灾之后的恢复性快速增产,粮食总产、亩产双双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三是畜禽产品供应充足。据对全省99个县(市、区)近2万户各类养殖户的监测调查,年末生猪存栏1827.5万头,增长4.0%;生猪出栏3000.1万头,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320.1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全年水产品产量222.8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12.7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53.5万吨,增长4.5%。

(二)省内外务工环境不断改善,就业形势好,工资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回暖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为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江西省农民工监测调查,2011年江西外出务工农民人数达780.2万人,比上年增长8.62%。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人均月收入水平为1821.65元,增长15.76%。在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和工资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从务工地域看,农民在本地区务工的趋势增强,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随着江西工业经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新农村建设,2011年,江西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在省内就业有211.3万人,占外出从业劳动力人数的27.08%,比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外出从业劳动力省内就业月工资人均1675.9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02元,增长15.59%。农民在省内务工,离家近环境熟,相对省外务工,不仅有一定的务工收入,还能兼顾农业,在人脉资源和交通环境上还有很多创业优势。

(三)猪、粮等主要农产品产销两旺,价格持续回升。2011年,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400亿斤,比上年增产19.62亿斤,增长5.0%;水果突破350万吨,生猪出栏突破3000万头,水产品总产保持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据全省农产品价格监测调查,与2010年相比,2011年江西省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14,其中稻谷价格指数为115,生猪为130,蔬菜为107。据调查测算,稻谷产量和水果产量增加促使农民人均增收170元,增收贡献率达16%;粮、猪和蔬菜价格上涨因素,促进江西省农民人均增收240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22%。这些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因素对农民纯收入整体增收的贡献率达38%。

(四)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直接促进增收作用明显。2011年,江西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达134亿元;社会保障制度进—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1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农户造成的生活影响;筹集15.4亿元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使更多家电进入农家。2011年,国家提高并提前公布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稻102元/百斤,中晚稻107元/百斤;提高了农资综合补贴标准,每亩提高7元,达到53.2元;提高了早稻良种补贴标准,每亩增加5元,达到15元;继续对百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达16元。各地加快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的拨付进度,将各类粮食补贴资金在2011年4月30日前,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农户。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江西省用于粮食生产的项目资金达12亿元,农民得到种粮补贴43亿元,用于粮食生产的农机补贴5亿多元,加上其他部门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总投入达100亿元。调查显示,农民人均得到各项补贴收入261.8元,同比增加73.5元,增长39%,占转移性收入的62%,对农民纯收入增收的贡献率达6.7个百分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直接帮助农户增收。

三、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阻碍因素

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增收形势看,农民增收还将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农民增收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增收动力不足。一是对农业科技投入不够,以及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导致农业生产的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据农户调查反映,农民对农业科技投入有“三盼”,一盼科学指导产销。农户对大规模推广种植心有顾虑,希望农业技术多投入在产销衔接上;二盼多下乡辅导种养技术。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养殖集中投入,具备规模种养技能的新型农村人才缺乏;三盼农业服务工作到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者增多,农业科技项目需求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直接影响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产出。二是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步伐不够快,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保养问题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田水利建设仅靠国家财政投入,地方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争取到的水利工程资金也多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是依靠农民集资,县、乡少量补助的方式进行。另外,由于利益驱使加上管理缺位,防汛抗旱与水面养殖矛盾凸显。

(二)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训跟不上,增收潜力不足。文化素质作为一种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潜在资源,同样也会因其禀赋差异而影响收入,一是影响其对经济发展周期性和波动性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对生产资源投入和机会成本选择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和创业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劳动力转移出现新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从而使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三)城镇化进程尚存差距,增收后劲不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西城镇人口1963.66万人,[3] 城镇人口比重达44.1%,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增加了817.46万人,[4] 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比十年前缩小近3个百分点,但仍有5.62个百分点的差距。2011年,江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到45.7%(见表1),和全国的差距缩小到5.6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低于湖北、山西,比湖南、安徽略高。江西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无疑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表1 2011年全国与中部六省城镇化率比较

(四)抗风险能力跟不上,增收稳定性不足。现阶段,农民还是属于单个小生产者,大都是一家一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市场,虽然目前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有所发展,但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我省各地还不够成熟和发达。从农业本身来看,主要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导致农民增收的产业空间很小。如农户掌握的土地资源规模大都偏小,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拥有的可以用来交换商品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二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收益的稳定程度不高;三是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农户对耕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

(四)抗风险能力跟不上,增收稳定性不足。现阶段,农民还是属于单个小生产者,大都是一家一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市场,虽然目前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有所发展,但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我省各地还不够成熟和发达。从农业本身来看,主要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导致农民增收的产业空间很小。如农户掌握的土地资源规模大都偏小,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拥有的可以用来交换商品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二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收益的稳定程度不高;三是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农户对耕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

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近日,农业部又发布了《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们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指出了明确方向。

(一)加强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拓展“一产”增长空间。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省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切实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一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二要培养和造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培训规模,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要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把科技推广着力点放在示范传递上,注重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通过农技推广促进增产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验,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快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鼓励创业增收。要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改善创业环境,扩大创业领域,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创业的生动局面,有效带动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水平的迅速增长。一要提高发展非农产业的认识,鼓励支持农村个私经济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农民创业准入条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要落实扶持政策,针对农民个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经营基础薄弱等问题,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三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强创业培训,规范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实行创业培训补助政策;四要积极提供农民创业服务,为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农民提供创业登记、培训、项目推荐、指导等服务,为农民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资价格。从产业链上看,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农民对农业产业利益的占有不完整,影响着农民的增收。保持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对农民增收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要让农产品价格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获得利益。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调控,确保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市场价格运行监测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四)拓宽收入渠道,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增收。从江西看,农民收入中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全国的差距还比较大,2011年,江西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8.7%,转移性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3%。进一步促进农民非经营性收入增长,一要继续加大加强惠农力度,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度,提高标准和覆盖面;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摸底调查,扩大农村低收入保障的范围;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调整补偿标准和报销范围;三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水域、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进一步明晰产权,让更多农民从土地、股权等资产增值中获得收益。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从人口结构上促进增收。江西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乡村人口存量庞大。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集聚人口和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大幅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在城镇有业可就、有居可安。

(六)加强政策引导,增强农民自我发展动力。2011年,江西农民纯收入构成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依次为49.6∶42.6∶6.2∶1.6,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还是自主经营和外出务工所得,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还有赖于农民有没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建立和完善造血机制和增收长效机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自主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加快增收。当前,要继续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抓好就业信息发布,做好法律救助服务,创造条件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做好苏区建设规划,争取特殊政策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低收入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促进高收入地区农民快速增收。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江西日报,2012-03-2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3]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1-04-28,http://.[4]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00-05-15,http://.

下载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丹寨县当前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看电影难原因及对策

    论文提要 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必须理顺行业管理渠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适应农村电影市场要求的运营新机制,优化整合农村放映队伍,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网络,使电影发挥其应有的......

    当前我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今年4月以来,我县生猪及生猪肉品价格开始出现上涨,与去年同期比,价格波动不大,涨幅约10%,但5月中旬以来,出现了持续上涨现象,且上涨过快,涨幅较大。以县城民族大市场5月31日的生猪肉......

    当前赌博风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县狠刹“赌博风”情况××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党风政风建设,近年来,县委出台了狠刹“赌博风”禁令的“四不准”,即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共场所打牌赌博;不准在下基层......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招工难”、“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纷纷见于媒体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此问题更是引起广泛关......

    中小企业贷款难原因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 中小企......

    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农贸市场食品凭借其相对较低的价格优势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日常生活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进货渠道杂而且......

    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原因及对策

    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依法行政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乡镇行政直接体现着依法行政的效......

    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干部交流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稳建设发展,但在党政干部的交流工作日趋完善,走上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