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4 22: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农贸市场食品凭借其相对较低的价格优势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日常生活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进货渠道杂而且在进货链条上缺乏严格的检验把关程序,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在监管实践中不断探索,金华市工商局直属市场管理所管理大型农贸市场,结合辖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作一探讨。

一、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从当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三难”:一是食品进货渠道广泛,准入把关难。商品准入制度是食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一道有力屏障,但农贸市场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食品进货来源更多的是一些作坊式生产加工点,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可能完全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特别是蔬菜、水产等食品,在当前主要从进城农民手上直接收购的情况下,进入市场前不可能经过质量检测,实行准入制度充其量只能是起到一种宣传作用。另外,从经营户经营方式看,在进货时通常都是电话下单,供货方送货上门,定期结账,供需双方平时很少碰面,完全凭着相互信任进行交易,在交易手续上甚至连一张规范的票据都没有,客观上弱化了商品准入制度的把关作用。二是食品检查方式单一,问题发现难。农贸市场经营的食品虽然种类繁多,但从外观上分,不外乎包装食品和非包装食品两种形态,在包装食品上存在的突出

问题主要是商标假冒,以假充真。虽然食品生产厂家在食品防伪标识上费尽心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情况下对于真假李逵,不仅消费者难辨真伪,有时连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也无从鉴别。对非包装食品的安全把关更是力不从心。由于农贸市场非包装食品的来源,大多为小作坊加工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加工管理不够规范,因此,卫生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对这些问题进行检查把关,目前最主要的手段只有食品安全定性检测,但由于定性检测的设备和技术条件限制,不仅检测的项目、品种寥寥无几,而且检测试剂的准确性也不尽如意,客观上难以满足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三是食品查处手段缺乏,质量提高难。首先,在监管范围上难以全覆盖。部分食品经营者所采用的经营方式是“场内经营场外交易”,市场内的摊位仅仅是一个提供经营资格的门面和摆设,其食品既不放在市场内,也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交易时采取电话联系,临时决定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由于其交易方式的隐秘性和交易时间的不确定性,对这一部分的食品安全把关,事实上处于一种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次,对问题食品有效控制难。由于依据定性检测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确认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前去没收处理时,往往取样检测过的食品已经销售一空,更有甚者,有的经营户只要工商部门去其摊位上抽取了某食品后,由于担心检测不合格被没收,会立即将其进行转移或隐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食品定性检测的效果。再次,由于定性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实际监管中,无法依据定性检测结论对问题食品及经营者作进一步的处理,极大地削弱了定性检测

作用的发挥,使农贸市场问题食品始终处于一种查而不止、禁而不绝的状态。

二、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难点,在监管上应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监管的成效。

一是着眼宣传引导,强化“自我”把关。一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质量把关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经营者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应该由生产领域解决,与经营者无关的模糊认识,大力做好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宣传灌输,同时要采取签订合同等形式,把经营者食品安全把关责任进一步固化和强化。二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安全信息不畅、无从把关的问题。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及时把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准确传递到每个经营者,使他们在食品安全把关上有劲可使、有力可用。三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安全把关上知而不行、行动不力的问题。要加强对经营户履行食品安全把关义务情况的检查监督,通过组织经营户开展食品安全“评先创优”活动、建立经营户食品安全档案、落实食品安全奖惩制度等形式,强化制度管理,提高经营户在食品安全把关问题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着眼市场准入,严格“入市”把关。在农贸市场的食品市场准入上,必须从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是要把握关节、抓住要害。要科学设计以索证备案、索票备查、台帐登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易于实施、便于检查、实用高效 的原则,统一确定索证范围、规定票据必须具备的要素、合理设计台账登记的格式、内容及方式。笔者个人认为,在食品市场准入各环节上,索票备查是准入制度的核心环节和准入监管的有效着力点,索证备案和台账登记都要围绕这一核心来开展和实施。二是要着眼效果,创新方式。在准入实施上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对不同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准入方式和准入措施,例如,目前辖区农贸市场供应的豆制品,其进货来源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点生产加工,无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问题绝非个别,而这一问题又非一朝一夕能够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对豆制品准入把关实行加工点登记备案,供货商凭卡送货进场(市场)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准入监管效果。三是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业主在食品市场准入上的作用,加强市场举办者这一环节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严格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三是着眼食品检测,加强“技术”把关。定性检测是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现阶段的一个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为提高食品安全定性检测效果,充分发挥定性检测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强食品定性检测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调查研究。要在较高层次上设立食品安全检测专门工作机构,把食品安全定性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工作的系统研究,及时解决市场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实施过程中的难题,统一研制开发食品检测试剂,从而使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工作做到组织系统化、人员专业化、标准统一化、程序规范化、试剂一体化。二是要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充分发挥“检

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箱、检测点”四位一体的食品检测网络作用,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密切配合的食品质量检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对市场食品质量全方位、无细缝的检测覆盖。三是要完善食品检测工作考核制度。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要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指标,定措施,强化工作考评和工作管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考评机制。四是探索和改进检测方法。要着眼提高检测效果,积极探索,拓宽检测范围,扩大检测项目,规范检测标准,不断提升检测体系的检测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五是放大食品安全检测效应。要通过市场公示、消费警示、经济处罚、立案查处、信用监管等形式和手段,努力放大食品安全检测效果。

四是着眼责任落实,完善“机制”把关。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上,完善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是最重要的一环。一是要规范合同监管。要通过对市场摊位租赁合同进行备案审核、推广格式合同的方式,明确市场业主和食品经营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措施到位。二是要推进信用监管。要建立健全经营户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定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其食品安全信用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频率和监管措施。三是要落实责任监管。按照工商部门-市场业主-食品经营户-食品供货商的链条,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在监管方式上实行分片管理制和责任追究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定岗、定人、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第二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对策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对策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如何立足工商职能,建立适应当前流通领域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因此强化和完善基层工商所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强有力的保障,是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全面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1、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行法律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大多分散于各法律、法规中,而且也只是对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等作一些笼统的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很难操作使用。

2、经营者和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政策落实难度大

流通领域监管的对象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其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文化素质基本上不高,经营规模也不大,且经营极不稳定,经营者对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推行的如商品准入制度、购销货台帐制度等政策认识不够,嫌繁琐不愿执行,加之很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淡薄,购买商品时图方便省事,不仔细查看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也不索要相应的购物凭证,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只能吃哑巴亏,这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助长了不法经营者的气焰,给我们的监管和查处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3、市场商品面广,监管手段单一,很难全面监管到位

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在基层工商所主要靠日常巡查、商品抽查和检测,事实上,现在一个工商所大约二十余人,管辖面积在4—5平方公里,除了对辖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以外,还要承担辖区个体工商执照的注册登记,管理费的收取,商标广告合同的监管、12315举报投诉、经济违法案件的查处、宣传报道以及大量的监管巡查和突击性检查整治等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因此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巡查往往无法深入到位。目前,我们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鉴定,多数工商所仍在沿用看、闻、尝、摸、比等陈旧方法,由于自身手段的局限和落后,对涉嫌质量问题的食品,只能采取送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认定,但这种方法手续繁琐、历时较长,费用也比较高,加之辖区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个体零售,其经营的商品种类多,数量少,对有嫌疑的商品进行抽检和检测明显不可能,因此也只是理论上的监督而已。

4、对涉嫌食品存在扣押难、封存难的问题。

流通领域食品多数为鲜活农副产品,易腐烂变质,通过法定的检测,需要几天时间,对仅仅是嫌疑而没有确凿证据的农产品,实施扣押、封存等手段,即给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实行及时扣押、封存等手段,又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在行政执法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加之定量检测时间长,难免影响对违法经营活动的及时查处,使工商部门在执法中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

5、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不够,监管滞后

要全面推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就必须在各执法部门之间,在广大群众中,建立互动,形成全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这就要求各部门将监管信息进行全面共享并及时公布于市,但基层工商所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如由于受计算机普及情况的限制,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各执法部门协调不够,无法产生互动,消费者也只是有了消费纠纷和投诉,才找到工商部门,因此,工商部门总是处在一种做事后的处理和调解的状态,行政监管明显滞后。

6、职责分清难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的规定,工商部门的职责分工是负责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管,即生产加工归质量监督部门,流通领域归工商部门。而在流通领域查处某些食品涉嫌商标侵权时,其违法主体多数都在生产领域,而《商标法》明确的执法主体又是工商部门,这就使得工商部门陷入管还是不管的尴尬境地。

二、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路与对策

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要坚持“防为主,打为辅”的原则,不断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抽查和日常巡查,全方位,高效率地实现我们的监管。

1、建立准入制度,把好质量关口。一是严格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对那些不具备生产经营主体资格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无照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以保证商品质量的源头,二是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对纳入商品准入的食品建立进货台帐,对销售豆制品、肉类、禽类、粮食及其制品等列入商品准入范围的食品,应当提供供方营业执照和商品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有关证明文件。三是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货台账制度的具体内容,四是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在巡查和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应当立即下柜,并责令退出流通领域。要把强制性推行标准,作为保证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严防有毒、有害食品从市场中扩散出去。

2、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结合,确保监管到位。首先,基层工商所在辖区内要全面实行经济户口网络化管理,将日常巡查落到实处,在巡查中抓好重点食品的抽查。尤其加强对三类食品的抽查,一是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二是相关部门经常查到有问题的食品,三是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的食品。并针对流通环节食品的不同来源、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风险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监管。四是围绕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消费投诉较多的食品;围绕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围绕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经营门店等重点场所;围绕五一、十一、中秋、元旦、春节和夏季、秋冬季节日食品和季节性食品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前段时间雨雪冰冻灾情的实际,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灾后食品市场安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迎奥运食品市场检查工作。其次,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食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请统一组织抽查、抽检,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其三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有犯罪情节的,及时移交给司法部门,对其他违法分子起到强而有力的震慑作用。

3、借助社会力量,构建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有计划地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和市场快速定性检测,建立与现行的工商监管方式相适应的市场监测网络,搞好食品质量监测.4、举报维权并举,加大查处力度。借助12315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红盾维权活动。在各街道、社区、学校、超市、集贸市场、大型商场建立举报投诉站,做到有报必接,接报必查,查必有果。在及时处理各种消费纠纷的同时,对涉及食品安全、损害消费者的违法案件,及时进入办案程序,加大对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挂牌督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大要案件信息库,切实做到违法必究,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

5、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在强化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加强同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物价、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互通信息,每逢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执法,端窝点、查大案,形成专项整治和综合执法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6、积极倡导诚信自律,规范经营行为。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媒体监督。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形式,及时披露假冒伪劣商品名提供质量信息。二是加强执法监督。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以切实维护流通领单及其生产商、经销商,报道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查处情况,并通过发布消费警示,为消费者域食品质量的安全。

7、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对市场上出现的有问题的食品及时锁定并在第一时间查出,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处置。

工商管理一班:闫莉萍

学号:1014101014

第三篇:梁平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对策

梁平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监管难点及对策

曾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鸭蛋、工业酒、孔雀石绿鱼、致癌保鲜膜”突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已到了非治不可、刻不容缓的地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商部门任重道远!

一、梁平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难点:

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靠重庆忠县和垫江,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和开江。全县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315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88万人,其中县城人口9.8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20万人。该县食品安全总体是好的,没有出现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与工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密不可分,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

(一)、食品经营行业规模大小参差不齐,经营者知识水平高低不一。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未能履行其法定义务,进货时未能查验供货方合法经营资格,索要该批次食品质量检测报告,进货台帐应付了事,意识不强。一

(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村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时首选价格“便宜”,先选择价格低的食品,然后再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不知道查验产品的质检报告和生产日期、保质期,更有甚者连QS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梁平县辖区留守老人的副食店问题突出。

该县辖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存在大量留守老人经营的副食店,这些店面面普遍存在规模小,收入低,文化低,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更无法制作食品台帐,对工商机关的检查执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感到厌烦。这些食品经营者的商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强行取消市场主体资格基本不可能。

(四)、部分食品经营者诚信意识差。一些经营者为牟取非法利益,将已超过保质期食品混迹于同类新进产品中销售,将自身的损失转嫁给不知情的消费者。该县工商机关在09年执法检查过程中共发生类似情况数十起,令人恼火的是某些经营者认为还算不上事,心安理得。

(五)、无照经营存因复杂,履禁不止。如该县辖区存在的糕点制造、销售及白洒酿造行业因达不到“QS”申办标准,不能提供前置手续无法取得工商登记,虽然通过工商干部多次上门催办、责令改正,但仍有部分经营者达不到QS”申办标准,继续无照经营,取缔难度非常之大。

二、梁平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首先是要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深刻理解立法意图和近年全国食品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使全所职工首先懂法,增强干部责任感、使命感。紧绷一根弦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年初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拟定出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怎样管、管什么、管成什么样,每个执法人员要心中有数,在监管过程中与监管对象尽量做到出口有依据、处罚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二是按照“监管责任落实,监管重心下移”和“所管片、人管段”的要求,依托“经济户口”和网络式监管,监管干部要熟悉分管片区基本情况,对不同类型(性格、行业、规模)的食品经营者要拟定出相对应的监管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并将食品质量监管的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人,与干部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勾,有奖有罚,打破有遇事一窝蜂,有事一哄散的大锅饭格局,营造一股比干劲、争荣誉的良好风气。

(二)、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食品经营者

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是推行“面对面、点对点”联系制度,组织辖区市

场业主、食品超市、部分食杂店经营者等进行食品安全集中培训,面对面地提高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另外该县 三

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裁录有关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建立食品进销台帐,无照经营,未亮照经营等行为的相关罚责进行汇总,以通俗、浅显易懂的一问一答的方式编辑成《工商执法知识常识性问答》宣传册。利用日常巡查和登记办照等时间点对点向监管对象进行散发、解释。二通过“3.15”活动以实物展示“真、假、伪、劣”和现场比对等向群众普及食品鉴别常识。该县系农业县,辖区群众大多无学习习惯,仅仅依靠散发食品安全宣传图片、资料,并不能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执法人员更应该人性化的以实物展示和现场比对一目了然的方式向群众传受认假、识假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现场受理消费者申投述,尽量增强消费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真正的发动群众这个广大团体投入到打假、治假这场人民战争中来。

(三)、抓住重点,专项治理。

针对留守老人副食店,工商部门首先应该向当地党政汇报取得党政和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利用公共执法资源共同开展执法活动,降低执法风险。二是利用场镇、集贸市场设置板报、张贴栏定期制作食品安全方面专题简报,向该经营户所在地消费者随时公示其伪劣食品的危害,斩断他们的市场需求。三是“乱世需用重典”查处一两个典型,威慑其他不法经营者。四是随时巡查这些人的门市,检查他们的商品 四

质量,提示到期和即将到期食品,潜移默化他们淡薄的商品质量意识。

(四)、抓好质量检测,坚持日常检测与快速检测、定

向检测与不定向检测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仪作用,年初制定快速检测

实施方案执行,制定快速检测计划,利用场镇集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现场快检,扩大快检影响范围。二是开展好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行业、节假日市场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有针对性地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及肉制品、蔬菜、调味品、饮料、月饼及糕点、酒类、水产品、豆制品、鲜奶及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集中时间,集中人、财、物力开展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适时公布监测信息,并及时发布消费提示、警示等,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四)、畅通举报途径,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畅通消费维权举报途径,进一步扩大消费维权网络的社会覆盖面。今年来该县工商机关在乡村、学校、社区、大型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81个基层消费维权站,就近方便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做到及时、快捷地化解消费纠纷,及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切实加大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积极推行 “食品安全示范店” 评选工作。引导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促进经营者加强食品质量的自律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定和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入市,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的跟踪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把创建评选 “食品安全示范店”作为手段之一,以点带面,形成食品经营者主动自律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梁平县食品问题存因复杂,有些由来以久,如一些前店后厂的食品经营者,前面是门市,屋后是生产加工作坊,因规模受限不能取得QS,仍继续经营,这就要求在监管执法中应积极与其他监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互通监管信息。对达不到生产标准的食品经营者劝其改行,工商部门全力帮扶,提供方便,需要补办前置条件的劝其按规定补办,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领导积极反馈工商机关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动态信息,使其清楚知道工商机关所做的工作,掌握工商机关近期监管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力争使本部门的工作取得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满意、支持。

第四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如人意,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尼勒克县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经营现状

目前,尼勒克县管辖的区域内有13个乡镇(场),6个社区居委会,86个行政村、46所从事供餐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食品经营的乡镇巴扎、夜市、路边小摊贩、旅游景点临时摊点众多,目前全县共有在册餐饮服务企业490余家,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乡镇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120家左右;有在册食品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未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有乡镇场、农村以及县城周边,食品生产企业20家左右,未办理证件的有20余家。

二、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县地域广阔,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职责不清

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食药、农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症结之一就在于多头监管。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职能部门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大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旁搭建临时经营点,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虽然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域,但仅在生产流通这一环节,就聚集了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且存在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的弊端。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虽然自治区政府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办法,但目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检测水平落后

目前,我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食品检测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职能部门对食品检测的需要。监管部门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

当前,就尼勒克县食品企业而言,化验室面积普遍较小,设备简陋,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盲目操作。有的参加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为节省成本,不愿出高薪聘请专业人员,只想临时对付。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四)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私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五)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培育,实施名牌战略

监管部门应按照发展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申报成功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产品的培育,组织开展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等产品争创活动。引导企业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动力,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创新科技开发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培育尼勒克特色名牌产品,以自主创新促进名牌建设,以名牌建设促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整体优势,系统内外形成合力。二是要搞好《食品安全法》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好食品质量关。

(三)引导自律,规范企业行为

工商部门要围绕提高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开展工作,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以促使其自觉形成严格自律。首先积极组织食品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具体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其次是帮助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电子监管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把“要我提高质量”的他律行为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的自律行为。

四、协调联动,形成高压态势

要加强与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一)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上级工商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升监管水平。

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认识水平,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对内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常识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工商干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外通过个体例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使广大的监管服务对象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狠抓机制落实,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加强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流程》的要求,对受理、审核、登记、发放程序进行督察,保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全面落实市场区域巡查监管。按照《进一步深入推行市场区域巡查制工作方案》、《市场区域巡查工作督察制度》的要求,制定巡查计划,突出巡查重点,完善巡查方式,增加巡查频次,提高巡查效率,落实

“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市场巡查要求,实现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要求。三要进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按照《尼勒克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四要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网格化”的监管,按照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督导的工作方法,在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账,使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两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五要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配送市场。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坚持从“源头”抓起,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全区流通环节推行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实施方案》,从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强化食品配送监管,努力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配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使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

“管住批发、规范零售、方便消费”的良好效果。六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采取“四查”“三帮”措施,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职能。“四查”掌控小作坊和摊贩的现状。一查营业执照和前置许可证情况,二查生产经营环境情况,三查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情况,四查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状况。“三帮”措施规范小作坊和摊贩整改提高。帮助指导生产环境、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好的按照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进行改造;帮助生产环境较差、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小作坊进行改造提高,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帮助小作坊和摊贩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作用,有效净化食品市场。按照《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安排》,明确检测任务。加大食品检测设施的投入,为食品现场检测提供条件。通过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开展,净化食品市场,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八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以“示范店”为点,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九要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大力宣传消保维权知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常识,使消保维权网络向农村拓展,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12315”维权体系在打假维权,调解食品安全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总结经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问题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坚持和完善“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改革和完善食品流通许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监督抽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以及质量追溯、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增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控,强化质量记录可追溯,不断形成长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充分运用质量检测的结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和消费预警,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的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难点,虽然通过多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依然存在,应该说农村食品安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食品安全还是令人担忧,不能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的“洼地”!

难点——

商户:只重价格不重质量

笔者认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既有农村特殊环境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原因,也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质量安全意识跟不上的因素。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面广,食品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经营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重视索票索证,哪个供货商的商品便宜,就进谁的货,往往不会过问是否属于合法经营。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出现问题无从寻根求源。另外个别商户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守法经营观念,有的生产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还为了有利可图或获取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农民:安全消费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

不少农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买东西较多关注价格、颜色和分量,较少考虑是否会危害健康。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匮乏,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使农村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农村群众买东西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是比价格、色泽、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以及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农村群众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的农村离申诉、投诉地点远,往返费用再加上检测、鉴定费用较高,为了几元钱的食品,既耗钱又耗时,维权成本高,也是农村群众不愿维护权益的原因之一。

监管:内外因素导致监管不力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困难。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比较分散,而各监管部门由于人员、经费不足,执法人员要把辖区内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检查一遍,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有的边远山区可能一年都难去一次。还有一些农村处于两县或几县交界地段,情况复杂,往往成了监管空白。正是由于监管部门监管周期较长,对农村季节性无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边远山区无证食品生产、经营户、餐饮店等等监管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假劣食品“转战”农村市场。同时,部分农村小摊贩、小餐饮店的业主属于农村弱势群体,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还要考虑这部分农村群众的生存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往往又不能严格依法取缔或罚款。

监管部门食品检测设施不足。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检测手段较为简单,有的监管部门下设的乡镇站、所甚至连检测设备都没有,监管人员仅凭眼观、手摸对市场进行检查,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以及相关证照不齐或无证等还能检查识别,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却无法检测。同时,由于受工作经费限制,有的应该检测的项目由于检测经费不足,能省则省,导致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产品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发现处理。

法律法规交叉监管合力较弱。现行监管食品安全的部门和法律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食品质量管理交叉规定;各行政执法部门多头管理,对于农村市场监管方面经常出现盲区,使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难以形成高压态势,同时在农村查处案件取证时也往往因为没有凭证和充足的证据而难以执行,使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得不到发现和应有的惩罚。

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超市无意进驻,农村流通领域经销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等,上架销售的商品极为低档,店主在进货时也往往顺应农村消费畸形需求,假劣食品混迹其中。同时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提供了温床。

措施——

加大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无法辨识食品质量优劣与真假。因此,重点应该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通过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

加强安全监督机构和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食品安全监管要从过去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模式向加强部门间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转变。各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联合检查、信息共享等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劣质食品的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村、街道食品监督员和信息员,建立群众监督员队伍,成立农村消费维权组织,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群众参与”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

构建经营者自律体系。构建经营者自律体系有助于从源头消除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而要构建这种自律体系就要在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监管的同时,加大对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守法经营意识,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质量承诺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增加对食品检查不合格企业的曝光率。大力倡导连锁超市进农村,延长安全食品供应网络,引导大型超市以“流动放心店”的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评选活动,评选出当地的示范店,树立典范,辐射带动周边经营户,形成争当农村食品安全示范户的良好氛围,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下载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关于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突......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调查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调查 唐县工商局 李会斌 周杰 如何管好食品市场,保障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各地致力解决却也颇感头痛的问题。虽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近几年的食......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浅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对策分析(精选五篇)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对策分析 下花园区工商局 单飞跃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众福祉,如何把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关口,已成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急需研......

    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作者:邓祖龙 刘文峰 周献华 刘凡 [摘 要]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江西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可支配能力不断增强,城乡收......

    13 当前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原因及对策《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实施后,如何充分发挥国资部门的监管职能,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摆......

    当前我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今年4月以来,我县生猪及生猪肉品价格开始出现上涨,与去年同期比,价格波动不大,涨幅约10%,但5月中旬以来,出现了持续上涨现象,且上涨过快,涨幅较大。以县城民族大市场5月31日的生猪肉......

    当前赌博风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县狠刹“赌博风”情况××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党风政风建设,近年来,县委出台了狠刹“赌博风”禁令的“四不准”,即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共场所打牌赌博;不准在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