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评审制度

时间:2019-05-15 12: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级医院评审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级医院评审制度》。

第一篇:二级医院评审制度

制度汇编1、1.2.1.1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2、1.2.2.1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3、1.3.2.1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1.3.2.1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5、1.3.4.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6、1.4.2.1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7、1.4.2.1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8、1.4.5.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9、1.5.1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10、1.5.3.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11、1.5.4.1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12、1.6.2.1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1.6.2.1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14、4.15.2.1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15、4.15.2.1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6、4.15.2.4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17、4.15.2.9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8、4.15.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19、4.15.4.2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20、4.15.4.2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21、4.15.4.4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22、4.15.4.5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23、4.15.5.1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24、4.15.5.1有试剂及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25、4.18.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26、4.18.1.1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27、4.18.1.2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8、4.18.1.2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29、4.18.4.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30、4.18.4.2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31、4.18.4.2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

核对、签字制度。

32、4.18.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33、4.18.5.1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34、4.18.5.3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35、4.18.5.4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

36、4.18.5.4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

37、4.18.5.4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

38、4.18.5.4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

39、4.18.5.5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40、4.18.6.1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41、4.18.6.1有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

应急预案汇编1、1.4.1.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

2、1.4.1.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流程。

3、1.4.3医院有明确的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4、1.4.3.1定期进行灾害易损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5、1.4.3.2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6、1.4.3.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7、1.4.3.2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8、1.4.4.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

9、1.4.4.2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10、4.15.2.5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11、4.15.2.8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实验室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

12、4.15.2.9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13、4.18.1.2有应急用血预案。

14、4.18.4.3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文件。

(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15、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培训考核1、4.15.2.1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2、4.15.2.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4.15.2.5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4、4.15.3.1医院若设置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 初筛实验室等”,则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5、4.15.3.2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6、4.15.3.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7、4.15.3.2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8、4.15.4.5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

9、4.15.6.2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10、4.18.1.1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11、4.18.1.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12、4.18.2.1工作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13、4.18.2.3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14、4.18.5.3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

15、4.18.5.5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16、4.18.5.5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17、4.18.5.5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涉及“督导”的条款1、1.4.4.2A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

2、4.18.1.1B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3、4.18.1.2A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4、4.18.3.1B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血库)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用血合理)

涉及“监管”的条款1、1.4.5.1B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制定应急物质和设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

2、1.5.4.1B职能部门对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的,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取得成果)。

3、4.15.1.4B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78、4.15.2.7B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4、4.15.2.8B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人进行监督)

5、4.15.2.9B有职能部门监管的记录。(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6、4.15.2.9A针对监管情况,持续改进危险品管理工作。(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7、4.15.6.2B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制度)

8、4.15.6.2B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制度)

9、4.18.1.1C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第二篇:二级医院评审工作汇报

岳普湖县人民医院

关于心血管内科及心脏介入、产科等八个质控开展督导检查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院今天有幸迎来了地区卫生局领导和质控专家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我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一、医院基本概况:

我院始建于1952年,外妇科综合大楼在各级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2013年5月外妇、五官、儿科、麻醉、手术室正式搬迁,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占地面积4万4千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3%。业务用房面积176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205万元,医疗设备总值1860万元,编制床位200张,开放床位300张。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肩负着全县及邻近乡镇14.7余万人的医疗重任及基层的转诊任务。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331人(含新进人员165人),专业技术人员287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49人,医技科室主管技师 11人、主管药师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 84%。

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疾病科、康复科、急诊科等11个临床一级科室,下设有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科、产科、妇科、ICU、血透室等10个二级科室。

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检验科(输血室)、放射科、病理室、手术室、超声科、心电图室、内镜室、消毒供应室等9个 必设科室,各科室具备开展正常工作的条件和设备。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GE双排螺旋CT机及后处理工作站、数字化摄影DR机、C臂X光机;DBS-42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C-5600全自动血球五分类计数仪;彩超,心电监护系统;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药敏检测仪;电子胃镜、电子阴道镜、眼科显微镜、手术显微镜;腹腔镜、麻醉机等16台大中型设备。

2012年门(急)诊38267人次,住院13912人次,急诊抢救3760人次,手术1546台次,全年业务收入2700万元,基本完成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指标。

今年以来,我院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的要求,全方位地开展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各项工作。预计今年门诊量达到 4万人次,住院1.5万人次,手术2000台次,全年总业务收入超过3千万元,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到78%,病床使用率达到95.12%,甲级病历率达到9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达到93%,无任何一项否决指标情况,准入指标全部通过,现将我院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情况汇报如下,重点汇报心血管内科、检验科、泌尿外科、产科等相关督导检查的报告:

二、巩固“医院管理年取得的成果”,积极开展创建“二甲”,领导重视,稳步推进。

2008年我院通过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开展创建活动所取得的。这一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综合院力。医院为开展创建‘二甲’医院工作,党支部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励,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今年将我院申报二级 甲等医院评审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院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顺利进行,我院具体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创二甲医院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科室主任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了创二级甲等医院实施方案,将创建“二甲”主题、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行细化,明确分工,任务到科、到人,并绘制出创建“二甲”职责图发到科室,使之一目了然各自的职责。三是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广泛宣传,采取院刊、横幅、黑板报、电视台、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做到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人人知晓,提高每个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全院上下积极参与创二甲活动的热烈氛围。为确保创二甲活动稳步推进,院委会及各科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创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分解标准,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要求整改,不断完善达标。

三、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标准,创先观念,制度管人。针对我院与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有差距的现状,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字当头,严格执业资格,严格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医院总值班制度。修订了常见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如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技质量、病历质量、医疗护理日常工作管理、中间终末质控、患 者安全目标管理等10余项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规章制度,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委会与职代会讨论决定。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职能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医疗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关注质量,确保安全。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建立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我院成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小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使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相关质量考核标准。成立了质量考核小组,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督导职能,每季度开展1-2次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进行反馈、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建有医疗质量质控本,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学习、交接班、医疗缺陷等几个必备记录本,及时作好相关的登记或活动记录。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是基础质量的根本,为此每年医院组织学术讲座10余次,各科室每月开展业务学习1--2次。通过培训学习使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制定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科主任查房,着眼查房内容:病人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诊断和治疗措施、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关注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病人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意见等。

规范医疗文书:重点是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要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注重质量的评定,即诊断、诊疗计划是否适宜、及时有效,病程记录能否及时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制度编印成册,临床每位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性。

3.全面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今年我院各临床科室全面实施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并纳入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纳入挂钩。医务科制定10余项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与流程下发到各科室,并有考核评分标准。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手术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建有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与伤情认定制度程序,有防范制度与防范措施。近两年来我院未发生一起患者坠床与跌 倒事件。未发生一例手术部位识别错误。

4.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依法执业。为了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建立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有手术分级目录。每级医师只能作相应级别的手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把申请、论证关,逐级审批后方可开展。

5、注重临床科室的发展和建设,规范科室专业的细化。内科于2013年10月份分成了内

一、内二两个科室,内一以心血管、消化为主,内二科以呼吸、内分泌、神经内科为主。

1.)内一科以心血管疾病收治为主,近年来,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进展,冠心病、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在临床用药方面有较新的诊疗方案。心脏介入这一块,我院未开展,但对需要造影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待病情平稳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完善相关治疗。下一步计划,派专人外出进修,学习介入技术,来推动心血管专业的发展。消化病专业主也在谋求发展,胃镜室在建设之中,待开机运行。

2.)内二科作为县医院新成立的科室,承担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疾病的诊治。内分泌科疾病主要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主;最常见的为2型糖尿病,有专修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学习了较先进的治疗技术,可进行快速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入,皮下注射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技术。治疗了多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病人健康宣教工作,尤其是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提 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检验科结合《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细则》认真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测自评。

1.建立了质量体系文件,科室制定并修订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科室人员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来规范工作。

2.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服务项目,及时报告及咨询服务,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并有审核或复查等;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注意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措施等;对本院不具备条件而临床有需求的检验项目有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并要与第三方实验室(委托实验室)签订相关协议。

3.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等室间质评。

4.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检测仪器和试剂有专人管理、保管、运行、记录、使用、保养、维修、效期管理等。

针对条款内容,不能达标的项目: 1.科室未开展分子诊断项目。

2.有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但无职能部门监管。

3.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生物安全分区不合理(因为房屋有限)。

4.科室2013年未开展POCT(血糖)室间质评。

5.地区计量监督局对仪器未进行定期校准。(已申请在协调中)6.未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科室未安装LIS系统,所以检验报告时限(TAT)及检验报告单格式无法统一。无法提供自助取化验单项目及无标本条形码管理系统。

4.)外二科成立于2013年4月主要由泌尿外科及骨科共同组成。其中泌尿外科医生中级职称2人,轮转医生2人。我院泌尿外科常见病有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泌尿系结石治疗方面,我院泌尿系结石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排石”等保守治疗。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目前也主要采用“开放式”手术。对于“腔道碎石”,我院泌尿外科尚未开展。外二科已向医院申请此项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并且希望得到上级医院的支持。

5.)产科于2013年10月成立,产房相对独立设置,三区划分明显,住院诊疗环境相对温馨、舒适;在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产科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技术不断发展,能独立开展产科各种大中型手术,具备良好的急诊应急能力。

产科在促进母婴安全、开展产科适宜技术工作中,严格执行产科诊疗常规,确保医疗质量。

1.执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高危专册登记。

2.使用规范化病历,按规定完整及时书写住院病历及医嘱,建立危重病人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制度,危重病人的诊疗常规及抢救流程上墙。

3.严格掌握产前应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办法,专人观察、记录。4.按规定做好产程观察和记录,正确使用产程图,及时发现异常并正确处理,做到“防产伤、防窒息、防感染、防滞产、防产后出血”,加强高危产妇监护及产程处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使用聚血盆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并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接生登记。

5.落实交接班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消毒,做好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目前存在的问题

1.病房拥挤,有时难于区分病理产科区与生理产科区。2.新生儿病房设置有,但未进入临床使用,在抢救新生儿时还存在薄弱的地方。

五、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服务功能,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一是注重院级重点专科建设,近年来增设了新生儿病房、血透室、ICU、消化内科,并将妇科与产科分开,口腔科与眼科分开设置,目前医院有11个一级科室,10个二级科室,各专业设置较齐,标志着医院服务不断向专科专业方向深化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的建设思路,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院普外科、骨外科、妇产科等3个专科发展为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的进步。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培训人才。

1、抓住“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机遇,通过山东 泰安中心医院和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近三年来的对口支援,尤其是专家的学术讲座、手术示范、教学查房、医疗管理指导等,有效地拓宽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促进我院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2、加大投入,注重人才投资,先后派出技术骨干分别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活动和培训班,使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

3、狠抓学习,开展“三基三严”培训、考试,要求所有医技药护人员参加,不定期举办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讲座,落实技术练兵活动。

四、抓人才招聘,近年来,我院招聘临床医生47余人、护士60余人,招聘人员通过临床学习、轮转培训,绝大多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全部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以上招聘的人才不仅缓解了当前医院专业技术人人绩效工资的不足,而且为今后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使专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

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我们对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还有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底子薄,由于医院正处发展期,医院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病房、床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专业人才不足,临床路径(单病种)实施不理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待加强,部分考核指标不达标,存在扣分的地方。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质控中心及部门的检查督导(心血管内科、检验、产科等八中心的检查),必将对我院今后的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再加力度、再添举措,查漏补缺,拿出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广大患者信任而来,满意而归,使医院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使我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

最后,我代表全体干部职工,以诚挚的敬意感谢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并衷心祝愿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3 11

岳普湖县人民医院

年10月11日

第三篇:二级医院评审后工作汇报

关于二级医院评审情况总结汇报

经过检查,二级医院评审专家对医院在文化建设和院务公开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文化建设和院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如下:

1、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从规划、计划、实施方案、落实、总结、改进等形成比较完善的材料体系,内容比较详实。

员工培训、庭院、门诊走廊、病区中医药文化宣传牌基本符合检查标准的要求。

迎检材料基本符合标准,但是我院在文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设好的。迎检结束,我院进入后二甲迎检时代,在文化建设(包括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我院要如何做,做到如何程度,是大家值得思考的,而且是必须思考的。

第一,系统性地进行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包括内涵建设和形象建设。把我院文化建设的精髓深入到科室,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员工入院后,在进行新员工培训。定期不定期以培训考试的形式,把我院的医院文化的精髓(宗旨、院训、发展方针、发展战略)灌输给我们的员工,让新老员工认可长城医院文化,融入到长城医院的大集体中来。

我院庭院、门诊、病区走廊文化宣传牌要精细系统的策划,而且颜色要、标示、版式要协调一致。

第二,科学地进行文化建设

对我院的CI医院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进行科学的统一的规划设

计,使其颜色、版式、格局一致。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向员工、患者、社会人群传播什么理念?要经过必要的论证。

第三,发挥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

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会议,及时对我院的文化建设进行总结、工作计划,然后落实,留下必要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以存档。

第四,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宣传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等多部门要从全方面开展我院文化建设,包括医师诊疗行为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医院的文化理念、劳动纪律等。

2、医院管理,依法执业方面符合要求。

3、医院院务公开方面,具体工作做了一些,但是不构系统,不充分。院务公开没有院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今后院务公开工作如何来做?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医院院务公开工作,保障广大职工参与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医院民主科学管理,促进依 法执业、诚信行医,建立和谐的医院内外环境,我院要切实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组织、有系统、科学的向社会、患者、职工进行院务公开。医院在大额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医疗费用价格等方面做到及时、准确、透明的公开。

成立院务公开的领导组织机构——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切实开展院务公开工作。同时一定要把医院的院务公开责任到人,纳入到日常

工作中。

4、医院制度和科室的制度内容不太相符。一定要上下统一相一致。同时,我院的各项行为一定要按照现有规章制度执行,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一年来“二甲医院”的创建,本人有很深的的感触。

1、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领导核心集体,明确分工、权责。

2、全院上下要一盘棋,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3、权责分明,责任到人。

4、“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评审结束,应按照新的标准严格要求,按照新的标准开展工作,改进不足。

2013年12月5日

第四篇: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发表者:徐江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

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 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 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报告、救治、预防等任务。

(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四)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

(三)医院有明确的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 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承担本地区全科医师培养任务。

(三)有制度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四)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取得成果。

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一)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的功能和任务。

(二)在主管部门组织下,承担建立与完善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三)学科专业设置与诊疗技术能力在同级医院中具有明显优势。

(四)根据政府指令,接受城市三甲医院对口支援的医院,力争达到二级甲等级别,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第二章 医院服务

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三)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四)建立与上级对口支援医院以及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二、门诊流程管理

(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四)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套医疗资源。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一)合理配置急诊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分区救治,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建立急诊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 用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来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管理与定期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二)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三)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在主管部门组织下,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四)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五)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方便患者就医。

(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六、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其权利。

(二)主管医师应采取恰当方式、使用易懂语言,向患者、家属或委托代理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 有记录,并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五)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开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医患沟通等培训,相关医务人员能够知晓并遵循。

七、投诉管理

(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

(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八、就诊环境管理

(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

(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

(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六)落实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 业环境有成效。

第三章 患者安全目标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主要针对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等。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五、加强特殊药物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相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要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应有严格的贮存要求,高危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

(二)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九、妥善处理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网上报告工作。

(三)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一)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二)医院有适当的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 理工作,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瞒报、缓报和漏报。

(五)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 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四)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五)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

四、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一)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二)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

(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四)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五)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六)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由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二)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使用药物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四)规范院内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职责,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五)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七)对开展新生儿住院诊疗活动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八)应按《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要求,规范肿瘤诊疗活动。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篇: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

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5.总务保障组织

6.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管理组织

7.必备委员会

(二)制度管理

根据1982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和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有相应的教育、执行、监督、检查、考评和奖惩办法。必备制度应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

2.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三)行政管理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管行政工作。

2.有远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季度安排和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施、步 骤、以及检查总结。.医院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必备的制度有:各项会议制度、院总值班制度、医疗行政查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4.有群众来信来房登记、参观访问、医院大事记录。

5.院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社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四)医疗管理

1.有健全的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

位副院分管医疗工作。

2.制订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医疗工作制度,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活动,对医疗、护理、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

5.加强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档案。

6.非国家认定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五)护理管理

按《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的有关要求管理。

(六)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4.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与设备。

5.卫生部认定的“教学医院”,按卫生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工作暂行规定》(待发)进行管理。

科研:

1.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科研管理并有相应的工作制度。

2.建立科技人员、科研成果档案。

3.有鼓励开展医学和管理科研办法。

(七)信息管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应设立图书馆(室),并且有足够数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3.有处理医疗、管理和图书情报信息的专职管理人员。

4.院内各部门提供的信息应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八)计量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医院必须加强计量工作管理。

1.有负责计量管理工作的部门或人员。

2.建立有关计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计量管理办法。

(2)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3)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3.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均应进行周期检查。

(九)财务管理

1.设有财务机构,人员编制合理,职责范围明确,并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

2.设有专(兼)职收费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实行明码

标价,接受群众监督。

3.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

4.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财会监督制度,对违反财经、物价纪律现象应及时严肃处理。

(十)审计管理

1.设有与财务机构相平行的审计机构或者职级相应的审计人员,人员编制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

2.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实行经常性审计监督。

3.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进行监督检查。

4.经常检查、评估资金、财产的使用效益并提出改进建议。

5.无重大损失浪费、贪污盗窃和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事件。

(十一)设备管理

1.有健全的管理组织,实行计划管理。

2.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要有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进货要验收,使用有专人保管。

3.医疗设备有定期的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

(十二)总务管理

1.有健全的总务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全国各科室特别是临床科室服务,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不发生两漏(漏水、漏电),做到两满意(职工、病人满意)。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临时照明。

5.救护车配有基本设备、药品,随叫随到,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十三)建筑管理

1.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要经过可行性论证,适应总体发展规划,资料保存完整。

2.新医院选址、布局、设计要合理,符合建筑规范及卫生学要求。

3.医院各部分(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4.医院旧建筑有维修计划及预算,并认真执行。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四、质量管理

(一)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三)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和病案质量等。

(四)有质量教育、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及改进方案。

(五)院内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下发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对策、措施、效果与评价。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房的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4.有院内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的保洁监控措施。

7.现场检验要达到规定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1.具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做好全院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

4.认真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有医德教育措施。严格实行岗前教育制度。

5.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6.患者、社区或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规定要求。7.有健全的廉洁行医措施。

六、医院安全

1.有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的评价。

3.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要害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氧仓、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同位素室、配电室、手术室、细菌室等。

4.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5.紧急状态时有与外界联络的可靠方式。

6.严格执行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7.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安全可靠的非开放替代光源。

七、医院环境

1.院内应整洁、卫生,有健全的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并有专人负责。2.污水、污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环保部门有关规定。

3.医院环境幽静美观,有与医院占地面积相适应的绿化地带。

4.病房秩序良好,做到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室内细菌含量符合卫生学标准。

5.门急诊、病房等医疗区禁止吸烟。

6.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7.门诊噪音不高于45分贝,病房、手术室噪音不高于38分贝。

二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二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与二级医院的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一)职能科室

院办公室、政工科(含人事、宣教、保卫)、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室)(可含图书、病案、统计)、总务科、医疗设备科(组)、财务科。

(二)临床科室

1.一级科室

应设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以上三科也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传染科、康复科、理疗科(可根据情况与康复科合并,但不能相互替代)、家庭病床科、中医科。2.二级专业组(室)

(1)内科:应有3个以上专业组(室)。根据实际情况从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内分泌、泌尿和神经内科室等专业中选设。

(2)外科:3个以上。可从腹、骨、胸、泌尿和神经外科等专业中选设。

(3)妇产科:妇科、产科专业必设。

(4)儿科:儿内必设。有条件的单位可设小儿外科专业。

3.重点专科(组)

(1)全院至少应有1个重点专科(组)。

(2)重点专科(组)的发展,应依据区域内服务人群的实际需要,由区域内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由医院负责组建。

(3)重点专科(组)条件:

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

称,并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技术水平在卫生区域范围内居领先地位;

有一定数量病床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

4.ICU与CCU

(1)ICU:内、外科必备

(2)CCU:全院至少有1个

(三)医技及其他业务科室

药剂科(须建制剂室)、放射室、检验科、功能检查科(室)、病理室(科)、营养室(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预防保健科。

二、人员配备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各级技术人员的资历、职称获国家认可。人员构成比例符合下列要求:

1.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2。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医师之比为1∶2∶4∶8。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20%。

3.临床营养师至少1人。

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以上)适量。

三、管理水平

医院应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管理知识和技能。医院领导班子的结构要合理,职责要明确、责权要相称、工作要协调。院长和副院长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全面了解第二级医院业务,具有三年以上二级医院工作和一年以上

科室管理经历。院长和业务副院长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分管行政和后勤的副院长应具有初级(师)以上技术职称。

2.上岗前经过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能掌握医院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和一些重要方法(规则、决策、授权、项目论证、质控图等)。

3.能运用上述原理和方法,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设计并组织制订医院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审度计划。

4.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并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作为决策的依据。

5.注意公共关系,能争取地方政府、各界人士、社区群众对医院的理解、关怀及支持。

6.医院职工对院长和院领导班子的结构、合作和工作效率满意度≥80%。

四、技术水平

医院的技术水平应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临床科室

1.一级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非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2.能成功地开展《附件一》所要求的诊疗技术。

(二)医技科室

1.科室主任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相应专业技术水平。

2.能成功地开展(附件二)所要求的检测项目。

(三)重点专科(组)

1.能熟练地开展(附件一)所列之专科诊疗技术。

2.能接受其他二级医院转诊,解决较疑难的诊疗问题。

3.科研意识强,有专业开拓精神,每年都有新进展或新成果。

(四)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

医院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全院性工作,应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并达到较好水平。

1.指导基层,取得实效。

2.能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并有效果评价。

3.能开展心理卫生、遗传咨询等门诊服务。

4.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5.预防保健科能指导社区预防保健并参与院内环境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

五、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工作必须与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做到:

1.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2.能开展社区内人口动态和就诊病人的疾病发生动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

3.能根据需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登记监测工作。

4.能开展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分析工作。

5.能开展有关医院管理、药物、仪器设备及临床医学(含护理、医技等)的中文情报工作。

6.能开展信息资料科学分类、编码和索引编制工作。

7.能充分发挥各类情报和统计资料的效用,做到利用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改进措施。

8.有条件的单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9.应设立医学图书馆(室),具有足够的医学专业图书和期刊。

六、教学、科研

(一)教学

1.有切实可行的在职职工在职教育规划。

2.能承担部分大学本、专科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有一定比例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兼职带教人员。

4.能承担基层单位的中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工作。

5.有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有基本的教学设备,病种和病人数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

6.如实被认定教学医院,应符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

(二)科研

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并达到以下要求:

1.能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2.在评审前三年内,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5篇。

3.在评审前三年内获省级以上的科技进步成果≥1项。

七、医疗设备

医院应具有与其医疗、护理、预防、教学和科研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1.常规设备齐全。

2.专科设备适宜。

3.大型设备有成本效益分析。

八、各项统计指标

1.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2.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4.临床与放射线诊断符合率≥90% 5.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90% 6.入院三日确诊率≥95% 7.门诊收治待诊率≤5% 8.B超检查阳性率≥30% 9.大型X光机(500MA以上)检查阳性率≥60% 10.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实验室年平均每次VIS<150 11.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各项CV值在允误差范围内

12.细菌质控,参加

13.尸检率≥10%

1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平均值(与省内同级医院相比)(下同)

1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6.病房抢救成功率≥84% 17.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8.单病种病死率≤平均值

19.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20.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21.单病种术后十日内死亡率≤平均值

22.麻醉死亡率≤0.02% 23.门诊处方合格率≥98% 24.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25.住院病历甲级率≥90% 26.X光摄片甲级片率≥40% 2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28.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9.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0.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98% 31.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98% 32.责任制护理病区数≤10% 33.陪护率≥8%

34.住院病人就餐率≥80% 35.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36.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0% 37.平均住院日≤18天

38.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

39.副主任医师以上出门诊≥2次/周40.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80%

41.院内感染率≤8%

4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43.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数0 44.传染病登记报告漏报数0

45.年一级以上责任医疗事故发生数0

医疗事故正确处理率100% 46.每百张病床年严重差错发生数<1

47.年意外事故发生次数0

(含火灾、爆炸、房屋倒塌、造成工作人员人身伤害者)

48.平均单病种医疗费用≤平均值

49.平均每门诊人次医药费用≤平均值

50.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51.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下载二级医院评审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级医院评审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级医院评审第四章大全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一)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汇报材料

    **医院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汇报材料 目 录 医院基本情况 迎评工作情况 标准落实情况 第一部分 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明确中医特色发展方向 2......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汇报材料

    XXX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大家冒着严寒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的恳请你们对我院......

    二级医院评审涉及流程图条款

    流程图条款 1、1.2.4.1 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2、 1.2.4.1 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3、1.3.4.1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

    二级医院评审需要材料目录

    第四章一——五部分 需要材料 医院准备 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2、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3、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4、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体系......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

    二级医院评审资料准备要求

    二级医院评审资料准备要求 „一‟ 各种资料盒的要求(资料盒的制作) 一、文件盒侧面标签、盒面标签 为做好二级医院评审工作,统一全院各科室资料盒的格式对资料盒标签、目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