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共5篇)

时间:2019-05-15 12: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第一篇: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 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 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 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的烟尘90%的SO 2和85%的CO 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提供木材的一面,其实它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要比提供木材的价值大得多。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一点:

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的作用 森林与一切绿色植物一样,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10 000 m2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 kg,放出氧气730 kg。这对于保护空气的清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好氧性的微生物,都要靠氧气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又需要经过绿色植物转化,才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和循环。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 m2的林木草地,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吸收有毒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试验证明,林木能够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被污染了的空气得到净化。

选育抵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净化效能高的植物,通过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敏感植物,并测定其伤害阈值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情况,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有些植物对某种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往往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的浓度下,便出现了伤害症状,从而起了“报警”作用。

驱菌和杀菌的作用 据调查,绿化区与无绿化区比较,绿化区空气的单位体积内含菌量较少。据调查,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许多林木能够分泌有强大杀菌力的挥发性物质,称为杀菌素。如橙、柠檬、桧、黑核桃、法国梧桐等都能够分泌这种杀菌素。因此,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大大减少。

阻滞粉尘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林木枝叶茂盛,能够降低风速,从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茸毛,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因而又能吸附滞留在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据统计,10 000 m2高大的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75倍。因此,森林具有强大的吸尘能力。每10 000 m2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为34 t。针叶树的吸附粉尘能力比白杨树大30倍。蒙尘的树木经雨水淋洗后,又能恢复吸尘能力。

消减噪声的作用 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森林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够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

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在当代,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

利用某些抗放射性树种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御放射性的污染。

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一般的有毒气体大都比空气重,下沉于地面,产生危害。森林可以在无风的情况下产生微风,驱散有害气体,促进空气的流通。据资料分析,夏季晴天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温度比林阴下面高16 ℃,裸露地面的气温比草地高3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因而产生了水平压力向热空气区流动。城市中心的热空气,因为密度小,而向天空上升。在大气平静无风时,大片林地内的冷空气向无林区流动的速度,可达每秒1 m,因而可以把污染空气向天空驱散,减轻地面的污染。

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作用 林木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风景区、旅游区和疗养地必不可少的内容。林木也是任何城市和整个大自然的美化所必需的。森林又是许许多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宝贵的动物资源是离不开森林的保护的。没有森林,它们就无法生存。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能够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因此林地能将全部或大部分降落在地面的水分贮存起来,而不使其流失。据试验,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56%的水分。但是,如果有10 m宽的林带,就能吸收84%的水分。随着林带的加宽,这种吸水能力还可加强。当林带达80 m宽时,地表径流则可以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贮蓄起来,就像水库一样。

防风固沙的作用 森林能够通过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而降低风速。据测定,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以降低30%,田间水分蒸发量减少10%~20%,相对湿度提高10%左右,农作物的蒸腾量减少20%,无霜期延长。因此,有防护林比没有防护林的农田,一般可增产20%左右。

发达的树根密布于土壤中,交错在一起,具有保水固沙的作用。同时根系还能分泌多种有机酸,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林木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然后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给表层土壤。这些枯枝落叶的腐烂,便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不断地得到改良。

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向空中散发水分。据研究,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掉2 000 L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15%~25%,降水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林冠还能截留15%~40%的降水,这些水分又随着森林的蒸腾而回到空中,为再次降水创造了条件。这种空中蓄水的方式,既能涵养水源,又能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还需要吸热。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8 000 t水,蒸腾这么多水分要消耗热1.68×1010 kJ。因此,在森林及其附近空气中湿度增加的同时,温度下降,气候就变得比较凉爽和湿润。在生长季节内,天气愈燥热,这种作用也愈大。加上林冠挡光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树阴下感到凉快。成片的森林,密集的林冠,也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由此可见,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和国外有些国家,在制定城市的长远规划时,已经考虑到森林绿地的面积。根据工业水平和人口数量,提出相应的绿地面积,以便保证城市空气的新鲜和居民的健康。

沙(尘)暴

沙暴又叫沙尘暴、尘暴,通称风沙,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沙暴可以分成若干级,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小于几十米。沙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我国沙暴的频繁发生。沙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水华和赤潮

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靛,湖靛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和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某些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都可以引起水华的形成。

赤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多发生在河口湾和近岸水域,有时也发生在海洋中。一般认为,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机营养物的浓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大量排放有助于赤潮的出现。海水颜色随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如夜光虫类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腰鞭毛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束丝藻类产生的赤潮呈红色。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带有黏性,能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甚大。我国的渤海、黄海口和浙江定海和南海沿海等处都出现过赤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每隔两三年就发生一次赤潮。

第二篇: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然

而,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与

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即经济越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环境问题也越严重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正

相关还难以改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增大 特别是城

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废弃污染物排出

(2)改善环境的经济承受力较弱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仍然较落后的经济现状,一方面对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破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控制和治 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

美元中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 美元,人民的生活水

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 交通通信文化教育等多方

面的投资需求 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

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3)社会心理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不高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和选择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环境所付出的代价随时间收入价值

观念等而发生变化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关心通

过生产来满足各项基本的消费需求,而对于更高一级的环境享

受则属于奢求之列,环境意识淡漠 这一方面导致在生产过程中

对环境产生更多的本来可以避免的破坏,另一方面使对环境治

理监督的社会驱动力减小

(4)政策偏差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政

策,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污染治理设施有比较苛刻的经济运行

规模要求,而大多数单个中小企业的污染排放规模与处理设施的经济运行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财

力不足,筹集污染治理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困难大代价大 这就

使得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造成一些企业的污染

治理流于形式,有人检查就应付一下,或者交一些罚款,还留下

了寻租的隐患另外,在垃圾处理水处理能源领域的价格管

制和价格补贴政策方面,实际上也在鼓励企业和居民排放

(5)战略扭曲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扭曲为以

增长为中心,环境保护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实际很低 受发

展战略扭曲的影响,我国粗放型的工业化 城市化方式并未得到

改善,污染排放强度长期居高不下 一些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地区,为了 的增长,超环境容量大上工业项目,甚至是污

染强度大的重化工业项目,使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政府的失灵

环境保护和治理存在失灵现象,其根源在于现行的政策体制缺陷中国的官员并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

级提拔,而提拔的首要标准,是看官员贡献了多少 因此,各

级官员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管付出多少环境代价 这使得地方

政府在 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冲突时,会发生职能错位

特别是存在强大区域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 和

财政收入,可能对创造 和税收但却破坏了环境的企业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怂恿,从而,由环境保护的监管者变成不作为者从现行的环保监管体制来看,也使得政府失灵成为可

能总之,现行的官僚体制也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7)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

为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或部门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规于不顾,对损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放任自流 这种以牺牲资源与

环境为代价而寻求短期快速发展,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

寻求地方眼前利益的发展模式,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畸形发展中的保护主义 比如,有的地方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由,禁止环

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他们通过制订和实行绿卡进厂审

签 预约执法 挂牌等土政策,为地方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不

准或禁止环保等有关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执

法检查,造成了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中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干预环保部门依法全面

足额征收排污费。

(8)人口多,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们一味强调 地大物博,其实这

一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中国看上去是地域辽阔,但

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地和空间却是有限的,正如

陈云同志明确提出的: 人多地少他还联系人口状况,讲到我国缺少木材油料和煤等 可见,地大并不等于人们会拥有更多有效土地和其他资

源 就物博来说,我们也要作具体分析 比方说,我们石油天 然 气 本 来 储 藏 量 就 少,只 占 世 界 左

右 就其他矿产资源来说,品种虽多,但质量不高,且储藏量有限,那么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了 因

此,我们沉浸在地大物博的观念中已经不合时宜

了 地大物博的说法一没有顾及中国资源的具

体状况,二没有考虑资源的人均水平,是不利于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因此要予以变革创新

中国资源短缺,这有资源本身的原因,但人口多

也不容忽视 在陈云同志看来,人口多不仅会引发

生产生活和教育等社会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

(9)传统的经营运作方式,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即在经济

发展中只注重外延的扩大,而不大重视内涵的扩大 这样一来,经济发展一味注重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 扩张,其结果是工农业生产大量消耗着资源 能源,这不仅增大了资源能源短缺的压力,而且造成了生 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引发了环境污染和人畜疾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范围的竞争愈演 愈烈,并且竞争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一度时期纷纷追求的增长,使原本存在的环境问题更加恶化加重,中国 也不例外 陈云同志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 确指出: 现在工农业生产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掠夺 式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10)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事实上走着一条 先污染,后治 理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子 我们一贯强调 发 展,但 由于片面理解发展,并没有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这样一来,种树只有号召,但成活率低,包成林 没有很好实行,生态环境恶化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已经看到了工业三废污染,但我们并没有在经济 运行过程中治理环境问题,往往是在受害于环境污 染之后,才开始意识到环境治理问题 这就是说,我 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还相当滞后,亟待根本改变 在陈云同志看来,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我们应当 有全局观念,并且要切切实实地抓治涝治污染和种树

第三篇:01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作者:[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著 董金玉 译 国外理论动态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2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生态的破坏》的文章,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具有的失控性正将自然界推向毁灭的境地,作者引用了很多环境研究著作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仅包括社会关系的转变,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必须保持平衡,这一点以前的社会主义者很少认识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我希望通过提到1969年吉洛·彭特克沃的电影《燃烧》来说明什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彭特克沃的伟大的电影能够被看作是能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和生态状况的寓言。故事发生在19世纪早期一个叫做“燃烧”的虚拟的加勒比海岛。我们从第一个场景中可以知道这个岛的名字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葡萄牙殖民者为了征服当地的土著居民,竟然放火烧了整个岛并且杀了岛上的每一个人,之后又从非洲运来新的奴隶开始种植新的农作物——甘蔗。

电影接着展现了十年之后,1848年“燃烧”岛再次发生了由琼斯·德洛里斯领导的起义。

英国的军队开始打击发动无情游击战的起义者。为了打败他们,沃克先生下令烧毁岛上的所有的种植物。当英国在当地的蔗糖商们提出反对时,沃克解释说:“这是利润逻辑学„„。建设是为了赚钱,但有时为了赚更多的钱或继续赚钱就要摧毁它。”他提醒这些干涉者,这个岛就是这样得到这个名字的。这个岛的自然生态必须被毁灭,在此基础上可以剥削劳动者一百年或更多年。

这个寓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与自然界的关系。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赞扬资本主义为“创造性的破坏”。但是这应被更好地看作是这个系统具有毁灭的创造性。资本对基于阶级的资本积累渠道的不尽追求继续要求破坏已存在的自然状况和早先的社会关系。阶级剥削、帝国主义、战争和生态的毁坏不是资本主义史上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内在的本质的特点。进一步讲,始终存在着这样的危险:这种破坏性的冲动会转变成伊斯特万·梅扎罗斯所提出的破坏的失控性,这是资本的最终命运。破坏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也是生活本身。今天,很显然这种破坏的失控性已经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世界显著的特点,而且总体上也是整个星球的特征。

地球峰会:1992—2002

生态破坏压倒所有问题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年代的特点,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它正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存能力。关于生态问题迄今为止已经召集了两次世界首脑会议:一次是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次是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会议,希望人类能够超越国界走到一起解决全球的生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生态危机开始进入公众意识中。突然出现了和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物种日益灭绝,而这种破坏不断升级是我们破坏我们行星生态环境的结果。1988年6月,詹姆斯·汉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在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之前就论证了由于过多地在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同年,联合国建立了新的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关注全球变暖。一个新的世界一统的意识形态主导着里约热内卢高级会议。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同年的苏联解体引出了喧嚣一时的“新的世界秩序”和“历

史的终结”等说法。也就是说,世界已经一统。蒙特利尔草案限制臭氧化学品产品的生产,似乎证明了世界经济大国可以一致地面对世界环境的威胁。世界高层会议选择的地点,巴西,亚马逊河的故乡,意味着是峰会要挽救世界生物的多样性。高层会议的主要文件,著名的21世纪议程,就是要在21世纪开始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峰会,和第一次峰会的基调相比大不相同。里约热内卢的希望让路给了约翰内斯堡的沮丧。远不是十年的改善,世界的环境在遭遇更快速的破坏。我们的星球已经接近灾难性的状况,不仅是全球变暖,而且还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已经转变成不顾任何生态成本的可持续资本积累。

华盛顿拒绝批准禁止排放影响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京都协议,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国家生态帝国主义的标志。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拒绝参加首脑会议。就在约翰内斯堡会议正为世界生态的未来争论时,布什政府却正威胁要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以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但约翰内斯堡的世界生态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原因是石油。

事实上,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后的十年已经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垄断资本转化为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世界经济已经见证了1994年保罗·斯威齐所称的“金融资本主义的胜利”。20世纪末,资本主义比以前更加贪婪地掠夺。世界生产停滞。随着苏联的解体,加上美国的霸权日渐衰退,美国便日益想用军事武力去重新恢复经济和政治的霸主地位。

我们星球的毁灭

第二次首脑会议过去了大概五年时间,要把对地球本身的战争和资本主义固有的阶级和帝国主义战争分开已经日益困难了。当美国为了控制最富有石油的地区而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时,地球的生态正在经历快速的衰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全球变暖。同时,根源于新垄断金融资本统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经济福利,而且在某些地区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例如清新的空气,可饮用的水和充足的食物。

比尔·麦克吉本(Bitt Mckibben),《自然界的尽头》的作者,2005年11月17日在《滚石》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到“辩论已经结束”,我们已经进入非常糟糕的全球变暖阶段。我们现在知道要完全逆转全球灾难已经太晚了,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尽量地控制和尽量地减弱灾难的程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原因是“世界有许多机制引发糟糕的连锁反应”。

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盖亚假设的最著名的创始人——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盖亚的复仇》中,已经估计到,基于一连串的意外的连锁反应,地球的前景是严峻的。洛夫洛克着重提出了许多正反馈机制,这必将放大全球不断变暖的趋势。气温升高将破坏海洋海藻和热带森林(除了对热带森林的直接破坏外),从而破坏海洋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全球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北极的冰冻带解冻释放在空气中的大量沼气(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4倍的温室气体),将导致气温恶性螺旋形上升,同样的不祥之兆是,极地白色的冰溶化变成蓝色的海,也将提高地球温度。

洛夫洛克的大变动观点认为地球温度已经到了不能回落的地步,并且一定会在温带地区上升摄氏8℃。他指出,“即将到来的气候转变将是很可怕的——非常热,当今诸多生物中只有少数可以生存下去。”他指出唯一的、部分的拯救办法是:利用全球核能设施的扩建作为释放二氧化碳的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这种想法简直就是浮士德式交易,它将自己给自己铺就去地狱的路。

洛夫洛克的担心没有那么容易消除。詹姆斯·汉森,为了引起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最近发表了他自己的警告。在一篇《行星受到威胁》的文章中,他指出动物和植物都在迁徙以适应气候的变暖,高山物种正在从这个星球上消逝。他强调,我们要面对的情况可

能和地球早期的气候变化灾难一样,那一次灾难中大概50%至90%的物种都灭绝了。

汉森说,人类现在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最大威胁,和格陵兰岛、南极的大冰原的不稳定有关。也就是低1℃,使今天的气候和几百万年前海平面16英尺高时的温暖的间冰期大相径庭。而这个世纪的气温将很可能上升大约2.8℃,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三百万年前地球温度升高到这个程度时的情况判断,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80英尺。汉森说,我们最多只有十年,不是十年做出决定而是十年去改变温室气体释放的去向,——如果我们想预防这种必然的危害结果发生的话。

关于全球变暖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程度的危机不再有任何争论。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要懂得这只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的一部分。全球的生态危机整体是由我们同时要面对的相互关联的危机组成的。在我1994年出版的《脆弱的地球》中,我简短地陈述了其中的一些:

人口过剩,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物种的灭绝,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消失,酸雨,核污染,热带森林的采伐,湿地的毁坏,土壤的侵蚀,沙漠化,洪水,饥荒,对湖水、溪水、河流的掠夺,地下水的减少与污染,浅海水域和三角洲区域的污染,珊瑚礁的毁坏,石油溢出,捕捞过度,大量的垃圾,有毒的废物,有毒素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城市的拥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都遭到了破坏。环境正义话题正成为各地最迫切的事情。这个事实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积累没有任何限制。在这种致命的冲突中,自然界被看作仅仅是社会统治的手段。因此资本强行实施毁掉地球的策略。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这是快速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可控制的破坏性的结果,资本无法无天,只知道无限制地进行指数式扩张。

超越现状

处于主导地位的解决办法即那些和统治意识形态相关的方式只强调最小的改变,这将使我们无法摆脱困境。在我们关注日益增加的全球变暖的威胁时,我们被告知:更好的解决办法是更好的燃油和更好的燃烧排放标准,氢动力汽车的面世,阻止二氧化碳释放进大气层,改善资源保护,自愿地减少消费。环境政治科学家关注建立新的环境政治体制,包括政府和市场的新规范。环境经济学家关注允许污染许可证交易和将所有环境因素融入市场,以确保它们可以在市场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生态社会学家(本人研究的领域)谈论生态现代化:绿色税收,绿色规制和新的绿色技术,甚至是绿色化的资本主义本身等等。未来的预测家们描述了一个新的科技世界:数字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经济将使国家对资源的依赖不可思议地减轻。然而在所有的观点中,只有一个是不变的:“一切正常”的基本特点根本没有改变。的确,所有这样的分析都故意回避的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所有基础的“一切正常”意味着继续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它根据利润和积累逻辑运转。此外,很少有人认识到,霍布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事实上必然导致对自然的全面战争。因为技术总是不可避免地用于推进阶级战争和扩大经济规模,因此在理论上新的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当社会反抗对于资本扩张施加障碍时,答案总是用新的方式更加密集地去开发自然资源。引用彭特克沃的《燃烧》中的话就是,这是利润的逻辑学„„建设是为了赚钱,但有时为了能继续赚钱或赚更多的钱必须去毁灭。

具有讽刺性的是,这种资本主义对于环境的破坏关系在19世纪就却被得到了更好的理解,——那时,社会分析家清楚地知道现代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以及它怎样转变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激进的社会生态学家们从马克思和19世纪一些激进社会学家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批判中吸收了三个相关的观点:1)生产的单调;2)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矛盾;3)代谢断层。

这些当中首要的是生产的单调,他们把资本主义描述为无法停止的加速的单调生产,这种单调生产不断地提高能量和原料的投入,以此来追求利润和积累,因此给地球的吸收能力施加很大的压力。马克思写道,积累,积累,那是资本的摩西和先知。

第二个观念,资本主义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除了生产和分配的阶级不公平导致的经济基本矛盾外,也破坏了人类经济发展最终依赖的自然条件(即环境条件)。

第三个概念是代谢断层,它说明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无情地制造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断层,切断了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基本进程。这样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出现了,——这不仅涉及经济规模的可持续问题,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涉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形式和强度上的可持续问题。

我将重点论述第三个观念,代谢断层,因为这是社会生态学三个概念中最复杂的一个,同时也是我本人研究领域的焦点,特别是在我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一书中。马克思受到他那个时代主要的农业化学家——贾斯特斯·李比希很大的影响。李比希已经论述了生态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农业之间的矛盾。他说,像这样的工业化农业在19世纪的英国已经有了最发达的形式,它是一种掠夺的形式,使土壤耗尽肥力。食物和纤维从乡村向城市运输了几百甚至是上千英里。这就意味着土壤中的基本营养,氮、磷、钾也同时被运走。不但肥力得不到回收,这些土壤的基本营养还污染了城市,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退化了。土壤再生产的自然条件因此遭到破坏。

为了解决土壤肥力消失的严重问题,英国人袭击了拿破仑的战场和欧洲地下陵墓,收拾尸骨,以此来给英国乡村的土地施肥。他们也从秘鲁的海岛上大量进口海鸟粪和从智利进口硝酸盐(太平洋战争后智利占领了秘鲁和玻利维亚拥有丰富的海鸟粪和硝酸盐的地区)。1956年至1903年美国派出船队在各大海洋中搜索海鸟粪,最终掠夺了94个岛屿、礁石滩和暗礁。66个正式成为美属领地,直到今天还有9个被美国占领着。这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农业的危机,20世纪人工合成氮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氮肥又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对于19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的反思中,马克思采用了已经被生态学家和化学家包括李比希引入的代谢概念,并且将它应用于社会生态关系中。所有的生物都依赖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马克思明确地将劳动的过程定义为: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性的相互作用。说到生态问题,他说,在相互依赖的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存在不可挽回的断裂,导致土壤再生产的必需条件持续被切断,进而打破了新陈代谢的循环。他写道,资本主义生产,在破坏所有财富的原始源泉——土壤和工人,虽然它发展了技术和生产社会过程的结合程度。

马克思看到这种断裂不仅存在于一国之中,也存在于帝国主义制度中。他写道,英国已经开始间接地出口爱尔兰的土壤,甚至没有给予耕种者解决土壤成分耗尽问题的手段。

新陈代谢断裂这个原则很显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且事实上已经被许多生态社会学家应用到分析近几年的全球变暖和世界海洋的生态破坏等问题上。然而很少被认识到的是,马克思已经从新陈代谢断裂这个概念推进到新陈代谢恢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从更高的社会生态观点来看,土地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将会显现出和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作为私有财产一样荒谬。甚至社会、国家,或者是同时存在的所有社会放在一起也不能拥有这个地球。他们仅仅是所有者,是受益者,而且作为良好的家长,以改良的状态把它遗留给自己的下一代。

换句话说,马克思把目前的人类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奴隶制度。就像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作为私有财产不再被接受一样,因此如果土地、自然被人类甚至是国家所拥有的话,就一定需要超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协调发展以保证它以改良的状态遗留给自己的下一代。马克思指出,人类与生产必须建立更加彻底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符合我们现在将之看

待为生态学的而非经济的规律。他强调,自由,在自然界必然的领域,仅仅这样才能存在:社会化的人,相关联的生产者,理性地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将它置于他们集体的控制之下,并用最少的能量来实现它。

资本主义破坏性的难以控制性,导致它要毁掉整个地球来取得阶级/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今天,少数几百人的财富加起来就要多于世界几十亿人的收入。为了维持全球这一不平等的体系,一个全球性的强行压制系统已经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地破坏性地开发地球的系统,例如现代农业综合体,也发展起来了。

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惟一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以达到新陈代谢的恢复。但是这要求与资本主义的利润逻辑彻底决裂。

今天拉丁美洲再次觉醒于玻利瓦尔和切·格瓦拉的革命精神。但是我们现在知道,——这一点我们以前很少认识到,社会关系的革命性转变,必须伴随一种我们和自然之间新陈代谢关系的转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协调发展。

第四篇: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损失的经济危机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损失的经济危机

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家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的第7。曲主席,中华环保基金会的邀请发表了题为“我国生态安全”的主题报告大会。该论坛已成为领导和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专家。近位环保专家和学者对上述战略的生???文明和国家安全问题,他们的意见。

曲在报告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生态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的立场。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的,这意味着大面积土地损失的承受能力的国家经济,割让领土作为一个国家无法衡量的损失;生态对环境的损害,这将导致工业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没有两个字母。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安全和国防和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也同样重要,是一个重要的基石,国家的安全。

他说,目前的??地和自然资源,我国面临着许多问题,构成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主要表现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质量恶化,非农业建设用地,使大量增加耕地资源继续减少,等等。最后,曲生态建设我们的国家安全作出了一些建议:一要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国建立了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时的信息,对国家生态安全的现状和趋势为国家的最高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三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进一步改善相结合的个人资源和环境保护法。

第五篇:库峪河生态环境破坏调查报告

关于库峪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调查

调查时间:2008年10月1日----2008年11月1日 调查人:肖奔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

调查对象:库峪河中上游(库峪口村至黎明村段约8里)

调查目的:揭露库峪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程度及造成原因和解决措施

一、库峪河简介

库峪河系灞河第一大支流浐河上源,发源于秦岭北坡。流域面积广阔,沿河人口稠密,河流总长约80里,故称之为80里库峪河。因其发源于长安区库峪乡境内(库峪乡已于1996年撤销并入杨庄乡境内)故称为库峪河。库峪河自库峪口村出山于西安东郊灞桥镇以北2公里处汇于灞河。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库峪河被沿岸人民亲切称为“母亲河”、“大河”。它使整个中下游河段曾经成为米仓,这对于粮食增产、粮食稳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至今是下游地区重要的工业水源和饮用水源。足见库峪河对全流域内人民生产生活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库峪河生态破坏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河段: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库峪口村、小寨村、大寨村、高山庙村、南佛沟村、北佛沟村、陈家岩村、车家岩村、孙家岩村、天王村、黎明村共12个自然行政村。

根据库峪河被破坏的程度大小及破坏方式不同,将库峪河的破坏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2000年)小规模、渐进式破坏时期

(一)最美的一抹美景遭破坏

库峪河两岸原生态植被在人们破坏之前保存的还是相当好。据我调查访问的当地人讲,1990年以前河宽不过十米,河两岸总是青草绿油油,树荫片片,河水也是清澈见底,河中游弋的鱼儿清晰可见,库峪河宛若一位柔情少女。然而这样的美景在人们的破坏中悄然离去。这一阶段对库峪河的破坏具体表现在:村民滥砍滥伐河道沿岸树木、开垦河岸上的草滩为农田,在河道中进行小规模的挖沙取石活动。这种破坏在调查区域内河道十分普遍。(二)大自然警告性惩罚

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作法必然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滥砍滥伐河道沿岸树木使河堤失去了天然保护屏障,滥垦草滩使河滩经不起大水的冲刷,滥挖沙取石使河道随意改道的可能性增大。美丽的库峪河在人们的破坏下变得满目疮痍。当人们还未意识到这些破坏时,一场空前的灾难已向库峪河袭来。1998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大洪灾,库峪河流域虽未出现长江、松花江流域那样百年不遇的极度恶劣天气。但也出现了长达十几天的淫雨天气。紧接着涨水的情况让人震惊。库峪河第一次出现了河堤被冲毁、农田被冲毁的情况。在这次洪水中北佛沟村一座长安通往蓝田的六洞十二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桥被冲毁。我作为目击者曾亲眼目睹了那一幕:水在漫过足有两米五的桥面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终于轰的一声桥被冲毁了。可见当时洪水的猛烈程度。据当地很多村民讲:这是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也是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此次断桥达半年之久,给长安和蓝田两县人民交往带来极大不便。然而这些破坏的程度远超过这些,这次洪水过后调查区域内河道的宽度普遍由原来的不足十米扩展到十五米以上。洪水退后,库峪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这次洪水使调查区域内河段的河床普遍下降二十到三十厘米。也就是这次洪水后,高山庙、北佛沟、陈家岩村等几个种植水稻的自然村一部分水田停种水稻。库峪河所遭受的破坏人们并未意识到,破坏依旧进行着。

第二阶段(2000年-----2004年)大规模、更猛烈的、扩张性的破坏时期。

在这一时期破坏主要表现为:河道内机械化疯狂挖沙取石和滥挖鱼塘。

(一)2000年以后伴随着全国性的经济迅猛发展,库峪河流域也进行着大规模建设。这一时期由于住房结构大规模由土木结构向砖瓦结构的过渡,催生了农村一个新的暴利行业-------机械化采石挖沙。说它是暴利行业是由于沙石由原来一三轮农用车20元钱暴涨到现在的80多块钱,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无沙可

拉,因此沙石价格现在还在不断上涨。调查走访后让人震惊,在屈指可数的12个自然村,短短的8里河道里一度居然有9个沙场之多。除了库峪口村、小庙村、大寨村三个自然村没有沙场之外,其余9村皆有。其中北佛沟、南佛沟、孙家岩、高山庙三村沙场因河道中沙尽石绝而于2003前陆续关闭。其余四家沙场至今还在河道中疯狂挖沙取石。并且由于这四家沙场规模颇大,其影响也令人担忧。其中车岩村沙场、陈家岩沙场各有大型压石设备两台、大型装载机各两台以上。黎明和天王沙场的规模则更大。两家沙场都有五条以上压石设备,大型装载机3辆以上,沙场占地也都在5亩以上,沙石成品堆积如小山一样,同时他们有着大面积固定厂房,已俨然成为以私家工厂。

沙场在河中采砂石采用皆取的方法即用装载机将河道中有沙石的地方一处一处往完铲,再用卡车将其送往沙场,结果只能是造成严重环境坏。这样做导致河道中沙尽石绝,其中高山庙至南佛沟段河段的河道中已很少能见直径20厘米以上的石块。在陈家岩至黎明段河段的河道中石质的河床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裸露在外面的形成年代更久远的黄泥板河床。这种河床经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极易造成起皮脱落使河水变浊、变浑,加之沙场形成的大量黄泥水直接致使河道水质变差,河床上沉淀着厚厚的黄泥,严重的地方已黄浊不堪,调查河段正是从陈家岩沙场往北就开始浑浊起来(注:沙石场在压石 过程中要用大量清水冲洗石头,这样就产生了大量黄泥水)“可谓一河黄水流西安”这可是咱西安人民的饮用水源啊!河道内疯狂的挖沙取石导致河道中无滞水、阻水之物,当河道涨水时,河流就会变得异常湍急,这样使河床

被河水猛烈冲刷下切。2004年后几次洪水库峪河俨然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痛。河床由原来而三十厘米变大到现在的两三米之多,也就是从2004年后调查区域内已全部停种水稻。

更可怕的是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懂得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河水和岸两边的地下水存在着补给与被补给的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着季节性的变化。即河水处于丰水期时就会出现河水补给两岸地下水,当河水处于枯水期时就会出现河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情况。但在我们库峪河,这种生态系统已成为一种假设。由于河床已低于河两岸足有两三米之多,河两岸的地下水始终流向河水,却没有地下水流向河水的可能。这也就是在2005年夏,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小寨村到天王村一线出现了井水水位急剧下降,发生了住在河边却无水可吃的笑话和肥沃水田变贫瘠旱地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同时带来的另一生态灾难是由于挖沙取石致使河道变宽、河水变浅、变浊而引起的物种减少。2004年后被当地人成为五色鱼、细鳞鱼(注:这两种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的两种鱼在被调查河段相继灭绝。由于缺少大石头的庇护,库峪河中唯一一大型食肉鱼---------鲇鱼的数量也在锐减,并且大有灭绝的可能。就连河道中曾经到处都是的螃蟹也变得稀少,以前沿河走不到一百米就可以抓到几塑料袋子,回家后就可以美美享用一顿,到现在沿河走上一百来米抓到可怜巴巴几个螃蟹,一切的一切无不让人心痛!

(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表现在饮食结构上,在农村,人们开始慢慢

用其它肉食代替单纯的食用猪肉。鱼肉因其低脂肪、高蛋白而倍受青睐。鱼价当然也是不菲,当地的草鱼价格从原来的3.5元/斤涨到最高时的6元/斤,鲫鱼和鲤鱼的价格也较好。据我向知情人了解,新挖一鱼塘、面积在两亩以上,水深在两米以上,若经营合理,第一年除外,以后每年收入都在五六万元以上。于是在库峪河沿岸,就有了鱼塘广布,波光粼粼景象。如单一个车岩村河道就有多达二百亩以上的鱼塘,其它行政村皆有鱼塘零星散布在河滩上,并且有多个村有开挖鱼塘的迹象。搞副业固然是一个经济效益高、发展经济的好手段,但是发生在调查区域内河段的开挖鱼塘现象则是一小部分人单纯为了追逐高额经济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我们值得思考。

这些鱼塘的开挖破坏了河道两岸的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这样又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湿地没了,小虾米失去了家,以之为食的水鸟在调查区域内也开始绝迹。白鹭、鹤、鹳、翠鸟等水禽在2003年以后在调查区域内已经难觅踪迹。草甸没了,河畔应有的“蛙声一片”也成为我们的一种回忆。青蛙的数量不仅在减少,而且种类也在减少,在调查过程中已经没有发现我们儿时常见的绿青蛙,只有一种小红蛙了,大量修建鱼塘的第二个结果是大量拦截库峪河干流水源,这样导致在干旱少雨的年份,河流几乎断流。河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令人震惊的一幕-------农用车居然在河道中通行。加之这些鱼塘大多建立在距河道不远的河畔且又无坚固的河堤保护,这些鱼塘往往经不住洪水的考验,成为其牺牲品。1998年大洪水陈家岩村两座鱼塘被冲毁,2004年车岩村四座鱼塘被冲毁,2005年以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塘被冲毁的事件。据我调

查统计,在调查区域内水毁鱼塘共计一十六个,且这些地方已几近荒芜。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新问题的出现----陷入误区的绿化造林

2004年杨庄乡人民政府(注:除车家岩村、孙家岩村、天王村、黎明四村为引镇人民街办辖管外,不在造林之列。其余八村皆在绿化造林之列)根据西安市进行建设浐河绿化带要求,对杨庄乡境内库峪河沿岸树木实行采取皆伐后重新补种的方式进行了造林。

建设绿化带的出发点是好的,毋庸置疑,但采用的方式及带来的后果却值得我们思考。沿河树种繁多,生态多样性强。树龄参差不齐,有三四十年的成年树,也有两三年的新树。这些树对于维护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河堤,有着巨大作用。然而它们却被砍伐殆尽,这样不仅不利于库峪河生态平衡。也不利于树木的更新,反而严重破坏了库峪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大大违反了原来的初衷。这也是导致2004年洪水破坏大的一个重要人为原因。在绿化过程中采取栽种清一色的杨树,这些树一般要在五年以后才有生态效益,在这期间却有一系列新的问题暴露。树种单

一、物种流失。河道沿岸常见的槐树、柳树、桐树、椿树、皂荚树等树被单一的幼小的杨树替代。而且在调查区域内以前很常见的喜鹊、啄木鸟,松鼠等动物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以前依附在朽木上的菌子也消失了。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无穷的宝藏在我们手中被毁,让人痛心!我大声疾呼这是生态多样性的破坏,这是绿色荒漠呀,而不是绿化呀!

三、库峪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面对库峪河生态严重破坏的现实,我们必须了解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1.村民素质不高

村民的素质不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体现为缺乏环保意识,缺乏科技知识,因此当很大一部分村民参与了在库峪河中取沙、在河道两旁滥伐林木时,但他们不将这种行为看做是对环境的一中破坏而将这看为是一种勤劳的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为村民对其权利的意识的淡薄,据我调查,村民对自己的权利始终保持着一种漠然的态度。要知道在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是集体经济所有制,即在农村一切土地、河流、林木都归村民所有在调查区域内,然而当河道内出现滥挖沙取石、肆意开挖鱼塘时我们的村民放弃了抗争。2.基层组织建设混乱

我们国家的农村基本政治制度是村民自治制度即就是调动村民积极性来建设农村。但令人忧虑的是村民对自己基本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的淡漠。调查区域内十二个自然村中初中和五十五以上的村干部分别占到四人和五人,更严重的是选举中出现了贿选现象和有些程序明显存在违反村民自治条例直选规定象陈家岩村在2004年的换届选举活动由上届领导班子挨家挨户进行投票选举,而当这些村干部上台后他们会竭尽全力为自己牟利,出卖村民利益,这也最终导致了河道内疯狂挖沙和挖鱼塘。3.农村人才短缺

出现村民素质不高和组织建设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农村人才的短缺,现在在广大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选择了去城市打工而农村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大都选择了去城市发展,留在农村的只剩了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的村民。

4.河务管理部门和基层政府渎职和不作为

在库峪河被严重破坏过程中,河道管理部门和基层政府从来没有制止或进行相关的保护,这完全是一种缺乏责任意识、缺乏长远眼光看问题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基层依然坚持错误的政绩观--------片面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这更是我们基层政府依然坚持掠夺式开发的结果。

四、解决库峪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对策

1.大力提高村民素质。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搞好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大力宣传环保相关法规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保护环境深入人心。

2.搞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村民权利意识,村上的决策要做到村民充分参与与监督。改变村中就业与创业环境,吸引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积极投入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队伍中来,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效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搞好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结合本地特点可以有特色吸引大学生,尤其是当地大学生回来创业,解决农村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3.河务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切实履行职责。作为管理者,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转变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加大保护河道的力度,下定决心依法取缔河道内猖獗挖沙、挖鱼塘现象。实行责任包身制度,奖优惩劣。树立典型,改善环境破坏严重的局面。

4.坚持依法治理。针对还在进行者的破坏,坚决关闭沿河还在生产的4个沙场,有必要时可请求公安机关介入。同时面对本地区对沙石旺盛需求的现实,可以在距库峪口村三里处设立新的沙场,采用开山取石取沙的方法。(注:此地山体结构为石质,且该处人烟稀少,植被覆盖率低,以灌木为主,故在此设立沙场对环境影响较小,且距消费市场近便于运输)沙场的建立必须接受当地政府严格监督与管理,做到安全生产,防止新的环境破坏问题出现。

5.积极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对于生态破坏较轻可以恢复的生态环境,要做好有效的恢复工作。可以在林木皆伐区做好原有新生树木的保护,可以建立专人护林制度。可以在水毁鱼塘中进行植树造林,改善这些地区生态环境。

6.争取政府支持。对于像河床严重下切且已无法恢复的生态破坏,一定要做好有效的保护,防止其继续恶化,可以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和村上自出资金结合的办法,新建和修缮水毁河堤,坚持以生态河堤为主以混凝土河堤为辅。五----后记

库峪河环境的破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突出矛盾的一个缩影。我国经济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复兴。做此调查报告仅愿引起人们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下载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精选多篇]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污染水源,过分开采资源,过多砍伐树木。 ■60年: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淡水、木材、燃料的需要,在过去的60年中,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

    农村墓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农村“墓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嘉兴海盐县澉浦小学澉浦地区“墓葬”现状的调查组 一、调查目的: 呼吁人们改变骨灰“墓葬”这个传统旧俗,增强保护土地......

    论“危害公共卫生罪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论“危害公共卫生罪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关于刑法“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危害公共卫生罪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一点理解与感悟 摘要: 良好的社会秩序既是国家......

    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丁于竣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 要:通过案例......

    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丁于竣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615000)摘要:通过案例分析过......

    环境破坏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通过对植物表面(叶、茎)的淋洗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的间接伤害, 促使森林衰亡,还诱使病虫害爆发,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欧洲每年排出 2200万t硫,毁灭了大片森林。我国四川、广西......